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孙艳美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体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立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推进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稳态”的涵义。

针对高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素养差异多元的实际,采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方式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设疑为主线,以问题驱动式引导学生为主体形式,以多媒体手段为载体,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梯次以问题冲突循环冲击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拓宽自身的思维维度,将培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融入教材知识内容体系中去。

[教学目标]1、以概念辨析、模型建构为师生课堂交流载体,推动学生围绕物质循环的概念经历了解――理解――简单应用――较熟练应用过程,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进学习生物的情感。

2、围绕“碳循环”多维设置信息呈现形式,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小组互助交流,教师收敛测评方式,引领不同层次学生融入“展示自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氛围中,一方面渐次提升理解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不同维度的认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协同、对比、感受“知识生成”所需的各个层面的能力素养。

3、以社会热点信息为载体,以“物质循环”概念要素为思维收敛点,以师生交流为依托,引领学生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4、以概念要素对比分析为主要载体,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围绕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不同层次学生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5、以“实验信息读取”“实验步骤设置”“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为重点,引领学生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教学方法: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多维思辨法[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围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设置框架式问题信息――依托教师设置的信息,领会“流程”“要素”――引导学生为后续学习阅读分析新知做好思维发展铺垫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设疑――所需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围绕教师设疑,融入新课。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方法与过程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以致用,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学习,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教法导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物质循环的存在。

基于已学的知识,学生并不难理解“碳循环”的内容,但教师应把握:(1)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3)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4)通过碳循环的实例,提示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三、学法建议首先理解好物质循环的概念,以及其循环的形式、途径,搜集些相关的资料,分析物质循环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四、名师课堂(一)名师说课(1)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3)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4)通过碳循环的实例,提示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温室效应”是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切身感受到了温室效应的存在。

对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讨论,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在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精品教案导入:以教材中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中的讨论题。

碳循环教师讲解:煤炭、石油等是人类从事现代工业活动的物质资源,而非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资源;煤炭、石油等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资源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消耗它们所需的时间却要短得多。

事实上,物质循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呈现碳循环模式图,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3.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生态系统?4.物质循环的范围是什么?5.物质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6.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物质循环的形式是什么?7.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何种形式传递?8.连通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生态类群是什么?9.产生CO2的途径有哪些?10.什么叫温室效应?11.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有哪些?12.温室效应会导致什么后果?13.如何减轻温室效应?14.物质循环有何特点?讲解1.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学 生 思 考 并 培养学生归 总 结 物 质 循 纳总结的能 环的特点。 力。
活动 5:比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那
么二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阅读课本 P103,完
成导学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师生集体订
第2 页
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五、评价设计
目标一评价: 通过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及解说情况评价小组合作探究学
习情况,通过抢答情况评价学生掌握碳循环知识的程度;
课堂提问结合典型例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循环的概念及其特
点的掌握情况。
目标二评价:通过学生能否正确填写“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表
格进行课堂评价。
目标三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针对温室效应的危害能否提出
根 据 已 学 知 通过构建碳
识,构建碳循 循环模型,
环模型,完成 加深对碳循
导 学 案 活 动 环知识的理
3
解。
物质 循环
活动 4: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
屏幕展示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引导学生从“物质”、
“循环范围”两方面归纳出物质循环的概念,并分析
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C、 H、 O、N 等元素
②碳在生物体的存在形式
通 过观 看 碳
③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的途径
循 环 的 模 式 培养学生自
④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
图 , 归 纳 总 主分析问题
⑤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
结,完成导学 的能力。
活动 3:根据已学碳循环的知识,学生自主构建碳循
案活动 2
环的模型,小组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
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进行评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整体教学流程碳循环(20分)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亿万年间,碳、氧、水等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为什么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今天咱们就以碳循环为例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板书课题)每天我们都会呼出很多CO2分子,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一个CO2分子离开你后会在生态系统的各大成分间做怎样的旅行?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幅画,画的名字暂且就叫“碳先生的旅行”: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事物归结到生态系统的各大成分上,从而纠正和完善碳循环模式图。

(板书)问:1.“碳先生”指的是谁?CO2?有机物?2.“循环”的含义是什么?单向还是双向?下面谁能给碳循环下个定义?能够循环利用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绘制“碳先生的旅行”图2个小组代表展示并描述碳先生的旅行过程其他小组提出适当的建议师生共同归纳完善生1,生2思考并试着阐述创设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学会合作学习。

剖析碳循环的实质,简要说出碳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概念(10分)谁能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个定义?(板书)指导学生在课本P101画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参照碳循环,试着阐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判断: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举例:1.农田中的DDT出现在南极企鹅中2.台风莫兰蒂带来海上的湿气,吹走城市上空的热空气3.《京都议定书》(板书2.循环特点:循环性、全球性)生态系统的范畴是什么?循环的物质指什么?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判断并试着举例说明,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全球性的特点。

生物圈,化学元素。

思考1分钟,生3回答并试着说出判断的理由。

“三进一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三出一进:生产者;消费者指向分解者。

突破物质循环的全球性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5分钟)该图中是否存在能量的变化?谁能来分析分析?能量储存在物质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第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第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第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关于碳循环过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构建模型,使学生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有所回忆,并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形象生动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物质循环失调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学情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又衔接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一功能,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尽管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并不陌生,但由于学生对碳循环的认识仅停留在零散、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所以想要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温室效应)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多个视频,通过探究式教学,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建构性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对于物质循环我们以碳循环为例,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说明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碳循环的过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视频导入
通过视频展示 :地球的形成,变迁,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2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课标要求学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本节课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以学生了解又熟悉的温室效应引出碳循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课本,构建碳循环简图,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碳循环的图解,并及时巩固,做到一点一练。

之后以碳循环为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易对物质循环的概念产生误解,故把知识问题化,以帮助学生理解。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比较难以理解,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用表格的形式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跟踪练习。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200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本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它的稳定性等知识。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也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教材以学生身边的例子,呼出CO2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运行的把主题带入本节内容,接着通过碳循环过程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并且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介绍了人类的活动打破了正常的碳循环引发的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之后阐述了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必修一第五章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基础知识做铺垫,但是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只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碳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其中教学重点是碳循环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物质运行的角度来探讨生态系统的功能。

由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所以本节课对于充分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比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通过案例分析加以指导,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力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碳循环的过程【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时间安排2课时七.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那么大家回忆一下:问题串: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在哪里?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4.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师:大家对能量流动的内容掌握得很好。

同学们在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否发现,能量的流动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变化又是怎样的?物质变化与能量流动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循环利用。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碳循环〖学生活动〗阅读P100第二段到P101完〖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2.略。

〖板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旁栏思考题〗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

〖探究〗有条件学生回家探究。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1.(1)√;(2)╳。

2.A。

3.B。

4.是。

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拓展题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

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3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3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碳循环的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人类的危害,发展学生推理、联想和思维迁移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以及对自己所持有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大家回忆如下问题:1.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什么?3.输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4.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板书]: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板书]: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学生阅读]:P101第二自然段。

[学生讨论]:1.什么叫“物质循环”?2.这里的物质指什么?3.循环过程是怎样的?4.循环的范围有多大?[师生归纳]:1.概念:P101(略)。

2.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过程:4.范围:全球性。

[教师强调]:这里的物质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而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循环指的是这些物质(元素)的往返运动。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板书]:二、碳循环[学生阅读]:P101“图5-11碳循环模式图”[学生练习]: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是“碳循环”模式图,大写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小写字母表示生理过程或行为。

请在上图的相应位置把图补充完整。

2、无机环境中C的存在形式:3、生物群落中C的存在形式:4、C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以形式循环。

5、C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形式。

6、C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渠道:。

7、无机环境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以C02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8、如果大量砍伐森林,对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有什么影响?9、如何保持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请谈谈你的想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而我们以碳循环为例,了解一下物质循环的过程。

观察课本上“碳循环模式图”,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C02、碳酸盐;有机物)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3.碳通过哪些途径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且循环的范围具有全球性。

现在我们尝试用模式图的形式把碳循环的过程表达一下。

(板图)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碳循环主要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大,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大,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的途径。

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不是间一的物质移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氮循环的过程(教师讲解、板图)在生态系统中,其它物质的循环过程和碳循环类似,长期以来,各种物质循环都是保持稳定的,所以地球上各种物质的含量基本稳定,但是工业发展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其中的碳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这样二氧化碳来不及转化,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形成危及整个生物圈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还和近代人类对森林的大量采伐有关,森林在维持生物圈的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人们开展大力植树造林活动,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还应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现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用表格总结一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3)
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发扬合作精神,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形象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总结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以及特点
提问
1):根据碳循环你能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个定义吗?
2)根据碳循环的特点试着总结一下物质循环的特点?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一个小实验:用一个玻璃瓶,底下铺些细沙,里面有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生物,然后注满清水,再放些水藻和活的小鱼虾,最后将瓶子密封起来,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这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提问:
这个密封的小世界如果我们不向其内投放食物和更换空气,里面的动、植物可以维持生命吗?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出示碳循环模式图和动画幻灯片,请学生根据下面的问题总结实验,归纳碳循环过程。
提问: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
从三个方面总结碳循环的特点: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3)碳返回大气的途径?
与社会的联系
设疑:
1.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
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2.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什么影响吗?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吗?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观察阅读书101页温室效应示意图。思考,并积极讨论并回答问题
形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太和二中李艳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ppt ★(点击进入) (若看不到此文件请安装office PowerPoint 程序)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精品)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精品)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3节的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

该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该节内容是以前两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必修一第五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为基础,并为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实现,埋下了一个伏笔。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对学习生态系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3个,探究实验设置在第2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甚至对物质循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碳循环模式图,明确生物占据的环节并知道相应的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解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加强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3min)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大家一起回忆(齐答):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②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③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④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在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应该发现,能量的流动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是怎样的?物质变化与能量流动又有什么关系?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1: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1: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以碳循环为例,阐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讨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决办法:以碳循环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和习题训练,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及突破的办法: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突破的办法:通过碳循环模型的分析和列表比较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探讨多媒体显示蔬菜大棚,提出问题:1.某密闭蔬菜大棚内有白菜、菜青虫等生物,密闭蔬菜大棚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2、如向此密闭蔬菜大棚注入一定量的CO2,C原子在此生态系统各成分是怎么转移的?并画出它转移的图解。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展示图解情景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引入课题碳循环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能量的流动的关系一、碳循环1、投影碳循环的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如下问题:(1)、碳在自然界以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形式存在。

(2)、自然界的碳元素以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作用或作用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中,进入生物群落。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着往下传递;也可以流向分解者。

有机物中的碳可以通过、和三种方式以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是循环的形式是。

老师评价,总结碳循环过程课堂训练见学案2思考与讨论以下问题2.1、(阅读书P101页)根据碳循环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的措施2.2、解决的温室效应你打算怎么做?每组至少写3条具体的措施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阅读书P101页,完成以下问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物质指的是,物质循环范围,物质循环特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生物
3.课时: 1 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
【教学课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

本小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一个讨论题: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都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把主题带入课堂,接着通过碳循环过程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关于碳循环,这是本小节的重点内容。

教材首先用碳循环模式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碳循环的过程,紧接着,精辟地讲述了碳循环的形式和范围,教材用较长的篇幅,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讲述了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

关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材首先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概括地指出;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接着辩论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
关于探究性实验,课本中分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引导并设计了两个案例供参考,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本小节内容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第三章中
新陈代谢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为基础,本小节是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基础,本小节对生态系统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 •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突破策略:(1)复习巩固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明确碳循环过程中碳的载体及转化者,传递者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2)利用投影片具体说明碳循环过程以及例题巩固。

2.难点:(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突破策略:复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使学生理解能量的固定和释放的具体过程。

(2)探究性实验
突破策略:举例分析,得出实验的一般设计思路。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投影有关“温室效应”的图片【百度图片】
/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83cab81eb022
787f403417f6
/albums/834804/834804.html#0$9252ae7e6330cc1b0d d7da71
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
引入一个问题导入:生态系统依靠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生物为维持生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为什么这些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教学环节2:碳循环的过程首先请学生阅读P100-101碳循环部分及图5-11,教师出示“光合作用”投影片,请同学们说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是如何传递的? [CO2光合作用(CH2O)]接下去教师出示“细胞呼吸”投影片,请大家说出有氧
呼吸过程中碳是如何传递的?[(CH2O)有氧呼吸CO2]
【小组讨论1】请大家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 ___________
3.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产者的主要途径—
4.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由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请学生独立得出碳循环文字示意图,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并通过讨
论纠正,得出正确的结果并投影:
【归纳总结】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特点设置几个问题,弓I导学生总结物质循环的定义、碳循环的特点:
(1)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2)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请同学们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并指出这里的物质是什么?(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
----------- 元素
(无机环境峠——
----------- 元素
循环的范围有多大?(全球性)(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那么,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全球性循环往复)
【关注社会】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
1.播放影片让学生认识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
/programs/view/pqprodt1MEA
http://www.zszx.i nfo/imagematerial/view.asp?id=31808
2.温室效应的成因:(1)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
竭的呢?请大家思考问题: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减少,打破了生物圈
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3.缓解措施: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播放低碳贝贝儿歌:
/programs/view/colgLtNCCTM/
教学环节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师投影:(先投影空表格,再补充)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以有机物形式以无机物形式
过程沿良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全球性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往复
联系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良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
【板书设计】
生物群落微






【问题探究】
本小节内容虽不多,但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联 系很紧密,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讲解物质循环概念时,多给学生时间理解: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 元素,循环一一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往复。

(2) 碳循环的形式、特点、过程的归纳,要用好投影片,直观地理解各个环 节的生理变化,强化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

(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运用表格的形式既可以节省时间,也相当 于自学提纲,有利于学生有序的思维活动, 真正起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 助作用。

(4) 探究性实验能否确实完成是一个问题,千万不能走个过场,学生学了之 后还是不会做实验设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必须 遵守的原则,落实到位。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应以小结的形式概括本小节内容,使学生对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学会学习的方 法。

生物
群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