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拼搏焦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路上的拼搏
——同步小康驻村小故事
毕节市移民局焦军
在新仁乡小寨村新光三组,有一个叫坡头上的自然村寨,是小寨村最边远、最贫穷的民族村寨,居住着8户32名苗族同胞。
由于全寨人均耕地只有0.8亩,加之不通公路,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驼,全寨群众整体处于贫困状态,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辛。
随着市、县、乡三级驻村干部的先后入住,党的十八大春风吹拂到了这个边远、贫穷的苗族村寨,温暖了每个群众的心窝。
始终把“给村民财物是下策,给村民能力是中策,给村民观念是上策”作为驻村工作座右铭的我,像小寨村其它驻村干部一样,以转变群众观念为着力点,走家串户,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与群众一起拉家常、话发展,体民情、查民意,问民生、解民忧。
在坡头上开展逐户走访活动时,我与每户苗族同胞坐在一条板凳上,心贴心算经济帐:“同样一亩地,种苞谷,亩产最多800斤,年收入最多1200元,而一个人最多只能种10亩地;种核桃,亩栽23棵,进入盛果期后,按每棵结果20斤、每斤售价10元钱算,亩收入能达到4600元,还不含林下种草养鸡、养牛等收入,而且一个人最少可管理50亩,可腾出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养殖业等增加收入。
”在全寨群众座谈会上,我鼓动大家:“如果还是抱着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不放,不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那我们拿什么实现人均7000元以上的小康目标?表面上,大家是缺发展资金、缺发展技术,但实质上,大家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大家真正缺的是发展的野心和观念,缺的是对发展机会的了解和改变贫困的行动,缺的是挑战贫困、挑战困难的信心、决心、勇气和毅力……
坡头上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我们一定要有发展的志气、赶超的信心。
”在28岁的王祥文家,我激励他:“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奋斗就不值钱。
我们可以让人瞧不起一时,但不能让人瞧不起一世。
在全寨,我最看好的就是你,因为你年轻有冲劲,坡头上是一个非常适合种植核桃和养殖鸡、牛、羊的好地方,希望你能带起头来,转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致富。
如果需要种植核桃,我可以帮助你去协调和争取树苗供应。
如果搞养殖,我也可以向你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我真诚的话语,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干劲。
要想富,先修路。
不甘贫穷、不甘落后的坡头上群众,在村民王进学的动员和组织下,纷纷拿起工具,涌向那条多次提议、但又多次搁浅的进寨路的起点,吹响了挑战贫穷的冲锋号、扣响了同步小康的第一枪。
我和其它驻村干部也积极参与其中,一起为他们设计路线、协调土地……
好事多磨。
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条长约300米、宽3米的进寨路很快就轮廓初显,但途中十余处却有巨石横跨路上,用人力根本没法解决。
由于石质结构特殊,采用爆破作业方式事倍功半,最佳方案是采用挖掘机挖掘。
在我们的建议和协助下,通过联系施工人员实地查看并进行议价,需8800元挖掘费用。
户均1100元的出资,对这些家陡四壁、衣襟褴褛、身无分文,每户年收入才几千元的苗族同胞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从我掌握和了解的情况看,这8户群众中只有1户农户有经济实力能拿出这笔钱。
就在我担心这条道路又将因资金问题再度搁浅、成为半拉子工程时,这些群众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作出了一个让我倍感意外的决定:贷款。
贷款也要修路,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大胆而又十分艰难的决定,要是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充分体现了他们观念的转变和修路
的决心,体现了他们不甘贫穷、不甘落后的不屈斗志。
在听到他们决定的那一刹那,我的眼框突然间热了,因为贷款对本就极为贫困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是在农村一个像他们一样贫穷的家庭中长大的,深知贷款修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为了发展、为了小康,他们已经是豁出去了。
为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帮助他们早日修通致富之路,夯实他们同步实现小康的基础,被他们的拼搏精神所感动的我,在个人捐助300元和发动驻村干部参与捐助帮助修路,承诺个人出资约1500元购买水管帮助他们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后,考虑到个人的捐助对他们修路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大问题,我又拿起录像机和照像机,把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当前进寨路的修建情况等详细记录了下来,并及时返回单位,将这个情况向本单位领导进行汇报,想争取单位的支持,拉他们一把。
单位领导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工作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了8800元资金,对这8户苗族同胞修建进寨路给予了补助。
资金划拨到位后,这8户群众再次作出令我感动的决定:他们不把这笔资金分摊到户,而是希望把之继续用于进寨道路硬化上,并恳求各级领导考虑能否帮助他们协调、整合部份资金,帮助购买水泥和砂石,由他们自己投工投劳,对进寨路进行硬化,以解决下雨天不能运输的问题,真正修建好这条让他们通向外界、驶向小康征程的快车道。
“大家修路的决心很大,我们的贷款以后我们会想办法还,现在既然得到了市移民局领导的关心,给了我们8800元钱的补助,我们就要借这个机会继续把道路修建好,现在我们晴天运输已经没有问题了,但雨天还是不行,如果硬化了,我们就能彻底告别人背马驼的历史”,村民代表王进学如此说。
目前,进寨路硬化的事宜正在酝酿、商讨和协调、争取之中。
从这8户苗族同胞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甘现状、敢于挑战贫穷,不
等不靠、奋力后发赶超的拼搏精神。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使他们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干劲和活力。
在小寨村,我们驻村工作组把它称为“坡头精神”,并作为一个示范榜样,在全村广泛宣传,号召全体村民向坡头上的村民学习。
在我们毕节的农村,还有许多像坡头上一样的小自然村寨,居住着部分民族同胞。
由于长期居住在边远偏穷山区,他们始终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的帮助,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才能驶上奔向小康的快车道,但他们也不是一味的在等、靠、要,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停止改变贫穷、挑战贫穷、探索发展的步伐,始终在迈向小康的道路上顽强拼搏。
他们需要的帮助,并不全是资金和项目,也许只是一席转变观念的谈话、一个帮助发展的建议、一条迈向富裕的信息。
这些帮助,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提供的。
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各级党员干部都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作为,“干”字当先,比着干、抢着干、追着干,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能极大地激发群众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能形成群众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就能坚定群众发展的志气和赶超的信心。
总之,本人认为,只要干群齐心拼搏,同步小康就能很快实现。
附驻村工作图片如下(共7张):
(图为焦军和村干部在与坡头上农户商谈进寨路巨石挖掘方案)
(图为焦军看望五保老人郭堂书)
(图为焦军在测量连户路)
(图为焦军在为村民调解因修连户路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图为焦军在涂写驻村工作相关宣传标语)
(图为焦军和乡党委委员唐如军在协助群众硬化院坝)
(图为焦军在组织和协助群众清挖小寨街道路边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