新农村建设中四大统筹关系的破解
论新农村建设的四大关系
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是农 村经济 、政治 、文 化 、社 术 等资源优势 的直接支持 参与 ,没 有金融机构 宽松贷款作 会和党建五位 一体 的系统工 程, 是党 中央统揽 全局 ,着眼 支撑 ,没有政府 引导下企 业的生产环 节前移 ,仅靠 农 民 自 长 远 ,加 快小康社 会进 程 ,实现立 体型发 展 的重 大决策 。 身 力量 是 建不 成新 农村 的。 因此 说 ,建设 新 农村 ,头 几 具 体 实践 中, 要强 化理 性 思维 ,理 清工 作 思路 ,统 筹 年或 十几年 的主战场 仍然在 城镇 。这 里 印证 了一个 观点 : 需 两个 “ 场 ” 战 ,实 行 两 个 “ 移 ” 突 出两 个 “ 体 ” 富 裕 农 民 还 要 减 少 农 民 ,发 展 农 业 还 要 膨 胀 - =产 业 , 建 转 , 主 , 坚持两手 “ 抓 ” 齐 ,全 面推 进 新 农 村 建设 健康 有 序 的发 设新 农村还要加快城 镇化进程 。要在全 面加快城镇 化的进 展 。 程 中,推 动新农村建 设。一方 面城镇化 的进 程使农业人 口 建 设新农村 与推进城镇 化两道 “ 命题 ”要 同步解 比重 下 降 ,工业 、服 务 业 比重 上升 ,人 口和产 业 向城 镇 推进城镇 化与建 设新农村 是经济社会 发展 中的两大战 和 城市聚 集。农业人 口转 化为 非农业人 口,投入和产 出从 场 ,是 一个 有机 的统一 体 ,二 者之 间互 相 依赖 、互 相 作 农业 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 民的生产 方式 、生活方式逐渐 市 用 、互 联互 动 、相得 益 彰 。现在 提 出建 设新 农村 ,需 要 场 化 、社 会化 、城镇 化 。另 一方 面 ,建 设新 农 村改 变 了 纠 正认 识偏差 ,既 不能 简单 化 、片面 化 、速 成化 ,就农 传 统农业 的生产方式 ,用 先进 的物质 条件装 备农业 ,用 先 业抓农业 ,就农村抓农 村,又不 能只 抓农业不抓工 业 ,只 进 的科学技术 改造农业 ,用先进 的组织形式经 营农业 ,用 抓农 村 不抓城 市 , 只把 目光聚 焦 在 “ 农 ”一个 着 眼 点 先进 的管理理 念指导农业 ,在农村 发展 起优势产 业带和优 三 上 ,而 要放大 耳光统 筹城 乡 全面 发展 , 坚持 “ 条腿 走 势产 业群 。产 业集 群 的发展 不仅支撑新 农村建设 ,而且 为 两 路 ”的战略方针 ,使新农 村建设与城市 化和工业化齐 头并 工业 化、城市化提 供 了广 阔的市场空 间,从而形 成城乡经 举 、协调 发展 、相 互 促进 。不 断提 升 工业 化 、城 镇化 水 济社会 发展 的 良性 循环 ,依赖 城镇解决 农村 问题 ,依赖农 平 。只有 这样 ,才能使 “ 业反哺 农业 ,城市支 持农 村 ” 村解 决城镇 问题 ,成为一道 二元一次方程 式 ,运 用城 乡统 工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运输出去,城市的商品和服务能够便捷地进入农村。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田灌溉和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快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让农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
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农村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核心。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而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发展的方向。
比如,一些山区可以发展特色林果业、中药材种植;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发展民俗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企业的扶持,提供政策优惠、金融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教育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这导致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城市孩子。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 引言1.1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在新时代下,我国农村建设规划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不合理、资金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等方面。
规划不合理导致了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资金短缺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使得一些农村地区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强化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落地生根;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取得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村全面建设与振兴。
2. 正文2.1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不合理、资金短缺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足。
规划不合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一些地方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导致规划实施效果不明显。
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区因资金紧缺而无法实现规划目标,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通过有效的对策,可以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掀起高潮,从而给我们带来对于农村社会发展未曾有过的激动和憧憬。
但是,对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时刻保持理性,才能取得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
一.热点问题1.先设计,还是先施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省政府提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第一句话就是规划先行,就是要把制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
第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则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蓝图。
第二,因地制宜抓好村容村貌规划。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形象,更是生活条件改善后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
一是做到突出特色。
做好村容村貌近期、中期、长期的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尽快使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二是实事求是。
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逐步改造。
要厉行节约,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尤其要避免强行集中建房的形象工程。
三是重点突破。
即突破资源循环利用的瓶颈,目前较为现实的途径是以沼气发展带动改厕、改圈、改厨工程以及种养业发展,完善绿色生态链条,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扎实抓好农民培训规划。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农村长足持续发展的智力渠道和动力源泉,做好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2. 靠政府,还是靠农民——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现阶段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早已超越了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阶段,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是任何单一主体能够完成的。
因此,这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理论上是多方的,但合作主要集中在政府、组织(主要是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主要依靠政府的公共投资和制度供给、市场微观主体尤其是企业的支持作用以及农民自身能力的提升共同完成。
我们依靠什么建设新农村——八大思路破解三农难题
就业制度 , 取消对农 民进城就 业的各种 限制 , 开展农村 改善农业技 术装 备条件 , 全面提 高农业生产的优质化 、
责任 , 步建立城乡统一 的义务教 育管理体 制; 逐 加大 国 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 体系的投入 力度 ,在农村建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 展的需要,努 力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 能力 , 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 建设大型商品粮
建立城乡统筹发展 的新体制 。这 是建 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基本前提 和基本保障 。要从指导思想 、 发 基地 , 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供给 。尽 展战略、 规划布局 、 政策制 定、 目建 设等各个方面 , 项 落 快建立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多样化 、优质 化 的需求 , 断优化产 品结 构 , 不 提高产 品质量 , 确保农 实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 调整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 财政 形成总量平 衡 、 品种 多样 、 安全可靠和 支出、 固定资产投 资和信贷投放都 要切 实向 “ 农” 三 倾 产 品质量 安全 ,
一
决农民增收 问题 的治本之策 。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因
地制宜地实行整 村扶贫开发方式 ;对缺 乏基本生存条 件地区的贫困人 口, 要尽可 能实行 易地扶贫: 对完全丧
失劳动能力 的贫 困人 口, 要建立救助制度
— —
增 收难度 增大 、 农村和 农业 基础 设施 薄弱 、 新技术和新
品种推广 不力 、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薄
弱等问题 , 特别是城乡差别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笔者从城乡统筹 、 农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需要对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1.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聚集,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贫困、落后地区仍然存在。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
城市基础设施比农村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差距,城市居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服务不足的局面。
3.城乡就业不平衡。
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而农村就业相对单一,收入水平低,农民工问题仍然存在。
二、问题1.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3.城乡就业不平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吸引和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三、政策建议1.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注重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
3.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4.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推行农民工就业与城市社会保险等政策衔接。
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的九大关系
、
防止搞脱离 实际的“ 一哄 而 卜 、 ” 正 确 处 理 “ 个 关 系 ” 稳步而行 , 九 ,
一
把 新农 村 建设 引 向深 入
( ) 一 生产发展和总体要求的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 中 ,要 克服把发展生产 和改善生活条件倒置 的倾 向,针对 制约生 产发展的突 出问题 ,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 不 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 国家的大力支持 和 也都积极行动起来 ,我们也应 借鉴这些做 大 的绿色畜产品基地 、全国有影Ⅱ 的农产 向
引导。对群 众普遍反映 的农业基础设施 老 法 。
化, 生产融资难 , 配套 资金难解决 , 公益 设 施基础差等实际困难 ,各级党委既要加大
( 职工 自立与外部支持的关系 八)
以工促农 、 以城带 乡的具体化 , 是遏 制城乡 部要 把新农村建设 作 为 作 的重 中之重 , 的单 位,不断探索贫 困单位建设新农 村的 差距拉大趋势 、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的根本 克服悲观和畏难情绪 ,充分发挥和调动好 经验 。要注意防止和避免试点问题 而引发 出路 , 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 、 面建设小康社 各方面的积极性 , 全 采取 各种有效措施 。 积极 的矛盾 。同时 , 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 , 全 要
开发 区 ; 防止违背群众 意愿 , 意撤并 , 随 积 导 、 群众 自愿 、 因地制宜 、 注重实效 、 职 改善
进步 , 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 提高农村生
产力水平 , 增加职工收入 , 促进全局各产业 全 面协调发展。 实践证 明, 一些新农村建设
丁生产生活重要条件” 的要求 , 在充分调研
新农村 建设是党 巾央从 家发展全局
6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根源。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城市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的优势,而农村则相对滞后。
其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加剧了城乡差距。
城市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附加值高,创造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较多;农村则主要依赖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此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均衡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要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资源向农村倾斜。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二是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
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建设新农村: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 实现 经 济稳 定 增 长 的现 实 需要 。
关键词 : 建设新农村 ; 三农 ”问题 ; 乡二元性 ; “ 城 经济增 长 中图分类号:3 3 F 0 文献标识 号: A 文章 编号:0 6 6 6 ( 0 6) 5 0 6 — 3 10 — 3 5 2 0 0 — 0 10
“ 三农 ”问题 , 业 、 农 农村 、 民 问题 之谓也 。这 个概念 农
是 中国学者针对上世纪八 十年代末 以来农村社会 出现的发 展迟缓现象 ,特别是在 与 日新月异的城市形成强烈 反差的 对 比中逐步总结 和提炼 出来的一种表述方式 。可 以分析 这三者 之间的 关系 , 可以研究 它们各 自要解决 的问题 , 也 由此形成 了独具
化的必 由之路 。
2 设新农村是推动我 国农村 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 建
农村, 不仅是指一个涵盖 了农业 、 农民 的社区综合 系统
概念 , 而且有其 自身特定 的含义 , 即主要包括 居住地域和社
会文化 的内容。 居住地域方面看, 从 首先 , 村社会的管理模 农 式函需转变。农村社 区的居 民以农 民为主体 , 即主要 以务农 为生的人群组成 ,这个特征在人 民公社时期显得尤其突出。 改革开放后 ,随着联产承包 的推行 以及经济多元化发展 , 这
中国特色 的 “ 三农”理论 。综观世界各 国的现代化历程 , 并 没有 “ 三农 ”这一说法 , 只有分别 的论述 , 应该说 ,‘ 而 “ 三
农 理 论 ’ 中 国学 术 界 的一 项 理 论 创 新 ”。… 然 决 “ 是 显 解 三
专题四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考热点精讲精练
专题四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马 明贵 王江 平
【 热点综 述 】
农业 丰则 基础 强 , 民富则 国家盛 , 村 农 农 社 会公 平 正义 。
2表 明 我 们 享 有 受 教 育 的 权 利 , 行 受 . 履
向基本 实现 覆盖 城 乡 的社 会 保 障制 度 方 向努
力; 以全 面 保 护 农 民工 权 益 为 标 志 , 始 向 基 开
本 实现 城 乡统一 规 范 的人 力 资源 市 场 和平 等 就 业 制 度 方 向发 展 。“ 有 所 教 , 有 所 得 , 学 劳 病 有 所 医 , 有 所 养 , 有 所 居 … … ” 0 7年 , 老 住 20 农 民 过 得 更 加 顺 心 舒 心 ,农 村 社 会 保 持 和 谐 稳
稳 则 社 会 安 。 中共 中 央 关 于 制 定 “ 一 五 ” 《 十 规
划 的建 议 》 指 出 : 按 照 “ 产 发 展 、 活 宽 中 要 生 生 裕 、 风 文 明 、 容 整 洁 、 理 民主 ” 要 求 , 乡 村 管 的 扎 实稳 步推 进新 农 村建设 。
近 几 年 中 央 连 续 发 出 4个 一 号 文 件 , 不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0 7年 ,我 国 粮 食 增 产 , 20 农
民增 收 , 村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发 展 。全 国 各 地 各 农
级政 府都 切 实把 各项 社 会 事业 发 展 的重 点 逐
步 转 向农 村 ,更 多 的 公 共 财 政 的 阳 光 雨 露 润
必 须正 确 处理 改革 、 展 、 定 的关 系。 当前 发 稳
慢 , 消农 业 税 和 实行 免 费 义务 教 育 , 利 于 取 有
新农村建设必须防止和克服五种倾向
三 、四大措施为农村 护驾
展望 “ 十一五 ” 应 当努力在建立城 乡统 ,
一
的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有重要突破 : 第一 , 建
立城 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 二 , 第 加快建立 新 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 第三 , 在全 国范 围内 初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 , 第 探索 建立符合农村特 点的养老保障制度 。 而 2 0 年起 , 高对参加 合作 医疗农 民 06 提
进 行具体 指导 。在新 农村建 设的模式 上 ,政 府 可提 出总体要 求 , 不能 用一个模式 , 一 但 “
发 展规 律 , 序渐进 , 力而行 , 循 量 科学 地确 定 发 展 目标 和 实 施步 骤 。具 体 实践 中要 正 确处 理 长远 和 当前 的关 系 。一方 面 要审 时 度 势 ,全面谋 划好 建设 新农 村的长 远 目标 、 阶 段性 目标 ,以 及实现 目标 的思 想和对 策 ,
在 当前 的新 农村建设 中防止和克服一些 认识和 行动上 的误 区 , 思想更 清醒 、 动 使 行 更 自觉 、 伐更 坚定 , 步 从理论 与 实践的结 合 上把一 些 问题 搞清楚 十分 必要 。
一
不开村 庄整治 , 要 明确 , 民的 旧房 改造 但 农
必须 立足 实际 , 重农 民意愿 ,有计划 、 尊 有 步骤 、 有重 点地 进行 。旧房 改造仅是 新农村
政 治 、文 化 和社 会 四 个 层面 协 调 发展 的过 建 设离不开 政府 , 政府 是新 农村建 设的领导 者、 组织 者和 协调者 。 另一方面 又必须 看到 ,
新 农村建设 的主体 是农 民 , 事关新 农村建 在
设 的一 系列 重大 问题 上 , 民对如何建 设新 农
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引言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协调、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城乡统筹发展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它们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措施一:优化城乡规划优化城乡规划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第一步。
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两方面。
在城市方面,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在农村方面,可以通过划定农村建设用地和农田保护红线,保护农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还可以合理规划城乡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捷度,促进城乡交流和互动。
措施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农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动力。
此外,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条件。
措施三: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土地制度方面,可以通过推进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提高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此外,还可以完善农村土地收益权转化机制,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
措施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方面,可以建设和完善农村学校和农村教育设施,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在医疗方面,可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可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供更多农村社会保障服务。
在文化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结论城乡统筹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统筹
为 日标之 … 。合适 的生 导产业选 择事 实上是 业 、合作组 济层 面 L升到J ‘ 家工业化层血。要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 的方 织和农 厂 的共 同决策 目标 。应该按照 “ 1 充分利用 资源 优势、 向,按照城乡 。 的要求 ,把 农利 厂 体化 业化推 向更高阶段 , 突 出本地特 色 、符 合市场 需求 、形 成生产 规模 ”的原则 , 融入 国家 : 业化和新型工、 化的主流 : l 受扭转困家基础设施投
、
统 筹城 乡产业 发展
( )统 筹农 业产 业化 。统筹 农业 产业 化 首先耍 正确 一
理解和处理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制 的关系。家庭承包制作 行利润 返还 ,大 多数农 民只 能获得 f 售农业 原料 、初级农 = H
为一项制度 创新,主要 是解 决农业生产 体制 问题 ,它并没 产 品 的基 本 收 益 ,与 “龙 头 ” 还没 自 结成 “ 益共 享 , 利 有解决生产 与市场 的衔接问题。农业产业 化经营可 以把 分散 风险 担 ”的利 益共 同体 ,仍然停 留在 r 买断关系 次性 的农户 刚大市场连接起来,克服家庭承包Nd 规模 家庭绎营 ,
维普资讯
L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i 1
== == ==— = — = 一
20 0 6侄
第 2 卷 第 1 2 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统筹
罗 同文 ,董 道 慈
( 山东省发展与改革委 员会培训 中心, 山东 济南 201 ) 5 04
充 分利用 比较优 势 ,合 理选择和 发展主 导产业 。 由于各地 资 ̄ _ 1 腱政饿- 的城 市化倾 向,加大 家对农村 T业化 H[ k 3, 戍 } 1
资源优势不 同,发展水 平不一 ,经营环境 各异 ,发展 士 导 直接支 持的财政 投入 度 ,构筑城 乡 ‘ 化的基础 设施 网 体 产业也应因地制宜, 以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主 导产业和产 络 ,改 善 乡镇氽 业发 J 砭的环境 , 为提 升和促 进农村 工 化
新时代城乡融合需要处理的四大关系
新时代城乡融合需要处理的四大关系作者:原子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03期摘要: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乡融合之路作为七条道路之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引擎。
城鄉融合的关键在于在融合过程中把握好三农问题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处理,认清城乡融合与城乡一体化的异同,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镇化;城乡融合中图分类号:F291.1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3-0137-02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发展不平衡在于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在于农村发展不充分,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解决城乡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顶层设计,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引擎。
为了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城乡融合中的诸多复杂关系。
一、三农问题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关系城乡融合的关键是人的融合,而农民是城乡人口融合的关键。
之所以三农问题迟迟无法得以解决,体质性的根源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是由于特殊时期的政策导致的,它的本质特征在于对城市居民与农民实施差异性政策。
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生产力迟迟无法提升,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同时,伴随着二元结构的不断固化,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区隔开始慢慢形成,在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居住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社会流动变为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只有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固化这一问题,才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全面彻底的融合。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虽然得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的现代化不断提升,而农村的萧条也越来越明显。
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帮扶力度不断增大,政策利好,但仍然无法打破城市与乡村身份的天堑。
城乡统筹破解二元结构
城乡统筹破解二元结构拥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渭滨,如今正流行着一个时尚词汇——渭滨速度。
从城郊到后山,新农村建设所焕发的盎然生机,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尴尬之境。
这速度不是一刮而过的阵风速度,不是追求一时快感的‚飙风‛速度。
这是肩负历史责任感的速度,精细稳地抓住了‚白驹‛的鬃毛,让整个城乡在可持续发展的洪流中奋力前行。
渭滨的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60%以上,山区贫困人口约有 1.5万人,占到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 70%。
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破题?渭滨区委书记周义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区别对待竞相发展的川塬地带与相对落后的贫困山区,重点放在后山村。
‛于是新农村建设步入到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去年新修通村公路 117公里、通达工程 32公里,建成人饮工程 11处,完成农村绿化 1450亩,改厕 2000户,率先实现了市级卫生乡镇全覆盖。
寨子岭葡萄、燃灯寺蔬菜、赵家庄水蜜桃、大散关农家乐……卓有成效的‚一村一品‛工程,打造出农民的好光阴。
特色农业铺就‚黄金道‛渭滨区燃灯寺村农民杨西学指着不远处塬上的一隅说:‚我的地就在那里。
‛这片菜地平平整整,显然被精心地侍弄过。
过去一亩大田蔬菜年产 1600元— 1700元,‚现在呢?‛杨西学嘿嘿一笑,‚大棚里 6分地,一年收入就有18000—— 20000元,比过去厉害多了!‛长期以来,渭滨区的后山村由于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民辛苦经营但收益甚微。
渭滨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走‚稳粮促经、以鲜活杂优取胜‛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山区独特农业资源,实施名牌战略。
燃灯寺村把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推进‚一村一品‛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修建日光温室 4座、拱棚 160座,投资 277.6万元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520亩,现已成为陕西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设施农业对于长期低效经营的农民而言,无疑开拓了一条‚黄金通道‛。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我县新农村建设问题
CA MN H A / 皿 HR I C问题
蔡 敏
( 贵州省遵 义县委党校 , 贵州 遵 义 53 0 ) 6 00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 的党中央 ,从新世纪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 围,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为建设 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与 新农村贡献力量。 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指 二 、 县新 农 村建 设 要 着力 做 好 四个 方面 的 工作 我 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是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 。 提 ( 要抓好第一要务。 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也是 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一主题 ,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 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 生活 的重大举措 , 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 ,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 宽裕 、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 、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第一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遵义县土地肥沃 ,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 改 的就是生产发展。没有发展 , 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基础 , 就不 革开放 以来 , 全县人民在县委 、 县政府领导下 , 认真落实科学发 可能做到生活宽裕 、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 管理民主。 贯彻科学发 展观 , 求真务实 , 开拓进取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 是全 展观 , 发展是根本。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一定要紧紧抓住 国瘦 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 、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 、 国 发展经济这个根本 、 这个龙头 、 这个牛鼻子。 我们要紧紧 绕“ 发 家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 中国“ 双低” 油菜生产大县 、 中国粮食生 展” 主题 , 着力提升发展水平 、 统筹水平 、 和谐水平 , 力开创经 努 产大县 , 是贵州省水稻 、 玉米 、 油菜 、 烤烟 、 生猪 、 主产 区, 辣椒 被 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 誉为“ 黔北粮仓” 。 ( 要办好第一大事 。让老百姓有饭吃 、 二) 有工作 , 这是天下 遵义县作 为西部欠发达 、 欠开发地区和百万人口大县 , 要建 第一大事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就是着眼于切实改善和提高广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 , 必须结合 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 就 生活条件 、 生活质量 , 就是 为了办好这个天 县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抢抓机遇 , 充分发挥优势 , 势 下第一大事。老百姓过不上好 日子 , 乘 这不叫社会主义新农村 。 所 而上 ,在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和遵义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 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 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中实现 率先崛 起 。 满足他们 日益增长 的 物质文化需要 ,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只有 我 县 新农 村建 设 值得 深 层研 究 的 问题 这样 , 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骰 性 , 民越干越 有劲 , 让农 ( 要直面现实 , 一) 查找症结。近 年来 , 遵义县按照 “ 突出重 从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好第一大事 。 也有 利 点区域 、 集中连片建设 、 着力打造精品” 的思路 , 以基础设施 、 黔 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 防止搞形象工程 、 绩工程 , 政 让农民在 社 北民居 、 沼气池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 , 以促进农业增效 、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 的利益。 农民增收为 目标 , 深入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取得明显成 ( ) 三 要落实第一责任。 就是要切实维护农村稳定。 没有农村 效。 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 的困难和问题 。 但 一是发展不平衡 。 个 稳定就没有农村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失去了基本的 别镇 ( 乡)对 新农 村建 设 试 点 工作 认 识 不足 ,领 导督 促 指 导不  ̄f u g, 重要保障。二是制度保障落实到位。 针对各村实际 , 村两 力, 导致创建 工作发展不平衡 , 一些村发展较快 , 己初具新农村 委干部主动上门 , 督促驻地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等 工作 , 要求企业 景象, 一些村进展较 慢, 差距拉大。二是投入机 制不够健全 。目 严格执行 “ 安全生产制度 ”“ 、消防制度” “ 、 重大事故报告制度 ” 前, 一些试点村存在等 、 、 的思 想 , 靠 要 单纯等靠上级建设资金 等各项规章制度 ,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稳定工作提供 投入 , 没有形成“ 政府补助 、 部门帮助 、 社会赞助 、 众自助” 群 的投 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维稳思想认识到位 。 四是信访工作落实到 入机制。 位 。对农村各类 邻里吵架 、 婆媳争吵 、 妯娌相争等民事纠纷 。 严 ( ) 把握关键 , 二 要 夯实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 格遵照上级下发 的有关《 信访工作规则》 来妥善处理 。五是禁毒 实现 , 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 的基层组织建设。党 的基层组织 , 防毒宣传到位 。 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 ,作为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 力的基础 , ( 要建好第一工程。就是大力推进新 时期党的建设这一 四) 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 导核心 , 是我们党联系群众 、 动 伟大工程 。党 的建 设关系全局 , 关系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 关系老 员和组织群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 百姓 的切身利益。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个 坚强的党组 村建设任务的根本组织保 障。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关键就是 织 , 没有一个坚强 的党员队伍 , 就不可能带领群众奔小康 , 建新 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不断提高基层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 要有一个好的 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领导班 子 , 要有一个好的 工作发展思路 , 要有一个好的创业氛 ( ) 抓住 重 点 , 体 推 进 。遵 义 县 是一 个 农 业大 县 , 样 围 , 三 要 整 这 要有一个好的扶持政策。 的县情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 、 艰巨性和复杂 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中央的部署 , 规划先行 , 抓好试 也决 定 了我 县农 民 所扮 演 的 重要 角 色—— 他 们 是新 农 村建 设 的 点示范 , 有步骤 、 有计划 、 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 切实做到分类指 主体 。 系到我县的实际 , 联 就要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 导, 分步实施 , 分项落实 。分类指导 , 就是 要根据各村的具体 情 施, 加快调整和优化“ 三农” _ 的重心和主攻方向 , T作 立足科技支 况 , 从实际出发 , 制定科学规划 , 采取有力措施 , 形成正确 的发展 撑, 发展规模经济 , 强化龙 头带动 , 四型” 以“ 农业经济提升现 代 思路。 分步实施 , 就是要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 农业发展内涵 , 力争把“ 黔北粮仓” 做大做强 , 确保粮食总产量稳 过程 , 不可能 一蹴而就 , 要按照安排部署 , 积极稳妥地推进。分 定增长。 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继续按照“ 捆绑使用 、 样 项落实, 就是要按 照中央提出的五个方面要求 , 制定具体 的实施 板先行 、 先易后难” 的原 则, 提高支农资金 的使 用效益 , 加快推进 方案 、 工作 目标 , 明确责任 , 一项一项地抓落实 。 一步一个脚 印 农 田水利化 , 重点抓好水利渠系配套建设 。以培育“ 现代农 业基 地推进 。 地” 为目标 ,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 在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上实现新 建设让会主义新农村 , 中央全而建设小康社会 、 是党 构建和 提高 , 按照区域—体化 、 资源节约化 、 实施共享化的要求 . 做好各 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农村大地 上的具体实 区域的特色产业发展的规划 , 推广多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 继续 践。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的精神实质以及科学 抓好粮食生产 , 巩固、 稳定粮 油面积和产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发展观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 , 切实转变发展观念 , 创新 和社会事业建设 , 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充分 发 展 举措 , 科 学发 展 观 落到 实处 , 一定 能 够解 决 我 县新 农 村 把 就 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 , 力营造全社会 关心 、 努 支持 、 参与建 建 设的问题并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建设和发展 。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战略 的出台。 0 5年 ,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 20 党 主义新农 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 0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06年 《
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若 干意见 》 正式公布 ,这是
2 0 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 以农业 、农村 和农 民为主题 的 04年
根据 中央 的部 署 和安排 , 地因势 利导 、 各 因地制宜 , 积
20 年 , 06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 “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
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会建设 和党的建设 ” 要五 大 社 , 建设并举。一 直以来 , 中央及地方各级部 门都是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做文章。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
中图分 类号 :F 2 3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4 72 0)2 0 6 - 3 0 3 8 7 (0 61 - 0 8 0
二十世纪 中后期 以来 , 中国 的农 业 、 农村 、 民问题 日 农 பைடு நூலகம்益突出 , 治理方面 出现 了一系列 的治理性危 机 , 民在 乡村 农 生活中面临着 日益加重 的物质和精神 压力 。为 了回应世 纪
并举的要求。具体地说, 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在部署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工作时 , 大都特别 “ 实在”, 具体关注如新村规 划、 住宅建设、 道路建设、 义务教育、 农民医疗、 农田水利及调
示范带动作用?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对湖北省试点乡 镇洪湖 整产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等物质的方面, 大都重视农民个 市瞿家湾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它们在发展生 体增收和个人福利 的方面 , 比如提高农 民粮食补贴 、 、 种子 农
四大问题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盘活集体土地成为破解矛盾的焦点
四大问题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盘活集体土地成为破解矛盾的焦点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社会或者城镇化,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时间是公元2010年,当今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社会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历史上的“摸着石头过河”,当今这些问题已经积累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矛盾一:当今城镇化的困境与矛盾以及未来城镇化的道路问题。
当今中国城镇化的表现是,1.3亿流动人口想进城而无法进城,因为供他们选择的机会太少,限制条件太多:一是城镇的高房价;二是城镇的户口、公共资源太稀缺;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放不下;城乡两栖人口陷入了两难境地。
不仅如此,中国未来每年还将有1300万人向城镇流动,城镇的压力会更大,城镇各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不解决,中国的社会就很难再前进,或者是会把中国带到崩溃的边缘。
矛盾二:建设用地扩大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目前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大确实非常明显,每个城镇的规划面积都在成倍的增加,这势必会造成耕地的减少,耕地减少就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给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国家管理的混乱。
如何破解是摆在全体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工作日程中的大事。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十八亿亩耕地的总体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矛盾三: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和使用粗放的矛盾。
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一方面是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一方面是与农村集体用地闲置和使用粗放的矛盾。
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土地利用的两大问题。
据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中有40%以上在农村有宅基地,甚至有的在农村还有承包地。
更别说目前栖息在中国城乡之间的1.3亿流动人口。
这更加剧了农村建设用地的闲置和使用粗放。
如何破解也成为全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解决不了就会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矛盾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
中国在农村地区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却遇到了启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没有资金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就无法展开,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 国城 乡发展模式选择 、
国工业和农 业发展速度都差异过大 ( 见表 1 , )农业发展总体水
在二元经济条件下,我国传统自城乡发展显然是处于— 高 平很低 , 勺 幸 大大滞后于工业 发展 , 工农关系失调不仅影响农业 的
态, 长期的病态发展, 导致贼市号 书 雪 堆积、 差距巨大, 导致了 自身发展 , 也给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制造 了障碍 。 因此 说无论从公平上还是从效率上讲 , 都必须停止“ 以农补 工” 而 ,
经济综合体 , 其产业基础不同,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担负的使命不 衡运行和取得良好绩效 的基础条件 , 在工业g.; 中 , -程 i z l 产业结 同, 发展趋向亦不相同。 对于我国城市, 也可能有极个别的不适合 构 突出地表现为工农两大产 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 ,因此说工业
农村 , 但大部分城市地区的发展趋 化阶段工农关系对 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 的影 响。 势是更为发达的城市。对于我国农村 , 由于 1亿公 地的警戒 . 1
一
般认为 , 工业化发展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 依靠农业积
线, 无论从粮食安全方面还是从产业结构合理性方面 , 或是从世 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工业化初级阶段 、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工 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实践来看 , 不排除—部 舌 △城市发展的 业化中级阶段和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工业化高级阶段 。各 阶 农村地区发展为城市,甚至大部分农业 人口转变为非农业 ^口, 段都要求一定的工农关系与之桕适应 ,也只有合理的 工农 关 但从地域 E ,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农 系才能保证 工农两大产业的协调 发展 。 看 村, 而不是城市。所以说从地域 t , 看 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是城 市, 农村发展的主导方向是农村 , 城市与农村不可能都发展为城
一
2 一 4
维普资讯
三、 民与农 民 市
市民与农 民主要是 因生活地域 不同 而形 成的两大群体 , 而他们之 间的差别却绝不仅仅是源于地域 ,人为 因素的影响
力度 , 民} 使农 土 会保障水平有—个质的飞跃 。
嚼、 政府 与市场
一
般而言 , 市场经济 国家 , 主要靠市场 来调节经济 , 政府 至关重要 。世界各 国在历史上都经历过市 民与农 民差距 由大 则主要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我 国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初
形发展。 要消除这些不 Ⅱ 按照贼乡发展砌毒要求, 憬; 向, l 当前条件下 又 由于农业发展 的严重滞后要 求我 国的 工业化 中级 阶段就应 采取适度的“ 以工补农” 举措 , 工业应积极创造条件 , 为农业发 大特点, —是城乡备有其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为发达贼市, 农村发展 展 无偿或廉 价提供基础设施 、 械设备 、 机 资金 、 术和 人才等 技 为现代 农村; 匕 二是贼乡必, 拨展 。 劂 该模 量 j, 之 对我国 嗣
一 、二产业发展速度 比较 (; j ) 一、二产业速度 比较
l: . 25 l: . 33 l: . 28
国 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 业
96 . l. O1 91 . 46 . 3. 8 36 . l. 1 3 l. 26 l. O2
( 据 来 源 : 中 国统 计 年 鉴 2 0 ) 数 0 6
市, 也不可售 锗 特色 , 这应是我国城乡发展的—般规律。
2我国工农 关系调整方向策略 、
我 国基本已进入 工业化 中级阶段 , 国际经验 来看 , 从 在工
能协调发展 。而从近 2 7年 、 l 年 、 7年三个时间段看 , 近 S 近 我
为农村 , 城市与农村发展不能趋同 , 而应各具 业化中级阶段 ,工农 业发 展应大体上 保持一 定的比例关系才
衷 1 时 期
l7 — 2 O 8 9 O5 l9 - 2 0 90 05 l9 — 2 O 8 9 05
多种生产要素 , 大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当然 , 农业也应为工
农村就不能再主辑 有 , 别 而应平等互利; 不能司到瞩 锁 , 劐 而应破除 业发展提供各种生产要素 , 保持工 农业协调发展 。
维普资讯
新 农村建设 中四大统筹关 系的破解
◎雷庆 勇 吕 杰 马 莘
摘 要: 新农 村建 设 是关 系我 国 国民经 济发展 兴 衰成 败的 重大课 题 。本 文立足 我 国 国民经 济发 展 实际 , 入剖 析 了新 农 村 建设 深
过程 中亟待解决的四对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 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新农村建设 统筹关系
一
鏊
i
, 我国贼乡发展差
保我国贼市 : : 寸 l . 持续 稳定
泼 展。
、
城 市 与农 村
二、 工业 与农业
l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工农关系 、 协调的产 业结构是 国民经济合理配置生产要 素、实现均
l 、 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趋向
城市和农村是分别以工业和农业为基础而发展形 、 眼长远 、 着 与时俱进作 出 二 萄 : f 互 箭 I 优势互 , 结构, 云 , 统筹利用贼乡资源。目前, 从城 的重大决策 , 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 民、 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 乡居民收 入水平、 居民i费 水平、 肖 教育发展 水平、 卫生发展水平、 社 安的战略举措 。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 中, 城市与农村 、 工业与 会保障水平和产业结 变 农业 、 市民与农 民、 政府与市场这 四对传统矛盾 即四大统筹关 系从根本上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 ,对新农村建设的 而且制 约了城市的进—步发展,因此有必要 农村进行适当倾斜, 成败会产生重大的有 时甚至是决老 f 生的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 大力 扶持, 以解决 发展 须。 瓦 改变我国传统的城乡发展病态陵式, 确 这四对传统矛盾 、 怎样处理 这四大统筹关系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