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对于问题存在的敏感性和关注度,是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并为未来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用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也可以是与政治理论和实践有关的。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社会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激发他们想要解决和改变社会问题的动力。

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选择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公共事务等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敏感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调研、阅读文献等方式,主动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角度和层面的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深入了解和思考问题。

5. 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与政治参与: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和政治参与,使学生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并培养其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活动的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参加社区活动、模拟政治演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共事务和政治参与的过程,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是一个渗透于整个课程中的过程。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的认识能力和意识状态。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将探究几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材料、案例或是引导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观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

二、开展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在政治课上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学习,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讨论中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能通过交流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政治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但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层面上很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材料或案例,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问题讨论、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师也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学生问题意识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指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等
方面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

本文将从课
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外拓展等方面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具体实例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
能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在高中政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
析社会、政治方面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问
题意识。

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讨论环节,通过团体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
识和技能,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

3.课外拓展
教师可以利用学科竞赛、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视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问题的敏感度和认知度。

三、结语
高中政治课程的成功教学需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丰富性,这两方面配合
发挥作用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问题意识。

同时,学生也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索和发现社会问题,从而为自身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积攒知识储备
和经验之谷。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言在当今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职场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出色地解决问题。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反,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批判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辩论、写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来锻炼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问题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真正发现问题。

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绘画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队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

学生应该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勇于尝试。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引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设计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困惑,激发他们的提问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谜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文章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层思想,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问题意识。

3、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3、主题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性和矛盾性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学生引导1、激发兴趣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需要从激发兴趣开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困惑,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鼓励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和研究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盛有气体的气球放在火上加热,让学生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气体性质的问题思考。

2.问题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例如,当学生学习动植物的适应性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在荒漠地区生存?为什么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会开始思考和发现问题。

3.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并从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材料包裹音乐盒,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引发学生对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思考。

二、分析问题一旦学生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1.提供信息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鸟类的适应性时,教师可以提供关于鸟类的特点、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方面的信息,促使学生对于鸟类适应性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2.讨论与合作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可以互相启发和激发问题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问题,并进行集体思考。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条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植物生长条件,然后合作讨论,分析问题。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问题引导问题引导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引导,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立情境、引入问题提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教学《水的存在形态》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蒸发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会慢慢变干?”等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活动,自主发现问题。

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实施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问题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

三、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分析等。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养成勇于提问、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改变评价方式,重视过程和思维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和思维的评价。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他们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引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现象提出质疑、思考、探究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存在较大的难题。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的概念、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1.引导学生提问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疑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提问的习惯。

2.开展情境化教学通过情境化教学,将学习语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鼓励学生探索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更要求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4.对问题进行引导和解答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需要适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引导学生深化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1. 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安排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有趣的文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提问。

4. 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内外积极参加各种阅读、写作活动,在实践中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问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而有趣的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美国著名科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学生的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

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当前,受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再者,“发明千千万,起点始于问”。

问是学生动脑筋的结果,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地会带着问题去思考。

“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探索。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

一、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我们学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科研能力。

1、育人目标(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学科教学和研究,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问题探究方法,同时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产生这样一种心态:这个问题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我还不懂……,逐步在学习中产生过程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新型劳动者。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要想让学生能开“金口”,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

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同学树立自信心。

2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爱问要使学生爱问,就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

如:我在教《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一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呢?学生思考后,纷纷质疑:①课文里哪些句子讲了“一碧千里”的意思?哪些句子讲了“并不茫茫”的意思?②面对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景色,你想说些什么?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④作者在描写草原景色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提出问题了。

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敢问,爱问,但现在又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有个别同学在提问题时,不加思索地乱问,为提问而提问,造成问的质量不高,不能紧扣课文的内容来问。

因此,要进一步训练学生善问,而且“问”要有所创新。

学生在学校,什么都想模仿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老师倾向于问能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老师为榜样。

因此,老师要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也要做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

问的时机很多,有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有对标题进行质疑;有在矛盾处进行质疑;有于不疑处质疑。

有些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部分同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没有什么要问的东西,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无疑处”设疑,让学生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耐人寻味的问题。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究高中政治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阵地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将从课堂讲授、教材设计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探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学生们尚未掌握全部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当学生们学习到宪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宪法保障了哪些基本人权?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和实现这些权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教材设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在讲解国际关系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事件或矛盾,如南海争议、台湾问题等,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并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必要的解决途径。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学生应该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问题探究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调研和思考等方式培养问题意识。

他们可以遇到问题时主动去解答,通过查阅书籍、阅读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从而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学生还可以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参观考察、社区调研等方式,亲身感受和观察社会问题,进一步提高问题意识。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教材设计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

教师可以采取引发思考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通过选取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调研和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敢于提问。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愿意提问。

2.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授提问技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问并不是随意发问,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增强提问的意识。

4.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从而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提出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5.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提问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经验和互相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教师榜样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7.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提问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种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角,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思考,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1)学生经常进行问题探究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2)在阅读或听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文本中的问题,并通过对文本的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开展问题解决活动
通过开展问题解决活动,学生可以不断锤炼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开展环保方案设计、文明交通规划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四、学生思维训练
学生思维训练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包括思维导图、拓扑图等思维训练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为懂得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存在疑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性学习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提问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先发制人,提供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教师不仅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等,自己寻找答案。

例如,在讲解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生对知识的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策略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比如“为什么语文中有那么多反义词?”,“为什么同样的字在不同的成语中有不同的意义?”等。

鼓励学生质疑,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不盲从、不绝对化。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运用逻辑和推理,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 辨别信息。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或文章,要求学生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或不合理之处。

学生通过辨别信息中的偏见、错误和缺陷,提高思考的准确性和深度。

2. 对比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本,比较不同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案例,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探究和分析。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后,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环保是谁的责任?为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供参考。

一、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教授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样的写法?”“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问题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共同研究一个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培养他们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语文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对比研究,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学科中的问题,并通过比较和探讨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四、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独立的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放慢自己的授课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他们把问题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评价与反思评价和反思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解答、讨论、作业、小组合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勇于质疑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也要定期组织反思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已经逐渐转变为注重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成长期,问题意识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此需要老师们采用一系列方法来引导学生,刻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而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研究能力的提升。

一、素材引导法“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必定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孙悟空道:“这样说不好啊,至于地方,我是并不想去,只因诸天万界人物,我也没有见得全。

比如草原,海滨、桃花源等地,都没有去过,想去看一看。

再说,还有一些酷炫的武器,魔道的秘籍里面也没有见得全,真是非常不舒服。

”这段话的素材来自《西游记》,通过这段话,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想象中的环境中,在孙悟空那样强大的人物中寻找自己想要探究的答案,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孩子们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可以让学生从表面现象中去了解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对故事的单词、词汇、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意义。

例如,一个好问题就是:“为什么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这种性格和特点可以反映出故事中的情节,从而让孩子们从故事角色的特点中,了解到作家的用意。

三、课文抽取法在日常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某段或某句子进行抽取,帮助学生思考这段话的意思、逻辑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完善这段话。

例如,“孩子们的目光被这些羽毛吸引住,好几个小手伸了过去,结果……”这段话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被吸引,并考虑结果是什么,而原文之后则透露了小孩拿到羽毛后的反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段故事。

四、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在课堂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入手。

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文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和疑点。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故事或者神话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等。

在形式上,老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或者个人形式来探讨问题,互相交流看法,从而培养其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一些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质疑。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讨论。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激发其对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或者项目实践,让学生们以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究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敏锐感知、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引发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践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和思辨性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

在学习权利意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手机依赖症对个人权利的影响”这个案例。

学生可以自主调查相关资料,并思考手机依赖症是否会侵犯个人权利。

通过案例的深入研究,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讨论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讨论班可以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也可以是课外的学术讨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在学习民主政治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民主与效率的矛盾”这个议题。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发现问题的内在矛盾,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班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公民权益时,可以安排学生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公民的权益和义务。

在实践中,学生会自然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培养高中政治课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引发问题、案例研究、开设讨论班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

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

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

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引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敏锐地察觉和意识到,并且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一项紧迫课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实践探究、提倡多元思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探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展示探索性实验、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讲解一些激发好奇心的实验时,老师可以采用“提问引导”、“问题引导”等方式,通过询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学生课外读物、科普图书等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求知欲望。

二、注重实践探究科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探究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探究中,老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问题分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老师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改进方案,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倡多元思维提倡多元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以提出辩证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在学生作业和评价中,也可以适当开展不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导语: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一种敏感的认知能力,以及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1. 构建“提问森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听、读等方式积累问题,并将问题记录在“提问森林”中。

学生们可以根据提问森林中的问题去书本、网上搜寻答案,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倡学生主动发问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勇于向教师提问,也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1. 教师引导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答复和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重要性。

2. 在课堂中进行问题引导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全面深入的解决问题。

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热情1. 赞扬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称赞,让学生感到提出问题是一种正面行为,激发他们对问题的热情。

2.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故事、图片等情境刺激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爱上提问,从而形成自觉提出问题的习惯。

四、注重学生问题的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问题,提高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意义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意义以及问题的延伸,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五、倡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1. 在课堂中进行问题解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挫折和困惑,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毅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而有趣的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美国著名科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学生的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

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当前,受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再者,“发明千千万,起点始于问”。

问是学生动脑筋的结果,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地会带着问题去思考。

“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探索。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

一、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我们学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科研能力。

1、育人目标(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学科教学和研究,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问题探究方法,同时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产生这样一种心态:这个问题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我还不懂……,逐步在学习中产生过程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新型劳动者。

(5)通过课题研究,使所有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2、科研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新体系,逐步摸索出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实用的做法。

(2)通过教学研究,提升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典型课案、课例、课件、论文、反思等。

(3)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掌握符合现代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兴趣,探究问题——提升经验,总结问题——实践运用,拓展问题)。

(4)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实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3、研究的思路本课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调查分析学生问题探究学习的现状,借鉴有关经验,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教育教学对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方案,然后开展实践探索,在研究、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果后,逐步在全校推广。

二、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兄弟学校的教改成果,进行分析探究整理,构建在学科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学习的策略体系和行动方案。

2、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适时调整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反思、完善,进而推行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

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问题意识理论研究。

2、问题意识,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研究。

3、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

4、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1、课题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2、负责课题研究指导的杜仁涛校长是课题研究组的组长,具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和水平,课题组的其他成员都是有十几年教学教研的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学校在活动组织,相关制度的制定、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

4、召开总结交流会,半月进行一次回顾,一月进行一次总结,交流心得体会。

五、课题研究步骤(一)课题筹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7月)1、选题、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明确课题领域或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水平。

3、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明确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积累理论材料。

(二)课题实验探索、全面实施、完善提高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月)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组研究成员的素养,尽快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更有效的进行教学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

如:《现代教育理论研读》,《走进新课程》和各级各类教育杂志等。

这些学习活动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问题意识”概念的界定,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了课题研究工作,统一了思想,致力于课堂教学中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本课题得到了学校及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自课题开题以来,学校校长杜仁涛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参与研究活动,使得课题组成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另外,课题组成员加大听“推门课”的力度,经常邀请其他成员听课。

在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问题意识、问题质量及提问能力上,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推行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是师生平等相处,密切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方式。

“尊重、信任、沟通、理解、宽容、赏识”是实施民主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经验结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学生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敢说敢想的积极性。

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主动提问。

(2)根据班级学生的实践情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不断努力地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

”因此,我们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人、因时制宜地将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修改,同时开展丰富多彩地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以科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巧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就会自觉地激发学生学习需要。

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时,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动机。

当然,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情境的设置也迥然不同。

方式是多样的,我们感到大致有: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点,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创设呈现带有问题意识的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学生通过观察产生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趣味的故事,使学生在联想中产生问题等。

总之,关键是在于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

(4)拓宽学习领域,加深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深刻性。

新课教学后,通过研究质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掌握新知,同时还可以促进其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提问步入更深层面。

(三)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2月——2009年7月)1、收集、整理各种材料,完成材料存档工作。

2、撰写总结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分析(一)对问题意识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而这些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去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二)整理和归纳了一些实用的做法。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多用鼓励性语言。

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收集各种物品商标,发现每个商标上的小数,从而产生“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的疑问。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如:在迎元旦、庆六一前,让学生想一想,举办联欢会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语文问题,在广播室开播之前让学生设计出一天的播音时间等。

4、布置实践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

如:学习了升和毫升之后,让学生到商店或超市观察各种饮料的容量情况;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算一算给家里的餐桌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面积?并鼓励学生参与“采集生活问题”活动。

这些活动的切实开展,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养成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变强了,学习兴趣变浓了。

5、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让学生每天阅读一篇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了解古今中外科学家成长的历程,感受他们科学精神。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放各类书籍,让学生阅览,领略知识的重要和魅力。

每周做一种类型的发散思维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问题的质量。

学生问题意识能力提高了,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变得学习非常主动,学生能经常自问“为什么?”“怎么样?”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新气象。

而且他们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质量,并不是那些皮毛肤浅的问题,他们所获得的质疑问难的品质将带着他们走向成功。

(五)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由于课题组成员的大胆实践,勤于探索,先后撰写出了十几篇论文,分别在市、县获奖,积累了多篇教学叙事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