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文化自信 建设全新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拾文化自信建设全新语文
作者:董希旺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年第10期
【摘要】部分省市高考的语文加分改革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语文学科德育功能的新的期许,语文学科的目标和任务也须因之而重新定位,语文教材的编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也将面临更新升级的新挑战,一种面貌全新的语文学科将浴火重生。
【关键词】语文加分;传统文化;语文德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8-0051-03
一、加分的意义:重拾文化自信
部分省市高考的语文高考占分180分,作为区域高考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体现了对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数千年连绵不绝,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汉字。
现在的埃及人在讲阿拉伯语,古埃及文字被埋藏进了金字塔里,现在的印度人讲的是英语,古印度的印章文字早已尘封于遥远的古代,现在的两河流域在讲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楔形文字也早就淹没于历史深处。
而正是因为有汉字的维系,才使几千年中华文脉不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续。
可以设想,在中国如果英语取代了汉语,中华文化也将沉没于黄河古道,也难逃其他古代文明覆亡的命运,中国也终将会成为“古中国”。
但是百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却遭到国人的背离乃至弃置。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国人急于找到一种救亡图存的途径,于是清代以降,许多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都秉持着否定传统,亲近欧美的观点,甚而至于言必称希腊,唯欧美苏联马首是瞻。
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西方舶来,在中国落地。
从理论上分析,因西方的技术优势而肯定其文化的优势,这并不符合逻辑,但经济和军事的贫弱,严重动摇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乃至于饥不择食,来不及仔细思量就生吞活剥地搬来了这样的制度那样的主义。
改革开放之初,各种西方思潮又趁虚而入,卷土重来,面对原来如此纷繁的外面的世界,中国似乎更加认定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
100年的道路波折起伏,百年探索史,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百年精神流浪的历史,背弃甚至毁弃了自己的文化家园,掘断了自己的文化根脉,学欧洲,学苏联,学美国,学日韩,中国成为文化流浪儿,轮番向发达国家乞食,而自己的文化个性日渐消弭,自家的精神家园日益荒芜,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建立起一种新的东西来支撑中华的精神脊梁。
这是百年以来自我文化摧毁的惨痛代价和必然后果。
只有具有充分政治理性和高度文化自信的政党和政府,才能引导和建设一个有文化自信的社会和国家。
十八大以来,中国终于要走上回归中国文化根脉的道路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得到了至少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没有的重视和推崇。
习近平主席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的系列论述,充分阐述了新一代领导人及新一届政府的文化理念,表现了其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语文高考加分的改革探索无疑正是落实这种理念的措施之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历史性地担负起了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重要使命。
二、新的任务:加强语文的德育功能
高考语文加分不是意味着仅仅简单增加语文学科的课时和增加语文教材的厚度。
语文180分,一枝高标,高在哪里?高在语文学科负有其他学科所不可企及的使命。
语文学科的使命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训练,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学科更负有文化传承和精神塑造的人文责任。
这一责任通过高考加分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更充分的强化。
如果把分科教学的现代教育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教育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语文学科的教育性是大为减弱了,“育人”的责任被分散于各自独立的各个学科之中,但各个学科的“育人”效果没有能够很好地整合进“学生”这个“人”的精神里,往往出现“局部之和小于整体”的教育效果。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此次部分省市的语文加分探索与实践,一是加给传统文化,二是要加给语文学科的教育性,通过高考语文占分180分的制度,给予语文学科更多“育人”的期许和责任。
就是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强化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审视一下我们30年来的语文理论研究、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考试,语文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很难令人满意。
主要表现首先是,有关语文德育的理论研究欠缺,从思想上对语文德育认识不足。
许多语文教学论研究者对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诸多论文论著论及这个话题,但总体上,对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无论学校制度还是语文教师对此都没有足够的重视。
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还有很多的事情可做。
其次,教材选文杂乱,虽然绝大多数文章都可算是文质兼美,但整册整套教材缺乏一以贯之的思想,七拼八凑,不能形成体系,于文化传承,思想教化,感情熏陶,很难形成合力,反而可能相互消解。
第三,依托这样的教材,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考试也就只能是在语文知识和言语能力这个“硬”的层面上进行,在教师思想认识和学校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不能充分顾及文化传承、思想教化等“软”的层次。
三、系统工程:语文面临全面改革
要完成上述的学科新任务,实现语文的新目标,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观念要更新,方法要研究,教材应该怎样编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应该做出怎样相应的改进?整个语文教育界都面临着许多新任务和新的挑战,有些可能还是前所未有的。
1. 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落实语文学科目标和任务的物质依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语文教材的编写,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1)传统文化的选文数量要增加。
语文加分到180分,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必然增加。
那么,时间加在哪里?内容加些什么?应该增加给优秀传统文化。
改变目前这种古今中外,三教九流面面俱到的编写思想,要突出中国特色,把传统文化内容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
(2)传统文化的系统性要增强。
足够的选文数量是保证系统性的前提,在现行教材中,由于选文少,根本谈不到系统性。
例如现行的各版本的教材都有《论语》《孟子》等思想文化典籍的节选,但往往整个义务教育段只会学到《论语六则》《孟子二章》之类极少的课文,蜻蜓点水,聊胜于无,学生既无缘得见原典全貌,更无法吸收其思想精髓。
我们认为,在义务教育学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突出传统美德教育,高中段仍以儒为主,兼及佛道。
都要力争反映全貌,形成系统,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期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3)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阐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传统文化有其不变的恒久价值,但从来都不是死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阐发,不是歪曲传统文化,也不是六经注我,而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发掘传统文化的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传统文化在当时代的意义解读,其实是每个历史时期,每个民族都要面临的共同课题,这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都同样走过的道路,传统文化不断散枝开叶才能枝繁叶茂。
以儒学为例,从孔夫子一脉传承至于孟荀,而孟子荀子思想则不尽相同,及至汉代独尊儒术,董仲舒又对儒学贡献甚丰,及于宋明,儒学的大树上又发新枝,是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十世纪初至今,当代新儒家也是大师辈出,砥柱南天。
儒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无不是与时代紧密相连,不断吸纳时代的因子,方才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体系之一。
西方世界,基督教文化系统的发展历史也是如此。
2.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语文加分,对整个语文学科而言将带来一次全面的改革,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要全面更新升级,才能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中国文化观念,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要面向历史,面向自己的传统文化,语文教育尤其如此。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曾几何时,走出我们的校门的,有太多“香蕉人”,虽是中国的黄皮肤,满脑子充斥的却是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观。
其次,语文教师要强化“育人”观念。
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文化中国人,即深受中国文化濡养的中国人。
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与这样的语文教育理念相适应,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者就要突破旧有的思想框范,克服原来的工作惯性,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达成新的教学目标。
3. 评价机制。
180分是落实在考试上的。
语文学科的考试,如果只是在原来150分的基础上另外增加30分过去的试题,那么180分的意义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最保守地讲,即使语文考试形态没能得到根本改观,新增加的30分,也应该赋给传统文化的内容。
何况,如前所述,语文一科独大,遥遥领先,本身就不是用30分可以量化衡量的,它的意义在于对语文学科性质和目标任务的重新评估和认定,在于国家对语文学科文化传承,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等方面新的更多的期许。
在这个意义上,语文学科的考试也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和考试形态。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当然还是要考的,这是语文之所以成为语文的学科特点。
如果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其他什么课,那是重蹈“文革”的覆辙,当然是不可取的。
但是,既然语文学科被赋予了更多的“育人”内涵,那么教学评价就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育评价方法,探索量化考查和质的考查相结合,书面考查和行动考查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这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语文教学将要面临的,30年来,乃至100年未曾有过的新课题,我们既要借鉴外国的学术研究成果,更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创造出符合中国语文教育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评价体系。
总之,为语文高考大幅度加分,是各地高考改革以考试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语文学科新的要求和任务,这一制度的影响要远远超越考试本身,将会使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巨大的改变,将催生出一个面貌全新的语文教育形态,它应该比科举时代语文教育更具现代姿态,又比西方国家的语言学科更具教化功能。
这样的语文教育正在孕育之中,我们相信,中国语文教育必将浴火重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EB/OL]http:
///news/201402t20140225_514935599.shtml.
[2] 刘朝晖.语文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刘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