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黔东南苗族村寨与自然之和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贵州
LI LUN YU DANG DAI
论黔东南 苗族村寨与自然之
和 谐
杨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黔东南苗族村寨依山而建,临溪而居,山中有 林,林中有寨,构成了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守 护好家园,保护好苗寨的自然生态,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是苗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苗族村寨 自然景观 和谐 贵州黔东南是苗族的聚居区,是苗族的大本营。资料 表明:中国大陆苗族人口接近900万人,居住在贵州黔东南 的就有180多万人。据贵州日报2007年6月15日报道:黔东 南现有苗族、侗族村寨2600多座,其中苗族村寨1500多座, 侗族村寨1100多座。在这2600多个苗、侗村寨中,保存民族 文化传统比较完整的有800余座。在对黔东南的部分苗族 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后,本文结合所学专业谈谈我对苗族村 寨与自然和谐的认识。苗族村寨与自然之和谐,主要表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依山而建 一般地讲,黔东南苗族在选择居住地时非常讲究,有 “人住湾,鱼坐滩”之说。通常不建在山脊、山凹和平地上。 他们主要选择通风、向阳好,不易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 害的地方;有充足的干净卫生的水源,确保生产生活用 水;相对安全,能守、能攻、能退,防止外族和敌人侵扰,同 时还能节约土地资源;讲究风水,他们在建房造屋要看龙 脉走向,通常是寨不跨越山脊,房正门不对山尖,等等。由 于地理自然等原因,依山而建是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突出 特点。苗族吊脚楼,依山而筑、建在斜坡面上,后部与坡坎 相接,前部用木柱架空,像是吊着几根柱子。其造型从纵 剖面看,它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或“天地 均不平”,这些剖面的形成是采用架空、悬挑、掉层、叠落、 错层等手法进行处理所致。被人称之为“悬挂在山崖上的 村寨”的台江县拥党苗寨,村寨傍山而居,坡度均在60度 以上,地势陡险;‘村寨四面青山环抱,古树成荫。站在寨
黔东南是“世界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黔 东南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与古朴的自然风貌,具有不可替代 性和唯一性”,黔东南同西藏一起成为亚洲两个被世界乡 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 游目的地的首选地之一。因此,保护好苗族村寨的自然景 观,对于在苗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碑刻,至今保存完好。中层名二屯崖,是环山一周的台 地,面积约0.14平方公里。四下崖壁陡绝,高近30米。台地有 肥田沃土,泉水细流,昔日“聚而居者百余户”。台地东面半 崖有天然洞,名观音洞。洞门高42米,宽2.7米。观音洞中还 有洞,怪石嶙峋,曲折幽深,滴水叮咚,阴气阵阵,不知湖 底,无人敢进。南面有自中层到顶层的“九十九级磴坎”,此 路陡而窄,两侧悬崖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 势。山的顶层,呈椭圆形,既宽又平,面积约0.18平方公里。 登上山顶,山下几十个苗寨尽收眼底。顶层还有棋盘石,翻 身石、望天池、双流井、朝天洞等天然景观和古代苗族义军 营盘遗址。明代韦同烈以及阿向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军曾 在香炉山建立根据地。清代的苗族起义军领袖张秀眉等, 也曾以香炉山为前哨据点,并凭借这一天险,出奇兵屡胜 山下清军,并击毙凯里县丞陶文星,使清廷的深宫内院都 惊闻苗疆有个香炉山。黔东南的一些苗族村寨,由于居住 地的奇山怪石而得名。例如凯里市的翁项苗寨,因附近有 一笔直悬崖,翁项苗语又称对乍(Deix Zat)。这里古树成 荫、奇藤长青、山青水秀。凯里市舟溪镇的岩头寨,也因该 寨建在岩头上而得名。寨的下方有一个洞,苗语称“嘎醉 达”,意为长长的岩洞。洞处岩壁,洞口朝东向阳,汉语称朝 阳洞。因处岩头之下,又有“岩头洞”之称。《麻江县志》载: “朝阳洞在城(今麻江)东九十里舟溪朝阳寺之对山上,前 临溪水,后枕阿龙山,与虎头、天马各山遥对。洞高百丈,岩 石玲珑。上建观音阁,登临俯视,万山罗列,如在紫府蓬莱 中。”丹寨县石桥大簸箕苗寨右河面上,一石洞穿,天然成 桥,人称“石桥”。“石桥”前有一巨大石壁,笔直挺立,其上 石纹弯转扭曲,龙腾蛇游,甚为壮观。传说,先前河水从石 壁下流过,后因两龙欲在瓮城河称王,争相游下,其中一龙 为走捷径,就穿石而过,形成石桥,河水也因之改道。顺河 下行数百步,又一石壁,壁下凹进一道,整齐光滑,传为洞 穿石桥的游龙在此擦痒所致,当地人谓之“龙擦痒”。此处 三景汇聚,自古就是游览区,大石壁上除可见乾隆、嘉庆、 咸丰年间的拜石题记外,尚有不少诗赋可识,如:“优游闲 步到岩窝,骚客垂名意若何;谅恃奇才夸边众,徒书佳句厌 偏多。龙腾石桥谁得见,鸟语新春孰不歌;说与诗人休咏 和,才堪李杜可吟哦。”古时石壁前游览盛况,可见一斑。
多彩贵州
LI LUN YU DANG DAI
石拱桥、独木桥、石凳桥,供人行走,古色古香。小桥、流水、 人家,构成了与天地对话,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美景。
三、古树参天 遍布黔东南的大大小小的苗寨,在寨头、寨尾、寨上、 寨下、寨中,寨子周围,都生长着几百乃至上千年的古树。 这些参天的古树,也称风水树或护寨树、保寨树(苗语称: dat vodvanl),主要有青松杉木、香樟、楠木、银杏、合木、 枫香、桃木、李子等。而众多的古树中,最常见、最具有特色 的要算枫香树了。枫香(苗语称:dat mangx),意为妈妈的 树,或祖母的树。从流传下来的《苗族古歌》和某些习俗来 看,黔东南苗族崇拜枫木。苗族先民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天 地万物,都起源枫木,人类的始祖姜央是直接从枫木所生 的“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生出来的。苗族以房屋中柱为祖 先安身之处,在黔东南修建房屋时总要选枫木作中柱,以 保佑子孙兴旺,全家安康幸福。每迁新居,都要在屋前屋后 先栽枫木树,如果枫木栽活了,则认为是吉祥之地,就定居 下来,如果枫树死了,则举家迁离。正因为这样,苗族寨子 的村头寨尾、井边路旁,或离寨子不远山娅口上,往往都能 见到参天的古枫树群。有的苗寨四面都围绕着高大的枫香 树,整个寨子深藏在茂密的树林中。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 苗寨,寨的背后聚生着108棵合抱大枫树,最大的树围4.9 米,一般均为3米左右;树高50 ̄60米,占地总面积为15200 平方米。枫树林所在的大树林原名为“塘坎上”,人们习惯 称之为大树林,久而久之,“大树林”便取代了“塘坎上”。被 称为最后枪手部落的从江县岂沙苗寨,苗语的意思为草木 繁多的地方。当这支苗族人迁徙到这片原始森林时,跟随 的猎狗从山下水塘处带回一身浮萍,说明这里有山、有水、 有树,适合人类居住。岜沙人至今生活在古树参天的生态 环境中,这得益于他们种树、护树,把树林当神来祭祀。岜 沙人认为,每一棵树就是一个神灵,它们不仅有生命,而且 有灵魂,越是古老的树木就越具有神性。于是岂沙人对树 木特别崇拜,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每一棵树,岂沙 人种树、爱树、敬树、保护树成为自觉的行为。岜沙人去世 后全都埋葬在森林里,从不建坟堆,从不立墓碑,从不扫 墓,而是在其葬身之地种上一棵树。岜沙人有个传统习俗, 人生下来时就要种下一棵树,让树来见证他们的历史,见 证他们的辉煌,岜沙人就这样以灵肉养护这片葱郁的树 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奇山奇石 在黔东南很多的苗族村寨附近,都有奇山奇石。位于 凯里城西13公里的香炉山,苗语称“波别纠”(Bob Bil Jel) 意为砒柱山,因形似香炉,山顶上云雾飘渺如烟而得名。历 史上被誉为“黔阳第一山”。香炉山迭垒三层。初层有明代 苗族起义军首领阿榜故居遗址,昔日塘房集市遗迹,有乾 隆四十七年立“胜境”二字石碑一块和光绪七年立的“第一
二、临溪而居 临溪而居、山水相连,是黔东南苗族村寨的又一特点。 黔东南境内主要河流清水江、都柳江、重安江、巴拉河两岸 就有成百上千的苗族村寨。隶属于凯里市三棵树镇巴拉河 畔的南花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优越的地 理环境,是人们消弭心灵疲惫的一个轻松惬意空间,是休 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被国家农业部选定为“生态家园富民 示范村”。在台江施秉两县交界的清水江两岸及台江县境 内与清水江汇合的巴拉河两岸,就居住着上百个苗族村 寨。每年阴历五月下旬,这里两岸的苗族同胞分别在这一 河段各苗寨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活动,当地人 称为龙舟节,构成了独特的苗族龙舟文化事象。丹寨县石 桥大簸箕苗寨,鳞次栉比地修建在三面环水的小石丘上。 迂回曲折的南皋河在大簸箕附近形成多个“之”字拐,几乎 是绕寨一周从寨脚蜿蜒流过。被誉为“露天苗族民俗博物 馆”的雷山县郎德上寨,环境优美。90多户人家的吊脚楼错 落有致地从山脚分布到山腰,枫香树和凤尾竹用绿意盎然 的枝头撩拨着楼前的“美人靠”和楼后的窗棂。有一条小河 内韵万千地从寨前流过,河上飞架着一座能遮风避雨的风 雨桥,河畔排着好几架依呀呀唱着的竹筒水车。黔东南的 苗族村寨,寨边梯田相连,溪沟纵横,在小溪上架风雨桥、
48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289 期)
脚抬头仰望,村寨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层层递升,错落有 致;许多房屋,直接云天,犹如空中楼阁,俯冲逼眼。放眼 望去,寨中林木葱郁,翠竹掩映。一幅山中有寨,寨中有 树,树中挂楼,楼上生树的佳景,蔚为壮观。素有“苗都”之 称的雷山县西江千家苗寨,这里的苗族先民,充分利用地 形地物,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以原木为原料,建造了以吊 脚楼为代表的与地形地貌相协调的苗族村寨,充分地体 现了苗族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西江千户苗寨,房屋依 山依地而建。沿着两座山中间有一条小溪向上延展,两座 山坡上用鹅卵石和原木搭建的群山环抱的苗寨,是黔东 南众多苗族村寨的典型代表。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责任编辑:龙 菲
49 (总第 289 期)
2008 年第 12 期
LI LUN YU DANG DAI
论黔东南 苗族村寨与自然之
和 谐
杨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黔东南苗族村寨依山而建,临溪而居,山中有 林,林中有寨,构成了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守 护好家园,保护好苗寨的自然生态,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是苗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苗族村寨 自然景观 和谐 贵州黔东南是苗族的聚居区,是苗族的大本营。资料 表明:中国大陆苗族人口接近900万人,居住在贵州黔东南 的就有180多万人。据贵州日报2007年6月15日报道:黔东 南现有苗族、侗族村寨2600多座,其中苗族村寨1500多座, 侗族村寨1100多座。在这2600多个苗、侗村寨中,保存民族 文化传统比较完整的有800余座。在对黔东南的部分苗族 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后,本文结合所学专业谈谈我对苗族村 寨与自然和谐的认识。苗族村寨与自然之和谐,主要表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依山而建 一般地讲,黔东南苗族在选择居住地时非常讲究,有 “人住湾,鱼坐滩”之说。通常不建在山脊、山凹和平地上。 他们主要选择通风、向阳好,不易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 害的地方;有充足的干净卫生的水源,确保生产生活用 水;相对安全,能守、能攻、能退,防止外族和敌人侵扰,同 时还能节约土地资源;讲究风水,他们在建房造屋要看龙 脉走向,通常是寨不跨越山脊,房正门不对山尖,等等。由 于地理自然等原因,依山而建是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突出 特点。苗族吊脚楼,依山而筑、建在斜坡面上,后部与坡坎 相接,前部用木柱架空,像是吊着几根柱子。其造型从纵 剖面看,它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或“天地 均不平”,这些剖面的形成是采用架空、悬挑、掉层、叠落、 错层等手法进行处理所致。被人称之为“悬挂在山崖上的 村寨”的台江县拥党苗寨,村寨傍山而居,坡度均在60度 以上,地势陡险;‘村寨四面青山环抱,古树成荫。站在寨
黔东南是“世界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黔 东南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与古朴的自然风貌,具有不可替代 性和唯一性”,黔东南同西藏一起成为亚洲两个被世界乡 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 游目的地的首选地之一。因此,保护好苗族村寨的自然景 观,对于在苗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碑刻,至今保存完好。中层名二屯崖,是环山一周的台 地,面积约0.14平方公里。四下崖壁陡绝,高近30米。台地有 肥田沃土,泉水细流,昔日“聚而居者百余户”。台地东面半 崖有天然洞,名观音洞。洞门高42米,宽2.7米。观音洞中还 有洞,怪石嶙峋,曲折幽深,滴水叮咚,阴气阵阵,不知湖 底,无人敢进。南面有自中层到顶层的“九十九级磴坎”,此 路陡而窄,两侧悬崖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 势。山的顶层,呈椭圆形,既宽又平,面积约0.18平方公里。 登上山顶,山下几十个苗寨尽收眼底。顶层还有棋盘石,翻 身石、望天池、双流井、朝天洞等天然景观和古代苗族义军 营盘遗址。明代韦同烈以及阿向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军曾 在香炉山建立根据地。清代的苗族起义军领袖张秀眉等, 也曾以香炉山为前哨据点,并凭借这一天险,出奇兵屡胜 山下清军,并击毙凯里县丞陶文星,使清廷的深宫内院都 惊闻苗疆有个香炉山。黔东南的一些苗族村寨,由于居住 地的奇山怪石而得名。例如凯里市的翁项苗寨,因附近有 一笔直悬崖,翁项苗语又称对乍(Deix Zat)。这里古树成 荫、奇藤长青、山青水秀。凯里市舟溪镇的岩头寨,也因该 寨建在岩头上而得名。寨的下方有一个洞,苗语称“嘎醉 达”,意为长长的岩洞。洞处岩壁,洞口朝东向阳,汉语称朝 阳洞。因处岩头之下,又有“岩头洞”之称。《麻江县志》载: “朝阳洞在城(今麻江)东九十里舟溪朝阳寺之对山上,前 临溪水,后枕阿龙山,与虎头、天马各山遥对。洞高百丈,岩 石玲珑。上建观音阁,登临俯视,万山罗列,如在紫府蓬莱 中。”丹寨县石桥大簸箕苗寨右河面上,一石洞穿,天然成 桥,人称“石桥”。“石桥”前有一巨大石壁,笔直挺立,其上 石纹弯转扭曲,龙腾蛇游,甚为壮观。传说,先前河水从石 壁下流过,后因两龙欲在瓮城河称王,争相游下,其中一龙 为走捷径,就穿石而过,形成石桥,河水也因之改道。顺河 下行数百步,又一石壁,壁下凹进一道,整齐光滑,传为洞 穿石桥的游龙在此擦痒所致,当地人谓之“龙擦痒”。此处 三景汇聚,自古就是游览区,大石壁上除可见乾隆、嘉庆、 咸丰年间的拜石题记外,尚有不少诗赋可识,如:“优游闲 步到岩窝,骚客垂名意若何;谅恃奇才夸边众,徒书佳句厌 偏多。龙腾石桥谁得见,鸟语新春孰不歌;说与诗人休咏 和,才堪李杜可吟哦。”古时石壁前游览盛况,可见一斑。
多彩贵州
LI LUN YU DANG DAI
石拱桥、独木桥、石凳桥,供人行走,古色古香。小桥、流水、 人家,构成了与天地对话,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美景。
三、古树参天 遍布黔东南的大大小小的苗寨,在寨头、寨尾、寨上、 寨下、寨中,寨子周围,都生长着几百乃至上千年的古树。 这些参天的古树,也称风水树或护寨树、保寨树(苗语称: dat vodvanl),主要有青松杉木、香樟、楠木、银杏、合木、 枫香、桃木、李子等。而众多的古树中,最常见、最具有特色 的要算枫香树了。枫香(苗语称:dat mangx),意为妈妈的 树,或祖母的树。从流传下来的《苗族古歌》和某些习俗来 看,黔东南苗族崇拜枫木。苗族先民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天 地万物,都起源枫木,人类的始祖姜央是直接从枫木所生 的“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生出来的。苗族以房屋中柱为祖 先安身之处,在黔东南修建房屋时总要选枫木作中柱,以 保佑子孙兴旺,全家安康幸福。每迁新居,都要在屋前屋后 先栽枫木树,如果枫木栽活了,则认为是吉祥之地,就定居 下来,如果枫树死了,则举家迁离。正因为这样,苗族寨子 的村头寨尾、井边路旁,或离寨子不远山娅口上,往往都能 见到参天的古枫树群。有的苗寨四面都围绕着高大的枫香 树,整个寨子深藏在茂密的树林中。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 苗寨,寨的背后聚生着108棵合抱大枫树,最大的树围4.9 米,一般均为3米左右;树高50 ̄60米,占地总面积为15200 平方米。枫树林所在的大树林原名为“塘坎上”,人们习惯 称之为大树林,久而久之,“大树林”便取代了“塘坎上”。被 称为最后枪手部落的从江县岂沙苗寨,苗语的意思为草木 繁多的地方。当这支苗族人迁徙到这片原始森林时,跟随 的猎狗从山下水塘处带回一身浮萍,说明这里有山、有水、 有树,适合人类居住。岜沙人至今生活在古树参天的生态 环境中,这得益于他们种树、护树,把树林当神来祭祀。岜 沙人认为,每一棵树就是一个神灵,它们不仅有生命,而且 有灵魂,越是古老的树木就越具有神性。于是岂沙人对树 木特别崇拜,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每一棵树,岂沙 人种树、爱树、敬树、保护树成为自觉的行为。岜沙人去世 后全都埋葬在森林里,从不建坟堆,从不立墓碑,从不扫 墓,而是在其葬身之地种上一棵树。岜沙人有个传统习俗, 人生下来时就要种下一棵树,让树来见证他们的历史,见 证他们的辉煌,岜沙人就这样以灵肉养护这片葱郁的树 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奇山奇石 在黔东南很多的苗族村寨附近,都有奇山奇石。位于 凯里城西13公里的香炉山,苗语称“波别纠”(Bob Bil Jel) 意为砒柱山,因形似香炉,山顶上云雾飘渺如烟而得名。历 史上被誉为“黔阳第一山”。香炉山迭垒三层。初层有明代 苗族起义军首领阿榜故居遗址,昔日塘房集市遗迹,有乾 隆四十七年立“胜境”二字石碑一块和光绪七年立的“第一
二、临溪而居 临溪而居、山水相连,是黔东南苗族村寨的又一特点。 黔东南境内主要河流清水江、都柳江、重安江、巴拉河两岸 就有成百上千的苗族村寨。隶属于凯里市三棵树镇巴拉河 畔的南花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优越的地 理环境,是人们消弭心灵疲惫的一个轻松惬意空间,是休 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被国家农业部选定为“生态家园富民 示范村”。在台江施秉两县交界的清水江两岸及台江县境 内与清水江汇合的巴拉河两岸,就居住着上百个苗族村 寨。每年阴历五月下旬,这里两岸的苗族同胞分别在这一 河段各苗寨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活动,当地人 称为龙舟节,构成了独特的苗族龙舟文化事象。丹寨县石 桥大簸箕苗寨,鳞次栉比地修建在三面环水的小石丘上。 迂回曲折的南皋河在大簸箕附近形成多个“之”字拐,几乎 是绕寨一周从寨脚蜿蜒流过。被誉为“露天苗族民俗博物 馆”的雷山县郎德上寨,环境优美。90多户人家的吊脚楼错 落有致地从山脚分布到山腰,枫香树和凤尾竹用绿意盎然 的枝头撩拨着楼前的“美人靠”和楼后的窗棂。有一条小河 内韵万千地从寨前流过,河上飞架着一座能遮风避雨的风 雨桥,河畔排着好几架依呀呀唱着的竹筒水车。黔东南的 苗族村寨,寨边梯田相连,溪沟纵横,在小溪上架风雨桥、
48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289 期)
脚抬头仰望,村寨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层层递升,错落有 致;许多房屋,直接云天,犹如空中楼阁,俯冲逼眼。放眼 望去,寨中林木葱郁,翠竹掩映。一幅山中有寨,寨中有 树,树中挂楼,楼上生树的佳景,蔚为壮观。素有“苗都”之 称的雷山县西江千家苗寨,这里的苗族先民,充分利用地 形地物,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以原木为原料,建造了以吊 脚楼为代表的与地形地貌相协调的苗族村寨,充分地体 现了苗族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西江千户苗寨,房屋依 山依地而建。沿着两座山中间有一条小溪向上延展,两座 山坡上用鹅卵石和原木搭建的群山环抱的苗寨,是黔东 南众多苗族村寨的典型代表。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责任编辑:龙 菲
49 (总第 289 期)
2008 年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