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法律意识的重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治,这也使得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法规。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为教材,例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家庭关系等,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所在,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开展法治主题班会班会是小学生学习班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法治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治知识的教育。
可以邀请法律工作者、法治宣传员等人员进行法治宣传和知识普及,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法治的重要性。
三、举办法治知识竞赛通过设置法治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在筹备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地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而在竞赛中,学生们会因为奖品和荣誉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法治知识。
四、组织法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法治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执法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法治建设志愿者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入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
五、制定具体的学校法治教育计划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法治教育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例如每学期设立法治教育周,安排相关课程,举办相应的活动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旨在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和素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能力和意识。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法治素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进步。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及提升效果,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具体影响机制和效果尚未有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改进和完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路径和机制,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影响;2. 探讨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3. 分析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4. 探讨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5. 探讨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探讨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机制,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本前提。
只有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中,他才不会害怕表现自己,他才能积极地思索问题、有效地发现问题和大胆地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没有心理自由是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重要因素。
1.通过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敢问。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为此,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增进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确实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可以交流和沟通的,从而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
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犯错,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2.通过营造开放的课堂提问空间,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
二、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小学核心素养课程之一,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培养学生法律素质三个方面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打好道德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内容中,学生需要了解生活中的道德概念,比如:正义、公正、诚信、友爱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如:遵守法律、尊重事实、负责任地发言等。
2.启发学生思考现实。
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教会学生什么是道德,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或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来。
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当事人,面对这种情况自己会怎么做,如果是旁观者应该怎么办等问题。
3.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格言、名言、故事、诗歌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价值认同感,不仅知道何为道德,更懂得怎样做一名有道德的人。
二、培养学生道德素养1.以身作则。
道德与法治教育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品行道德标准的代表。
教师要遵守法律,正确明确地发表观点,尊重学生人格,能够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
2.特别关注学生的青春期道德发展。
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生长发展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青春期学生的道德发展,帮助他们了解自我、掌握情绪、维护尊严,以及如何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等。
3.注重实际操作。
道德与法治课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一个实践过程,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做法,增强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实际识别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道德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1. 引言1.1 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性,认识到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可以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态度。
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而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培养责任意识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的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1.2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道德中融入法治意识,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案例、展开互动等方式,使学生深刻领会责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基础,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营造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教育氛围。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责任意识的直接影响。
针对不同情境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责任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
如何评估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校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听取师生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
在我们将总结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中的作用,并探讨未来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以期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责任意识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2. 正文2.1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习惯,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精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和法律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1. 从生活实际出发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丰富多样,但更多的是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合同纠纷等,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法律案例视频、图文资料等,使学生在视听、图像等方面得到更直观、更生动的信息输入,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3. 进行实地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法庭等实地参观或体验,使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和社会的规范性,激发学生的法治情感和法治责任感。
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1. 进行案例分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或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案例的讨论,了解法律的适用和相关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同身受,深入理解不同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进行讨论交流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重视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的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多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1. 组织家长参与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社会工作者来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同时培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 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目前,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况,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教师应当及时收集整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缺乏跨学科融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这样一来,学生难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具体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对策:教师应当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融入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1.3 教材更新不及时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往往滞后于社会实际状况。
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对策:教育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状况相适应,提高教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1 单一的授课方式目前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
对策:教师应当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2 缺乏互动性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与学生的互动性,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对策: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道德与法治课堂调动学生的10个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堂调动学生的10个策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和法治的庄严。
例如,可以模拟法庭审判、社区服务等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
二、引入案例,引发思考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同时,案例的引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互动讨论,激活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拓宽视野,提升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认识。
四、融入生活,贴近实际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体验、实践道德与法治。
例如,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校园生活等— 1 —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道德法治问题。
五、创新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学等,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道德法治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所收获。
七、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现代多媒体技术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地展示道德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探析道德与法治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1 年 1 期61New Generation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在此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例谈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具有正确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也不能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人书一体,成了教材的朗读者,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
教师本身就没有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又怎能奢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教师本身的问题意识是前提。
一个有思想,有教研能力的教师,必须是一个问题意识较强的教师。
一个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并非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很多课堂问题堆积如山,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的思维效率却很低。
因为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思考,也没有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只是相互配合,毫无意义。
这种现象是教师的对问题意识的理解观念有误造成的。
教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科学的设置问题情景,并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不要依靠老师单纯的去问,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学会联系、比较、质疑、分析的思维品质,逐步培养起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身的设问能力和态度,这样才是教师正确的问题观念。
其次,教师要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则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活泼、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因而对于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天赋。
但与此他们的自制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需求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立创新导向的教学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设立创新导向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并引导他们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践与体验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法治教育实践课、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体验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开展创新活动和竞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活动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可以组织道德讲故事比赛、法制知识竞赛、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可以通过建设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中心、设立创新实验室、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为学生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条件。
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作者:颜建冰来源:《天津教育·中》2023年第11期法治建设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法治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其法治意识对其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一)新时代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法治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对社会发展而言,必须对公民进行法治教育。
近年来,社会中关于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发展。
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可以增强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使其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初中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多关注,通过培养其法治意识,可以锻炼其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可以让其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二)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客观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与发展,也是为了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了方向,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法治素养等方面。
新课标明确指出法治观念是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新课程培训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了提高政治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找准教学内容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点,还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融人学生的思维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我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思考动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是学生在新情境与原有心理水平发生矛盾并在解决矛盾中提升的,认知矛盾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努力学习的动力。
因此,用情境凸显认知冲突,对促进学生思考事半功倍。
如,教学中“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有以下片段,情境一:腾讯微爱V:你转播或者分享一次,腾讯公益就捐赠0.6元!用温暖和爱帮助天使家园的脑瘫患儿们重新飞翔。
通过“爱心”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思考爱心与网络的关系,归纳必然的结果。
情境二:微信公号"蜜琪儿"发布了《农夫山泉停产,这水我再也不敢喝了!我要买水机!》的文章,图文并茂地宣称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污染严重,已停产。
一经推出,短时间内就得到十余万的转发量导致农夫山泉公司损失严重。
而设置“谣言”情境,让学生体会网络也存在不健康的因素,思考并推理出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这些教学片段中,教师聚焦的问题是生活中学生对网络交往的困惑。
教师分别选取了一条公益性微博和谣言微信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做选择。
在问题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由地表达观点。
在问答中,教师在分析学生思维过程中、判断学生已有经验储备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和做法。
整节课,学生参与十分踊跃,课堂氛围和谐轻松,情境的成功创设功不可没。
二、强化问题意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摘要: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学科的知识教育,还包括法治教育。
初中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及关注。
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法治的教育和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过程;课堂游戏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和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就受到不良诱惑的吸引,所以,初中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关键时期。
让法治观念扎根在学生的心底,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学会如果遇到侵权的行为时,不要一味的退让和忍气吞声,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好自己。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意识教育初中学生的法治意识还处于很薄弱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从时政热点或者是现实生活中引入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分析案例,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要明白自己行使权力的同时要自觉地履行义务,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在这节课的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形式播放一段之前很火很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借助这段片段,对学生进行提问。
比如:“视频中赵德汉在面对这笔巨款发现前和发现后的时候,表情都有什么不同表现?”“你们觉得赵德汉在害怕什么呢?又在敬畏着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带着问题思考一下。
浅谈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问题意识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问题意识的策略作者:林慧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23期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会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增加提问的勇气;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提问的兴趣;通过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提问的方法;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激发乐问的情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意识;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80-2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能够对所学习内容提出质疑并提出问题。
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是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增加学生的提问勇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并帮助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因此,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都应该跟学生平等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體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时,笔者一上课就直接板书课题,开门见山地对学生说:“今天学习的主题是我们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大家的吗?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哦!”一句话刚刚说完,学生们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有的同学提问:“什么是家庭贡献呢?”有的同学提问:“什么又是家庭的责任呢?”还有同学思考了片刻,举手提问:“在家中,我们为家庭做过什么贡献吗?”更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惑:“作为家庭成员,我的身上有没有责任呢?”根据对课文的提问,笔者发现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正是我们这篇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就确定围绕“什么是家庭贡献”和“我们为家庭做过什么贡献”展开交流,学生讨论热烈,很快明白了原来“家庭贡献就是自己对家里的付出”,于是,大家纷纷诉说了自己为家庭所做的一件件事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研究概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一、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传授学生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感和责任意识。
二、道德与法治课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方面的作用1. 价值观教育:道德与法治课通过教授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感。
2. 道德规范引导:道德与法治课通过讲授道德规范,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规范。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形成承担责任的意识。
3. 法律法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学习法律法规的平台,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国家法律法规,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作用。
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遵守法律、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4. 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课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警察局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法律的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和承担责任的意义。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教师水平不均:部分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够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对此,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应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易理解。
3. 教学方法单一:有些小学教师仍然倾向于传授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究的教学方法。
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学策略1.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社会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道德教育目标与内容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具体而言,道德教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
学生应当学会感恩、友爱、宽容、尊重他人等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
这需要学校教育从小就加强对孩子们的道德感情教育,引导他们从内心去理解、接纳和关怀他人。
其次,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指学生对道德准则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行为后果负责的意识。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道德行为的内涵和重要性,激发他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并愿意为道德的伦理标准负责。
再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道德意识的外在反映。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使个体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二、法治教育目标与内容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并在法治社会中依法行事。
具体而言,法治教育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生应该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学校需要通过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法律问题,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其次,增强学生的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是指学生对基本法律规定的了解和掌握。
学校应当开设相关法律知识的课程,教育学生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培养他们的法律素质。
再次,提高学生的法律技能。
法律技能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当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运用法律知识,提高他们辨别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浅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浅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其中,学生责任意识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承担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分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校园氛围的营造和社会实践的拓展。
一、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策略,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准则,还能够自主思考、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导向。
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和概念,更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当学习到与人为善的道德行为时,可以通过口号、图片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到善良的行为对社会的贡献,从而推动责任意识的生成。
二、校园氛围的营造除了课堂教学,校园氛围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设置学生自治组织。
学生自治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设置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让学生自己管理学校内部事务和组织校园活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更有主动性和责任心。
2、加强文明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墙报、广播、标语等形式,宣传文明行为,强调社会责任感。
例如,制定进校门必须佩戴口罩等规定以及严惩校园暴力等行为,让学生明确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的区别。
3、营造正能量的课外活动。
开设一些引导学生爱心互助、奉献社会的课外活动。
例如,义务劳动、抗击疫情宣传、慈善活动等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了解做好一件小事,就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的拓展除了课堂和校园,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部编版)中相关内容,探讨了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情感教育;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
然而,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接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健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因此,将情感教育纳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培养的影响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技能,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塑造了个体的价值取向。
首先,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事物,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通过情感教育逐渐认识到不同行为背后蕴含的价值观,进而形成对道德规范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讨论公平与正义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公平观念,并通过情感互动加深对公平概念的理解。
这样的情感互动可以唤起学生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并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公平待人等。
其次,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敏感度。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培养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或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道德问题的情感态度。
道德与法治教师工作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措施
道德与法治教师工作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
念的措施
一、目标与任务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
1.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3. 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丰富课堂
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与评价
1. 课前准备: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 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有质量的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四、具体措施与要求
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 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72019年/第23期/8月(中)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舒秀会(安徽省金寨县金江实验学校安徽·六安237300)摘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发展的过程,需要理念上的进步又需要实践上的推进。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生问题意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机制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的需要。
本文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探讨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和阐述了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有效提高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面的相关思路和策略,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讨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9.08.085Focusing o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nd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roblem Awareness"SHU Xiuhui(Jinjiang Experimental School,Lu'an,Anhui 237300)Abstract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systematic development,which requires both ideological progress and practical advan-cement.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middle school,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needs to introduce new teaching mechanism and advanced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This paper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alyses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problem consciousness,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ideas and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middle school students;problem awareness;cultivation;discussion0前言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时期,中学生时代的教育能够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课程,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最终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中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来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实践,是中学生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探讨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善于用变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问题。
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思想上的发展和行动上的统一,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帮助。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1.1有利于思维方式的拓展思维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长期性和系统性。
在中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任务。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更需要构建起客观发展的环境。
通过问题意识可以使常规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富有生气,问题意识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选择而架构起多角度多侧面的问题分析,通过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方法,学生们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而且学生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个性变得更加独立。
[1]例如,在知识延展方面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而提问的内容又不是道德与法治课本的知识,而是一种辐射性和衍生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问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动起大脑对所有的问题进行梳理,对思维路径进行评判,这个过程就是思维拓展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智慧和知识上不断丰富,“问题意识”可以有效的在思维方式上进行干预,有利于中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
[2]1.2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中学阶段的知识开始逐渐丰富起来,较比小学和高中中学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对外界敏感,对自己内心的很多想法有了一定的疑惑,通过“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在处理个人问题或者是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提出问题,对教师提出问题,或者是对书本和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问题的追究,这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中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问题提问的,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获得显著的提升,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设计中,相关的案例都是根据现实的案例进行编撰的,学生们在面对变化的世界面前,面对传统时代和现代化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而通过问题是学生们可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这种学习能力不仅指的是文化和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社会生存能力,课程管理能力1782019年/第23期/8月(中)等方面都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能够成长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效果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就。
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让人受益一生。
特别是在倡导终身学习制的时代,通过学习能够持续获取能量,让学生受到多元化的教育。
1.3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整合认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而认知又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本领,中学生的所有课程设置都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设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尊重法治管理社会的方式。
通过“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学生们能够学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综合的能力进行操作,而不是一对一的解决问题。
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以知识体系为主要的背景,通过问题意识的应用学生们遇到哪些问题就会查阅哪些资料,这种向书本提问的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源泉。
[3]知识结构的建构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而中学生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针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通过知识结构的整合能够使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在知识结构梳理的过程中,可以找出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更加增强学生的信心。
2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路与策略2.1构建问题意识的整体环境教育教学需要基础设施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环境,通过创设多样问题的环境来激发学生们想问的探索动机是“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构建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教学资料等方面的优势来确定,“问题意识”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主动提出内心所想。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的讲解,就需要通过构建问题意识的整体环境来让学生们能够保持好安全稳定的状态,在提问或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心中所想对于教材来确定自己的判断,这个过程是学习将知识融入实践的重要尝试。
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客观世界产生必要的联想,而通过环境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规划、有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以良好的环境为基础,通过环境设计来实现教育教学的细致化推进。
2.2突出教学方法的多维度应用问题意识培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以知识的传递和互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体要求,发挥学生的多向思维,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效果,通过启发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更能够展示出教育方法的魅力。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以国家发展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为蓝本,学生能够将生活知识和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就要进行多维度的划分,学生提问可以根据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进行提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提问,更可以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提问,而所有的问题意识培养都要以多维度应用为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提问的过程中,既能够解决回答的问题,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多方面知识。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善恶的理解上就可以采用,历史学的分析方法,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学生对案例进行判断和解析,将所掌握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的情况对比,学生们会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意识”可以掌握好更加准确的应用方式,实现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3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化的建构过程,道德与法治的科目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好宏观的教学设计,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而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反应,教学评价可以诊断、反馈、激励,指导教师的实践活动,更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现代化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发挥学生思考能力,通过对于知识的梳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现阶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评价机制,实际上就是既起到鼓励的作用又起到教育教学保障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的开展调查问卷活动,问卷的内容和形式自由灵活,内容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内容,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就能够从整体上明确当代学生的思想情况。
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可以构建起闭环的结构,学生乐于发问主动探究,就能够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