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升级策略_袁红林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升级与转型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升级与转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而全球价值链的出现,给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思路。
什么是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开采、组装、生产、分销到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合作伙伴,通过实现各项业务的分工与协同,以实现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全球价值链的出现,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也使得各个环节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高效。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往往是以垂直集成为主导,即企业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与效率。
但这种模式往往会使企业处于高成本、高风险的状态,难以应对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而全球价值链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协作模式,即以横向分工和协同为主。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把更多的专注力放在自身优势领域的生产与研发上,同时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与精细化。
比如,一款智能手机的生产过程中,其中的许多部件来自不同地区的供应商,如韩国三星的屏幕、美国高通的芯片,以及中国的组装工厂等等。
这些企业不断协同,实现各环节中的最大效益,最终得到高质量的成品。
全球价值链的实践随着全球价值链理念的深入推进,不少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例如,中国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逐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韩国也在积极落实“制造业2030”计划,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型产业,并积极推行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优化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
总体来说,实践全球价值链理念的国家不断增加,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协作机会和创新思路,也推进了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如何积极适应全球价值链理念,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实现更高效率、更灵活的生产方式。
全球价值链重构新趋势与中国产业链升级路径
全球价值链重构新趋势与中国产业链升级路径近年来,全球价值链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价值链进一步加速重构。
本文将从全球价值链重构新趋势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产业链升级路径。
一、全球价值链重构新趋势1. 分散化跨境投资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分散化跨境投资,这一趋势给全球价值链新的变革带来了机遇。
许多国家都在提高自身的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促进本土国内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也在积极地推进产业链升级,打造健康、可持续、具有竞争力的生产体系。
2. 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全球公司正通过更高效率和更高生产力的手段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这里,智能化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生产线的自动化;而是将更多地应用于产品和服务上。
在全球竞争中,这种趋势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在这一趋势下,中国也呼吁更多的国家加入贸易伙伴,达成更多的互赢局面。
3. 加强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为了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和社会责任,个别国家和公司加强了自己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这种趋势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这也将成为全球企业进行全面改革的机遇,中国市场也面临着这种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国产业链升级路径1. 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对供应链进行治理是产业链升级的首要任务。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需要产业链的可持续性。
因此,中国需要加快供应链治理的步伐,将治理与升级结合起来,匹配全球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供应链质量。
2. 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产业链升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需要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入,整合数据和资源,以加速制造业的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这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加强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升级和增强竞争力。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平台,制造业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我国制造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后,如今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优惠的政策,我国迅速崛起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制造业逐步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许多产业环节的重要提供者。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在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贸易便利化。
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我国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低端加工制造向高端技术制造的转变。
管理优化对于制造业升级至关重要。
我国企业应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贸易便利化是促进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措施。
我国政府应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这将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拓展国际市场。
在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需要从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贸易便利化三个方面入手。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优化贸易环境,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建议如下: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应重视管理优化,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团队。
政府应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提升策略
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提升策略一、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连接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场所。
在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利润分配。
2.产业协同: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协同配合,如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全球布局:制造业的全球布局影响着全球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
制造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有助于提高全球价值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环节,面临着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
因此,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升策略1.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促进产业协同: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
通过产业协同,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优化全球布局:鼓励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
同时,加强国内制造业区域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4.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人才培养,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5.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通过绿色发展,提高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同、优化全球布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绿色发展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全球分工和制造业转移的加速,全球价值链的构成呈现出了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一次历史性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新世界格局的变化。
接下来,本文将就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指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的全球化组织及合作交流,是一种跨越国家和地区边界的分工协作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价值链不断向前推进,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之一。
全球价值链的产生,是由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推动了全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随着各类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产品甚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一个复杂的组成系统。
例如:手机产品由数十个零部件组成,其中包括芯片、镜头、屏幕、电池等;汽车则包括发动机、轮胎、车架、车身等各种复杂部件。
因此,全球化的分工、组织和合作交流,变得越来越关键。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拥有高附加值环节,如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从事低端环节,如组装、加工等。
二、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意味着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高端的角色,增加附加值和升级产品体系,从而提高品牌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目前,中国的一些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中的能力和竞争力。
首先,在产品设计方面,中国的产品需要更加符合全球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过去,中国的制造业在消费品的生产领域一度挤占了全球市场份额,但随着国际市场的细分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因此,中国的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方面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上下功夫。
中国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图12009-2017外商在华投资变化中国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李洁璇(江西财经大学,南昌310013)摘要:全球价值链把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各环节都纳入讨论的框架,处于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获得的利益不同。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别名。
然而,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
文中通过数据和实例论证,浅析全球价值链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正反面影响、影响中国制造业在GVC 地位的因素。
并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框架下,通过研究分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制造业;规划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18)05-0017-03收稿日期:2018-03-12作者简介:李洁璇(1994-),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产评估。
一、引言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融入的广度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延伸,1995年到2011年,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率由26.43%上升到40.56%。
但GVC 参与率高不代表GVC 参与地位高。
在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价值链攀升困难的客观事实。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占据全球价值链上下游的不同地位,发达国家占据着“微笑曲线”的两端位置,贸易和投资收益颇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仅赚取微薄的利润。
中国制造业目前以2.5万亿美元产值居世界第一,但人均只有2.6万美元,仅为美国的15.6%。
在开放的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为了获取全球性的资源优势和实现全球竞争战略,将制造业价值链上的低端环节向海外低成本国家转移。
2017年我国全年实际吸引外商投资金额达到1310.40亿美元,同比增长4%。
中国依赖外资发展起来的加工制造业,受制于外资对技术和市场的控制,有可能被锁定在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
在经济全球化中重新自我定位并调整制造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使我国制造业尽快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中上游,通过参与更广泛的竞争真正提高其国际竞争优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参与分工的地位及提升策略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参与分工的地位及提升策略全球价值链是指全球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组装加工、物流运输等环节。
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间存在不同的分工,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制造业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全球许多知名品牌的产品都在中国生产。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延伸,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主要环节之一。
2. 跨国公司的组装和加工基地:很多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组装和加工基地,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市场规模进行生产和销售。
这一模式对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 集约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从事集约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
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负责一些劳动密集型环节,如纺织、服装、电子产品和玩具等领域。
4. 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电子、电气、通信等行业,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1. 提升产业升级水平: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信誉和竞争力。
3. 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使中国劳动力更具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要求。
4.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开放力度,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5.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
全球价值链变迁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球价值链变迁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全球价值链不断变迁,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角色,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也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积极应对,深化转型升级,以保持竞争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全球价值链变迁的背景和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全球价值链变迁是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
随着全球交通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价值链逐渐从原来的中心地带转移到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不过,由于制造业对于劳动力和资源的过度依赖,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端口位置,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原本靠低成本走量行的国企变得不再具有优势。
其次,外部需求下滑,使得许多小微企业无法维持生计。
最后,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使得制造业面临了更加复杂的情况。
二、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了应对全球价值链变迁带来的困境,中国制造业要进行转型升级,加快从“大而全”的制造业向“小而美”的制造业转变。
以下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措施:1.创新技术,实现自主研发。
制造业要加速技术创新,开发自己的专利技术。
这对于产品品质提升以及生产效率提高至关重要。
2.发展数字化制造,提高智能化程度。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突破是关键,在数字化制造下,制造业智能程度将大大提高,运营成本也将降低。
3.探索新型商业模式,进行资本化运作。
新型商业模式,如“工业互联网”、“工厂联盟”等等,可以帮助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
4.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区域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从政策层面支持,更能够让企业自选走向集群模式,通过产业互补优势,实现规模经济。
三、展望在这个变革时代,中国制造业必须紧跟全球价值链的变革和趋势,通过创新和改革,实现由老旧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应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加强国内外市场协作,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找到自己发展的一片天地。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参与分工的地位及提升策略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参与分工的地位及提升策略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1. 制造业大国地位巩固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的工业基础设施。
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为全球市场提供大量的产品,同时也服务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行业。
2. 产业链条深度融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电子产品、汽车、纺织服装等众多产业。
中国的企业在这些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等环节,为全球市场提供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3. 逐步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中国的企业正在逐步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中国的科技企业在全球智能手机、电子设备等行业中不断崛起,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设计,推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简单的制造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二、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问题和挑战1. 低附加值产品过多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虽然重要,但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低附加值的地位。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虽然可以为中国的产品提供价格优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中国企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 制约企业国际化水平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限制,导致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化水平受到限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也受到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品牌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3. 技术创新短板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但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1. 加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国需要加强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入发展,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VC),也即跨国公司将某些生产活动分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各国根据自身优势和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共赢。
中国作为全球商业中心地位的不断提升,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在GVC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世界制造业产生着深刻影响。
中国制造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和“两难”的困境,需要通过制造业升级来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本研究将以全球价值链视角为基础,探讨中国制造业升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在GVC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中国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问题如下:1.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影响力如何?2. 中国制造业面临什么样的升级问题和挑战?3. 如何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升级和转型?4. 如何让中国制造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定性研究方面,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影响力,面临的升级问题和挑战,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措施。
定量研究方面,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制造业企业相关经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对制造业升级问题和挑战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对政策措施的反馈。
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升级问题的研究,预期可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 成果1:全面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指明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成果2:找到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升级和转型的方法和途径,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3. 成果3:提供参考和启示,为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
易 占中 国高 新 技 术 产 品 出 口 的 近 9 % , 工 贸 易 占 给 我 过 O 加
出 H贸 易 的 比 重 也 在 5 左 右 。 其 中 在 这 些 出 口商 品 中 , O 外 商 投 资 业 占了 相 当 大 的 比重 。 近 些 年 来 我 国 专 利 申 请 数 量 告 诉 增 长 , 而 其 中 技 术 含 量 高 、 以 创 造 高 附 加 值 的 专 然 可 利 申请 比例 非 常 的 低 , 他 多 数 属 于 外 观 设 计 和 使 用 新 型 。 其 这 种低端 的发展模式 , 我 国制造业 企业 形成 了路径 依赖 , 使 长 期 被 锁 定 在 价 值 链 的 低 端 。这 给 中 国 的 环 境 和 资 源 造 成 也 品 出 口份 额 的 增 加 方 面 快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平 均 水 平 , 是 了 巨 大 的破 坏 , 使 我 国 的 制 造 业 企 业 随 着 跨 国 公 司 利 用 但
空 间 变 得 越 来 越 小 。2 0 —2 0 0 6 0 7年 的 出 口数 据 表 明加 工 贸
对 稀 缺 的 。 要 素 的 相 对 稀 缺 度 决 定 了 其 相 对 收 益 。位 于 价 值 链 上 游 和 下 游 的创 新 、 发 、 牌 和 服 务 有 着 较 高 的 附加 研 品
评 估 时 , 将 这 些 因 素 考 虑 进 去 。 实 物 期 权 定 价 方 法 关 注 应 企 业 长 期 收 益 的 价 值 , 评 估 研 发 投 人 项 目价 值 的 重 要 方 是 法 。另 外 , 物 期 权 定 价 方 法 也 考 虑 企 业 经 营 灵 活 性 的 价 实 值 。管 理 者 通 长 会 根 据 变 化 的经 营 环 境 和 企 业 战 略 做 出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否 扩 张 提 高 企 业 价 值 的 项 目、 迟 和 放 弃 不 利 的 投 资 项 目, 推 增加投 资项 目的期权 价 值 , 而在 战 略层 面和 投 资项 目层 从 面 提 高 企 业 的价 值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企业产业升级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企业产业升级研究摘要:作为制造业相当发达的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很丰厚的利润,相当多的企业早已在全球价值链完完全全并且真真切切地可以了。
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和速度不断加快、价格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上逐年攀升等的原因,通过参加贴牌加工、代工等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来获取微薄利润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甚至很多企业已面临倒闭的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此类情况更是凸显,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只有通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企业帮助屹立在商场巅峰。
但是我国非常多非常多的制造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很多很多相关理论知道得是非常非常少的,当然也包括实际操作。
所以,如何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促进我国制造企业产业升级的研究十分需要。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制造业中国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 Chinese manufacturingindustrial upgradingAbstract:As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s well developed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has made a lot of profits.Bu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ising price of the raw materials,the increasement of labor costs and other reasons,the space of through the low-end links to OEM, OEM and other global value chain to get profit has been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even a lot of enterprises have faced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wak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such situation is more prominent, so a lo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ne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rough upgrad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in order to help enterprises stand in the peak of shopping malls. But many enterprises understand theory of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poorly.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upgrad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Keywords: The global value China Industrial upgrad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一、引言(一)研究背景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结构性变化。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药产业的升级路径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药产业的升级路径研究为了探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药产业的升级路径,本文中运用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中国制药产业的升级路径进行定性分析,经过分析认为中国制药企业应该抓住全球一体化的契机,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引导下通过各种路径实现产业的升级。
标签:全球价值链;制药产业;升级路径;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了全球分包网络的形成与海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并造就了全球一体化的分工体系和生产网络,即全球价值链。
中国经济正在大规模、全方位地融入全球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更快的进度和更大的规模全面地同全球产业高度融合。
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集群企业能否充分利用当地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链融合,将决定其长期绩效。
当前,我国制药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然而,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我国制药产业亟需寻找合适的升级路径并进行产业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企业在我国投资,我国制药产业也逐渐被带入全球价值链中。
因此,笔者拟从价值链的角度对我国制药产业的升级路径进行分析,以对我国制药产业的顺利升级提出建议。
1全球价值链理论概述1.1价值链的概念分析“价值链”的概念首先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波特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通过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来完成。
这些支持性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成为价值链。
”笔者对于价值链的概念采用这样的解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设计(在制药产业为研发)、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并由此构成了产业的价值链。
从本质上来说,价值链是一系列创造价值的过程总和。
1.2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分析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CVC)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社会发展后的产物,而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位置,严重制约了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
从全球价值链的观点出发,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寻求我国制造业的的产业升级路径。
标签: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1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困境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二是生产环节,三是营销环节。
价值链分工是一种要素合作型分工,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决定了它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
资本、技术、管理和高素质劳动力等高级生产要素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般加工型劳动力的流动性很低,而且高级生产要素往往是相对稀缺的。
要素的相对稀缺度决定了其相对收益。
位于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创新、研发、品牌和服务有着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而位于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则附加值和利润较低。
发达国家经历了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很大程度上占领了附加值较高的上游和下游的价值链环节,而把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
虽然中国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份额的增加方面快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出口份额增加与增加值份额增加之间同步性程度上却略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目前我国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增值能力和附加值仍在低层次徘徊。
中国制造业企业目前还是嵌入在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端。
中国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名,但由于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难以控制全球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随着跨国公司利用其核心能力对中国企业利润不断挤压,使得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2006-2007年的出口数据表明加工贸易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近90%,加工贸易占给我过出口贸易的比重也在50%左右。
其中在这些出口商品中,外商投资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近些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告诉增长,然而其中技术含量高、可以创造高附加值的专利申请比例非常的低,其他多数属于外观设计和使用新型。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价值链(GVC)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框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然而,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特别是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研究。
本文将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梳理和回顾,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特点及其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动因和机制。
通过分析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为制造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策略。
全产业链的构建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全产业链的构建过程、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和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认识,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持续发展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其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更是紧密而复杂。
全球价值链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网络。
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完善的产业配套,成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困境。
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相对较弱,其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往往是供应商或者是下游企业。
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中小企业需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地位,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然而,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供应链的不透明度、信息不对称以及供应链中的风险等等。
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和适应性。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供应链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使中小企业更好地掌握供应链中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此外,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增强企业的应对危机的能力。
供应链风险管理包括对供应商的认证、流程管控、预警机制的建立等等,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
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供应链中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在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变成了众多企业的合作网络。
中小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其他企业建立积极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供应链的发展。
例如,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中发挥先发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最后,中小企业应该注重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应该在执行供应链管理时,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经济效益的平衡。
中小企业要注重自身影响的扩大和投资的回报,同时也应充分关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源效率、加强人权保护等等。
总之,中小企业在全球化时代下应该注重全球化视野下的供应链管理。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供应链风险管理、合作共赢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企业升级战略研究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企业升级战略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企业置身于复杂而紧密相连的全球价值链之中。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升级,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在这一链条中,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占据着不同的环节,从而形成了价值创造和分配的格局。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可以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
处于低端的企业往往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中端企业则在技术、设计等方面具备一定能力,但仍未掌握核心竞争力;而高端企业则掌控着品牌、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在价值链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对于企业而言,升级意味着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提升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利润水平。
这种升级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工艺升级是企业升级的基础层面。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现有价值链环节中的竞争力。
例如,某制造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次品率,从而在供应环节中更具优势。
产品升级则侧重于产品性能、品质和种类的提升。
企业不断研发和推出更高端、更具特色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一家电子企业从生产普通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并且不断提升手机的拍照、处理速度等性能,就是典型的产品升级。
功能升级意味着企业从价值链中的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
比如,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拓展。
某服装企业最初只是为国际品牌代工,后来逐步建立自己的设计团队和品牌,实现了功能升级。
链条升级则是企业跨越原有价值链,进入到新的、更高层次的价值链中。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完善我国企业创新机制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完善我国企业创新机制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企业创新机制分析二、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的措施建议三、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策略四、健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五、创新集群的建设与推广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企业创新机制分析全球化发展导致了我国企业与全球市场直接相关,全球价值链成为企业创新的热门话题。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我国企业创新机制需要适应全球市场趋势,推动企业创新转型。
首先,我国企业应不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创新链协同,加强合作创新,强化创新共性技术培育,共享技术研究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的创新成果。
另外,加强企业环节创新,提高企业管理和组织方式,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最后,我国企业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积极应对互联网、机器人、物联网等新科技变革,推动创新和自主可控技术的变革。
二、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的措施建议政策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我国应加强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建构,建立更为优化和完善的政策机制。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在全球价值链上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和创新平台,应给予奖励性资金支持。
另外,对于创新企业,政府应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和融资支持等,以推动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策略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我国企业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优化和结构优化。
企业应将人才培养作为长期战略性任务,为此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招聘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企业创新需求,积极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和兴趣培养。
四、健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专利和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破突破性技术瓶颈。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企业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合法保护,推进多元化专利策略,加强企业专利布局,将专利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企业本地创新绩效。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杨梦婕
【期刊名称】《大众科技》
【年(卷),期】2022(24)5
【摘要】面对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全球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传统的生产要素优势在全球竞争中逐渐丧失吸引力,因而限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
文章以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寻找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和参与度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以2010—2020年为研究范围,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利于制造业升级的相关因素。
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游地位”;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资本投入增加、科技进步等因素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单纯地依靠提高全球分工的参与度不利于制造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资金投入以及提高创新意识,鼓励廉价劳动力向科技人才转化,进而促进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
【总页数】5页(P180-184)
【作者】杨梦婕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
【相关文献】
1.出口结构转型、技术复杂度升级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r——基于全产业链构建
3.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价值链分布的视角
4.全球价值链理论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微笑曲线趋平的视角
5.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参与分工的地位及提升策略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参与分工的地位及提升策略全球价值链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一服务的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分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提升。
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并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工业基础: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全球价值链中各种产品的生产需求。
3. 政府支持: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主要扮演着加工制造和装配的角色。
中国的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之一。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主要承担着低端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工作,而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等环节仍然主要由发达国家掌控。
这种分工模式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难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增值空间。
三、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策略为了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分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键。
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高附加值的环节发展,争取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是发展创新和提高附加值的基础。
中国需要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
3. 拓展国际市场: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大型企业的合作,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争取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升级策略袁红林教授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几乎把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发挥到了极限。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生产要素价格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丧失,市场空间也逐渐趋于饱和。
面对周边更具低成本优势国家的竞争和挑战,中国的制造业在许多传统优势领域已经呈现出被取代的迹象。
另一方面又无法通过技术、服务、销售等环节与发达国家抗衡,那么我们的企业将最终被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淘汰出局,利润也存在被进一步稀释的可能。
随着中国逐步步入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发展的消化期和全球深化改革的新窗口期“四期叠加”的新常态,传统依赖速度的外延式增长难以为继,必须转而依赖以创新驱动、结构升级、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新型增长模式。
面对这种局势,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在实现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同时,延伸和构建国家价值链,摆脱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局面。
事实上,构建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全球化战略,不仅有助于我国把逐步消失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和创新红利,还能将逐步消失的增长改革红利逐步转化为存量改革红利。
此外,在经济新常态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跨越可以为实现完整国内价值链的打造提供帮助,也是我国制造业统筹国内及国际市场,不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最终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的重要历程,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一、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地位的测算一般来说,学术界常用三种方法对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以衡量,即:垂直分工比重、贸易附加值以及技术高度指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数据限制,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够单独衡量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地位的判定方法,只能通过测算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地位来对中小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地位进行推断,毕竟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制造企业。
(一)垂直分工比重我们采用1994—200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对于我国历年按照ISIC3.0进行划分的各行业垂直分工份额指标进行了测算。
表1给出了相应的测算结果。
表1垂直分工水平0102030405060708091011 19940.1910.1120.1670.1190.2680.0130.0670.0270.1350.1910.016 19950.2030.1260.2870.1170.3860.0220.0710.0360.2160.2130.028 19960.2530.2280.2250.2160.4150.0270.0810.0550.2110.2310.033 19970.2660.2140.2330.2270.6350.0210.0960.0650.2380.2220.041 19980.2780.2420.2660.2490.7140.0350.0910.0710.2310.2450.054 19990.2990.2380.2710.2520.4050.0310.1190.0730.3160.2620.054 20000.3180.3060.2980.2710.5080.0560.1250.0780.4180.2730.052 20010.3340.3850.3130.2820.5930.0580.1320.0840.5910.2850.066 20020.3930.3680.3330.3270.4920.0690.1440.0870.5350.3150.078 20030.4110.3670.3610.3330.5820.0710.1570.0810.6670.3350.078 20040.4120.3720.3730.3410.4830.0860.1650.0930.6810.3620.085 20050.4150.4130.3820.4150.4790.0870.1680.0960.7550.3710.088 20060.5110.4280.4190.4220.5810.1340.1750.1170.7610.3840.093 20070.5230.5170.4350.5330.5840.1580.1880.1250.7540.3930.112 20080.5550.6230.5140.5480.6030.1810.2140.1580.7320.4110.12323国际贸易2016年第9期DOI:10.14114/ki.itrade.2016.09.009从测算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如下几个特征。
首先,多数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参与国际化的水平相对不高,其重要因素在于垂直分工指数侧重核算的是在出口工业品中进口间接投入的贡献比率,而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纺织缝纫业、皮革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使用进口中间品的水平不高,其中间品主要取材于本国,因而由此测算来的参与全球化水平相对不高。
此外,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制造企业多数处于国际分工的较低水平,产品附加值率也相对低。
而出口数量比较大,相较之下,出口总金额反而降低,这成为垂直分工指数降低的重要因素。
如果观察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我们不难发现,其垂直专业化水平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是我国制造业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的重要证据。
尽管如此,一个突出现象在于,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融入全球化分工侧重依靠外商直接投资。
具体而言,二十多年来,中国FDI中包含的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比重不断增长,并且含外商合资、外商独资在内的三资企业也同样逐步成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最核心力量。
这种现象的产生从理论上看似乎违反比较优势理论,但如果深入观察这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三资企业出口工业品并不是由于一些创新活动所引发,另一方面也并不全是由于引进了海外较为先进的科技,而是主要通过进口大量中间原料及中间设备,而后通过加工生产然后变为制成品来加以实现的。
因此,FDI及其所带来的中间产品流、设备流及技术流有效推动了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
(二)贸易附加值接下来,我们先采用1987、1990、1992、1997、2000、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没有考虑间接进口投入情形下的VB1(贸易附加值率)。
将所得结果减掉考虑了间接进口投入情形下的VB2(贸易附加值率),就得到了我国1994—2008年历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贸易附加值率的结果(见表2)。
通过观察表2,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贸易附加值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首先,在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下,从相对指标上看,贸易附加值比率始终增长缓慢。
总体看来,贸易附加值率面临着长期锁定的尴尬局面,这就意味着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获取更多的是依靠数量的增长与规模的膨胀,而不是依靠获利水平及效益的提升。
反观中国的贸易结构,这种“量大利小”的收益格局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加工贸易比重过大。
在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进口零部件及半成品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其在产品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较低,最终只能获取低廉的劳动力报酬。
在加工贸易占据中国贸易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中国贸易的附加值比率自然很难得到提升。
此外,类似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参与全球分工较深的行业,中国所创造的出口贸易附加值率反而相对偏低;而同时我国出口贸易附加值率较高的食品加工业和炼油煤气和石油加工业等行业的垂直分工水平也不高。
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各国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获得的利润较低。
表2贸易附加值率0102030405060708091011 19940.1110.1170.1760.1320.0110.1420.1050.2160.0110.1290.065 19950.2230.1280.1830.1570.0220.2330.1240.2270.0150.1310.088 19960.2330.1370.1990.1930.0220.3310.1370.3110.0170.1330.118 19970.2550.1720.2110.2110.0330.4560.1450.3030.0220.1510.175 19980.2660.1820.2720.2150.0490.5720.1680.4960.0230.1670.218 19990.2880.1980.2590.2450.0580.3580.1950.4870.0350.1680.223 20000.2990.2170.2550.2660.0540.5680.2130.4950.0370.1990.262 20010.3270.2970.3150.2830.0640.3690.2580.5550.0430.2260.292 20020.3650.2170.3170.3110.0790.4030.2910.5990.0570.2720.309 20030.3990.3130.3610.3450.0780.3910.3210.5710.0590.2930.326 20040.4160.3110.3180.3770.0850.3150.3270.6690.0610.3150.337 20050.4550.3180.4220.3890.0830.4210.3630.5010.0710.3330.339 20060.4930.3220.4730.4320.0950.3330.3920.4210.0810.3860.352 20070.5150.4230.5110.4730.0920.5480.4350.4980.0880.4290.373 20080.5550.5370.5990.5220.1290.4130.4880.5910.0910.4310.39133国际贸易2016年第9期(三)技术高度指数通过技术高度指数的测算可以分析制造业在贸易中所取得的长期动态利益。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算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我们使用了1994—2008年47个国家SITC Rev.3至5位码分类标准的2600多种制成品出口数据,来源于COMTRADE数据库。
在计算出口技术复杂度时还需要各国人均GDP,其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并采用2000年不变价的人均GDP,单位为美元。
相应结果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技术指数比较高的行业恰恰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水平较低的行业,譬如,包含印刷和出版等在内的其他制造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
而另一方面,诸如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中国垂直分工水平比较高的行业的国际技术高度指数却普遍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