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生物腐植酸的应用研究

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等。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作物有降解作用,效果非常好,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病害。 使用方法 可直接加入腐熟剂、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肥料中,在分解纤维、病理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1.1 形态学特征木霉的菌落生长迅速,呈不定型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其表面的颜色多呈绿色。菌丝有隔分枝,厚垣孢子有或无。分生孢子梗是菌丝的短侧枝,侧枝上对称或互生分枝,形成二级和三级分枝,分枝角度为锐角或近于直角,在分枝末端形成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多为卵圆形,无色或绿色,簇生于小梗顶端。 1.2 生态学特性 1.2.1 生长发育的物理条件 1.2.1.1 温、湿度生长适温为20-28℃,在6℃或32℃仍生长良好,它是一种嗜温真菌,在37℃条件下能生长,但在48℃条件下不能生长;木霉的生长要求较高湿度,其营养生长的相对湿度要求92%以上,孢子的形成需要93%-95%,因而木霉在潮湿土壤中的生命力较干性土壤中强。 1.2.1.2 光照若光照以对数比例增强可以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有研究发现380nm和440nm波长的光诱导力最强,而254nm和1100nm以外波长的光不可能诱导繁殖体的产生。木霉经日光处理3min或经紫外线光处理10-30s诱导产孢的效果更好。 1.2.1.3 pH值和CO2木霉的最适生长pH值为5-5.5,在pH值为1.5或9.0的培养基上也可能生长,但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的萌发率更高。CO2对木霉生长的影响取决于CO2的浓度和培养基的pH值,在碱性基质中,高浓度的CO2有利于木霉菌的生长。 1.2.2 营养条件 1.2.2.1 碳源木霉菌株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作为碳源,较理想的是单糖、双糖、多糖、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等。绿色木霉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上大量产生酸类,用葡萄糖或淀粉作为碳源,该菌产生60%-80%的柠檬酸(理论上推算)。 1.2.2.2 氮源在缓冲介质中,铵是木霉菌最易利用的氮源,其他氮源如氨基酸、尿素、硝酸盐、亚硝酸盐也能维持其正常生长。以天冬门素为氮源生长特别好,含氮量低,会促进孢子形成,对高浓度硝酸盐的负影响由于硫酸镁的存在可以得到补偿。 1.2.2.3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无机盐对木霉的生长很重要,对绿色木霉来说,镁离子能促进其生长,铜离子能促进分生孢子色素形成,铁离子对孢子的形成也很重要。

灵芝栽培中木霉的预防和治疗

灵芝栽培中木霉的预防和治疗 灵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灵芝的生产发展很快,但在灵芝栽培中常因杂菌的污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绿色木霉是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最高的,在灵芝栽培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 灵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灵芝的生产发展很快,但在灵芝栽培中常因杂菌的污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绿色木霉是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最高的,在灵芝栽培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绿色木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和土壤中,还常以分生孢子的形式漂浮在空气中,它适应性强,特别是在营养丰富的基质上生长迅速,传播蔓延快,既可以和栽培的灵芝菌丝竞争养料,消耗养分,也可以分泌毒素破坏灵芝菌丝的细胞质,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严重影响着灵芝的产量和质量,是灵芝栽培中病害防治的重点。在近几年的栽培中我们采取了以预防为主、并辅助治疗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选用抗杂性好、菌丝生长势强的灵芝品种。选用优质的灵芝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抗病能力好、生长势强的品种不易被绿色木霉菌感染。 2、严格挑选栽培用种。所选菌种要求种性纯正,菌丝生活力强,菌丝洁白、浓密、健壮、菌龄适宜,防止菌种带入绿色木霉。 3、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菇房内要清除菌渣、垃圾,彻底清洗栽培用架,并进行空间消毒,消灭杂菌隐匿场所,以减少传播媒介。搞好环境卫生对防止污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严格选料。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用前要曝晒数天,培

养料配方要求合理,主料和辅料要充分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70%左右,装量合适、松紧适度,装好后立即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以防培养基的酸化。灭菌要求彻底。 5、接种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由于空气中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的孢子,操作时不能因为肉眼看不见而麻痹大意,操作人员的双手、衣物和所用接种工具、材料须严格消毒,如选用接种室接种的操作人员应戴上帽子,以防头发上落有绿色木霉的孢子。接种动作要尽量快捷、熟练,防止接种过程中带入杂菌、杂菌孢子,对灭菌过程中破损的袋子用胶布封好,并在封口处用75%酒精消毒。 6、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使灵芝菌丝以绝对优势迅速占领地盘,减少杂菌的污染,起到以菇抑菌的作用。 7、保证培养室内具有适宜的小气候,把好菌丝培养关。控制25℃左右的温度、60%-70%的湿度,注意通风换气,严防高温高湿,创造灵芝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促进灵芝菌丝快速生长,迅速占领整个料面。 8、认真抓好出芝阶段的培养管理工作。浙江一带灵芝栽培一般选在春季进行,出芝时正好是6、7月份的高温季节,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是防治绿色木霉污染的重要时期。灵芝原基长出后,要及时拔去棉塞或开袋,以免原基损坏而感染绿色木霉菌。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同时加强通风和给予一定的光照,促使原基健康地长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摘。 9、加强早期防治。定期检查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污染,应采取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张学勤李富强 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 系统性的认识尚未普及。尤其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 往往从各自角度介绍自己的产品, 容易造成模糊认识。 1、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 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 特别 关注黄曲霉毒素。经过20 多年时间, 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 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 等等。最后总结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所以1993 年美国FDA 首次批准 2 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 吸附剂产品上市, 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 2、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 (1)黏土类(HSCAS)吸附剂; (2)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3)酶解毒剂; (4)菌解毒剂; (5)中草药(国产品)。 3、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 3.1 黏土类(HSCAS)吸附剂 利用四面体- 八面体- 四面体(T- O- T) 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 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 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 电吸附。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即黏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黏土有几十种, 不同种类的黏土,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千差万别。 3.2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利用酵母细胞壁内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同样属于有机类的霉菌毒素的亲和性,吸附霉菌毒素。类似于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为表面亲和吸附。 3.3 酶解去毒剂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摘要: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除了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之外,木霉菌的诱变育种改良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基因操作技术已有效地应用于木霉菌的改造。木霉菌的大量生产技术以及菌剂的制备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已经有10多种商品化制剂。木霉菌的筛选技术是需要重视的研究领域,而其发展则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作用机制的详细了解。木霉菌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木霉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1前言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属于半知菌类的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广泛存在于土壤、根围、叶围、种子和球茎等生态环境中1932年,Weindling发现木素木霉(Trichodermalignorum) 可以寄生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建议将该菌用于土传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木霉菌生防研究工作从此开始。由于木霉菌的广泛适应性、广谱性及多机制性,一直是植病生防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木霉菌已由单一地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达到有目的地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改造以获得新型菌株的程度,如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引入已成功地研制出商品制剂F-Stop。截止到1997年,国内外已经登记的木霉菌制剂多达11种,其中包括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5个,多孢木霉菌(Trichodermapolysporum) 1个,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2个,其他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 3个,多数用于植物土壤传播病害的防治,如Sclerotinia,Phytophthora,Rhizoctonia,Pythium,Fusarium,Verticillium等。 2木霉菌的分类 由于木霉菌株的形态特征复杂,又缺乏稳定性,木霉菌的种类鉴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直到1939年,木霉菌的种类鉴定或是依据Gilman的工作,或是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1939年,Bisby检查了大量的木霉菌分离物,没有发现稳定的鉴别特征可供参考,因此主张木霉菌(Trichoderma)是一个单种属(monotypicgenus)。他的意见得到许多真菌学家的认可,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凡是产生绿色孢子的木霉菌都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然而木霉属是

腐殖酸的作用

腐殖酸的作用 一、啥叫腐植酸 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腐植酸的比例最大,土壤腐植酸是物理化学上的非均相复杂混合物分子量是多分散的,该混合物是由天然的、分子量较高、黄至黑色、无定形、胶状、具有脂肪性和芳香性的有机聚电解质组成,不能用单一的化学结构式表示。 二、腐植酸是从哪里来的 1、土壤腐植酸与生俱来,主要是植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煤炭腐植酸是微生物对植物分解和转换后,又经过长期地质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三、腐植酸结构功能与作用 1、结构腐植酸是一类天然有机弱酸,由黄腐酸、黑腐酸和棕腐酸三部分组成。 2、元素组成煤炭腐植酸与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植酸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腐植酸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氧,还有少量的氮和硫,另外还还有多种官能团。 3、腐植酸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一般以上是腐植酸,在腐蚀质中腐植酸是主体及其与金属离子相结合的盐类,腐植酸是有机质中最活跃、最有效的部分。 (1)腐植酸的直接作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2)间接作用 ①物理作用 A.改善土壤结构。

B.防治土壤裂化和侵蚀。 C.增加土壤持水量,提高抗寒能力。 D.使土壤颜色变暗,有利于太阳能量吸收。 ②化学作用。 A.调节土壤PH值。 B.改善和优化植物对营养和水份的吸收。 C.增加土壤缓冲能力。 D.在碱性条件下,是一种天然螯合剂(与金属离子螯合,促进期被植物吸收)。 E.富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F.提高有机肥料的溶解性,减少肥料的流失。 G.使营养元素转化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状态。 H.能加强植物对氮的吸收,降低磷的固定,能把深入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保护盒贮存于土壤中,并能加速营养元素进入植物体的过程,提高无机肥料的应用效果,所以说,腐植酸是植物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储备库”。 ③生物作用 A.刺激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植。 B.提高植物自然抗病、抗虫害的能力。 四、常用腐植酸的种类和特性目前作肥料常用的腐植酸分为褐煤腐植酸、风化煤腐植酸、泥炭(草滩腐植酸)。 1、褐煤腐植酸是成煤过程中第二阶段(成岩作用)的产物,至烟煤阶段已不含腐植酸,褐煤腐植酸一般含量在1—85%,褐煤外观呈褐色,少数呈黑色,按深浅程度可分为 (1)土状褐煤:煤化程度较浅,碳含量较低,腐植酸含量较高,一般在40%以上。

脱霉剂处理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脱霉剂处理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脱霉剂主要是吸附霉菌毒素,它是一个物理过程。有的人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吸附是在体外饲料搅拌的过程中进行?还是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进行? 脱霉剂主要是吸附霉菌毒素,它是一个物理过程。有的人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吸附是在体外饲料搅拌的过程中进行?还是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进行?其实两者 都有,前者占20%,后者占80%,只要有游离的霉菌毒素和硅铝酸盐分子同在,那么硅铝酸盐就会对霉菌毒素进行吸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处理霉菌毒素的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主要是以酶工程为代表。酶的作用是专一性的,它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例如,酯酶可以破坏玉米赤霉烯酮的内酯环,使玉米赤霉烯酮无法与雌激素受体做竞争性结合,而成为无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氯酶可以脱解呕吐毒素分子中的环氯基团,破坏呕吐毒素使其失去活性。但正是由于酶的专一性特点(一种酶只能处理一种霉菌毒素),这就使酶的使用大大受限。而且,如何保护酶在体内的活性?如何制得更便宜的酶制剂?都是待要研究考虑的问题。所以目前用酶制剂来处理霉菌毒素也是辅助性的作用。当然,养殖户朋友们到兽药店会看到一些主要成分是中草药的脱霉剂。有些人说这种脱霉剂很好,他们认为霉菌毒素就是毒啊,而中草药是解毒的,用上它就对路了!可见我们兽药的知识普及地是多么不够啊!中草药类脱霉剂有两个缺陷:1、中草药对霉菌毒素的解毒原理目前还不清楚,而且霉菌毒素比较稳定,并不容易被破坏;2、一般中草药类的脱霉剂都声称在肝脏能帮助解毒,其实霉菌毒素从肠道转运至肝脏的过程中,就是其破坏的一个过程。为何要等它被吸收之后再做处理?而不在被吸收进血液入肝脏之前就处理它,将霉菌毒素吸附而直接排除体外呢?

木霉名录

木霉及其肉座菌有性阶段种类名录 1 Trichoderma aggressivum Samuels & Gams (侵占木霉) 1.1 Trichoderma aggressivum f.aggressivum Samuels & Gams (侵占木霉侵占 变种) 1.2 Trichoderma aggressivum f. europaeum Samuels & Gams (侵占木霉欧洲 变种) 2 Trichoderma arundinaceum Zafari, Fraf. & Sanuels (苇状木霉) 3 Trichoderma asperellum Samuels,Lieckfeldt & Nirenberg (棘孢木霉) 4 Trichoderma atroviride Karsten / Hypocrea atroviridis Dodd, Lieckfeldt et Samuels (深绿木霉/肉座菌) 5 Trichoderma aureoviride Rifai / Hypocrea aureoviridis Plowr. & Cooke (黄绿木霉/肉座菌) 6 Trichoderma austrokoningii Samuels & Druzhinina/Hypocrea austrokoningii Samuels & Druzhinina (澳洲康宁木霉/肉座菌) 7 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 Kraus, Kubicek & Gams (短密木霉) 8 Trichoderma candid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andida Chaverri & Samuels (雪白木霉/肉座菌) 9 Trichoderma caribbaeum Samuels & Schroers (加勒比木霉) 9.1 Trichoderma caribbaeum var. aequatoriale Samuels & Evans (加勒比木霉 厄瓜多尔变种) 9.2 Trichoderma caribbaeum var. caribbaeum Samuels & Schroers (加勒比木 霉加勒比变种) 10 Trichoderma catoptron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atoptron Berk. & Broome (低头木霉/肉座菌) 11 Trichoderma cerace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eracea Chaverri & Samuels (蜡座木霉/肉座菌) 12 Trichoderma ceramicum Chaverri&Samuels /Hypocrea ceramica Ellis & Everh. (陶瓷木霉/肉座菌) 13 Trichoderma cerinum Bissett, Kubicek & Szakacs (蜡素木霉) 14 Trichoderma chlorospor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hlorospora Berk. & Curtis (绿孢木霉/肉座菌) 15 Trichoderma chromosperm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hromosperma Curtis & Peck (色精木霉/肉座菌) 16 Trichoderma cinnamome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innamomea

腐植酸类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腐植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有机无机复合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正成为21世纪生态农业用肥的发展方向。这里主要论述该肥中腐植酸类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 1.腐植酸可对土壤进行改良 (1)对盐碱地的改良 A.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使用腐植酸,可改变土壤中含盐过高、碱性过强、土粒高度分散、土壤结构性差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使其成良好状态,从而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试验结果) B.降低表土含盐量:施用腐植酸可疏松耕层土壤,破坏盐份的积累,降低表土含盐量,起到隔盐作用,提高出苗率,减少弱苗、死苗,使植物健康成长。(河北省张北土肥站资料)C.提高土壤交换容量:腐植酸具有较高的阳离子变换量,比一般土壤高10倍以上。施入土壤后,使土壤对阴离子吸附能力显著提高,使表层盐含量减少。(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资料) D.降低盐碱土的酸碱度(PH值):盐碱土地特别是碱土PH值过高(9.0以上),直接危害作物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另外PH值过高还影响到土壤中的磷、铁、锰、硼、锌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而腐植酸PH值为6.8偏酸性,可中和碱性,减轻消除碱性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使低产盐碱地得到改良,为作物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对白浆土和红土壤的改良 A.白浆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这类土壤耕作层底约为5~10cm的灰化层,此层土壤水性差,凝聚性酸度大,土壤结构不良,生物活性弱,作物的根系很难穿透,这是低产的主要原因。施用腐植酸后,土壤容量明显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持水量相应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从而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降低了耕翻时的机械能耗,为降低成本创造了条件。(吉林市农科所资料) B.对红壤土的改良 这类土壤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大面积的红壤分布。由于南方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肥份容易随雨水流失,因此土壤有机质养份贫乏。由于雨水多,土壤中

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和应用现状

172农业工程与能源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2017年2月下 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和应用现状 徐承志1,周 涛1,陈柏丽2 (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随着高分子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污水治理难度也在增大。对于此类有机高分子污染物,可以通过特定微生物处理污水,净化水体。在此背景下,文章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在国内外的开发状况,综述了微生物菌剂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加快国内微生物菌剂的研发速度、规范并推广产品等建议。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污水处理;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4-0172-01 1 前言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城市与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污染问题也越发严峻。随着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技术越发成熟,污染水体得到治理的难度也逐步上升。对于这类有机高分子污染物,已无法单纯依靠水体自净或常规水处理方式去除干净。然而,通过培育特定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以有机物为营养物,从而达到高效处理水体污染的目的。由此可见,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热点的关注。 微生物菌剂是一种或几种人为培育的,旨在利用其微生物降解不同有机物的特性处理不同水质的产品。复合微生物菌剂则是把不同微生物混合培育,在保证每个微生物均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从而达到废水的多项处理的产品。此类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成活率高,适应环境快,处理高效,特异性明显等特点。微生物菌剂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农业、养殖业、水体污染等方面。 文章从以下三个部分对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和应用现状进行探究:第一部分介绍微生物菌剂在国内外的研发状况;第二部分介绍微生物菌剂的应用状况(以水处理和养殖业为例);第三部分针对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 微生物菌剂研发状况 2.1 国外研发状况 国外微生物菌剂研究开展较早,目前已有相关的企业进行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和销售。国外微生物菌剂更多的应用在污染整治上,例如日本就有利用微生物菌剂清理淤泥、治理海域污染的实例,并且相关技术已十分成熟。通过学习国外微生物菌剂先进的理论,研究实际处理案例,推动国内微生物菌剂的发展和应用。 2.2 国内研发状况 我国微生物菌剂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微生物菌剂的应用上仍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例如:由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技术中心联合研制的VT系列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养殖水体的去污除臭上拥有较好的效果[1]。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微生物菌剂对水质净化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如:施安辉等[2]以水产养殖过程中优良水质的水体为主体,研究水体中微生物处理水质的效果,提取优良菌种制成制品。结果表明,该制品在去除养殖水体氨氮,降低COD指标拥有明显成效;罗永华[3]等以垃圾场填埋的土壤为主体,提取并培养其生长的有益菌种制成微生物除臭剂。为了进一步提升制品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国内的主要研究仍集中在高效菌种的选择和培育上,在微生物菌剂的推广和开发应用上仍不够完善。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愈加重视,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拓展微生物菌剂在治理污染方面的应用仍将是一个热点。 3 微生物菌剂的应用状况 微生物菌剂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业、水环境处理上。郑少奎[4]等利用酵母菌处理色拉油加工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含较高浓度的油性污水中用酵母菌处理具有明显的效果;昆山千灯浦底泥疏浚改善项目,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河道淤泥整治,达到了明显的效果;苏州黑臭河道整治事件中,大量的微生物菌剂的投放使得河道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 虽然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较好,但国内大部分仍是购买国外的产品来进行使用。国内菌剂发展也较快,但仍存在缺陷,产品推广率仍不高,产品效果也需进一步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1)国内微生物菌剂的研发仍需加快。我国虽然有很多微生物菌剂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专利,但产品种类仍十分分散,产品处理效果仍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加快国内微生物菌剂的研发速度,尤其是权威机构不断对产品推陈出新,对微生物菌剂的大范围使用提供基础。 2)规范微生物产品,广泛推广质优价廉的产品。针对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采用特异高效且价格低廉的国产微生物菌剂,需要进一步规范产品,明确产品使用,避免滥用错用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Wen Y,Zhao G,Zhou C.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agents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1,31(20):6287-6294. [2] Shi A,Bian J,Han F,et al. Selection,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organism with highly effective water purification[J].China Brewing,2010(2):54-56. [3] Luo Y H,Deng S E,Sun G P.Odor-Removal Experiments Conducted with a New-type of Microbial Deordorizer[J].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2003. [4] Zheng S,Wang Y,Yan H A,et al.TREATMENT OF SALAD OIL WASTEWATER BY YEAST[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1999. (收稿日期:2017-2-21) —————————————— 作者简介: 徐承志(1996-),男,江苏如皋人,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工程、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 周涛(1996-),男,江苏泰州人,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工程、 海绵城市的建设。

(整理)黄曲霉素致癌作用机制及预防

黄曲霉素致癌作用机制及预防 概念:化学致癌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原理:化学致癌作用机制分为3个阶段:1.引发阶段:启动阶段是指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物(亲电子剂)与 DNA作用,导致体引发阶段。2.促长阶段:促长阶段是引发细胞增殖成为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3.进展阶段:进展阶段是从促长阶段产生的细胞群(癌前病变、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进展阶段。 例子:黄曲霉素具有诱导突变、抑制免疫和致癌作用,对于人类和动物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受黄曲霉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各种坚果,特别在花生、大豆、杏仁和核桃等植物产品中。黄曲霉素1993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目前已经确定黄曲霉素结构有18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分子形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M2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主要是产品收获后在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原料携带就会致使加工后的食品含有黄曲霉,给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或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动物摄入后造成同样的危害,再链接到人类。 致癌的化学物质可分为启动剂和促进剂,某些物质兼具二者的作用。黄曲霉素中AFB,、AFG,和AF、M,属于促进剂范畴,其致癌的机制主要是基因水平的作用。AFB 可通过与DNA的共价结合抑制DNA的甲基化,从而改变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并导致癌基因的激活。黄曲霉素相关肝癌中抑癌基因P的高频突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外显子7中密码子249由AGG转化为AGT,突变率约为20%之50%。黄曲霉素主要以形成加合物的方式造成DNA损伤,并进一步导致肝癌的发生。 预防黄曲毒素的滋生和污染有多种途径,拿出口杏仁来说,在加工挑选之前,首先必须要保证水分含量在安全水8%以下,水分含量越低越好,才能保证不被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因为出口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一是时间长,仅海运途中有时就需一个月;二是在密闭的集装箱内温度较高,很适宜黄曲霉素的滋生和繁衍。其二在挑选过程中一定要剔除霉变粒、严重的损伤粒和虫蚀粒,避免出口前和货物到达目的地后黄曲霉检测超标。平凉检验检疫局曾经多次经抽样检测黄曲霉毒素超标,通知企业重新加工挑选剔除上述三种仁粒后,经再次抽样检测黄曲霉含量就会降到限量以内。可见三种仁粒是霉源,水分和温度是条件。其它的农产品也有类似共同点,因此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只要在挑选中注意这两个问题,就会解决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 参考文献:<<黄曲霉素资料选编>>,贵州省卫生防疫站编辑,1978.01 黄曲霉素,时代周报,催悙,2012年第4期 解读黄曲霉素,家庭医药,刘梦琥,2012年第2期 2011222437 2011级麻醉3班吴丹

绿色木霉对大豆等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重寄生菌木霉灭毒剂作为抗红豆尖孢镰刀菌和强雄腐霉的生物防治药剂以及大豆生长促进剂 文章信息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18 May 2010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23 July 2010 Accepted 2 August 2010 关键词: 木霉灭毒剂 大豆 生物防治药剂 红豆尖孢镰刀菌 强雄腐霉 生长促进剂 摘要: 木霉灭毒剂被证实能够有效地针对两种真菌病原体, 感染大豆的红豆尖孢镰刀菌和强雄腐霉进行生物防治.在体外进行的生物防治试验,木霉显示了试验病原真菌的重寄生现象和破坏性控制.这两种病原体显著影响发芽,强雄腐霉具有严重的影响(发芽率只有5%).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是由于感染和外加的负面影响在根瘤固氮以及植物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在生物防治活性测定中,结果表明木霉菌生长促进大豆植物的生长.木霉强化嫩枝和根系的生长以及十二周后果实的产量.腐霉和镰刀菌感染的木霉治愈过的植株比病原体单独的高194%和141%.木霉治愈过的果实产量每株66而对照植株只有41.腐霉和镰刀菌感染过的木霉治愈植株果实产量分别为43和53他们比被病原体感染的分别高5倍和1.6倍. 1简介 大豆(毛豆属Merr. cv. Lotus,早期品种,加拿大魁北克省农业和农业食品参考中心)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Herridge et al., 2008; Prévost et al., 2010)以及植物蛋白和油的来源.大豆占全球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和68%的产量以及修复16.4 Tg N/year,它代表了大于四分之三的种植面积施用氮肥(Herridge et al., 2008).真菌疾病是一个主要的获得高产商业大豆的障碍,普遍使用一些化学杀菌剂控制这些疾病.由于生物防治剂的出现化学杀菌剂的应用已被取代,因为出现了杀菌及耐药菌株以及公众对于健康和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的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个潜在的生防微生物已被隔离,以及商业化和特点,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已受到更多的关注(Shali et al., 2010).木霉被认为是现在的生防和促生长剂对于许多的作物来说(V erma et al., 2007; Bai et al., 2008; Savazzini et al., 2009).病原体,寄生菌和抗真菌化合物的竞争中最重要的是生防机制(V erma et al., 2007; Savazzini et al., 2009).木霉种群可以比较容易的生长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可以继续在检测水平持续几个月.木霉灭毒剂(被印度理工学院分离获得,印度新德里)是对土传植物病原微生物制剂,他可以轻松地分散在植物根周围以及帮助植物生长(V erma et al.,2007). 镰刀菌属和腐霉属,是两种真菌病原体能够严重感染大豆从而影响大豆的从萌发生长到各生长阶段.腐霉属,感染常见于玉米和大豆,造成两种作物的猝倒疾病.这种损害是由腐霉引起的对于种植者能够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Zhang and Y ang, 2000).镰刀菌如茄病镰刀菌感染大豆幼苗根和叶症状(坏死,枯黄,落叶等)通常花开前后略有下降.该菌株可减少严重感染早期,种子和荚果的减产. (Luo et al., 1999).强雄腐霉3047(收集于AAFC Ottawa collection, Ontario)

腐植酸的作用及特点

腐植酸(HA)的作用及特点 l、腐植酸是一个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多种官能团构成的有机载体,也是一个具有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代谢功能的中间物质,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可容性,可与多种物质相结合。腐植酸与农药主要是通过离子键、氢键、质子转移、电子转移、络合等相互作用的方式相结合,并生成一种新型的农药高分子复合体,这就是腐植酸环保农药。研究和实践表明,腐植酸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复配,可以起到增强药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增溶作用:腐植酸能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其金属盐的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对农药可产生明显的分散和乳化效果,能提高可溶性农药的溶解能力;增效作用:腐植酸可增强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能提高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可明显改善农药的效果;缓释作用:腐植酸对农药的分解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腐植酸的用量越大其速度越慢;降毒作用:腐植酸可钝化生物中那些对农药毒性敏感酶的活性,激发对农药有拮抗作用酶的活性,缓解和降低农药中的毒性。 l 有机无机复合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正成为21世纪生态农业用肥的发展方向。这里主要论述该肥中腐植酸类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 A.使用腐植酸,可改变土壤中含盐过高、碱性过强、土粒高度分散、土壤结构性差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使其成良好状态,从而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试验结果) B.施用腐植酸可疏松耕层土壤,破坏盐份的积累,降低表土含盐量,起到隔盐作用,提高出苗率,减少弱苗、死苗,使植物健康成长。 (河北省张北土肥站资料) C.腐植酸具有较高的阳离子变换量,比一般土壤高10倍以上。施入土壤后,使土壤对阴离子吸附能力显著提高,使表层盐含量减少。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资料) D.盐碱土地特别是碱土PH值过高(9.0以上),直接危害作物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另 外PH值过高还影响到土壤中的磷、铁、锰、硼、锌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而腐植酸PH值为6.8偏酸性,可中和碱性,减轻消除碱性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使低产盐碱地得到改良,为作物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组成成份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土壤有机无机质的转化,营养元素的循环;以及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少的生物活性物质—一—一酶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腐植酸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等事实,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而且一致认为,施用腐植酸使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增加较多。对加速有机物的矿化,促进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因此,施用腐植酸,可以防治果树的烂根病、黄叶、小叶、枯萎病。 2.腐植酸对化肥和微肥有增效作用。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化学肥料的生产和施用数量不断增加,增施化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投肥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等问题,也逐渐反映出来。目前,中国氮肥利率为30—50%,磷肥利用率10—20%,钾肥利用率为50—70%,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经成为全世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提高化肥利用率途径很多,目前最有效的成果就是利用生物活性添加剂去活化腐植酸,增强其化合,吸附、螯合、微生物繁殖等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3.腐植酸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腐植酸含有多种官能团,被活化后的腐植酸成为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体内生理代谢有刺激作用,这种特性是一般肥料所不具备的,活化后的腐植酸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按一定浓度采用浸种,浸根,蘸根、喷洒、浇灌、做底肥等方式,对各种作物都有明显

木霉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2001杨合同,徐砚珂,王加宁,唐文华。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的生态学特性。山东植物病理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Pp132-138 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的生态学特性 杨合同,徐砚珂,王加宁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 唐文华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北京,100094) 摘要:在多种植物根际能分离到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本文分离并鉴定的拮抗性木霉菌有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和康宁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i)。木霉菌的菌落伸展速度在菌株间差别不明显。木霉菌菌株的产孢能力比较强,多数菌株在每克培养基中的分生孢子产量均在21×108个/克干重以上。木霉菌可以耐受土壤的抑菌作用,加入土壤7天后的回收率均在13.1%以上;木霉菌接种棉花种子后可以进入棉花植株内部,有的可以到达茎的中部。木霉菌显示出明显的根际效应,不同菌株在棉花根际的定殖能力有很大差异。 前言 良好的适应性,多机制性和广谱性是木霉菌在生物防治研究工作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优秀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的分离与筛选与样本的来源有很大关系,普遍认为生防菌株应当尽可能来自病害衰退田,或者寄主植物的周围环境,如根表,根际及其生长所在的土壤(Baker et al, 1974; Cook et al, 1983)。木霉菌分布广泛,能够从很多环境如土壤,污水,植物组织等分离得到,但是木霉菌类生防菌株对于植物是否有选择性,则少有研究。本文采集了多种样品进行木霉菌的分离,以棉花为宿主植物,以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为指示菌株,筛选了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研究了他们的生态学特性,希望为木霉菌的宿主专化性提供证据。 材料与方法 1 生防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1.1 样品的处理 采集并供分离的植物样品12科近20种的植物,分别是禾本科:小麦、早熟禾;豆科:蚕豆;菊科:泥胡菜;十字花科:播娘蒿;锦葵科:木槿,棉花;百合科:葱、蒜;堇菜科:紫花地丁;蔷薇科:玫瑰、西府海棠;栋科:香椿;忍冬科:锦带花;伞形科:芹菜;大戟科:菠菜,等等。其它样品包括各种食用菌的患病子实体,主要包括木耳、灵芝和各种磨菇。分离时,取植物根际土壤(在实验室内将根系土壤稍风干,轻拍根系,使粘附土壤脱落,然后以灭菌水充分漂洗根上残留的土壤,漂洗液即为根际土样。 1.2 分离方法 木霉菌的分离用PDA培养基(含氯霉素100ppm)。将样品稀释102-105倍,取0.1ml于培养基平板,用灭菌的L形玻璃棒涂匀,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真菌产孢之前纯化,保存于PDA斜面上。TSM培养基(MgSO4·7H2O 0.2g,K2HPO4 0.9g,KCl 0.15g,NH4NO3 1.0g,葡萄糖3.0g,氯霉素0.25g,玫瑰红0.15g,敌克松60%可湿性粉剂0.3g,PCNB0.2g,琼脂20g)也用于木霉菌的分离(唐文华等,1992)。 1.3 筛选木霉菌生防菌株的指示性状 (1)平板上对目标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以抑菌圈的有或无来判断。 (2)平板上对目标病原菌的重复寄生能力。 以上测定所用的指示菌株为: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Rhs-1,本研究室分离保存;

木霉菌

木霉菌( Trichoderma spp)是食用菌生产上最重要的病菌之一,对食用菌危害极大,每年都造成很大的损失。 木霉又称绿霉,为食用菌主要竞争性杂菌,分布广,对多种食用菌子实体寄生力也很强。蘑菇、香菇、草菇、平菇、风尾菇、金针菇、猴头菇、木耳和银耳等几乎所有食用菌在制种和栽培过程中都受其侵染危害,发生轻时局部范围少出菇或出现斑点菇,重时导致整批菌种报废或整床培养料毁坏。 1、症状识别培养料染菌后初期产生白色纤细致密菌丝,逐渐形成无定形菌落,以后从菌落中心到边缘逐渐产生分生孢子,使菌落由浅绿变成深绿色霉层。通常菌落扩展很快,特别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几天内木霉菌落可遍布整个料面,毫无收获。 2、病原及发病规律危害食用菌的木霉均属半知菌木霉菌真菌,常见种为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绿色木霉菌落外观深绿色或蓝绿色。康氏木霉菌落外观浅绿、黄绿或绿色。病菌分布很广,栽培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废料等场所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以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水滴和昆虫等传播扩散。高温高湿和偏酸环境适宜病菌生长繁殖。菌丝生长温度4-42℃,25-30℃生长最快,孢子萌发温度10-35℃,15-30℃萌发率最高。25-27℃菌落由白变绿只需4-5昼夜。高湿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利,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95%以上,但在较干燥的坏境中也能生长。病菌喜微酸条件,pH值4-5生长最好。通常接种时消毒不严格,棉塞潮湿,生产环境不干净易染病,菌丝愈合、定植或采菇期菇柄基部伤口多易受感染。 3、防治方法 ①注意接种箱、接种室、栽培菇房及有关用具的彻底灭菌,保持生产坏境洁净。防止消毒施用甲醛过最,以免甲醛变成甲酸形成酸性环境。 ②根据病菌和食用菌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利用不适宜木霉生长环境条件,先让生产食用菌发菌良好,形成竟争优势。如香菇菌丝25℃生长最好,16℃时菌丝生长速度大于木霉菌丝,25℃以上木霉菌丝大于香菇。在香菇接种后先l6℃培养,待菌丝占满料面后,逐渐提升到25℃,避免木霉侵染。 ③尽量选择低温干燥季节栽培,菌丝愈合价段覆盖塑料膜,注意适当通风降湿,后期揭膜不宜过早,以防病菌侵染。生产菇房空气湿度控制在85%左石,保持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避免或减少侵染。高温潮湿或多雨季节加强菇房通风排湿,勤翻堆。播种后或生产期间发现木霉污染,立即挖除,同时注意把死菇、老根清除干净,防止病菌菌丝扩散蔓延。 ④适时进行药剂防治,菌种袋或菌种块局部发生木霉时,可用1%克霉灵或0.5%多丰农,或 0.1%施保功或0.1%扑海因或0.2%食用菌专用万力,或2%甲醛溶液注射或涂抹,也可用10%漂白粉溶液局部涂抹。菇床培养料发生木霉时,可直接在污染料面上撒薄层石灰粉,控制病菌扩展蔓延。 ⑤必要时用克霉灵、多丰农、施保功或食用菌专用万力拌料防治。

腐植酸简介

简单地说,腐植酸是一种液态的有机质。一般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大都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或排泄物等经一连串长期物理、化学性及微生物作用而产生。*其中腐植质是土壤有机质最重要的一种成分。这种黑色稠状的腐植质具有巨大的有机分子结构,使土壤之中有机质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腐植质可视为土壤有机质的精华。而腐植酸又正是腐植质成分中最具生化活性,最具利用价值的部份*。过去科学家们都是在实验室内从土壤或植物体内以化学方法提炼腐植酸,不但量少,且价格昂贵。目前已发展出从泥炭或含腐植质的矿石中萃取溶解出腐植酸的技术,如此不仅使腐植酸可以大量提供农业使用,且使腐植酸成为一种新兴的土壤改良剂。 腐植酸有何功用于腐植酸是液态的有机质,所以除了具有一般有机质的功效外,更由于是液态而易于渗入土壤底层,使得腐植酸的功效在底层土壤仍能表现出来。综合腐植酸的功用包括以下几点: (一)缓慢释出植物所需的营养要素 由于腐植酸是一种具有巨大分子式有机性物质,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缓慢,但分解后可释出许多营养成分,直接提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改良土壤物理性 腐植酸具有许多活性离子键,能将造成土壤物理性劣变的钠离子溶离出,而增强土壤团粒构造,使土壤变得更松软,增加通水性及通气性,适合根群发育与促进作物生长。 (三)增加土壤中营养要素的有效 在酸性土壤中磷与铁结合成磷酸铁,在碱性土壤中磷易与钙结合成磷酸钙。由于磷酸铁及磷酸钙为不溶性,无法被作物吸收利用。腐植酸能将不溶性分子结合键打断,成为作物根部可直接利用的磷、钙与铁离子。磷能促进种子发芽及幼株根群发育;对作物体内养分之轮送及叶绿素形成有很重大功能;而钙在作物体内养分之输送,细胞壁的形成及抗病力等方面则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在作物吸收氮素形态中占极重要成分的硝酸氮,因腐植酸能增加硝酸态氮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供作物吸收利用。因此,腐植酸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与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