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左图右史”的特点
2023 TX [\f i/kl◇江苏省泗洪中学 蔡金芝一、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中的空间要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时空观念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足以说明时间和空间要素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时间要素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其实,空间要素也同样重要。
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离开了空间要素的历史学习是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
二、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的重视以前的高考历史试题比较关注时间要素,有的只简单机械地考查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向核心素养命题立意转变,不再机械考查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记忆效果,而是结合历史必备知识和历史关键能力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高考历史试题“左图右史”的特点提起空间,自然而然就会联系地图,地图凸显了空间的特性。
地图可以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空间分布用图形46··的形式表示出来,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结合地图进行考查这一趋势有所增加。
结合地图进行考查能够真正有效地将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传承了中国古代“左图右史”的史学传统,考查了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1题,引入学术界对《塞尔登中国地图》新的研究成果,地图内涵丰富,多方面地反映了地图的多重史料价值,巧妙地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对推理判断、逻辑表达等能力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进行了较好的考查。
下表表示2023年高考试卷中涉及地图的部分历史试题。
试卷及试题地图主题考查特点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以公元2年和公元140年江浙一带和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的两幅地图构建学习情境,考查学生将有关史料信息置于两汉更替这一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对影响人口演变的主要因素进行理性分析和合理解释的能力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卷第3题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以西汉到隋朝京畿区的变动构建学习情境,考查经济发展对政治中心的影响2023年高考湖北历史卷第5题明代湖北进士分布示意图以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的图表构建学习情境,考查明代选官制度的影响74(续表)试卷及试题地图主题考查特点2023年高考北京历史卷第4题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以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构建学习情境,考查明代国内外贸易的背景及特征,加深学生对商业强国理念的认知 四、试题分析【例】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
(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1.考试依据
《考试大纲》提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 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 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 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能力考查覆盖全面,力度到位。
试卷涵盖了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
证和探讨问题”4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试题设计力求创新,突出学科特征,刻意 反映史学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是材料成为试卷主体,材料内容远离教材,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②注重历史解释,能力考查的起点 高考命题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 则,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试卷的主体。对能 力的考查主要从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 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及运用为基础,向其他 各种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 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未作阐释、学生理解 不透的重要概念,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2014年历史 高考命题规律 与备考复习对策
沈海财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导
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踯躅不前 ●然而我们在高考面前总是疲惫不堪 ●高中教学严重滞后于高考命题改革 ●师生深陷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泥潭
●跳出题海:科学备考的唯一出路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
高考命题规律解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重大变革。历史考试大纲将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表述为4项3个层次共12条,比课程标准的要求前 进了一大步,提高了一个层次。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详解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详解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每年都备受关注。
而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的出台,为广大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解读这份大纲。
首先,从考试目标和要求来看,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这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
唯物史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则需要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
史料实证强调学生能够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以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历史解释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解释和评价。
家国情怀则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考试内容方面,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考查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例如,先秦时期的分封制、井田制,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突出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阶段。
世界史部分,包括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对于知识点的考查,大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和概念,更注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和影响的理解。
例如,在考查工业革命时,不仅要了解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影响,还要分析其对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深远改变。
同时,大纲也强调了对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宏观历史视野。
题型方面,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依然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等。
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
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广东罗定市罗定中学李翰 5272000766--3786500(小灵通)四川仁寿县禾加中学曹靓 541001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对时间的考查, 2006年广东高考单科历史共有五道选择题涉及中国古代史,其中有四道题目都是直接设问考查历史时间。
高考重视对历史时间的考查还表现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反复出现。
如1995年全国卷和2004年江苏卷都考查了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时间;1997年全国卷和2004年文综新课程湖北卷都考查了桂林与长沙之间的水路交通开通的最早时间;1992年全国卷和2001年春招卷都考查了以煤为燃料冶铁的时间;1998年全国卷和2003年上海卷都考查了二牛一人这种犁耕方式出现的时间;1997年全国卷和2005年全国文综卷二都考查了筒车创制的时间;2001年和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都考查了岭南归属中央王朝的最早时间。
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历史时间复习的力度。
在这里,我们以分析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和规律为例,谈谈考生该如何复习高考历史时间。
一,从对能力考查的要求看,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概念的检测,始终贯穿着对能力的考查,它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从这些年的试题看,对时间概念考查的试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1、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能力,也就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例1】(1999年上海,2)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A)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这道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题干中设问“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实际上是在考查考生对“鼎”这种器皿产生时间的掌握情况,由教材相关表述可知,商周时期,已制造出“鼎”这种器皿,故选A。
2、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的能力。
高考历史 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答案:D
返 首 页
三(1)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
12
2 时空描述历史事件来龙去脉
(2017年江苏卷第9题)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高考命题人刘芃
返 首 页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8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16
17
18
19
(1) (2)(1) (2) (3) (1)(2)
得分率 55% 21% 70% 33% 41% 55% 62% 20%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基础 时空
知识 能力 素养
时空观念
概括
基础 识记
比较
问题 解读
空间地图
识记
基础 基础 基础 特点 时空
识记 识记 识记
观念
分析
比较 分析
问题 解读
分析
观念 评述
20
30% 分析说明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问题解读
返 首 页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9
掌握各种历史时空尺度,包括划分 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历史 地图中的时空信息等。
基本要求
将史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 间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
异【变化】(看数量、辨类型、晓空间布局)
4、结合所学(时代特征、历史考点)作答。
三(1)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
16
汪瀛:《对历史地图的理解与阐释》 ——中学政史地,2012年第4期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___、5)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思路和干扰项设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偷梁换柱法。
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臵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2.因果混淆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臵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
(天津文综卷)‚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3.以偏概全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江苏历史卷)徐坷《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灼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舍本求末法。
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求末而舍本。
(广东文综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学习历史时要面对的头号难题,背了就忘的怪圈几乎困扰着每一名文科生。
有的知识点反复背过好几遍了,结果在刚结束的月考中遇到它时却依旧感到陌生,这令同学们很是恼火。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一、题型特点历史简释题开辟了考查求异思维的新天地,为历史教学园地注入了一泓清水。
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
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
它具有如下特点:1.材料的选择--多样性、生动性、典型性在这里,笔者简以历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的典型简释题为例加以说明。
(1)多样性试题既是能力训练的素材,又是获得信息的载体,因此命题者非常注重材料类型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常见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包括对联、谚语、文物、钱币、邮票、地图、照片、插图、漫画、海报和儿童画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
既有来自过去的历史材料,也有来自实际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
(2)生动性一是文字材料体现出形象化、文学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如2001年群蜂会议、2004年刘少奇与一位资本家的对话题等。
二是重视各种统计图表的应用。
如2003年第3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2004年第29题《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题。
图表与文字材料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简捷、新颖等特点,且更适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重视历史地图、各类历史图片的应用。
如2004年上海徐家汇掠影,2005年的儿童画等。
四是重视原始材料的选择应用。
如2002年的秦砖、汉瓦、东汉画像石、2003年的彩绘陶佣等。
原始材料既包括历史文件、档案、名人手迹等文字资料,也包括新闻图片、历史照片、考古文物等各类实物资料,更具历史学科特色,使简释题充溢着历史的味道。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类型及教学策略开放性的历史题目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类型及教学策略开放性的历史题目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类型及教学策略开放性试题是没有固定答案或惟一结论的一种试题形式。
开放性试题材料的多样性、设问的开放性,为学生多角度思维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与认识问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
高考历史命题专家在开放试题命制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1997年全国高考历史卷第44题首次出现要求答案表述成文的试题,1998年“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题,l999年“评述l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特点。
特别是1999年第42题:“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从题干要求可以看出,不限制学生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可以说,这是全国高考历史卷中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试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高考也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设计与考查。
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文综卷第40题第(3)问“恩格斯对‘历史前提’的认识”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开放性试题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自主命题省份的开放性试题也大大增加。
本文拟就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类型及教学策略谈一些看法。
一、开放性试题的特点1.观点有争议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是历史高考的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些目标,不少开放性试题选取有不同观点的材料供学生分析、判断、论证。
▲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第41题(题干材料略)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仔细研究材料不难发现,此题实际上提供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及其立论依据。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归纳同学们,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有什么?历史考试中有很多题目需要仔细分析,看看历史有什么答题技巧吧。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想要了解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1、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3、比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4、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历史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
历史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选择题1.“三段式”选择题“三段式”选择题是对题支与所列内容按题干要求归类和题支所列内容按时间或空间顺序一次选择。
这种题型较之于“两段式”选择题来说,更简单,难度更小,更易得分。
其理由:第一,无论题目所给内容有四项[①、②、③、④]或是六项,但它仅有A、B、C、D四种变化,而每一变化绝对超不出题支所列范围,其排列与组合极为有限。
第二,无论按题目要求题支有几项正确,或顺序应为何种排列,但考生在题中总能知道四个或六个中的1——2项,那么解题就不难了。
其方法如下:(1)组合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是指选项有若干“部件”组合而成的选择题。
下列就是一个组合选择题,经过分析,就可断定:选项只要含③就不合题意。
例:秦汉时期在秦岭以北修建的水利工程有:①郑国渠②长城③灵渠④六辅渠⑤白渠选项有: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这个题目的第一行是题干,它提出的限制有秦汉时期,提出工程修建时间须在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之间,排斥掉郑国渠秦岭以北是指地点,排斥掉灵渠水利工程指属性,排除掉长城。
做选择题首先要注意题干,对题干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忽略一点就会造成错误。
解此类题时:①若在题支项中已能知其中某项(“X”)为错误。
因此,凡含X 项的备选答案绝对错。
不含X项的可能正确。
②若在题支中,同时知X为“×”、Y为“√”。
因此,知X为“×”的结论如前法;知Y为“√”,则可知含Y可能是“√”,不含Y绝对是“×”。
掌握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第一,即能在只知1—2项时也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从而避免了一些学生对所给四项或六项中部分未掌握而失分。
第二,即使在做题时一两步不能直接推出正确项,也可避免过题中最难判断的难项。
(2)排列选择题例1:下列史实,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重新统一朝鲜半岛②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③日本“大化改新”开始④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③②例2:①利玛窦②汪大渊③马可波罗④空海A.④③②①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做这类题,可用“首定法”。
+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这类题型的设计通常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篇将对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列举真题及解析。
类型及解题思路1.背景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为此,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合理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改革财政体制等。
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并说明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形势与政策。
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以及改革财政体制等,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过程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等。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了解事件的详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在此时期中,各种自然观相继涌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种对立且互补的观点: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自然观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
近代科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确定性和秩序性的,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和改造;而传统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神秘性和不可认识性的,人类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的支配。
新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历史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由于新高考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的模式由原来的文科综合考试变成了单科考试。
新高考历史试卷与过去的全国卷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高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目前安排在第四天(10号)8:00-9:30(新高考全国Ⅰ卷)。
新高考历史试卷整体结构(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分析(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总体分析:①新高考历史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在题型上与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在选择题第8题和第14题有所创新,第8题要求根据图文信息推断出某个国家,第14题根据图文材料推出合理的原因,这两道题在命题上与过去全国卷相比有所不同,也更能够考察出学生的史学素养。
②从题型上来看,因果类选择题和反映类选择题占比最大。
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迁移教材,推出原因,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间接考察了史实。
③新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有文字材料,有表格信息,有地图信息等等。
图文并茂,考察了学生对于不同材料信息的处理能力与解读能力。
④新高考在题目设置上仍然遵循时间顺序,从中国古代史到中国近代史,从世界古代史到世界近代史,逻辑脉络清晰。
⑤中国历史仍然占据较大比重,15道选择题中1-9为中国历史,10-15为世界历史,这与过去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
⑥从考点来看,仍然是以主干知识为主,考察的都是核心知识,如王安石变法、五四运动、雅典民主、启蒙运动等等,这与过去全国卷的理念是一致的。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考点分析(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非选择题考察的题型与考点来看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16题是根据图文提取信息,并且要求写出具体的历史时期,这类题非常能够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对于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特别的熟悉,特别清楚,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考历史命题的三个维度与五大选题策略
高考历史命题的三个维度与五大选题策略中山市华侨中学许长荣每年6月高考季,经常看到这样报道,在学校教学楼前,不少学生在欢呼声中,将一张张书本和试卷抛下,如同冬日里漫天飞舞的雪花。
仔细观察,其中大多数是平时考试和练习做的试题。
当高考结束,我们老师一看到高考真题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从高二下学期第一轮复习开始,学生做了不计其数的试卷,我们也讲了不计其数的题,最后以大小15题来检测衡量一年多来的付出无数的艰辛和汗水。
我们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高三学生“撕书减压”的不当行为,但是,作为高三教师,更应该反思,学生真的需要做那么多题吗?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其工作和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切。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也意味着“史海题山”出现了。
做题讲题考试贯穿整个高三复习过程,复习课怎么上,筛选试题的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选题、编题的过程是教师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深层次把握课程与教材的过程;是深入了解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测量的过程;是学习和运用各种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
选好试题,编好试题,组好试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通过剖析高考真题,深入研理学史的这也是高考复习更具针对性的前提。
一、高考试题怎么考?考试根本导向: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考查主干知识,不追求考点的全覆盖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共102个考点。
考点分布如下:中国古代史16个;中国近代史10个;中国现代史24个;世界古代史3个,世界近代史13个,世界现代史19个;选修部分:选修一6个,选修二6个,选修三5个。
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新课标高考命题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要求而命制的。
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的原则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突出历史学科的特征,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学科体系,体现新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二、选择题的分类选择题试题组成一般由题干(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定语)和备选项组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型、探究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用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
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
如何审题?(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三、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一)文字材料型选择题1.题型特征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在新高考中频受青睐。
这类题目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广东罗定市罗定中学李翰 527200)0766--3786500笔者在2007年第2期的《历史学习》上分析了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知识考查的类型及规律。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课改环境下的高考备考,我们这里用新课标的要求来解读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的考查,以便从中找到一些新课改环境下备考的依据和方向。
一.我们这里分析的虽然都是前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但这些考查历史空间知识的试题却从多方面体现着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1.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对空间判断的能力。
如:【例1】(2004年全国文综卷)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D)A.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该题考查的是芍陂的地理位置,根据教材相关表述,可知芍陂位于淮河流域,选D。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空间判断能力。
2.新课标强调对考生历史技能的培养,其实在近几年对空间考查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
如:【例2】(2005年全国文综卷) 据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阿房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隔河与咸阳相望。
请用符合“·”在图8中标出阿房宫的大体位置。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绘制历史地图,实际在检测考生的历史技能。
新课标认为,在能力方面,高中历史课程要完成的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历史技能的培养和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而绘制历史地图的能力是历史技能的具体表现之一,因此这道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方向和精神。
事实上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已经有很多题目出现了这种导向,如2004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的第49题要求考生根据文字,画一幅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的简图,并写上名称。
这道画简图的题目虽然不是讨论历史空间知识考查的问题,但却与我们讨论的要加强历史技能培养的观点一致。
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的考查除了可以检测考生绘制历史地图的技能,它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历史材料和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我们也用【例2】进行说明:要在图中用符合“·”标出阿房宫的大体位置,只要抓住“阿房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隔河与咸阳相望”这一有效信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考试的时候,有的题目看起来很难,但是只要认真阅读和理解试题材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的考查更多地渗透着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
【例3】(2005年上海卷)“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
”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
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图略)。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这道题目通过德意志政治版图的变迁要求考生总结国家统一的规律,隐性地考查考生对和平问题及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体现了史学的育人功能和借鉴功能。
另外像2004年江苏卷的第29题以三幅图片材料为新情景,除了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外,这道题目还以“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当代青年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和地区分裂的观念。
这两道题目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历史智慧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要培养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与责任感,就要首先培养青年对自己生活的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在近年的高考对空间考查的题目中,很多题目从这方面做了尝试,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如2005年江苏高考考查与江苏直接有关的条约,2006年四川高考考查了与四川有关的史料等,上海的高考题目在这方面也表现得很突出。
这些题目都是为培养青年对自己生活的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进而增加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与责任感所作的努力。
在分省命题和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类题目特别值得留意。
也正因为如此,传统的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中国历届政府对边境的治理和管辖,这在新课改背景下也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培养当代青年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和地区分裂的观念,因此对这类知识的复习同样应该加强。
二.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知识考查的设问形式多样,以传统设问形式为主。
从考查形式来看,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的考查通常有以下五种类型:1.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的空间特征:【例4】(1995年全国卷)下列战役中,战场地理位置最南的是(B)A.牧野之战B.亥下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例5】(1995年上海卷)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
1864年,他们最远可到的通商口岸是(B)A.九江B.汉口C.宜昌D.重庆高考历史试题对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特征的考查,一般设问的角度有:最东、最南、最西、最北、最远、最近等。
这在我们平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地图,把同类历史事物(如前面的战场位置、通商口岸位置)的相对空间特征落实好。
这种题型在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有所淡化,但仍然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2.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例6】(1999年上海卷)本世纪(20世纪)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A)A.东北地区B.山东半岛C.东南沿海D.长江流域【例7】(2001年全国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C)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例8】(2005年江苏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B)A.广东、福建B.安徽、四川C.四川、浙江D.安徽、江苏这类题目一般都来自教材,比较简单。
但是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是注意和地图结合,也就是除了要明白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地点,还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来,将历史空间知识与地图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作过多讨论,简单举一例:【例9】(2006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C)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二是要注意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在这些地方的背景、原因、意义,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加大了对这类知识的考查力度。
如:【例10】(2004年全国文综卷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A)A.临近港澳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这道题目分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把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的原因,这一知识在2004年春季高考卷和2005年广东综合卷都考查过。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明白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什么地方设立经济特区,还要明白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设立经济特区。
又如;【例11】(2004年文综卷一)“一五”计划为什么要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这道题目就很有意思:2001年全国卷考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的地点,2004年的高考题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其原因也就是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东北地区。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除了要明白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地点,还要能进一步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些地区,这样思考问题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
如: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为什么这些企业会相对集中于通商口岸?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什么安徽、四川首先成为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同学们今后在学习历史空间知识时应多问一个为什么,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江南地区。
3.考查空间上的典型事件:【例12】(1990全国卷)下列古代战役,发生在今河南省境内的有(BC)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例13】(2005年江苏卷)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考查某一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题目,选项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一般包括与该地区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注意以地点为线索,将高中教材中涉及到这一地区的历史都归纳在一起。
如广东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涉及广东或者岭南的历史知识特别要留意,如灵渠、秦汉时期岭南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版图、唐朝广州的市舶使、清朝的十三行、林则徐禁烟、广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广州在1925年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和国民政府所在地以及改革开放时期设立的与广东相关的经济特区等。
随着近年各省区自主命题,这类题型与地方史结合起来考查的力度在逐渐加大。
如:【例14】(2006年四川卷)多种材料的辨析与运用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图4材料与四川历史具有直接关联的是(图略)(C)①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局部图案②白马寺③毛泽东长征诗部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成昆铁路通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考查某一空间的古今地名:【例15】(1990年全国卷)清政府内部的禁烟派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这里的“湖广”指的是(C)A.湖南、广东B.湖南、广西C.湖北、湖南D.广东、广西【例16】(1992年全国卷)明清时期,我国的南海诸岛被称为“万里长沙”和“千里石塘”。
【例17】(1998年上海卷)祖国宝岛台湾在明朝时称东番,三国、隋、元依次称为(D)A.流求、琉球、夷洲B.琉球、流求、夷洲C.琉球、夷洲、流求D.夷洲、流求、琉球【例18】(2002年全国文综卷)古代的“葱岭”相当于我国今天(喀什)市附近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
这类考查空间的古今名称的题目是一种传统的题目,但因为某一地区的古今名称是历史地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这种形式一直保留了下来,在平时的复习中一是看教材上的注释、地图,二是要善于将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归纳在一起记忆,如前【例17】。
5.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知识的考查,很多时候是和历史时间结合在一起考查的,笔者在2007年第2期的《历史学习》上已经有相关文章论述,这里就不再讨论。
另外,有效利用空间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解题。
如:【例19】(2003年上海卷)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幅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B)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在解这道题目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抓住“新疆”这一地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B。
三.高考历史试题对空间考查的设问形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有待进一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