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是19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思想,其中包括自由观。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马克思的自由观。
一、自由与人类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发展和生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他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劳动需要自由。
“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因此,自由是实现劳动和创造力的前提。
二、资本主义下的虚假自由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所享受到的“自由”往往是虚假的。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巨额利润,而工人则被迫接受低廉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
这种不平等关系导致了工人阶级无法真正地享受到自由。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只是一种假象,它实际上是对人类自由的压制。
三、共产主义下的真正自由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生产资料都归全体人民所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从事劳动和享受劳动成果。
这样,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创造力去发展”,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四、国家与自由马克思认为,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服务于资本家阶级利益而存在。
因此,在过渡时期中,“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推翻旧统治阶级,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无产阶级对国家机器的掌控,并逐步消除国家本身。
五、结语总之,马克思的自由观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虚假自由和阶级压迫。
他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马克思的自由观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革命家,他的理论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由,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也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内涵与特点,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自由不仅是个人层面的追求,更是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紧密相连的。
马克思认为,自由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之上。
因此,本文将首先梳理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观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分析马克思自由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应用。
从无产阶级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的自由观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探讨,我们将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关注马克思自由观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自由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解读,我们可以为现实社会中的自由追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将反思马克思自由观的局限性,以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自由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的自由观并非抽象或孤立的理念,而是深深根植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
他认为,自由不是一种先验的存在,也不是某种超自然的恩赐,而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通过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和实现的。
马克思强调自由的相对性。
他认为,自由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言的。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实现方式会有所不同。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尽管个体在形式上享有一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往往是受到资本逻辑支配的,真正的自由被限制在了商品交换的领域内。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
他指出,自由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概念,而是需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具体实现。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诚然,人不能不顺应客体,不能不受到外在客观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不是外在必然性的奴隶,而是驾驭和利用外在必然性的主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之所在.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当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它为人类社会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蓝本,指导着公民意识和个人人格的确立与完善。
同时,它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原则,让人的全面发展有了现实目标和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论述过程中,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贯穿于其中,因此有关自由的观点有着深刻的涵义。
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生产解放、社会解放、思想解放。
上述关于自由的这三个层面既有它们统一的外在表现,又有各自确定的内在界定。
从哲学角度讲,马克思从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并准确剖析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论述自由观的。
因此这种以实践来构建的基础是合理的、客观的,构建的过程也是科学的。
它不仅有各自确定的界定以及构成,而且又有其统一外在的表现,而人类解放就是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准确地、非常科学地表述为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真正意义上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得到完全解放、成为真正的主人,实现完全的自由,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
而人类要实现这样一种美好追求与目标,就必须在不断地实践活动中,始终把生产解放作为基础和前提,将社会解放作为重点,将思想解放作为先导,也即是以先进的理论把人自身培养成为求真务实、信念坚定、平等互助的人,这也是促进实现美好追求与人类解放目标的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一点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一点思考内容摘要:“自由”一直是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主题,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
马克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终身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不懈奋斗的革命导师。
他对人类自由的理解非常独特。
在他看来,人的自由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性形式的自由,也应该是一种现实社会的自由。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历史背景到其理论的形成阐述,对自由观给予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思考自由,英语“freedom ”德语“die Freiheit”作为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一个共同主题,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教授曾说:“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宗教,哪一种哲学,哪一种科学,都离不开这个主题。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认为,人的自由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
一、自由观点的历史进程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似乎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历史。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
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人们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认识与探索,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阶级、社会背景各异,文化氛围浓厚不一,以及个人志趣差异,就出现了人们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的不同认识与理解。
对于自由的观点,人们更多的可能是从哲学及政治学这两门学科来进行研究的,因此,本文对自由观的历史进程将踏寻着西方哲学历史的发展足迹谈论。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就曾提出:社会必须有哲学王统治,如果对人的自由不加以限制,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暴政。
在自由状态中,政客可能会蛊惑人心,利用民众的无知窃取权力,成为暴君。
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自由的要领之一体现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或被统治者。
另外一个要领体现为人生应任情而行,各如所愿”。
1到罗马时期最具有自由色彩的思想家西塞罗所提出的自由观则同他对自然法的解释密不可分。
这其中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平等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三)自由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 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必 然与自由的关系,是不会一劳永逸解决 的。
•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 王国向自பைடு நூலகம்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 永远不会完结” ——毛泽东
两种不同意义的自由王国
• 一种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 步发展的“自由王国”。
道德的限制
(一)阶级
• 在阶级社会里,自由 具有阶级性,是一定 阶级范围内的自由。
• 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 在的社会里,自由都 要受到统治阶级的制 约,都不能超越统治 阶级所制定的法律制 度和规范
(二)经济(生产力)
• 一个人若没有自由的条件,便不可能享有自 由
•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 关于人们理想所规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而 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 取得自由。”
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1
自由是一种状态
2
自由是实践主客体的统一
3
自由是一个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一)自由是一种状态
• 人的自由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 用必然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 主的状态,自由活动就是自觉的、自 为的、自主的活动。
• 所谓自由,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认识和 利用必然,主体在活动中有目的、有 能力、有权利做他应该做、能够做和 愿意做的事情,从而达到自觉、自为、 自主的状态。
(二)自由是实践主客体的统一
• 自由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之间的一种关 系,只有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 证明主体的目的、能力和权利,才能 表现主体的自觉、自为和自主。就是 说,自由不是主体的随心所欲,为所 欲为,而是主体和客体统一,是权利 和义务的统一,自由和责任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自由问题作了历史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考察和研究,批判地继承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合理因素,肯定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自由”和“理性自由”等提法,并剔除了传统自由观和近代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糟粕,科学地揭示并阐明了自由的本质、来源及其历史发展等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
1.实践自由观所谓实践自由观,即认为人的自由源于人的劳动实践,是人依据对必然性的认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所取得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绝不是像近代自由主义人权论者所说的那样,是来自人的自然本性,而是来自人们的劳动实践创造。
没有人们劳动实践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就不会有什么自由。
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讲自由,这种自由就是虚构的,没有实际意义。
马克思反对亚当·斯密把自由、幸福理解为逃避和摆脱劳动,指出:“人不是自由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
”“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
”2.历史自由观所谓历史自由观,即认为自由不是先天就有、自然存在的,而是历史的产物;自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自由是和物质生产、社会进步相联系的。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自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
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从不自由到自由,从较少和较低级的自由到较多和较高级的自由的发展史,但同时,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清醒地看到了自由的社会历史性,看到了在以私有制、阶级对立为基础的社会中自由的阶级性,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而认识和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中进行的,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当然也就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自由观透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自由观透析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样生存,不仅包括我实现自由,而且也包括我在自由地实现自由。
”[1]77在马克思那里,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自由是一个被不断实践的过程,即是一种价值取向。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存在,人类在实践上的历史进行就是对自由探求的过程。
自由没有终点,但是是有方向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宗旨是达到全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个人、集团或者某个阶级的解放。
自由的指向就是人类的全面发展。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就是个体的自由。
马克思曾经提出“每个人的自由是全体人自由的前提”,“自由人的联合体”之类诸概念。
因此,脱离类的自由的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是不切实际的。
可以概括地说,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人通过扬弃异化的力量对自己的外在支配达到的自律。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已经被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P460。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自由是与行动、革命相结合的。
马克思认为,自由王国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而不是一种知识论的自由。
因为知识论的自由仅仅是认识了的必然,但“这个领域始终是个必然王国”[1]P927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思想里,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理想,他要求解决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永恒的革新世界。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是一个内容复杂的实践过程,但也不缺乏形而上的价值维度,它拥有着人类最美好的憧憬。
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宗旨。
马克思的诸多著作,与其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不如说是政治斗争史。
人类只有获得解放,才能达到彼岸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思想中,一再阐明和发挥“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概念。
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规定了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273。
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
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摘要】自由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由的起源、资本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马克思第一次从历史、唯物和实践的角度分析自由,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科学的自由观,也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自由思想产生自由这一概念是随奴隶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到了近代西方,笛卡尔的意志自由论,他认为意志自由是意志高度的完美性质。
培根,发现形式就可在思想上得到真理,在行动上得到自由。
到了霍布斯那里,自由首先以自然权利而存在,自由就是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
自由思想在斯宾诺莎那里得到很大发展,他是第一个把自由和必然联系起来的哲学家。
莱布尼茨认为愈是理性愈是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肯定自由和必然的同时存在,但他没能解决自由和必然的统一问题。
其次是费希特主张意志绝对自由,人们如实意识到的心灵活动即是自由。
谢林“自由的行动直接产生于人的理智性东西”。
再者,黑格尔自由观在唯心主义外壳里却包含着极其深刻、极其合理的内核,充满着辩证法的精神,对马克思自由观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感性活动与自由之间关系的认识对马克思自由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批判与建构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的实践自由观。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启蒙的标志,他提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天性和最高理想。
”这一时期,马克思已经开始了对于自由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自由观的萌芽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共同体)并不能保障自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自由的障碍。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自由观。
自由不是思想家纯粹理性的反思,也不是只在精神领域中存在的现象,而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实践是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
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 类 历 史 的 进 步 是 人 类 追 求 自由并 一 步 步 实 现 这 种 追 求 的过 程 。 2 马 克 思 主 义 自 由观 的 现 实 意 义 : 和 谐 社 会 提 供 价 值 共 识 为 自由 问题 与 人 自身 的生 存 发 展 、 社 会 经 济 进 步 和 制 度 安 排 有 着 最 为 和 价 值 目标 与 直 接 和最 为 密 切 的关 系 。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关 于 人 类 彻 底 解 放 的 科 学 学 当 前 , 国正 处 于 社 会 主义 改 革 开 放 , 力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我 大 说。 马克 思 学 说 的 理 论 视 角 在 于 人 类 社 会 历 史如 何 由必 然 王 国 向 自 由 努 党 坚 王 国迈 进 , 于 人 的 自 由问 题 的 深 切关 注 贯 穿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形 成 发 展 济 , 力 构 建 和谐 社 会 的 关 键 时 期 , 的 十 七 大 提 出 . 持 科 学 发 展 对 全 促 这 的 全 过 程 。 因此 , 克 思 主 义 的 自 由观 在 整 个 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体 系 中 观 , 面 实 现小 康 社 会 , 进 人 的全 面 发 展 , 是 实 践 马克 思 主 义 自由 马 占有 极 为 重 要 的 地 位 。
在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过程 中。 如何使 人的 自由个性与社 会 政 治 、 济 、 化 乃 至 道 德 的进 步协 调 一 致 共 同发 展 . 成 了 中 国特 问题 。在 这 样 一个 背 景 下 。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自由 观 进行 深 入 学 习 和研 究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立 的消 失 , 劳动 异 化 被 积 极 扬 弃 , 人 终 将 获 得 自 由而 全 面 的发 展 , 个 而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自由赋予生命以价值,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价值目标。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以往自由观的超越对自由进行了新的阐述。
主要从认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客观、历史和实践三个主要方面,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标签:马克思;自由观;历史;必然实践自由,一个人们永恒谈论的主题,在岁月的长河中亘古常新。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自由这个字眼是如此的美妙动听,即使它带来的是错误,我们也离不开它”。
人人谈论自由,人人追求自由。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裴多菲曾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帕特里克·亨利也说过:“我不知道别人走什么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究竟如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我们追求自由实现人生价值树立了伟大的旗帜。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寻着自由的问题。
马克思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前人关于自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具建树的自由观。
马克思将自由与能动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第一次真正地把自由建立在了现实的基础之上,给自由以科学全面真实的解释,从而实现自由观上的革命与变革,在哲学史上确立了科学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之所以能够超越以往一切自由观,实现自由观的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石,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考察对象,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构中探究人的自由,唯物辩证地肯定了人类对自由的本体论追问和价值论追求,科学地论证了自由从价值理想、理论形态转变为现实存在、生活事实的历史过程性及其内在的逻辑性,揭示了自由的社会生活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自由观。
关于马克思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容摘要: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无论是对于族类存在物的人来说,还是对于个体存在物的人来说,自由都具有根本性的或本体性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人的个体来说,当他或由于自身的原因,或由于社会的原因,其思想和行为不能自我决定、自我选择时,即不能享有自由时,就不能真正的称之为人,至多只能算是种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关键字:自由人的本质价值引言自由不仅是人作为族类存在物存在的本质,同时也是人作为个体存在物存在的本质。
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
自由对于人来说具有价值,而且是最高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同时还在于它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努力争取的。
正因为人的自由是自我争得的,人才是自我诞生、自我塑造、自己成为自己缘由的存在物。
马克思的自由观可以很好的引领人们正确思想,更好更正确的让人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正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及人的本质时曾指出:“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又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i马克思的上述两个论断决不是彼此分离的,更不是相互矛盾的,在逻辑上是极为顺畅和通达的。
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话语逻辑看,这里的两个‘人'字,显然有着不同的指向,第一个‘人'指向的是大写的人,即作为族类存在物的人;第二个‘人'指向的则是小写的人,即作为个体存在物的人。
如果我们对马克思上述话语中的两个人字的含义诠释不错的话,那么,“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论断似可诠释为:作为族类存在物存在的大写的人是作为个体存在物存在的小写的个人的最高本质,小写的个人要作为人存在,他必须具有作为族类存在物存在的大写的一般人的本质;否则,便不能作为人存在,或不能称做是真正的人。
如果我们将马克思的上述两个论断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和推断的话,有关人的个体本质似可做如下的理解,作为人的族类本质的自由,也即是作为个体存在物的人所应具有的特性和本质。
自由与非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解读
自由与非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解读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是“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突出强调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在通向自由的道路上的革命作用。
人是认识与实践的主体,自然和人类社会被极大地客体化为人类主体意识的物质形态。
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认识为中心,通过对什么是“自由”、是什么使人不得“自由”、如何实现“自由”等三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思想作一大致梳理。
标签:自由;非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1]。
因此,作为人所欲求的现实存在方式的“自由”,对它的考察和追求应该放到社会关系当中,而不应做纯粹抽象思辨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正是从人所处于其中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去考察自由并提出自己的自由观以及实现自由的方案的。
而以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认识为中心则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思想作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什么是“自由”?人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追求的最高理想。
但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自由和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是不同的,其内涵是“联合体”中的自由。
在联合体中,“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
”[2]“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3]这也就是说,人们与自己生活的世界实现了统一,外在世界不再是压迫人的力量,原先外在于人的自发积累的物质生活条件在联合体中由共同力量同时也由个人力量支配,个人在这种支配的基础上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美国思想家麦克米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对这种处于新的交往形式中的人有一段恰切的描述,他认为“他的意识由一个属于‘他的’世界塑造,他透过一个已经是他的世界为中介,自行形成他本身的意识。
”[4]总之,联合体中的自由就是人的自主,人成为自身的现实存在的主人。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消极自由,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种封闭的自由,强调自身与外界的对立,从而要求避免外界的干涉;而从实质上来说,它由于脱离了对人的现实生活条件的考量而成为一种抽象的自由。
马克思自由观的再解读
马克思自由观的再解读称之为自由的活动。
一个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外在力量强制与驱使下进行的活动,不论其活动的结果如何,都不具有自由的性质。
自由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看,是相对于限制和束缚而言的。
自由的对立面是不自由或他由,不自由是由于受到了束缚和限制。
当人们打破和克服了外界对他的思想和言行的束缚与限制时,便会具有一种自由的感觉。
从人的自由是对外在束缚与限制的打破的意义上看,人的自由又蕴含着一种解脱、解放之意。
自由和解放是两个极为相近,并可相互阐释的概念,也可以是对同一种境况的两种表达,自由意味着从限制和束缚中解放出来。
弗罗姆认为,人的自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指向,一是指“自由地做什么”,一是指“解脱了什么”,前者是积极的自由,后者是消极的自由。
弗罗姆对自由的这种区分曾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倘若我们循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理路进行思考时,便会发现他的区分是不合理的。
人之所以被称之为自由的存在物,深刻的原因在于:他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存在物,实践与自由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中是相互阐释的。
自由既是人的实践所具有的特征,也是人的实践所导致的可能性结果。
人的实践是人打破与摆脱外部世界与自身本能的限制束缚的前提与方式,人如果从事现实的实践活动,在什么也不做的情况下,那就什么也解脱不了,任何解脱都是伴随着人的实践而发生的,并表现为实践的结果。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4页。
)。
四人的本质是自由,这意味着人类的存在和自由自始至终都是不可分割的。
但这一认定只是从可能性而言才成立的,而不能做任何预定意义上的解读。
无论是从人的自由的能力的获得方面看,还是从人的自由的实现方面看,都是人的劳动、实践的结果。
因此,人的自由的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自赋的,人的自由的实现不是给予的而是争得的。
从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的获得方面来看,它并不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的劳动导致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才使人获得了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使自由成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在逻辑一、引言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1.自由概念的多重意义2.马克思自由观与自由主义的区别3.马克思自由观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作用三、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在逻辑1.个体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的关系2.自由的实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3.自由是矛盾的统一四、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意义1.马克思自由观对当代个体自由的启示2.马克思自由观对当代社会自由的启示3.马克思自由观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启示五、结论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性和价值第一章:引言自由是人类智慧普遍承认的概念之一,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从古希腊的自由传统到现代人权思想,自由一直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
而马克思的自由观则是对传统自由观念的批判和重新构建。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一的自由观,为实现社会自由和个体自由提供了指导方向。
第二章: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1. 自由概念的多重意义自由的概念有多重含义,如社会自由、个体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等。
在马克思的自由观中,自由指的是“自我把握的行动。
” 这不仅包括个体的自由,还包括社会的自由。
而社会自由又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经济自由三个方面。
2. 马克思自由观与自由主义的区别与自由主义一样,马克思主义重视个人自由,但两者在对个人自由的根据和对其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坚信,人类的自由不能从天而降,而只能在对现实的具体分析中发现和争取它。
个体自由是在特定化的现实条件下运行的,自由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复杂的社会组织和人际互动。
因此,马克思主义更强调社会自由,强调一个自由、平等、有爱心的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享有自由。
3. 马克思自由观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宏观分析始终融入了自由的理念。
他认为,所有的历史都是人类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历史,而也正是由于这个斗争,人类社会发生了基本性和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而阶级斗争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研究2023-11-03•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与内涵•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与演变•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马克思自由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运用•结论与展望目录01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与内涵时代背景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马克思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由观。
理论背景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为自由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背景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马克思认为,自由的实现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自由的实现途径马克思认为,自由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真正的自由。
自由的最高境界唯心主义将自由归因于人的意识和精神,而马克思则认为自由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唯心主义自由观的比较旧唯物主义将自由理解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马克思则认为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由。
与旧唯物主义自由观的比较马克思自由观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02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与演变马克思在早期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由观进行了批判和继承,提出了“自由是人的本质”的命题。
马克思早期自由观的发展批判继承马克思在早期通过对哲学的研究,对自由的概念、本质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哲学研究马克思早期关注社会实践,认为自由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社会实践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自由与阶级斗争紧密相连,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
经济分析马克思在中期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经济角度分析了自由的实现方式,认为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
社会形态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社会形态会对自由产生不同的影响,自由的程度和实现方式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浅说马列主义自由观与人的发展
(一)对马克思自由观本质的思考马克思自由观的本质所在就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改造客观现实世界,客观的能动的人的活动。
实践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如果我们离开了实践去谈自由问题,自由就变得虚无缥缈,没有根基了。
因为人的自由说到底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自由。
人的实践活动是区别人与自然界中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人通过实践活动所追求的自由也是人同自然界中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马克思的自由观从唯物史观出发,指出对客观必然性的全面了解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决不能离开人的实践而孤立地考察客观必然性。
劳动实践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需要为起点、不断的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人本身作为一种自然力单独存在,它与自然界的物质相外在,而为了占有和改造自然物质,人就必须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运动起来。
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最整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著名的论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劳动的自由本质,还为我们揭示了自由发生的过程。
(二)自由就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本身自由——人类创造历史的自主活动。
马克思的自由观认为,研究自由问题首先必须以社会主体即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视角。
当人以实践的方式存在时,也就意味着人的存在是自定的,体现着人是一种能够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解放的存在物。
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马克思吧人的本质和现实的物质条件联系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启示
摘要:阐述马克思自由观的现代价值,在马克思自由观的体系中对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关系做出明确的定义,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论证了马克思自由观就是对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揭示,以及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自由观不仅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而且它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为我国继续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再次明确了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中的人追求自由的本质的体现。
探索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有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之付诸于实践。
马克思自由观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作为一种价值导向,马克思的自由观对未来社会的建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自由观对人与社会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的两个现实的基础,一个是在政治上寻找自由,另一个是在经济上探讨自由,根据马克思对政治的定义可知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马克思把实现自由的希望诉诸于国家和法律。
他认为国家必须实现法律自由、伦理自由和政治自由,并且法律以自由为基础,人们只有生活在国家和立法之中才是自由的。
此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阻碍了人自由的发展,因此要在经济领域内消灭私有制,把人从私有制的异化中解救出来,人
才能的获得自由与解放。
社会是人实现自由的基础,马克思提出国家应当以人为主体来在制定政治方针与法律制度,而法律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得以实现。
现实的人存在于自然界,但不单纯的仅具有自然性,还包括社会性,因此人的一切包括自由都应在自然与社会中得以实现。
同时,社会前进的动力源自人对自由的追求,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①人不断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和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人类的发展史,对自由的追求也就是人类历史向前推进的源动力。
马克思在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曾指出,人对自由的追求应该是同步于社会发展的永恒过程,这是追求自由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改造与认识社会的过程,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使人能够达到完美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自由。
而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制度下真正自由的劳动就是:“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也是自由的科学动态体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社会进一步改造,社会也将返惠于人,逐渐完善的社会关系将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自由的实现也就不再是梦想。
二、马克思自由观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引
马克思自由观是以实践为基础、一切为了实践、能够实践的自由理论,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是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个性展现与自我超越。
人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认识世界也能认识自己,没有人能生而知之,人的潜力需要后天来发现与发掘,那么这种发现与发掘的就是实践活动的一种,人在自我认知的同时,也会产生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个体主观能动的结果,不是任何外物所能够直接提供的,这种主观能动的过程就是人对自我对世界改造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根据个性发展自我的实践活动,而必然性的束缚与主体性的限制则成为自由的内在矛盾。
但是,世界是在否定之否定的矛盾中运动和发展的,自由也在其内在矛盾的推动下得以实现。
人类对世界的必然性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对已有认知的改造与创造不断克服旧的必然性,又不断发现新的必然性。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存在于自然也同样存在于历史。
真正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个体只能以普遍的形式存在。
“能够实现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
”②人的存在意义就在于通过改造和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里的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就是劳动,而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劳动被异化,人对劳动的支配权被剥夺,也就是说人不是在自动自觉地进行劳动,而是将其作为外物强加给他们的负担。
综上
所述,自由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与体现,我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自由,不存在脱离实践的自由,而不以实现自由为前提的实践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自由与实践应该科学的、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三、马克思自由观对社会建设的价值导向
马克思自由观对未来社会建设的价值导向问题其实就是人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那个社会中人是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如何建设这样的社会的问题的总和。
前面已经说过,自由通过实践体现的发展的动态状态,人为了自由而实践,自由就是实践的价值导向,指引人向正确的方向拓展个性,同时,人的实践活动就是社会发展的活动,因此自由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就是无数个体结合的联合体,作为现实的个体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实现自由,而人的存在乃至社会的存在都是以自由为目标的,所以,我们说马克思自由观为人类未来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类建设未来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可以说自由程度就是当时的社会发展的标尺。
马克思追求的未来理想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也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还预言在共产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人类社会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生产力与物质水平将完全满足人的需要, 高度发达使得人们从劳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劳动有了更加广泛的支配权力,人将有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时间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发展并超越自我,自动自觉地改造
和认识世界。
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马克思自由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点是与马克思自由观完全一致的。
中国具有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国情,人的社会性决定一切思想的实践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因此,马克思自由观对中国社会现阶段的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导我们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最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说:“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都不会缺乏变革的勇气与智慧,我们现阶段推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在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束缚下,实现人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当这种自由得到满足后,人将会有新的需求。
及至此时,中国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时代的飞跃,让人进入崭新的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既是马克思自由观之于中国的价值导向,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与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