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历史就是英国的历史
英国著名诗歌

英国著名诗歌介绍英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其中诗歌一直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的著名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风貌,还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一些英国著名的诗歌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诗歌作品一:《哈姆雷特》(Hamlet)作者: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概述《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
尽管它属于戏剧范畴,但其中的诗歌片段却极具诗意。
这些诗歌片段不仅在戏剧中起到情感抒发和人物形象描绘的作用,也能独立地被欣赏和研究。
特点1.押韵和韵脚:《哈姆雷特》中的诗歌具有完美的押韵和韵脚,使其更加优美动人。
2.表达深刻的思想: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中的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意义、道德的困境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
3.表达情感:莎士比亚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使读者和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分析《哈姆雷特》中的诗歌是舞台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莎士比亚用诗歌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剧中的对话变得更加生动而有力。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和他对人性的洞察。
同时,这些诗歌也可以独立地被欣赏和享受,因为它们具有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意义。
诗歌作品二:《抒情时期的诗歌》(Lyrical Ballads)作者: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概述《抒情时期的诗歌》是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共同创作的一部重要诗集。
这个诗集标志着抒情诗歌运动(Romantic Movement)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被认为是现代英国诗歌的起源。
特点1.自然主题:《抒情时期的诗歌》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特感悟。
英国文学的历史

英国文学的历史虽然英国文学的历史不及1000年,美国文学的历史不及400年,但不可否认,其中诞生了不少名作,而这些名作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颗珍珠。
我现在想把这些珍珠一颗颗都串起来,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把咱们自考的《英美文学选读》中重要的知识点给大家说明白。
我学习英美文学的时候,虽然有兴趣,但是面对很多专业名词和错综复杂的文学术语感到十分头痛。
之前虽然读过不少汉语版的名著,但却未领悟其精髓。
现在学习了‘文选’,又重新读原来的名著,在正确的文学方向指导下,我读出了之前没有读到的内容.我希望以我的微薄之力写点东西,能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大家觉得我写的有趣,可读,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
课本开篇介绍了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古代英语是从450年到1066年,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
而诗歌分成了两种:1.宗教性(religious)的,比如圣经里的创世纪,出埃及记,旧约;2.世俗性的(secular),主要是英格兰的国家史诗(National epic)贝尔武夫(Beowulf),字面意思上看,贝尔武夫是个‘武夫’,他的确很善战,他跟怪兽打仗,还杀了一条龙。
在1066年之后的英国文学进入了中世纪时期,这里课本提到了传奇故事(romance),传奇故事主要讲了当时的骑士,那时候的故事也都很简单,无非就是英雄救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英语诗歌之父---乔叟(Chaucer),乔叟虽然生在中世纪,但是他的写作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这在当时是一个进步。
过去,英语诗歌的押韵是押头韵(alliteration),乔叟则从意大利引进了五音部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这样韵律就更加多样化,读起来就更好听了。
这个五音部抑扬格往后面讲到莎士比亚的时候再提。
乔叟最著名的作品叫做《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这部作品虽然没写完,但是这部作品刻画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全景,故事讲了30个要去坎特伯雷教堂朝圣的人,路上无聊便一个人讲一个故事,这三十个人里有社会上层的骑士、神职人员,也有下层:磨坊主、农民等等,这也就说:他们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探寻康桥再别康桥的背景与历史

探寻康桥再别康桥的背景与历史康桥,位于英国剑桥郡的一个小村庄,曾经是一座曲水环绕的古老小镇。
而《再别康桥》这首诗歌,则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于1928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本文将探寻康桥及《再别康桥》的背景与历史,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内涵。
康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40年左右。
在古代,康桥是一座小村庄,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细腻的田园风景而闻名。
村庄周围环绕着乌尔河,水流缓慢而温和,村民在河边垂钓、野餐或漫步,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到了十九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时代,康桥渐渐成为知名的旅游胜地。
当时流行的运动是在船上划船,于是人们开始在康桥上建造起了船屋,游客们可以在这些船屋中享受划船的乐趣。
这些船屋成为了康桥独特的特色之一,也是徐志摩在创作《再别康桥》时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景象。
而《再别康桥》这首诗词的创作则与徐志摩的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有关。
1925年,徐志摩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的妻子陆小曼却留在上海。
徐志摩在英国度过了三年的时光,但他始终思念妻子,并对此表示沉痛的忧伤和无尽的思念。
《再别康桥》就是在这段离乡别井的感受中创作出来的。
诗中,徐志摩通过康桥的景物和形容词,将他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康桥成为了他渴望返乡的象征,他用诗句“康桥横波,我渡你依稀的笑”来描绘自己怀念妻子的心情。
而康桥的真实景色,确实也给徐志摩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灵感。
当徐志摩在1928年返回中国,曾经的康桥景色早已不复存在,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回忆,创作了这首深情的诗词。
《再别康桥》的问世,使康桥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地名。
以康桥的名字,徐志摩唤起了人们对那段旅途与思念的回忆和遐想。
而今天,康桥则成为了一个文化熏陶的名字,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探寻徐志摩的创作灵感来源。
总结一下,康桥是英国剑桥郡的一个小村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而《再别康桥》则是徐志摩远离家乡,怀念妻子的感人之作。
通过康桥的景物和情感表达,徐志摩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传达给读者。
历史上的乔叟是谁

历史上的乔叟是谁乔叟是最具有“英国性”的文学家,被尊为“英国诗歌之父”,是英国在中世纪时候最伟大的文学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乔叟,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乔叟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年-1400年10月25日)是诗人、哲学家、炼金术士、天文学家,被称为英国文学之父,是中世纪公认为最伟大的英国诗人,也是首位葬在维斯特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Poet of Westminster Abbey)的诗人。
杰弗雷·乔叟投身于为民服务的职业中,做过官员,侍臣和外交家。
他创作了《公爵之书》(The Book of the Duchess)、《声誉之屋》(House of Fame)、《贤妇传奇》(Lengend of Good Wife)、《托爱乐斯与克莱西达》(Troilus and Criseyde )等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坎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
杰弗雷·乔叟在促进和中世纪英语白话的正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文学语言主要是法语和拉丁语。
乔叟的历史贡献杰弗里乔叟是英国中世纪最为伟大的文学家,他开启了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学道路。
乔叟的历史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他作为英国的诗歌之父,一生遗留下不少的优秀作品。
《坎特伯雷故事集》、《公爵夫人之书》、《声誉之宫》和《特罗勒斯和克莱西德》都是他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一些是杰弗里乔叟的早期作品,比如《公爵夫人之书》。
这本书是杰弗里乔叟第一本创作的书籍,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乔叟的早期风格。
书中混杂着法国文学的艺术风格和意大利的文学风格,让《公爵夫人之书》这本著作像是意大利和法国的混血儿。
随着乔叟开始不停地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让他慢慢摸着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
真正具有英国文学风格的作品是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在这本书中虽然会有很多似曾相识的影子,但是又是乔叟开创的独特的英式作品。
18世纪英国诗歌的特点

18世纪英国诗歌的特点有:
1.内容丰富:18世纪的英国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爱情、
自然、历史、宗教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2.形式多样:18世纪的英国诗歌形式多样,包括抒情诗、叙事诗、
哲理诗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
3.情感真挚:18世纪的英国诗歌情感真挚,诗人善于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感受,通过诗歌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
4.语言简练:18世纪的英国诗歌语言简练,诗人善于运用简练的
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使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18世纪英国诗歌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这些特点使得18世纪的英国诗歌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文学史发展历程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
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 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
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引言英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
古代英国文学1.安格鲁-撒克逊时期(5世纪至11世纪)•凯尔特传统和民间故事•赫鲁晓斯史诗《贝奥武夫》2.中世纪文学(11世纪至15世纪)•亚瑟王传说(如马拉里《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1.伊丽莎白时代(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约翰·密尔顿的史诗作品《失乐园》2.马洛里时代(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约翰·邓恩的诗集《鸟》•亚历山大·蒲柏的散文作品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1.浪漫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作品•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2.维多利亚时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如《雾都孤儿》、《双城记》)•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作品(如《道林·格雷的画像》)现代英国文学1.20世纪早期•维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T.S.艾略特的诗歌集《荒原》2.当代文学•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作品(如《失落之城》、《英国病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作品(如《使女的故事》)结论英国文学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塑造了世界文学的重要角色。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英国文学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和启发。
注:以上只是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因篇幅限制未能详尽涵盖全部作品。
英国文学概述

Anthony Trollope
英格兰南部农村青年男女走投无路,陷于绝望的悲惨故事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Jude the Obscure
幕布 - 极简大纲笔记 | 一键生成思维导图
主要作品是巴塞特郡系列小说Barchester Series
Samuel Bulter Erehwon The Way of All Life 批评中产阶级的价值观,矛头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宗教,道德
以幻灭为主题的小说 Thomas Hardy
以多塞特郡及该郡附近的农村地区作为背景,早期作品描述的是英国农村的恬静景象与明朗的田 园生活,后期作品明显变得低沉,其主题思想是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和内心冲动决定着个人命运 并造成悲剧
启蒙时期(17世纪后-18世纪中
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立君主立宪制,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
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极致,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
Alexander Pope
模仿罗马诗人诗,以说教于讽刺为主,多采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情感
散文繁荣,其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法文化成为主流,时兴浪漫传奇(骑士精神)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关于亚瑟王与他的骑士,歌颂勇敢、忠贞、美德 与其相关的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 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怎么了解学术动态和最新学术成果?
常用的网站和经常查阅的书籍有哪些?
诗歌的历史就是英国的历史
《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The Columbia History of British Poetry”总
算在买了之后的近两个月里陆陆续续的给看了个大概。当初知道这“哥伦比亚”
文学史系列是因为其独特的编排体系。和一般分章节排序,一条脉络一贯至底的
传统文学史写法不同,全书由26篇专论组成,由26个不同的作者从各自独特的
角度阐述文学现象。于是这种基于个体的集体叙事方式使得《哥伦比亚英国诗歌
史》包含“多部相互重合、相互竞争的诗歌史”。
中国传统的英国文学史教材,包括比较经典的陈嘉先生的四卷本《英国文学
史》,或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罗经国的《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亦或是最近国内外国
文学研究界比较有影响的新四卷本《欧洲文学史》和五卷本《英国文学史》,采
用的都是强调观点一致、线性发展的传统文学史写作模式。此《哥伦比亚英国文
学史》成书于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行的八九十年代,先前的那种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不同的叙述,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史论。其姐妹篇《哥伦比亚
美国文学史》的导论里有这么句话:“历史学家不是真理的昭示者,而是故事的
讲述者。”那么“英国文学历史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很多个不同的故事。”
虽然说本书的体系不强调一致,但还是脉络清晰,也算给我重新温习了一下
整个英国诗歌的发展史。我总觉得我是个厚古薄今的人,学历史,学文学都是比
较了解先前的,而对20世纪及当代的东西了解甚少。阅读此书,则让我对相当
代英国诗歌有了个更深入的理解。
英国诗歌从古英语及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算起,迄今已有1500多年。最早的
诗歌如同欧洲文学整个的发展一般,总是以记载英雄事迹的史诗为代表。法国的
《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Cantar de Cid, 日
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Das Nieblungenlied,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都
差不多代表了这些民族最初文学的成就。英国最初的诗歌当然还包括Caedmon
的宗教诗,和一些Bede的歌谣,但最重要的同样也是史诗,即《贝奥武甫》
Beowulf。这次还收到一朋友送的原文的Beowulf,当然有古今英语对照,现代
英语译本的大学时候念过,但明显无法体现古英语头韵的力度,只不过要读懂原
文,估计得先学好德语。中古英语时期的韵文作品就显得丰富的多:民谣,抒情
诗等极富法国特色的作品随着诺曼人的入侵在英国盛行起来。法语在英国的崇高
地位,使得英语在这个阶段拉丁化极其明显。英语的这个阶段的屈折形式大大减
少,语法现象简单化,语法格和性基本消失。词汇方面则从法语,拉丁语大量引
进新词,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到乔叟时代,英语重新开始得到英国上层的接纳。
而乔叟Chaucer本人对于英国诗歌的贡献,使得后人尊为“英国诗歌之父”。
文艺复兴时期是戏剧的时期,但这些戏剧家本身也是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
的十四行诗传诵至今。其前129首是写给一个美男子的,很明显是有同性恋倾向
的诗:)其他的诗人包括Edmund Spenser(其《仙后》的词藻特别华丽妖艳,我
喜欢,哈哈),Philip Sydney等。17世纪的英国诗歌比较多样化,一方面有善
用意象和比喻,含义隐讳的玄学派诗歌,比如John Donne, Ben Johnson。又有
宗教题材的George Herbert。但最主要的是在复辟阶段,英国出现了一位诗坛
巨人,John Milton。 Milton家学深厚,熟悉古希腊罗马经典和圣经典故,诗
歌常引经据典,恢弘大气。
18世纪的三位主要诗人是John Dryden, Alexander Pope,和William Blake。
Dryden的诗歌我没有怎么读过,主要是看他的文学评论,所以对他了解不多。
Pope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他的古典主义诗歌强调形式的完美,并且把英雄双韵
体Heroic Couplet发展到了极致。整个18世纪被称为“蒲柏时代”或者“奥古
斯都时代”。(另外,是否记得《达芬奇密码》里有个暗号是a pope,然后一开
始以为指的是一个教皇,后来才知道是一个人名字的缩写,A. Pope,即Alexander
Pope)。William Blake是个具有非凡想像力的诗人,他在晚期的一系列预言式
作品中,构筑起一个庞大繁复的神话世界。他的作品风格接近浪漫主义,但他本
人于主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并无明显联系,一般人们认为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
声。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兴起,是英国诗歌的顶峰之一。名诗人云涌-William
Wordsworth, George Byron, Shelley, Samuel Coleridge, John Keats等等。
不展开讲了,太多了。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又成为文学主流,但是此时的诗坛
亦有名家,如Robert Browning和他首创的戏剧独白诗;Mrs. Browning的《葡
萄牙十四行诗》等均为上品。19世纪末期的Arnold,以及拉斐尔前派诗人都从
新的角度丰富了诗歌,是英国诗歌进入一个新的局面。20世纪和当代诗歌的情
况更为复杂,暂且不提。
《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还特别加重了对北爱尔兰,苏格兰诗歌的评价。尤
其是当代北爱诗歌,是英国诗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英国诗歌的重心
正转移到北爱。Seamus Heaney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诗人,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我那本Beowulf的现代英语译本也是这位诗人翻译的,并被誉为是这部史诗目
前最好的译本。
这部诗歌史各篇专论的撰写者视角不同,采用的手法各异。有的是一个诗人
一篇,比如重要的Chaucer, Milton, Blake等。Dryden和Pope,Wordsworth
和Tennyson则两个一对比较,而Byron, Shelley, Keats; Yeats, Lawrence,
Eliot则是三个一组,以凸现诗人之间的异同。“十六世纪叙事诗”和“十六世
纪抒情诗”是以题材入手;“拉斐尔前派诗歌”则以流派入手;有的以地域入手。
总之其论述是“局部的”,“不完整的”,“碎片的”,但是这些文章汇合在一
起,就展现出了整个英国诗歌的全貌。我想这样多层次,多视角的写作手法,纠
正了以前单一视角,一个声部的叙述导致的绝对化倾向,更好地展示了英国诗歌
多姿多彩地丰富复杂性。另外这样的文学史,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入手,
而不必如以前那样从头开始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