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doc

合集下载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珠江口湾区地理国情重点专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地质测绘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刘小丁、教授级高工、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主要贡献:项目总负责,主持珠江口湾区地理空间格局演变监测、广东省城镇化格局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面向广东省碳汇能力评估的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等专题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对技术研究、成果质量全面负责。

2.史文中、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监测指标体系,利用基本时空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城市扩张分析,有利于将来对珠三角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与速度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准确地掌握广东省城镇化发展总体变化趋势、空间布局,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城镇化进程差异性及原因。

通过对城镇化格局和土地规划实施的时空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描述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扩张规律,发现城市发展现状的存在问题,促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

3.赵耀龙、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主要贡献:提出了基于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的植被碳汇评估技术体系的研究方法、原理设计方案,并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实施。

4.李少英、副教授、广州大学、主要贡献:提出了适宜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变迁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框架;分析了海岸线与近岸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过程演化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

5.刘光盛、讲师、华南农业大学、主要贡献:在学科带头人的帮助下,提出了一套由宏观到微观、由过程到结果、由指标到效益的三维的全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体系和方法模型,首次利用第一次地理国情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状况、动态过程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时空分析,揭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及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善对策,为规划实施的监测和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在恶性实体肿瘤中的应用拟申报奖项及等级拟申报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珠海市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张福君(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设计、统筹实验)2.陆骊工(正高、珠海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3.高飞(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4.吴沛宏(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5.黄金华(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6.范卫君(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7.赵明(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8.顾仰葵(副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9.严湖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医疗卫生肿瘤医学领域。

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主要通过自身衰变释放χ和γ射线杀灭1.7cm直径范围内的肿瘤细胞。

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能够定点植入实体肿瘤内部,在保证靶区辐射剂量的同时降低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实现高度适形的内放射治疗。

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精准微创治疗技术。

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等特点,为外科手术、内科化疗和外放射治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在国家部委支持下,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技术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doc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doc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
功能纸用高品质变性淀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中轻枫泰生化科技有限公、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作为项目成果的总体设计与创造者,对1.2.1①②、1.2.2、1.2.3项科技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是通过各种可控的物理、酶法集成化学修饰的现代加工方式,调控淀粉分子链结构继而构建适合的聚集态结构,来实现功能纸用高品质变性淀粉的理性设计与功能调控的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建立了系列物理场、酶法耦合阳离子化创制变性淀粉关键技术,粉磨机械力耦合复合氧化创制变性淀粉等系列关键技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针对上述关键问题,项目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以创新团队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基于所拥有的变性淀粉制备关键技术,通过与合作完成单位广东中轻枫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造纸用高品质变性淀粉创制关键技术成果的工程化转化,发挥创新团队在变性淀粉创制关键技术研发及企业在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各自的特长,开展联合攻关,创造性地将物理场、酶法与化学修饰集成耦合,形成了阳离子修饰集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技术、阳离子修饰耦合酶法、微波阳离子修饰集成高速剪切、粉磨机械力耦合复合氧化创制变性淀粉及变性淀粉微囊化等关键技术,对木薯淀粉等淀粉的链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修饰,从分子层面上精确调控淀粉的带电性能、糊化行为、流变性能、乳化成膜性能、渗透性能和粘结性能等功能特性,从而提高其在功能纸加工过程中与纤维、填料、助剂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先后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开发出造纸用高品质变性淀粉系列产品,可作为涂布、层间喷淋、表面施胶及湿部添加剂等而广泛应用于造纸工业。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主要结合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业及造纸工业的发展需求,开展高品质变性淀粉的创制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大宗农产品资源淀粉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随着经济增长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淀粉深加工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在造纸工业中,由天然可再生资源淀粉制备成的变性淀粉类造纸化学品的应用对纸张的质量和生产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能赋予纸张各种优异的特殊性能。尤其是随着造纸行业的技术进步,大型高速纸机的应用,以及伴随废纸的大规模回收利用,对变性淀粉类造纸化学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获得新型高品质变性淀粉类造纸功能化学品从而提高纸张的产品质量,已成为当今造纸用变性淀粉领域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及产业化共性关键问题。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螺旋糊精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主要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广州潮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华汇生物实业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 罗志刚职称:教授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重要贡献:知识产权1-3,5-10,论文1-10的主要贡献者。

2. 程建华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重要贡献:“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直链淀粉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的主要贡献者3. 佘林荣职称:未取得完成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重要贡献:“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直链淀粉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的主要贡献者4. 李小林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完成单位: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要贡献:知识产权4的主要贡献者5. 王萍萍职称:未取得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重要贡献:论文专著1,2,“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直链淀粉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的主要贡献者6. 齐亮职称:未取得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重要贡献:论文专著5,6的主要贡献者7. 郭斯龙职称:未取得完成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重要贡献:“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直链淀粉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的主要贡献者项目简介本项目属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新型包结载体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针对目前直链淀粉制备工艺繁杂、环境污染大、包结效率低、包合反应条件苛刻及应用效果差等问题,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均相酶解脱支协同梯度醇沉技术,研制出具有得率高、包结能力强、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特定分子量的直链淀粉——螺旋糊精的绿色高效制备技术,开发出螺旋糊精包合无机小分子(微量元素)及有机小分子(脂溶性营养素)制备高附加值、高稳态化营养素的方法,创建了以负载脂溶性营养素螺旋糊精双功能纳米颗粒为稳定剂构建具有物理和氧化稳定性的皮克林乳液。

2019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野生动物多样性快速恢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理工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大洲金丝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胡慧建,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整体设计与技术体系建立:成果登记1、2,代表性论文专著1、3、4、5、6,知识产权1、22.王瑞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调查与筛选:代表性论文专著1、2、7、83.牛晓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动物生境扩容:代表性论文专10,知识产权7、84.方晓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动物生境扩容:知识产权65.董贵信,高级兽医师,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人工繁育:代表性论文专著56.吴坤林,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培育:代表性论文专著9,知识产权47.冯永军,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技术集成应用:成果登记1,代表性论文专著4,知识产权18.刘金成,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动物人工繁育:成果登记1、2,知识产权29.王飞,工程师,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生境扩容:知识产权1、910.张春兰,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群落组成规律:成果登记1、2,代表性论文专著1、411.李斌,高级工程师,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生境扩容及技术集成应用:知识产权1012.谭之博,海南大洲金丝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金丝燕人工繁育:成果登记2,知识产权313.郭建梅,高级工程师,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生境扩容:知识产权1、914.张鹏,教授,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动物适应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 7篇15.方小山,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技术集成应用与规划: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项目简介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目标,但直至到今天,野生动物多样性的全球性衰退仍未得到遏制。

2019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1.首次在宠物犬中发现了H3N2亚型流感病毒,丰富了流感病毒宿主感染谱,提示犬、猫在流感传播、流行中具有重要地位。
2.明确了我国除H3N2亚型为犬优势流行毒株外,还发现H9N2、H1N1、H10N8和H5N1四种亚型流感病毒能感染犬群,证明了我国犬群中存在着多种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跨种传播的潜在危害性。
专利2:一株H3N2犬流感病毒株CGD1的应用(201310114762.X)
专利3:一种犬源单链抗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201410263525.4)
推广应用情况
该成果先后在国际病毒学权威刊物上发表了SCI收录论文3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研究成果对流感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学具有重要意义。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论文1:Avian-origin H3N2 canine influenza A viruses in Southern China
论文2:Transmission of avian-origin canine influenza viruses A (H3N2) in cats
3.周沛(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犬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
4.卢刚(讲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犬、猫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5.宁章勇(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犬、猫流感病毒受体分布研究)
6.师志海(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犬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7.焦培荣(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犬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论文7:Epidemiology, Evolution, and Recent Outbreaks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China
论文8:Cloning the Horse RNA Polymerase I Promoter andIts Application to Studying Influenza VirusPolymerase Activity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卫生洁具高效生产的机器人集成智能产线关键技术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佛山东鹏洁具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主要贡献1.秦磊高级工程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1)对项目创新点1、2、3做出了突破性贡献;(2)国内率先提出机器人柔顺力控打磨和工具技术数字化实现的技术,长期为卫生洁具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指导;(3)是本项目核心专利1-4的发明人。

2.卢清华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1)对项目创新点1、3做出了突破性贡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与项目第二完成单位共同组织协调项目进展;(2)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毛坯模型重构图像处理算法;(3)是代表性论文8-9的通讯作者和专利8、10发明人。

3.郑振兴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1)对项目创新点1、2、3做出了创新性贡献;(2)进行了无动力关节臂的误差分析,为喷涂打磨等工匠技术数字化实现提供理论集成;(3)是专利1、3、4,9的发明人,论文7、10的作者。

4.吴磊讲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1)对项目创新点1做出了创新性贡献;(2)提出了实现陶瓷素坯三维扫描重构,并快速实现机器人打磨程序生成和复用;(3)是本项目核心专利5-7的发明人和论文1-4,6的作者。

5.杨立鑫工程师佛山东鹏洁具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东鹏洁具股份有限公司(1)对项目创新点3做出了创新性贡献;(2)进行了卫生洁具行业机器人智能高效产线的示范应用;(3)所做示范应用获得国家工信部立项推广。

6.许礼进高级工程师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1)对项目创新点2、3做出了创新性贡献;(2)开发多工艺融合的机器人,并进行推广应用。

7.王志锋讲师广东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广东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1)对项目创新点1、2做出了创新性贡献;(2)研发基于关节臂机器人数字化喷涂技术;(3)是本项目核心专利2的发明人。

2019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低质速生材制造高品质复合层积材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 华南农业大学单位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单位3:南京林业大学单位4: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单位5:广州厚邦木业制造有限公司单位6: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位7:广东联塑日利门业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胡传双(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主持/实验设计)2.周海宾(副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低质速生材实木化结构材利用技术体系开发)3.阙泽利(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低质速生材实木复合功能地热地板及正交胶合木关键技术开发)4.涂登云(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低质速生材干燥/实木复合地板关键技术开发)5.曹永建(研究员、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低质速生材干燥关键技术开发)6.章伟伟(讲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低质速生材制备正交胶合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7.古今(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低质速生材制备正交胶合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8.唐松波(总经理、广东联塑日利门业有限公司、广东联塑日利门业有限公司、低质速生材干燥及制备胶合木关键技术熟化及产业应用)9.倪竣(董事长、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锯材缺陷识别/强度评价/平行及正交胶合木等关键技术熟化和产业化应用)10.钟伟(总经理、广州厚邦木业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厚邦木业制造有限公司、速生材干燥/实木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功能地热地板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11.潘彪(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低质速生材制造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功能地热地板关键技术开发)12.云虹(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低质速生材制造正交胶合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13.关丽涛(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薄板胶合高频弯曲成型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14.谢桂军(教授级高工、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低质速生材制造正交胶合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15.夏朝彦(副总经理、广州厚邦木业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厚邦木业制造有限公司、速生材干燥/实木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功能地热地板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简介桉、杨、杉等为主的人工林速生材是我国主要的木材资源,但人工林速生材加工利用存在生长应力大、干燥胶合难、尺寸稳定性差和实木化结构材应用空白等技术瓶颈,亟需开展低质速生材实木化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工作。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论文5:Study of Diagenesis and Pore Evolution of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Southern Puguang Gasfield,Journal of Chemistry,2016
专著1:圈闭评价与管理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论文1:地球磁场起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论文2:地球磁场的特性与分类研究,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11
论文3:地球磁场起源之粒子起电问题研究,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12
论文4: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Rock Stress Sensitivity Using a Random Pore Network Simulation,Journal of Chemistry,2016
专著2:地球原动力,地质出版社,2001
专著3:地球动力与运动,地质出版社,2001
专著4:理论地质学导论,地质出版社,2006
专著5:地球磁场起源理论,地质出版社,2010
知识产权名称
专利1:<名称>(专利授权号)
专利2:<名称>(专利授权号)
软件著作权3:<名称>(软件登记号)

推广应用情况
结合地震、钻井、测井、地化以及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依据理论地质学形成的构造运动动力体系理论开展了中央构造带构造演化史研究,明确了中央构造带圈闭形成时期为苏二末期;开展了断层活动性和封堵性评价研究,明确了中央构造带油气沿断层分布,构造高点富集,断距大于50米的反向断层封堵性好。依据理论地质学形成的强中纬力油气运移理论开展了油气在强中纬力作用下沿断层运移方向和路径示踪研究,揭示了中央构造带油气沿断裂具双向供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断裂控藏模式,指出了苏二段为下步有利勘探层系。落实苏二段勘探层系圈闭资源量1024万吨,预计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21万吨,新增经济价值15246万美元。应用表明,基于理论地质学形成的地球动力方程首次在推断银额盆地演化、火山岩形成分布、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油气运移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项目通过攻关,形成了包括理论地质学概论(专著、教材)、地球原动力、地球动力与运动等6本专著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 6篇、EI 8篇。获得了授权专利5件和软件著作权3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地质学概论》已由地质出版社2017年出版发行。并且已经作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7、2018、2019级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教材使用。这些都说明本项目研究形成的理论地质学在油气勘探、矿产普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传统广式杏仁饼、月饼加工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升级主要完成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市日威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杜冰(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张延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黎攀(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罗紫明(工程师,中山市日威食品有限公司)王娟(副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吴俏槿(助理工程师,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李向丽(中级工程师,华南农业大学,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白永亮(高级工程师,华南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范小平(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蒋卓(讲师,华南农业大学)李敏(工程师,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胡志高(工程师,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项目简介广式杏仁饼、月饼等广式糕点作为岭南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视,高油、高糖、高热量的广式月饼也饱受各种非议。

另一方面,许多焙烤食品企业都处于小作坊状态,加工产业仍处在低端、低价值阶段;相对技术落后,质量意识淡薄,生产无标准,发展盲目,散、小、乱问题十分突出。

针对影响粤式焙烤产品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该项目于2010年开始对粤式月饼和杏仁饼加工进行了全产业链系统研究,首次建立了传统粤式焙烤产业现代化标准体系,从原料、生产加工技术、设备升级改造这三要素标准示范性集成体系。

该模式以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分工理论为支撑,引入现代工程理念,运用食品加工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原料品种,加工特性和营养特性评价研究、配套加工工艺及过程安全控制,加工设备改造,有效赋予传统糕点营养、健康的理念,促进了标准集成体系、质量安全管控体系的落实,对于目前传统焙烤行业从原料到生产方面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具体解决,通过和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实现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转型,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基于演化学习与协同进化的高性能群体智能优化理论、机制与方法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单位2:国防科技大学单位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位4:华南理工大学主要完成人1.郝志峰(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具体贡献:代表作1)2.王锐(职称:副研究员、完成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具体贡献:代表作6,7)3.邢立宁(职称:研究员、完成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具体贡献:代表作3,4)4.程适(职称:讲师、完成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具体贡献:代表作2,5)5.熊健(职称:副教授、完成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具体贡献:代表作10)6.秦全德(职称:副教授、完成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具体贡献:代表作2,5)7.路辉(职称:教授、完成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体贡献:代表作8)8.刘群峰(职称:副教授、完成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具体贡献:代表作9)9.黄翰(职称:教授、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具体贡献:代表作`1)项目简介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重大需求,聚焦“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高性能群体智能算法创新设计”,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

在群体智能优化方法稳定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演化学习视角创新设计了多种知识驱动的反馈学习型群体智能优化方法,有效提升了复杂优化问题的寻优效率;从协同进化的视角创新设计了多种群智能优化搜索新机制,有效解决了复杂大规模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从融合实际工程问题特征知识的角度进行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创新设计研究,提出了求解软件测试用例最优化生成的自适应差分智能优化算法、求解复杂任务调度的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以及求解柔性车间鲁棒调度问题的学习型群体智能优化方法。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多端直流输电的机电、电磁暂态精确建模技术及动态响应特性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洪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1/2/3/4/5/6/8;论文1/2/3/4/5/6/7.)2.姚文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2/3/4/11.)3.涂亮(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2/7/8.)4.张野(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7/8;论文1/3/4/5/6.)5.杨健(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1/3/4/5/6.)6.赵利刚(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5/9/10;论文7.)7.周挺辉(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7.)8.张帆(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5.)9.李俊杰(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8;论文5/6.)10.黄东启(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11.)项目简介直流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已获得了广泛、成功的应用,但目前我国在主干电网中主要采用的是两端直流输电,仅能实现点对点的功率传送。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多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满足多电源送电及多落点受电的多端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主干电网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十二五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时,已涉及到多端直流输电送贵州+广东及广西+广东远景的输电方案,但当时在多端直流技术方面基础薄弱。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doc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doc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2005-2016年深圳地区诺如病毒的分子变异、溯源及其与宿主受体相互作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 何雅青研究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题的设计和实施2. 靳淼研究员中国CDC病毒所暴发监测和宿主受体相互作用研究3. 杨洪主任技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诺如病毒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分析4. 段招军研究员中国CDC病毒所项目设计和结果分析5. 张海龙主任技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样本的检测6. 李慧莹助理研究员中国CDC病毒所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7. 敖元云助理研究员中国CDC病毒所阐述GII.P16-GII.2起源及传播机制8. 姚相杰副主任技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蚝及水中诺如病毒监测9. 阳帆副主任技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诺如病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10. 赵锦主任技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诺如病毒暴发检测项目简介(1)率先建立诺如病毒检测和分型方法,以及分子分型大数据平台,开展诺如病毒分子变异研究。

1)国家发明专利“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液相芯片检测用引物、探针及试剂盒”获得授权。

2)首次阐明2005-2016年深圳地区诺如病毒的流行规律和分子变异趋势,7~8月份检出率最高,6月龄至3岁儿童及20岁以上成年人为NoV 感染的高危人群。

NoV流行高峰在10月至次年3月,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是诺如病毒暴发的高危场所。

3)NoV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在VP1区出现多个有义突变,在ORF1/ORF2重叠区发生重组。

4)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005-2016年深圳地区的诺如病毒存在基因多态性:共有7种GI和15种GII基因亚型,且每年都出现一个流行的优势株和次优势株,与国内外的分子流行趋势一致,成为我国实时监测诺如病毒分子变异的工具。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本项目成果已投入到实际的运营中,通过海运路将澳门废旧车辆转移至江门新会,为监管部门提供在线的实时监管服务。项目涉及管理部门较多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大陆管理上的差异性,是本项目的特点、难点,处理各部门协同处理工作的一个典型物联网平台,行业案例唯一,独特业务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澳门废旧车辆营运及监管体系建设项目”是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粤港澳环保合作的国家级示范性项目,项目启动后,时间紧、任务急,涉及到的政府监管部门多,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工作难度非常大,国家监管要求对项目技术要求极高。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项目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严格按照项目总进度计划,科学统筹,合理施工,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为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最终也得到了澳门环境保护局和国内各监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3.李毅(职称:初级、工作单位:南粤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南粤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贡献:跨区应用效益分析,跨区各相关国家政府部门审核与要求跟进。)
4.杨小剑(职称:中级、工作单位: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项目市场调研,项目所需硬件设施采购,项目成本控制与核算)
2.黄恒(职称:未取得、工作单位: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黄恒是本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带领技术团队与市场、工程等内外部相关部门进行技术需求沟通、技术方案的论证、技术应用验证,提出总体技术方案,确保了项目技术的圆满实施,发挥了重要贡献。发表相关论文2篇,知识产权2项。)
项目简介
本研究方案按照废旧车辆的回收管理、跨区转移运输、拆解处理三个环节进行设计,确保废旧车辆及污染废弃物得到安全妥善的有效处理。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交直流混合电磁环境效应量化评估与防控技术及其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单位2: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单位3:清华大学单位4:华北电力大学单位5: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单位6:北京森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刘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贡献:创建了融合多参量多传感技术的交直流电网电磁环境全天候防控体系,首次开发了离子流电场微型测量系统,建立了离子流电场校准装置;首次建立了对直流线路电晕电流波形监测系统;揭示了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电磁学和声学全气象统计规律,建立了可考虑气象参数和线路结构参数的可视化的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评估系统。

2.余鹏:高级工程师,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创建了融合多参量多传感技术的交直流电网电磁环境全天候防控体系,研制国际首个无人机搭载的工频电磁环境检测传感器和宽频电晕电流测量装置,开发了“互联网+移动APP+智能传感”的电磁环境在线监测装置,首次建立了对交流变电站电磁环境的全天候监测系统。

3.田杰:工程师,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主要贡献:首次绘制了大湾区特大城市电网输变电设施工频电磁场及声场电子分布云图,创建了以“数字可视化”、“测量便携化”、“警示简便化”、“影响定量化”为目标的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公众投诉风险评估及沟通体系,实现了城市电网电磁环境分级预警。

4.李学宝: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主要贡献:提出了交直流输电线路混合电场隐式离散算法及电晕噪声的时域计算方法,解决了大湾区交直流线路混合架设遇到的电磁环境预测难题。

5.余占清:教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主要贡献:获得了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换流站及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提出了基于模式搜索和空间聚类的电磁环境数据Lasso-LME关联关系挖掘算法,揭示了电压等级及气候条件对电磁环境的影响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张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项目技术方案实施,病人筛查,分析总结,撰写论文)
5.黄文东(主管药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病人筛查、分析总结)
6.吴绍峰(主治医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项目技术方案实施,病人筛查,分析总结)
7.林艳(主治医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项目技术方案实施,病人筛查,分析总结)
8.李亮(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项目技术方案实施,病人筛查,分析总结,撰写论文)
9.杨职(主任医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组织协调项目技术方案实施,病人筛查,分析总结)
10.巫朝君(副主任医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项目技术方案实施,病人筛查,分析总结)
知识产权名称
/
推广应用情况
本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体现在:
一是项目组在中国超声工程学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超声分会等全国性年会进行了推广应用,同时组织专题讲座,举办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新技术学习班,邀请专家进行常规超声颈动脉检查、TCCS检查及超声造影基本操作演示,并且院推广该项目,有关成果已被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认可和引用。
(一)利用SMI技术联合CEUS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卒中风险超声等级进行评分,根据斑块的形态、纤维帽的完整性和新生血管中度风险斑块,结合临床将颈动脉斑块分为低风险斑块、中度风险斑块、高风险斑块和极高风险斑块。同时联合经TCCS对颅内willis环和椎基底动脉进行扫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及侧枝循环的开放,实现颈脑一体化评估。该研究在超声诊断易损斑块基础上评估了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卒中风险,为其在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因此,为建立一套临床可操作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化流程,筛选出卒中高危风险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早期进行临床干预,茂名市人民医院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创造性地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CEA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对CEA候选者的术前筛选、术中监测、术后随访评价,大大提高了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准确度从75%提高至96%以上;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达到了早期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并取得多项创新: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
新型超声诊断模式在致脑卒中的颈动脉斑块诊治的创新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1 茂名市人民医院
单位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1.魏达友(主任医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项目总负责人,组织了本项目的实施。1、主持本项目,部署技术攻关小组;2、组织并主导了省科技厅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论文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
论文2: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
论文3: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低-无回声区预测脑卒中风险的研究
论文4: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论文5:颈动脉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微血流成像研究
论文6: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
论文7: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论文8: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ndarterectomy: a pilot study.
项目立项、实施、结题验收;3、指导了研究、项目实施以及推广应用工作。)
2.勇强(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持项目技术攻关,负责技术方案制定、以及立项报告、总结报告的修改和审核,负责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总结发表相关论文成果。)
3.梁岩(主任医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整体指导,主持项目技术攻关,组织协调,项目设计,负责新技术开发及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二是项目组已成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血管超声培训基地2个(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茂名市人民医院血管超声培训基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北京安贞医院血管超声培训基地),推广超声精准筛查颈动脉易损斑块及CEA围术期超声检测,同时通过进修、观摩学习等方式进行推广。
三是项目组成员勇强教授在世界性学术会议进行推广,包括在2015年欧洲放射学大会、2016年及2018年亚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大会进行专题讲座,全面推广新型超声诊断模式。
论文9: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ndarterectomy: a pilot study.
论著:《劲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目前,项目组已为40多万例高风险人群作了规范筛查,并成功实施了500余例CEA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术中及术后监测无脑高灌注综合征和颈动脉补片破裂、假性动脉瘤和颈动脉再狭窄等情况的发生,极大降低了CEA术对颈动脉内膜损伤,以及患者因此再次手术的风险和医疗费用。同时通过来院观摩、进修以及学术宣讲等形式在国内进行了推广,使脑卒中高风险人群提高了对脑卒中风险的认识,促进了脑卒中风险筛查工作的开展、CEA手术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等工作,降低了不稳定性斑块引发脑卒中发病所带来的庞大的医疗费用,使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11.李成林(副主任医师、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组织协调项目技术方案实施,病人筛查,分析总结)
项目简介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而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临床研究证实引起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是由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破裂。
(二)斑块风险度等级评分创新。我们首次根据颈动脉斑块的形态、纤维帽的完整性、新生血管的分布等特征并结合临床,将颈动脉斑块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极高度风险颈动脉斑块四类,并制定了具体的分类标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大大提高斑块诊断准确度。我们通过建立新型超声诊断模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套规范评估流程,对不稳定性斑块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干预,达到早期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同时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准确度从75%提高至96%以上,为临床对该类病人治疗手段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组目前已进行了40多万例筛查与500余例CEA手术,术后均无脑高灌注综合征和颈动脉补片破裂、假性动脉瘤和颈动脉再狭窄等情况。极大降低CEA术对颈动脉内膜损伤以及患者因此再次手术的风险和医疗费用。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早期发现CEA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和颈动脉补片破裂、假性动脉瘤和颈动脉再狭窄等情况,以及时为患者提供适宜的内、外科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