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维普资讯
优 化 。 这 个 过 程 就 是 城 市 建 成 区 的 空 间 结 构 调 整 。不 仅 如 此 ,现 代 产 业 在 城 市 空 间
产 集 与 市 业 聚 城 化
良 互动发 研究 性 展
● 杨方 东 许 慧 ( 州学 院 广 西梧 州 5 3 ( 梧 4 0) 2) ◆ 中图分类号 :F 9 文献标识码 :A 23
亚 当 ・ 密最 早 从 分 工 的角 度 描 述 了 斯
个城 市会 因为具有较高 的人 ! 文化素 质而 Z l
吸 引 到 大 量 的 资 金 和 产 业 并 形 成 高 度 密 集
集聚 现象的存 在。 韦伯 ( f dWe e ) Ale b r 于 r 10 9 9年在 《 工业 区位论 》中明确提 出了集 聚和 集聚效应 的概 念 ,考察 了厂商 内部 的 成本 节约 以及 工业 区位 选择 的原则。马歇 尔 ( rh l) 1 2 年 《 A Mas a1 在 9 0 经济学原理 》 中提 出产 业集聚 与外部 规模经济问的密切
求。比如住宅区与工业园 区相 分离 ,商业 区与住 宅区的配套 ,城市 内布局合理 的美
的 建 筑 物 、 街 道 、公 园和 城 市 绿 化 等 。 为 适 应 产 业 及 人 口的 大 量 集 聚 ,城 市 交 通 运 输 系统 也 在 不 断 完 善 和 发 展 ,成 为城 市 发 挥 其 功 能 的 大动 脉 。
大 的路 径 误 区 。 本 文 解 读 了产 业 集 聚
的集聚还增强 了城市持续 演进的 自增强动
力 机 制 ,导 致 城 市 地 域 的 外 延 与 扩 展 。 城
市地域外延 的不断扩展最终会 形成 具有 网
络性特征的城市经济区。

江西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分析

江西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分析

城市化联系起 来进行 理论和实 证研究 。Mis8 m l n在 4 江 西省 产 业集聚 与城 市化 的实证分 析 l LHa io l t 19 94年分析了城市形成模型 , 了产业的 区位选择和集 聚过 4 1 A F单 位 根 检 验 揭示 . D
程 是 城市 化 的 主要 动 力 。李 清 娟 (0 3从 产业 发 展 出发 , 析 20 ) 分
N O. 24, O11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n ut d r ui s T aeId s y n r
2l年第 2 O1 4期
江西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 的互动机制 分析
王军 民 散 长剑
( 冈山大 学商学院 , 西 吉安 330 ) 井 江 4 0 9
江西 经济的崛起 。
关 键 词 : 业 集 聚 ; 市 干 ; 动 机 制 产 城 匕互
中图分类号 :2 F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9 ( 0 1 2 —0 70 1 7— 18 2 1 ) 40 1-2
1 引 言
平, 它们之间是否和 发达 地区一样存在互动机制 , 还有待 于实
构 演 变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1 5 3 , 于 全 国 同 期 1 8 7 的 平 段 , 5 . 低 7 . 因此本文选 择第二产业 的区位 熵作 为解 释变 量 , 析江 分 均 水 平 ( 茹 、 春 艳 , 0 9 。 另 一 方 面 , 市 化 进 程 相 对 西 的 产 业 集 聚 度 对 区 域 城 市 化 水 平 的影 响 。 申 赵 20 ) 城 滞 后 。2 0 0 9年 , 西 省 的 城 市 化 率 为 4 . 9 , 后 全 国 平 江 3 1 落 () 市化水 平的测度指标 。 2城

从城市经济学角度谈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关系

从城市经济学角度谈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关系

从城市经济学角度谈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关系摘要:中国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都与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显现出了它的特别优势,因此保证实现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就是正确认识产业集群和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表明,城市化和产业集群是耦合发展的关系,城市必须在分析城市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现状及其相互影响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互动发展模式,最后总结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市化、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一、概念解析(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又称企业集群或者产业簇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邻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或关联机构,它们又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在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

它是产业布局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

(二)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又被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农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程,具体包括了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土地以及地域空间变化。

产业集群对城市化有着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

由于产业集聚本身发展的需求,会给城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所以产业集群得快速成长使得产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和劳动力结构的相互提高,支撑了地方农村快速城镇化。

总而言之,产业集群促进、影响城市化进程的要素就是是影响人口、劳动力和城市产业结构这几个指标。

二、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发展(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星——产业集群化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区域发展模式由于空间经济结构的重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直接致使城市与区域体系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区域因素为一个地区产业带来的国际竞争优势是无法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石)来解释。

南通市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南通市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与耦合 所谓产业集群 , 是指在一个适 当大的区域范 围内, 在某一特定 领域 中( 通常 以一个主导产业 为核心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 的企业以及相关支 , 撑机构高密度地集 聚在一起 , 并形成具有强劲 、 竞争优 势的现象 。 持续 产 业集群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 的趋势 , 培育和壮 大城 乡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是提升 区域经济综合 竞争力 的有效途径 , 也是加快农 村城镇 化建设 的重 要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提速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三农 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农村城镇化 , 作为其中相关的重要方面 , 得到 了政府的极大重视 ,十一五” “ 规划首次把含有农村 城镇 化的区域 规 划放在 了重要的位置。 所谓农村 城镇化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城 镇化过 程 , 是以非农产业 发展为 主体 , 以农村剩余 劳动力向其他 产业 的 转移 和空间集 聚为特征 ,以农村小 城镇发展壮 大为过程的城镇建 设活 动。其实质是在 以农村和农业人 口为主 的广大农村地 区, 通过发展小城 镇和非农产业 。 推动向城镇集 中, 区域城镇人 口的比重 逐步上 升, 使 并将 城市文 明和城市生活方式扩散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过程。据测算 , 改革开 放以来 , 小城镇 对城镇化的带 动作用为 5 %, 8 对农村 劳动力转 移的带动 作用 为 4 %。 6 对农 民收入的带动作用为 4 %。目前 , 4 从全国范围来看 , 江 苏的城镇化水平要高于全 国水平近 1 0个百分点 ,但与其经济地位还不 相称 , 与临近的浙江 、 广东等沿海城市相 比尚有一定差距 。 而且区域 内发 展水平也极其不平衡。 产业集群的过程和农村 城镇化是相伴相随 、 相辅相成的关系 。产业 集群化 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 的转变 ,带动 了农村城镇化程度的提高 , 农 村城镇 化进程加快为产业集群化优化 了要素配置 。 根据我们 的跟踪观察

大学城周边产业集群与城市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大学城周边产业集群与城市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化, 并且 大学 内部 及其周 围地 区集 聚 了一 些与 教育 相关 的产业 , 形 成 了以大 学为核 心具 有- _ 一 定规模 的多 元化 城市 , 如英 国剑 桥大 学从 一所学 院 自然逐 渐发 展成 一座 没有 围墙 的大学 城 。“ 规 模 建设 型 ” 大 学 城 是 由于新技 术革命 的需 求 , 各 国政 府 、 企业 、 大学 、 科研 机构 主 动地构 建 以大学 为核 心 的科 技 园或科 技 城, 如 美 国的“ 硅谷 ” 是 由 9所 一 流 的大学 、 3 3所 技工 学校 、 1 0 0多 所私 立专科 学校 和 8 0 0 0多家 高新技 术
企 业组成 。我 国的大学 城 主要 属 于规模 建设 型 , 它是 在政 府 的倡 导 下有 规 划地 建设 以教 育产 业 活 动 为核心 , 并辅 之 以与教育 相关 的科 学 研 究产 业 集 群 和 生活 服 务 产 业 集群 , 进 而形 成 集 教 育 、 商贸 、 房 地
1 3 0 9 )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作者 简介 ]陈 雪 ,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 学院讲 师 , 博士 ; 张其 久, 北华大 学机械工 程学 院讲 师 ; 侯 志强 ,
北 华大学机械工程学 院学生( 吉林 1 3 2 0 2 1 ) 。
大 学城 是 高等 教育 发展 到一 定 规模 形成 与城 市 互动 发 展 、 共 生 共 荣 的新 模式 ¨ 。大学 城 起 源 于欧
第1 4卷
第 5期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2024年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范文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凸显。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协同优势,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城镇化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发展空间和人口红利。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机制及运作模式,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内涵及关系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这种集聚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

城镇化则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又为产业集群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撑。

三、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一)机制构成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共享机制,即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资源共享和互补;二是创新驱动机制,即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三是政策引导机制,即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二)运行过程在资源共享机制的驱动下,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各方主体(如企业、政府、居民等)通过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共享。

在创新驱动机制的推动下,产业集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为城镇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在政策引导机制的引导下,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运作模式(一)模式类型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产业发展特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运作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产业链驱动型,即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二是园区开发型,即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和机构入驻,实现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发展;三是城市更新型,即通过城市更新和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

浙江产业集群空间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分析

浙江产业集群空间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分析
维普资讯
第 6期 ( 第 14期 ) 总 3 20 0 7年 l 月 1
财 经


N .6 ( e ea,N .14 o G nr l o 3)
NO . 2 0 V O7
Colc e Es a so i a e a o mis le td s y n F n nc nd Ec no c
特点 ;等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纵观 以往研究 我们发 现 ,产业集群 与城 市化 之 间存 在着较 强的相关 性 。但 在具 体分 析 中,大部 分学者 仅仅 对产业 集群发 展与城 市化 的相互 作用进行 了学理上 的概括分 析 ,元 论是一 般性 的理论分
收 稿 日期 :20 —90 0 70 —4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软 科 学 研究 计 划 基 金 资 助项 目 (05 GQ DI0 20 D 4 8 )
财经 论丛
20 0 7年 第 6 期
析还是 针对特 定 区域 的案例 分析 ,都 只是单 纯 的定 性描 述 ,缺乏详尽 的定量分 析 ,这 也使得研 究结
论缺乏 一定 的说服力 。尤其考 虑到产业 集 群成长过 程 中的空 间布局变化 将对城 市空 间扩张和城 市化
进程带 来最为 直接 的推 动力 ,不 同的产 业类 型 、成 长 阶段 、集 聚形态将 导致不 同 的空 间布局 ,对 城 市化 的推 动也不 尽相 同 ,为此 ,本文将 以浙 江省 为例 ,着重从定 量 的角 度并结合 案例分 析 ,阐述 产 业集群 空间布 局与城市 化 的互 动发展 ,并基 于一些 规律性 和适普 性经验 的探索 ,对今后 在产业集 群
力 ,而工业 化则是城 市化 的核心 动力 。
另外 ,也 有一部 分学者 以我 国的某个 区域 为例来 分析产 业集群 与城市 化之 间 的关 系 。例如 ,马 春辉 (04 2 0 )分析 了长江 三角 洲 、珠 江 三 角洲 的产业 集 群 形成 与 城 市化 的发展 ;葛 立 成 (04 20 ) 以浙江省 为例 分析 了产 集 聚与城 市化 的地 域模 式 ,指 出了产 业集 聚的不 同类 型 与城市 扩张 的空间

区域人口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区域人口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向城市快 速集中 , 为城市发展提供 了原动力 。 从劳动力要 素 看, 产业 集聚促 使大量 农村 劳动 力 向城 市二 、 三产 业转 移 ,
山东三 次产 业 就业 结 构从 1 9 9 5年 的 5 4 . 4: 2 5 . 1: 2 0 . 5转 变为 2 0 1 0年 的 3 5 . 5: 3 2 . 6: 3 1 . 9 。 从资金要素看 , 城 市固定 资产 投资的持续扩大 , 新 世纪 以来 城市二产 、 三 产的投资 额
较强 的现实意义 。

了城 市外 部空间的扩展 。开发区 、 产业 园的建设是城市扩 张 的主要模式 , 也是产业集 聚的主要载体。 其次, 产业集 聚促 动 了城 市内部空间的挖潜 。随着城市集聚经济增强 , 城市腾龙 换业 , 内部土地利用方式 实现 多元化 、 集约化 , 城 市空间布局
2 0 1 3 年第 1 3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C RE S EARC H GU I DE
No . 1 3, 2 01 3
总第 1 9 5期
S e r i a l No . 1 9 5
区域人口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
以 山 东省 为例

雪 , 牛林林 , 刘
2 . 产业集聚促进城市产业 结构不 断优化 。 一方面 , 产业集
高技 术 、 高 附加值 的产 业 , 如济南 市高新 技术 开发 区 , 由于
其 便 利 的 交 通 区位 而 带 来 I T、 生 物 制 药 等 高 科 技 产 、 三次强化发展 的过程 , 产业集聚发 展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化。 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从
正相关关 系, 应 采 取 综 合 措 施 推 动 二 者协 调 发 展 。

河北省产业集群、城市化、产业结构优化联动发展研究

河北省产业集群、城市化、产业结构优化联动发展研究
78 . 个百分点 。环京津地 区城镇 化率为 4 .9 3 2 %,低于全省 0 4 个百分点 。各设 区市 .5 城 镇 化 综 合 发 展 水 平 差 距 较 大 ,仍 有 7个 市 低 于 全 省 在 现 代 经 济 中 , 城 市 是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核 心 和 水 平 。三 是 河 北 省 的 城 市 化 率 低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大 龙 头 。 加 快 城 市 化 进 程 是 推 进 现 代 化 进 程 的 关 键 , 也 大低于 城市化水 平较 高的地 区。2 0 0 9年全 国城 市化 是 实 现河 北 科学 发展 的重要 途 径 。产 业 集群 发 展 与 率为 4 . %,城 市化率超过 5 % 的省 、市 、区有 1 66 0 2
摘 要 : 对 河 北 省产 业 集 群 、 城 市 化 、产 业 结 构 的 现 状 进 行 了分 析 , 论 述 了 产 业 集 群 与 城 市 化 的 互 动 关 系 、城 市 化 与产 业 结 构 的 互 动 关 系 ,提 出 了 河 北 省 产业集群 、城 市化、产业 结构 优化联 动发展 的模 式和 推 动河 北 省 产 业 集群 、 城 市 化 、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联 动 发 展 的措施 。 关键 词 :产 业集群 ;城 市化 产 业结构 ;联 动发
第7 ・ 期 卷 第4
职 业 时 空
河北省产业集群 、城市化 、产业结构优化联动发展研究
刘玉 梅 李 毅超 孙 海 军
( 廊 坊 市 委 讲 师 团 、廊 坊 市 社 科 联 ;2. 1. 河北 工 业 大 学 廊 坊 分 校 ;
3. 华 航 天工 业学 院 ,河北 廊坊 北 0 50 ) 6 0 0
产业 比重较 低 。 ( 数据 来 源 :2 0 0 9年 河北 省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统计 公 报 )具体 来看 :第一 ,传统 行 业仍 是 河北 省 的 支柱 行 业 ,资 源型 工 业 比重 高 。第 二 ,工 业经 济 结构 性 矛盾 突 出 ,主 要 表现 在 整体 技 全省年营业收入 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 达到 l 个 ,比 术 装 备 和 工 艺 水 平 落 后 、 产 业 结 构 相 似 、 企 业 规 模 0 6 上年增加 5个 ;5 0亿元 以上产业集群 达到 6 0个 ,比 小 而 散 、低 水 平重 复建 设 较 为普 遍 。 第三 ,第三 产 上年增加 l 0个 ;1 0亿元 以上产业集群 2 7个 ,比上 业 发展 滞 后 ,产 业 优 势 主 要 集 中在 传 统 服 务 行 业 , 0 年增加 l 。( 5个 数据 来源 :河北省统 计局 网站 )在 组 劳 动 生 产 率 较 低 、经 济 效 益 一般 、发 展 后 劲 不 足 。 织 形 式 上 , 河 北 省 现 有 的 产 业 集 群 多 属 企 业 集 群 和 同 时 第 三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河 北 省 服 务 业 内 部 结 构 行业集群 ,少 有区域集群 和链条集群 ,集群 内的分工 也多 以水 平 分工 为 主 ,垂 直 分 工较 少 。形 成 了 以钢 铁 、建材 、医药、化工等产 业为主体 的传统优势主导 产业 集群 、环京津 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 、县域工业产 业 集群 等。但产业集群 在我省 的发展 并不理想 ,主要 表 现 在规 模 小 ,缺 乏 具有 较 大带 动 作用 的 骨 干支 柱企 业 ,工业 主导成分是 中小企业 ,布局分散 ,缺乏应有 中 ,传统 服 务业 占据 主体 地位 ,现 代 和新 兴服 务业 比重 较低 。 交通 运 输仓 储 及 邮 电通 信业 、批 发零售 贸易 及餐 饮 业 两 大 传 统服 务 业 比重 分 别为 2 2% 6. 和 2 .%,而金 融保 险业 、房地产业 仅分 别 占 8 4 49 .%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产城融合是指将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经济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城融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报告旨在研究产城融合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产城融合的意义产城融合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通过将产业与城市紧密结合,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产城融合还可以促进资源的集聚和优化利用,提高城市的资源效率。

3. 产城融合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城市积极推行产城融合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中国的深圳、上海和杭州等城市,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城市规划的调整,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国外的一些城市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也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中心。

4. 产城融合的案例分析4.1 深圳产城融合实践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最成功的产城融合案例之一。

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成功将产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的快速发展。

4.2 纽约产城融合实践纽约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纽约不仅拥有繁荣的金融产业,还集聚了众多的文化、娱乐和创意产业。

通过吸引和扶持不同类型的产业,纽约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成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城市。

5. 产城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产城融合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创新,产城融合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5.1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未来的产城融合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将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支撑。

通过将创新科技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5.2 强化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未来的产城融合将更加强调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关注产业的需求,同时产业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引导。

南充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

南充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
通过产业集聚使相关产业与企业形成集中布局和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使企业在运输基础设施拥有相关技能的劳动者相关服务等方面获得低成本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管理成本的降低等方面产业集聚拓展了城镇化的地域空间其所形成的综合成本低的优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加入集聚这样会使城镇在地域空间上得以扩大
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 出发,提 出了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 中产业集 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 良性
互动原 则及战略选择。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集聚;互动;探究
推 进 适 合 中 国 国 情 的新 型 城 镇 化 , 是 新 时 期 经 济 增 长 的新 动 力 ,是 全 面 建 成 小康 社 会 的 必 由之 路 ,产 业 集 聚 是 新 型城 镇 化 建 设 的关 键 ,而 城镇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又会 进 一 步 强 化 产 业集 聚 。要 将 南 充 市 建 设 成 为 经 济 强 市 , 就 要 积 极 推 进 二 者 的 良 性 互 动 。 同 时 ,结 合 南 充 新 型城 镇 化 建 设 的 现 状及 主 要 问题 ,提 出促 进 南 充


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 0 % 时 ,农 村 远 离 文 明 ;达 到 5 0 % 时 ,城市 文 明普 及 率将 达 7 0 %;达  ̄ f J 7 o % 时 ,城 市 文 明普 及率 将 达到1 0 0 %,基本 实 现城 乡 一 体化 。 目前 南 充 的城 市化 水不  ̄ I J 4 0 %, 按 四 川 省委 要 求 ,以城 镇 化 水 平4 5 - 5 0 % 计 算 , ̄ ] 2 0 2 0 年 , 南 充 市 将 有近 2 0 0 万 农 民转 化 为 城镇 居 民 ,发 展任 务 十分 艰 巨 。 目前 ,南 充 小城 镇建 设存 在 的 突 出问题 是 : l _ 城 市 空 间布 局 不 优 , 大 中小 城 市 发展 不 协 调 , 辐射 带 动 能 力 不强 目前 ,全市 3 万 人 以上 的城镇 仅 l 2 个 , 尚有6 9 个城 镇 人 口不 足 5 0 0 0 人 。 由于规 模 普 遍 较 小 , 大部 分 城 镇集 聚企 业 的 能 力较 差 , 第 三 产 业发 展 滞 后 , 难 以提 供 足 够 的 就业 岗位 , 减 弱 了小 城 镇 吸 纳 能 力 。 加 上 现 行 户 籍 、 医 疗 、 养 老 保 险 等 政 策 的 影 响 , 农 民 向 小城 镇 集 中的积 极 性不 高 ,制 约 了小城 镇发 展 。 2 . 城 镇 设 施 不 够 齐 全 , 承 载 功 能 有 待 增 强 由于 南 充 市 、 县 ( 市 、 区 ) 自身财 力 较 弱 , 乡 镇 “ 造 血 ” 功 能 不 强 ,加 之 城 镇 投 融 资渠 道 不 畅 ,许 多地 方 的 交通 、通 信 、供 热 、 供 气 、 给 排 水 等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不 足 。 此 外 , 文 化 教 育 、 体 育 健 身 、 医疗 卫 生 等 公 共服 务 设 施 发 展不 足 ,覆 盖 面 不够 宽 ,服务 标 准 偏 低 , 导 致 小 城 镇 建 设 、运 行 、 维 护 资 金 投 入 严 重 不 足 。 3 . 城 市 繁 华 度 不 强 , 对 中 高 端 产 业 聚 集 能 力 较 弱 现 有 小 城 镇 大 多经 济 总 量 不 大 、效 益 不 高 , 大 部分 建 制 镇年 生产 总值 不  ̄ , J 5 o o o 万 元 ,超 亿 元 的 乡 镇 为 零 。产 业 形 态 仍 以传 统 农 业 为 主 , 非 农 产 业 规 模 小 、 链 条 短 、水 平 低 , 缺 乏 吸 引 项 目 、 聚 集 资 金 的 有 效 载 体 , 致 使 小 城 镇 快 速 发 展 的 基 础 不 牢 , 动 力 不 足 。 同 时 , 小 城 镇 彼 此 封 闭 , 城 镇 间 经 济 互 动 性 、 开 放 对 接 性 偏 弱 , 难 以 形 成 有 竞 争 力 的 城 镇 群 , 难 以获 得 “ 1 + 1 > 2 ”的集群 发展 效益 。 4 . 城 镇 规 划 建 设 标 准 不 高 , 质 量 和 品 位 有 待 提 升 在 已编 制城 镇 建 设 规 划 的 1 8 O 个 乡镇 中 ,有 l 5 6 个 乡 镇 建 设规 划 编 制于 l 0 年 前 ,且 多停 留在 粗线 条阶 段 ,缺 乏系统 性和 前瞻 性 ; 城 镇特 色 不突 出 ,缺 乏文化 内涵和 品位 ,呈 现 出 “ 千 镇一 面 ”的现 象 ; 乡 镇 未 设 立 专 门 的 城 市 建 设 管 理 机 构 , 城 市 建 设 管 理 主 要 由片 区 建 管 所 监 管 , 监 管 力 量 严 重 不 足 。城 镇 “ 五 乱 ”现 象 突 出 。 5 . 城 建配 套制 度 不够 完善 , 民生 问题 有待 解决 如 部 分地 方 在 土 地 征 用 、房 屋 拆 迁 中 , 由于 补 偿 标 准偏 低 、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也变得愈发显著。

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市的经济活力主要源于其所拥有的产业。

而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也互相促进,产生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本篇文章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产业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对产业的作用。

一、产业对城市的影响1.经济以发达的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往往会让城市的经济得到蓬勃的发展。

制造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知识通常是社会资本的集中,相对于其他行业,制造业在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制造业的本质也决定了它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会带动市场的繁荣,进而带来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因此,制造业发达的城市经济非常充实,城市的GDP和财政收入均相对较高。

2.社会不同的产业类型,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消费型产业为例,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诸如购物中心、电影院等娱乐消费场所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地方不仅能够让人们尽情玩梦,还能够消除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另外,一些公益性产业,如公立医院、公共教育等,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照顾到城市的健康和照顾到城市的下一代,不同城市所拥有的公益性资源也会影响到城市的品质与未来。

3.环境不同的产业类型对城市环境也有不同的影响。

农业和林业是一种相对环境友好的产业,但对城市的经济和人口集聚效应来说,却无法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

制造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是由于其存在且不可避免,对于工业、制造业发达的城市,重点在于找到正确的治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环境影响。

在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方面,需要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二、城市对产业的作用1.创新与升级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人力资源的集聚地,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升级的优势。

城市所拥有的科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等等优势资源,也可以帮助产业实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此外,城市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产业进行优化,发挥城市所拥有的优势积极作用。

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

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

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城市化进程已进入21世纪富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而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

产业集聚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产业集聚的过程和城市化是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城市化的“加速器”,产业集聚增强了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

因此,在我国现今经济社会大发展,城市化推进的关键时期,研究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聚;城市化;影响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new stage of world city urbanization has entere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istoric, but 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accelerating the city, cit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one of the mainstream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a kind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space, and form a strong,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henomenon.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ld econom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city is concomitant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Industrial cluster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ity development, city is the "accelerator", enhances the economic base of the city agglomeration, helps to improve the power of city and boos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refo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ety of our country, the key period of reform of the city,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the city's role is of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ity; influence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理论研究 (4)1、产业集聚的概念 (4)2、城市化的内涵 (4)二、产业集聚与城市化 (5)1 产业集聚与国际大都市的形成 (5)2 产业集聚与中心城市的形成 (5)3 产业集聚与城市圈的形成 (5)三、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化发展 (6)1 产业集聚为城市化集聚生产与生活要素 (6)2 产业集聚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7)3 产业集聚为城市化拓展了地理空间 (7)四、江苏地区产业集聚发展 (8)1、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模型 (8)(1)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8)(2)样本和数据选取 (9)(3)模型设定 (9)2、江苏产业集聚对城市的影响 (10)五、总结 (11)参考文献 (12)一、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理论研究1、产业集聚的概念产业集聚,1909年由经济学家韦伯首先提出。

《2024年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范文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集群与城镇化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而城镇化则通过人口集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机制及运作模式,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及相关机构通过相互协作、共享资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

其特点包括集聚性、专业性、协同性和创新性。

(二)城镇化的概念及特点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人口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优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机制(一)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发展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吸引相关企业及人才集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能源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此外,城市化的空间布局优化,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优化,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运作模式(一)以产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同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以城镇化为依托的产业集群模式这种模式以城镇化为依托,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持。

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研究与分析

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研究与分析

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研究与分析【摘要】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定义、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发展特色、未来趋势等方面对产城融合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分析。

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探讨了产城融合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践及其影响。

文章指出产城融合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对未来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和对城市规划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产城融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产城融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提升。

【关键词】产城融合、发展特色、国内发展、国外案例、未来趋势、重要性、发展路径、城市规划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城融合的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品质和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城融合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城市经济的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产城融合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研究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和趋势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和趋势,分析国内外的案例并加以比较,以期为未来产城融合的规划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产城融合的定义与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国内外产城融合发展现状的梳理和比较,可以发现其在不同文化和经济背景下的共同特点和差异,从而找寻合适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分析产城融合的未来趋势,可以帮助预测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产城融合的定义与意义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和共生。

产城融合的本质是通过产业的集聚和城市的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桂林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

桂林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
刘 又 堂
( 林 航 天 工 业 高等 专 科 学校 桂 工 商 管 理 系 ,广 西 桂林 5 10 ) 4 0 4
摘 要
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存在 良性互动关系 , 它们之 间相 互作用 , 不断融合 , 共同推进城市经济 的发展与 繁
荣 。 在认 真 分 析 桂 林 旅 游 产 业集 聚现 状 和 城 市 化发 展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刻 揭 示 了二 者之 间互 动 机 制 的 作 用 原 深 理 , 后 提 出旅 游 产 业 集 聚与 桂 林 城 市 化互 动 发 展 的具 体 对 策 。 最
经有 3 O多 年 历 史 。作 为 我 国老 牌 的旅 游 目的 地 , 林 在 旅 桂
市场 竞 争 能 力 , 游 经 济 发 展 实 力 越 强 , 旅 游 产 业 规模 越 旅 则 大 , 游 经 济 的行 业 部 门结 构 以及 空 间 地 域结 构 就 越 好 , 旅 这
游 开 发 建 设 过 程 中 曾经 取 得 过 许 多 骄 人 成 绩 , 累 了 宝 贵 积 经验 , 国内 不 少 地 方 都将 桂 林 看 作 旅 游 发 展 的~ 面 旗 帜 , 成
之 间 的相 互 促 进 关 系 日益 明 显 , 是 , 们 开 始 认 真 探讨 两 对 于旅 游 产 业 集 聚 的形 成 、 展和 优 化 , 有 十 分重 要 的影 于 人 发 具 者 固 有 的 内在 逻 辑 关 系 。许 多 学 者 认 为 , 速 城 市 化 进 程 响 。 以上 四个 方 面共 同构 成 旅 游 产 业 集 聚 的 基 本 内涵 , 加 为
相 关行 业 部 门通 过 有 机 整合 而 形成 的经 济 效 益 获 取 能 力 和
图 I 旅 游 产 业 集 聚 的 基 本 内 涵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城融合模式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从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对产城融合进行探讨。

产城融合模式是指将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优化城市布局,集聚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实现产城融合有多种模式。

1. 基于产业园区的模式将产业与城市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聚集和城市更新。

通常,产业园区具有地区优势、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

例如,厦门软件园就是著名的产城融合模式之一,通过建设软件园区,吸引和集聚软件业企业,形成集群效应。

2. 基于创新中心的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以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城市的城市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例如,深圳前海的发展就是一个基于创新中心的产城融合模式。

3. 基于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将城市商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休闲等生活场所与产业园区、科技研发中心等产业空间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城市景观区域,提升城市形象和宜居程度,满足人们多元化生活需求。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基于城市综合体模式进行的。

1. 加强产业和城市规划的协同产城融合需要从规划入手,更好地融合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政府应当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微观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该地区产业的核心领域,与城市规划进行协同,实现优化经济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目标。

2.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培育和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

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发展提供新的动能3. 增加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产城融合政策,营造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应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并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

推动泉州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

推动泉州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
功能 需求不 人,反 过来城 市的效应 也 得 不到充分 发挥 ,两 者互动 效 难 于 产生 。因此 必须提 升产业集 聚 发展 水 r 才能有 效地利 用城市 经济集 聚效 ,
应。
横 向 多样化 发展转 变
就当前而古,泉州各县区都很重 视产业集聚的专业化方向,着 于打
表 现在 可 以降低区域 内企业 的生 产成 本和交 易成 本 。从而 吸引更 多的 生产
3 、产业集 聚促进城 市基础设施 的
进 一 步 完善
不断集聚,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04 20-
年泉州市城市化水平 已经达 到 4% 7 。比
基 础设施 是城 市经 济和社 会活 动 的基 本承载 。基 础设施 状况决 定 _一 『
体系渗透,并在 要素配置 、产业结构 、
42 发展研 究 f 2 0 06年 第 l 期 1
维普资讯
区坷泼 展 -
企业 内部 治理 和技 术等方面 引起 ‘ 系
三 、互 动 发展 的 战 略取 向
l 、从 注 重 产 业集 聚 的 纵 向 发展 向
造特 色产 业 。如晋江 、石狮 的纺织服 装、鞋业 ,南安的石材,惠安的石雕, 丰泽 的树 脂 _ 岂品等 ,这对 区域经 济 T 的增长 和竞争 力的增 强起 到 r 常 重 要的作用 。且 目前 _ 市产 业也 在进 ‘ 奉 步细化 ,纵 向的行业 内产业链 在进
l 、粗放型的产业集 聚对城市化带
维普资讯
●杨婉 月
【 内容提要】产业集聚是城市化的基础, 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产业集聚的发展必须依托中心
城市 ,充分利 用城市化经济效应 ,促进 产业 集聚的优 4 - 升级。本文拟从 泉州产 业集群和城市化的现状及发 t- , 5 展过程 ,进一 步探 索产业 集聚与城 市化 两者互 动发展 。

产业集群与城市圈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与城市圈发展研究

城 市竞争力的提高过程也是城 市化 不断 推进 的过程 。在市 场经 济条件下 , 特别是在 经济全球 化 的背景下 , 市要在 竞争 城
升 自身 的竞争 力。产业集群一般 以中小企业居 多 , 于大企 相对 业, 中小 企业不 易发 生区 位移植 , 其形 成 的产 业集群 更具 有地
中求发展 , 要参与在 世界范 围内的资源 重新配置过程 。只有 就 城市 竞争力得到提 高 , 才能吸 引更多的人 才 、 资金 、 技术 , 促进 城市发展。所以 , 提高城市竞争力不仅能促进城市的发展 , 还能 推动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增强 了产业竞争 力 , 了产业发 促进 展, 扩大了城市化 的经 济基础 , 是城市化 的重要途径 。
产业集群 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通 过产业集群形成地 方 产业分工 , 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 创造更好 的内生增长机制 ; 打造区位品牌 , 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 吸 根据本地 资源 基础 , 走
适应区域发 展特 色道路 , 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
16 0
《 ̄ 当
) o年第1期( 28 o 1 上)
4 区域 品牌 效应 、
发 达地 区的 产 业 集 群 现 象愈 发 明 显 。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城市圈 城市化
产业集群是城 市化 发展 的重要推动力 。区域经 济一体化为 国家 和地区参 与市场分 工 、 更大范 围内优化 资源配 置 、 在 分享 更多收益提供 了发 展平 台 , 出现了产业集群趋 势。以中心城市 为核心 的都 市密集区 构成的经 济圈成 为了 区域 经济一体 化 的 主导力量。经济越发达地区的产 业集群现象越明显。
科交叉和产业融合 , 使新产业和新产 品不断 出现 。此外 , 由于在 产业集 聚的地方 工作 ,创业 者能 更容易发现 产品或服 务 的缺 口, 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 。再加 上产业集聚区域 的进入障 碍 低于其他地区 , 因而开办新的企业要 比其他地区容易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城市化发展的历程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存在相关性。

我国一些城市在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将两者割裂开来,造成了较大的路径误区。

本文解读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内涵,探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两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城市化互动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内涵界定
(一)产业集聚的内涵
亚当•斯密最早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了集聚现象的存在。

韦伯(Alfred Weber)于1909年在《工业区位论》中明确提出了集聚和集聚效应的概念,考察了厂商内部的成本节约以及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马歇尔(A.Marshall)在1920年《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产业集聚与外部规模经济间的密切关系。

随后,俄林从贸易的角度阐述了集聚效应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990年,波特(M.E.Poter)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明确提出“产业群”的概念,认为企业集聚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

综合上述学者的定义,笔者认为:产业集聚效应是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的大量集中所引致的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综合效果。

(二)城市化的内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城市化是指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在工业化和市场化推动下出现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城乡结构、社会结构从二元或多元向一元转变的过程。

英国学者L•范登堡研究发现,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市郊化和逆城市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成熟发展的转变。

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阶段性规律,全过程呈一条拉平的“S”型曲线(Ray.M.Nartham,1975)(如图1)。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的相互促进作用
(一)产业集聚对城市化发展的扩张效应
产业集聚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

城市作为一个“经济景观”,本质上是空间集聚的经济,集聚效应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城市集聚效应的取得,一是量的集聚,大量的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集聚在某地,从而引起人口的集中,集聚在一起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不断吸引其他相关的经济活动和人口进一步集聚。

二是质的变化,建立在专业化分工以及价值链基础上的产业集聚有利于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以节约土地30%,提高能源利用率40%,节约行政管理费用20%以上。

产业集聚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随着城市现代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城市集聚经济效应增强,必将吸引更多的产业和居民向城市空间集聚,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多样化,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办公管理用地和公共用地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这个过程就是城市建成区的空间结构调整。

不仅如此,现代产业在城市空间的集聚还增强了城市持续演进的自增强动力机制,导致城市地域的外延与扩展。

城市地域外延的不断扩展最终会形成具有网络性特征的城市经济区。

产业集聚增强了城市功能。

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大量人口的集聚对城市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住宅区与工业园区相分离,商业区与住宅区的配套,城市内布局合理的美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和城市绿化等。

为适应产业及人口的大量集聚,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城市发挥其功能的大动脉。

(二)城市发展对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引起了城市在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的开发成本。

因此,实施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战略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区位条件较好,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较好、现有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状况也较好的城市、以期能够形成一个较强大的经济增长极。

人力资源和相关产业。

一般而言,一个城市会因为具有较高的人口文化素质而吸引到大量的资金和产业并形成高度密集的空间集聚状态。

因此,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培育和提升,形成对产业集聚的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持网络。

同时,对于某个特定产业来说,它需要与之相关的横向和纵向的其他产业的支持。

从横向来看,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其他能够提供相关技能、技术支持的企业。

从纵向来看,包括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比如零部件、机械设备、产品服务、分销渠道和客户等。

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包括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供水、供电、公共交通、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和治安、消防、教育、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与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一是,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影响集聚效益的大小。

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会影响到该城市对外来企业和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并随着公共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会诱发出一系列的与公共产品有关的经济活动,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效益。

二是,公共
产品的分布影响集聚效益的分布。

对于城市或城市的局部地区来说,城市公共产品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对城市居民和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强,居民和企业向该地区的集聚会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对产业体系的良性建设
应拓展产业链,刺激关键产业。

发展地方生产系统关键在于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联系,根据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联系,解决本地专业化发展的制约“瓶颈”。

应加强各类产业集聚区尤其是开发区的集中化建设,转变机制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创造集聚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应,进一步提高园区的总体经济效益。

此外,还要促进企业关联,加强供应商和客商之间的关系,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研究与开发活动、生产的关系等,通过生产链和商品链联结,让集聚区内各行为主体间的联系形成稳定关系。

同时,促进具有上下游或产品互补关系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通过系统的协作作用,促进共性技术创新,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二)加强城市的科学管理与规划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为城市化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发展环境。

同时,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开发区规划应该统筹考虑、有机结
合。

一方面,规划要明确产业集聚的重点方向和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规划要确保开发区土地的充分利用,既要节约土地,又要能保证产业集聚对土地的要求。

通过科学规划,现代产业在开发区实现快速集聚,有利于实现其外部经济、成本节约和创新的功能。

(三)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地方权威,有责任出面筹建企业协会,将分散的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增强企业的集体效率;制定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区域产业集群的品牌;创建产业公共信息平台,不仅专门为行业提供网上服务,包括向企业提供企业信息、帮助企业实现网上交易、促进专业市场网络化虚拟经营等;还提供专业的企业咨询服务,如企业整体形象策划、营销战略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广告宣传战略与战术等。

(四)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产业应该积极实施具体的人力资源政策,加大对产业技术应用的教育事业的投入,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鼓励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积极引入各行业国际通用的从业人员认证制度;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有效激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地方财政政策鼓励技术研发,对企业的研究发展与技术改造活动,直接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利用信息平台鼓励技术模仿,利用政府自身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联姻”机会;增强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的技术转移,规范市场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纪良纲,陈晓永.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细丰.产业集群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D].四川大学,2006
3.徐士锋.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关联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
4.崔平军.基于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关联因素的政府政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