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后角 中间带
板层 Ⅰ Ⅱ
Ⅲ,Ⅳ Ⅴ,Ⅵ
Ⅶ
前角
Ⅸ
中央灰质 Ⅹ
神经核 缘层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位于后角基部 中间外侧核(T1~L 3) 骶副交感核(S2~S4) 中间内侧核 胸核(C8~L3) 前角内、外侧核 脊髓中央管周围
第二节 脑
encephalon or brain
概述
脑组成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室系统
大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背侧 丘脑
小脑
脑干的外形 腹侧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1)脑桥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二)脑干内部结构
概述
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敞开 成为第四脑室底,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 背、腹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2.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不连续的细胞团 块(神经核)。
3.脑干纤维投射更复杂。 4.脑干网状结构更复杂。
1、灰 质
后角 前角
1.前角 Anterior horn
前角运动细胞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Renshaw 细胞 抑制 运动细胞
2.后角 Posterior horn
后角头 颈 基底
①后角边缘核 ②胶状质 ③后角固有核 ④胸核
3.灰质中间带
①胸核:C8~L3 脊髓小脑后束
②中间内侧核 接受内脏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 端脑 • 间脑 • 脑干 • 小脑
脑的组成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被大 脑纵裂分为2个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以胼胝体相连。在大 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隔开。每 个半球表面有一层灰质叫大脑皮层, 皮层下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中 埋藏一些灰质核团叫基底神经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 仁核。
豆状核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 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 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 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 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 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区),靠近 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 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 于感觉性失语症。
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
(一) 侧脑室 (二) 基底节 (三) 大脑半球的髓质 (四) 边缘系统
(一)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 裂隙,内含脑脊液,以室 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分4 部: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的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的最后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
图片欣赏2
美国哈佛大学的吉恩.里维特(Jean Livet)利用共焦显微技术(confocal microscopy),
拍摄一只基因工程小鼠的脑干组织切片(厚340微米),由于经过基因改造,小鼠的每个
神经细胞都呈现出不同颜色。
环球科学2008.1
中枢神经系统脑之脑干
腹面观与背面观
红核(↓)→红核脊髓束 黑质(↓)→黑质脊髓束
2)白质(投射纤维):
1]上行束: 内侧丘系(来源于薄束核与楔束核,延髓交叉,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对侧肢体本体和精细触觉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对侧肢体浅感觉 三叉丘系 (起源于三叉神经核团,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头面部皮肤、眼、口和鼻腔粘膜的浅感觉 外侧丘系 (起源于蜗神经核,止于下丘)
20 额上回
1 胼胝体 2 透明隔 3 穹窿 4 胼胝体膝 7 前连合 9 下丘脑 10 视交叉 11 视神经 12 嗅球 13 动眼神经 14 脑桥 15 延髓 16 脊髓 18 丘脑 20 松果体 21 四叠体 22 大脑导水管 24 第四脑室 26 小脑蚓部 27 小脑半球 30 中央管
海马锥体细胞层(Golgi染色)
2 小脑上脚 3 第四脑室室顶 5 小脑下脚 6 小脑中脚 7 中间神经 8 位听神经 9 第四脑室外侧隐涡 11 第四脑室脉络丛 12 山顶 13 顶前裂 14 方叶 15 中央叶 17 小脑小舌 18 原裂 19 单叶 20 后上裂 21 上半月叶 22 绒球脚 23 绒球 24 水平裂 25 下半月叶 2 6 锥前裂 28 二腹前裂 29 二腹叶 31 次裂 32 小脑扁桃体 33 小结 34 后外侧裂 35 蚓垂
背面观
视神经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ppt课件
构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由此感觉组成的感觉传 导通路即为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体四肢意识性本体感 觉传导通路
躯体四肢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
ppt课件 13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外 侧 核
第二级 神经元
延髓
第一级 神经元
躯 体 四 肢 意 识 性 本 体 感 觉 传 导 通 ppt路 课件
14
躯体四肢非 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的调节抑制区易化区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包括中脑背盖网状结构内侧尾部部位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与易化区构成易化系统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引部与抑制区构成抑制系统网状脊髓束抑制n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上级中枢下传通路作用特点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网状脊髓束加强n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二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⑶ 牵涉痛(referred pain) ①定义: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 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体表疼痛
部 位
心 心前区
左臂尺侧
胃、胰 左上腹
肩胛间
肝、胆 右肩胛
肾脏 腹股
沟区
兰尾 上腹部
或脐区
②机制:
Ⅰ.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 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 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 角N元→痛觉错觉。
38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低位的反射中 枢。 脊髓反射:只需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 活动。 脊 动 物:脊髓第五颈节段以下横断(保留膈 肌运动),使脊髓与延髓以上中枢离断的动物,来 研究脊髓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一、大脑人类的大脑位于颅骨内,由左右两个半球和脑干组成。
大脑表面有复杂的皮质,被称为大脑皮层,它是人类思维和智力的中心。
大脑的外观有许多褶皱,这些褶皱被称为脑回,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使得大脑有更多的神经元。
1.大脑的主要功能:-认知功能:大脑是思考、记忆、学习、理解和决策的中心。
它负责对来自外界环境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运动功能:大脑控制整个身体的运动,对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进行调节。
运动功能由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控制,不同的运动区对应不同的身体部位。
-感觉功能:大脑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和解释,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
这些感觉信息通过神经元传递到大脑皮层,再进行加工和理解。
-情绪和意志:大脑也是情绪和意识的中心,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开心、愤怒、恐惧等。
同时,大脑还控制人的意志和决策能力。
2.大脑的不同区域:-前额叶:负责思考、决策和社会认知等高级功能,也是人格和情绪调节的中心。
-顶叶:参与感觉和知觉的处理,包括触觉、体温、嗅觉和听觉等。
-颞叶:负责语言理解和处理,同时也涉及到记忆和情绪调节。
-枕叶:主要处理视觉信息,负责视觉物体的识别和空间导航。
-中央沟: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同时也是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交叉区域。
二、脊髓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核心神经纤维束,位于脊柱内。
脊髓分为颈、胸、腰和骶四段,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1.脊髓的主要功能:-运动功能:脊髓是传递大脑运动指令的一部分,负责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运动指令由大脑皮层经过脊髓传递到肌肉,使肌肉得以收缩和放松。
-感觉功能:脊髓也是感觉信息传递的通道,将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加工和解释。
例如,当我们触摸到热物体时,感觉信息会通过脊髓传递到大脑皮层,我们才能感受到热。
2.脊髓内的结构:-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部分,形状呈“H”字状。
灰质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突触,是完成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地方。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病变后变化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
-----病人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语言。
额叶底面:以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脊脑膜瘤较为多见。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高热、出汗、多尿、皮肤血管扩张。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
可能的鉴别诊断
腓总神经损伤:L4-L5,S1-S2
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及第1、第2趾相对缘皮肤。损伤后成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
A
D
B
C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叶外侧面余部的功能分区
额叶外侧面余部
额上回后部病变: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
额中回中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反射路径:皮质侧视中枢----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同侧展神经核和对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展神经、动眼神经-----外直肌、内直肌。
颞叶前部:与记忆、比较、联想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01
02
03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伤后出现命名性失语。
颞叶内侧面:属于边沿系统,海马是其主要结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海马损伤后可出现癫痫、错觉幻觉和严重的近记忆障碍。
颞叶深部有视辐射纤维,损伤后会出现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内囊
内囊前肢:中间为丘脑前辐射,两侧为额桥束。 内囊膝:皮质核束,从中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到脑干一般躯体运动核(共4对分别是3、4、6、12)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共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内囊后肢:两侧为丘脑中央辐射和顶枕颞桥束,中间有皮质脊髓束与皮质红核束及听辐射(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视辐射、丘脑后辐射。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
基底核
位置
位于大脑髓质深部、背侧 丘脑上外侧的灰质团块
组成
尾状核 豆状核 屏状核 杏仁体
尾状核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尾状核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基底核示意图
内囊前肢 最外囊 内囊膝 外囊
内囊后肢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示内囊)
内囊模式图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 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皮质红核束
听辐射
内囊损伤“三偏综合征” 对侧肢体偏瘫(皮质脊髓束)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 央辐射)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
视辐射
1.脊髓的位置
6个沟裂
前正中裂1 后正中沟1 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脊髓结构示意图
前正中沟 前外侧沟
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2.脊髓的形态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 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膨大。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特点
颈膨大 C4-T1 2个膨大 腰骶膨大 L2-S4
(医学)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详解(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扣带回
杏仁体
胼胝下回 终板旁回 乳头体
纤维联系:各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形成许多的环路。如海马环路。 功能: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觅食、防御、生殖活动;
2)调节内脏活动,情绪反应; 3)参与脑的学习记忆活动。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思考 题
1.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中通过的纤维。若右侧内囊病变, 可出现哪些功能障碍?为什么?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功能有关 枕叶:与视觉信息整合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情绪活动有关
联络区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基底核:
组成
(1)纹状体:
尾状核
新纹状体
豆状核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2)杏仁核
(3)屏状核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系统解剖学详解
主讲人 XXXX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端脑
(telencephalon)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端脑(telencephalon):脑的最高级部位。
1.大脑皮质 外形和分叶 内部结构 皮质功能定位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内囊损伤出血“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对侧偏瘫 对侧同向偏盲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4.侧脑室 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2、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类递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
多巴胺 肾上腺素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
合的受体。
2、中枢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导:沿一个方向单向传导 2)传导延搁:突触传递时间较长 3)中枢兴奋的扩散和集中
*
39
18
二、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 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
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
出颅腔。
书:p159 表2-5
*
39
19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中枢兴奋的集中:不同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最 后集中传递到中枢比较局限的部位。 中枢兴奋的扩散:某一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 常常并不只局限于中枢的某个部位发生兴奋,而是兴 奋在中枢内由近到远进行广泛传播。
*
39
41
4)中枢兴奋的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 和,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 总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休整恢
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 和生殖等功能。
*
39
33
第二节 神经生理
一、神经纤维生理
1、神经纤维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 (3)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缘
Sensory Areas – Auditory
立联系 • 联络区 – 高级加工区
联络区
语言区(22、39、40、44、45) 顶后联络区(5、7 、40)
体像 颞叶联络区(20、21、37、38、22)
多种感觉整合, 概念构思 前额叶联络区(9、10、11、12、46、 47 、44、45)
判断、预见、人格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眶额叶皮层
– 与特殊气味的有意识的识别和回忆有关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额叶运动区之前的 广泛的区域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执行认知功能
– 思维和知觉的所有方面 – 信息的记忆和回忆 – 解决问题 – 情绪 – 与前脑的边缘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两侧大脑半球分别控制对侧身体 • 两侧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左侧大脑半球
– 语言能力、数学和逻辑
• 右侧大脑半球
– 视空间技巧 – 面部表情的理解 – 直觉、情绪、艺术和音乐技巧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2023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CATALOGUE目录•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医学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进展•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学检查的注意事项01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每个半球包括:灰质、白质和基底节。
灰质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感觉、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
脑的组成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
每个半球包括:语言区(大脑皮质):支配言语表达功能。
大脑的功能脑的解剖和生理脊髓的位置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位于脊柱内,上承接脑,下至骶椎。
脊髓的功能脊髓是脑与躯干、四肢联系的必经之路,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
脊髓的解剖和生理脑神经的组成脑神经共12对,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
脑神经的功能脑神经支配头面部感觉、运动和反射等功能,对维持机体平衡和协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脑神经的解剖和生理脊神经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的组成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支配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同时也支配部分内脏功能。
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的解剖和生理02医学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1 2 3详细介绍颅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头皮、颅骨、脑膜、脑血管等。
颅脑解剖常见颅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颅脑病变颅脑影像学检查技术,如头颅平片、CT、MRI 等的应用和优缺点。
检查技术03检查技术脊柱影像学检查技术,如X线平片、CT、MRI等的应用和优缺点。
01脊柱解剖详细介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椎骨、椎间盘、脊髓等。
02脊柱病变常见脊柱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
详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总神经损伤:L4-L5,S1-S2 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及第1、第2趾相对缘皮 肤。损伤后成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足不能背屈, 趾不能伸。)
额叶外侧面余部
额叶外侧面余部的功能分区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病变后变化
额上回后部病变: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 额中回中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反射路径:皮质侧视中枢----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同侧 展神经核和对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展神经、动眼 神经-----外直肌、内直肌。 额中回后部:书写不能(手的精细动作不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神经系统
定义:由脑、脊髓和附属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组 成。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
脑外侧观
顶叶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下小叶
顶 顶上小叶 叶
缘上回
角回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Nhomakorabea颞叶
Temporal lobe
锥体外系主要包括皮质一纹状体系和皮质一脑桥一小脑系两 个系统。 1.皮质一纹状体系 大脑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皮质细胞 发出的纤维,直接地或通过背侧丘脑间接地终止于尾状核和 豆状核的壳核。锥体系也发侧支至这两个核。尾状核和豆状 核壳核壳发出的纤维终止于苍白球。苍白球发出的纤维终止 于红核、黑质、底丘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由红核发出纤维, 左右相互交叉后形成红核脊髓束;由网状结构发出的纤维, 有一部分交叉至对侧,其余的走在同侧,组成网状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直接或间接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 胞,下达的神经冲动最后经脊神经到骨骼肌。
外囊
是位于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带, 主要由岛叶发出的皮质被盖纤维组成。 外囊出血为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裂支破 裂所致,血肿多较局限,高血压是主要 病因。 外囊出血临床表现较轻,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是血肿及继发的脑水肿压迫内囊所 致,而较少破坏性症状。一旦血肿或水 肿消退,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第一躯体运动区
中央旁小叶
大脑前动脉闭塞和矢状窦旁脑膜瘤多见。
后部的中央旁小叶病变可使对侧膝以下瘫痪。矢状窦旁脑 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使其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膝关节以下瘫痪严重而膝关节以上无瘫痪,如何考虑? 腰骶髓截瘫?
可能的鉴别诊断
股神经损伤:L2-L4损伤后表现为屈髋无力,坐位时不 能伸膝,行走困难,膝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 面感觉障碍。 胫神经损伤:(L4-L5,S1-S3),分布于小腿后部肌群和 小腿后面皮肤和膝关节、踝关节。损伤后不能跖屈,不 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弱,足底皮肤感觉障碍明显,由 于小腿前外侧肌群过度牵拉,使足成背屈、外翻外,即 "钩状足"。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 ------病人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语言。 额叶底面:以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脊 脑膜瘤较为多见。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高 热、出汗、多尿、皮肤血管扩张。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 同侧嗅觉缺失、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福斯 特-肯尼迪综合征。
颞叶结构与功能分区 颞叶的主要功能区包括: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 后部(Wernicke)。损伤后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 声音,但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即感觉性失语。 听觉中枢:颞上回中部和颞横回(颞上回的一部分掩入外侧裂 即为颞横回)。 嗅觉中枢:位于沟回(颞叶内侧前端)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 嗅觉纤维的传入,沟回损伤后出现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和咀 嚼动作称沟回发作。 颞叶前部:与记忆、比较、联想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会出现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 辐射受损)、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和偏盲 (视辐射受损)“三偏征”。
内囊的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的垂直分支豆纹动脉,管腔纤 细,管腔压力较高,极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 时就会破裂出血。所以,内囊是脑出血的一个好发部位。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伤后出现命名性失语。 颞叶内侧面:属于边沿系统,海马是其主要结构,与记忆、 精神、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海马损伤后可出现癫痫、错觉 幻觉和严重的近记忆障碍。 颞叶深部有视辐射纤维,损伤后会出现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内囊
内囊前肢:中间为丘脑前辐射,两侧为额桥束。 内囊膝:皮质核束,从中央前回下1/3(躯体运 动区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到脑干一般躯体 运动核(共4对分别是3、4、6、12)和特殊内 脏运动核(共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 疑核、副神经核)。 内囊后肢:两侧为丘脑中央辐射和顶枕颞桥束, 中间有皮质脊髓束与皮质红核束及听辐射(颞 横回皮质听觉中枢)、视辐射、丘脑后辐射。
锥体束: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的巨型 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亦有部分 纤维起自额叶、顶叶的其他皮质区,经内囊下行达脑干, 穿行于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至延髓腹侧聚集 为锥体束。包括皮质核束与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锥体外系,在 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的运动、 维持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等。锥体 系与锥体外系两者不可截然分割,功能是协调一致的。锥体外 系结构较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 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通过复杂的环路对躯体运动进行调节, 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锥体外系主要功能是调节肌 张力和协调肌的活动等,在保持肌的协调和适宜的肌张力的情 况下,锥体系得以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
颞下回
大脑外侧面主要功能区
第一躯体运动区:包括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变可导致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 抽搐(JACKSON癫痫)或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破坏 性病变多引起单瘫。中央前回上部受损引起对侧下肢瘫 痪,下部受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严重而广泛的 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