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8年级(人教版)教学资源模板样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物理试讲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物理试讲教案范文模板

课题:《力的作用效果》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2. 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大小的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 讲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并尝试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提高对物理学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模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模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模板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2) 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三)教学准备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一、斜面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轮轴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

(F1R=F2r)三、练习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a、用扳手拧上螺钉: ;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d、挑东西的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D、斜面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力的方向D、工作的方便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其目的在于。

8、如图中的滑轮是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9 、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的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看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单机械?10、如书上的图,观察这幅漫画,并回答:①这幅科学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②如果你是图中的瘦子,为了防止图中出现的尴尬场面,你会如何改进装置?(画图说明)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

教学设计模板物理(精选9篇)

教学设计模板物理(精选9篇)

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模板物理(精选9篇)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引领作用,它具有预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启发教师明确自主学习,给大家分享了物理教学设计题模板,欢迎借鉴!教学设计物理篇1一、教学思想:《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在教学中从活动"比赛拔钉子"引入,通过"你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来激发学生的动手愿望。

在活动中认识人类对工具的了解与依赖。

然后给学生提供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让同学们自己选择工具参加比赛。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从而引出简单机械的使用,杠杆的定义、认识杠杆的几个要素,并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步步深入教学。

二、教学任务:“杠杆”一节在本教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既是前面“力”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内容“其他简单机械”探究学习的开始,本节的学习任务我把它分成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完成对杠杆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认识有关杠杆的五要素,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进步。

尤其是通过一段时间对物理的学习对物理实验充满着好奇心和兴奋感,并能利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交流、讨论,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又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活动,许多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应用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归纳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他们自己已积累了一定的的探究经验,比较注重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这样的“学情”较利于本节的学习任务驱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绘制杠杆示意图,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章:力的引入和实例探索
第一节:力的引入
- 探索力的概念
- 明确力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力的实例探索
- 通过实例了解力的作用
- 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第二章:力的计算公式和作图法
第一节:力的计算公式
- 引入力的计算公式
- 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节:力的作图法
- 引入力的作图法
- 通过作图法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第三章:机械能和动能
第一节:机械能的引入
- 探索机械能的概念
- 理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
第二节:动能的引入和计算
- 引入动能的概念
- 计算物体的动能
第四章:能源的转化和守恒
第一节:能源的转化过程
- 分析能源转化的实例
-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能源的守恒
- 探索能源守恒的特点
- 应用能源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的概要内容。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力的引入和实例探索、力的计算公式和作图
法、机械能和动能、能源的转化和守恒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其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精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一、优秀教案概述本文档精选了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优秀教案,共包括全册的教案内容。

这些教案经过精心挑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二、教案列表1.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 教案1:原子的组成与性质- 教案2:元素与化合物- 教案3:分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和运动- 教案4: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 教案5:平衡条件与浮力- 教案6:摩擦力和压力3. 第三单元:能量与功率- 教案7: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教案8:功率与机械效率- 教案9: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4.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教案10:光的传播与介质- 教案11:光的反射定律与镜像- 教案12:成像原理与光的折射5. 第五单元:电学基本常识- 教案13:电学基本概念- 教案14:电路的基本元件与符号- 教案15:带电物体与电场三、使用说明本文档为物理教师提供了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优秀教案,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教师在使用教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理解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案进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本文档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优秀教案精选,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

希望本文档能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精彩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精彩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精彩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2.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拉扯弹簧、推动小车等,引导学生体验力的作用。

2. 提问:你们感受到了力的作用效果吗?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学生互相交流,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教师通过示意图,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方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绘制力的示意图。

2. 学生互相交流,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运动员推铅球、拉扯弹簧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示意图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方法。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绘制力的示意图,互相交流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此外,注重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人教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新人教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单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力的单位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力学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橡皮筋等。

3.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如拉弹簧、推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力的作用。

2. 引入课题:《力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分别称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介绍力的单位:牛顿(N),举例说明1N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课堂实验1.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支架上,将钩码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观察并记录弹簧的伸长长度,根据伸长长度和钩码的质量计算力的大小。

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弹簧的伸长长度成正比。

2. 实验二:橡皮筋拉伸实验。

实验步骤: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观察橡皮筋的拉伸程度,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2. 强调力的单位的应用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教案空白模板人教版

初中物理教案空白模板人教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识别和描述力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木板、绳子等。

3. 教学辅助工具:白板、粉笔、课件展示设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如质量、速度等。

2. 引入新课题: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力的概念,结合实例说明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形状的变化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 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实验演示1. 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2. 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如拉动物体、压动物体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效果。

2.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强调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

2. 引入新课题: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斜面、杠杆、滑轮等。

2. 结合实例,讲解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技巧。

四、实验演示1. 展示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验,如斜面实验、杠杆实验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模板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模板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本册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章:机械运动1.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2匀速直线运动1.3匀变速直线运动1.4抛体运动2.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2声音的特征2.3声音的利用3.第三章:物态变化3.1物态变化的概述3.2熔化和凝固3.3汽化和液化3.4升华和凝华4.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4.3光的折射4.4光的色散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透镜的分类与特点5.2凸透镜成像规律5.3凹透镜成像规律5.4透镜的应用6.第六章:力学6.1力的概念6.2力的合成与分解6.3力与运动的关系6.4动力学7.第七章:压强与浮力7.1压强的概念7.2液体的压强7.3气体的压强7.4浮力8.第八章:简单机械8.1杠杆8.2滑轮8.3轮轴8.4机械能的守恒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授课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结合实验、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互动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册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物理。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023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优秀7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7篇《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

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二、出示目标:三、新授:1、质量的概念引导讨论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⑴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⑴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讨论:(1)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讨论(3)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第四章《声音》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与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运用这些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三个特性。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音叉、气球、塑料尺、橡胶尺、白纸、粉笔等。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鼓、音叉、气球、塑料尺、橡胶尺、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存在,并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三个特性。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塑料尺、橡胶尺拨动,比较不同材料的发声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

5. 实验演示:展示声音传播的实验,如气球震动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液体、固体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动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解释声音的传播条件。

(3)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液体、固体。

(3)音调、响度、音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电话、广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初中物理教资教案模板(通用6篇)

初中物理教资教案模板(通用6篇)

初中物理教资教案模板〔通用6篇〕初中物理教资教案模板〔通用6篇〕初中物理教资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探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进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打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测,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拟复杂,有的比拟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展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初中物理教资教案篇2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络生活实际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理论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p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局部),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历,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根底,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最新模板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最新模板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最新模板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情景: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人教版_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人教版_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掌握力的三要素,能正确描述力的作用;(3)了解力的单位,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三要素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力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力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力学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等);3. 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如拉绳、推门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三、实验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感受力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三要素及其作用。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力的单位及其换算,如牛顿、千克等。

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三、练习巩固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单位及其换算。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查阅资料,了解力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完整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完整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区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的关系。

2. 力的分解与合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力学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绳子、砝码、木块等。

3.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结合课件展示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方向等。

2.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如:推门、拉绳子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填写实验报告。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学生复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力的分解与合成,结合课件展示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原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分解与合成效果,并填写实验报告。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力的分解与合成的理解。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分解与合成。

2. 学生复述力的分解与合成,加深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力的分解与合成等知识。

初中物理教具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物理教具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学会利用折射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玻璃板、激光笔、水盆、铅笔、刻度尺、直尺、放大镜、折射实验装置等。

2. 学具:每人一套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图片,如水中的鱼、镜子中的自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性。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展示光的折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三、巩固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2. 强调光的折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光的折射现象是什么?光的折射规律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光的折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介质中光的折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强调光的折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模板样例)
一、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框图
以框图的形式给出本单元的知识逻辑结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脉络。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内容学习要求分析
2.单元教学目标
列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3.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列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单元内容分析
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5.教学建议
提出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和注意事项
2、课时教学设计(模板样例)
②把你所测量的各铁块或铝块的体积、质量数据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③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可以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

④把各点连成平滑的一条线。

(3)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象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

图象反映了质量随体积有怎样的变化关系?
中学习过,这表示什么函数关系?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归纳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

(4)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3、导学案设计(模板样例)
《温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定义、单位,理解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分类;
2.掌握温度计的读数和使用方法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增加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自己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互助协作的精神
重点:温度计的读数和使用方法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尤其是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二、新课自学:
亲身体会:
甲图乙图
如甲图,将两只手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再把双手如图乙所示同时放入温水中,请问: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答:__________。

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温度
(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称之为温度。

温度的测量工具是。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3)常用的温度计包括实验室用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天气预报,记录有关南宁10月16日星期三的气温预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温度的单位: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

②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其
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为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见的一些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为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零度-273.15℃,读作________________,或者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读数:读数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读数自测〗请同学们分别读出下面四幅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并做好记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温度计的使用要点:
使用前,首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再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温度计;
(1)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带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__。

(4)体温计的使用: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细管,所以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都要用力__________,把水银甩下去。

而且体温计__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离开人体读数。

三、合作探究: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并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
四、学以致用:
例1: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如下面四幅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例2: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例3:体温计能准确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水银比一般温度计多
B.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C.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
D.体温计短
4、单元检测卷模板基本要求
1.时间:40分钟
2.页码:2页
3.赋分:100分
4.附参考答案
5. 说明:单元检测卷可由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综合应用题等组合而成,根据
各单元内容不同特点,一份检测卷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题型。

6.统一设计纸张:A4;行间距:单倍行距;标题:3号字;正文:5号字;字体: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