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
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在诗歌教学史上,虽然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过去语文教材对诗歌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旧大纲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的倾向。学生习惯以“接受性”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失去了在阅读中“发现意蕴的机会”,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要善于运用新教材的编排导向和新的阅读要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入诗,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优美意境。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根本性前提是主体的平等,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因此与传统的接受型阅读教学相比,学生的读者意义更大,提升至与文本、教师同等的地位,在对文本意义的把持上取得了和教师同等的话语权。
因此进入新课程的诗歌阅读教学,我认为应该在下面几方面尤其应该注意。
一、学生在诗歌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重视
从文本理论来说,文本是一个自足的存在。“作者带来文字,文
字带来意义”,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必须重视发展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富有创义的建构文本意义。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分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古诗课堂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构成中华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课堂教学,应不仅注重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强调古诗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受到美文的熏陶,养成美好情操。
一、古诗教学中的美育设计
1、意境感知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得到意境的感受,感受到古诗所表达的内涵情感,领悟古人的精神世界,增强审美情趣。在学习古诗前,教师可以先创建一个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古诗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先展示一张月下山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月光、山林的静谧与神秘。然后,再请学生阅读《静夜思》,理解诗歌中所表述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古人对于大自然的醉心与感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
2、语言感知美:古诗的语言之美是诗歌最为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教师应该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古诗的语言之美,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结构、节奏韵律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古诗的语言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让学生对于汉语语言的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认。
例如,在教学《长恨歌》时,可以先教学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来介绍和演示这些字词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节奏、韵律,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朗读表现力。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汉语语言的美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古诗词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阶段,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要想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就需要制定合理的
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欣赏、理解、背诵、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多媒体教
学能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古诗词教学
的形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听古诗词的朗诵,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到古诗词所描
绘的景物,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历史典故等等,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直观
地感受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情境化教学策略
情境化教学策略是将古诗词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境中,使得学生在实际的
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情境化教学既是一种情感化教学的手段,也是一
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营造。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亲近感和情感投入,使得古诗词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深度。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再诵读相关的古诗词;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场景中了解相关历史典故,再理解相关的古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 引言
1.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如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引导学生乐于表达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他们的个性。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通过教学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塑造品格。我们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古诗词中感受美好、启迪心灵,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相信学生们会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2. 正文
2.1 优化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选取经典的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古诗词既要有代表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古诗词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可以引入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古文化和历史,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趣的古诗词,
在教学中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2.2 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以背诵和解释为主,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排斥情绪。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1. 引言
1.1 古诗词教学在新课标下的重要性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
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
美价值,可以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
能力。古诗词所蕴含的哲理、情感和意境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将古
诗词教学纳入新课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
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助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
好的表现。
1.2 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
传统的学科,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语文是学生认
识世界、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词汇积累、修辞手法等,从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写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新课程标准看古诗词教学
从新课程标准看古诗词教学
杭州市第十中学傅红娟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自己学习新编《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看法。主要的着眼点是,古诗词教学在加强语文综合素养、尊重理解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词语的精美,适当地保留古诗词韵味,让学生深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去,在其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教学中适当保留古诗词韵味,新旧诗教学法择优运用。
关键词:古诗词新课程标准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方法
中小学语文课程里古诗词教学在近年来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材里所收古诗词篇目不断增加。教育部新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文160篇(段),初一至初三学生背诵古诗文80篇(段),合计240篇(段)。绝大部分是诗词。即平均每学年二三十篇,每学期十多篇。这样的要求的合理的。
但是现在,因为新编《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时代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在一部分中小学教师中就产生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降低了的说法和想法。基于自身十几年语文教学和对新课标的认识,我对于这些说法和想法是不赞同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体现时代要求,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极其必要的。这也是我国教育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系统总结的结果。我觉得这次新课标的颁布,与以前历次教育改革所不同的地方,就是能针对我国教育的特点,
语文新课标标准解读与实践:教材中的古诗文分析与发现
语文新课标标准解读与实践:教材中的古诗文分析与发现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不管是诗词意境还是韵味内涵都值得小学生去细细体味,它更是小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启蒙教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题丰富,具有浓厚的美学韵味,符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要从活动、环境、教学理念、诗词鉴赏等角度出发,让学生提起兴趣,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得到知识素养的发展与心灵境界的提升。在教学中要不断突破教学束缚,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能力。
【发现】
▪古诗: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多
▪文言文:学生在中年级时开始接触
▪古诗文形式丰富:有词,有绝句,有律诗,有古诗,有民歌,有乐府诗,有古体诗,还有三字韵文……
▪教材中古诗词题材丰富:囊括了写景、咏物、思乡、亲友情、叙事、抒情等等题材且在数量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符合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提高的需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文语言凝练,感情深厚,意境深远,古诗词插图画面感极强,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小学
生的写作训练带来了极佳的素材,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古诗词具有浓厚的美学韵味:用美来看世界。部编版教材中古诗词的美主要有三点:凝练美、情感美、意境美。首先,古代诗人对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精雕细琢,如我们熟知的“推敲”二字;其次,古诗中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或高兴、或悲伤、或意气风发、或伤春悲秋,短短的文字中宣泄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处世之道;最后,古诗词中写人写物、写景都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尤其是写景的诗文,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的波澜壮阔。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些调整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加古诗词的种类和数量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习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古诗词,从一年级开始逐年递增。一年级时学习10首古诗词,二年级是15首,三年级是20首,四年级是25首,五年级是30首,六年级是35首。这种逐年递进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可以在逐渐增加的学习量中逐渐领略古诗词之美,逐渐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新课标下,古诗词的种类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包括近年来新创作的古风诗,还包括一些传统的曲子、唐诗、宋词和古文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感受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二、注重古诗词的实际应用
在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传统古文化的传承,更注重实际应用。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仅需要能够背诵诗词,更要能够理解它的意义,把它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比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会通过设计一些情境的微笑教小学生掌握“凌晨的空气很清新。早上的阳光很舒适”的感觉和状态,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利用这些“美妙的感觉”,增加对生活积极的抵抗力。
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还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往往以背诵和默写为主,这让很多小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意愿降低。在新课标下,老师们尝试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来教授古诗词。
比如,在学习“蜻蜓”的时候,老师会让小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和捉捕蜻蜓,通过亲身体验和了解蜻蜓的飞行状态和生活习性来深刻领悟《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深刻含义。
新课标下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
新课标下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我国教育不断推
陈出新,逐步过渡到新课标课程体系之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怎样
进行古诗词教学,成为了许多教师的难题。本文将从新课标下古诗词
教学的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诗词教学的定位
根据新课标要求,古诗词教学应当以“传承中华文化”为目标,旨在
让学生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古诗词教学的定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的文化品位、情感态度以及审美眼光。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诗歌文化的认知水平已经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
实现教学目标。
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概念讲解式教学方法
概念讲解式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核心是通过解释、阐述,让学生明确古诗词的概念、基本结构、体裁特点等要素。教师
可以从教材中选取或者自行收集古诗词,通过阅读、背诵、分析等方式,梳理其结构、意境等内容,并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
教学方法适合于初学者或眼界较窄的学生,让他们快速入门,对古诗
词产生一定的兴趣。
模拟写作式教学方法
模拟写作式教学方法也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核
心是让学生感受古诗词创作过程,通过参与其中,体会创作的乐趣和
艰辛。具体做法是,教师将一首诗歌进行拆解,提取其中的元素,然
后发给学生一些材料,让他们按照提供的元素自行进行组诗、填词等
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要求
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要求
文章标题: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要求的深度探析
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价值。
第一部分: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深度标准
在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要求以深度学习为核心,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教师需要重视背景知识的讲解,通过介绍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诗意思维,引导他们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文学批评眼光。
第二部分: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广度标准
新课标要求古诗词教学要具备广度,通过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使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富有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诗词,涉足不同朝代和不同体裁的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鼓励学
生深入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化、艺术和哲学知识,使其对古代文化
有全面的认知。新课标也强调了古诗词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文学
与历史、艺术、哲学等学科间的交叉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部分: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总结回顾
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深入
思考和广泛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古诗词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1. 引言
1.1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
的能力。
在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古诗词是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
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诗文中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欣
赏和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古诗词教学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尊重。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古诗词教学,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
人文素养。
1.2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时代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审美价值。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诵读和解读古诗词,学生可以走近历史,了解古人的生活,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古诗词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古诗词表现形式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修辞能力,培养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古诗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尤其是选入课本的作品,蕴涵丰富,启人深思,语句优美,值得玩味。新《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一、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使学生体会到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摘要】
本文从新课标小学语文改革的背景和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方法、新课标下的特点,以
及教师和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角色与参与。在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
古诗词教学的启示,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以及展望了新课标下
的古诗词教学的前景。通过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
重要性,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
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
将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方法,特点,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启示,价值,展望
1. 引言
1.1 新课标小学语文改革的背景
新课标小学语文改革的背景可追溯至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
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教育
改革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课程标准也在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针对
小学语文科目,新课标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和创新,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情况。
新课标小学语文改革的背景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更是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通过这次改革,我们将更好地培养
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
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中华传统
浅析“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
新《课程林准》建议,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有“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的教学思想是错误的。如何发挥古诗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在教学实践上探索出一种古诗阅读教学思路,即以“读”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地鉴赏,形成“预习——范读——译读——品读——鉴读”的教学思路。现以《使至塞上》为例讲述。
一、指导预习,注重探究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所以预习古诗时,不是让学生把诗歌读几遍就完事了,而应该提出一些要求以引起思考:每句诗的意思你都懂了吗?你读出了诗的言外之意吗?你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你发现了不懂的问题吗?
读诗不仅要读出“言内之意”,还要读出言外之意;读诗不仅要读出所写内容,还要读出作者情感。故设计了前三个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最后一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在《使至塞上》的预习中,学生基本能初步读懂内容和情感,有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诗文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意境?应如何理解这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它告诉了读者什么?
二、范读诗歌,初步感知
教学之始,宜采取范读的教学方式。范读是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转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中,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传达作品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这样就能使学生处于“愤”、“悱”的活跃状态,为后面深层次的理解、品味做准备。
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浅谈
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浅谈
古诗词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之根,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育是小学生接触中华文化的开始,是认知传统文化的第
一步,只有打好基础,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
统文化。
一、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
1.古诗文是美的化身
古诗文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
“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
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全在短短数句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字的精炼,语言的凝练,情感的迸发,那些千古绝唱在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频
频动容。
2.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总目标中提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
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历史在时间维度过程当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
的审美旨趣。因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语文教学方向也随之变化,古诗词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除了要理解古诗词的表面含义,还要掌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和人生哲理。为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
1. 阅读前先导入
在教学古诗词前,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先以情境、抒情、色彩等多维度的形式向学生导入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比如,教《静夜思》时,可以先听一段夜里的运河泛舟,然后再慢慢导入这首诗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2. 知识传授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知识和情感相结合,始终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传授古诗词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其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3. 诗歌童心与情趣
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儿童世界”的元素引入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趣味和童真,让学生在趣味中更好地体悟诗歌的意境,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4. 经典名句背诵
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基础,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并背诵这些经典名句。在背诵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句子的韵律和节奏。
5. 联想接龙闯关
在教学古诗词时,老师可以通过联想接龙、拼音游戏、诗歌大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浸入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魅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重点,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同时也要注意创新教学策略,创设多种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古诗词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感悟的是准确合理的语文材料,而诗歌的语
言是习惯的颠倒。传统诗歌教学重视诗的主题和背景的深入讲解,使诗成了“支
离破碎”的知识点;却忽视了让学生感悟诗的美,感悟诗人的激越情怀。教师应
让学生懂得从诗文的反复朗读,从意境和想象中感受诗的美。诗不再作为教师
讲解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中学新课标强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而诗歌的
教学能够让学生体味诗语的凄清与缠绵,快乐与梦想.在诗意中感受人生的美
好,涤滁人心灵深处的杂念。我们应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探讨其怎么样感受
诗的美感,进而了解鉴赏诗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因声求气意境想象通感陌生化
在古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诗句的翻译和诗的主题背景的分析上。使学
生对诗的理解仅停留在“叙事”的表象,体味不到诗的美,更不知怎样去感悟诗。《中
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
习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新课
程教学。具体到教学实践,就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和能力)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
维(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能够阅读、鉴赏诗歌,是
现代中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从审美角度来看,诗以语言为媒介,借助带情的景来表现
作者的情思。即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希文《对床夜话》)强调“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此外了解诗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有助于赏诗。下面从四个方面来
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
一.要反复朗读诗歌,揣摩诗的情思与美感。
鉴赏古诗时,不在诗义上过多的分析,重点体味诗句整体上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领悟诗的主旨。诗歌是抒情的,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就能显示诗人的喜怒哀乐。唯有不断的朗读反复体味诗句;才能真正品味诗歌,了解诗人。如同那憾人心弦的歌曲,只有演唱出来,才能令人陶醉。清代桐城派作家讲究“因声求气”,就是说,欣赏古诗,必得高声朗读,从音节的抑扬顿挫里体会作者的辞气,进而体悟他的感情,再进而领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
我们从李白的《行路难》这篇课文来印证。作者在这首诗中主要写自己的苦闷彷徨,但又有不甘心寂寞、勇往直前、起伏变化的情感。与其说个人情感与内心的一波三折,不如说表现在辞气的变化上。尤其体现在关键词句上,这必须通过朗诵,“因声求气”才能体现出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钩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沧海。”前两句的节奏明快清新,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三四句语意一下子凝重低沉,“四顾”“塞”“满”以仄声表伤感(以仄声表伤感,
以平声表激越,兴奋之情,这恐怕是中国诗神的韵律特征。①)让人体味作者的抑郁愁苦之
情。五六句缓缓道来,“闲来”二字又轻又涩,舒缓的语气中似有千种忧愁,万般无奈。我们从以上诗句的语气舒缓、急促的节奏变化中,感受到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
求的急剧变化。“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四句由上面的语意舒缓的长句变为四字的短句,语气突然一紧。节奏猛然加快,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两句字字响亮如钟,吐气如虹,有如空谷足音。由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让我们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著。
又如著名翻译家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也有精辟的分析: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章],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
的pause[休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明确起音],声势雄壮。②
诗的语言只有在以其“声气”引起说者的身心共振,作用于人们的内心感受,触发起一种朦胧的情绪时,才是感性的,才能建构艺术之美。因此,反复朗读是学生体味诗境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
二.诗要抓住意象,体味“景”与“情”的关系。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景”与“情”的统一乃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景中全是情,情的具体的形象是景,因而涌现一个崭新的意象。元朝诗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 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写景,末句写情,全诗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的游子思乡之情。作者不是孤立、刻板地写景,而是移情于景,把“人”的感受,心情融入了景色之中。作者所罗列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其中的修饰成分“枯”、“老”、“昏”、“西”、“瘦”,都是后面所点的“断肠人”眼中的所见,心中所感,是“断肠人”的情绪移入景物之中的产物,是“景语也是情语”,写景也就暗寓了情在其中,做到了情景交融。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最常见景色,但在浓厚的伤秋的氛围中,既是眼前景,又似缥缈的家乡之景,同时又把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放于一个场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哀的气氛,这就是所谓的“景中含情”。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就成了“虚景”;离开客观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为虚情;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产生审美意象。鉴赏诗除了掌握诗的情景关系,还要把握诗歌意象的两个特点:
(一).意象的整体性。审美意象的产生是主体采取直觉方式审视对象,“它无须经过一个逻辑的分析演绎的过程,而是在对客体的外观的感性观照的即刻,迅速地领悟到某种内在的
意蕴和感情”。③豁然贯通,没有中介,没有阶段,是整体性的一种妙悟。由此可见,诗的
意象不能从词意的逻辑联系来把握,只能从整体上感悟。清初学者王夫之认为,“‘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词相比而事不相属,斯以为恶诗;‘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
洵为合符,而犹以有意连合,见针线迹,这仅是意的连接”;④而“明镫曜闺中,清风凄已
寒”,则词意相连,但在审美直觉中,自然连,合理合情,这样的审美意象,才直正得到天然之妙。这样诗的意象,不是依靠词语的连接而成为整体,也不是依靠意的连接而成为整体,而是在瞬间的审美直觉中自然连接而成为整体。因此,赏诗者为了把握诗歌意象的整体性,就不能依靠引用外来的道理言语,不能依靠逻辑的分析,也不能依靠词句的分析。而必须通过反复涵泳,设身处地,把自己置于诗人当时的境遇,使自己充分体验审美“瞬间直觉”的“逻辑”,诗的意象就会活泼地涌现出来。
(二).诗意象的多义性。诗的意象是从直接审美“瞬间的直觉”中产生的,它超越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