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八年级物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产生声音,声音在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城市中的高架路的汽车流量很大,产生的的噪音影响旁边民居的市民休息,即使将窗户关上,噪音还是传到屋内,假如窗户用双层玻璃做,而且两块玻璃中间是的,可以大大削减噪声的影响。
2.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与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是,能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能成放大正立虚像的是。
3. 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
4.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安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与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5. 如图1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记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6、当你站在穿衣镜前2m处,你与像的间隔是_m,当你向镜面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
7、小明同学上初中后学习刻苦,成果优秀,但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间隔越来越近,远处的物体越来越看不清了,这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他眼睛的视网膜_______(选填“前”或“后”),须要给他佩带一个_______透镜来矫正他的视力.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中听到熟人说话可区分对方是谁,是靠区分对方发出的声音的()A.音色B.频率C.音调D.响度2.一个人走近挂在墙上的平面镜时()A.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C.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D.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先不变,后变大3.图1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楚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到达目的?()A.在眼睛前放一块适宜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适宜的凹透镜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4.下面哪一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小孔成像B.安静的湖面上看到桥的倒影C.水池中的水看上去比实际的浅D.斜插在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似乎在水面折断了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A.温度上升B.温度降低C.温度不变D.无法确定6、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对一高墙喊话,假如想分清回声,则你与墙之间的间隔至少应()A 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 等于34m7、有一根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次响声D. 四次响声图8.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缘由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裂开9、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外表D、“雾”出如今玻璃窗的内外表10.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三. 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1. 在图2中完成光路。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每次的时间约为10s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kgD.我们的教室的长度约为10m2.(3分)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并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的伟大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哥白尼C.牛顿D.阿基米德3.(3分)(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4.(3分)(2010•南通)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水面“折”笔B.看见水中的“鱼”C.水中的“拱桥”D.墙上的“手影”6.(3分)(2010•肇庆)如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7.(3分)(2010•宜昌)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8.(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把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4NB.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C.称量时挂钩和钩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9.(3分)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B.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电梯对人斜向上的推力10.(3分)(2010•泉州)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ρ水=1g/cm3,ρ酒精=0.8g/cm3)()A.400cm3B.350cm3C.250cm3D.200cm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2分)单位换算:500m_________km,30min=_________s.12.(2分)(2010•焦作模拟)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重力的施物体是_________.13.(2分)矿泉水瓶里装有55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将_________,体积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2分)在实验室里,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的工具,图表示在跳橡皮筋的过程中_________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15.(2分)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其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6.(2分)当你站在平面镜前5m处时,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m,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17.(2分)如图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cm,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18.(2分)阳春三月,漫步于永川兴隆湖畔,你会看到“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如图所示的“鱼在云中游”中的“鱼”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水中的“云”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19.(2分)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_________视眼(选填“近”或“远”),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_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20.(2分)有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可以知道:ρ甲_________ρ乙(选填“>”“<”或“=”),其中乙物质可能是_________.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按要求完成各题,共26分)21.(6分)(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在图2 中画出一束平行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3)在图3中画出小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2.(10分)小华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将游码移至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醋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由图可得杯子及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cm3.(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_________kg/m3.2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1)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cm.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2)分析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_________(3)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在调节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是_________(4)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4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要有一定的计算依据,分析推理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答案不给分)24.(7分)一辆汽车最多运5.0×104N的货物,现要将52t的砂子运完,要运多少趟?25.(7分)正在修建的成都至重庆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约300km,高速列车75min左右可到达,则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26.(10分)体积为40cm3,密度为0.8g/cm3的甲液体和体积为20cm3,密度为1.2g/cm3的乙液体混合,若混合后的体积不变,求混合液的密度是多少?答案及分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每次的时间约为10s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kgD.我们的教室的长度约为10m考点:时间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一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在0.2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我们的教室的长度在10m,宽度在8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3分)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并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的伟大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哥白尼C.牛顿D.阿基米德考点:牛顿第一定律.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所以用牛顿的名字来作为力的单位.解答:解: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的伟大物理学家是牛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对人类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谦虚的求实态度.3.(3分)(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定性思想.分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A不正确;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所以B正确;C、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所以C不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所以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一些相关知识,都属于识记性知识且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难度不大.4.(3分)(2010•南通)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压轴题.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是向南运动的,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北运动,则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不可能看到乙车向南运动,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通过“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确定甲车是向南运动的,然后通过“乘客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判断出乙车向南运动且比甲车的运动速度大.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水面“折”笔B.看见水中的“鱼”C.水中的“拱桥”D.墙上的“手影”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解答:解:A、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水面下的铅笔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反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鱼”是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形成的鱼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拱桥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手影”,属于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6.(3分)(2010•肇庆)如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图解选出正确选项.解答:解:根据图示,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3分)(2010•宜昌)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解答: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C错误,故选D.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8.(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把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4NB.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C.称量时挂钩和钩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重力.专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①读取弹簧秤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弹簧秤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解答:解:A、由图知,在弹簧秤上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秤的分度值为0.2N.此时的示数为4.6N.此选项错误;B、钩码受到的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此选项正确;C、称量时挂钩对钩码、钩码对挂钩的作用力是相互的.此选项正确;D、弹簧秤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此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熟知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并应注意这种成正比的关系是建立在不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的基础之上的.9.(3分)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B.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电梯对人斜向上的推力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人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把人和电梯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把人和电梯分割,它们保持相对静止,然后根据运动状态和受力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本题是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尽管随电梯随电梯匀速上升,人相对于电梯来说保持相对静止.竖直方向上人受到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既没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选A.点评:弹力指物体受到的推、拉、提、压、按的力,选项中的弹力指的是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学生往往误认为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是由于把握不住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造成的.10.(3分)(2010•泉州)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ρ水=1g/cm3,ρ酒精=0.8g/cm3)()A.400cm3B.350cm3C.250cm3D.200c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有一个共同的量就是瓶子的容积,也就是两液体体积相同,再根据公式V=,列出等式,先算出瓶子的质量,在进一步根据水或酒精质量和密度的关系计算出瓶子体积.解答:解:体积相同V=,∴,所以m瓶=150g.所以V==.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变形应用,求瓶子容积关键是求出瓶子的质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2分)单位换算:500m0.5km,30min=1800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根据长度、时间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①∵1m=10﹣3km,∴500m=500×10﹣3km=0.5km;②∵1min=60s,∴30min=30×60s=1800s.故答案为:0.5;1800.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2.(2分)(2010•焦作模拟)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物体是地球.考点:重力.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根据对重力的定义和施力物体的掌握作答.解答:解: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故答案为:吸引.地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重力的定义和施力物体,属于识记性知识,难度较小,容易解答.13.(2分)矿泉水瓶里装有55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将不变,体积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分析: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②质量一定的物质,体积大小与密度成反比.解答:解:55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V=知,体积增大.故答案为:不变;变大.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质量的特点和物体体积与密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正确解答的前提是掌握影响质量大小的因素和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14.(2分)在实验室里,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图表示在跳橡皮筋的过程中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力的作用效果.专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根据对弹簧测力计的用途及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作答.解答:解:在实验室中,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跳橡皮筋的过程中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故答案为:力;力.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用途和力的作用效果,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容易解答.15.(2分)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解答:解:我们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故答案为:空气;大于.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和光速的有关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16.(2分)当你站在平面镜前5m处时,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5m,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选填“实”或“虚”)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当你站在平面镜前5m处时,由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可知,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5m,而且这个像是正立的与你等大的虚像.故答案为:5;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2分)如图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是 3.20cm,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课桌.考点:长度的测量;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②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此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①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6.2cm对齐,估读为6.2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20cm﹣3.00cm=3.20cm.②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位置没有变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就是课桌.故答案为:3.20;课桌.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明确参照物是正确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前提.18.(2分)阳春三月,漫步于永川兴隆湖畔,你会看到“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如图所示的“鱼在云中游”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知道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是看到物体的虚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看到变浅的鱼的虚像.(2)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折射;反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及成因,同时也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这两种情况学生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19.(2分)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近视眼(选填“近”或“远”),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凹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答案](1).振动(2).空气(或介质)
[解析]
[详解][1]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与人耳之间是空气,所以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3.在“中国好声音”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震动,其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
C. 图c中,点光源S经平面镜成像S’
D. 图d中,平行光射向近视眼
三、计算题(共26分,第19、20、21题各9、9、8分)
19.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具也很有讲究.小明家有一个质量为150g,体积为600cm3的茶壶,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52.2 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17.4 cm3.
在下表中填入上述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烧杯与河水的质量m2/g
河水的质量m/g
河水的体积V/cm3
河水的密度ρ(kg/m3)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基本单位的符号是_____,密度基本单位的符号是_____.
[答案](1).m/s(2).kg/m3
24.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之间放一凸透镜,若不移动光屏,蜡烛应向_____(填“左”“右”)移动才能使光屏上仍呈现清晰 像.
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图中所示汽车的速度为,其物理意义是 .第1题第2题第6题2.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天鹅湖水面上飞过.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水中的“倒影”是___ _ (选填“实”或“虚”) 像.3.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全程不采用声呐系统测距,这是因为;笛子在演奏过程中,改变手指堵孔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乐音的 .4.唐代杜甫诗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吹起茅草的施力物体是;这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是5.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块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某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多次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应记为 cm.6.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侧(选填“左”或“右”),折射角的大小是第7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8.已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将60kg的物体运到月球上,其重力是____ _ N.(g=10N/kg)9.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简尾通常表示力的作用点,此即为力的图示.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按给定的标度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G的图示. 10.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图像,其中纵坐标m表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横坐标V表示液体的体积.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图中m的值应为_ g.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在课堂上,老师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课,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12.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13.小明和爸爸自驾游,汽车行至多沙山坡时,车轮打滑,不能前行.爸爸让小明下车,便于爬坡,小明否定了爸爸的提议,邀请路边的行人上车,车果然不再打滑,开上山坡.下列做法与小明的做法蕴含相同原理的是()A.给自行车上安装滚动轴承B.给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剂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D.自行车车胎表面有花纹14.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B.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C.出发5s后,甲、乙之间距离为5mD.出发10s时,乙通过的路程是15m第14题第19题第20题15.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定不同B.同种物质的密度-定相同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不同1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C.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17.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5:4,体积之比为1:2,则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A.5:2B.2:5C.8:5D.5:818.把一个实心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再把该铜块擦干后轻轻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已知ρ酒=0.8x103kg/m3,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A.8gB.10gC.16gD.20g19.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簀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11NB.一定等于9NC.一定小于9ND.一定大于11N20.如图所示是一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随物距u变化规律的图像,小琳同学用光具座和此凸透镜进行实验.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靠近6cm时,这时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不成像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21.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20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请帮他补充完整以下操作:(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_ 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齐分度盘的中央刻线;(2)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将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左盘中,用镊子由大到小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当放入5g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3)在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22.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解释说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同学们查到光从某种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1: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中第二行第一个空格中折射角是(2)光从这种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___ 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入射角i≥__ 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为了搞清楚不同物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为什么不同,同学们又查到了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数据如表2: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3)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 _入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3. 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观察三个实验,比较丙图和图所示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相同时,_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在进行乙图中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滑动摩擦力Fr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 N的关系图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 N=1N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__ N.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N.四、推导与计算题(第24题6分,第25题6分,共12分)24.小刚分别利用“作图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0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AC、 A0 为两条特殊光路,请你利用这两条特殊光线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A' B' ;(2)运用“实验法”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测量出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请分析判断该凸透镜焦距的大致范围.25.小明爸爸在文具店买了一包A4打印纸,上面标示如图所示,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包打印纸共500张,70g/m2的意思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小明想知道这包打印纸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用刻度尺测出了这包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是30cm 和21cm,总厚度为5cm,请你帮他算算:(1)每张打印纸的质量是多少?(2)打印纸的密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 100km/h;该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km;2、静止;虚;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4、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 3.81;6、如图所示7、左; 35°; 8、 100; 9、如图所示 10、 0.8×103; 88;21、(1)水平;零刻度线;(2)取下5g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直到指针在分度标尺的刻度线中央;(3)82.4g;22、(1)0°;(2)增大; 41.8°;(3)小于;23、(1)甲;(2)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3)0.2; 1.2;24、(1)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u>v,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像距范围f<v<2f,即f<20<2f,解得:10cm<f<20cm;25、(1)一张的总面积:S= ab= 30cmx21cm = 630cm2 = 6.3×10-2m2这张纸的质量:m= 70g/m2×6.3×10-2m2 = 4.41g,(2)这包纸的体积:V= abh = 30cm x21cmx5cm = 3150cm3;这包纸的质量:m总=m×500 = 4.41g×500 = 2205g 纸的密度:ρ= m总/V=2205g /3150cm3=0.7g/ cm3。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图1是沁萱常用笔芯的图片,图中书写粗细为 m,沁萱将新笔芯用了两天后,笔芯中墨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2所示是庄园同学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皮筋小乐器,这小乐器发声是由于皮筋的产生的,当她用相同的力度弹a、b、c三根皮筋时,发声音调最高的是皮筋 (选填“a”“b”或“c”)。
3.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
图3甲所示是在控制噪声;图3乙中噪声监测仪显示的56.8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大小。
4.如图4是小红在学校做核酸的图片,在大家有序地间隔1m的距离进行核酸检测的行进过程中,如果说小红是运动的,是以参照物:小红后面的同学却说小红是静止的,她是以为参照物。
5.如图5所示看户外的树林,通过左边开着的窗户比右边关着的窗户看得更清晰,这是因为左边看树林是光;右边看树林是有一部分光在玻璃上发生,使看到的树林没左边清晰。
(均选填“沿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6.图6是某同学将少量的酒精放入密封塑料袋的实验现象,甲图是他向塑料袋上浇热水,塑料袋慢慢鼓起来;乙图是他在甲图鼓起来的塑料袋上浇冷水,塑料袋又慢慢恢复瘪的状态。
整个过程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和。
7.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方法是。
8.在2022年10月12日的天宫课堂第三课的水球实验中,水球在外力作用下会震动起来(如图7),水球震动的过程中,水球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水球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汽化现象。
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思文同学对下列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4cmB.她感到舒适环境的温度为35℃C.她脉搏跳动约为68次/minD.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kg10.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是()A.提出问题B.科学幻想C.进行实验D.制订计划设计实验11.如图8中所示的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水中倒影是岸上景物倒立的实像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光的偏折能力不同造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晴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2.在图9中,使用温度计方法正确的是()13.在图10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A.霜的形成B.河水结冰C.冰雕逐渐变小D.露水形成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做直线运动的玩具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若水管内水不放出,水遇冷凝固成冰,因为凝固过程中质量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冰的密度比水的小(冰的密度是900kg/m ),所以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填“变大”或“变小”),9×10 kg的水完全凝固成冰,则体积变化_______m .
(2)青岛地铁三号线运营一趟大约需要用50min,平均运行速度为30km/h,最高时速为80km/h,则青岛地铁三号线单程全长约______km.而刚刚完成线路测试的广州“未来地铁”,最高时速为140km/h,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若按平均运行时速50km/h计算,则广州“未来地铁”完成青岛三号线单程时间可以节约_____min.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坐在车厢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单选)是静止的.
(2)读数时发现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A点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影响读数,因此按图乙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图丙是小雨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①在实验室中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可以推测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标准大气压;
四、综合能力(本专题满分21分共5个小题,第20小题5分,第21小题3分,第22题3分,第23题6分,第24题4分)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一小组同学将光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0°
17°
(3)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燃A的像_______为止,这时蜡烛B所在位置即蜡烛A的像位置,用___________(填实验测量器材)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以此来探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下列是李烨同学对涉及人体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A.人的拇指宽度约1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人的正常体温约37℃D.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2.(3分)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3.(3分)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描述的青山是运动的,诗人所选的参照物是()A.小船B.河岸C.青山D.太阳4.(3分)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A.验钞机验钞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声呐测距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汽车“后视镜”B.手影C.放大镜把字放大D.拱桥“倒影”6.(3分)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8.(3分)有不规则形状的A、B两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1,将其分别投入装满水的量筒后,完全浸入水中,溢出水的体积之比为5:2,则()A.A、B的密度之比为5:6B.A、B的密度之比为6:5C.A、B的密度之比为10:3D.A、B的密度之比为3:109.(3分)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雪消融B.露水的形成C.雾的形成D.窗上冰花的形成10.(3分)甲、乙两辆玩具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4、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6、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7、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力的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单位8、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上升的电梯 B.地面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1 = P2= P3B.P1<P2<P3C.P1>P2>P3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10、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班别姓名座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学楼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D.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A.24m/s B.25 m/s C.26 m/s D.无法判断3.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呈现清晰的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D.流星赶月5.深秋季节,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些,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中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了C .肉中的冰会熔化D .肉中的水会蒸发7.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 A .将游码向左移动 B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8.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时的实际 时间是:( )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9.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10.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 .2∶5 B .1∶2 C .4∶5 D .5∶411.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2.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 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图1()A.5m/s B.10m/s C.15m/s D.20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3.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子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就会改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宇宙浩瀚无垠,天文学中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单位,“光年”是 (选填“长度”或“时间”)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木雕是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雕刻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
如图所示,一名工艺师正在一个质地均匀的木头上进行雕刻。
雕刻过程中木头的质量,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所示,装有ETC信用卡的汽车,能实现不停车自动缴费,在ETC专用通道直接通过高速公路的收费站。
ETC专用通道长15m,一辆汽车以3m/s 的速度匀速通过所需的时间是 s;以汽车为参照物,通道左侧的标志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演员在登台表演之前要对着镜子化妆,当演员靠近镜子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登台演出时,演员身上的衣服看起来有闪闪发光的效果,这是因为周围的灯光在衣服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5.随着人们对住宅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的单层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减弱噪声的效果。
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的原理,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选填“远视”或“近视”)眼,他应佩戴的眼镜镜片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
7.谚语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谚语:“霜前冷,雪后寒。
”“雪后寒”是因为雪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质量为180g的雪全部变成水后,水的体积为 cm3。
(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8.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时,看到清澈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 质量约为50kg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 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4.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 眼睛B. 放大镜C. 望远镜D. 显微镜5. 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的密度概念扩大,从一维线密度、二维面密度、三维体密度到四维密度进行深刻理解:描述电线上鸟的疏密程度用一维线密度(个数/长度),描述田野中昆虫的疏密程度用二维面密度(个数/面积),那么我们学习的密度(质量/体积)则可以称为A. 一维线密度B. 二维面密度C. 三维体密度D. 四维密度6. 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②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会变大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7.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8. 根据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C.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 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9.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4.8m/sC. 5m/sD. 6m/s10.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11.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 B. 30℃ C. 33℃ D. 37℃12. 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甲杯中液体质量大 B. 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 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 无法确定质量大小1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先下降后上升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40g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 该液体密度为2g/ cm315.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4 m/sB. 13. 602 m/sC. 14. 167 m/sD. 14. 716 m/s二、填空题16.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17. 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电视画面.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________的.18. 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像距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m.一束光在空气与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界面MN的右侧是______(填选“空气”或“透明介质”)19. 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射线(一种特殊的光)经过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2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如图,遇视器“玉兔二号"正在稳步驶出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1. 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v甲:v乙=_____.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轨道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入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丙还要跑______m.三、实验探究题22.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简,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cm3;(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 kg/m3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要完成图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 “温度计”).(2)通过图乙中b 的现象,可以判定水_____(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和其他信息如下表所示: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 /kg 水的初温0t /℃ 水的末温t /℃ 消耗的燃气V /m 3 大火 4.0 26.0 50.0 0.0453 中火 4.026.050.00.0278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24. 小雨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 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 ,绘出图象,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 为_____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 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_____(选填“虚”或“实”)像;(4)小超想利用LED 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HFBZ ”的4个字母适合做LED 光源的有______个.四、计算题25. 一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 6 s 开始刹车(这0. 6 s 称为反应时间),刹车后又经过4.4 s 滑行52 m,车停止. (1)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m? (2)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6. 如图所示,一个空烧杯质量为50g,装满水后质量为2.55kg,把正方体甲浸没在烧杯中,并把溢出的水擦干后,测得正方体甲、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7.85 kg.把甲取出后,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为1. 55 kg.实心正方体乙的边长为0.2m,质量为6kg,33110kg/m 水ρ=⨯.求:(1)正方体乙的密度ρ乙; (2)正方体甲的密度ρ甲;(3)若沿实心正方体乙的上表面向内部挖去一个底面积为0.01 m 2,高为h 的长方体如图所示,并在挖去部分中倒满水,是否可能使乙变化后的总质量与甲的质量相等?若可能,请计算h ;若不可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 质量约为50kg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 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 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此选项合理;D.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A.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 【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说法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C.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 说法正确;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3.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详解】雪和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露珠和雾均为小水珠,为液化形成. 【点睛】分清各种状态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4.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 眼睛 B. 放大镜C. 望远镜D. 显微镜【答案】A 【解析】【详解】A 、眼睛的原理和照相机相似,物体的光经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 符合题意为答案.B 、放大镜是凸透镜,当u<f 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不符合题意.C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不符合题意.D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 不符合题意.5. 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的密度概念扩大,从一维线密度、二维面密度、三维体密度到四维密度进行深刻理解:描述电线上鸟的疏密程度用一维线密度(个数/长度),描述田野中昆虫的疏密程度用二维面密度(个数/面积),那么我们学习的密度(质量/体积)则可以称为 A. 一维线密度 B. 二维面密度C. 三维体密度D. 四维密度【答案】C 【解析】【详解】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即密度mVρ=,是指三维体密度,故C 正确. 6. 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 是蜡烛A 的像,则下列说法中( ) ①看到像,是因为B 发光进入人眼②在像B 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 的像 ③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B 也会靠近玻璃板 ④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B 会变大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①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①错误;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②正确;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故③正确;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的大小始终和物体的大小相同,物体大小不变,像B不会改变,故④错误.故选D.7.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答案】D【解析】【详解】在大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温度首先达到酒精的沸点,由于继续加热,所以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同温度的大烧杯里的水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选D.8. 根据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C.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 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 【答案】D 【解析】【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9.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8m/sC. 5m/sD. 6m/s【答案】B 【解析】前一半的时间为6m 4m /s 1.5?s ÷=,后一半的时间为6m 6m /s 1s ÷=,全程的总时间为 2.5s ,所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m4.8m /s 2.5ss v t ===,故应选B 【点睛】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10.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答案】B【解析】【分析】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详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 错误.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故选B.11.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 35℃B. 30℃C. 33℃D. 37℃【答案】B【解析】解答: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由题意可知:该温度计下边第五个格的位置代表0℃,第九十五个格的位置代表100℃,即该温度计的95-5=90个小格表示100℃,据此可求出一个格代表的度数:(100℃-0℃)/(95-5)=10/9℃当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10/9℃╳(32-5)=30℃故【答案】B12. 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 甲杯中液体质量大B. 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 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 无法确定质量大小【答案】B【详解】模型1即为甲杯:由于12ρρ<两种液体的质量且各占一半,可得密度1ρ 的液体体积大于密度2ρ的液体,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用灰色标记,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模型2即为乙杯:两种液体体积相等,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用灰色标记,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对照组体现体积相等时之间的分界线,对模型1密度1ρ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相同,即是容器体积的一半(如图所示).对模型2中密度2ρ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相同(如图所示),经过处理便可以直接从对比处比较甲、乙两杯内液体质量的大小了,答案很明显是对比处是蓝色的乙杯大,即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故选B1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表示液面( )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先下降后上升【答案】A【详解】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固定不变,那么它的反射光线方向也不变,过S 2作平行线平行于过S 1的反射光线,这条平行线与入射光线交于O 点,O 点在CD 线上,液面CD 相对于液面AB 是下降,如图所示,故选A .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 V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 -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 40gB. 40cm 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 3D. 该液体密度为 2g/ cm 3 【答案】B 【解析】 【分析】与纵轴的交点液体体积为0,此时所对应质量为量杯质量【详解】由图像可解出图像与纵轴交于20g 处,此时液体体积为0,则可知量杯质量为20g ;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cm 3时,总质量为40g ,则液体质量为20g ,密度3320g =1g /cm 20cmm V ρ==,则40cm 3的该液体质量331g /cm 40cm =40g m V ρ==⨯.15.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4 m/sB. 13. 602 m/sC. 14. 167 m/sD. 14. 716 m/s【答案】C 【解析】【详解】由题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0.32s 10.16s =2t ⨯=由sv t=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 54.4m s v t ==⨯=波波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210.24s 0.12s 2t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22•340m/s 0.12s 40.8m s v t ==⨯=波波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54.4m 40.8m 13.6m s s s =-=-=波波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 0.12s 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1.12s 0.16s 0.96s t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3.6m 14.167m/s 0.96st v s ==≈故选C.二、填空题16.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1). 音色(2). 能量(3). 响度【解析】【分析】根据题中“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声音能够传递”可知,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性、声音的利用,根据它们的规律,运用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与材料有关、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分析推断.【详解】[1]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去判断的;[2]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振幅大,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17. 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电视画面.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________的.【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解析】【详解】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电视发出的光被小明挡住,影响他看电视.18. 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像距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m.一束光在空气与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界面MN的右侧是______(填选“空气”或“透明介质”)【答案】(1). 2 (2). 空气【解析】【详解】[1]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5m3m2m[2]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折射,其光路及夹角如图所示,由于空气中的角度总是大的,所以界面右侧为空气.19. 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射线(一种特殊的光)经过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答案】3.0×108【解析】【详解】高能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如图,遇视器“玉兔二号"正在稳步驶出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静止【解析】【详解】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月球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嫦娥四号是静止的.21. 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v甲:v乙=_____.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轨道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入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丙还要跑______m.【答案】(1). 10:9 (2). 190【解析】【详解】[1] [2]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知,。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3分)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相符的是()A.伽利略创立了日心说B.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C.爱因斯坦建立了量子力学D.阿基米德发明了电话2.(3分)物理兴趣小组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了一下估测。
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8年级物理课本长约20mmB.一名中学生体重约为500NC.人步行速度约1.2cm/s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0g3.(3分)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及参照物的选取,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B.“神舟十六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飞船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C.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轻舟”为参照物的4.(3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4倍,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路程之比是2:3()A.2:3B.8:3C.1:6D.6:15.(3分)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6.(3分)下列有关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B.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会变大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3分)下列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甲所示,灯光下的手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如图乙所示,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C.如图丙所示,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如图丁所示,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8.(3分)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等于10N,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B.将10kg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C.天平和测力计在月球上将无法正常使用D.地面某位置处,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9.(3分)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减小摩擦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丁D.乙、丁10.(3分)由下列几个实例联想到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B.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C.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D.“孤掌难鸣”表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11.(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
初中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D.“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3.图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6.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第3题第1题第8题7.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8.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D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9.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10.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数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字与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B .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 .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第9 题第6题D.此透镜不能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第11题第10题11.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列车地面B.地面列车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12.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 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3.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14.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发出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试题1.请大家先填好班级和姓名再开始答题2.作图题和计算题在纸上作完(拍照尽可能清晰)再上传到题后,注意选择好相应图片,不要上传错误,以免影响成绩!3.大家注意好考试时间,14:40-15:40,不要延迟交卷,望大家诚信应考,考出好成绩!一、选择题(1-17题每小题2分,18-20题每小题3分,共43分)(一)单选题【单选题】1.(本题2分)下列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老师做演示实验,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②林业部门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③农村地膜种植花生④将洗过的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单选题] *A.①③④B.①②③(正确答案)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本题2分)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正确答案)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路程决定D.电动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500米,则电动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3.(本题2分)用刻度尺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30.72厘米、30.72厘米、30.74厘米、32.72厘米,关于实验中用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和圆柱体的直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单选题] *A.1mm(0.1cm) 30.73cm(正确答案)B.1mm(0.1cm) 30.7267cmC.1cm 30.7cmD.1cm 30.73cm4.本题2分)中国复兴号高铁以时速350公里飞驰,立硬币稳如泰山震惊世界。
那么硬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单选题] *A.这列火车的车厢B.坐在椅子上睡觉的乘客C.旁边走过的列车员(正确答案)D.关着的车门5.(本题2分)小明从水平放置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单选题] *A.15:01B.10:21C.10:51(正确答案)D.12:016.(本题2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汽化形成的是() [单选题] * A.干手器将手烘干(正确答案)B.草上露珠C.壶嘴冒“白气”D.雾的形成7.(本题2分)如图所示,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正确答案)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8.(本题2分)当你站在岸边,看到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因为对水深估计不足而发生危险。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44)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A.蜗牛B.步行的人C.自行车D.汽车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3.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4.全椒冬天的清晨,有时郊外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白的东西,太阳出来后一会就变成水了,最后不见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升华B.凝华﹣熔化﹣汽化C.汽化﹣升华﹣凝固D.升华﹣熔化﹣凝华5.梧州的人工宝石享誉世界,某同学参观宝石展的时候阳光下的宝石更加靓丽了,他发现在某一宝石成品的旁边有彩色的光带,这属于()A.宝石发光B.宝石反射的光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6.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7.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A.高一些B.低一些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B.C.D.9.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透镜遮住一半,则()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10.振宇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8cm C.6cm D.4cm11.王阿姨借了邻居10kg的油,她想给邻居还油时,想用标着10L的罐子装油,请问她用这个罐子装满油够还了吗?那么该罐子能装多少千克的油?(ρ油=0.9×103kg/m)()A.不够9kg B.不够10kg C.够9kg D.够10kg1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A.1:2 B.2:1 C.2:9 D.9:2二.填空题13.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14.小明先后两次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鼓面,所发出声音的不同,小丽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15.如图所示,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现象;雨过天晴,远处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16.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斜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7.(1分)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1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折射角.19.(1分)通常情况下,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木草、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20.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21.现在很多家庭都装有防盗门,防盗门上有个“猫眼”有人敲门时在里面的人能通过猫眼看见外面的人,而且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但是外面的人通过猫眼却看不见里面的人,你认为“猫眼”是由和组成的.2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23.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1)、.(2)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24.体积为1m3的水完全凝固成冰时,体积,质量,密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与实验题25.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某一条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反射光线过点P,折射光线过点Q,试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26.如图所示经过平面镜的一束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60°与镜面的夹角是30°,请完成光束经过的大致径迹.27.(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2)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外,在光屏上能够观察到的像是、立的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3)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蜡烛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范围是(选填“一倍焦距以内”、“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2倍焦以外”).(4)由实验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光屏上的像逐渐透镜,像的大小逐渐;当蜡烛位于时,可以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实像;当蜡烛位于时,成放大的虚像.(选填“一倍焦距以内”、“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2倍焦以外”)28.(6分)张鹏和同学到马鞍山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鹏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cm3,由此可推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kg/m3.(3)小明用沾有油污的砝码称量质量,会导致所测密度(填“偏大”,“偏小”).(4)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四.计算题29.(7分)体积240立方厘米,质量是1.78kg的铜球,你认为是空心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在空心部分注满水、问球的总质量是多少?30.(8分)实验室中有一种瓶子专用于测定液体密度,这种瓶子叫密度瓶.若瓶子的质量是10克,装满水后,水和瓶子的质量是20克.装满油后,油和瓶子的质量是18克.求这种油的密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A.蜗牛B.步行的人C.自行车D.汽车【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我们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5m/s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每秒内要通过5m 的路程,蜗牛显然达不到,因此选项A可以排除.B、步行人一秒大约为一步距离,因此人步行的速度约1m/s,则B选项错误;C、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故C选项正确;D、描述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作单位,单位换算可得5m/s=5×3.6km/h=18km/h,这与我们通常认识的汽车每小时行驶几十公里相差也比较远,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解答】解:A、“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同样可以选山为参照物,故A 正确;B、“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研究对象是山,故不能选山为参照物,同样“是船行”也不能选船为参照物,否则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故B错误;C、“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静止,与题意不符,故C错.D、“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择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选择参照物后,一定进行验证,关键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是否与题意相符.3.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明确题干中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减弱噪声的,再对照选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A错误.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B错误.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相同.故C正确.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4.全椒冬天的清晨,有时郊外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白的东西,太阳出来后一会就变成水了,最后不见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升华B.凝华﹣熔化﹣汽化C.汽化﹣升华﹣凝固D.升华﹣熔化﹣凝华【考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郊外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白的东西,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太阳出来后一会就变成水了,是熔化为液态;最后不见了,是水汽化为水蒸气;故它经历了凝华、熔化、汽化过程;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5.梧州的人工宝石享誉世界,某同学参观宝石展的时候阳光下的宝石更加靓丽了,他发现在某一宝石成品的旁边有彩色的光带,这属于()A.宝石发光B.宝石反射的光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属于光的折射.【解答】解:太阳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由于宝石对这七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七种色光通过宝石发生折射后的偏折情况不同,从而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6.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考点】AI:平面镜的应用.【分析】①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然后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②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在平面镜的两侧,物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物体远离平面镜,像远离平面镜.【解答】解:(1)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大小不变;(2)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此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必然随之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人的像在变大,实际上人像的大小不变,感觉变大的原因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的缘故.这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并出现错误的地方.7.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A.高一些B.低一些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路灯发出或反射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向下偏折,所以潜水员看到的路灯的位置比时间位置偏高.【解答】解:水中潜水员看见岸上的路灯,是路灯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进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属于基础题.8.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B.C.D.【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解答】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在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明确经过透镜折射后,光线变得发散了还是会聚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透镜遮住一半,则()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用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像的大小不变,只改变了像的亮度.【解答】解:一个物体有无数个点组成,任何一个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折射光线减半,会聚成像的大小不变,像的亮度减小.故选D.【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遮住凸透镜的上部、或下部、或中间,像的大小都不变,只是像变暗了.10.振宇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8cm C.6cm D.4cm【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建立不等式后求解.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由题意“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得:15cm>2f;由“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得2f>9cm>f,所以解得4.5cm<f<7.5cm,所以选项中满足题意的只有一个6cm.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条件的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建立不等式求解.11.王阿姨借了邻居10kg的油,她想给邻居还油时,想用标着10L的罐子装油,请问她用这个罐子装满油够还了吗?那么该罐子能装多少千克的油?(ρ油=0.9×103kg/m)()A.不够9kg B.不够10kg C.够9kg D.够10kg【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已知油的质量和密度,利用ρ=计算油的体积,然后与罐子的容积进行比较可知她用这个罐子装满油是否够还;(2)罐子装满油,油的体积等于罐子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可求该罐子能装油的质量.【解答】解:罐子的容积V′=10L=10dm3=1×10﹣2m3,根据ρ=可得,油的体积:V==≈1.1×10﹣2m3>V′,所以,她用这个罐子装满油不够还;罐子装满油,油的体积等于罐子的容积,即V油=V′=1×10﹣2m3,根据ρ=可得,罐子能装油的质量:m油=ρV油=0.9×103kg/m3×1×10﹣2m3=9kg.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利用好罐子装满油,油的体积等于罐子的容积这个隐含条件.1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A.1:2 B.2:1 C.2:9 D.9:2【考点】2A:密度的计算.【分析】已知质量和体积之比,利用即可求出.【解答】解:已知m甲:m乙=3:2;V甲:V乙=1:3;ρ甲:ρ乙==;故选择:D【点评】对密度的计算公式要熟练掌握,并能解决相应的比例问题.二.填空题13.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考点】9M:声与信息;9N: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医生给病人做B超诊断病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答案为:信息,能量.【点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14.小明先后两次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鼓面,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小丽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解答】解:小明先后两次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鼓面,鼓面的振动幅度不同,即所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小丽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只要对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15.如图所示,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雨过天晴,远处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折射)现象.【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P:光的色散.【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日食月食等等.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它们都是从太阳光中折射出来的.【解答】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所以人们可以看到树林中的光柱.下雨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将太阳光进行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故答案为:直线传播,色散(折射).【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和色散现象本质的了解情况.16.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斜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60°,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减小(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A7:光的反射定律.【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找到反射角的大小;再确定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的变化,确定入射角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角的变化.【解答】解:根据图解,入射角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象图中的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故答案为:60°、减小.【点评】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跟着减小.17.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会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光路是可逆的.【考点】AC:光反射的可逆性.【分析】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进入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反射光线变成入射光线,那么入射光线就会变成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是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如果一个光路中的入射光线变成反射光线,则原来的反射光线就变成入射光线,这种现象就叫做光路的可逆性.因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不管这个镜子有多小,只要你在这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那么的你同学也会从镜中看到你的眼睛.故答案为:会;光路是可逆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路可逆”在生活中产生的现象,解释时要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是两角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1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OG(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30°.折射角45°.【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A6:光的反射.【分析】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的度数.【解答】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30°;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GOD=45°.故答案为:OG;30°;45°.【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19.通常情况下,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木草、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考点】AT:红外线.【分析】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可以将物体的温度提升.人体也可以向外界释放红外线.【解答】解: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故答案为:红外线.【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性质的掌握情况,要知道红外线的具体应用,还要了解红外线的基本常识.20.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20cm B.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
C.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l03kg/m3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0g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3.某校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物,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4.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
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 B.39℃,40℃ C.38℃,40℃ D. 39℃,39℃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7.只有量筒,要取出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厘米3的汽油 B.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厘米3的汽油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厘米3的汽油 D.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8.在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9.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A.减小20° B.减小40° C.增大20° D.增大40°
1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12.如图3有四只体积相同的烧杯,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其中盛汽油的
烧杯是(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硫酸、植物油、煤油、汽油):()
图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密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14.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波的速度最慢的是。
15.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如雷灌耳”说的是声音大。
(2)“婉转动听”说的是声音美。
(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高。
16.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处减弱噪声。
17.2011年在酒后驾车中指出:所谓饮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所谓醉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通俗的讲一般人喝一瓶啤酒,100ml血液中含有80 mg酒精,相当于 g酒精,还规定在高速路上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120 (填上合适的单位),行车距离要保持在100 (填上合适的单位)以上,是为了防止车辆紧急制动不能立即停下造成交通事故。
18.上物理课,赵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此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了一个共性是。
19.摄氏温标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
规定的温度为00C,
把的温度规定为1000C
20.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
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2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km/s
22.春光明媚,春意昂然,晴朗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小芳来到波平如镜的湖边散步,她看到岸
边的柳枝和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湖中,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湖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仿佛中,鱼儿好像穿梭在柳枝和白云之间……
问:①小芳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像(选填实、虚),它是由光的形成的。
②小芳看到湖中的柳枝和白云是像(选填实、虚),它是由光的形成的. 23.把一支蜡烛点然一会儿后,这支蜡烛的质量将,密度将。
24.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5 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625dm3.这个铅球的密度
是,(填“是”或“不是”)用纯铅制造成的(铅的密度是11.3×103kg/m3)三、作图实验题(共18分,27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25.如下图4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
而言,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
是刻度尺,这刻度尺读数为。
26.下图5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7.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
6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28.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
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
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点上,成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9.某物理兴趣学习小组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
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是晶体,其熔点为℃,
30.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
(1)天平平衡时如图8所示,石块的质量m=。
(2)小明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9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
(3)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石
块密度为。
(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四计算说理题(31题6分32题7分)
31.某烧杯装满水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350克,放入一实心合金块块后,
溢出部分水,总质量为500克,取出合金后,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
克。
(水的密度是1X103kg/m3)求:
(1)合金块的质量; (2)合金块的体积; (3)合金块的密度。
32.国庆放假,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运动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当汽车
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 ,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