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认知 徐斌
徐斌(特级教师)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误区
徐斌(特级教师)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误区话题:学生老师教育学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剖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斌(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陈雄新老师根据录音整理)一、情境创设为哪般?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如一位教师教学《认识乘法》时,3分钟问了3个问题:1、有几种动物(有用的信息)2、鸡和兔是怎样排的?3、我们需要知道鸡、兔各有多少只?你怎么得到?生:1个2,2个2,3个22+2+2……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思维是内引的心理活动,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那里跳动着,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操作着什么,也不知道在说着什么?他能有效的进行数学思维吗?那么,我就对目前一些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表面繁荣现象做了一些分析。
我觉得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一些课堂表面繁象。
第一:过多廉价表扬;第二,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第三,大搞物质刺激。
二、调动积极性是数学目的吗?第一、过多廉价表扬。
廉价表扬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我校的周老师让学生观察那个图,你能发现什么。
有一个学生说:有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有学生说:我发现水在流动。
老师是怎么评价的,说:你真聪明,观察真仔细,表扬他,(生:啪、啪、啪)。
我们试想一下,只要视力没障碍,智力没障碍,都能发现,这叫很聪明吗?这就是典型的廉价表扬。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的课,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总是很好,你真棒,棒极了,表扬他(生:啪、啪、啪),还有双语的Good、Good、VeryGood,什么的。
整堂课充斥的都是这样的廉价表扬。
学生怎能不浮躁呢?第二,不敢批评学生。
这里的批评不是指好像要挫伤学生自尊、自信的那种,是指我们的课堂应该有效地引导。
学习徐斌老师感悟
学习徐斌老师感悟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无痕”,学习“有痕”-向徐斌老师学习的感悟葛沟小学李成香今年春季去临沂二小学习,我有幸认识了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
我听了他一节课,一节讲座。
徐斌老师的《追寻无痕教育》教育理念深深感染了我。
正如徐斌老师所言:“理想的教育是不知不觉的教育、是无痕教育、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就连我也被无痕了一回,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悟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又从网上搜集资源,认真地学习了徐老师的无痕教育理论和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让我们来追寻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课堂艺术。
徐斌老师说,数学教学就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科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
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徐老师说他的课一般有百分之八十是完全来源于教材的,其余百分之二十则是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编而成。
但是,这百分之八十,恰恰是体现了他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抓住了本质和核心的东西;而这百分之二十,又恰恰体现了他对教材的创造,这种创造细小、平实,却透着徐教师独特的教育智慧。
我结合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简谈如下:徐斌在讲授这一课时,首先欣赏动画《西游记》,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发现72、81,孙悟空、唐僧等形象是小朋友熟悉的人物。
课前交流时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了自己熟悉、喜欢的情境,为正式开始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更为有意思的是,歌曲中的“七十二般变化”、“九九八十一难”等歌词,正是本课要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
这样的交流让这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了。
然后在课的导入环节徐斌老师让学生猜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从而轻松切入本课的正题,9的乘法口诀。
接下来引导学生算出9、18、27?这一列数,观察得数。
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来源与同数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含义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理解了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课标修订的八大变化(徐斌)PPT课件
4 基本理念
何谓“良好的数学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 发展需求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15
4 基本理念
(2)课程内容 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2
4 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 (2)课程内容 (3)教学活动 (4)学习评价 (5)信息技术
13
4 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7
6 课程目标
理解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 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 基本公式等。 ◇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 点”。
28
6 课程目标
掌握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一般包括基本的运算、测 量、绘图等技能。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 但要适度。
29
1
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 课改中的四次主要争论——
1234
2004年:“发霉的奶酪”
2005年:“理论基础模糊”
2008年:“历史的倒退”
2010年:“穿新鞋走老路”
2
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3
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 课改后的反思与再出发——
成绩——
不足——
教师观念改变
课程价值取向
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内容组织
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附录2——课程内 应用
无痕:开启数学教育寻梦之旅——特级教师徐斌数学无痕教育艺术的独思
圈 1 8 { } T e a c h i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d h研
[
节、 认识提升 , 从而不仅建构 了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 , 也发
展 了数学的 精彩 片断
【 片段】 徐 斌 老 师在 教 学 “ 画线 段 图解 决 问题 ” 谈 话导 入 时 , 课 件 动 态演示 , 逐 层推 进 , 引 出要学 习的新 知—— 线段 图。 师: 我们 在 二年 级 时认识 过 “ 倍” , 你能 说 出 图上红 花的
以看 出数 量之 间的 关系 吗?
口 口 ■ 一 ■ ■ 一 一 ■ 一
生: 也能 看 出红色 正方形 是蓝 色 正方 形 的 4 倍, 因为蓝
色正 方形 两个 一组 , 红 色正方 形就 有这样 的 4组 。
理解数学抽象问题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它对于三年级学 生来说 ,还是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从直观感知的数量关 系, 逐步过渡并抽象到线段图呢? 徐斌老师让学生从表述已
二是符合儿童认识的规律。 展现了线段图从生活素材到数学
模 型 的发展 变化过 程 , 赋 予抽 象线 段图 以具 象实物 的释 义 , 使抽 象 的数 量关 系有形 象直观 的线 段 图作 为支 撑 , 让科 学形 态 的数学走 向儿童 , 成 为学科 教学 的数 学。三 是提 供学 生数
师: 如果把 正 方形 靠近 并拼接 在 一起 , 就 相 当于 两种 颜 色 的带子 , 你 还能 看 出倍 数关 系u 5 _ 7
凸显数学本质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的启示
凸显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同时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
思考与分析中逐步理解数学方法的本质.
三、逐级抽象,凸显数学思想本质
应用题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悟方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这是培养
学生灵活运用方法、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本节课
段来表示价格,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衣与裤子价格之
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这不仅揭示了数学问题的实质,还让学
生体会 了 运 用 二 维 或 一 维 图 形 分 析 问 题 方 法 的 数 学 思
想———几何直观思想.
【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唐彩斌. 关于小学“ 数学本质” 的对话[ J] .
人民教育,2009(02) :48-51.
( 教师黑板画图展示:裤子 48 元
)
师:这一段就是 48 元,接下来就画表示上衣的线段图.
同学们,试着画画看,如何表示?
生:先画和裤子一样的一段,再画这样的两段.
师:这样一条线段表示的就是上衣的价钱了.
片段三中,徐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商场购买衣服的真实
场景,呈现了“ 买衣服” 所产生的价格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线
价钱是裤子的 3 倍.根据这样的 2 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
学问题吗?
生:一件上衣是多少元? 一套衣服多少钱? 一件上衣
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师:同学们一共提了 3 个问题,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比较
简单?
生:第 1 个,只要写一个算式就可以了.
师:那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我们能不能用线段图
来表示上衣和裤子之间的关系呢?
如何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是这一节课的教学
名师徐斌
特级教师徐斌的课堂教学风格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已有17年。
怀着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无比热忱,他刻苦钻研,大胆尝试,终于成为省内外一颗耀眼的明星。
面对新课程改革,他更是努力理解参透新理念,积极大胆进行新尝试,边学习,边反思,边总结,不断向前迈进,为全国20多个省市了提供了100余节示范课,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葆有童心,激趣引思,互动生成",就是徐老师课堂教学风格的真实写照。
一、葆有童心:努力做学生的好朋友德国弗来堡师范大学海纳特教授在《创造力》一书中写道:"创造性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教师尽量关怀学生的学习,努力使自己返回到学生阶段,也就是开始一个倒回的过程,这样他才有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看成一致的,并使学生把他视为同一。
"这是徐老师谈到数学教学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他深知,要教好孩子,你首先得自己成为孩子;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去亲近学生,用自己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去打动学生。
男教师教小学低年级有较大的难度。
为此,徐斌拣来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鞠萍和上海青年播音员陈燕华讲故事的磁带,并进行深入研究,他发现她们的语言短句子多,生动形象,清新亲切,如话家常。
一段时间,他规定自己每晚至少用耳机听上两小时,并一遍又一遍地模仿。
他还找来省内外知名特级教师的上课录像,反复看,仔细学。
工夫不负有心人,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对他帮助很大,他的语言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上他的数学课了。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努力以学生的"大朋友"的角色出现,设计了种种游戏,以开放的形式,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领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创造欲望得以满足,学习信心得以增强,合作意识和个性也得到充分地发展。
一次在外地公开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
由于主办方的小小疏忽,快要上课了,电脑还没连接好,耽搁了好长时间,教室里有些骚动了。
“倍”感充实淡而有味——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倍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广西教育2015.9“倍”感充实淡而有味———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倍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广西师范学院摇袁摇甜摇梁摇宇摇邹循东【关键词】摇《倍的认识》摇生活化摇数学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0063-02最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倍的认识》一课。
课上徐老师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体验中认知、情感和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
听罢,获益良多,感慨良多。
现将徐斌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的教学片段整理出来,与读者共赏。
一、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架起“生活化”通往“数学化”的桥梁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他们在干什么呢?生:数花。
师:是的,有数学头脑的人,看到这些花都想来数一数,咱们也来数数,有几种颜色的花?生:蓝花、红花、黄花。
师:各有多少朵?生:2朵、6朵、8朵。
师:根据我们以往学习的知识,同学们能不能选两种颜色的花,把他们的朵数比一比,你选什么花?生:黄花和红花。
师:提一个问题,比较比较看!生: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其他学生提问并作答。
师:这些问题,我们早已经学过了,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这叫比较多少,其实比较两种数量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叫做“倍”,同学们听说过倍吗?[赏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指出“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摇“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摇徐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颜色花的朵数,尝试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在引出“倍”之后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听说过“倍”。
这些简单的设问看似不经意,其实正能看出徐老师对新课标新增的“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透彻理解和有效运用。
“有数学头脑的人,看到这些花都想来数一数”,乍一听来风轻云淡,徐老师实则想告诉同学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无痕:开启数学教育寻梦之旅
无痕:开启数学教育寻梦之旅近来,有幸聆听特级教师徐斌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课,欣赏到徐斌老师充满无痕魅力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不露痕迹中,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顺畅。
课堂教学把学生已有的认知与要探求的未知进行无缝对接,从具象有形到抽象无形的渐进中,学生思维拔节、认识提升,从而不仅建构了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发展了数学综合素养。
一、赏析数学无痕教育的精彩片断徐斌老师在教学“画线段图解决问题”谈话导入时,课件动态演示,逐层推进,引出要学习的新知——线段图。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认识过“倍”,你能说出图上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为什么?生:能。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因为蓝花两朵一组,红花有4个这样的两朵。
师:如果用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分别表示蓝花和红花,可以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生:也能看出红色正方形是蓝色正方形的4倍,因为蓝色正方形两个一组,红色正方形就有这样的4组。
师:如果把正方形靠近并拼接在一起,就相当于两种颜色的带子,你还能看出倍数关系吗?生:同样也能看出红色带子是蓝色带子长的4倍,蓝色带子长有一段,那么红色带子有这样的4段。
师:如果把带子的宽度变窄一些,长度不变,你还能看出倍数关系吗?生:同样也能看出红色带子是蓝色带子长的4倍。
师:如果把带子再变一变,那就成了什么图形?生:线段。
师:第一条线段表示什么?生:蓝色的花、蓝色的带子……师: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有几个第一条那么长?生:有4个第一条那么长,也就是说第二条线段是第一条线段长度的4倍。
线段图作为学生常用的数学分析工具,对学生过渡到理解数学抽象问题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它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
如何让学生从直观感知的数量关系,逐步过渡并抽象到线段图呢?徐斌老师让学生从表述已有知识——蓝花与红花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把两种颜色的花变成两种颜色的方块,再变成两个条形,并且条形由宽变窄,直至变成两条线段,这样的变化过程把生活现象逐层进行数学化,抽象出表示数量关系的线段图。
“解决问题策略”应追寻“四个目标”——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课堂解读
师 : 求 原 来 每 杯 有 多 少 毫 升 , 么现 在每 杯 有 要 那
田
生 : 法。 减
口
园
生: 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0 + = 0 ( 4 0 2 2 0 毫升 ) 。 师: 现在的求 出来 了, 要求原来 的, 用什 么策略? 生: 倒推。 师: 请同学们借助 示意 图或列表来思考 问题 , 并 请 两位 同学到黑板上来列式解答。
奉 _
- ‘
解决 问题策 略 ’ ’ 应遣 “ 四个 目标 "
特 级教 师徐 斌“ 解决 问题的策略( 倒推 )课 堂解读 ”
口 荀步章
所谓 “ 策略 ”是 “ 据事情发展 而制定的方针和 , 根 对策 ”实质是一种对解决 问题方法的理解 、 会和 升 , 体 华。 “ 在 解决 问题 ” 教学 中 , 教师若 有意识地进行 策略 指导 , 生学起来会更轻松 , 学 效率会 更高。 那么 , 师 教 该如何进行 “ 解决 问题策略 ” 的指 导呢? 笔者认 为应 追 求“ 四个 目标 ”下面就结合特 级教师徐斌教 学的 “ , 解
格, 最后向东走 3格 , 到了学校。 就 师: 原路返 回的方 向与去的方向怎样?
生: 反。 相
、
首要 目标 : 素材服务于策略需要
师: 我们从学 校走 到科技馆 , 然后按原 路返 回 , 像这样 的策略就是倒过来推 想 , 在数学上叫倒推 。 ( 分析 : 案例 中, 头 简约 , “ 开 从 策略 ” 问, 奔 追 直 主题 。选择 学生 熟悉的素材 ,从 学校到科技馆 怎样
出示教材例 题
田
可以怎 么思考呢?
口
领略徐斌老师
领略徐斌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堂风采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课,那自然流畅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浓浓的探究味,整节课堂中,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使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寻找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使用画图的策略,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并且对画图策略从纸上画图内化为高水平的脑中画图,实现学生认知的飞跃!片段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平面图形,如:黑板面、课桌面等等,在所有图形中,最常见的是什么?生:长方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画一个长方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自备本上画长方形)师:长方形中,长边的长度叫?(板书:长)比较短的这条边是?(板书:宽)长宽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生:长×宽=面积(板书)师:如果知道面积、知道长,怎样来求宽呢?生:面积÷长=宽(板书)师:知道面积和宽怎样来求长呢?生:面积÷宽=长(板书)手指黑板上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大小已经固定了,如果把面积再增加一些,你有什么好办法?生1:长增加一些。
生2:宽增加一些。
师:如果长和宽同时增加呢?面积?生:一定增加。
师:如果长增加、宽减少呢?生:面积不变。
师:一定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它。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齐读课题)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长方形一会儿长增加了,一会儿宽增加了,解决这类问题要用到一些策略,因为非常难。
感悟:开头的导入中,徐老师没有华丽的开场白,没有绚丽多彩的情景创设,有的只是平实而简单的谈话,通过复习长方形的有关知识,直接切入本课,为下面的画图作好坚实的铺垫,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挖掘,深层次的剖析、引导,值得我们借鉴。
片段二:研究问题,探索画图的策略1.多媒体出示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
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徐斌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方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徐斌简要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认识线段”。
由于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要采用多种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a b流程1:教学例题a教师演示并讲述:(教具——毛线)(1)这是一根毛线,把它放在桌上,毛线是弯曲的。
(2)如果用手捏住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
师:这我们可以这样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一遍)线段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表示。
(课件出示)师:我们平时常见的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可以看出,线段是直直的,有一定的长度。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流程2:教学例题b师演示并讲述:(教具——长方形纸,课件动态演示)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把长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请同学们用长方形纸照老师的样子折一折。
提问:同学们,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流程3:教学例题c师演示并讲述:(课件出示)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强调线段两端先点上点,并要把线画直。
师:请同学们拿出直尺,在本子上画一条线段。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画线段吗?请大家试着课后画一画。
流程4:“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师:请看屏幕。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括号里画上勾。
师:先请大家在书上完成填空。
教师结合讲评提问:为什么第1和第3个图形不是线段呢?(第1个图形中,线是弯曲的;第3个图形也是弯曲的线。
)师强调:线段是直的,两端有两个端点。
流程5:“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师提出: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括号里。
评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
评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平水镇中心小学张建英第一次走进徐斌老师的课堂,欣赏到名师的风范,聆听到了一堂快乐、简练又具有浓浓数学味的课堂。
徐老师执教《倒推策略》思路非常清晰,教给学生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倒推,并且怎样运用这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讲得很透彻。
一、内容美——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会用倒推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徐老师着用“学生从学校到科技馆往返路线”导入,为倒推法的学习埋下伏笔。
接着创设“孩子们在生活中喝饮料”问题、玩魔术扑克牌等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事来安排整节课,让学生有种亲临其境的切身体会,更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二、设计美——精心设计练习,体现层次性和趣味性徐老师先根据“一杯果汁”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倒推”的策略,再根据“两杯果汁”的变化,理解“倒推”策略,最后根据“三杯果汁”的变化,深化“倒推”策略。
练习设计中,老师的问题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环环相扣。
从一杯饮料的问题到两杯饮料最后到三杯饮料的问题设计,当中的情境图生动形象,是学生身边的事,充满了童趣。
整节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倒推,产生探索的欲望。
三、情境美——注重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徐教师在课堂中将一杯果汁的问题一提出,学生能够自主的寻找解题的方法,如有的学生想用画图法,有的学生则用画表格法、有的学生会用列式思考法等学生擅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用文字的办法、画图表示的方法、用箭头线段表示的方法,这些都描述了题中事情变化的情况,最后几种情况优化成简单的变化图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变化图的关键与优势,然后学生根据变化图,运用倒推的方法与顺序列式计算。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
四、活动美——智慧教学,快乐体会。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
学懂 学活 学深——徐斌、施银燕《“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赏析
法— — 尝试 。 ”她 提 供 表 格 让 学 生 合 作 探 究 ,不 断 猜
测 、 试 , 找 解 决 问题 的 策 略 。 此 基 础 上 , 从 列 尝 寻 在 她 表 的 枚 举 法 入 手 ,帮 助 学 生 从 无 序 猜 测 到 有 序 寻 找
、
尊重认知差异 ,使学生学懂
题 :鸡 和 兔 关 在 同一 个 笼 里 ,数 它 们 的 头 共 有 5 , “ 个
数 它们 的腿 共有 1 4条 。 那 么笼 里 共 有 几 只 鸡 、几 只
兔 ? 他 还 根 据 二 年级 学 生 的特 点 , 导学 生 交 流 : 鸡 ” 引 “
■ 、精选策略指导 ,使学生学活
答 案 , 过 逐 一 尝 试 、 间 尝 试 、 跃 尝 试 , 步 找 出 通 中 跳 逐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 这 样 的学 习过 程 中 , 一 个 学 生 在 每
两 位 教 师 从 文 本 的数 学 教 育价 值 出发 , 重 于 不 侧 同 的解 题 方 法 , 不 是 随 意 的 , 是 将 解 法 的 难 易 程 这 而 度 与 学 生 的接 受水 平 结合 起 来 考 虑 , 分 尊 重 学 生生 : 先 全 部 画 兔 , 五 二 十 , 了 6条 腿 , 就 我 四 多 我 2条 2条 地 擦 去 , 样 也 得 到 3只 鸡 2只兔 。 这 生 : 先 不 急 着 画 ! 想 1 鸡 和 1只 兔 共 有 6 我 我 只 条 腿 , 2次 , 六十 二 , 少 2条 腿 , 再 画 1 鸡 。 画 二 还 就 只 我 是 先 知 道 了有 3只 鸡 2只 兔 , 画下 来 的 。 再
和 兔 关 在 同一 个 笼里 ” 什 么意 思 ? 数 它 们 的 头 共 有 是 “ 5个 ” 什 么意 思? 数 它 们 的腿 共 有 1 是 “ 4条 ” 什 么 意 是 思 ? 道 题 问 的 是 什 么 ? 着 , 让 学 生 动 手 画 数 学 这 接 他 图 ,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抽 象 的数 学 问题 直 观 化 、 激 使 生 动 化 , 难 为 易 。 没 有 让 学 生 用任 何 解 题 套 路 解 化 他 决 问题 ,而 是 采 用 了 符 合 二 年 级 学 生 的 画 图 策 略 : 用
细微处着眼 促思中着力——特级教师徐斌“位置和方向”教学片段赏析
细微处着眼促思中着力——特级教师徐斌“位置和方向”教
学片段赏析
祁顺成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
【年(卷),期】2014(000)010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祁顺成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水泗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道至简静水流深——特级教师徐斌“认识乘法”教学片段赏析 [J], 邸海艳
2.细微处着眼促思中着力——特级教师徐斌“位置和方向”教学片段赏析 [J], 祁顺成;
3.紧扣教材要点助推智能发展──特级教师徐斌《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片段赏析 [J],
4.平实中引导让数学课堂自然生成——特级教师徐斌《认识小数》教学片段赏析[J], 钟醒丹
5.“倍”感充实淡而有味--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倍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J], 袁甜; 梁宇; 邹循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倍”感充实 淡而有味——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倍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一
江苏省特 级教 师徐斌《 倍 的认识》 教 学片段 赏析
口广西师范学院 袁 甜 梁 宇 邹循东
【 关键 词 】 《 倍 的认识》 生活化 数
学化
[ 赏析】 “ 提出一个问题往 往 比解决一个 问题
生: 5倍 。
( 台下拍得有些凌乱 ,老师 让同学们
以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 ,( 下转第 7 8页)
0
展开争辩 、 探究 、 交流 。学生在 积极主动 的观察 、 思考 、 分析、 比较的过程 中 , 发现
了 问题 , 表 达 了 自己 的 见 解 , 找 到 了正 确
基本特性 。基于这些因素 , 徐老师主要 采 用 的教学方法 是演示法 、谈 话法 和讨 论
师: 提一个 问题 , 比较 比较看 ! 生: 红花 比黄花多 多少朵 。
师: 下面要求 同学们拍 的次数是徐老 师的 3 倍( 同学们拍 了 9 下) 。 同学们拍手 挺有经验 , 拍完 三次之后停 顿一下 , 这是
单 的数学 问题 , 并 尝试解决 。…‘ 了解数学 可 以描述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 , 感受数学与
斌《 倍 的认识》 一课 。 课上徐老师创设 了丰
富多样的课堂活动 , 学生在 主动参与体验 中认知 、 情感 和态度都有不 同程度的发展 和提升。听罢 , 获益 良多 , 感慨 良多 。 现将
和认知规律 ,在同老师 的互动 中融入新 知, 在 自身的操作 中巩固新知 , 增 强了师
活化 ” 向“ 数学化 ” 链接 的桥梁 , 不仅 能找
到 学 生 的 已 有 知 识 基 础 和 生 活 经 验 同课
生、 生生之 间的互 动 , 营造 了班级集 体和
徐斌“无痕教育”的主张与风格
徐斌“无痕教育”的主张与风格作者:成尚荣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19期要想对徐斌做一评述,并不容易,因为他很优秀,优秀得很全面,有他的突出、过人之处。
他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直率,办事干练,尤其是真诚与有勇气。
和他在一起,我更多的是倾听。
因为他心中有很多涌流溢出,而听他的表述,你会触摸到他情感的脉动和思想的跃动。
一徐斌最优秀的是他对教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解和改革、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成为“苏派”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且在全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我始终认为,对徐斌这样的优秀教师,不是评述而是学习,是矗立在自己面前的一根根青春的标杆,是对青春高度的一次次瞭望,于是心中涌起青春的浪花。
他把自己定位于“用心教师”。
的确,他用心去教育,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提升。
“用心教师”给青年教师的最大启示是:让青春放出光彩,必须对事业、对自己的成长有追求。
“用心教师”是一个低调的定位,普通、平常,似乎人人都能达到。
但这恰恰是一个很严格的定位。
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斯霞的“童心母爱”……名师、教育专家、教育家,都离不开“心”。
心里想着什么,就是在追求什么。
徐斌“用心教师”的含义是,用心去做教师,用心做一个好教师。
青春在追求中,名师成长在追求中。
徐斌不满足于一般的实践,追求的是研究性实践中所提炼或提升的思想。
由于深入的学习和深度的思考,他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无痕教育。
教学主张,我以为是具体化的教育思想,是个性化的核心理念,是学科化的教学见解。
鲜明的独特性,是教学主张的主要特征。
它是共性中的个性,反映了共同的、基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当然,作为教学主张,也应是稳定的。
那就是肖伯纳强调的“感觉的强烈”和“信念的坚定”。
二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徐斌把对教育的理念聚焦在无痕教育上,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不是某个早上的突发奇想,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对实践经验的反复思考和反复锤炼,是对教学心得的反复提炼和反复推敲,是沙里淘金,是各种想法的淘洗与升华。
平实中引导 让数学课堂自然生成——特级教师徐斌《认识小数》教学片段赏析
平实中引导让数学课堂自然生成——特级教师徐斌《认识小数》教学片段赏析
特级教师徐斌在英特尔教育季可谓是一把火,他的《认识小数》教学片段受到众多学子的
推崇,如何突破数学课堂的千篇一律,让学生自然生成,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这也让徐老
师带来了不少新的灵感与想象。
在教学中,徐老师首先在黑板中划出一条图形,通过分析图形,娓娓道来,从简单的几何
图形形状来认识小数的概念,而把这些都讲清楚,他极富节奏感,巧妙地转换了不同的句式,引导学生把小数数字和点的解释连接在一起,不断遇到解决问题的困难时,徐老师也
一一解答,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
吸引学生,课堂气氛融洽愉快,小朋友们都各自跃跃欲试,用自己看得懂以及能想得到的
或者是徐老师提供的提示,发挥自己的能力,将各种思维和联想联系起来,最终完成答案
认识小数。
通过以上片段,徐老师用一种平实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只要学生们积极运用自己的思维,那么问题就不是难题,而只是一种见解和表达的方式,让数学课堂变的看得懂又有意思,
启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然生成,让数学贴近生活,乐在学习中体会强烈的乐趣和动力,这也应该是所有教师的目的吧。
从图形直观到算式抽象
从图形直观到算式抽象作者:***来源:《江西教育B》2020年第08期作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几何直观是帮助学生描述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几何直观中,图形直观又是一个重要分支,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线段图就是最抽象的图形直观,也是最简洁的图形直观。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读懂数线图(再抽象一下就是线段图了)的基本经验,能够通过数线图列出算式。
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却很难将画图的方式用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笔者曾对某班三年级学生进行了画图分析问题的调查,有84.3%的学生不明白怎样画图,或不明白如何在图中标注信息。
徐斌老师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更加侧重图形直观到算式抽象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从“线段图怎么来的”和“怎么画出线段图”两个角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线段图,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片段一】三问“变与不变”,抽象得到线段图师:徐老师要考验大家的眼力。
如图1,你能发现数学信息吗?生:有2朵蓝花(图中用白色表示,下同)。
师:如图2,现在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生:红花(图中用黑色表示,下同)是蓝花的4倍。
师:对,红花的数量是蓝花的4倍。
如图3,继续观察,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生:图形变了,但数量没有变,颜色也没有变。
师:那这个时候红色正方形的数量是蓝色正方形的几倍?生(齐):4倍。
师:如图4,现在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生:现在有4个红色长方形,有1个蓝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的数量是蓝色长方形的4倍。
师:你说得真完整。
师:如图5,这样呢?红带子的长是蓝带子的几倍?生(齐):4倍。
师:认真观察图6,什么变了,什么又没有变?生:除了带子宽度变了,其他都没有变。
师:也就是说,原来很宽的带子,现在只是变窄了,长度和颜色都没有发生变化。
这个时候,红带子的长是蓝带子的几倍呢?生(齐):4倍。
师:仔细看图7,它变得更细了。
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叫什么呀?生(齐):线段图。
大道至简 静水流深——特级教师徐斌“认识乘法”教学片段赏析
大道至简静水流深——特级教师徐斌“认识乘法”教学片段赏析邸海燕【摘要】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参观,进入动物学校可不容易。
(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2+3+6 5+5+54+4+4+4 9+1+63+7+8 2+2+2+2+2师:你们能打开大门吗?(生看着题目,开始思考)师: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们找找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的加数很特别。
生:我觉得"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认识乘法”;教学片段;特级教师;加法算式;大道;赏析;徐斌;水流【作者】邸海燕【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56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参观,进入动物学校可不容易。
(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2+3+65+5+54+4+4+49+1+63+7+82+2+2+2+2师:你们能打开大门吗?(生看着题目,开始思考)师: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们找找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的加数很特别。
生:我觉得“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评析:看似简单的教学环节,其中却蕴藏着不简单。
新课导入,不仅简练,且逻辑性很强。
首先从动物学校入手,出示一些算式,既有特殊的,也有普通的,达到自然真实的效果;其次情境创设,走进动物学校。
以动物激趣,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韧性,使得他们能保持注意力。
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儿童化的语言,童话般的故事,让数学课学到语文学科的味道,在自然的情境中,润物无声地把学生带到下一个环节教学中。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有哪两种小动物?生:小兔和小鸡。
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生1:小兔是两只两只在一起的。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徐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徐斌(全国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教案设计一等奖课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苏教版)第39页例12、例13。
教材简析: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
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使倍的知识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发展。
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活动中学数学。
第一层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再现“几个几”的旧知,为新知同化提供生长点。
第二层通过观察、演示和讲解,在认识“1份”和“几份”的基础上引出“倍”,将“几个几”与“几倍”联系起来,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第三层通过操作、游戏长讨论,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丰富“倍”知识的表象,深化对“倍”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渗透比的思想方法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2。
认识“1份”。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颜色的带子。
(出示教具,贴在黑板上:)请看,红带子和黄带子比,长短怎样?(同样长)如果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也有这样的几份?(1份)认识“几份”。
师将红带子的长放至2段。
提问: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是这样的几份?师再将红带子放至3段、4段,分别提问:红带子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是这样的几份?引出“倍”。
师: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
学生齐说一遍后,再问:“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是什么意思?师把红带子折进去一段,再放出来一段,分别提问:这时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红带子的长是带子的几倍?(同桌学生以“悄悄话”的形式练习口述)小结:像这幅带子图,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几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分类:自然形态
形态分析:藤是椰子科植物,种类较多,藤的特点是在饱含水分时柔软,干燥后又特别竖韧,所以缠扎有力,富有弹性;皮质外表爽洁,耐水湿易干燥,色质自然,耐磨耐压。
夏季清凉,冬赛不硬而经久耐用,藤本其形式美也是由形貌、色彩、线条和质地四要素所决定的,它有个体的形貌,也有根据周围事物形成动感视觉效果。
藤的色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它还有特有的线条美感,每根藤木质化的藤茎表达温馨美感,疖瘤、粗刺、绉裂的藤茎表达古老美感;质地光滑、柔软、细腻的藤茎则会传递优柔的美感。
形态分类:抽象形态
形态分析:这幅藤蔓主题的图案,运用藤蔓花期时期的柔软优美富有生机的特点,在这幅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青春少女般的优雅之美,在此之中运用藤蔓主干的主色调,突出表现其在花期的滕干与花蕾的美妙组合。
充足的表现了藤蔓此时的特点与艺术美感。
形态分类:人化形态
形态分析:攀山绳索是根据自然藤蔓的天然特征以及自然特点所人化出来的,它具有藤蔓的柔软坚韧、具有结扎力、富有弹性的特点,而且根据藤蔓的生活习性,它可以单只或组合使用,非常具有便捷实用性。
人类通过对藤蔓作用、意识形态的发散诞生出了如此高效实用的工具。
形态分类:自然形态
形态分析:海洋是自然万物的诞生地,它孕育了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它外型上可以说柔和也可以说刚强,它的色彩兼扩自然,根据周围的环境具有不同的色彩感受,或是碧绿或是如天空蔚蓝。
海洋宽广无痕,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和不留痕迹的神秘,让人敬而生畏。
数媒123——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