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重点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1.钱乙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就有哪些?答:钱乙是北宋年间小儿名医,蓍有《小儿药证真诀》三卷传世,他创立小儿“五脏证治”法则作为辨证的依据;总结了小儿面部望诊的实践经验,对儿科几种发疹性传染病加以鉴别;详细地论述小儿急慢惊风,惊与痫的区别;把疳证列为脾胃病;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对儿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2.中医儿科学对医学免疫学的贡献有哪些?答:祖国儿科学对痘疹的防治,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三冈设略》记载安庆张氏用痘浆染衣,让未出痘的小儿穿着,可诱发轻症的天花,这是原始的人痘接种法,当时已经盛行推广到各地。

张琰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经验,编成《种痘新书》记载“佳苗”,所用“佳苗”是以鼻苗发出的痘痂研粉为种苗,经不断改进,用此种“佳苗”人工引种的痘,症状多轻而顺利,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的人痘接种法已有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是对世界免疫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3.为什么说小儿发病容易?为什么小儿疾病大多数病程短、恢复快?答: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幼儿寒暖不知自调,乳食不会自节,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见易为饮食所伤,以及胎产禀赋因素,所以小儿易于感触,容易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活力充沛,组织再生和修补的过程较快,且病因比较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所以轻病容易治愈,重病若及时诊治,护理得宜,大多数也能获得痊愈。

4.为什么历代儿科医家都十分重视望诊?在望诊时应注意什麽?答:望、闻、问、切,统称“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在临诊时,望、闻、问、切四个方面不可偏废,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应该四诊合参,互相配合。

由于小儿有其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与成人有别,且婴儿不会言语,有时年龄较大的小儿也不能正确诉说病情,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而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通过全身或局部的观察,获得与疾病有关辩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1、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2)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2、小儿感冒的致病特点夹痰,夹滞,夹惊2、小儿感冒发病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特点:婴幼儿更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腹泻—保和丸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心神不宁,睡卧不实,惊惕抽风—镇惊丸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清热解表—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3、何为惊风?惊风的四证八候概念: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小儿常见急危重征候。

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四证八候1四证:即痰、热、惊、风。

2八候: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4、麻疹、风疹以及猩红热的鉴别表:(1)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2)好发年龄:6月~5岁;6月~1岁;1~5岁;2~8岁(3)潜伏期:6~21天;7~17天;5~25天;1~7天(4)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突发高热,一般情况好;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5)出疹与发热的关系: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发热1/2~1天出疹;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6)特殊体征:麻疹黏膜斑;无;无;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7)皮疹特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

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

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很少有脱屑;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儿童生长发育:1.高矮肥瘦:根据中医理论,儿童的生长发育应当符合其个体基因和先天禀赋。

通过观察儿童的身长、体重发育可以了解其生长状态。

在医疗实践中,中医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生长曲线图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2.牙齿生长:中医认为,儿童的牙齿生长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经常发生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问题的儿童,容易出现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

3.性发育:中医注重通过脉诊、舌诊等方法,评估儿童的性发育情况。

中医认为,儿童性发育的提前或延缓与脾胃功能、腰肾功能等有关。

二、儿童常见疾病与治疗:1.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与儿童的肺经、脾胃功能紊乱有关,常使用中药调理肺气、健脾胃来治疗。

2.儿童肠胃道疾病:如腹泻、便秘、胃炎等。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治疗这些疾病,常使用中药来调理消化系统。

3.儿童皮肤病:如湿疹、疹子等。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与儿童体内湿气过重,经络功能不畅有关,常使用中药调理体内湿气。

4.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与儿童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不足有关,常使用中药调理机体的免疫功能。

5.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脑瘫、癫痫等。

中医注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疗这些疾病,常使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

三、儿童饮食调养:1.合理膳食:中医认为,儿童应当根据自身体质、发育情况合理选择食物,通过平衡膳食摄取各种营养物质。

2.调养脾胃:儿童脾胃功能弱,容易出现消化问题。

中医强调通过舌诊、脉诊等方法,调理脾胃功能,科学安排饮食。

3.避免过食寒凉食物:中医认为,儿童的脾胃功能尚未充分发育,不宜过食寒凉食物,容易导致体内寒湿。

四、中草药应用:1.中医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出许多适合儿童的中药方剂,如六月酒、小柴胡汤、小儿宽中消食汤等。

2.儿童对中草药的耐受性较强,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功能,提高体质免疫力。

总之,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

心肝疾病第一节夜啼概念:夜啼是指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第二节汗证一. 概念: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二.分类自汗:气虚、阳虚盗汗:阴虚、血虚肺卫不固:自汗为主,以头颈胸背为主。

营卫失调: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不温气阴亏虚:盗汗为主,汗出而虚热湿热迫蒸:自汗或盗汗,汗出而肤热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一.概念: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

临床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

二、※病因病机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

瘀血、痰浊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耗气伤阴、血脉阻滞为主要病理变化。

气阴亏虚证型,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

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具备2项,临床诊断心肌炎。

西医疗法——综合性治疗一. (1)卧床休息(2)营养心肌:大剂量维生素C(100—200mg/kg·次能量合剂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一. 概念: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特征。

二、分证论治.1.肝肾阴虚证候多动难静,急躁易怒,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五心烦热,睡眠欠宁,或学习成绩低下,记忆力欠佳,或有遗尿,腰酸乏力,舌红苔薄,脉细软。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2.心脾两虚证候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涣散,多动而不暴躁,做事有头无尾,神疲肢倦,少寐多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儿科学 重点 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 重点 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儿童卫生健康的综合性医学科学。

乳牙:4-10个月开始萌出,迟于12月为延迟。

先下后上颌,自前至后。

2.5岁出齐,共20个,恒牙共28-32个。

囟门的闭合:前囟门在出生时为1.5CM-2.0CM ,于1-1.5岁时完全闭合。

呼吸:新生儿,40-45次,0-1岁约30-40次,1-3岁25-30次,4-7岁20-25次,8-14岁为18-20次。

纯阳: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迅速地向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的生理特点,并不是说有阳无阴。

脾学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成人较多,但小儿脾胃运化功能没未健全,喂食不当,容易发生生化运动失常。

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病因特点1易于感受六淫之邪和望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六脉象:浮沉迟数有无力。

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 2 体格生长 3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 4 神经,心理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况,家庭和社会环境。

体格生长:体重,身材的增长,头围,胸围,囟门,骨化中心,牙齿。

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的发育,感知的发育,语言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

疫疠之气2 易于为饮食所伤 3 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 4 与情志因素,意外改变环境....病理特点 1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治疗用药特点:一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二治疗要中病即止三注意药物剂型和给药用途四掌握小儿汤剂和煎服方法五适当选用外治方法六用药剂量计算七结合现代诊疗方法常用内治法则:解表法,止咳平喘法,清热解毒法,开胃运脾法,消食导滞法,镇惊开窍法,活血法瘀法,养阴益气法,回阳教逆法。

中医儿科重点

中医儿科重点

儿科重点第一章1 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著是《颅囟经》。

2 北宋钱乙号称“儿科之圣”。

3 最早儿科医生:扁鹊4 古代儿科四大证——痧(麻疹)痘(天花)惊(惊风)疳(疳证)5 现代儿科四保——肺炎喘嗽、泄泻、贫血、佝偻病6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7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胎儿期。

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易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将胎龄满28周只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

8 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会出现一些特殊生理:生理性胎黄,乳房肿大,阴道出血。

9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一周岁为婴儿期。

这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小儿体重增至3倍,身长增至1.5倍,头围增大1/3左右。

10 幼儿期1~3周岁为幼儿期。

11 学龄前期3~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是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12 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13 青春期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至18~20岁。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

14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一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一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15身高出生:50cm一岁时:75cm二岁时:85cm二岁后,每年约增长7cm青春期增长速率约为学龄期的2倍,持续2~3年。

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为上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为下部量。

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学习来不得投机取巧,但是要掌握方法,先抓住重点,掌握之后,再补充零碎知识,以下总结了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有时间了经常翻看,不需要每天抽出大量时间记忆,把玩手机的时间利用起来,看看知识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胜利会属于你。

1.小儿生长发育:婴儿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

2.小儿体重推算公式:小儿体重出生时约为3kg,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3.小儿身高的估算公式: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

2岁后至12岁儿童身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70+7×年龄。

4.小儿血压正常值推算公式(注:1kPa=7.5mmHg):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mmHg)=收缩压×2/35.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

后囟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6.头围: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7.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8.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

总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结合受孕,直至分娩断脐。

2.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

3.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满28天。

4.体格生长:体重:<6个月:3+0.7*月龄。

7~12个月:7+0.5*(月龄-6)。

1岁以上:8+2*年龄。

身高:2~12岁:70+7*年龄。

囟门:12~18个月闭合。

乳牙数:2岁以内:月龄-4或6。

血压:收缩压=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5.智能发育:感知发育、运动发育(顺序:从上到下、从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进展。

9~10个月可用拇指、食指拾东西)、语言发育、性格发育。

6.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

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指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形态结构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身高、头围、胸围的增加,思维、语音、动作能力的提高。

小儿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吴鞠通概括小儿生理特点:“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颅囟经》提出“纯阳”:指小儿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蓬勃,好比旭日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7.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的御邪能力较弱,抗邪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出现病情多变而迅速传变的特点。

2)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三有余两不足”:1)肺常不足:肺为娇脏,主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其宣发功能,肃降功能均不完善,固表抗邪的功能较弱,六感外邪,易先犯肺,引起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2)脾常不足:小儿脾胃之体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失节,易出现受纳、精微化生发面异常,引起呕吐、腹痛、泄泻、积滞等疾病。

3)肾常不足:肾藏精,主骨,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小儿生长迅速,若肾气不足,则易导致五迟五软、遗尿、水肿等疾病。

中医儿科学重点

中医儿科学重点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春秋战国扁鹊为最早小儿医☆西汉淳于意-下气汤治气鬲病,记录了儿科最早的医案。

☆儿科最终形成在宋朝☆儿科现存最早专著:《颅囟经》提出的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

☆儿科著名医家:“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

☆《幼幼新书》:南宋刘昉,整理、汇集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认为六味地黄丸立意极好.☆明代万全提出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清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男女生殖之精相合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周)。

2.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满天。

3.婴儿期:出生天后,至一周岁.4.幼儿期:岁。

5.学龄前期(幼童期):岁.6.学龄期周岁青春期来临(女,男)。

7.青春期:女至;男至。

胎龄: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周,共天,以周为一个妊娠月。

妊娠早期周的胚胎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

围生期:胎龄满周-出生后天。

胎儿期死亡率最高围生期.出生后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期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婴儿期小儿非脾肾不足时期婴儿期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一、体重初生:前半年:月,后半年:月。

岁以上: 每年。

波动范围±,低于标准以上时为营养不良。

六个月以内体重()×月龄个月体重()×(月龄)岁以上体重()×年龄二、身高初生:;周岁:岁岁:×年龄三、囟门前囟闭合时间:-个月。

后囟闭合时间:出生时或生后—个月内。

四、头围、胸围一周岁头围等于胸围,以后胸围大。

五、牙齿乳牙:萌出:个月(平均个月),出齐:岁颗数:颗;岁以内乳牙颗数公式乳牙数月龄或恒牙:岁:开始换恒齿、第一恒磨牙;岁:第二恒磨牙;岁以后:第三恒磨牙(智齿).成人颗牙。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黄连解毒汤。 (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丸。(惊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 慢惊风 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寒湿);附子理中汤。 2、脾肾阳衰;固真汤、逐寒荡惊汤。3、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 十三、痫证 1、惊痫;镇惊丸。心血虚、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 2、风痫;定痫丸。 3、痰痫;涤痰汤。4、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十四、小儿水肿 1、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浸;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 (肿甚)五苓散、五皮饮。 6、水气上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7、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 8、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时行疾病: 一、感冒 1、风寒;葱鼓汤、杏苏散或荆防败毒散。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为了帮助各位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同学,更好的备考《中医儿科学》的相关知识,中公 医考网小编整理并汇总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供大家参考。
一、咳嗽: 1、风寒;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 2、风热;桑菊饮。(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 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 (重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内陷厥阴);羚 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 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中医儿科学_重点_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_重点_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中医儿科重点打印

中医儿科重点打印

发展史☆西汉淳于意下气汤治气鬲病,记录了儿科最早的医案。

☆儿科现存最早专著《颅囟经》提出的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

☆“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尤重望诊;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心主惊,肝风,脾困,肺喘,肾虚☆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善用寒凉,是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

☆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擅用温补扶正,力倡固养元阳☆《幼幼新书》:南宋刘昉,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称六味地黄丸立意极好。

☆明代万全:三有余四不足;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首重保护胃气。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诊法:风气命,浮沉红紫淡滞☆清-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至断脐(40周)。

2.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到出生后满28天。

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

生长发育最快。

4.幼儿期:1-3岁。

5.学龄前期(幼童期):3-7岁。

6.学龄期:7周岁-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

7.青春期:女11-12至17-18;男13-14至18-20.胎龄: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共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

胚胎期(妊娠早期12周):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

胎儿死亡率最高。

生长发育体重:出生:3kg >1岁体重(kg)= 8+2×年龄身高:初生:50cm;1周岁:75cm; 2岁-12岁:70+7×年龄囟门:前囟:12—18个月。

后囟: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

头围:33-34cm;1岁46;2岁48;5岁50;15岁/成人54-58胸围:32;1岁44近头维;2岁后大于头维。

乳牙:萌出4-10月,出齐2-2.5岁。

共20。

2岁内乳牙数=月龄-4或6 恒牙:6岁第一颗。

共32颗。

20-30岁出齐。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学习来不得投机取巧,但是要掌握方法,先抓住重点,掌握之后,再补充零碎知识,以下总结了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有时间了经常翻看,不需要每天抽出大量时间记忆,把玩手机的时间利用起来,看看知识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胜利会属于你。

1.小儿生长发育:婴儿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

2.小儿体重推算公式:小儿体重出生时约为3kg,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3.小儿身高的估算公式: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

2岁后至12岁儿童身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70+7×年龄。

4.小儿血压正常值推算公式(注:1kPa=7.5mmHg):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mmHg)=收缩压×2/35.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

后囟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6.头围: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7.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8.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

纯阳:是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

三岁以下。

马牙:新生儿上腭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的隆起颗粒,称为马牙。

螳螂子: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吸,不能挑割。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西医学称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脐疝: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

脐膨出: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患。

贫血:单位容积末梢中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心跳呼吸骤停(CPA):是最危急和最严重的临床疾病状态,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

CPA的治疗原则:现场抢救,尽快恢复心跳,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以保证全身,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及氧供应。

步骤(ABCD):1.通畅气道2.建立呼吸3.循环支持4.药物治疗·《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飞霞《幼幼集成》·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极易伤损夭折,收到不良因素的刺激;新生儿期:出生后满28天,容易患病,患病后反应差、变化快,死亡率高,机体调节功能不足,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较差;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脾胃病变,脾胃未充,运化力弱;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容易感染发生时行疾病,户外活动增加;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易发生意外;学龄期:从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青春期:10岁~18岁。

·体重≦6个月,体重㎏=3+0.7×月龄;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8+2×年龄。

身高(2~12周岁)㎝=70+7×年龄。

身高和体重是小儿生长的重要指标。

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已闭合,未闭合正常2~4个月闭合。

囟门早闭且小,小头畸形;囟门迟闭且大,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阴伤液竭之失水、极度消瘦的小儿;囟门凸出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

头围:足月儿出生时33~34㎝,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1周岁46㎝,2周岁48㎝,5周岁50㎝,15岁54~58㎝。

牙齿: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6岁左右萌生第1颗恒牙,乳牙数=月龄-4或6 。

血压:收缩压㎜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运动发育顺序: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病因特点: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小儿易肺常不足,脾常不足。

·望诊包括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和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察指纹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

指纹的辩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黄疸致病因素:湿热与寒湿。

发病机制: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

·感冒易夹痰、夹惊、夹滞。

病机关键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

感冒治疗基本原则:疏风解表湿重于热—甘露消毒饮·肺炎喘嗽主要临床特征:发热、咳嗽、气促、鼻煽。

西医学小儿肺炎。

病因:感受风邪。

病理机制:肺气郁闭。

·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机:正虚易感,或正虚邪伏。

病位:主要在肺,常涉及脾、肾。

·鹅口疮病原菌:白色念珠菌;病机:心脾积热,虚火上浮;治疗原则:清热泻火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加减;虚火上炎---知柏地黄丸加减·口疮:病位:在心脾胃肾,治疗原则:清热降火。

风热乘脾—银翘散加减;脾胃积热—凉膈散加减;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散加减;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加肉桂·泄泻:致病因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以及脾胃虚弱,其中湿邪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病机:脾胃运化失常,分清别浊功能受损,清浊相干,并走于大肠。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泻下急迫,量多次频,黄褐秽臭,或夹少许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伴风寒表证—风寒泻;大便稀溏酸臭,脘腹胀满,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苔腻脉滑---伤食泻·厌食:病机:脾胃不和,纳化失职;治则:运脾开胃·病毒性心肌炎:病因:外感风热、湿热邪毒;病理产物:瘀血、痰浊;病理变化:气阴耗伤、血脉受阻。

(科萨奇病毒B组占主要)。

心电图改变,ⅠⅡ、aVF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以及其他重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紫癜:包括西医学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伴证:肾脏损伤、出血。

·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处方用药精简灵活3.注意顾护脾胃4.重视先证而治5.掌握用药剂量6.不可乱投补益。

·感冒1.辨风寒、风热:凡恶寒重,无汗,鼻流清涕,咽不红,舌淡苔薄白为风寒之证;若发热恶寒,有汗,鼻流浊涕,咽红,舌苔薄黄为风热之证。

2.辨暑热、暑湿:暑热偏盛者,发热较高,无汗或汗少而黏,口渴心烦;暑湿偏盛者,身热不扬,胸闷泛恶,头重身困,食少纳呆,舌苔腻。

3.辨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较轻,多为四时感冒;发热恶寒重,全身症状明显,有流行趋势,多为时行感冒。

4.辨清兼证:兼见咳嗽较重,痰多,或后间痰鸣,此为夹痰;兼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不调,此为夹滞;兼见烦躁不安,惊惕哭闹,甚或惊厥,此为夹惊。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诊断依据①呼吸突然加快,高于每分钟60次;②心率突然增快,高于每分钟180次;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浮肿。

具有前五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机:脾肾两虚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2.食物中维生素D不足3.生长速度快,日照不足4.疾病影响临表:激期:骨骼改变为主①﹤6个月颅骨改变为主乒乓颅②7~8个月方颅,肋串珠,手镯,脚镯③1岁左右鸡胸、漏斗胸、郝氏沟、X型腿、O型腿牙齿萌迟:迟于1周岁囟门迟闭:晚于2周岁脊柱侧弯或后突:盆骨扁平·黄疸:A.常证→①湿热郁蒸: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舌质红,苔黄腻为特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栀子、大黄、茯苓、泽泻、车前子、黄芩、金钱草②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大便溏薄色灰白,舌淡,苔白腻为特征。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茵陈蒿、干姜、白术、甘草、党参、薏苡仁、茯苓③气滞血瘀: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右胁下痞块质硬,舌见瘀点。

治法:化瘀消积。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柴胡、郁金、枳壳、桃仁、当归、赤芍、丹参 B.变证→①胎黄动风:面目深黄,伴神昏、抽搐。

治法: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钩藤、天麻、茵陈、生大黄、车前子、石决明、川牛膝、僵蚕、栀子、黄芩②胎黄虚脱: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神昏、四肢厥冷。

治法: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人参、附子、干姜、五味子、麦冬、茵陈、金钱草·肺炎喘嗽---A.常证→风寒闭肺:发热轻,恶寒重伴呛咳不爽,呼吸气急,气促、鼻煽较轻或不显,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滑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发热重,恶寒轻伴咳嗽,气促,痰液黏稠,一般气喘不重。

治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痰热闭肺→有典型的发热、咳嗽、气急、鼻煽,还有痰鸣明显。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正虚邪恋→阴虚肺热:干咳少谈,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咳嗽无力,多汗易汗。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B.变证→心阳虚衰:突然呼吸急促,心慌动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灰,额汗不温,或精神萎靡,气短息微,四肢厥冷,右胁下肝脏增大,舌质紫暗,苔薄,脉细弱疾数,指纹青紫。

可达命关。

病机:邪毒炽盛,损伤心阳,心阳虚衰所致。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哮喘内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外因:外邪。

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

发作期---A.寒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液清稀有泡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或指纹红。

病机:本病多由外感风寒而诱发,外寒内饮,相互搏击,阻塞气道,肺失宣肃,发为哮喘。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B.热性哮喘→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痰吼哮鸣,咯痰黄稠,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

病机:本证多为外感风热,引动伏痰,痰热相结,阻于气道而发作。

治法:清肺涤痰,平喘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前胡、黄芩、葶苈子、苏子、桑白皮、射干、瓜蒌皮 C.虚实夹杂→咳喘持续不已,动则喘甚,喘促胸满,或咳嗽痰多,喉中痰鸣,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病机:本证常见于久病哮喘迁延不愈,动则喘甚之患儿。

治法:化痰降气,纳气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射干、麻黄、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苏子、款冬花、半夏、细辛、五味子缓解期(分三类)---肺气虚弱,脾气虚弱,肾气虚弱哮喘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糖皮质激素、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抗胆碱能药物。

缓解期:色甘酸钠、酮替芬、吸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提高机体免疫力。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液中血红蛋白标准:新生儿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6个月~1岁110G/L,1岁~14岁120g/L。

基本法则:虚者补之。

分型:A.脾胃虚弱:面色苍黄,唇甲淡白,神疲乏力,肌肉松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红。

病机:脾胃虚弱,纳化失健,气血不足,肌肤失养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