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Ae.triuncialis抗白粉病基因的普通小麦-Ae.triuncialis单体附加系的培育 Development of Comm

合集下载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AS
Sonora
1AS
Kolibri
1AS
Wl150
1AS
Michigan
1AS
Aristide
1AS
Abessi
1AS
N324
Pm3j Pm4a
普通小麦 T.aestivum 栽培二粒小麦 T.dicoccum
1AS
GUS122
2AL
Khapli/8*
Pm4b (Mle)
波斯小麦 T.carthlicum
2AL
Pm4c(Pm23) 普通小麦 T.aestivum
2AL
Pm4d
栽培一粒小麦 T.monococcum
2AL
Pm5a (Mli)
栽培二粒小麦 T.dicoccum
7BL
Pm5b
普通小麦 T.aestivum
7BL
Pm5c
普通小麦 T.aestivum
7BL
Pm5d
普通小麦 T.aestivum
表 1 已知白粉病抗病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代表品系 Table 1 The original source, typical varieties and chromosomal location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in wheat
基因 Genes
1.1.1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来源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共有三类来源:一类来源于普通小麦,包括Pm1a、Pm1e、Pm3、
Pm4c、Pm5b-5e、Pm9、Pm10、Pm11、Pm14、Pm15、Pm24、Pm28、Pm38和Pm39; 第二类来源于小麦近缘种,包括Pm1b、Pm4d(栽培一粒小麦),Pm1c(一粒小麦)、Pm1d(斯 卑尔脱小麦),Pm4a、Pm5a(栽培二粒小麦),Pm4b、Pm33(波斯小麦),Pm6、Pm27、Pm37(提 莫菲维小麦),Pm16、Pm26、Pm30、Pm31、Pm36、Pm41、Pm42(野生二粒小麦)和Pm25(野 生一粒小麦);第三类来源于小麦近缘属,包括Pm7、Pm8、Pm17、Pm20(黑麦),Pm12、 Pm32(拟斯卑尔脱山羊草),Pm13(高大山羊草),Pm2、Pm19、Pm34、Pm35(粗山羊草), Pm21(簇毛麦)、Pm29(卵穗山羊草)和Pm40、Pm43(中间偃麦草)。(表1) 1.1.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与其它同类抗白粉病基因聚合效应的研究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与其它同类抗白粉病基因聚合效应的研究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与其它同类抗白粉病基因聚合效应的研究一、实验名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与其它同类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的研究二、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 D c.f.sp.tritici E.Marcha1)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半矮秆品种的推广,氮肥施用量的增大,白粉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在世界主要麦区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也成为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化学防治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还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

近十年来,随着分子标记的广泛利用,在六倍体小麦中已陆续报道了一些抗白粉病QTL。

这些QTL主要分布在染色体1B、2B、4B和7D上(Kelleret a1.,1999;Liu et a1.,2001;霍纳新等,2005;王竹林等,2006;刘慧远等,2006;B6mer et a1.,2002;Bougot et a1.,2006;Liang et a1.,2006;Tucker et a1.,2006;2007;黄清华等,2008;Lillemo et a1.,2008)。

此外,在1A、2D、5A、5D和6A等染色体上也存在抗白粉病的主效OTL(Keller et a1.,1 999;Chantret et a1.,2000;2001;Btimer et a1.,2002;霍纳新等,2005;王竹林等,2006;Liang et a1.,2006;Jakobson et a1.,2006;Ltllemoet a1.,2008)。

这些OTL 的定位和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获得,为借助分子标记进行慢粉性抗病育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Pm17在欧洲己开始受到关注(Mohler et a1.,2001)。

Pm19除了不抗中国白粉菌优势小种外,抗其它生理小种。

农业病理学拉丁学名

农业病理学拉丁学名
茄科蔬菜病害
苗期病害(1)猝倒病Pythium aphanidermatum(2)立枯病Rizoctonia solani(3)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4)沤根(生理病害)
番茄病毒病(TMV、CMV、PVX)
番茄叶斑病 (1)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2)番茄叶霉病Fulvia fulva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Xanthomonas compestris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A. brassicicola
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Cercosporella albo-maculans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葱类紫斑病Macrosporium porii
芹菜斑枯病Septoria apiicola
姜瘟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蔬菜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spp.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
苹果干腐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
苹果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6)番茄脐腐病(生理病害)
茄子绵疫病Phytophthora melongenae
茄子褐纹病Phomopsis vetxans
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辣椒病毒病 (CMV、TMV等)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辣椒疮痂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var.vesicatoria
柿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两种真菌病害,长期以来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导致小麦叶片和茎秆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传输,更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给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成株抗性研究,一直是全球农业科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通过挖掘和利用小麦自身的抗性基因,培育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是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手段,不断深入地揭示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机理和抗性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现有的抗性基因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抗性不稳定、持久性不强等问题;新的优势生理小种的不断出现,也对现有品种的抗病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性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提高抗性品种的选育效率,同时加强环境因素对抗性影响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两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真菌病害,对全球小麦种植区域构成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下降,还会影响其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条锈病,又称黄疸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严重时甚至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

条锈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最终叶片干枯死亡。

小麦新种质YW243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小麦新种质YW243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小麦白粉病菌 15 号小种; 一套不同毒性白粉病菌系和一套已知基因系 (表 1、3) , 均由中 国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ST S 特异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限制性内切酶 E coR 、 E coR 、P st 、H ind 和 B am H 购自华美生物工程技术公司。
PCR 扩增仪为 GEN EAM P PCR SYST EM 9600。 1. 2 方法 1. 2. 1 小麦白粉病菌的抗性鉴定 用 21 个生理小种编号在 11~ 715 之间的不同毒性的白 粉病菌系, 分别对 YW 243 苗期接种, 调查抗性反应, 按 0 (免疫) , 0; 1 (高抗) , 2 (中抗) , 3 (中感) , 4 (高感) 分级。 1. 2. 2 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1. 2. 2. 1 YW 243 与感病品种京 771、中国春杂交 F 1、F 2 代种子种于温室, 待幼苗 2 叶龄后, 用涂抹法接种白粉病 15 号小种, 对照感病品种中 8601 完全发病时, 调查每个组合的抗感株 数, 根据 F 1、F 2 代抗感分离比例推断抗病基因数目和遗传类型。 1. 2. 2. 2 YW 243 与已知基因系 Pm 2、Pm 4a、Pm 4b、Pm 6、Pm 12、Pm 13、Pm 16 杂交 F 2 代 种子处理和调查方法同上。 1. 2. 2. 3 YW 243 和 22 个已知基因系在苗期分别接种 26 个不同毒性的白粉菌系, 调查抗性 反应。根据 YW 243 和鉴别寄主抗谱的相似性, 推导抗病基因类型。 1. 2. 3 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1. 2. 3. 1 抗感基因池 (B SA ) 的构建 从 YW 243×中国春 F 2 代接种白粉病 15 号小种的抗 感分离群体中随机选取抗病和感病植株各 10 株, 分别提取DNA , 抗、感单株DNA 按等体积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基金项 目: 现 代 农业 技 术 体 系 建设 专项 资 金 资 助 项 目。 作 者 简介 : 王丹( 1 9 8 6 一 ) , 女, 实 习研 究 员 , 从 事 小 麦 研 究 工作 。
小 麦 抗 白粉 病 基 因 的分 子 标 记 筛 选 研 究 始 于
平 、 国务 院副 总 理 回 良玉 、全 国政 协 副 主 席 杜 青 社会 各 界 的共识 。经过 多 年努 力 ,新 乡市 打造 出 了 新 乡强 筋 小 麦 ”这 一 知 名 品牌 .成 为 了全 国最 具 林 、国务 院秘 书长 马凯 、河南 省 省委 书记 卢 展工 等 “
减 少 ,生育 期 后期 感染 能 严重 降 低小 麦产 量 甚 至导 后各 国的科 学 家在 普通 小麦 及 其 近缘种 属 中陆续 发
致 绝 收[ 3 1 。大 面积 发生 白粉病 可造 成 减 产 5 %~ 1 9 %, 现 了许 多 白粉 病抗 性基 因 ,至 今 已在 普通 小麦 全 基 严 重时减 产 高达 3 O %。非常严 重 时 可造 成小 麦 叶 片 因 组 的 4 1个 基 因位 点 ( P m1 8 = P ml c , P m2 2 = P ml e ) 鉴
i l I 驰蝴龇
2 0 1 3 . 5 专 题 论 述

小 麦抗 白粉病 基 因定位
及分 子标记研 究进展
王 丹 赵 继文 秦海 英 谢 文芳 程 星 刘然 方 ( 河 南省濮 阳市农 业科 学院 濮 阳4 5 7 0 0 0 )
摘要 : 小麦 白粉 病是 我 国小麦 生产 中的重要 病 害之一 , 培 育 抗病 品 种是 防治 小 麦 白粉病 最经 济有
P ml 0 、P ml l 、 P ml 4 、P ml 5 、P ml 9 、P o r 2 0 、P o2 r 2和 病相 关 基 因 的定 位研 究 也越 来 越迅 速 和 准确 .各 国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27的鉴定和分子标记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27的鉴定和分子标记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27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华为;孙其信;刘志勇;郭霞;朱婕;刘子记;崔钰;吴海彬;肖颖妮;解超杰;杨作民【期刊名称】《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年(卷),期】2010(018)001【摘要】由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将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WE27的坏白粉病基因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导入普通小麦遗传背景中,育成高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3D256(其系谱为燕大1817/WE27//农大015/3/941,F6).将3D256和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系薛早配制杂交组合,对其F_1、F_2分离群体和F_3 家系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D256携带抗白粉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MlWE27.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RSA)和分子标记分析,发现3个SSR标记(Xwmc243、Xwmc 154和Xbarc318)、1个EST-SSR标记(Xdp357)、1个AFLP转化的SCAR标记(XCAUG1)和1个RFLP探针转化的STS标记(XWG516-1)与抗白粉病基因MlWE27连锁,在连锁图上的顺序为Xdp357-Mlwe27-XCAUG1-XWG516-1-Xwmc243-Xwmc154-Xbarc318.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双端体系和缺失系将抗白粉病基因MlWE27定位于染色体2B短臂的末端Bin0.84-1.00上.这一普通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其连锁分子标记的建立为小麦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积聚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总页数】7页(P3-9)【作者】华为;孙其信;刘志勇;郭霞;朱婕;刘子记;崔钰;吴海彬;肖颖妮;解超杰;杨作民【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杭州,300021;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J], 沈红霞;辛明明;梁荣奇;解超杰;杨作民;刘志勇;孙其信2.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研究 [J], 王秋英;吉万全;薛秀庄;王长有3.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 [J], 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4.从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18分子标记定位 [J], 韩俊;张连松;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5.普通小麦品种"豫麦66"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与分子标记 [J], 胡铁柱;孙其信;刘志勇;李洪杰;刘子记;解超杰;周益林;段霞瑜;贾旭;尤明山;杨作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小麦新种质N0324白粉病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普通小麦新种质N0324白粉病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份 材料 播种 2行 , 行长 1 . 0 0 I n , 行距 0 . 2 5 i n , 株距 0 . 1 0 i n , 鉴 定 圃 四 周 种 植 高 感 白粉 病 品种 陕 优
普通小麦种质 N 0 3 2 4和 普 通 小 麦 品 种 陕 优 2 2 5 、 陕 1 6 0和 阿 勃 ; 一 套 阿勃 单 ( 缺) 体 系 J , N 0 3 2 4分别 与陕 优 2 2 5 、 陕 1 6 0 、 阿 勃 和 一 套 阿勃 单( 缺) 体系 杂交 的 F 代 和 代 , 以上 材 料 由西 北农 林科 技 大学农 学 院提 供 。 白粉 病生 理小 种 为
粉 菌具 有 高度 的遗 传 变 异 性 , 已有 的抗 性 基 因 容
易被新 的 白粉 菌 突变 体 的毒 力 克 服 而 丧失 抗 性 , 因此 , 需 要 不断 挖掘 和研究 新 的 白粉病 抗源 。
粉 母细 胞减 数分 裂染 色体 构 型 , 选 择单 体植 株 。
1 . 3 白粉病 抗 性鉴定
该 种质 的 白粉病 抗性 , 确定 抗 性基 因 的对数 、 显 隐 性、 遗传 方式 和基 因所 在 的染 色体 , 本研 究利 用抗
苗 期 鉴 定 在 室 内进 行 , 白 粉 菌 生 理 小 种 为
E 0 9 。将 待 鉴定 材 料 的种 子 播 种 在 营 养 钵 , 在对 试 验材 料接 种前 , 先 准备 足够 的 白粉菌 , 在感 病对
通 过观 察 花粉母 细 胞减 数分 裂 中期 I 染 色体 构型 , 对普 通小 麦 品种 阿勃 单 体 系 与 N 0 3 2 4杂 交 F , 代 的单体 植株 鉴 定 。在 4月 中上 旬 , 当幼 穗 发
育至距 倒 二 叶 5 c m左右时, 取 幼 穗 于 卡 诺 液 ( V乙 醇: V 氯 仿: V 醋 酸= 6 : 3: 1 ) 固定 1 —2 d , 7 0 % 的 乙 醇( v / v ) 冲洗 , 1 % 的醋酸洋红压 片观察 , 确 定 花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CC篇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CC篇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CC篇展开全文植物胞内免疫受体NLR(Nucleotide-binding and Leucine-rich Repeat,NLR)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识别病原菌分泌的效应子(effector),迅速启动效应子诱发的免疫反应(ETI),并引发病原菌侵染部位寄主细胞的死亡。

前人研究已证实,激活的NLR具有诱导寄主细胞死亡的活性,而且NLR的活性改变与其结构关系密切。

然而,由于NLR诱导的细胞死亡和抗病途径的很多组分没有鉴定出来,因此,这两种信号途径的关系还没有明确定论。

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为研究对象,江苏大学何华纲和河南大学李锁平团队合作对NLR与寄主细胞死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1、Pm21 eCC(extended CC)结构域能够充分引发细胞死亡,其活性受NBS和LRR结构域的负调控通过构建Pm21不同结构域或组合结构域的瞬时表达载体(图1a),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在本生烟草中进行蛋白表达,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反应。

结果表明,只有过表达eCC引起了本生烟细胞死亡,而其他结构域不能诱导本生烟细胞死亡。

同时发现,含有CC结构域的CC-NBS和全长蛋白(CC-NBS-LRR)也不能诱导细胞死亡活性(图1b)。

说明在没有病原菌诱导时,eCC是细胞死亡活性的功能结构域,且该活性受分子内其他结构域的负调控,而全长Pm21没有细胞死亡活性。

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方法检测了不同结构域之间的互作情况,发现完整的eCC结构域可以自身互作,形成同源聚体,而截短的pCC(predicted CC)不能自我互作(图1c),表明细胞死亡活性依赖CC结构域的多聚化。

研究还发现,CC结构域可以与NBS和LRR结构域互作,而且,NBS也可以与LRR互作(图1d)。

由此推测,在没有病原菌诱导时,这种分子内不同结构域互作抑制了CC结构域的细胞死亡活性,使Pm21全长蛋白维持失活状态。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高通量SNP诊断标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高通量SNP诊断标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119048.X(22)申请日 2020.02.26(71)申请人 山东农业大学地址 271099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72)发明人 刘树兵 张绘蕊 董磊 刘东涛 庞昀龙 赵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代理人 刘红阳(51)Int.Cl.C12Q 1/6895(2018.01)C12N 15/11(2006.01)(54)发明名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高通量SNP诊断标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高通量诊断标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这是一个来自Pm21基因内快速、高效、高通量检测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21的SNP诊断性标记,可以高效检测Pm21基因在小麦种质资源及杂交后代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品种(系)。

结果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诊断性标记具有快速、准确、高效、高通量等特点,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批量材料中Pm21抗病基因的筛选,有效服务于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工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11719010 A 2020.09.29C N 111719010A1.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高通量SNP诊断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位于普通小麦6A染色体短臂上,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该分子标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位点处为G/C突变;所述标记为高通量SNP标记,包括2条正向引物,1条反向引物;引物序列如下:与抗病位点结合的正向引物KASP -QPm21_6A -F -FAM,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5'-ACAATATCTGACGGGATGCTTG - 3';与感病位点结合的上游序列KASP -QPm21_6A -F -HEX,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5'-ACAATATCTGACGGGATGCTTC - 3';反向引物KASP -QPm21_6A -R,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5'-CRRGCTTGTTCATTTGGAGAC - 3'。

2个小麦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2个小麦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2个小麦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鉴定王瑞;王俊美;伊艳杰;刘红彦;李洪连【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7(000)003【摘要】小麦品系郑91138-16-2-13-12和郑315是从国内小麦品种资源中筛选出的抗白粉病材料,经多年田间鉴定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本研究利用Pm 4,Pm 13,Pm 21的分子标记对这2个品系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均携带Pm 4基因,不含Pm 13和Pm 21基因,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总页数】3页(P53-55)【作者】王瑞;王俊美;伊艳杰;刘红彦;李洪连【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1.4+6【相关文献】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3分子标记的初步鉴定 [J], 柴春月;刘红彦;伊艳杰;王振军;王瑞;郅玉宝2.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27的鉴定和分子标记 [J], 华为;孙其信;刘志勇;郭霞;朱婕;刘子记;崔钰;吴海彬;肖颖妮;解超杰;杨作民3.普通小麦品种"豫麦66"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与分子标记 [J], 胡铁柱;孙其信;刘志勇;李洪杰;刘子记;解超杰;周益林;段霞瑜;贾旭;尤明山;杨作民4.山东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J], 张林;樊庆琦;隋新霞;李根英;楚秀生;黄承彦5.4个冬小麦新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 [J], 陈新民;崔淑兰;张文祥;陈孝;段霞瑜;周益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子标记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Pm13和Pm21聚合体

分子标记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Pm13和Pm21聚合体

分子标记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Pm13和Pm21聚合体张增艳;陈孝;张超;辛志勇;陈新民【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2(035)007【摘要】培育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其抗病广谱性和持久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的特异PCR标记,对含有Pm4b、Pm13、Pm21的小麦品系复合杂交F2代40个植株进行检测,从中选择到Pm4b+Pm13+Pm21 3个基因聚合的抗病植株11个,检测、选择到Pm4b+Pm13、Pm4b+Pm21、Pm13+Pm21 2个基因聚合的抗病植株19个,为持久、广谱抗病小麦育种奠定了基础.研究还表明,3个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在F2代分离群体中的分离比例基本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稳定性,与该基因供体和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亲缘关系越远,丢失的概率越大.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对外源基因鉴定和跟踪非常必要.【总页数】5页(P789-793)【作者】张增艳;陈孝;张超;辛志勇;陈新民【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太原,03003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相关文献】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的多重PCR检测 [J], 陈涛;隋建枢;彭昕;张素勤;徐如宏2.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特异标记的鉴定和应用 [J], 李吉;万江华;任明见;徐如宏3.354份小麦种质中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13的分布研究 [J], 董娜;李淦;张亚娟;任翠翠;茹振钢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Pm4a和Pm21 的聚合体 [J], 高安礼;何华纲;陈全战;张守忠;陈佩度5.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13聚合育种 [J], 董娜;张亚娟;张军刚;茹振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个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白粉病QTL研究

两个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白粉病QTL研究

两个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白粉病QTL研究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AABBDD)在粮食安全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 Eriks.)和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f. sp. tritici)所致病害是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

利用抗病品种控制病害可以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小麦的主效抗病基因很容易被病原菌新的毒性小种克服而失去抗病作用,致使抗病基因不能满足需求,国内外正在加强研究数量抗病资源及微效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有些QTL所控制的抗病性具有持久性、能持续稳定地控制病害。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抗病遗传实验室(简称为“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发现,小麦品种Luke和AQ24788-83(AQ)对叶锈病、及AQ对白粉病具有一定程度的数量抗性,构建了LukexAQ的1589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和LukexAuileja (AL)的149个RIL。

本文作者与本实验室其他人员合作完成了如下主要工作:(1)在11种环境中(北京、甘肃、山东田间,及北京、内蒙温室,2009至2014年期间小麦多个不同生长季)测定了这些RIL的病情表现型;(2)从LukexAQ群体中抽取307个RIL,构建了含有605个SSR/EST标记位点和207个DArT标记位点的21对染色体的连锁图,及LukexAL的1A染色体连锁图;(3)基于染色体连锁图和病情表现型数据,从LukexAL的Luke中发现1个抗叶锈病主效QTL (QLr.cau-1AS)及与其紧密连锁的DNA标记gpw2246,是之前国际上未报道的新的抗叶锈病QTL,用Luke×AQ群体对该QTL其标记进行了验证;(4)从LukexAQ中发现了另外5个抗叶锈病QTL(包括Lr34),其中Lr.cau-4AL、QLr.cau-5AS、及QLr.cau-6DS是之前国际上未报道的新的抗叶锈病QTL,这些QTL在上述不同试验环境中均稳定地表现抗病作用;(5)试验证明QLr.cau-1AS的作用程度与Lr34接近,基于gpw2246对QLr.cau-1AS的选择与基于csffr5(国际上克隆的Lr34基因的专一性诊断标记)对Lr34的选择同样有效;(6)基于DNA标记选择(MBS),从Luke×AQ群体中选择到了含有上述6个抗叶锈病QTL的重组自交系,它们显著地提高了抗病程度,认为与QTL距离小于3cM的DNA标记可以用来有效地进行MBS;(7)从LukexAQ中发现了7个抗白粉病QTL及相应的DNA标记,这些标记与它们所代表的QTL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3cM,基于MBS,从LukexAQ群体中选择到了含有这7个抗白粉病QTL的重组自交系,它们显著地提高了抗病程度。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精细定位和粗山羊草3DS染色体臂测序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精细定位和粗山羊草3DS染色体臂测序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精细定位和粗山羊草3DS染色体臂测序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是危害世界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

目前,已有40多个抗白粉病位点在不同的小麦染色体上被鉴定出来,但由于小麦白粉病变异速度快,许多抗性基因功能降低或丧失,因此发掘并有效利用抗病新基因是当前小麦抗病育种的关键。

野生二粒小麦是小麦的近缘种属,是小麦抗病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本研究选用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IW172与栽培四倍体硬粒小麦Mo75杂交建立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精细定位大群体,在初步遗传定位的基础上,利用水稻,二穗短柄草和高粱序列的基因组与该基因区域小麦EST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并结合来自四倍体硬粒小麦Langdon BAC文库,Triticum urartu基因组和中国春7ALBAC文库相应区间的序列信息,开发与抗白粉病基因MllW172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构建高密度精细遗传连锁图谱和初步的物理图谱,为图位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

粗山羊草(Aegilopstauschii)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祖先种,其组装的基因组信息对小麦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至关重要。

本研究还在粗山羊草物理图谱基础上,对3DS染色体臂3112个MTP BAC克隆进行了测序和序列拼接组装,并将其与中国春3B染色体序列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来自以色列抗白粉病野生二粒小麦IW172与感病硬粒小麦Mo75构建了含有4192个F2单株及其F2:3家系的精细定位作图大群体。

2.利用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基因组区域与短柄草1号染色体,水稻6号染色体和高粱10号染色体有良好的共线性,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合小麦的EST序列,开发出5个分子标记XRGA-C6、RGA-B6、WGGC4653、WGGC4654 和 WGGC4655。

根据筛选四倍体硬粒小麦 Langdon的BAC文库检测到的两个阳性克序列开发出3个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WGGC4656、WGGC4657和WGGC4658。

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现状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现状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现状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司冠;赵智勇;包海柱;曹梦琳;毕红园;高军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22(63)6
【摘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产、稳产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Bgt)是威胁小麦生产的籽粒病害,其具有发生范围广、传播快、危害大等特点,可对我国的小麦生产、食品安全产生威胁。

本文综述了小麦白粉病危害、抗性基因、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小麦抗白粉病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14-20)
【作者】司冠;赵智勇;包海柱;曹梦琳;毕红园;高军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21.46
【相关文献】
1.十年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抗性变化及抗源的利用策略
2.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和抗性评价研究进展
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来源及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4.西南地区小麦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阿拉拉特小麦(Triticum araraticum)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Ⅰ.阿拉拉特小麦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研究及抗性鉴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9, 35(6): 998 1005/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09.00998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张连松 华 为 关海英 李根桥 张宏涛 解超杰 杨作民 孙其信 刘志勇*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 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摘要: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野生二粒小麦是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四倍体野生祖先种, 是小麦抗病性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WE29与普通小麦杂交, 再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和自交, 育成高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3D258(系谱为燕大1817/WE29//5*87-1, BC4F6)。

将3D258和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薛早配制杂交组合, 对其F1、F2代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3D258携带抗白粉病显性单基因, 暂命名为MlWE29。

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分子标记分析, 发现6个SSR标记(Xgwm335、Xgwm213、Xgwm639、Xwmc415、Xwmc289和Xwmc75)和5个EST-STS标记(BE494426、BE442763、CD452476、BE445282和BE407068)与抗白粉病基因MlWE29连锁。

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双端体系和缺失系将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及其连锁标记物理定位于5BL染色体的0.59–0.79区域。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白粉病抗性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白粉病抗性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白粉病抗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近缘物种的不同染色体上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以及其对白粉病抗性的影响。

为此,我们检测了8种小麦近缘物种包括中国甜褐细粒小麦(SSC),紫杂交小麦(GP),F1三角洲米(TM),绿灯泉小麦(GE),甜褐粒米(TSC),海地短冠小麦(HDW),软质显花橡皮粒小麦(SHG)和黄谷混粒小麦(HMG)。

我们用分子材料分析技术来检测染色体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的分配和表型。

我们发现在这8个小麦近缘物种中HMW-GS的表达是不同的,而且同一品种中染色体上HMW-GS的表达也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大多数染色体上HMW-GS的表达在交配杂种F1TM 中最高,其次是甜褐细粒小麦(SSC),仅有B臂上的单体特异性蛋白表达较高。

此外,考虑到染色体上HMW-GS的表达与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发现F1TM 中的染色体上HMW-GS的表达会增加抗白粉病的抗性,而这些抗性素可能具有调控小麦抗病性的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报道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近缘物种染色体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对白粉病抗性的影响。

在这些小麦近缘物种中,HMW-GS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并且染色体上HMW-GS的表达与抗白粉病性之间存在联系。

因此,本研究提出小麦染色体上HMW-GS的表达可能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性调控机制。

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深入探究小麦染色体上HMW-GS的功能。

首先,可以建立HMW-GS多态性数据库,分析各染色体上HMW-GS表达与小麦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其次,研究人员还可以重点研究不同抗性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对抗病性的影响,以便有效改良小麦的抗病性。

此外,基于已有的抗病性遗传学理论,未来也可以培育出更好的小麦品种,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性。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检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近缘物种染色体上HMW-GS 的表达形式,分析HMW-GS 表达与小麦抗病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小麦抗病性调控机制,进而有效改良小麦的抗病性。

部分小麦近缘物种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

部分小麦近缘物种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

部分小麦近缘物种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解超杰;孙其信;杨作民【期刊名称】《植物遗传资源科学》【年(卷),期】2002(3)1【摘要】鉴定了170份小麦近缘物种材料苗期对北京地区流行的小麦白粉菌小种的抗性表现,包括引自美国和欧洲的斯卑尔脱小麦81份,密穗小麦27份,中国的西藏半野生小麦4份,和引自 CIMMYT 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58份。

结果表明,3份斯卑尔脱小麦表现抗病,它们是瑞士品种 Hubel 和 Lueg 以及德国的原始品种69Z6.245(编号PI348085)。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中有19份材料表现高抗至免疫。

密穗小麦材料中有2份(即美国材料 DN-2263和 Coda)表现抗病。

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苗期都不抗小麦白粉病。

【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小麦近缘物种;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合成六倍体小麦;抗白粉病;抗性鉴定【作者】解超杰;孙其信;杨作民【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9【相关文献】1.一个新的小麦-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及其白粉病与条锈病的抗性鉴定研究[J], 杨园;聂林曼;付体华2.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J], 王晓鸣;李怡琳3.部分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对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及分析 [J], 朱海荣;吴鹏;赵宁;王钰卓;邱永春4.168份小麦不同病害抗性材料白粉病抗性鉴定及其Lr34/Yr18/Pm38位点的分子检测 [J], 任妍;邓跟望;刘理森;程西永;张艳林;詹克慧5.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白粉病抗性 [J], 韩冉;隋新霞;杨洪美;宫文英;李根英;楚秀生;刘成;刘建军;赵振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 Lu n g u P n uig n Ha Jn h a a S t i h n
( stt o C o B edn a d lvt nC ie A a e o A r ut a Si csB in 10 8 ) I tue rp eig C tai , ns cdmy gi l rl e e, j g 0 1 ni f r n u i o h e f c u cn ei 0
Deeo me t C mmo W h a- etin il vlp n o o f n e t A . u c i r as
M o o o c dt n n s t n s mi Ad i o Lie wi i h
R s tn G n o A . ni it P w ey l w eia t e etu c l o dr Mi e s e f r a s o i d




(〕樊 路等: 99 t 18 .中国科学, 辑, 115- 10 B 1:16 16.
() n et F G. . 18 . n P io.32 9 3 0 2 B n t, A : 9 4 Pa t h l :7 一 0 . e . l a ,
( ) l B., a . 1 8 . ln Die s , : 1 一3 6 3 Gi , S e l 9 5 P a t sa e 6 3 4 1 . l t : 9
F r fs t , cmmo w etA .i c l mo oo c dt n e w t rs tn gn o o te t te h i i r me h o n a e r ni i n smi a io l s h ia t e h - iu as d i i n i es e f A . i c l t p w ey le w r o t nd c s s b ccoss w e C ie S r g l e r ni i o d r mi w e a e b r s a d krs b t en n s pi T k tu a s o d e b i y e n a o e e h e n a r p l pa t a d .ini iwt C i s S r g d nict n p w e le a d tl y hb ns A tu c l i hn e i a ie ti i o o d r mi w c oo o l n e r a s h e p n n d f a o f y d n y g f te po ei . hi rgne r s K y rs C m n etA .inil, n sm c io , dr m le ew d o o mo w a, tu c i Mo oo ia dt n P w ey d w h er as d i o i
2 ・ 3
结 果 及 分 析
中国春 Tl h 基因综合体 x .i c l 共授粉小花 58 获杂种种子 47 结实率 ak pl r h A tu ii er n as 1 朵, 1 粒,
为8. 。其杂种F, rnii 00 5 , e i cl均表现对白 A .u as t 粉病北方混合种免疫, 中国春则感病。F植株用 、
遗传 HE D AS eig 1( : 2 19 RE T ( in) 3 2- 4 3 Bj 5) 3 9
带有A . c l 抗白 er nii tu as 粉病基因的 i 普通小麦一 ernii A . c l tu as i 单体附加系的培育
樊 路 韩敬花 潘淑婷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108) 001
图1普通小麦一 ernas A.i cl单体附加系花粉母细弛减数分裂中)l () .9- ( ( + ' 1 .96 [ ( + ' ] 2 1 T; - 2 1 T
注: 普通小麦染色体; : t nii w: T A .i c l 染色休. er as u
病基因的普通小麦一 ernii Aai cl单体附 u as 加系。 材 料 和 方 法 中国春 Tl h 基因 akpl r b 综合体是我们自己 培育的.中国 h 突变体来自 春pl b 美国内 斯加 布拉
大学 R Mor 处.A .i c l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提供。 . rs i er nli tu as
本 文于 】 9 年 4月 1 91 0日收 到.
2 ・ 4
8 -, 181 1 81 1 9 183 , - 和 97 进行了杂交, 2 9- 96 - 并观察了其 F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 染色体 l 期I 配 对情况海 个组合观察 1株, 0 每株观察 2 个细胞) 结果在所观察的杂种 F 中, 821 0 。 t 除 9- 的1
株有 1 个细胞含有 l 个链状三价体外, 其余均未发现三价体。这说明, 这些单价附加系所附加的 染色体均不是普通小麦的染色体, 而是 A .i c l 的染色体。 er nii tu as
以中国 Tl h 基因 春 akpl r b 综合体为母本, ernii 以A.i cl为父本进行杂交, , tu as 其F 用中国 春进
行回交, 回交一代种子播种后选白粉病免疫植株再用中国春回交。后令其自 2 并对白粉病 交 次, 免疫植株的花粉母细胞进行观察, 找出具有2 " 1 染色体的植株. 1+‘
中国春回交获种子 3 粒, 3 再次用中国春回交获种子 7 粒。经 2 自 0 次 交以后共获白粉病( 北方混合 种) 免疫植株 1 株。对它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 7 , 染色体配对情况观察, 发现有 5 株具有 2= " ‘染色体 。它们 的编号分别是 82 1 83 1 8 1 2 81- , 1- 。其 n 1 1 2 + 9- , - , 6 , 7- 8 7 2 - 9 9- 9 1 9 83 1 8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 9- , 62 9 染色体配对情况见图 1 , b a和 。其余有 4 株是 2= “ n 1 染色体的易位系。另外 8 2 株是具有 2 = 1 染色体又附加 2 n 2“ 条或 2 条以上单价体的植 株。但其中没有二体附加系。对 82 183 181- , 7 181- 后代的进一步观察表明, 9- , - , 6281- , 7 2 9 9 9 9 凡具有 2 =2 “ 1 染色体的植株对白粉病北方混合种都免疫.而是 2 = 1 染色体( n 1十 ‘ n 2“ 失去了单 价体) 的植株都感病。说明附加的染色体是 A .i c l 的染色体。另外, er nil tu as 我们用整倍体中国春与
通过中国春 Tl b ak 砷l基因综合体与A .i c l 杂交、回交、自 r e rnii tu as 交及抗白粉病、细胞学鉴定, 第 一次获得了带有A . c l 抗白粉病基因的普通小麦一 er nii单体附加系. er nii tu as i A ai c l u as 关艘词 普通小麦, etuc l, A . ii 单体附加, r n as i 白粉病
由于在普通小麦中 几乎没有良 好的、 可利用的 抗白 粉病原始材料 〔 , 2 因此从小麦的近缘 ) 属、种中 导人抗白 粉病基因 分必要的.我们在利用中国春 Tl b 是十 ak助1基因综合体 〔 , r ’ 试图 )
以染色体易位的方式从 A .i c l 导人抗白粉病基因的同时, er nii tu as 获得了带有A .i c l 抗白 er nii tu as 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