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HJ_T 415—2008)
公共厕所消毒技术要求
1总则1.0.1为规范公共厕所消毒技术要求,消毒产品分类,消毒方法,检查监督,消毒剂运输、储存、使用,消毒机维护、维修,制定本标准。
1.0.1本条规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消毒技术要求,消毒产品分类,消毒方法,检查监督,消毒剂运输、储存、使用,消毒机维护、维修。
1.0.2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公共建筑等处设置的供公众使用的厕所。
1.0.2本条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公共建筑等处设置的供公众使用的厕所。
1.0.3“公共厕所消毒技术要求”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空气消毒剂通用要求》GB27948《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GB 38850《普通物品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GB 27952《消毒剂稳定性评价方法》GB/T 38499《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GB/T 38502《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36758《消毒剂金属腐蚀性评价方法》GB/T 38498《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T 38496《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 28235-2011《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GB/T 21603《化学品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GB/T 21605《化学品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GB/T 21604《危险品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GB/T 21615《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71《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73《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69《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HJ/T 415《空气消毒机通用卫生要求》WS/T 648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生部(卫监督发〔2002〕282号)]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号]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卫生部(卫监督发〔2009〕53号)] 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试行)[卫生部(卫办监督发〔2010〕204号)]3 术语3.0.1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010年4至6月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010年4至6月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目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3号,2010年4月8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2010年4月8日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号,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2010年5月11日公布实施2、国务院关于做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14号,2010年5月24日公布实施3、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0〕15号,2010年5月27日公布实施4、国务院关于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17号,2010年6月9日公布实施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134号,2010年6月4日公布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0年6月7日发布,环办[2010]86号2、关于发布2010年度《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第46号,2010年6月8日发布并实施。
3、关于发布《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第50号,2010年6月17日发布并实施。
国务院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0年4月6日发布2、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2010年4月19日发布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2010年5月28日发布4、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2010年5月13日发布5、商务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的通知商务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2010年6月21日发布环境保护标准:1、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第39号(2010年4月16日),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HJ 568-2010)。
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对新的建设项目、政策、计划或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的一项重要工具和方法。
为了确保EIA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
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估的实施过程,确保评估的结果准确可靠。
本导则适用于各类环境影响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工程、土地利用规划、政府政策与计划等。
二、适用范围1. 本导则适用于涉及环境影响评估的各类项目和计划,无论其规模大小。
2. 环境影响评估应在项目或计划实施前进行,以确保充分的参与和审议。
三、评估流程1. 项目立项阶段:确定评估的目的、范围和可行性,制定项目组织与管理机制。
2. 现状评价:对项目或计划实施前的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和描述,包括自然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等。
3. 环境影响预测:评估未来环境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变化,分析可能的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4. 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明确环境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确保项目或计划实施后的环境质量。
5. 评估报告与审查:撰写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提交相关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
四、评估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估过程应对项目或计划的各个环节和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全面。
2. 可比性原则:评估应以可比性为基础,对各个方案或选项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3. 公众参与原则: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权益和意见,开展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评估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
五、评估报告要求1. 简明扼要:评估报告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重复。
2. 清晰准确:评估报告应使用准确的科学术语,清晰表达评估结果,并支持合理的结论。
3. 数据可靠:评估报告所依据的数据应真实可靠,来源清晰明确。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对土地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
原有工业用地、居住及公共建设等用地,进行搬迁或拆除后遗留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原有地块,需要进行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保障地块进行安全的开发利用。
土壤污染后,有毒有害物质经生物体的吸收而富集,人类食用这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土壤污染多为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
在新形势下,既要重视土壤污染的预防,也要重视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
在土壤污染的防治上,应谨慎处理农药问题、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病害虫、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宣传力度。
本文主要介绍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要点,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引言我国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土壤酸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的对土壤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9月13日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科学地预测与评价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土壤环境,导致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过程或状态。
《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防治法规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地块基本信息、污染物含量是否超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
如污染物的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标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则应包括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地下水污染状况等相关内容。
1 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危害,可从三点说起:第一,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本身重金属超标,重金属的富集造成农作物的不可食用,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重金属也会造成粮食减产,只要农作物重金属超标就会给群众带来舆论恐慌,如新乡大米镉超标,就严重影响到整个豫东地区的粮食销售;第二,土壤污染会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土壤污染除了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外,还会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如在城市近郊一旦土壤污染,就会影响到附近的蔬菜种植业,这不仅会导致蔬菜种植业的产量、质量下降,也会在人们食用这些蔬菜后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第三,土壤污染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土壤一旦遭受污染,就会给人体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这是因为污染的土壤含有重金属,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第四,秉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土壤污染影响后续土地流转。
环评导则整理知识点
环评工程师导则记忆知识整理总纲现状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矩阵法,网络法,叠加图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工程分析方法:收集资料法,类比法,实验法,实测法,物料平衡法预测方法(地表水):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式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生态现状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法,现场勘察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海洋生态调查方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生态现状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生物多样性评价法,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法大气点源调查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排气筒几何高度及排气筒出口内径;烟气出口速度;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大气面源调查内容:面源位置坐标,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面源长度、宽度,与正北夹角;面源初始排放高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大气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体源高度;体源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体源边长;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纵向扩散参数。
大气线源调查内容: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道路宽度,街道街谷高度;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湖泊水库水质取样点位置间隔水域环境功能和标准分类一级源头保护区二一产饵珍稀栖三二冬泳洄养渔四类娱乐工业区五类农景两相依海域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渔业珍保养浴食乐工业风景港口开发银砷六铬0.5汞2铍3点位5镍α铅1β10苯5点3烷基无总镉0.1总铬1.5。
辽宁省环保科学园正式成为国家级环保科普基地
从表2中看出,空白加标样品低、中、高三种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8%,0.9%,0.9%。
从表3中看出,地表水加标样品低、中、高三种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7%,2.2%,0.9%;地下水加标样品低、中、高三种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1.8%,2.0%;生活污水加标样品低、中、高三种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1.9%,1.0%。
2.5准确度按照HJ168-2010[8]的方法要求,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确定准确度,按全程序每个加标样品平行测定6次,分别计算每个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本实验室分别选取了小孤山东地表水、金州永盛地下水、傅家庄污水厂出口污水三种样品,对上述样品进行加标,每种样品加标浓度分别为100,5.00×103,9.00×103μg/L,即对应标准曲线第一点、中间点、最高点的0.9倍浓度,将加标后样品作为加标量为低、中、高三种不同含量水平的样品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计算每个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见表3)。
从表3中看出,地表水低、中、高三种浓度加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9%,98.4%,98.3%;地下水低、中、高三种浓度加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3%,96.8%,97.7%;生活污水低、中、高三种浓度加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4%,97.2%,97.9%。
3结论在标准《水质乙腈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789-2016)中,采用直接进样、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氮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分析乙腈,极大提高了乙腈的检出限和灵敏度。
在该方法的分析条件下,本实验室通过实验得到的方法检出限为31.1μg/L,测定下限为124μg/L。
空白纯水、小孤山东地表水、金州永盛地下水、傅家庄污水厂出口污水四种样品经加标后测试得到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9%~5.8%。
小孤山东地表水、金州永盛地下水、傅家庄污水厂出口污水三种样品经加标后测试得到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3%~98.4%。
环境保护标准编号
2023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
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安全性要求、微生物有效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的生产和施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GB/T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32741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分类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NY/T3034土壤调理剂通用要求NY/T1847-2010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质量评价NY/T1109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HJ/T415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NY/T1980-2018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及评价要求GB/T39228-20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1736-2009微生物肥料菌种鉴定技术规范NY/T2066-2011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的鉴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NY/T398-2000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ISO4833-1991微生物学微生物计数通用指南GB/T19524.2-2004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GB/T19524.1-200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NY/T1978-2022肥料汞、砷、镉、铅、铬、镍含量的测定NY/T1735-2009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3036-2016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水分含量、粒度、细度的测定NY882-2004硅酸盐细菌菌种HJ704-201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3术语和定义GB/T6274、GB/T327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环境风险评价导则
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2)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3)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的的工作基本的划分;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
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4)了解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对危险化学品按其伤害阈和gbz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敏感区位置,确定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公里;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公里范围。
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5)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1) 风险识别; (2) 源项分析(3) 后果计算 (4) 风险计算和评价 (5) 风险管理二级评价可选择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等项,进行评价。
#(6)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
2.分析识别#熟悉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农田排水沟水环境治理措施探讨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3期农田排水沟水环境治理措施探讨何学忠(宁夏中卫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宁夏中卫 755000)摘要:以中卫市沙坡头区第四排水沟水环境治理措施为例,详细介绍了农田排水沟水环境治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田排水沟;水环境;治理措施0 引言农田排水沟主要承担农田排水、退水和生活排污任务。
排水沟的整治将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沟道沿线生态环境,恢复沟道的生态,营造“水清、岸绿”的和谐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因此,农田排水沟的水环境整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选择沙坡头区第四排水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田排水沟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
1 工程概述沙坡头区隶属宁夏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东邻中宁县,南与同心县、海原县及甘肃省靖远县交汇,西接甘肃省景泰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沙坡头区引黄灌区有干沟8条144.87 km,支沟59条131.34 km,斗沟205条121.42 km,农沟1 938条902.77 km。
干沟已完成治理长度66.55 km,占干沟总长的45.9%。
9条干(支干)渠横贯东西,与支、斗、农渠配套灌溉,8条排水干沟年均排水能力34.21 m3/s,与支、斗、农沟交织成网,汇集排水入黄河。
中卫市沙坡头区引黄灌区内部现已形成渠、沟配套,水利设施基本完善的灌排体系,为沙坡头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保障。
第四排水沟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境内,总长20.7 km, 自西向东穿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滨河镇、东园镇、柔远镇、镇罗镇,于镇罗镇河沟村入跃进渠。
沟道非灌溉期实测最大流量为1.38 m3/s,灌溉期最大流量为3.94 m3/s,现状沟底宽3~5 m,沟深3~4.5 m,内坡坡比1∶1.5~1∶2。
第四排水沟灌排水、污水分离工程实施后,目前沟道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西起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牛滩村,东至机场大道,沟道长2.68 km。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HJ_T 415—2008)
HJ / T 415 2008
目次
前言 ………………………………………………………………………………………………………… ⅳ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评价内容 ………………………………………………………………………………………………… 2 6 评价报告 ………………………………………………………………………………………………… 5 7 标准实施 ………………………………………………………………………………………………… 6
应根据风险识别结果,确定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点。 443 评价技术路线制定
应根据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点,选择和确定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的策略、依据和技术路 线。 444 专项检测报告编制
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实验室对微生物菌剂进行致病性和生态毒性影响检测,并提交相关 的检测报告及原始资料。 445 环境安全性评价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应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使用环境安全评价重点。 431 微生物菌剂所含各菌种 (株)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 432 微生物菌种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抵抗性耐药性 (或称耐药性)。 433 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各类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及生态安全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和潜在 危害。 434 微生物菌剂使用各环节中科学、有效、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或消除措施。 44 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一章环保标准体系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1、环境标准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标准。
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1-6、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7、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熟悉我国现行的环评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2-1、环评技术导则组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
2-2、专项环评技术导则两种形式: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环评技术导则)、专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设施 本规范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自然 建设技术规范(2003) 保护区(含保护点和保护站)管护基础
国范围内的生物遗传资源等级划分。
类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 标 别划分原则(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内的各种
准
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确定。
第5页,共11页。
表3 评价类标准
类型
项目
适用范围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全评价导则(2008)
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各个控制项目及其浓度
(含量)限值和监测、评价方法。
第7页,共11页。
表4 相关监测规范、方法标准
标准
项目
适用范围
粮食和果蔬质量 有机磷 农药的测定——气相色 谱法(1994)
相关监测 规范、 生物尿中1-羟基芘的测
方法标准 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996)
本方法适用于粮食(大米、小麦、玉 米)、水果(苹果、梨、桃等)、蔬菜 (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等)中速灭磷、 甲拌磷、二磷、异稻瘟净、甲基对硫磷、 杀螟硫磷、溴硫磷、水胺硫磷、稻丰散、 杀扑磷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规
产科学施肥的依据。
范 抗虫转基因植物生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表达抗虫蛋白而具有抗虫新性
类 态环境安全检测导
状的转基因植物生态环境安全检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4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12763.9-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9 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 167-96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影响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3.2 直接生态影响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3.3 间接生态影响In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3.4 累积生态影响Cumulative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3.5 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
3.6 特殊生态敏感区Special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根据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点,选择和确定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的策略、依据和技术路 线。 444 专项检测报告编制
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实验室对微生物菌剂进行致病性和生态毒性影响检测,并提交相关 的检测报告及原始资料。 445 环境安全性评价
指在人工控制实验系统内的研究。 34 构筑物
指用于限制微生物菌剂,并减少对人畜健康和生态安全潜在危害的物理屏障或物理、化学、生物 学综合屏障结构。 35 开放环境应用
指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的自然环境中的应用。 36 生态敏感区域
指一个区域中生态环境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 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地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山体、水源地、大型水库、海岸 带、自然景观旅游区等。生态敏感区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 效恢复。 4 总则 41 评价目的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环境风险识别、评价内容和重点确定、评价技 术路线制定、专项检测报告编制、环境安全性评价、应急工作预案制订、评价报告编写等。 441 环境风险识别
应分析和评价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各类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及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有害影 响和潜在危害,包括致病性和毒性影响等。 442 评价内容和重点确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 指由一种或多种从自然界分离纯化,通过自然或人工选育 (未经基因改造)所获得微生物菌种
(株)所组成的,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微生物菌剂。 32 基因改造的微生物菌剂
是指经现代生物技术 (如:细胞融合、DNA 重组等)改造,改变了原有生物遗传结构与功能的 微生物菌剂。 33 实验室研究
HJ / T 415 2008
513 菌剂各菌种 (株)的来源及分类。详细描述构成微生物菌剂各种菌种 (株)的来源及其分类 特征。 514 菌剂各菌种 (株)的地理分布及自然习性。详细描述构成微生物菌剂的各菌种 (株)的地理 分布及自然习性。 515 菌剂各菌种 (株)的遗传稳定性。通过传代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试验,评价微生物菌种的 基因稳定性,并确定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516 菌剂各菌种 (株)的病理学、生态学和生理学性状。详细描述构成微生物菌剂各种菌种 (株)的病理学、生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特征。 5161 菌剂各菌种 (株)的危害分类。根据已颁布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确定构成微生物菌剂各种菌种 (株) 的微生物危害分类等级。若名录中未见列入,应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 审,并通过评审报告进行菌剂各菌种 (株)的危害分类。 5162 菌剂各菌种 (株)的生存信息。详细描述构成微生物菌剂各种菌种 (株)在生态系统中的 生存信息,包括季节性形成可存活的结构。 5163 菌剂各菌种 (株)的生殖信息。详细描述构成微生物菌剂各种菌种 (株)在生态系统中,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繁殖信息。 5164 菌剂各菌种 (株)的致病性、产毒性、致敏性。通过生物遗传毒性试验和资料文献的检索 查询等方法和手段,掌握各菌种 (株)的致病性、产毒性、致敏性,评价其对人畜健康及生态环境安 全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及潜在风险。 5165 菌剂各菌种 (株)的抗药性。通过对微生物菌剂进行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抗药性试验 (或称 耐药性试验),掌握各组成菌种 (株)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耐药性),评价其对人畜健康及生态环境安 全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及潜在风险。 517 菌剂各菌种 (株)的鉴定和检测技术。为便于监督管理,需要详细描述菌剂各菌种的鉴定技 术和检测方法;并按照微生物分类特点,应对各菌种 (株)鉴定和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可信度 (在定 量方面)和特异性进行确认和评价,以提高鉴定和检测的准确率。 52 生态安全评价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应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使用环境安全评价重点。 431 微生物菌剂所含各菌种 (株)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 432 微生物菌种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抵抗性耐药性 (或称耐药性)。 433 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各类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及生态安全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和潜在 危害。 434 微生物菌剂使用各环节中科学、有效、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或消除措施。 44 评价程序
HJ / T 415 2008
目次
前言 ………………………………………………………………………………………………………… ⅳ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评价内容 ………………………………………………………………………………………………… 2 6 评价报告 ………………………………………………………………………………………………… 5 7 标准实施 ………………………………………………………………………………………………… 6
掌握微生物菌剂各菌种 (株)的组成、来源、地理分布及自然习性及生物学特征等;确认各菌种 (株)的鉴定和检测技术,对各菌种 (株)病理学、生态学评价的主体和对象。 512 菌剂组成。明确构成微生物菌剂的各菌种 (株)组成。
2
分析和评价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对人畜健康及生态安全的有害影响和潜在风险; 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或消除措施,从而促进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安全应用。 42 评价原则
1
HJ / T 415 2008
421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应遵循对应性原则。评价的目的、内容和要求须与环 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管理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相对应。 422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涉及微生物菌剂使用的各 个环节及其相关信息。 423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应遵循前瞻性原则。应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应用类 型、现有的评价水平和控制水平,对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畜健康以及生态环境 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并对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利于在有新的技术和数据出现时, 进行补充评价。 43 评价重点
ⅲ
HJ / T 415 2008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为目的而使用的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基因改造和实验室研究使用的微生物菌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 号) 2004 424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2006 年第 45 号)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05 年第 53 号)
应在专项检测报告的基础上,对申报领域内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环境安全评价。 446 应急工作预案制定
应根据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特性以及使用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影响生态环境及人畜健康的问题, 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或消除措施。 447 评价报告编写
应在整理、分析和研究各类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编写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报告。 5 评价内容 51 微生物菌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