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面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终极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问题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问题及对策学院名称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2020年5月25日南华大学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南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华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南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同意南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留学位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对于涉密的学位论文,解密后适用该授权。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题目: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问题及对策起止时间:2019年12月22日至2020年5月25日学生姓名:黄美蓉专业班级:国贸161班指导教师:胡琦教研室主任:管河山院长:王铁骊2019年12月22日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问题及对策摘要:医疗器械行业历史在全球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进步的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福利。
21世纪的今天,该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过去都要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作为该行业的后发国家,在该领域不断努力,改变了以往弱小的特点。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自己目前在进出口方面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在越走越好。
为此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发现我国医疗器械在进出口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规模较小、进出口监管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为此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医疗器械领域,设备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随着医疗器械市场的不断扩大,监管机构往往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中,我们需要寻找和实践更好的监管方法,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质量。
一、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审批缺乏透明度医疗器械审批缺乏透明度已成为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国内医疗器械审批过程中信息不够透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医疗器械公司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申请在哪一个环节中。
这样的缺乏透明性不仅使得审批程序变得非常复杂,而且还会导致申请人陷入长时间的等待中,影响产品的上市时间和市场占有率。
2. 审核标准不一随着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的多样化导致了审核标准的不一致性。
不同的监管机构可能会对同一种设备有不同的规定标准,这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运营时很难满足所有的要求。
这在出口设备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 检测能力不足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与其检测的精度相关。
在某些情况下,检测机构可能无法检测出某些设备的潜在问题,导致严重后果。
由于缺乏适当的测试和验证,部分医疗器械可能会面临技术的缺失,这也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极大的危险。
4. 延迟监管批准监管机构可能会拖延时间以规定同一种设备,这样会给生产企业带来财务和机会成本的风险。
拖延导致的延迟意味着生产企业可能需要取消产品的生产,而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技术可能更先进。
这样做无疑会给行业和公众带来不利影响。
二、对策1.澄清申请程序透明而协商的程序可以使所有公司都清楚地了解审批的过程。
国家对于申请程序要充分的公示,并对过程进行评议。
这样可以减少在审批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恶性问题的产生。
2.建立全球标准为了保证医疗器材的质量和安全,国际组织应建立全球性的医疗器械标准,并加强不同国家间的协作容易性。
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顺利运作,并保证消费者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3.加强检测能力补强医疗器械的检测能力是保证医疗器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面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面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受益于医疗改革,以及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装备更新升级的需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我国医疗器械逐渐开始向南亚、欧美等国出口,且贸易额呈上升趋势。
然而,受制于监管法律法规缺失、监管检测技术支持力度不足、医疗器械管理水平较低,以及大量进出口医疗器械瞒报、走私案件频发等原因,我国医疗器械在进出口贸易中存在严重问题。
在此背景下,文章对如何完善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问题;完善对策医疗器械主要用于人体的设备、仪器、校准物、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设施。
其主要功能在于,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为病人诊断、监护、治疗、缓解疾病。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进出口额规模有了较大发展。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突破400亿美元大关,总额为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1%。
然而,在医疗器械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存在监管的缺陷导致各类问题频发。
例如,上海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集中地区,2017年医疗器械进口高达33704批次,但不合格批次占比高达30%,严重影响了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在此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出对应的完善策略,以期为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国医疗器械贸易进出口发展现状(一)医疗器械进出口额逐渐增加近几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0-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由226.6亿美元,增加至420.6亿美元,增长了85%。
其中,2011年和2013年增速较快,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8%和14%。
在此过程中,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由79.6亿美元,增加至203.6亿美元,增幅高达156%。
当前医疗器械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医疗器械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 2009-11-17 来源:余杭区局发布部门:局办公室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越来越快。
医疗器械在诊断和治疗疾病、康复和健身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风险低、是人民群众治病保健所必须的,那能否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呢?为什么要对医疗器械进行监督管理呢?对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对医疗器械本身定义和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本质的认识,以及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在医疗器械使用中起的作用。
总之,只有加强对医疗器械监管的法规观念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
一、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监管的基本关系1、医疗器械监管法律的本质和医疗器械的定义所谓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是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国务院24次常务会议通过,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的条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该条例。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式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
2、目前医疗器械主要监管部门和监管现状在中国医疗器械监管的部门主要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以下简称国家局),其中与医疗器械监管相关的有医疗器械司和药品市场监督司。
医疗器械司主要负责器械研究和生产环节的监管;药品市场监督司负责器械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同时也负责组织依法查处制售假劣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这两个司按照各自职责,相互合作,共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一、引言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监管面临着诸多挑战。
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保障公众用械安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监管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虽然在不断健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法规条款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导致在实际监管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同时,一些法规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难以适应新技术、新产品的监管需求。
(二)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但目前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基层监管部门缺乏具备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和监管经验的人员,难以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此外,监管设备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注册审批环节存在问题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过程中,存在审批周期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部分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不够明确,导致企业多次补充材料,延长了审批时间。
同时,不同地区的审批标准存在差异,影响了产品的上市进度和市场公平竞争。
(四)生产环节监管不到位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违规生产、偷工减料等问题。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忽视产品质量,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而监管部门对生产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
(五)流通环节监管难度大医疗器械流通领域较为复杂,经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
部分小型经营企业存在进货渠道不规范、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此外,网络销售医疗器械的兴起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存在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风险。
(六)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制度不完善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监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医疗机构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意识淡薄,导致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准确。
我国在用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在用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刘学林张娇娇刘海燕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4期[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领域的新技术在医疗上广泛应用。
由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不良事件也逐年增加,给医疗器械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医疗器械监管大量资料的汇总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具体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归纳出当前医疗器械行政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全面提高监管水平,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器械;监管;专业素质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22[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1 我国在用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1 监管法规不完善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目前社会对医疗器械监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作为医疗器械方面根本法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也仅仅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而已,不管是从法律效力还是社会地位上看,都显然比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地位高。
在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法律有冲突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只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这样的上位法让路,严重的制约了药监部门对医疗器械的有效监管。
1.2 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医疗器械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医疗器械的检验需要具备有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存在以下问题:①医疗器械的专业监管人员不足,在一些监管机构,其不仅要负责医疗器械监管的审批报告工作,还要负责审批文件,监管医疗设备;②不少监管人员缺乏持续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器械不断的更新,监管人员的素质如果不能跟上医疗器械更新的速度,就会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不足与改善措施
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不足与改善措施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医疗器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不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医疗器械行业监管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一、监管不足的原因1. 缺乏统一的法规和标准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多个国际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缺乏一致性,从而给监管带来困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信息共享,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不佳。
2. 监管机构的资源有限许多国家的监管机构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
医疗器械的技术日新月异,监管部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人力和财力支持,使得监管效力降低。
3. 信息透明度不足医疗器械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企业往往倾向于隐瞒产品的缺陷和风险,而监管部门和公众缺乏获取准确信息的渠道,导致监管不足。
4. 监管法规执行不力监管部门在执行监管法规时存在不力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监管官员因为腐败和利益纠葛而失去公信力;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不足,容易被企业所操纵。
二、改善措施1. 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和法规国际间应加强合作,建立统一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各国监管机构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来提高监管效力,减少监管成本,加速产品上市流程。
2. 加强监管机构的专业化培训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政府应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设施,并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投身于医疗器械行业监管工作,为行业发展和公共健康保障提供专业支持。
3. 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医疗器械注册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公开平台,通过这些机制向公众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同时,鼓励医疗器械企业主动公开产品信息和监管检验结果,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4.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对于违反监管法规的企业,应采取更严厉的处罚措施,防止其逃避法律制裁。
此外,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执法机构的合作,形成一个有效、协同的执法体系。
5.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可以提高监管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财富的增长和人们对生命健康要求的提高,在最近几十年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同时医疗器械对生命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对于医疗器械,由于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因而责任更加重大。
在批准医疗器械用于公共健康的程序之前和之后,对它的质量、功效、可靠性和安全性,要进行评价。
几乎所有医疗器械产业的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和监管的方法或机制。
一、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体制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从八十年代就已开始,但是对医疗器械实行统一的全过程监管和依法监管是自1998年第一轮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起而不断发展的。
依法监管的历史较短,但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模式和监管体制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模式,特别是借鉴了美国 FDA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模式,结合本国现阶段医疗器械发展现状而建立起来的。
(一)中国医疗器械监管机构简介目前在中国涉及医疗器械监管的机构主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商务部和卫生部。
SFDA 是医疗器械的监管局,商务部主要负责宏观经济调控和贯彻实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卫生部负责监管所有医院和卫生医疗单位。
SFDA下属的司,其中与医疗器械监管相关的有医疗器械司和药品市场监督司。
医疗器械司主要负责器械研究和生产环节的监管;药品市场监督司负责器械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同时也负责组织依法查处制售假劣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这两个司按照各自职责,相互合作,共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二)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现状(1)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加强法规建设,突出监管地位。
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是中国医疗器械监管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的医疗器械监管进入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根据《条例》,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制定了十部有关医疗器械监管的部门规章,包括《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
浅议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梁福周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01期摘要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器械和药品作为关乎人类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而备受关注,因此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医疗器械的生产环节、经营环节、使用环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监管措施。
关键词医疗器械监管一、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监管医疗器械的生产环节属于监管的源头,近些年来,各监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对这个环节的监管,企业对生产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但是由于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种类较少、人员素质偏低,导致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管理水平较低。
因此,在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医疗器械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医疗器械的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属于民营企业,普遍的规模较小、产品不齐全、企业人员素质低下,这些因素使多数企业在生产医疗器械的过程中,私自改变产品的规格和型号,而且产品说明书不规范、标识不清楚。
此外,当地质量监管部门、药监局人员素质不高,加之缺少必要的医疗器械检测仪器,更有监管人员不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标准进行出厂检验。
(二)解决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在这个环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一,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无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人员,还是作为医疗器械企业的普通员工都要懂得医疗器械生产的相关法律,懂法是守法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
其二,建立医疗器械生产的责任体系,并逐级落实。
其三,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等法规要求,从法律上加强监督和管理。
其四,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认真落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任务,把生产企业作为监管重点,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各环节检验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分析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肖珊07084111 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设备作为现代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医院的很多医疗器械特别是大型医疗器械存在着大量的管理缺陷,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临床工作,因此分析医院常用医疗器械管理缺陷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关医疗器械的概念1.1 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四)妊娠控制。
1.2医疗器械的分类按照安全性控制分为三类:第一类指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指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以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概况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健康产业,由于发展不久,其不论是产能上还是研发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现在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差不多为1:10,但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1: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着多大的缺口,现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只占国内总量的六成左右,大多数产品都依赖于进口。
在医疗器械的进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进口开始快速增长,09年1-8月,广东省共进口医疗器械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而出现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医改使得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不断增大,另外甲流疫情也使全球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上升。
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制度的优化
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制度的优化作者:刘洋李晓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8年第05期摘要: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进口贸易额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进口医疗器械的品种在扩大,部分医疗器械进口对国内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然,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建立境外医疗器械企业生产现场检查制度,完善医疗器械进口代理人监管制度、强化海关口岸查验职责,推动与药监部门的合作,细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制度,提高医用诊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来提升我国对进口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的监管水平。
关键词:医疗器械进口;存在问题;监管制度;优化路径一、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发展的现状(一)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规模稳步增长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医疗器械进口规模不断增长。
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204亿美元,是2002年的10.7倍,年均增长率为17.1%。
其中,医用敷料进口额3.68亿美元,医用耗材29.3亿美元,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146.3亿美元,保健康复用品16.5亿美元以及口腔器材77.8美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2%、11.3%、9.6%、12.0%和1167%。
从医疗器械进口重点产品统计数据看,2017年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额97亿美元是2002年的8倍,年均增长率为14.9%(见表1)。
(二)医疗器械进口的范围不断扩展,主要以中高端医疗器械为主近十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进口的范围不断扩展,主要进口中高端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
由于国产医疗器械不论是产能还是研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严重仍依赖进口。
三甲医院的中高端医疗器械大多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的进口产品。
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排名前十的产品为X射线机、超声、X射线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内窥镜、监护仪、眼科设备、肾脏透析设备、麻醉设备与心电图记录仪。
2015年,有43个品种的医疗器械产品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同比增加了8个品种。
进口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进口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现阶段,国内高端进口医疗器械设备的数量很多,受产品自身特点与监管工作不到位的影响,导致进口医疗器械质量与使用的安全性较差,增加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与此同时,在进口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影响了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阻碍我国医疗企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
由此可见,在进口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方面始终不完善,所以,有必要对监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
标签:进口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问题;对策当前,国内进口医疗器械的种类诸多,且数量大,涉及的领域广泛,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
但是,因为检验的标准尚未统一,同时,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进口医疗器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产器械冒充进口医疗器械,还有更多次等器械冒充优质器械,使得进口医疗器械的质量与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最终引发医疗器械事故。
另外,进口医疗器械对于国内生产相同功能产品的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其难以占据销售市场份额。
综合考量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在长时间内,我国将始终处于进口医疗器械的状态。
因而,针对进口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势在必行。
1 进口医疗器械监管问题解构1.1 法律问题第一,在相关管理条例当中,并没有对假冒伪劣与不合格医疗器械进行明确地定义,而且在条例内容当中仅对审批与产品注册进行了严格规范,所以,导致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将注册作为重点。
而目前我国进口医疗器械的种类可以划分成两个种类,即注册产品与未注册产品[1]。
因此,经营企业以及使用器械的医疗机构具备产品的注册证就代表其使用的产品都是合法的,而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始终游离于法律责任以外。
第二,相关管理条例当中对于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任何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处罚起点全部设置成5000元,但是,这种规定并不是基于违法程度与后果所制定。
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医疗器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简单的听诊器到复杂的医疗影像设备,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然而,当前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的监管仍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医疗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一、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法规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和标准虽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滞后和不明确的地方。
部分法规标准更新不及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市场需求。
例如,对于一些新型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界定不够清晰,导致监管难度增加。
(二)监管力量不足监管部门面临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监管人员相对较少,难以实现全面、深入的监管。
同时,监管设备和技术手段也相对落后,影响了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企业自律意识薄弱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质量和安全管理。
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纠错机制。
(四)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在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审批环节,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规范之处。
部分企业通过虚假申报、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注册证,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同时,对于进口医疗器械的监管也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出现监管盲区。
(五)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消费者对医疗器械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了解有限,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不够全面,企业也可能隐瞒一些重要信息,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六)追溯体系不健全医疗器械的追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迅速准确地追溯到源头。
这不仅影响了问题的及时解决,也无法对相关责任进行有效追究。
二、解决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监管问题的对策(一)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工作,紧跟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
解决医疗器械行业监管薄弱的问题对策
解决医疗器械行业监管薄弱的问题对策一、背景介绍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然而,在医疗器械行业监管方面存在着薄弱的问题,这给消费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解决医疗器械行业监管薄弱的问题对策。
二、问题分析1. 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力度不够,导致监管缺失。
2. 法律法规滞后: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而相关法律法规却滞后于技术进步,无法应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监管需求。
3.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和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器械信息了解有限,从而无法有效评估市场上产品质量。
4. 监管部门资源紧张:由于监管部门资源有限,无法实时有效地监测和检查整个市场上所有的医疗器械产品。
三、解决办法1. 加强监管力度为解决监管缺失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力度。
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人员编制: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提高监督检查能力。
(2)建立严格的监管标准: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器械产品溯源系统,实现追踪医疗器械从生产到使用环节的全程管理。
2. 更新法律法规为应对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技术和市场需求,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
具体做法包括:(1)跟踪最新技术进展:及时了解最新医疗器械技术进展,调整相应法律法规。
(2)简化审批程序:建立高效审批机制,减少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市时间。
(3)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国际合作中学习并引入更好的监管模式。
3. 提升信息透明度提升医疗器械行业的信息透明度,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公开的产品信息平台:为消费者和医疗机构提供公开、透明的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包括产品质量评价、使用效果等。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互联网以及专业渠道等方式向消费者和医疗机构普及医疗器械相关知识,提升其对市场产品的了解和选择能力。
4. 加大资源投入为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应加大资源投入。
医疗器械市场监管的现状及改进方案
医疗器械市场监管的现状及改进方案医疗器械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一环,而医疗器械的市场也是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领域。
然而,由于市场的复杂性以及监管的缺失,医疗器械市场一直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监管的现状入手,阐述当前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医疗器械市场监管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监管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首先是行政监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
其次是行业自律,由各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制定自律规章及标准。
最后是市场监管,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
虽然我国采取了以上三种监管方式,但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监管不够严格,缺乏全面、科学的监管体系,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流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
另一方面,市场上针对医疗器械的广告宣传和销售服务不规范,虚假宣传、捆绑销售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二、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监管不够严格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管制大致可分为准入前管制和准入后监管两个阶段。
准入前管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等制度。
准入后监管包括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
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够严格,一些不合格的医疗器械仍然可以流入市场。
2.医疗器械广告宣传不规范一些医疗器械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会吹嘘产品功效,虚构病症疗效,或推销不实用的产品,导致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时受到影响。
3.大量产品同质化对于某一类产品而言,很多制造商的产品相差不大,或者说是同质化的,这会导致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企业之间的利润空间日益收紧。
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市场监管机构缺乏全面、科学的监管体系,管理不够严格,加之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顾消费者利益。
三、医疗器械市场监管的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改进当前医疗器械市场监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行政监管机制针对当前过于松散的监管机制,应该加大对医疗器械市场的行政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制定更为严格的管理规章和标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降低不合格医疗器械上市的可能性。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分析及建议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分析及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器械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因此,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大量医疗器械进口国内销售,市场竞争激烈,但医疗器械监管政策仍存在各种问题。
二、医疗器械监管政策的现状1.缺乏透明度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在立法和实施过程中缺乏透明度。
一些官员和厂家之间的勾结,导致了监管的不公平现象。
同时,一些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注册机构的工作效率偏低,甚至存在一些泄漏内部信息的行为。
2.监管标准不够严格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政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对于部分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不够严格,缺乏权威性。
3.检测体系不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检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缺少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导致了制度上的漏洞。
一些厂家对于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制约了医疗器械监管政策的实施。
三、建议1.完善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在医疗器械审批、注册、监管过程中,要更加贯彻透明度的原则,合理设置审批时间和程序并公开政策解释和法规规定。
同时,在医疗器械注册和审批过程中,加强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评估和检测。
2.加强医疗器械检测建立第三方检测体系,实现权威检测、标准制定、独立性检验等多维度的监管。
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制定医疗器械检测专业标准和流程标准。
3.加强培训和技术创新加强医疗器械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推进技术教育和创新研究。
同时,建立专业的医疗器械技术研发机构,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推动医疗器械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加快医疗器械出口的步伐。
4.推动规范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统一标准和制度,完善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追溯制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四、结语医疗器械监管政策的完善与落实,对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推动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医疗器械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医疗器械制造与监管的健康稳定发展。
浅议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议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不仅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而且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剧增,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如何保障公众用械安全,如何创新监管模式,如何提高监管效率,如何科学、规范、有效监管医疗器械,如何保障医疗器械监管人员人身安全等问题,成为新时期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回顾医疗器械监管历程,分析当前医疗器械监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历程2000年1月4日国务院令第276号公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中国医疗器械监管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是医疗器械监管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医疗器械监管进入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该条例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要求医疗器械企业先完成医疗器械临床试用后才能申请产品生产注册证书,再申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开启了医疗器械事前监管模式。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条例》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故进行了二次修订和一次修正。
第一次修订后的《条例》于2014年3月7日由国务院令第650号公布。
该条例在原有事前监管基础上,完善了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过程的控制;强化了医疗器械监管职责;加大了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开启了医疗器械过程监管模式。
2017年对《条例》进行了部分条款的修正,并于2017年5月4日由国务院令第680号公布。
第二次修订后的《条例》于2021年2月9日由国务院令第739号公布。
该条例增加了将注册人制度确立为医疗器械监管核心制度的规定;分步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使医疗器械产品拥有“身份证”;鼓励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对创新医疗器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制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内容。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一、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问题1. 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目前医疗器械管理中,不同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
导致管理难以落实,责任推诿现象严重。
2. 监管不力:现有的医疗器械监管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发现和打击不合格医疗器械。
监管部门的工作重心偏向于审批和核准,忽视了事后监管和反馈的重要性。
3. 监管标准不统一:国家关于医疗器械的监管标准并不统一,各个地区的监管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难以规范管理。
4. 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目前对于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罚力度不够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手段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违法成本。
二、改进对策1. 加强责任分工:明确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医院和企业之间的责任边界,建立清晰的监管机制和工作流程。
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2. 完善监管手段:在技术手段方面,要加大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监控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数据库。
在人员配置方面,要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监管水平。
3. 统一监管标准:加强国家层面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标准制定,实施相应的执法措施,形成统一、明确的监管标准,使医疗器械市场有序发展。
4. 建立惩罚机制:对于涉嫌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医疗器械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大打击力度,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其的追究,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
5. 加强宣传教育:向广大医疗器械使用者推广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加强对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医疗器械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总之,解决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执法措施,提高惩罚力度,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器械使用者和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改进监管体制和机制1. 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医疗器械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为了加强监管效果,应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能,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秩序是食品药监部门的中心任务。
药监部门组建以来,在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打击涉药涉械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体用药用械安全和促进医药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药械市场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一、药械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水平低,零售网点规范设置任务艰巨。
一是人员资质不符合条件多。
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经营药品必须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而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对质管人员和处方审核员资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城区申办零售药店质管人员必须取得药师职称,农村广大地区申办零售药店质管人员必须取得药士职称,处方审核员必须经省局培训考试考核合格。
二是药店分布不合理。
从零售连锁药店分布来看,城区已严重超标,农村大部分场镇已经饱和,小部分场镇特别是边远场镇的药店很少或者没有。
致使药店饱和或超标地域个别药品经营业主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利润,有的私自转让、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和柜台,有的在原核定地方无力立足时便擅自变更经营地址,有的违法开展诊疗活动,有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以图成本低廉,极个别药店仍继续经营散装中药甚至采用极其隐蔽的方式邮购假药销售;药店很少的地方,个别药品经营业主垄断经营,擅自抬高销售价格,形成百姓购药难和购高价药的情况;而没有药店的地方,诊疗业主成为药品串客的光顾对象,成为各种非法渠道药品的推销市场,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从而严重扰乱药品市场经济秩序。
2、企业自律能力弱化,认证“回潮”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药品经营硬件设施萎缩。
部分批发站或配送库在认证后为减少投入,擅自缩减硬件设施,致使基本经营所需要的库区设立和必要的设施都不具备。
二是药品经营法定义务落实不到位。
部分药品经营业主疏于自我规范,把药品分类管理和建立各项记录及开展验收等基础性工作,当成应对检查之举。
浅析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浅析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摘要:在目前的医疗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医疗器械已经逐步走进了医院机构,帮助医生进行对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些医疗器械在提高医院病人的治愈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疗器械;管理;维护引言在高科技的帮助下,现代医学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医疗器械被更多地用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许多的医院中,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也提高了各类疾病的治愈率,因此,医院对医疗器械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医疗器械投入使用后,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操作精度。
一、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行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同时,一些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也逐渐在医院中展开。
许多医院都会建立相关的制度来管理和维护医疗器械。
除此之外,国家与有关部门也通过对医疗事业的关注与监督,提高了医疗器械的工作效率,完善了医疗器械管理体系和办法。
医疗器械的监督与管理由各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对医疗器械中的技术进行深入的调查。
我国对医疗器械进行质量监督管理、质量认证和医疗企业检验,旨在提高医疗器械的整体质量,在质量管理上,国家综合性经济管理单位还对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进行了规范。
同时,海关还负责对进口医疗器械和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而在我国,针对不同的行政地区,会制定相应的医疗器械管理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器械的生产使用许可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二、医疗企业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行业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提高医疗企业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视,会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管理方面,目前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是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内容不规范。
医疗企业在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通过使用该制度,医疗器械管理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仍存在着内容不规范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面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窦衍瑞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8年第08期摘要:受益于医疗改革,以及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装备更新升级的需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我国医疗器械逐渐开始向南亚、欧美等国出口,且贸易额呈上升趋势。
然而,受制于监管法律法规缺失、监管检测技术支持力度不足、医疗器械管理水平较低,以及大量进出口医疗器械瞒报、走私案件频发等原因,我国医疗器械在进出口贸易中存在严重问题。
在此背景下,文章对如何完善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问题;完善对策医疗器械主要用于人体的设备、仪器、校准物、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设施。
其主要功能在于,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为病人诊断、监护、治疗、缓解疾病。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进出口额规模有了较大发展。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突破400亿美元大关,总额为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1%。
然而,在医疗器械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存在监管的缺陷导致各类问题频发。
例如,上海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集中地区,2017年医疗器械进口高达33704批次,但不合格批次占比高达30%,严重影响了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在此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出对应的完善策略,以期为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国医疗器械贸易进出口发展现状(一)医疗器械进出口额逐渐增加近几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0-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由226.6亿美元,增加至420.6亿美元,增长了85%。
其中,2011年和2013年增速较快,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8%和14%。
在此过程中,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由79.6亿美元,增加至203.6亿美元,增幅高达156%。
且2011年医疗器械进口额较大,为108.9亿美元,增幅约为38%。
而出口额则呈现出低速增长趋势,增幅较小。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2 -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由175.9亿美元,增长至217亿美元,增幅约为23.4%,且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较前一年下降了3.1%。
但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扭转下跌趋势,较2016年同比上涨了5.8%,且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值。
因此,近几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整体呈上升趋势。
(二)医疗器械以中低端产品出口为主当前,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呈现出上升趋势,出口医疗器械中以低值耗材、中低端商品为主。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按摩保健、医用耗材等中低端为主,占比高达44.5%,出口额高达96.6亿美元。
并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医用敷料、诊疗设备、医用耗材、口腔设备、康复保健五大细分医疗器械领域,中国医疗器械出口仍以康复保健、医用敷料等中低端领域为主,出口额占总比超过了50%。
同时,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数据商会消息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商品主要以一次性医用耗材、医用辅料、按摩器具和中低端诊疗仪器为主,在出口总额中占比约为56%。
可见,现阶段,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对象。
(三)医疗器械进出口市场区域逐步拓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不断加深,中国医疗器械出口市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据同花顺财经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医疗器械出口额分别增长了7.5%、1.5%、3.9%。
同时,在这期间,中国对俄罗斯医疗器械的出口额呈现出增长趋势,较2016年增长了5%。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不断升级换代,在巴西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仅2017年,中国对巴西医疗器械出口额为3.94亿美元,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医疗器械出口市场。
此外,据前瞻产业研究学院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欧洲是中国最大医疗器械进口来源市场,占比高达39.2%;其次为美洲市场,占比为32.4%;第三为亚洲市场,占比为26%。
除此之外,中国还从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进口医疗器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医疗器械进口市场。
综上所述,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市场逐渐拓宽,进一步推动了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
(四)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逐渐趋于合理化。
据医疗器械创新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具有出口优势的医用敷料和医用耗材产品出口额快速下降,出口同比下降近10%;而具有高附加值的医疗诊断设备出口额占比达到了16%,同比约增长了15%。
同时,据医保商会相关人士分析,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商品出口正处于转型时期,医用手套、无妨布等医用敷料,以及医用耗材商品的出口额正处于下降趋势,而彩超诊断设备等高附加值医疗器械出口呈现出上升趋势。
例如迈瑞、东软、安科、新华等医疗器械企业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增幅约为5%。
且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中的影像设备、体外诊断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额分别占总比19%、16%,进一步说明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此外,据医疗机械创新网报道显示,中国政府制定了引导医疗机构装备国产医疗设备规划,对医疗器械产品的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完善,使得国产医学影像、生化分析等中高端产品日趋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步实现国产代替进口,使得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进口额呈现出下降趋势,促使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日趋完善。
(五)民营企业已成为医疗器械出口的主力军当前,中国药疗器械出口贸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贸易额逐年增长。
并且从医疗器械出口企业结构来看,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并且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
据北京商报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出口额相当于国有企业的5倍,民营企业在医疗器械出口总额中占比逐渐提升。
另据搜狐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有8005家企业从事医疗器械出口贸易。
其中,民营企业数量为6560家,占比为81.9%。
且民营企业出口额为30.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0%,同比增加了2.3%。
同时,根据医疗器械创新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企业仍以民营企业为主,出口排名前十的企业均是民营企业,并且大多数企业出口额呈现出上升趋势。
其中,山东英科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和唐山中红普林塑胶有限公司增长最显著,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0.5%和107%。
可见,中国医疗器械出口业务中,主要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
二、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面临的问题(一)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缺乏专门针对医疗器械进出口的监管法律、法规,由此导致进出口医疗器械的技术含量、使用需求量与监管要求不一致,致使大批量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流入我国,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贸易问题。
据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信息显示,2017年,上海市进口医疗器械供给33704批次,合计430580万美元,但是不合格产品占比接近30%,较2016年增长了10%。
同时,目前中国有关于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法规,仍然沿用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而现代化技术发展推动了医疗器械的升级换代,相关标准不断提升,导致上述条例难以有效监管进出口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以及使用等行为。
据央广网报道信息显示,2017年,由于中国缺乏相应的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使得从爱尔兰进口5台呼吸机中,出现了气体软管颜色标识严重错误现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可见,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致使中国进出口医疗器械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二)监管检测技术支持力度不足目前,中国针对进出口医疗器械检测的机构只有国家的检测中心,难以实现全方位覆盖医疗机械进出口业务。
同时,中国医疗器械检验能力和装备等基础设施与医疗器械发展不相适应。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消息,近几年,在中国实地检验医疗器械过程中,由于缺乏检测装备,无法检测商品的原材料批号、数量,以及生产工艺参数,进而难以实现对生产企业的有效监督管理,导致医疗器械出口商品存在巨大隐患。
此外,中国医疗器械抽查检验经费投入不足,致使抽验品种较少,涉及面较窄,对进出口医疗器械的检验检测仍然停留在采购、包装等基础层面。
据搜狐网报道信息可知,目前中国对进出口医疗器械的监管主要集中于包装、采购环节。
2017年,在检测进出口医疗器械过程中,发现无菌商品采购包装方面存在17项问题,但却几乎没有发现技术层面的问题。
可见,由于中国监管检测技术支持力度有限,导致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检测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
(三)医疗器械的相关机构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由于医疗器械作为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一种设备、器具,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来看,国内医疗器械检验检疫相关机构对于医疗器械进出口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大量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在市场流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以配液穿刺器为例,该器械临床使用广泛,需植入人体且对人体有着巨大的潜在威胁,这就更需要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对此进行安全管理,但目前管理的效果仍然较差。
据山东检验检疫局2018年1月通报称,山东检验检疫局在针对从德国进口的1000支配液穿刺器检验时,该产品包装内侧标签标注的注册号已经过期,且有效期只到2017年1月31日,不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该局对进口企业进行处理,要求该企业召回已经在市场流通的配液穿刺器,并对剩余的产品进行销毁处理。
通过对相关责任主体的追查发现,因山东检验检疫分支机构疏于对该器械的安全管理,导致配液穿刺器得以在市场流通。
由此来看,医疗器械相关机构安全管理仍然有待提升。
(四)医疗器械标签使用不规范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标签使用不够规范,特别是许多标签只有外文而没有中文。
由于医疗器械关乎患者生命健康,其使用标签缺失或所标注信息不准确,会导致医院对医疗器械使用产生一定误差,据此带来较大的医疗事故。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资料报道,2017年7月,患者杨某因“左侧桥小脑区脑膜瘤”入住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择期采用进口医疗器械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术后,患者出现昏迷、高烧等症状,2个月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
经查,在某三甲医院治疗过程中,病历材料并没有植入性医疗器械名称,而且关键性技术参数、标识都没有具体的标签,进而无法准确判断“医院所使用内置器械的安全性”,最后医院被判对患者死亡负50%的责任。
在医疗器械出口方面,部分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出口医疗器械时,对于标签使用也不够规范,导致被退回、销毁数量较多,资源浪费严重且产生了巨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