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存储器管理
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
03
访问。
存储器管理的目标和功能
存储器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 可靠和灵活的存储器管理。
存储器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内存分配、 内存回收、内存保护和内存扩充等。
内存分配是指根据程序的需求为其分 配所需的内存空间。
内存回收是指将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 释放出来,以便其他程序使用。
内存保护是指通过内存访问权限的设置,防止 程序访问非法内存地址,保护用户数据和程序 的安全。
03
存储器管理技术
分段存储管理
总结词
分段存储管理是一种将程序划分为若干个逻辑段,并为每个段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 的存储管理方式。
详细描述
分段存储管理的主要优点是方便编写程序和使用内存,因为每个段可以独立分配和释放, 提高了内存利用率。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内存碎片化和难以实现内存保护。
页式存储管理
BSD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
BSD使用类似于Linux的内存管理机制,包 括伙伴系统算法、内存保护和共享等。
Solaris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
Solaris采用ZFS文件系统和zones技术进行内存管 理,提供灵活的资源隔离和分配。
macOS操作系统的内存 管理
macOS使用Mach微内核架构进行内存管理 ,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高效的资源管理和隔 离。
通过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任务的需求分配相应的 内存空间,以提高内存利用率。
内存交换
当系统内存不足时,将部分内存中的数据暂时存放到硬盘上,以 释放出更多的内存空间供其他任务使用。
内存共享
多个进程或线程可以共享同一块内存区域,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 高数据访问效率。
内存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
通过压缩技术将内存中的数据压缩,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存储效 率。
arm存储管理
3 连续分配方式
3.3 动态分区分配
3、分区分配算法
(5)快速适应算法(quick fit) 先将空闲分区按容量大小分类,对于每类具有相同容量的空 闲分区单独设立空闲分区链表。 设置一个管理索引表,每个表项对应一类空闲分区,指向该 类空闲分区链表表头。 根据进程长度找到能容纳它的最小空闲分区链表,摘下第一 块进行分配。 优点:不分割分区,不产生碎片。 缺点;为进程分配的分区可能有浪费现象。
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 2 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3 连续分配方式 4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5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3 连续分配方式
程序执行时,要占用一定内存,将内存分配给程序主 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连续分配方式 (3)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4)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5)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7)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 9)
要进行动态分区分配,系统需要配置相应的数据结构,来描 述空闲分区和已分配分区的情况。常用的数据结构有以下两 种形式: (1)空闲分区表 每个空闲分区占一个表目,表目中包括分区序号、分区始址、 分区大小等。 (2)空闲分区链 见下页
3 连续分配方式
3.3 动态分区分配
2、分区分配中的数据结构
(2)空闲分区链 将空闲分区连成双向链表, 每个结点代表一个空闲分区, 包括分区大小、状态、 前后向指针等信息。 状态为0表示未分配, 如果分配了则将0改为1, 前后向指针就没有意义了。
2 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引入概念一:
源程序-- 目标程序-- 可执行程序 编译 链接
存储管理
第五章存储管理1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解答】①主存的分配和回收存储管理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主存的分配和回收。
多个进程同时进入主存,怎样合理分配主存空间,哪些区域是已分配的,哪些区域未分配,按什么策略和算法进行分配使得主存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当一个作业撤离或执行完后,系统必须收回它所占用的主存空间②地址变换用户在程序中使用的是逻辑地址,而处理器执行程序时是按物理地址访问主存,要把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存储管理软件必须配合硬件进行地址转换工作,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以保证处理器的正确访问。
③存储共享内存共享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内存空间;二是为了实现两个协同工作的进程所共享的内存缓冲区。
使多个进程能动态地共享内存,以及多个进程可以共同使用同一软件,如编译程序,存放编译软件的内存即为共享内存区。
④“扩充”主存容量它借助于提供虚拟存贮器或其他自动覆盖技术,来达到“扩充”主存容量的目的。
即为用户提供比主存的存储空间还大的地址空间。
⑤存储保护保证各道作业都在自己所属的存储区内操作,必须保证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干扰、相互冲突和相互破坏,特别要防止破坏系统程序。
为此,一般由硬件提供保护功能,软件配合实现。
2什么是地址重定位?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解答】为了保证作业的正确执行,必须根据分配给作业的主存区域对作业中指令和数据的存放地址进行重定位,即要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的工作称“重定位”或“地址转换”。
重定位的方式可以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动态重定位由软件和硬件相互配合来实现。
硬件要有一个地址转换机构,该机构可由一个基址寄存器和一个地址转换线路组成。
存储管理为作业分配主存区域后,装入程序把作业直接装到所分配的区域中并把该主存区域的起始地址存入相应作业进程的进程控制块中。
当作业进程被调度去占用处理器时,随同现场信息的恢复,作业所占的主存区域的起始地址也被存放到“基址寄存器”中。
第5章 虚拟存储器 (1)
• (2)驻留性,是指作业被装入内存后,整个作业都一直驻留在内存中,其中 任何部分都不会被换出,直至作业运行结束。尽管运行中的进程被阻塞,而处于 长期等待状态,它们都仍将驻留在内存中,继续占用宝贵的内存资源。
虚拟存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述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和特征
虚拟存储器的特征
• (3)虚拟性。是指能够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使用户所看到的内存容 量远大于实际内存容量。这样,就可以在小的内存中运行大的作业,或者 能提高多道程序度。它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内存的利用率,还可提高程序执 行的并发程度。
• 虚拟存储器目前已在大、中、小及微机上广泛采用。虚拟性是以多次 性和对换性为基础的,或者说,仅当系统允许将作业分多次调入内存,并 能将内存中暂时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换至盘上时,才能实现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概述
5.1.3 虚拟存储器的实现方法 P167
• 在虚拟存储器中,允许将一个作业分多次调入内存。所以,虚拟存储器的 实现,都建立在离散分配存储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目前,所有的虚拟存储器都 是采用下述方式之一实现的。
• 1.分页请求系统
• 分页请求是在分页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页功能和页面置换功能所形成的 页式虚拟存储系统。它允许用户程序只装入少数页面的程序(及数据)即可启 动运行。以后,再通过调页功能及页面置换功能陆续地把即将运行的页面调入 内存,同时把暂不运行的页面换出到外存上。置换时以页面为单位;为了能实 现请求调页和页面置换功能,系统必须提供硬件支持和请求分页的软件。
5.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P168
操作系统期末练习(5-8章)
C.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D. I/O通道控制方式
6.利用通道实现了()之间数据的快速传输。
A. CPU和外设B.内存和CPUC.内存和外设D.外设和外设
7.下列哪种设备不是从设备分配策略角度来说的。()
A.系统设备B.独享设备C.共享设备D.虚拟设备
9.下列哪一个选项的描述不是树型目录的优点()。
A.解决了文件重名问题B.提高了文件的检索速度
C.根目录到任何文件有多条通路D.便于进行存储权限控制
10.下面是关于文件的一些操作。若需要读一个文件,那么描述次序正确的是()。
1)将文件的目录信息读入内存。
2)向设备管理程序发出I/O请求,完成数据读入操作。
试借助地址变换图(要求画出地址变换图)求出有效逻辑地址4865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7.设一段表如下所示。
那么逻辑地址(2,88)对应的物理地址是()。逻辑地址(4,100)对应的物理地址是()。
8.某系统采取动态分区管理技术。某时刻在内存有三个空闲区,它们的首地址和大小分别是:空闲区1(100KB,10KB),空闲区2(200KB,30KB),空闲区3(300KB,15KB)。现有如下作业序列:作业1需求15KB,作业2需求16KB,作业3需求10KB。要求:
A.每个进程拥有一张页表,且进程的页表驻留在内存中
B.每个进程拥有一张页表,但只将执行进程的页表驻留在内存中,其他进程的页表不必驻留在内存中
C.所有进程共享一张页表,以节约有限的内存空间,但页表必须驻留在内存中
D.所有进程共享一张页表,只有页表中当前使用的页面必须驻留在内存中,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的内存空间。
A.既可随即访问,又可顺序访问B.只能随即访问
操作系统第二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存储管理作业答案2、6、10、13、15、162、解释下列概念:物理地址、逻辑地址、逻辑地址空间、内存空间、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碎片、紧缩、可重定位地址。
物理地址——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由统一的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用户程序经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逻辑地址空间——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
内存空间——由内存中的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作内存空间。
重定位——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叫做重定位。
静态重定位——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所进行的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的重定位。
碎片——在分区法中,内存出现许多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作“碎片”。
紧缩——移动某些已分配区的内容,使所有作业的分区紧挨在一起,而把空闲区留在另一端,这种技术称为紧缩。
可重定位地址——当含有它的程序被重定位时,将随之被调整的一种地址。
6、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参考答案: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虚拟存储空间,在这种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了用户逻辑存储器与物理存储器分离,它是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的一个比真实内存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扩充——不是物理上,而是逻辑上扩充了内存容量;部分装入——每个作业不是全部一次性地装入内存,而是只装入一部分;离散分配——不必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而是“见缝插针”;多次对换——所需的全部程序和数据要分成多次调入内存。
10、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内存为16KB。
假定某时刻一个用户页表已调入内存的页面页号和物理块号如表5-1所示。
则逻辑地址0A5C(H)所对应的物理地址为。
表5-1 页表中页号和物理块号对照表参考答案:0A5C(H)换成二进制:页号为2,查表,对应物理块号为4,与页内地址拼接成物理地址:再转换为十六进制,即125C(H)13、已知段表如表5-2所示。
操作系统学习资料-第五章 存储管理习题
第五章存储管理一.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1.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是通过( )完成的.A.页表(页表寄存器)B.快表C.存储键D.索引动态重定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B、重定位C、物理化D、逻辑化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紧凑技术可以()。
A.集中空闲区B.增加主存容量C.缩短访问时间D.加速地址转换4.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5.存储管理方法中,( )中用户可采用覆盖技术。
A.单一连续区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C.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6.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称为()。
A.地址分配B.地址映射C.地址保护D.地址越界7.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A.始地址从小到大排序B.始地址从大到小排序C.块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序D.块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8.下面最有可能使得高地址空间成为大的空闲区的分配算法是()。
A.首次适应法B.最佳适应法C.最坏适应法D.循环首次适应法9.硬盘容量1G,内存容量为1024k,那么虚拟存储器最大实际容量可能是( ) 。
A.1024KB.1024MC.10GD.10G+1M10.用空白链记录内存空白块的主要缺点是()。
A.链指针占用了大量的空间B.分配空间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拉链时间C.不好实现“首次适应法”D.不好实现“最佳适应法”11.一般而言计算机中()容量(个数)最多.A.ROMB.RAMC.CPUD.虚拟存储器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A.分区管理中的块比分页管理中的页要小B.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而分区管理没有C.分页管理有存储保护而分区管理没有D.分区管理要求一道程序存放在连续的空间内而分页管理没有这种要求。
13.静态重定位的时机是()。
A.程序编译时B.程序链接时C.程序装入时D.程序运行时14.通常所说的“存储保护”的基本含义是()A.防止存储器硬件受损B.防止程序在内存丢失C.防止程序间相互越界访问D.防止程序被人偷看15.能够装入内存任何位置的代码程序必须是( )。
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答案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引论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软件层,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接口和服务。
2.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界面等。
第二章:进程管理1.进程的概念:进程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的实例,它由代码、数据和执行环境组成。
2.进程状态:就绪、运行和阻塞。
3.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和优先级调度等。
第三章:线程管理1.线程的概念:线程是进程的一个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2.线程与进程的区别:线程共享相同的地质空间和文件描述符,而进程拥有独立的地质空间和文件描述符。
3.线程模型:用户级线程模型和内核级线程模型。
第四章:内存管理1.内存管理的目标: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内存的保护和共享。
2.内存分配的概念:连续分配、非连续分配和虚拟内存分配。
3.地质转换:逻辑地质到物理地质的转换过程,包括分段、分页和段页式等。
第五章:存储器管理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高速缓存。
2.页面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先进先出算法、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和时钟置换算法等。
3.虚拟内存的概念:将存储器抽象成一组连续的地质空间,实现大容量存储和地质共享。
第六章: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功能:设备分配、设备驱动程序和设备中断处理等。
2.设备分配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和轮转法等。
3.磁盘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和扫描算法等。
第七章:文件管理1.文件的概念:文件是命名的、有序的数据集合,它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
2.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层次式文件系统、索引式文件系统和线性文件系统等。
3.文件共享与保护:文件锁机制、权限控制和访问控制列表等。
第八章:I/O系统1.I/O系统的组成部分:I/O设备、I/O控制器和设备驱动程序等。
2.I/O操作的方式:程序控制I/O和中断驱动I/O。
操作系统第5章(存储器管理习题与解答)
第5章存储器管理习题与解答5.2 例题解析例5.2.1 为什么要引入逻辑地址?解引入逻辑地址有如下原因:(1) 物理地址的程序只有装入程序所规定的内存空间上才能正确执行,如果程序所规定内存空间不空闲或不存在,程序都无法执行;(2) 使用物理地址编程意味着由程序员分配内存空间,这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势必造成程序所占内存空间的相互冲突;(3)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程序员门无法事先协商每个程序所应占的内存空间的位置,系统也无法保证程序执行时,它所需的内存空间都空闲。
(4) 基于上述原因,必须引入一个统一的、在编程时使用的地址,它能够在程序执行时根据所分配的内存空间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物理地址,这个地址就是逻辑地址。
(5) 逻辑地址的引入为内存的共享、保护和扩充提供方便。
例5.2.2 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有哪些?(1) 实现容易,无需增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2) 一般要求为每个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存储区;(3) 在重定位过程中,装入内存的代码发生了改变;(4) 在程序执行期间不在发生地址的变换;(5) 在程序执行期间不能移动,且难以做到程序和数据的共享,其内存利用率低。
例5.2.3 动态重定位的特点有哪些?(1) 动态重定位的实现要依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且存储管理的软件算法比较复杂;(2) 程序代码是按原样装入内存的,在重定位的过程中也不发生变化,重定位产生的物理地址存放在内存地址寄存器中,因此不会改变代码;(3) 同一代码中的同一逻辑地址,每执行一次都需要重位一次;(4) 只要改变基地址,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代码在内存中的移动;(5) 动态重定位可以将程序分配到不连续的存储区中;(6) 实现虚拟存储器需要动态重定位技术的支持;尽管动态重定位需要硬件支持,但他支持程序浮动,便于利用零散的内存空间,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虚拟存储,所以现代计算机大都采用动态重定位。
例5.2.4 装入时动态链接的优点有哪些?(1)便于软件版本的修改和更新在采用装入时动态链接方式时,要修改或更新各个目标模块,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对于经静态链接以装配在一起的装入模块,如果要修改或更新其中的某个目标模块时,则要求重新打开装入模块,这不仅是低效的,而且对于普通用户是不可能的。
操作系统原理第五章存储管理习题
操作系统原理第五章存储管理习题5.3 习题5.3.1选择最合适的答案1.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是通过( )完成的.A.页表(页表寄存器)B.快表C.存储键D.索引动态重定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B、重定位C、物理化D、逻辑化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紧凑技术可以()。
A.集中空闲区B.增加主存容量C.缩短访问时间D.加速地址转换4.在存储管理中,采⽤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的是( )。
A.减少程序占⽤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5.存储管理⽅法中,( )中⽤户可采⽤覆盖技术。
A.单⼀连续区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C.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6.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称为()。
A.地址分配B.地址映射C.地址保护D.地址越界7.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A.始地址从⼩到⼤排序B.始地址从⼤到⼩排序C.块的⼤⼩从⼩到⼤排序D.块的⼤⼩从⼤到⼩排序8.下⾯最有可能使得⾼地址空间成为⼤的空闲区的分配算法是()。
A.⾸次适应法B.最佳适应法C.最坏适应法D.循环⾸次适应法9.硬盘容量1G,内存容量为1024k,那么虚拟存储器最⼤实际容量可能是( ) 。
A.1024KB.1024MC.10GD.10G+1M10.⽤空⽩链记录内存空⽩块的主要缺点是()。
A.链指针占⽤了⼤量的空间B.分配空间时可能需要⼀定的拉链时间C.不好实现“⾸次适应法”D.不好实现“最佳适应法”11.⼀般⽽⾔计算机中()容量(个数)最多.A.ROMB.RAMC.CPUD.虚拟存储器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A.分区管理中的块⽐分页管理中的页要⼩B.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分区管理没有C.分页管理有存储保护⽽分区管理没有D.分区管理要求⼀道程序存放在连续的空间内⽽分页管理没有这种要求。
13.静态重定位的时机是()。
A.程序编译时B.程序链接时C.程序装⼊时D.程序运⾏时14.通常所说的“存储保护”的基本含义是()A.防⽌存储器硬件受损B.防⽌程序在内存丢失C.防⽌程序间相互越界访问D.防⽌程序被⼈偷看15.能够装⼊内存任何位置的代码程序必须是( )。
第5章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 存储管理
第五章存储管理一、选择题:1.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A.重定位B.逻辑变换C.地址交换D.进程创建2.虚存的基础是()。
A.局部性理论B.程序执行时对内存访问不均匀C.指令局部性D.变量的连续访问3.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A.实现存储保护B.实现信息共享C.扩充辅存容量D.扩充主存容量4.在地址映射方式中,静态重定位具有的特点是()。
A.可以把一个作业分配在一个不连续的存储区域中B.可以实现不同作业主存信息的共享C.要求把一个作业分配在一个连续的存储区域中D.很容易实现主存的扩充5.在地址映射方式中,动态重定位具有的特点是()。
A.很难实现主存的扩充,可采用覆盖技术来实现B.地址在执行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C.很难实现不同作业主存信息的共享D.非常简单,任何计算机,任何操作系统都可以实现6.可重定位内存分区分配目的为()。
A.解决碎片问题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C.回收空白区方便D.摆脱用户干预7.实现虚存最主要的技术是()。
A.整体覆盖B.整体对换C.部分对换D.多道程序设计8.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中进行的。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C.修改过程D.执行过程9.在下面关于虚拟存储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要求程序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一直驻留在内存B.要求程序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在内存C.要求程序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一直驻留在内存D.要求程序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在内存10.虚存的可行性的基础是()A.程序执行的离散性B.程序执行的顺序性C.程序执行的局部性D.程序执行的并发性11.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12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操作系统原理第五章 存储管理习题
5.3 习题5.3.1选择最合适的答案1.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是通过( )完成的.A.页表(页表寄存器)B.快表C.存储键D.索引动态重定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B、重定位C、物理化D、逻辑化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紧凑技术可以()。
A.集中空闲区B.增加主存容量C.缩短访问时间D.加速地址转换4.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5.存储管理方法中,( )中用户可采用覆盖技术。
A.单一连续区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C.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6.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称为()。
A.地址分配B.地址映射C.地址保护D.地址越界7.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A.始地址从小到大排序B.始地址从大到小排序C.块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序D.块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8.下面最有可能使得高地址空间成为大的空闲区的分配算法是()。
A.首次适应法B.最佳适应法C.最坏适应法D.循环首次适应法9.硬盘容量1G,内存容量为1024k,那么虚拟存储器最大实际容量可能是( ) 。
A.1024KB.1024MC.10GD.10G+1M10.用空白链记录内存空白块的主要缺点是()。
A.链指针占用了大量的空间B.分配空间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拉链时间C.不好实现“首次适应法”D.不好实现“最佳适应法”11.一般而言计算机中()容量(个数)最多.A.ROMB.RAMC.CPUD.虚拟存储器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A.分区管理中的块比分页管理中的页要小B.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而分区管理没有C.分页管理有存储保护而分区管理没有D.分区管理要求一道程序存放在连续的空间内而分页管理没有这种要求。
13.静态重定位的时机是()。
A.程序编译时B.程序链接时C.程序装入时D.程序运行时14.通常所说的“存储保护”的基本含义是()A.防止存储器硬件受损B.防止程序在内存丢失C.防止程序间相互越界访问D.防止程序被人偷看15.能够装入内存任何位置的代码程序必须是( )。
计算机存储技术
◇扩展方法:
地址线全部连在一起,片选及控制信号全部连在一起,片0对
应数据线D0—D7,片1对应D8—D15,以此类推即可。
•容量的扩展:
◇当单芯片容量不足时,例如用2片6116(2K*8)扩展为
4K*8的存储器,此时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片选信号的产生。
共共88字节长字节长44字节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在逻字节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在逻辑段中的偏移量辑段中的偏移量22字节为对应逻辑段的段选择符字节为对应逻辑段的段选择符用来指示该段描述符在用来指示该段描述符在gdtgdt中的位置从而取得段中的位置从而取得段描述符得到段的基地址描述符得到段的基地址22字节为访问权限等信字节为访问权限等信baselimitidtr32位基地址16位段限段选择符在gdt中确定段基址偏移量任务状态段tss
D16-D23 6116(2)
D24-D31 6116(3)
A0—A10 CS OE
WE0
WE1
WE2
WE3
• 动态RAM (Dynamic RAM)
◇特点:集成度高,成本低,需动态刷新。
◇以2164A为例:
•地址线:A0—A7(分时复用)
Din
WE
RAS
2164
A0-A7
◇常用的DRAM有:
CAS Dout
◇常用的SRAM芯片: •21系列:2114(1K*4),6116(2K*8),6264 (8K*8) ,
62256(32K*8), •43系列:4361(64k*1) , 4363(16k*4) , 4364(8k*8) ,
43254(64k*4), 43256A(32k*8) , 431000A(128k*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章存储器
数据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断电后数据不丢 失,常用作固定数据存储。
RAM的分类与特点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速度快,集成度低,功耗大,常用作高速 缓冲存储器。
速度较慢,集成度高,功耗小,常用作主 存储器。
异步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只读存储器(ROM)
速度慢,集成度高,功耗小,价格便宜, 常用于大容量存储。
01
02
03
存储器接口是CPU与主 存储器之间的连接桥梁 ,负责数据的传输和控
制。
存储器接口的主要功能 包括地址译码、数据传
输、读写控制等。
存储器接口的信号线包 括地址线、数据线、控 制线等,用于实现CPU 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
交换。
存储器接口的信号线
01
02
03
地址线
用于传输CPU发出的地址 信号,指向主存储器中的 某个单元。
高密度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器的容量和集成度将不断提高,以满 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异构存储集成
未来存储器将朝着异构存储集成的方向发展,结合不同类型存储 器的优点,实现更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
新型存储技术
新型存储技术如相变存储器、阻变存储器和闪存等将继续得到发 展,并逐渐应用于商业领域。
04
存储器接口
04
存储器接口
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存储器接口是CPU与主 存储器之间的连接桥梁 ,负责数据的传输和控
制。
存储器接口的主要功能 包括地址译码、数据传
输、读写控制等。
存储器接口的信号线包 括地址线、数据线、控 制线等,用于实现CPU 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
存储器管理
运行时动态链接
目标模块的链接在程序真正执行时进行 装入模块随执行情况而变化 加快程序的装入过程,而且可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
单一连续分配方式 分区式分配方式
固定分区式 将内存用户区划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
分配失败
检索空闲区链表
否
否
空闲区总和
>u.size
紧凑形成连续空闲区
空闲区>u.size 是
动态分区方式分配
修改有关数据结构
修改有关数据结构
返回分区号 及首址
对换
解决问题:由于内存紧张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进行。 对换:
把内存中暂不能运行的进程,或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换出到外存 上,以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把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或进程所需 要的程序和数据,换入内存。
序号1 1 2
分区大小
12300KkBB
10kB
分区始址
340
60
状态 可用 可用
存储分配实现
【例1】:已知主存320k,OS占用低位32k,现有一作业序列如下: J1:40k,J2:100k,J3:80k,J2完成,J4要求60k,J5要求32k,J3完 成,J6要求112k,J1完成,J7要求30k,请用最佳适应法分配主存,画 出主存分配情况和自由主存队列。
10kb 用户程序2
12kb 用户程序3
…
紧凑后
操作系统 用户程序1 用户程序2 用户程序3
22kb
…
程序地址发 生变化
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是指程序真正运行时,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 换,需要硬件地址变换机构的支持。 重定位寄存器:存放程序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操作系统课件-存储器管理
(2)内存保护
是确保每道程序都在自己的内存空间运行,互不干扰, 为此每道程序都能: • 不访问操作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程序区和数据区; • 执行中的进程不会转移到其他进程的程序中去执行; • 未经特殊安排,不能访问其他进程中的数据。
var MBT:array[1..N] of Entry;
5.2 固定分区—— 固定分区分配 CP/M主存分配
固定分区
5.3 可变分区的多道管理技术 —— 动态分区分配
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
1、分区分配中的数据结构:用来描述空闲分区和已分配分区 的情况,为分配提供依据。
(1) 空闲分区表
5.3 可变分区的多道管理技术— 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
按动态分区方 式进行分配 修改有关的 数据结构
返回分区号 及首址
请求分配uk分区
Y
找到可用区?
N
空闲分区
N
总和>=uk ?
Y
进行紧缩形成连续空闲区
无法分配 返回
修改有关的数据结构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 申请30k、申请40k,申请60k、释放30k 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中有哪些空块?
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中有哪些空块?
若再申请100k,上述两种情况各有什么结果?
5.3 可变分区的多道管理技术—— 动态分区分配
3、分区分配操作:
(1) 分配内存
分区号
大小
起始地址
1
32K
100K
2
10K
150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表地址寄存器
页表长度寄存器
逻辑地址
b
l
页号p
页内地址d
+
页表
比较
P>=l
31
12
11
页号p
页内地址d
地址结构 (3)页表:页面映射表(PMT),包括页号和块号两项,主要作用实现从页号到 物理块号的映射。 注意:给定一个逻辑地址,会通过页表查找并计算它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分页的基本原理
0页 页号 块号
1页
2页 3页 4页 … N页 用户 程序
0
1 2 3 4 …
4
7 3 5 2 …
最佳适应算法
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照大小递增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然后,从 头开始找,第一次找到的满足条件的,肯定是最佳的。
最坏适应算法 分配内存 回收内存
分区分配操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4动态重定位分区 1)紧凑 将内存中的所有作业进行移动,使它们相邻接,将原来分散的小分区便拼 凑成一个大分区。这种通过移动,把所个分散的小分区拼接成大分区 的方法称为拼接或紧凑。 2)动态重定位 由于紧缩过程中作业在内存中要移动位置,地址改变,采用动态重定 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动态重定位采用硬件来实现,一个基址寄存器,一个限长寄存器。
分区号
1 2 3
分区大小
50 26 40
分区地址
75 170 275
状态
空闲 空闲 空闲
分区分配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 该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在进行分配的时候,从链首查找,找到满足其 大小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进行分配,余下 的空闲分区留在空闲链中。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是首次适应算法的演变。分配内存空间时,不 从空闲分区链的链首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 空闲分区的下一个开始找。
通过页表实现页面映射
4.2地址变换机构-(1)基本的地址变 换机构
页表寄存器
页表地址
页表长度
越界判断
逻辑地址 页号 页内地址
0 1 2 3
块号 块号 块内地址
8
页表
(2)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机构
因为页表是存放在内存中的CPU要存取一个数据,需访问主存两 次。第一次:访内存中的页表,找到该页的的物理块号,将此 块号与页内地址拼结形成物理地址;第二次:真正访问该物理 地址,存取其中的内容。
3.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1)局部性原理 • 程序局部性原理是指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 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于某个部分。相应地,它所 访问的存储空间也仅局限于某个区域。 1)时间局部性。产生时间局部性的典型原因是在程序中存在 着大量的循环操作。 2)空间局部性。典型的情况是程序的顺序执行。 (2)虚拟存储器的定义 • 基于局部性原理,应用程序在运行之前并不必全部装入内存。 • 我们将这种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调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 容量加以扩充的存储器系统称为虚拟存储器。
4.分页存储管理
针对连续分配方式形成较多碎片的问题,产生了离散分配方式,根据分配时所 用的基本单位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分页存储、分段、段页式。 4.1 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方法 (1)页面:把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一些相等的片,称为页面或页。每页有一个编 号称为页号。页面大小由硬件确定的,一般选择为2的若干次幂。 (2)块:内存空间也划分为与页面同样大小的存储块,称之为物理块或页框。
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
主讲教师:燕孝飞
一、主要内容
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 早期的存储管理方式 虚拟存储器 分页存储管理 请求分页 分段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
1.1程序的装入 把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可以采用三种方式: 1)绝对装入方式:由装入程序根据装入模块 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 2)可重定位方式:装入程序根据内存当时的 实际使用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 当地址。 3)动态运行时装入:程序运行时才将装入模 块中的相对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
(3)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物质基础 1)一定容量的主存 2)大容量的辅存 3)动态地址变换机构 虚存的容量受字长、传送速度、使用频率的限制,其最大容量由计 算机系统的地址单元确定。 实现虚存的方案有:分页式虚存(请求分页);分段;段页式。 (4)虚拟存储器的特征 1)离散性 2)多次性 3)对换性 4)虚拟性
1.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
3)名空间:源程序中由符号名组成的空间。 4)重定位:将进程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 换为存储空间的物理地址的过程即为地址重 定位,简称重定位。 5)静态重定位:是指在程序运行之前由装入 程序完成重定位的过程。 6)动态重定位: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由硬 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的重定位过程。
5.3调页策略 (1)请求调页策略 当进程在运行中需要访问某部分程序和数据时,若发 现其所在的页面不在内存,便立即发出缺页中断, 请求将所需页面调入内存。 (2)预调页 将那些预计在不久之后便会访问的几个页面预先调入 内存。 (3)抖动 主存中刚刚移走某页后根据请求马上又调 入该页。这种反复进行入页和出页的这种现象称为 “抖动”,也叫系统颠簸。
(4)Clock置换算法 是LRU算法的近似方法,比较容易实现,而 且开销较小。 它在存储分块表的每个表项增加一个引用位, 操作系统定期的将它们置为0,当某一页被 访问时,由硬件将该位置1。将位为0的淘汰 出去。
(5)其他置换算法 1)最少使用置换算法 2)页面缓冲算法
6.分段存储管理
地址越界
快表
p
p’
p’
...
P’
物理地址
d
5请求分页存储管理
5.1请求分页的基本原理 (1)页表机制 请求分页系统对地址空间和内存空间的管理采用与 基本分页系统相同的方式,但它只要求将作业的部分页面装入 内存,便可以开始运行,其余作业在外存,所以,要在页表中 增加若干项。
(2)缺页中断 在地址映射过程中,在页表中发现所要访
2.5 对换 对换(Swapping,也称交换)技术,最早用在麻 省理工学院的兼容分时系统CTSS中。 所谓对换,是指把内存中暂不能运行的进程,或暂 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换出到外存上,以腾出足够 的内存空间,把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或进程所 需的程序和数据,换入内存。 对换是提高内存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问的页不在内存,则产生缺页中断。操作系统接到此 中断信号后,就调出缺页中断处理程序,根据页表中 给出的外存地址,将该页调入内存,使作业继续运行 下去。
(3)地址变换机构 在分页系统的地址变换机构的基础上需要增加某些功能,如状态位, 中断,调页,替换等。 5.2 页面分配和置换策略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可采取两种内存分配策略,即固定分配和可变 分配策略。进行置换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两种策略,即全局置 换和局部置换。于是,可组合出以下三种适用的策略。 (1)固定分配局部置换(Fixed Allocation,Local Replacement) (2)可变分配全局置换(Variable Allocation,Global Replacement) (3)可变分配局部置换(Variable Allocation,Local Replacement)
(2)先进先出法(FIFO) 最简单的页面置换算法是先进先出法.这种 算法的实质是:总是选择在主存中停留时间 最长(即最老)的一页淘汰,即先进入内存的页 先被换出内存. FIFO页面置换算法容易理解和进行程序设 计,然而它的性能并非总是好的.这种算法仅 当按线性顺序访问地址空间时才是最理想的; 否则,效率不高.
5.4页面置换算法 (1)最佳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imal Replacement)是 1966年由Belady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算法。 其实质是:当调入新的一页而必须预先淘汰某个老 页时,所选择的老页应该时在将来不再被使用,或 者在最远的将来才被访问的。 使用这种算法保证最少的缺页率,但是实现是很困 难的。
6.3段式管理的特点 (1)优点:消除了碎片;提供了大量的虚存;可动态增加段长; 便于动态装入和链接;可共享一个程序;便于实现存储保护。 (2)缺点:地址变换和靠拢需要占用CPU时间;表格需占存储空 间;在外存上管理可变长度的段比较困难,段的最大长度受限 制;会出现系统抖动现象。 6.4 分页和分段的比较 分页系统和分段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采用离散分配来提 高内存的利用率,都要通过地址变换机构来实现地址变换。但 概念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系统管理的需要;段是信息的逻辑单 位,用户的需要。 (2)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一种系统的页面大小固定。段 的长度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
分区号
1 2 3 4
大小(KB) 开始地址 (KB) 25 20
35 50 70 45 80 130
状态
正使用 正使用 正使用 未使用
固定分区分配的缺点:固定分区法管理方式简单,但 内存空间利用率不高,有时浪费情况会相当严重。 2.3动态分区分配 为了实现分区分配,系统要设置相应的数据结构来 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数据结构有: 1)空闲分区表 2)空闲分区链 空闲分区链是使用链指针把所有的空闲分区链接 成一条链。每个分区的开头要设置状态和表示分区 大小的项目。而且要设置前指针和后指针。
(3)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法(LRU) 以最近的过去来作为不久将来的近似。 它的实质是:当需要置换一页时,把在最近一段时 间里最久没有使用过的页面予以淘汰。这就是最近 最久未用算法。 LRU算法比OPT效果差,但是比FIFO好得多。 LRU算法是经常采用的页面置换算法,实现起来需 要实际硬件的支持。每个页表项应该对应一个“使 用时间寄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