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纪录片学习心得体会3000字左右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纪录片中,几代共产党人秉持共同的信仰,在革命战争、在建设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用一生去践行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红34师师长陈树湘“断肠”坚守自己的信仰;朱光亚、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用“两弹一星”实践自己的信仰!王进喜用滚滚的黑色石油践行自己红色的理想!小岗村的脱贫致富就是沈浩的信仰!杨善洲用22年的时间,驻守荒山,直至把它变成一座青山留给后人……透过他们,我看到,信仰不是纸上的字,不是口中的话,而是具体的行动,是坚实的脚步,是不变的目标!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固然无需再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来坚守自己的信仰,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行动来践行信仰呢?我认为:践行好信仰就是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经济规模、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但理想信仰、精神追求、道德文化等软实力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还不相匹配。
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当前的社会可能是不完美的,但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信仰和理想的理由,而不是放弃信仰和理想的道理。
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腐败现象,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怀疑,误解和动摇,以及敌人的反对,这些都是自然的事,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斗争任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使这种崇高的信仰转化成内心的自觉,变成“真信”、“真学”、“真作为”的行动。
践行好信仰就是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我们要向书本学习,向前人学习,多看《信仰》这样优秀的纪录片,在历史轨迹中将它们串联,从而获得感性、生动的理解。
要向实践学习,深入基层,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历练,积累实现信仰所必须的人生经验;要加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_心得体会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纪录片《信仰》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纪录片《信仰》观后感6月24日-25日,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深感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实可信。
《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50分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观点鲜明。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人物故事阐述理论观点,用观点统领故事,将历史、人物、理论融为一体。
二是典型感人,代表性强。
新老典型结合、个体群体结合、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合,兼顾各个层面、各条战线,主要选取一线典型,以点带面、重点突出。
三是细节真实,鲜活生动。
注重用事实说话,以情感人,用细节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
四是形式新颖,富有创意。
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追求纪实感、现场感和亲切感。
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
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信仰》站在历史层面,回溯90年的光辉岁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现代语境和通俗语言解读党的历史。
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党的优秀群体、个人的感人事迹,以人带事,以事说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信仰观后感3000字

信仰观后感3000字
【篇一: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电视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
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
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
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
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
开天辟地慨而慷。
《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
《信仰》纪录片的观后感

《信仰》纪录片的观后感《<信仰>纪录片的观后感》在观看了《信仰》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纪录片以其真实而深刻的视角,展现了信仰的力量,让我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纪录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无不诠释着信仰的真谛。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无畏,到建设时期的艰苦卓绝,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拼搏,无数的共产党人凭借着坚定的信仰,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他们的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信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永不退缩的勇气,是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原则的定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先烈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为此,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
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尽管身处困境,但他的信仰从未动摇。
这种坚定的信仰,让我为之动容。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方志敏这样的革命者,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建设时期,王进喜、焦裕禄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改变国家的贫穷落后面貌,不辞辛劳,无私奉献。
王进喜带领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他那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工作期间,为了治理风沙、盐碱和内涝,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的信仰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每一个领域都有共产党员拼搏的身影。
袁隆平院士为了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杨利伟、景海鹏等航天英雄,凭借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一次次挑战极限,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纪录片《信仰》个人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个人观后感纪录片《信仰》观后感1按照学校党委的规定,本人于10月24日至26日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观看了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观看这部记录片,我对党的认识更近了一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因为有信仰而有力量,因为有信仰而有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大学生党员,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信仰意识在慢慢淡化,在多元化的世界里,经济大潮冲击下各类思想的撞击,使得我们最初的信仰在淡化,最初的坚持在淡化,观看了这部影片,我对信仰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了,也意识到了信仰的重要性,越是经济浪潮席卷之时,我们越是要有信仰,有立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首先,要把信仰永久的刻印在脑海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第二,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要忠诚党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为同学服务。
切实在同学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26月24日与25日晚,我观看了三集文献纪录片《信仰》,感触颇深。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信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信仰的力量。
在片中,许多不同信仰的
人们分享了他们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定,无论是面对困难和挑战,还是经历悲伤和失落,信仰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和勇气。
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信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论是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还是在社
会中展现出的力量和正能量。
人们因着信仰,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也在困境中
找到了希望和力量。
信仰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信念,更是行动和实践。
许多人在片中展现出了对信仰的忠
诚和奉献,付出了许多努力和代价。
这种信仰的力量在纪录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让
观众深受感动和启发。
总的来说,纪录片《信仰》展现了信仰的力量,让观众体会到信仰的重要性和影响。
无论在何种信仰中,信仰都是人们内心的支撑和动力,能够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困难和挑战,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愿我们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坚定自己心中的信仰,秉持着信念前行。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纪录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
让久已不闻qiāng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近期,我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
观后,在全体党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大家对“信仰”这一重要问题的新的思考。
通过观看《信仰》纪录片,使全体党员产生了以下感受和体会:一、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信仰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大家都知道,人是应该有些信仰的。
但如何选择,如何坚守呢?这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个国家也一样。
《信仰》这部纪录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的。
共产党员应以什么为信仰呢?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
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信仰,前赴后继,不停地追求、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独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从91年前,13名党的早期组织成员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信仰,让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共产党人担负起传承信仰的使命信仰会传承,事业会延续。
革命时期有__、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吴仁宝、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
当《信仰》这部纪录片让我再次重温了前辈们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过了先辈们那些信仰的足迹后,我相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会实现。
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

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中共绥阳县委办公室曹颖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实可信。
我认真观看后,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深受鼓舞。
91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壮大成为拥有8000 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
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如果说谈自己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后的体会,我觉得就是要珍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第一,要加强学习。
对于党员干部,方向问题是旗帜问题,是政治问题,是生命线问题。
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方向错误,满盘皆输。
所以一定要加强学习,并时时处处匡正自己的言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第二,要爱岗敬业。
要珍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多为党、为人民、为家乡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第三,要求真务实。
方针政策制定后,落实就是关键环节。
如果把一个好的路线走偏了,把一个好的目标做虚了,就要误事,就要出大事。
因此,我们要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
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不折不扣地把县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执行落实到位。
第四,要清正廉洁。
作为共产党员,要忠于职守、克勤克俭,不以权谋私,更不能为饱私囊而践踏道德与法律。
要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的利益。
教师观看记录片《信仰》心得体会

教师观看记录片《信仰》心得体会
教师观看记录片《信仰》心得体会范文
观看了《信仰》这部纪录片之后,我体会到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
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
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
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
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_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观后感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_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观后感《信仰》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了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观看信仰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大家!观看信仰心得体会1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星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对共产党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在寻常的经历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
近日,部机关组织大家集中收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信仰》,看了之后很受震撼,也更加深了我对信仰的认识。
回顾我们党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矢志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和普通共产党人,指引他们为之奋斗的始终是心中不变的信仰,他们追寻信仰、践行信仰、捍卫信仰之路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也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90多年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在许多人眼中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或许已经不再成为某些同志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因此,拜金主义、信仰缺失等被扭曲的价值观成为当下广受诟病并持续扩散的社会病态。
在此背景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信仰灯塔,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社会风气显得如此重要而迫切。
信仰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简言之,就是对某种认识或某人极度信任并把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信仰是可观可感的: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
学习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

学习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
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
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
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
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
开天辟地慨而慷。
《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聆听着片中的,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
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
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
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
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
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纪录片《信仰》的学习心得

收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学习心得我于6月24日21:02、6月25日20:05、21:02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一套)收看了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共三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
这部片子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一集“只要主义真”中,《信仰》从《共产党宣言》进入中国开始,讲述了在革命历史时期的一个个共产党员:彭湃、方志敏、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江姐??坚持自己的信仰,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建立了新中国。
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
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
在第二集“壮志换新天”中,讲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人民当家作主,普通的共产党员朱光亚、孟泰、杨根思、张秉贵、雷锋、王进喜、“红旗渠”建设者们、焦裕禄、邓稼先??用平凡的劳动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
在第三集“时代先锋行”中,讲述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忠诚和实践。
片子通过讲述小岗村、华西村??的发展、变迁,阐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深刻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和伟大追求,都是以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基础和以此作为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纲领的。
纪录片《信仰》优秀观后感8篇

纪录片《信仰》优秀观后感8篇纪录片《信仰》优秀观后感1近日,在上海基层党建网观看了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备受教育。
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员的发展面貌和党员的信念。
在影片中,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牺牲“小我”保全“大我”的精神,让我备受感动,虽然不同时期党员的使命和职责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在的社会,有很多人面对利益和欲望的诱惑时,有的党员信仰那脆弱,有的道德底线不堪一击,这都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一定要坚信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谋利益:一.“不断施与,不求索取”的高尚品志,是我精神的楷模《信仰》电视片中反映的建国初期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徐虎等模范人员,虽然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信仰旗帜感召下展现了一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克己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进修的课程。
二.“不断奋斗,学无止境”的思想境界,是我努力的方向影片中各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告诉我们,他们的信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付出自身的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
三.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要在工作中始终履行党员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红十字会的一名普通党员,要为群众服务特别是困难人群服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按照党政关注、群众急需、红会所能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不断巩固理想信念。
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信仰,来自于生命狂热而不舍的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特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趋势本质的理论把握和实践指导。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的思索就越会发现它永远新颖,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仰: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
”而共产党人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为人们服务。
“没有信仰人会活得很飘”这是时代楷模郭明义的一句话。
是的,我也深深的认同他的话,没有信仰我们总会容易迷失,甚至会对善恶的评判失去平衡。
人具有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我觉得人活着并不总是为自己活着,应该为社会有所作为。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得到统一。
一辈子很短,如果用他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
一辈子也很长,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与党的事业中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成为了永恒。
信仰是对万事万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坚定不移的认定。
因此,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拥有信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信仰,有向善的信仰,否则会使人踏入绝境。
在当代我觉得对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是正确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近代饱受欺凌的苦难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这种精神?我认为是一种信仰,那就是为国家人民幸福生活奋斗的信仰。
在1921年,一件开天劈地的大事变发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它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也燃起了无数人的希望。
无数的共产党人让我明白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多么的无穷。
也真是这种信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筑造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信仰使得生于大地主家庭本可享受荣华富贵的澎湃放弃对农民的剥削,主动消除剥削制度,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为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领袖,并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仰》纪录片学习心得体会3000字左右
2018-08-10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
”这是在《信仰》纪录片中,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讲的一句话。
语言很俭朴,却最实际,他回答了一个普通共产党人在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所选择的信仰。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应该坚守怎样的信仰呢?在观看《信仰》之中,我们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对党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作为自己的远大信仰。
组工干部如何坚守信仰?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辛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将军这样的信仰,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爽。
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充分认识坚守信仰面对的繁复形势,传承信仰,要像陈毅将军那样坚守信仰,做信仰最坚强的组工干部。
一是要树立坚守信仰的坚强信心。
对信仰一旦选择就毅然坚守,而坚守所付出的代价有时远比选择时还要强大。
当前的社会当然是不完善的,但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信仰和理想的理由,而不是放弃信仰和理想的道理。
信仰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填塞着荆棘,甚至陷阱。
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腐败现象,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怀疑,误解和动摇,以及敌人的反对,都是自然的事,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斗争任务。
作为组工干部,我们的使命就是铲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点一点地接近我们的理想之地。
二是要有坚守信仰的毅力和勇气。
在革命年代,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用死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在观看《信仰》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会跳出影片来看信仰,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历史难题,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应对,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个挑战。
然而,作为组工干部,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我们需要始终坚守的,仍然是党的本色。
我们在正面学习《信仰》的同时,更要查找和重视党内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予以合理解决,只有如此,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才会更加坚强,党的生命力才会更加兴旺。
三是要让信仰在现实中扎根。
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把信仰落实在点点小事上、在通俗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
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
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学会真心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群众,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甘与苦、得与失;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农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拉真事、诉真情;做群众欢迎的事、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只有这样,才能让信仰在现实中彰显活力。
组工干部如何实践信仰?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
”这是《信仰》纪录片里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实践信仰的高度称颂。
我认为,观看《信仰》,并不是让我们比信仰,干出与信仰故事里同样的事情,而是要我们时刻牢记宗旨意识,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像沈浩那样时刻把人民装在心里,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信仰。
一是用公正捍卫信仰。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职业操守、为政之要。
李林森、郑培民、王瑛、任长霞等一个个光辉闪亮的名字,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标杆。
详尽工作中,我们就是要向模范学习,要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干部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绝不掺杂个人好恶,戴有色眼镜看人。
组工干部要做到慎独,在各种物欲诱惑面前,要始终保持住淡定、敬畏、克制的心态;在飘浮喧嚣中,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始终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是用奉献诠释信仰。
组织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组工干部常常面临各种抉择,只有坚守公道正派,始终考虑最广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修德以立身,律己以正人”,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立身之本,德之核心,组工干部要大气谦诚,愿为人梯,才能真正公道待民服务亲民。
要把组织工作扎根在基层,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了解人民的呼声,选出好干部,把组织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为民服务上。
三是用创业实现信仰。
组织工作肩负着推动党建科学发展、激励队伍干事创业的重任,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组工干部的追求和创业也不应该有止境。
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千主义万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能够富有,最佳的主义。
”他不局限于主义的讨论,他大胆改革创新,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朴素的行动:让华西村的群众都富有起来。
他的故事,给我很大启发,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立足岗位,立志做大事,大胆改革创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争创一流业绩,在成就功业中实现信仰。
纪录片《信仰》学习体会观《信仰》有感学习“信仰的力量“心得观看信仰心得体会读《信仰·先驱的心声》有感:用生命抒写信仰1000字的《信仰》心得体会范文纪录片《信仰》的学习心得信仰观后感普通党员观看信仰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学习《信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