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及其实现的路径
论体系, 很 多 理论 比较深 奥 抽象 , 很 多学 生 由于 专业 水平 、 知识 背 景 的 限制 , 难 以理 解 这 些 抽 象 的 理 论 , 所 以思 想理 论 课 必须 以当代 中 国马克 思 主义 大 众化
为手段, 把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易于接受, 才
能 受青 年学 生 的欢迎 ,才 能使 大学 生 对 当代 中 国马
谓人 的全 面 发展 , 是“ 以一 种全 面 的方 式 , 也 就是 说 ,
指导下永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校 推进 马克 思主 义大 众化 的必 要性
作为一 个 完整 的人 占有 自己全 面 的本质 。” [ 2 1 在我国, 受教 育者 的全 面发 展 一直 是我 党 教育 方 针 的主要 内 容 ,高 等教 育 则是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教 育事 业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高校 作 为培 养社 会 主 义建 设 者和 劳动
克 思 主义 理论 的认 知程 度 和普 及 程 度得 到提 高 。其
念模糊 、 诚信意识淡 薄 、 社会责任感缺乏 、 艰苦奋 斗
精 神淡 化 、团结协 作 观 念较 差 、心 理素 质 欠佳 等 问 题 。” [ 3 1 作 为思想 政 治教育 工作 者既 不能 忽视 , 也不 能 回避 。马克思 主义 是科学 , 更 是我 们改造 客 观世界 和
想政 治 教育 工作 提供 了契 机 。首先 , 作 为高 校思 想政 治 教育 的主渠 道一 思 想 理论 课 ,是 一 种 系统 化 的理
可替 代 的作用 。从 总体上 看 , 当代 大学生 思想政 治状 况 的主 流是 积极 、 健康 、 向上 的 。但 我们 必须 清 楚地 看到 , 在新形势下 , 很 多 人 认 为个 人 价 值 的实 现 , 主 要取 决 于学 识 、 才能、 文凭 、 证 书 的多 少 , 这使 一 些大 学 生把 主要 精 力都 放 在 了学 习上 ,忽视 了 自身 的全 面 发展 。 当前 , “ 一 些 大学 生 不 同程 度地 存 在理 想信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教育面临挑战及解决路径论文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摘要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本文就是在深入分析网络环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影响的同时,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路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果失去互联网这一平台,势必会使其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我们必须努力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网络时代面临挑战的表现互联网已经深入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不可否认,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相对滞后的教学内容、手段及方法的原因,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跟不上信息高速的延伸,很多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对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产生影响。
首先,网络上的大量信息使人们难辨真假,大学生借助于网络虽然能够开拓视野,加强学习效果,但是西方散布的一些自由主义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在没有亲眼所见的情况下对西方自由世界开始想入非非,慢慢地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发生了变化,甚至自身的思想被腐蚀而浑然不觉。
因此,借助网络建立起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网络环境的多样性使得很多大学生形双重人格。
很多学生在网络之下的言行都是合规合距,但是一旦到了互联网上就行为失控,虚拟世界中充斥着太多的诱惑,对于还处在塑形期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抵挡。
面对着电脑游戏、色情网站以及虚拟交友等方面的诱惑,别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想方面的学习受影响,就是今后赖以安身立命专业技能都统统抛在了脑后。
有数据显示,“大学生退学及肄业群体中,有近80%的学生是由于过度迷恋电脑娱乐、网上聊天等缘故所致”。
最后,网络虚拟环境极易诱发大学生人格的分裂,导致犯罪频率提高。
要说网络完全是虚拟的,也不尽然,它的物理属性是虚拟的,而它的社会属性却是现实的。
“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新理念新生态新任务
“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理念新生态新任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适应新的理念和新的生态环境,更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本文将从新理念、新生态和新任务三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新理念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时代。
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更新理念,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更加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全新的理论教育理念。
理论教育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各异,需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来提供定制化的理论教育服务。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理论教育资源。
理论教育要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交流,打破传统的教学壁垒,使理论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这样既可以提高理论教育的亲和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理论教育要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共享性。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理论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开放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优质的理论教育资源,促进理论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新生态互联网+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生态环境。
新生态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更加促进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了学科交叉和融合。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可以借助这一机遇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提高理论教育的质量和深度。
互联网+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了教育与产业的融合。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真假难辨、虚假信息泛滥、信息碎片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挑战:1.信息真假难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多时候学生很难分辨信息的真伪,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
2.虚假信息泛滥:许多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低俗、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信息碎片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碎片化,很多时候只看到事件的表面,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
4.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一些不良信息、谣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的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二、对策:1.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2.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学校可以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远离低俗暴力的信息,倡导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3.加强新媒体思政课程建设:学校可以设置新媒体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分析信息,明辨是非。
4.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设和维护网络文明,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
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6.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摘要】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新兴网络平台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同时提出了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文章阐述了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高校应当加强与网络平台合作,借助新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以适应时代变革和需求变化。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兴网络平台、挑战、困境、优势、创新、发展、展望1. 引言1.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
如何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网络空间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探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新兴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拓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 正文2.1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头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其中既包含正面积极的信息,也包含负面有害的信息。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妨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发挥。
本文将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注重理论灌输,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互动。
然而,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解决方案: 1. 更新教育理念:高校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现有课程体系,强调实践和互动。
2. 提供多元化教学方法:高校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二: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实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的需求。
一些课程过于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此外,一些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问题可能被忽视或简单化处理。
解决方案: 1. 设计实践案例课程:高校可以设置实践案例课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与网络相关的思想政治问题。
2.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思考网络思想政治问题。
问题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教师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对网络新动态的了解,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解决方案: 1. 加强师资培养: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 激励教师参与实践: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其实践经验和动态更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利化和多样化。
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思想观念和信息,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互联网也带来了大量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1.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信息。
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在线思政课程、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思政教育服务。
2. 借助大数据开展精准思政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大数据的应用。
高校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和需求,更加精准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风险,增强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网络安全宣传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也需要创新。
可以将一些新颖的思政教育理念和内容引入到思政教育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
结合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流行元素,设计新颖的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应对途径探究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应对途径探究摘要:互联网技术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的变化以及网络素养要求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决这些困境必须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高校也应加强网络监管,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素养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85-0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个性的日益鲜明,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改变现状,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教育对象的变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2008年新学期开始,9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陆陆续续走进了大学校门,如今的大学校园成了90后大学生的世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直接受益者的一代,他们大都自信、独立、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对于网络的利用比较频繁,网络技能比较高,表现出了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他们在宿舍可以用电脑上网,在教室里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网查资料、看新闻、看电影、玩游戏、交友、购物、发微博等网络功能被90后大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渐渐地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90后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扩充信息量、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另一方面网络也对90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比如:虽然90后的大学生的求知欲强,但识别能力不是很高,很容易受互联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互联网中,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占据垄断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在网络中扩大其思想文化影响,向各国推销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困境及应对路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困境及应对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对于现代高校学生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高校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困境,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路径。
1.学生缺乏兴趣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普遍较低。
他们更多地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和当前的发展趋势,较少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
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往往比较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较少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停留在纸面上,难以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实际情况的分析。
3.教学内容单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往往只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对于当下社会的理论分析和对于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性,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4.教学手段陈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手段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应对路径1. 多角度切入,增加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事件解读等方式,切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互动性。
3.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通过讨论会、小组研讨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互动,激发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
4. 更新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更新教学手段,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汇报人:2023-12-13•引言•学科定位与特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目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科研能力提升与学术影响力扩大•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01引言背景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高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更加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定位不够准确、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内容不够丰富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学科建设现状及问题VS02学科定位与特色发展学科定位明确与特色发展学科定位明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明确学科定位,突出学科特色,强调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特色发展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结合地域文化、学校历史等,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科发展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交叉融合高校应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
创新发展通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体系,包括学术成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社会服务评价等方面,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科建设水平和成效。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提供学术交流机会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
学科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学科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03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同时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和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互联网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例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的明确把握,有助于准确定位研究的重点,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引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他们对于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创新和改革。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创新路径探索、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新理念新生态新任务
“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理念新生态新任务时代在不断变化,新科技在不断涌现,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出现了新的理念、新的生态和新的任务。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理念: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互联网+时代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融合”。
传统的教育形式是固定的,学校、教室、课本等都是分割开来的,而互联网+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则是要进行跨界融合,让理论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连接。
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互联网+时代也提倡“开放性”。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地拓展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在这个时代,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或课堂,而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说,开放性的理念意味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比如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博客等等。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去触及到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生态:互联网+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互联网+时代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态,也就是说教育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了更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知识,加强了社会的共识。
互联网+时代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
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多种设备进行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
这一点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也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
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更平等的分配,不再受制于地域、学校、教育程度等因素。
三、新任务:互联网+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互联网+时代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新的任务,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好地去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内容创新滞后于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教育方式难以有效吸引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难度加大、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散与整合难度大:各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教育方式单一与互动性不足:尽管网络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思想互动和讨论,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与针对性不强:随着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快速变化,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及时跟进并保持时效性。
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紧密围绕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进行精准教育的现象。
网络环境复杂与引导监管困难:互联网开放性强、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一些负面舆论、错误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潜在冲击。
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甄别筛选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对于网络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正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高教育效果,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教育载体,提高教育效果和覆盖面。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价值,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可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创新提供依据。
其次,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包括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积极态度等方面。
接着,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教育效果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作者:范亚杰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6期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们引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获得了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世界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并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和生活模式、价值观念及政治倾向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的发展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网上汇聚交织,对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巨大挑战。
一方面,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象在校园里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时间用于网络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活动,有的学生甚至染上“网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网络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使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歪曲的信息也会乘虚而入,给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成型的大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浸染及混乱,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二)网络的发展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权威。
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网络 以其 独特 的魅 力吸 引 了众 多大学 生 的“ 眼球 ” 成 ,
为 当代 大 学 生基 本 的学 习 、 活 和休 闲工具 , 为 他 生 成 们 的亲密 伙伴 。 网络 与 大学 生思想 行为 的关联 性越 来
越强 . 对大 学生 思想 观念 和行 为 的影 响力 在某种 程 度 上甚 至 已超过 了家庭 与学 校 的影 响力 , 给高校 马 克 这 思 主义理 论教 育带来 了不 可估 量 的影 响 , 也为 高校 马 克思 主义 理论 教育 提供 了新 的发展 机 遇 。 ( ) 一 有利 于促 进 大学 生的成 长成 才
的 电子 信箱 ; 育者定期 上 网查 阅 , 疑释 惑 。这 样 , 教 解 教 育者 既能掌握 每一个 受教育者 的实 际思想 动态 。 克 服传 统方 式的不 足 . 又能 有针对性 地进行 个别 思想 政 治 教育 , 大增 强 实效性 。同 时 , 可 以开 展 网上授 大 还 课 , 行在线 教育 , 进 加强教学 双方 的沟通 和交流 , 时 及 调整和 补充授 课 内容 , 从而增 强教学 的针对性 。 ( ) 三 拓展 了高校 马 克思主义理论 教 育的新渠道 网络为 高校 马 克思 主 义理 论教 育 开辟 了新 的空 间, 供 了新 的方法 和手段 。互 联 网将社 会 、 校 、 提 学 家 庭 连 为一 体 。通 过 网 络, 和 国家 的 声音 、 会 的要 党 社
义 理论 教 育 带 来 新 挑 战 , 出新 课 题 。 我们 要 紧密 结 合 网络 信 息 时代 的特 质, 极 探 索 高 校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教 育 工 作 的 新模 式 、 提 积 新
方 法, 利避 害 . 趋 争取 高校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 教 育T 作 的 主动 权 , 断 开创 高校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教 育 的新 局 面 。 不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内容、管理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技术方面的问题及对策1. 网络平台不稳定。
网络平台经常出现崩溃、卡顿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开展。
对策:加强网络平台的技术维护和升级,提高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思政教育学习。
3. 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平台存在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安全问题,威胁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学校的信息安全。
对策: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高网络平台的防护能力,加强信息的加密和权限控制,确保网络平台的安全稳定。
1. 内容缺乏设计。
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上的内容设计简单、缺乏创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策:加强内容设计,注重形式创新,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如视频、动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2. 内容质量不高。
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上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内容浅薄、陈词滥调的情况。
对策:加强内容质量管理,注重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推动优质内容的制作和发布,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
3. 内容缺乏互动性。
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上的内容单向传递,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对策:增加互动性的内容设计,通过在线讨论、作业提交、实时答疑等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和深度。
1. 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建设中,缺乏明确的管理机制和责任分工,导致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教学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对策: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责任和权责,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思政教育网络建设的有效开展。
2. 缺乏师资力量。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建设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熟悉网络教育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很多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存在不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及其实现的路径
根 据时代 的变化 , 探索新 问题 , 开辟新 路径 。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义 大众化 所处 的历史方 位 马克 思主义 大众化 的根本 任务是 将马 克思 主
义、 封建 主义 和官 僚 资本 主 义 的革 命 。围 绕着 这
一、Biblioteka 场革 命 , 批优 秀的 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 、 一 理论 家和 信仰 马克 思主义 的进 步 的知 识 分子 , 探 索 马克 在 思 主义与 中 国具 体 实践 相 结 合 的过 程 中 , 宣传 和 普及 马克 思主义 的基本 知 识 , 创 了 中 国马克 思 开 主义大众 化的事业 。毛泽 东 、 思奇 、 艾 李达 等人对
大 众化 的工作 中 , 特别 是 2 0世 纪 5 O年代 末 期 以 后, 深深 地 打上 了“ 阶级 斗 争 为纲 ” 的烙 印。不 是 完 整地 、 准确 地 、 系统 地理解 和 把握 马克 思主义 的
20 1 1年 3月
上 海 师 范 大 学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u a o S a g a N r l nvri ( hl o h o r l f h n h i oma U i s y P i sp y& S ca S in e d i ) n e t o o i c c sE i o l e tn
学 校讲 台 , 思 奇 主 编 的 《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艾 辩 唯 物 主义 》 为 高 校 的公 共 政 治 课 必 修 教 材 , 成 在
推 动 马克思 主义 大众 化过 程 中功不 可没 。直 到今 天, 这本 教材 所 建立 的理论 体 系也 还有重 要影 响 。 但 毋庸讳 言 的是 , 在建 国后 的前 3 马 克思 主义 0年
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
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马克思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真正的哲学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正是那些重大的时代性问题。
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宏观地看,那么,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
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在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地、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休闲方式。
基于数字化、虚拟化、时空压缩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人们的能动性、自由度较以前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深度、广度得以前所未有地拓展,人类的生活实践获得了新的活动空间。
一种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正在出现。
虽然“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不是割裂的、对立的,它必然以现实社会生活为背景,可以看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补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这种虚拟生活愈益独立于现实社会,人们社会生活的某些部分由于网络化而演变为一种独特性的网络社会生活,从而部分地取代现实社会生活的功能。
而且,现实社会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网络。
因此,如何看待“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地位与性质,如何处理它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如社会形态理论等)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对它的认识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时代精神,以及具体理论探索和把握的相关点。
另一方面,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发展相关,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迈入一个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时代”。
经济全球化包括资本、金融、生产、贸易、服务的全球化。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与新机遇,“互联网+”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即人人都是主人,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则具有了全新的发展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与新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主要是:互联网的复杂性冲刷舆论环境;互联网的虚拟性冲淡人际交流;互联网的平等性冲撞思想权威;互联网的多元性冲击主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主要是:互联网的开放性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互联网的全面性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互联网的多样性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互联网的交互性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裂变、创新与发展,是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生态。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紧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机遇,采取有效举措,实行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
一、“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互联网的复杂性冲刷舆论环境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网络环境,亦可称之为“虚拟环境”,是通过虚拟的信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素养以及道德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碎片化的信息充斥于网络空间,时空变化存在于鼠标点击的瞬间,大量的网络信息也如过眼云烟,若隐若现地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势必会影响或干扰学生的思维方式,甚至产生认知麻痹现象,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
从互联网的功能及其影响而言,可谓喜忧参半。
首先,就网络行为主体而言,人们有了同在“地球村”生活的那种“天涯若比邻”的真切感受,有利于消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身份划分、角色扮演以及地位的不平等,这无疑是对教育者权威地位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论文摘要】互联网作为一柄双刃剑,在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又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
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甚至语言习惯,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课题。
我们要紧密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的特质,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趋利避害.争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
【论文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机遇;对策2l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
人们的存在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优越的技术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又规避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网络被称为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
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嬗变。
诚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所说。
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根据CNNIC第23次报告: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这是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
伴随WWW浏览、E—mail、QQ、BBS、博客、网络游戏的广泛使用,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眼球”,成为当代大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和休闲工具,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
网络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超过了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力,这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新的价值理念的形成。
共享、平等、效率、开放等是网络所蕴涵的价值理念。
网络具有虚实两重性、平等交互性、大众化等特点,容易使网上交往打破社会等级意识,有助于大学生平等意识、共享意识的形成:网络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的简便性,有利于大学生效率“观念”的培育;网络的广阔兼容性.使世间万事万物尽收“网”中,这对大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和全球意识等大有益处。
第二.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传统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网络能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有可能接触到世界上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
同时,网络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传播方式。
为大学生超前思维、立体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网络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友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网络在满足大学生的友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是网络促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相关对比调查显示.经常上网的人.在网络和现实中的朋友数量及与朋友的交流程度都要高于不经常上网的人。
二是网络成为大学生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
匿名的网络给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畅快地表达的情绪得以宣泄,起到了情绪调节阀的积极作用。
三是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网络拥有强大的娱乐功能和丰富的娱乐资源,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创作和语言习惯,一些网络流行语成为校园日常流行语。
四是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不管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多么狭窄,通过网络空间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群体,都能快捷地找到志同道合者。
第四.网络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网络的出现,使信息源成倍增多,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
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大学生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同时,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特别是网络课堂打破了知识传授和学习的时空界限.实现弹性化教学,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具针对性网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造了全新的环境,拓展了新的渠道,提供了新的载体。
利用网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发挥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采用集体学习讲解理论知识,或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通过促膝谈心,解决个体的思想问题。
前一种方式,教育者无法迅速清楚地了解每个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动态。
且不能因材施教.妨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后一种形式只能对一个人产生作用,不能照顾到全部。
网络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教育者可以在网上开设相关的论坛,或公开自己的电子信箱;受教育者则把问题、意见、想法、认识在论坛上发表出来,或写信发到教育者的电子信箱;教育者定期上网查阅,解疑释惑。
这样,教育者既能掌握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动态。
克服传统方式的不足.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大大增强实效性。
同时,还可以开展网上授课,进行在线教育,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调整和补充授课内容,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拓展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渠道网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互联网将社会、学校、家庭连为一体。
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形成教育合力。
原先相对狭隘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主体多元化、交往平等化和交流自由化的平台。
这个平台,突破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能有效地将分散在各地的信息系统融为一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空间,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覆盖面。
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信息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育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走向动态,也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全天候的教育服务成为现实。
(四)促进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比。
网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思想素材.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
一是信息更快捷。
目前,一个新闻网站每天24小时可以更换上千条消息,通过网上信息的“即时播发”和滚动更新,能有效地宣传主旋律、弘扬主旋律。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力。
二是内容更丰富。
不仅所有的图书馆、数据库、报社、杂志社等公共信息进入网络,而且大量个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也进入网络。
这些网上资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三是效果更明显。
网络具有速度快捷、空间广大、形象直观、主体平等、内容丰富等特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具有认同感。
更容易接受。
信息网络化还增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多媒体课堂,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
二、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互联网作为一柄双刃剑,在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又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新挑战.提出了新课题。
(一)互联网的发展涣散了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全球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这里交汇,这就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打开了方便之门。
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指出,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被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控制。
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达到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托夫勒提出了“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
中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文化信息的交流中处于劣势。
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占有和技术方面占有巨大优势。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国际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90%以上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互联网的基础设备.一半以上设在美国;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络站点中.有94个在美国;全球互联网管理中所有的重大决定,仍由美国主导作出。
嘲美国互联网使用的高速线路,每秒钟的通信能力达到10G字节,相当于每秒可传送2300卷的百科全书。
全球共有顶级域名服务器l3台,其中10台在美国(包括美国军方控制的两台)。
美国在网络上的垄断是全面的:控制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中央处理器CPU、操纵系统Windows、基本浏览器IE和Netscape,都是美国制造或发布的:美国把它主创的域名注册标准和ICP/IP传输协议等作为全球性的互联网标准.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世界上最大的接入系统供应商——思科,世界上最大的ISP——美国在线,而且全球主要的网络安全公司也在美国。
这就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
他们利用互联网的绝对优势大肆宣传西方文化和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新的冲击。
美国政府商务部曾在《全球信息继承设施合作议事书》中拟定,“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具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鲜明地表达了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倾向和意图。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对我大打“攻心战”。
其主攻方向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年轻人.目的是动摇人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对此.美国政府直言不讳.在其制定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用西方价值观统治全世界,实现思想征服。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
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
美国一位学者兴高采烈地说:“过去我们手里挥舞着原子弹使人们害怕;现在我们手里控制着互联网使人们喜欢,这就为传播西方价值观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删一些敌对势力,包括“法轮功”邪教组织,也正是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及特设的网站大量发表煽动性、破坏性言论,散布谣言,鼓吹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