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教案 岳麓版选修3.doc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苏 (2)表现: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争霸 (3)缓和: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战略收缩。②20世纪80年代苏联全面收缩
(4)结束:随两极格局结束而结束
结 束
(1)背景:①里根的新“遏制”政策。②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③“中导条约”和
双边协议
K12课件
14
(2)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联合国 (1)成立 ①设想:1941年8月,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1943年10月,苏、中、英、美
ith((①34))有A内 评s利容 价p于:规o巩s定固e和.欧平S洲解l的i决和d国Ee平v际s秩a争l序f端u。o或art冲i突.oN的nE原To则n。3l.y5. Client Profile ②第C一o个p提y出ri放g弃h把t战2争0作0为4国-2家0政1策1的A国s际p条o约se,有一P定ty进步L意t义d.。
Copyright 2004-2考01点1 即As时po演se练Pty Ltd.
K12课件
2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世界的整体性加强: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已经形成。
Evaluation only.
ith(重2)新根A瓜s本分p原o殖因s民:各e地主.的要S战l资争i本。d主e义s国家f进or入了.帝N国E主T义阶3段.,5但发C展l不ie平n衡t引发P了r列o强file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影响
a.标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
序。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的分赃体系,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K12课件
5
b.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战 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使凡尔赛体系走 向解体。 c.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 很大的变化。 2.国际联盟 (1)由来:④ 威尔逊 的“十四点原则”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 议。 (2)成立: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在日内瓦正式成 立。 (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2
2.过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和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② 帝国主义 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
K12课件
6
(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 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6)主要内容:“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 的“委任统治”。 (7)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8)活动:国联成立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 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 平。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 姑息纵容,最终没有制止二战的爆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
勾结与争夺,既是朋友又是敌人,关系错综复杂
英国—劳合·乔治
对法国极力削弱德国的要求加以批评和抵制,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
美国—威尔逊
反对过多削弱德国,要利用德国来同英国相抗衡
4.重点讲解——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掌握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第(1)问从二者在赔款上的程度不同及各自的不同目的分析。第(2)问从微观(德国)和宏观(欧洲)等角度分析。考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1939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 2008年3月12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110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 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2.史料探史——美国在一战中立场的变化
史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2019版高考历史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75张PPT)
2.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只有塞尔维亚和 比利时从事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性质) 3.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催生了新世界: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
国,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建立了
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 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四部分
选修部分
专题2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600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7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初—1945年) 考点76 20世纪的和平与发展(1945年至今)
考点75
考法1 考法2 考法3
20世纪的战争与革命(20世纪初—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法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01 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 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
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帝国主
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另 外,还策划干涉苏维埃俄国,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1919年4月巴黎和会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进行“委 任统治” 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 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3.凡尔赛体系形成
对德国
《凡尔赛 和约》
对奥地利
《圣日耳曼 条约》
2019高考历史专题训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和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一……二……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
2.(2017课标全国Ⅱ,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达拉第被当作凯旋的英雄得到迎接和欢呼。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1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民版选修3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以和为 贵”等。
5.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 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3.思想上: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 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 衡性是战争的根源。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 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 共同的责任。
【典题例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 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 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 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 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 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英、法、意等国相继投入战争,大战全 面爆发。
3.性质: (1)从起因看,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2)从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列强的战争目标和行动都是 为了争夺霸权和瓜分领土,显示了大战的侵略性质。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
2.华盛顿会议召开:1921年。 3.议程: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 题。 4.华盛顿体系的构成 (1)《四国条约》: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 (2)《五国海军条约》:美国一举两得的外交胜利。 (3)《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 配的局面。
5.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 产物,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2)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利益冲突, 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促使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相对稳定 缓和,有利于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基础 上,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自身隐藏着许多矛盾,随着资本 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它必将走向瓦解。(如华盛顿体 系又蕴涵了美日、英日以及中国与列强的矛盾)
国际联盟
1.背景:工业革命条件下交往的紧密;反战和平思潮兴 起;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和坚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 求。
2.成立:1919年4月,国联盟约在巴黎和会上通过;1920 年1月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
3.国联的盟约和机构 (1)国联的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 (2)国联的组织机构:国联大会、行政院、常设秘书处。 (3)国联盟约:维护和平的手段;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联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 并结合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中的信息“各缔约 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 事战争之义务”即可得出“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防 止战争”的结论。第(2)问,“组织方面”可从美苏等大国没有 加入国联、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没有直接指挥的军队 等角度思考作答;“程序方面”可从“理事国一致通过”的原 则的局限性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1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民版选修9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英、法、意等国相继投入战争,大战全 面爆发。
3.性质: (1)从起因看,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2)从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列强的战争目标和行动都是 为了争夺霸权和瓜分领土,显示了大战的侵略性质。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 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打破。 (3)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开始瓦解。
3.人类社会生活: (1)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加速了新技术和新的军事理论的发展。 (3)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 兴起。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以和为 贵”等。
5.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 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战
方
美国参战;中国、 巴西等国参战;十 第三阶段 1917- 月革命后,苏俄退 1918年 出战争;基尔港水 兵起义
同盟国相继投 降,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战争引起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德国基尔 港水兵起义。 2.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变化: (1)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以欧洲为中心 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美日崛起。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讲小结课件 岳
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 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 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 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陈独 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 在”,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威尔逊总统的和平 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 做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 同这种认识?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 因何在?结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规律。
【答案】(1)认识:陈独秀认为一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 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一种自卫,属于正义之举。不完 全赞同。原因:一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 式的帝国主义战争。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考内容 选修三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选修三 本讲小结
1 归纳拓展 2 反馈检测
归纳拓展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对象 类别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帝 美日争夺亚太霸权的矛 背景
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盾激化
(2)变化:从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正义的到认为战争具有侵略 性和强权性。
原因: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看到了西方国家的 虚伪,看到了他们侵略的本质。
规律: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感 性到理性的过程。
【3年高考】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二十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2018天津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
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4分)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
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
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
”“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5分)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
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3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1.(2018课标Ⅰ,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含答案 精品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应学生用书第269页)[知识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历史条件①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的整体性增强。
(2)根本原因: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3)直接原因:欧洲列强的矛盾斗争造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4)客观条件: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成果和巨大生产力应用于军事领域。
(5)主观条件:进入20世纪后,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6)欧洲火药桶: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冲突的焦点。
2.经过(1)爆发: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相继参战。
(2)第一阶段①1914年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②1916年是关键性一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后协约国掌握主动权。
(3)第二阶段①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②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结束。
③1918年德国接受协约国的苛刻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均为非正义。
4.影响(1)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大浩劫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西欧相对衰落:战争结束后西欧元气大伤,相对衰落,而美国和日本正在崛起。
(3)革命和独立的浪潮①俄国十月革命使欧美各国工人运动普遍高涨。
②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③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独立国家。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⑤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发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名师课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3.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4.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5.影响 (1)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3)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3)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发动了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向不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 (4)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战争 结束的进程。 (5)1918年:苏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签订停战 协定,战争最终结束。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 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护 世界和平。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二、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1.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
(1)法国积极寻求安全保障,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英国主
张促成法、德和解。
(2)《洛迦诺公约》
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助于稳
定欧洲的局势。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
了道路。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doc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2)重要原因。
①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②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线。
2.进程(1)力量对比①战争初期,日本的参战,使德国失去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2)战略失误①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②战场形势的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③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
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使同盟国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友。
4.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的战争。
5.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催生了新世界:动摇了欧洲的统治地位,美日崛起;使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1.建立背景(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体系充满了掠夺性和分赃性,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使这一体系不能稳定、持久。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人民版选修
(2)经过 ①1991 年 1 月,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使伊拉克 遭受沉重打击。 ②1991 年 2 月,多国部队发动“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迫 使伊拉克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3)特点 ①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也是第一场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②整个战争中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 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 ③电子战、信息战诞生。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20 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 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 形成 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 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 争愈发激烈。 (5)1914 年 6 月 28 日,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 窝遇刺。 2.过程 (1)爆发标志: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3.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①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 矛盾或领土、 边界纠纷。 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 是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 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 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3)战争的胜负: 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 其中从根本上说 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 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 进程来看, 指挥员的素质、 军队的战斗力、 战役谋略得当与否、 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民版
(3)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 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4)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 互不侵犯条约》。
2.爆发 (1)标志: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 爆发。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 法国,成立维希政权。 (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4.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 (3)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 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 (4)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影响 (1)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摧毁了四个大帝国,在战争 期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俄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战争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世界各国 人民中普遍兴起 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 (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 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 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 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 1775~198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温馨提示:本套题共4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3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1.[2015·武汉四调]材料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
……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
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
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
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一战全史》《中国与大战》等(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15分)(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10分)答案(1)相似之处:民族主义推动。
不同点: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
中国参战因于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
(2)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
(若答出“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宣扬被中西文化互补的观念所替代”同等给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和“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等信息概括回答。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模块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2.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战争与和平课件岳麓版
(二)一战的过程
(三)一战的性质、后果及影响 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 非正义的。 2.后果及影响 (1)巨大灾难:伤亡3 000万人,损失3 000多亿美元。 (2)世界格局变化 ①西欧相对衰落。 ②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独 立。 ⑤出现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联。
(3)构成 ①《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 赔款;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②对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和约以及国际 联盟盟约。 (4)实质: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 (1)背景:英、美、日对亚太地区特别是对中国的争夺及海 军军备竞赛。 (2)华盛顿会议召开:1921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 (3)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3.影响 (1)积极方面:使欧洲和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稳定,有利于 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消极方面:只是暂时调整列强之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 大战埋下伏笔。
3.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二战爆发的背景、过程;②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个 战场重大战役;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④二战的历 史教训。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 强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2.直接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 3.技术基础:19世纪下半期以来,科技的突破和生产力的 极大发展。 4.重要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以德国最为 严重。 5.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6.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各种矛盾,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件新人教版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 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 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 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 断改进。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 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得出英、法、 美与德国的矛盾,从材料中“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 是它策动了战争”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战争因素所在,根 据材料中“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 体”得出民众的爱国主义因素。第(2)问,结合第(1)问中的导致 战争的因素,对应回答,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 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七)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 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 将被打破。
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 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建立背景 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二)凡尔赛体系 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 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 赔款问题。 3.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 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 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 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 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 争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教案岳麓版选修3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2)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促成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
(3)技术基础: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4)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战争日益迫近。
(5)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1914—1916年①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法、德、英相继投入战争。
②主要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西线、东线是主要战线。
③主要战役a.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宣告速战速决战破产。
b.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惨烈。
c.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2)1917—1918年①美国参战:1917年4月,使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集团。
②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③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
④同盟国瓦解:德军节节败退,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投降。
⑤一战结束: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退位,新政府签署停战协定。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后果(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
(2)后果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③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知识点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历史背景①经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各国间交往日益紧密。
②经验:一些行业性国际组织如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的建立,受到各国欢迎。
③教训:一战的惨痛教训使各国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
④美国建议: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2)成立: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成立。
(3)性质: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下维护霸权的工具。
(4)主要活动①1925年,平息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的武装冲突。
②191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③1937年,国联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没有进行有效制裁。
④1938—1939年,没有制止德国相继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5)正式解散:1946年,国际联盟宣布解散,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6)评价①积极作用:国际联盟成立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消极作用:成为英国、法国等少数大国维持霸权的工具;在一系列国际争端处理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放任了二战的爆发。
3.“非战公约”知识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主要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3)历史原因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潜伏的各种矛盾。
②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
(4)外部原因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美国制定“中立法案”,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②苏联采取避战自保政策,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起了绥靖作用。
(5)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性质与一战不同,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人类的理性得到张扬,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诞生。
(3)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4)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5)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6)客观上推动新科技革命兴起。
1.全面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更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
(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
①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
②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3.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表现(1)《四国条约》的签订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
(2)《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美英海军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
(3)《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
(4)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确立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4.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
(3)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
(4)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
但当时世界上还有中国等一些国家在进行民族解放战争,所以战争又具有反法西斯性质。
(2)面对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总体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1)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
(2)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由局部战争扩大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
(4)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参战,而且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5)对帝国主义打击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
(6)更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例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抗战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没有输掉这场战争”“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等信息作答。
第(2)问从信念、领导、人民的角度并结合材料中“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与盟军一起参加……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等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例2】(201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
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
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
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
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
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解析】第(1)问太平洋战场态势根据材料“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并结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分析;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阶段性特征及时间分析。
第(2)问注意题干要求,从军事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