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 ·舒頔的《小重山·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赏析1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朝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译文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月更时分。
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
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句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注释小重山:词牌名。
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
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
五十八字。
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
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月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
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
“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
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
小重山端午全词翻译赏析
小重山端午全词翻译赏析小重山端午全词翻译赏析《小重山·端午》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舒頔。
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重山端午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重山·端午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⑴小重山:词牌名。
又名“小重山令”。
《金奁集》入“双调”。
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亦以纪念相传于是自沉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⑶碧艾:绿色的艾草。
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
俗称蒲草。
生长在水边或池沼内。
叶狭长,夏季开花,雌雄花穗紧密排列在同一穗轴上,形如蜡烛,有绒毛,可做枕头心;叶片可编织席子、蒲包、扇子。
花粉称蒲黄,用为止血药。
旧时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菖蒲、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的习俗。
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龙舟飞竞。
”⑷端阳:端阳节,端午节的别称。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⑸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
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⑹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⑺吊:凭吊,悼念。
沅(yuá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并称。
沅水发源于贵州,湘水发源于广西,都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
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为屈原自沉之处。
小重山诗歌赏析
篇一:《小重山》吴淑姬诗歌鉴赏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
父为秀才。
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
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
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福。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鉴赏:温词单写此女子等候远人不归的惆怅失望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怨;而吴词则将此女子青春将逝,与远人归来无望,两相对比,反映了一种深深的愁苦。
从本词具体描写看,其笔墨也非泛泛。
上片写暮暮之景,然却有新意她不写满地落红,而写枝上残花;不写风雨摧花,而写风拂槐影;不写杜鹃啼血,而写莺声犹娇。
不仅显得清丽新鲜,而且都与此女子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感情紧密联系,是从她独特的眼中看到独特的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你看,她写茶蘼,“谢了茶蘼春事休”,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
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未谢,这里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
“花片子”是词人自铸新词,既通俗,又贴切。
“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
同样,写“莺虽老”,但“声尚带娇羞”,也是将老未老。
这些不但是时序节物的准确刻画,也正是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尚有美丽的面容,尚带娇羞的态的真实写照。
“庭槐影碎被风揉”,槐影被风揉碎,春天被风吹走。
这不禁使她想自己的青春呢?也将一起消逝,因此,在她看来,这风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她的芳心。
我们从这缭绕唇吻的音节中,从这欲吐还吞,委婉曲折的笔法中,体味到词人在这里寄托了一种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
下片“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
上片写此女子庭院所见之景,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
那么,她望到的又是什么呢?在前人词中,温庭筠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
古诗小重山·端午翻译赏析
古诗小重山·端午翻译赏析《小重山·端午》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舒頔。
其古诗全文如下: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前言】《小重山·端午》是元人舒頔(dí)所作的一首小令。
此词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注释】①《小重山》:词牌名。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②碧艾香蒲(pú):旧时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菖蒲、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的习俗。
③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④吊:凭吊,悼念。
沅(yuán)湘:二水名,这里指代屈原。
沅水发源于贵州,湘水发源于广西,都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为屈原自沉之处。
⑤往事:指屈原投江自尽。
论量(iáng):评论,计较。
⑥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这句是说屈原的忠义气节永不泯灭,就像太阳和星星的光辉一样。
⑦《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翻译】男男女女们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着,庆祝端午节的到来。
用细长的五色丝带缠绕手臂唱歌跳舞。
我徒然惆怅,有谁还会去凭吊屈原。
过去的事就不要评论计较了,屈原的忠义气节千年永存,可与太阳和星星的光辉相比。
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
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鉴赏】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
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
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oRg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及翻译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及翻译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及翻译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
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注释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穷。
千里梦:指梦回中原。
旧山:故乡。
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
归程:喻指收复失地心事:抗金的主张。
三更(jing)应该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赏析:“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
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着诗人如水的愁绪。
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句引用《伯牙绝弦》(见《吕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与“伯牙绝弦”无关),表现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象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小重山·端午》鉴赏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小重山·端午》鉴赏小重山·端午元代: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
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
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
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注释小重山:词牌名。
又名“小重山令”。
《金奁集》入“双调”。
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亦以纪念相传于是自沉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碧艾:绿色的艾草。
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
俗称蒲草。
生长在水边或池沼内。
叶狭长,夏季开花,雌雄花穗紧密排列在同一穗轴上,形如蜡烛,有绒毛,可做枕头心;叶片可编织席子、蒲包、扇子。
花粉称蒲黄,用为止血药。
旧时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菖蒲、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的习俗。
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龙舟飞竞。
”端阳:端阳节,端午节的别称。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能够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
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能够降服鬼怪。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吊:凭吊,悼念。
沅(yuá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并称。
沅水发源于贵州,湘水发源于广西,都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
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李清照《小重山》
李清照《小重山》篇一:小重山诗歌赏析篇一:《小重山》吴淑姬诗歌鉴赏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
父为秀才。
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
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
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福。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鉴赏:温词单写此女子等候远人不归的惆怅失望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怨;而吴词则将此女子青春将逝,与远人归来无望,两相对比,反映了一种深深的愁苦。
从本词具体描写看,其笔墨也非泛泛。
上片写暮暮之景,然却有新意她不写满地落红,而写枝上残花;不写风雨摧花,而写风拂槐影;不写杜鹃啼血,而写莺声犹娇。
不仅显得清丽新鲜,而且都与此女子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感情紧密联系,是从她独特的眼中看到独特的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你看,她写茶蘼,“谢了茶蘼春事休”,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
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未谢,这里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
“花片子”是词人自铸新词,既通俗,又贴切。
“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
同样,写“莺虽老”,但“声尚带娇羞”,也是将老未老。
这些不但是时序节物的准确刻画,也正是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尚有美丽的面容,尚带娇羞的态的真实写照。
“庭槐影碎被风揉”,槐影被风揉碎,春天被风吹走。
这不禁使她想自己的青春呢?也将一起消逝,因此,在她看来,这风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她的芳心。
我们从这缭绕唇吻的音节中,从这欲吐还吞,委婉曲折的笔法中,体味到词人在这里寄托了一种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
下片“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
上片写此女子庭院所见之景,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
那么,她望到的又是什么呢?在前人词中,温庭筠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
小重山最著名的词作
小重山最著名的词作
小重山最著名的词作如下: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代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宋代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宋代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宋代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1/ 1。
古诗小重山·正是神京烂熳时翻译赏析
古诗小重山·正是神京烂熳时翻译赏析《小重山·正是神京烂熳时》作者为唐朝诗人和凝。
其古诗全文如下:正是神京烂熳时。
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乌犀白纻最相宜。
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
管弦分响亮,探花期。
光阴占断曲江池,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注释】⑴神京——京都。
⑵群仙——指新及第的进士。
⑶郄诜枝——登科的意思。
郄诜(quèhē n 却身,诜或读xīn辛):人名。
据《晋书·郄诜传》载:郄诜对武帝曰:“臣举贤良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之一片玉。
”帝笑。
⑷乌犀白纻——乌黑色的带钩,洁白的夏布衫。
写新进士的穿着。
乌犀(xī西):带钩。
白纻(zhù):用苎麻纤维织成的白色夏布。
⑸精神出——意气风发的样子。
⑹御陌——京城中的道路。
⑺分响亮——分外响亮。
分(fèn奋):格外。
⑻探花期——及第之后在曲江上宴饮之时。
据《陔余丛考》载:唐代殿试及第曲江宴,以榜中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得名花,则二人受罚。
宋初犹然,非指及第第三人。
⑼光阴句——宴饮的热闹场面占尽曲江池畔。
光阴:光景,指新进士游宴之情景。
⑽彻——通,这里有传布的意思。
丹墀(chì池)——宫殿台阶上的平地以红漆涂之,呈丹色,故称“丹墀”。
【翻译】无。
【赏析】这首词写新及第的进士的欢快情景。
上片刻画这些才子们中进士之后得意洋洋的情态。
他们穿着白纻春衫,于春花烂漫之时,在京都垂鞭策马,精神抖擞。
下片紧接上片而写,由于他们的欢快,柳也为之展眉,管弦也分外响亮,为他们在曲江畔的游宴而助兴。
结尾两句,将欢快的原由点出,是因为在朝廷发布的新榜上,有着他们的名姓。
全词给人畅快舒坦之感。
和凝曾主持过贡举之事,所取皆一时之秀,故有此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诗词鉴赏岳飞小重山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 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岳飞,字鹏举,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族 英雄,一代名将。
《满江红》是他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 那是青年岳飞豪气冲云霄的真实写照,也 是文学史上的经典。而这首《小重山》是 岳飞的后期作品,知道的人并不多。
我也是偶然中读到这首词的。“知音 少,弦断有谁听?”这一句最先打动了我, 这种伯牙子期式的悲剧、知音难觅的感叹 是很多文人骚客都曾有过的。但这一首词 在我看来却显得与众不同,只因为它的作 者 有所偏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 料,进一步了解。谢谢观赏。^_^
然而 , 这首词似乎让我们走进了岳飞坚毅 外表下的内心
幽静的夜晚,词人在睡梦中被蝉鸣惊醒。和衣起身, 独自漫步。四下里悄然无声,只有耳畔的蝉鸣和天边 的明月
为了建功立业,精忠报国, 我已是在疆场上白了头发。 就连家乡的青松翠柏和篱 内的墨竹都以变得高大, 阻挡我回家的路。
暂且弹奏一曲,将重重的 心事向瑶琴倾诉。可那与 我志同道合、了解我的人 太少了,弦断了,有谁听 到了呢?
一如《满江红》,人们对岳飞的定位 大多是忠君爱国,征战沙场,铁骨铮 铮的主战派抗金名将。
他骑着战马身披铠甲,大刀一挥将敌 人斩于马下。他的岳家军训练有加、 军纪严明,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威武 之师,也是“冻死不拆屋”的仁义之 师。
他高呼“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踏破贺兰山缺”
用现代的话说,岳飞是个硬汉。
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
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李清照〔宋代〕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晨晓春光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
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
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
些子:少许。
破:绽开、吐艳。
碧云:指茶团。
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
碧:形容茶的颜色。
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
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
这里“玉”字呼应“碧”字。
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
一瓯春:指一盂茶。
瓯:盆、盂等盛器。
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
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
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
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
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此词是词人李清照得知丈夫将要回家时所作。
一说,崇宁二年(1103),朝廷下诏禁止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李清照因此别夫回原籍。
至崇宁五年春,朝廷解除党人之禁,李清照得以回京。
赏析这首词,以惜春为抒情线索。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
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小重山》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李清照〔宋代〕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晨晓春光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
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
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
些子:少许。
破:绽开、吐艳。
碧云:指茶团。
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
碧:形容茶的颜色。
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
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
这里“玉”字呼应“碧”字。
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
一瓯春:指一盂茶。
瓯:盆、盂等盛器。
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
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
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
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
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此词是词人李清照得知丈夫将要回家时所作。
一说,崇宁二年(1103),朝廷下诏禁止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李清照因此别夫回原籍。
至崇宁五年春,朝廷解除党人之禁,李清照得以回京。
赏析这首词,以惜春为抒情线索。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小重山》
答案 C 解析 C项“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不妥,“一川 烟草浪,衬云浮”是说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 来。
(2)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 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对青春将逝的感慨。荼蘼将谢,春事将休未休,莺虽老而“声尚 带娇羞”,使主人公自然产生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②思念远人的愁绪。 抒情主人公独自伫立妆楼,倚楼凝望远方,思念远人。③眼前之景的触发。 荼蘼将谢,庭槐影碎,莺声将老,一川烟草,满目浮云,自然触发女主人公满腹 愁绪。 解析 从上片所写之景看,春光将逝,莺声将老,给词中的女子以无限的春愁, 表现了伤春之感;从下片写的倚楼眺望看,女子心有所思,结合古代诗歌的 常见情感可知,是对离人的思念;从眼前景、心中事来看,词中的女子感时 伤春,睹景思人,愁情满怀。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 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B.“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 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C.“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 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D.“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 “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小重山》
高考语文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小重山 吴淑姬①
谢了荼蘼②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 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姬:北宋人,生卒年均不详。②荼蘼(tú mí):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 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 结。
小重山端午的断句
小重山端午的断句
《小重山·端午》是元代文学家舒頔(dí)所作的一首小令。
此词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
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原文应以以下形式断句: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小重山①吴淑姬②谢了荼蘼③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小重山①吴淑姬②谢了荼靡③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小重山①吴淑姬②谢了荼麓③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
莺虽老,声尚带娇羞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小重山① 吴淑姬②谢了荼蘑③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不如归去下帘钩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小重山①吴淑姬②谢了荼靡③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此词因词人思远人而作。
②吴淑姬:宋代女词人③荼蘑:一种植物,夏季盛放,荼蘑过后,无花开放。
因此人们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终结的标志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小重山①吴淑姬②谢了荼靡③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首三句,写了茶蘑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
B.“庭槐影碎被风揉” 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
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
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
E.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
1 5.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E15.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因青春将逝而产生的感慨,盼望远人却不得的孤独哀愁。
这首词的上片中,词人借“残花”“莺声”等意象,表现了大多数春景已逝的情状,抒发了词人因青春年华逝去的无限感慨之意。
同时,下片中,词人登楼远眺,盼望着远人归来,但终究不得,孤独悲哀的愁情便涌上心头。
1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中B项中“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理解有误,句中只有风揉碎了槐影;E项中“登楼远景近景”中“近景”无中生有。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情感”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小重山①吴淑姬②谢了荼蘑③春事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舒頔的《小重山·
博文收藏
2011-01-05 0638
62b8d5750100ho2j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试题】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日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高考试题)
【介绍】
舒頔(dí)《新元史》,卷二百三十八里有他的小传
“舒頔。
字道原,绩溪人,年十五六,与同郡程文,讲明经史之学。
后至元中,辟贵池教谕。
秩满,转台州学正。
遭逢世乱,奉亲归遁山中。
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贼感而释之。
其诗盘郁苍古,不染纤巧织纴之习。
书法尤朴拙,识者以为得汉隶法。
学者称贞素先生。
有《华阳贞素斋集》七卷。
”
舒頔生于1304,死于1377年,处于元明之际,如上文“遭逢乱世”。
“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贼感而释之”。
从“避寇”、“被执”、“叱贼”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所谓的贼寇指的是朱元璋等起义军,“入明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舒頔和元朝的情感联系。
【赏析】
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
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
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
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
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有感而发,直指俗弊。
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
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
“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儿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
“离骚读罢宗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
“无人解”,抒发了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千年已过,便是何等的悲歌大义,又能被几人记得呢?便是记得,又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吗?结尾由情归景,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绝之意。
在端午“读罢”《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词人多么希望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美好的品格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屈大夫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值得品味。
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
但沅湘之水却把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
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的伤感失
落,而“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对元朝
的忠贞决心。
“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
词的常用收尾法。
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
韵缭绕的效果。
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更多文章
∙高考古诗词鉴赏·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2010-12-23 062718) ∙高考古诗词鉴赏·向子湮的《减字木兰花》(2010-11-16 064306)
∙高考古诗词鉴赏·严武的《军城早秋》(2010-11-05 064503)
∙高考古诗词鉴赏·王昌龄的《送魏二》(2010-10-20 060143)
∙高考古诗词鉴赏·李白的《古风(其三十九)》(2010-09-26 055922) ∙高考古诗词鉴赏·王安石的《定林》(2010-08-31 051325)
∙高考古诗词鉴赏·陆游的《好事近》(2010-08-11 052246)
∙高考古诗词鉴赏·范成大的《鹊桥仙·七夕》(2010-07-23 051622) ∙高考古诗词鉴赏·杜甫的《岁暮》(2010-07-02 050512)
∙高考古诗词鉴赏·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2010-06-22 05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