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介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探讨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的内容。
二、文化传承的意义1. 历史的延续:文化传承是将历史沿袭下来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2. 标识身份:不同的文化代表着不同的群体,通过文化传承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树立身份认同感。
3. 传承智慧: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使人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受益,并且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应用。
三、文化传承的方式1. 教育: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文化传承途径之一。
高中政治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文化传递给学生。
2. 文物保护:保护文物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节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传统文化,传承传统价值观。
四、文化创新的重要性1. 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创新可以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
2. 增强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新能够增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让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更具吸引力。
3. 培养创造力:文化创新能够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人们更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五、文化创新的途径1. 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让年轻人接触、了解和传承文化。
2. 跨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风格,从而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3. 文化产业创新: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加创新元素,让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六、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的实践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高中政治课程可以增加一些与文化传承和创新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实地考察与交流: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文化遗址或者参观传统工艺品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项关键而必要的事业。
高中政治的第二单元,探讨了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教育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来深入剖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的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文化是指社会共同拥有并传承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习俗、艺术作品等。
文化的存在和传承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是人类与历史相连的纽带,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在不断演变的社会中寻找到根基和方向。
其次,文化是社会共同认同的象征,它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最后,文化也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想、艺术和生活方式,为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提供了资源和支持。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一种辩证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传承是指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保护,让其在新的时代得以延续;而创新则是指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文化传承保留了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传统,使其得以传承给后代;而文化创新则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思维方式。
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文化才能真正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三、教育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石。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历史和传统。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传授文化内涵和基本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其次,教育也是文化创新的推动者。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传统观念,激发他们对于文化的新理解和创造性的思维。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应该通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挑战和意义。
总结高中政治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门关于文化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强调教育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演变过程。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创新设计》
1
网络构建
纵横相连
@《创新设计》
2
网络构建
纵横相连
@《创新设计》
1.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从民族文化发展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从文化传承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 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3)从民族发展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 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从文化自信看: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
网络构建
纵横相连
2.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创新设计》
4
网络构建
纵横相连
@《创新设计》
3.文化发展的一般做法 (1)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推动文化发展。 (2)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发展。 (3)立足实践,促进文化创新。 (4)重视经济、政治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5)重视科技、教育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5
网络构建
纵横相连
本节内容结束
6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3)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 承和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 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 努力开拓、创造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 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 文化的新辉煌。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 文化的关系。 (2)要对传统文化实现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 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新文明。在这里,超越创新和批判继 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超越创新就是一 句空话。反过来,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的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批判继承就毫 无意义。所以,必须既坚决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 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又高度地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 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保守主义”“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 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前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解析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文化创作要深入基层,立足于社会实 践;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进去”是指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文化创作必须坚 持“走出去”是指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④ —②。③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答案选C。 答案 C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 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问题探究| (1)材料一说明科技在文化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 提示:(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 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这些文化遗产的手段 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这是由教育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①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是充分利用 教育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起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全面认识、理解文化继承 1.围绕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继承与
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
2.理解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 因素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本框内容。
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
11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总说: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合称为文化传承。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文化多样性与世界文化 多样性的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世界遗产的分类 文化遗产: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自然遗产:地形、生物或自然景观等。
如我国的九寨沟。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如黄山是文化与自然遗产,庐山是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 文化是民族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方面促进文化相互交融,另一方面也有使文化同质化的危险。
重要性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 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必须遵循 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传媒的含义、发展阶段。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大众传媒的形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文化交流 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什么 怎么样 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是世界性与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3届徐州三模试卷NO.19)随着网络 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 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 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 明,现代信息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④大众传媒发展的重要依托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年高考· 山东卷28)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 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 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 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 字、挪威馆的“中国红”……结合材料从文化生 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 【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 的。
二、为什么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具 有两重性
三、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精华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继续保持和发展(取) 不符合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
批判
糟粕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去)
继承
发展
古为今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题干体现的 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故选B。A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C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 化发展的方向。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材料一: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 豚。“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 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 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号声……” 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 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但凡看过影片的人, 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 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海豚湾》 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在日本国内 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 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 非常重要。” 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6 分)
【11】U2: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归纳)
一 、 2.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社会实践 文 √ 化 创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新 的 √ 作用、意义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源 泉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动 力 文化工作
者的使命 职责
(4)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在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B
本框主观题练习
《作业册》 P11
第7题
注意: 4.1与4.2合并讲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WHAT】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习俗、建筑、文艺、思想)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 (三)传统文化的作用(“二重性”) √ 二、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HOW】 √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 2.我们应投身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
源 泉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创新 P48 第①段 2.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 P48-49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L3】
文化继承
【L4】
文化创新
【L5】
第二单元内容结构
人 类 文 化 的 发 展
见《课本》
文化的传播【L3】 文化的继承【L4】 文化的创新【L5】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 方式和媒介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考点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含义: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独特标识。
P31、p29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P31(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维护世界文化的生态平衡。
P31(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P32(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能够丰富世界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P32(5)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生机与活力。
P333.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的态度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P3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P32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P33③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P37④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P11、p554、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2014年学业水平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配套课件]
中华文化 播____________的使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继承性 长期历史发展中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______________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相对稳定性 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的文化。
2.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重要标志 (2)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_________。 (3)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观念 (4)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生 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考点 5:大众传媒
主要手段 1.地位:已成为文化传播的__________。 2 .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 ____________ 、 文字 、 口语 网络 印刷 ____________、电子和__________等发展阶段。
3.形式:__________、广播、电视、____________等。 报刊 网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错误倾向: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 守旧主义 接 受 新 文 化 和 任 何 外 来 文 化 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统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
④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矛盾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主题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究】情景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启蒙书籍活动,加深青少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知,从小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原动力。
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问题:1.“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继承中的哪一个方面的体现?它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继承中的传统思想的继承。
它对当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有人说,国学经典诵读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国学经典诵读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但不是全面继承,而是将其中优秀的内容传承下去。
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探究总结】1.图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区别:(1)两者的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传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深化点拨】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目汇集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深挖防疫一线感人故事,致敬为防疫工作默默贡
献的“最美逆行者”,节目播完好评如潮,观众称赞整场节目展现了中华民族
的伟大凝聚力,感受到全国人民携手同心、攻克难关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
()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目的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自我小测】 [判一判](下列观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继承。 ( × ) 提示: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 ) 提示: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但不是根本目的。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
铁门限。”这表明
()
A.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D.艺术创作要有一定的灵感
【解析】选C。王夫之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
意。
3.2020年2月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 年元宵节特别节目》播出。节
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只有人民群众才有首创精神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选D。本题要求分析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原因,即分析人民群众的重
要性,D正确;B没有涉及材料中“人民群众”;A、C两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
新的源泉,并非只有人民群众才有首创精神。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第1课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件(共26张PPT)
怎么办:
文化创新途径
文 化 创 新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基本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 成果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拓展延伸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总书记指 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文化是民族的灵 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文化的发展要由 创新精神来推可以动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个角度去思考
参考答案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对传统文化要心存 敬畏,要坚守和传承。(2分)敬畏传统文 化不等于一味坚守传统,正确对待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2分)敬畏传统文化还必须在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创新。(2分)
标志。 ×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 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3.商业贸易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是文
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
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
1. 方文山创作的中国风歌词的特色表明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③文化创新要善于推陈出新
④文化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吴冠中的作品《家》,岸上白墙黑瓦的民居,用 黑色错落地点出,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 景象。整幅画将东方审美的内涵、韵致与西方的 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画的特有意 境。这说明:
高二政治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背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必背知识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一、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觉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形成:蕴含着民族日子中的风俗世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具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体现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②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能够领会别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之物,建造物、遗迹等。
(2)地位和价值:①是一具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别仅关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宝。
二、正确明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 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任何文化基本上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缺少的群彩。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为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P29第一段第一句(2)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基本上世界文化中别可缺少的群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个儿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基本上该民族历史进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日子、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进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个儿民族的文化,哺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定要求。
一具民族的文化成就别仅属于那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都以其鲜亮的民族特XXX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精选15篇)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精选15篇)《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篇1《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从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指在历史、艺术或者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含义、地位)。
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意义)『扩展』文化遗产的保护:由于岁月侵蚀、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这些为历史创造的遗产无法再造,因而成为不容替代的珍品。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注:世界遗产分为三大类,即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扩展』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民族的(1)原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2)表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2、文化是世界的(1)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8272178
[思考] 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曾倡导 “昌明中国固 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林纾(琴南) 认为 新文化运动是 “覆孔孟,铲伦常”, “尽废古书,行用 土语为文字”。
你怎么评价他们的观点?
第十四页,共59页。
提示: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传统文 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创新 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家 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2)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继承,所以对于家风, 既要批判继承,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顺应时 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传承下去。
(3)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 客观要求,应当进行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做到与时俱 进。
第八页,共59页。
2.创新与交流、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 _优__秀_文__化_(w_é_n_h_u_à)_成_果_,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_取__长_补__短_(_q_ǔ”cháng b 的过程。 (3)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 化特质的_新_文__化___的过程。 (4) __文_化_(_w_é_nh_u_à_)多__样_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第二单元 文化(wénhuà)传承与创 新
第一页,共59页。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二页,共59页。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传承传统孝道文化要与 时代发展相结合,要借 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上述论断体现了哪些 “文化生活”道理?
1.通过自主预习,识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 基本途径 2.通过自主预习,知道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 化相互交流、借鉴、融 合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 作用 3.通过互动探究,树立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 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创 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常回家看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等歌曲唱出了中国人对春节的特殊情感。
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而外出的游子总千方百计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
这体现了()A.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1.C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这些文化遗产()①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只属于中华民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A解析:文化遗产既是本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又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3.有人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翻译成“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
显然,后者已经没有前者的意韵。
这表明()A.英语属于落后文化,无法表达深刻的感情B.文化之间有差别而无优劣,各有千秋,无法替代C.人们应当统一语言,避免文化差异D.中文是最美好的语言,不应该再学其他语言3.B解析:文化存在差异,却各有千秋。
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
”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这段演讲,从文化角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D.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4.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能说“同一”“统一”等,故排除②。
5.温家宝总理在访问西班牙时指出:“中西两国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近年来更趋活跃,形式不断丰富。
双方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活动。
不久前,互办‘中国文化节’和‘西班牙年’,分别向两国人民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传统和现代文化。
中西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广泛进行。
”中西两国的文化交流()①有利于促进中西两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②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走向统一③有利于促进中西两国文化的传播④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借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D6.随着中外经济贸易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文化也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这说明()①我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②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经济发展必然推进文化进步④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6.B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7.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人际口语交流的出现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D.互联网的出现与推广7.C8.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A. 教育方式的变革B. 科学技术的进步C. 思想运动的发展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8.D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包括文化的发展。
9.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7天解读《论语》心得。
她以白话诠释,使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满足了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7天迅速“红”遍全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进而形成了文化上的一种“于丹现象”。
“于丹现象”启示我们()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财富②弘扬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③广大民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④现代传媒在文化普及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D解析:“于丹现象”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义,又体现了现代传媒的作用。
10.对于本国文化,正确的态度是()①尊重认同、继承发展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封闭守旧、敝帚自珍⑤唯我独尊、自我陶醉⑥全盘否定、打倒一切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④10.A11.“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丧失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中华文化要进行创新,就必须()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立足实践,服务于实践④借鉴他人,为我所用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D12.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
而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文化的大力弘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
这启迪我们()A.传统文化不能抛弃,要全盘继承B.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C.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是完全成功的D.我国文化产品应该尽量模仿韩剧12.B解析:“韩流”的盛行启示我们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13.历史上中韩两国交往密切,同属于儒家文化圈。
韩国在大量学习和引进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加以吸收,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文化。
这说明()A.学习他人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对外来文化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学习外国文化贵在全盘引进、全面吸收13.C1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A.继承传统B.社会实践C.借鉴他人D.灵感和直觉14.B15.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A. 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B.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C.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D.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竞争力15.C解析: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实践,而非文化发展本身。
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16.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16.(1)“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17.辨析:中国文化创新的出路在于全面向西方学习。
17.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世界文化是多样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长。
因此,实现文化创新,就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因此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⑤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⑥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18.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应该加以抛弃。
”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8.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这要求我们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③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④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创新就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⑤加强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⑥总之,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第 6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