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9.20)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题.doc
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①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③世界形势趋向紧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作业七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题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B反对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两极格局间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2004年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军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
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4、“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A坚持独立自主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D推行不结盟政策5、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A 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巨大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6、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
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
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C.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7、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在我们的学习历史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多做试题卷,从而锻炼我们的做题能力,这样子才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D.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不开的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5.“民主,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之。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价值观B.北约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轰炸南联盟C.多国派军舰赴索马里海域参与打击海盗D.杜鲁门提出抵抗“极权主义”,援助“自由国家”6.在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 D. “一大片”2.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①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②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③是《乔的笑》④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其中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图片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有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建立4. “2006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万隆会议B.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C.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 .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C .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D .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7.“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 ①②③④①苏联②印度③美国④日本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 D. “一大片”2.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①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②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③是《乔的笑》④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其中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图片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有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建立4. “2006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万隆会议B.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C.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 .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C .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D .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7.“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 ①②③④①苏联②印度③美国④日本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 “一边倒”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方针D. 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的表述可知处理的是与邻国的关系进而发展成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准则可知B正确 A是苏联 C是在万隆会议上不符合”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D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内容2.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是A. 中国重返联合国B. 中美邦交正常化C.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 中美关系的缓和【答案】D【解析】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开始走向国际舞台C. 确立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答案】D【解析】4.如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 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 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 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亚非国家故A错误美国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故B错误C是1971年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5.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49个增加到111个其中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A. 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B. 使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直接受益于中美两国建交D. 说明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而且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在提高故A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项错误故选A6.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7.1954年周恩来总理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 “求同存异”方针B. 不结盟政策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题干信息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C8.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边境局势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性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革” 客观原因则是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导致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排除C项当时朝鲜半岛的冷战局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项故选A9.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A.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 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C.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 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报纸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使用频率呈波浪式起伏“维护世界和平”使用频率在1953年后迅速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之后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等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故D符合题意1949-195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缓和故排除A 1949-1956年正值苏联援助中国时期且材料不能体现“干涉中国内政”是针对苏联故排除B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故排除C.10.2013年1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A. 宣告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破产B. 助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C.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D. 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D【解析】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B.尼克松并没有助推中国重返联合国C.关系正常化应该是1979年中美建交尼克松时期没有实现D.材料所反映的应该是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11.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D项所述不准确故选C12.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A. 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 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中国为世界维和行动作出的贡献维和行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特点 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 A错误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建国初期 B错误材料体现出是新时期外交活动不是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D错误故选C13.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 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 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 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是外交活动并且还是多个国家参加的外交活动即多边外交活动所以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选B1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 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 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 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答案】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国际因素”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对中国外交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故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故A项错误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是在197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不是因素是影响应排除15.《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 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时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故选B16.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17.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答案】D【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答案】(1)措施努力促成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谋求通过和平协商来缓和朝鲜半岛和印度支耶半岛的紧张局势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逐步同周边国家解决边界纠纷实现睦邻友好中苏结盟构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参加万隆会议增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结盟及参加万隆会议进行回答【答案】(2)原因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陷人侵越战争的泥潭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借助中国来牵制苏联【解析】(2)根据材料二”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核优势…...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从国际环境及美国国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即可19.(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2)请指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19.(3)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解析】(2)结合所学可得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答案】(3)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析】(3)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的特点为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20.(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得出坚持平等原则“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体现了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务实审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政策美国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答案】(2)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前进中国积极地合作共赢但是面对祖国统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合作更好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60分)1.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 D.发动局部“热战2、.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4.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5.朝鲜内战爆发后,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
”由此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A.扶植盟国,实行“热战” B.扩张势力,巩固同盟C.与苏对峙,实施“冷战” D.遏制苏联,称霸全球6.尼克松在1971年曾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根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制2.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
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观察以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4.下示材料说明美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A.援助希腊反政府武装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D.与英国在希腊展开争夺5.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冷战正式开场的标志是6.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以下史实中,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组成局部的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方案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太平洋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8.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9.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构造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D.方案经济的建立10.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承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水平测试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在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怀大笑的情景。
这()、副团长黄华开是因为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3.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历史事件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4.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万隆会议上()B.日内瓦会议上C. 1953 年底中印政府代表团谈判时D. 1954 年 6 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5.下列关于亚非会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C .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D.主要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6. 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 独立自主B.和平发展C. 广泛交流D.对外开放( )7.人们称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是因为()A .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B .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突出C.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D.说明中美两国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8.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并走向正常化D.中日邦交正常化9.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D.中朝、中韩外交关系的建立10.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A. 1971B.1972C. 1973D.1974()11.下列事件不属于二十世纪70 年代外交成果的是()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日建交D.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12.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 尼克松访华B. 中美建交C. 中美“乒乓外交”D. 《中美联合公报》签订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A.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 实行对外开放C. 促使中美关系进一步缓和D. 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14. 1972 年签署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声明的日本首相是()A. 田中角荣 C. 中曾根康弘B.大平正芳D.福田康夫15.中国积极参下列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 世界贸易组织C. 上海合作组织D. 石油输出国组织16.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A. 不结盟政策B. “求同存异”方针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下列外交活动与周恩来无关()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参加日内瓦会议C. 在万隆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 参加 2001 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8. 20 世纪 70 年代促使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事件是()A.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B. 参加上海合作组织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A.上海合作组织B.欧洲联盟C. 联合国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 20 世纪 50 年至 70 年代,美国对中国政策是()A.加强经济合作B.遏止中国C. 共同反对恐怖主义D.结成军事同盟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填写A,错误的填写B)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七单元测评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青岛问题未决,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与这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维新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故选D项。
2.在6月3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
可见,五四运动( )A.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C.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C项正确。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些北洋军阀也参与了进来。
上述现象表明五四运动属于( )A.资产阶级运动B.社会主义运动C.民族主义运动D.自由主义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的民族主义运动,故C项正确。
4.“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
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
”上述歌词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B.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诞生D.第一次国共合作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故选A项。
5.(北京西城期末)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下列属于促进发展的条件是( )A.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B.军阀混战造成广大民众流离失所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故选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排除A项;政局动荡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B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
(word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局面,“冷战”一词中“战”的准确含义是( ) A.全面战争B.对抗 C.局部战争D.孤立2.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3.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④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②欧洲共同体形成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华沙条约组织建立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5.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6.“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 A.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B.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揭开了“冷战”序幕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
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A.“一边倒”的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不结盟”的政策8.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A.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C.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D.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答案:A解析: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宣示了中国将一如既往继续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策,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两国相互支持。
毛泽东主席的出访,是为了突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避免孤立无援。
因此,两人出访都是为了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不但有现实利益的需要,更有意识形态上的考虑。
下列各项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的是()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清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突出“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主要指“一边倒”外交方针,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3.自2013年3月至今,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美、俄、欧等大国,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如果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协调,体现了中国国际身份的新调整,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集访问,则强调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即一直恪守的原则与立场。
这里的“原则与立场”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一边倒”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美”“欧”可排除D项;A、B、C项皆中国长久以来恪守的外交原则与立场,但A项提出于1953年,B项提出于1955年,与材料中“自成立以来”不符。
故选C项。
4.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赞同。
各国“求同”的基础是()A.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B.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C.相同的社会制度D.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1973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议今后3—5年内从西方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
后来利用这些设备,我国兴建了27个大型工业项目,促进了中国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这表明( )A.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B.毛泽东执政时对外开放政策已启动C.中国已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西方国家已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2.《大公报》将“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与“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和“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
这反映出( )A.中国人民渴求实现国内和平B.毛泽东赴渝庆祝抗战的胜利C.苏联援助成为抗战胜利要因D.新中国初期民众赞同中苏结盟3..1960年美国中情局发表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前景的预测报告:“双方都会继续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互利中寻找到凝聚力量。
对中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依然依赖于苏联……”就这一时期而言,该报告( )A.低估了“一边倒”方针的作用B.加速了越南战争的结束C.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4.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与生活的感人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海棠依旧》,目前在央视热播。
下列与周恩来在这27年中相关的两张历史照片,反映了新中国( )①展开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③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④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转变为“一条线”战略。
在这个战略中应团结的国家是( )A.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B.与中国相临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C.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国家D.与中国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国家6.“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7.“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水平测试训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参加万隆会议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B.①②③G.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后,“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做外交代表对待”。
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一边倒G.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3.(2012年江苏检測)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
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一边倒”政策的实施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4.“乒乓外交”所反映的是()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打开D.中苏关系改善5.下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6.(2011年石家庄期末)2010年12月8日,中国第十批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拓修的绥德鲁市至科特迪瓦边境扎威镇的边境道路全线贯通。
战区司令莫札梅尔准将指出,中国工兵高标准拓修完成该条道路,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提高了战区维和部队的机动动力。
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7.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附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在巴黎和会上“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材料中“这个丢失的省份”是指()A.山东B.山西C.北京D.上海2.“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B.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3.右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见证了()A.新文化运动诞生B.中国共产党成立C.人民军队的创建D.国民大革命发动4.中共二大宣言中提到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这一目标()A.是中共的最低纲领B.是中共的最高纲领C.明确指出了革命的动力D.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5.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道路D.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6.下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 “ “()A .国民革命军B .工农革命军C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D .中央红军9.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 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
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 进北京。
”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C .红军长征的胜利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 .北伐战争的胜利10.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 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另一场战争”是( ) A.战后美苏争夺世界 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下贸易竞争C.战后美欧争夺世界市场 D.战后欧美与亚非拉民族国家争夺世界世界原料2 .1947年3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应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一言论后来被称为()A.凯恩斯主义 B.“铁幕演说”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3.)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4.“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
”这评论的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5.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
”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A.华约 B.欧盟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6.学者亨廷顿指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
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
”下列史实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与壮大 B.德国的分裂与统一C.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D.苏联的建立与解体7.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8.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 含答案 精品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20题共80分)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2.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正确的是①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②二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③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4.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5.“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约 D.成立经互会6.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因为A.援助的对象排除苏联和东欧 B.援助附带许多政治条件C.援助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势力 D.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订、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 “把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答案】C【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 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据此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订、或重订”可知C正确AB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D是无关项故排除2.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A. 单边主义B. 另起炉灶C. 科教兴国D. 求同存异【答案】D【解析】3.下面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卡特 1977-1981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A. 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B. 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C. 日本政府抗议美国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D. 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答案】D【解析】A.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美国就承认只有一个中国B.材料中的旗帜反映了中国的文字所以不可能是越南人民聚会C.材料图片中有卡特无耻这几个字所以可以看出应该是华人的抗议D.70年代中美关系是逐渐走向缓和逐渐走向建交的过程从图片中的文字可以看出应该是繁体字所以可能是台湾当局抗议美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2017年1月20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的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 致力于构建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致力推进全方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与美国、俄罗斯、西欧国家、金砖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但都属于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可以看出我国在外交事业上注重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推进全方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5.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 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B. 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C. 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D. 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当时美国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BCD项均正确排除6.1954年1月9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会谈外同时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主张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五大国会议以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这表明()A. 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B. 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的行列C. 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D. 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答案】D【解析】材料“周恩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会谈外同时指出……”表明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表明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故A项错误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声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但不能表明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行列故B项错误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主张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五大国会议以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表明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故选D7.“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这句话说明国际关系中()A. 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B. 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冲突者或为敌人C. “朋友”和“敌人”会因利益的变化而转化D. 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8.1979年在日本政府酝酿对中国提供第一批日元贷款之际日本国内出现了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要“知恩图报”的氛围日本通产省针对内外反对对华日元贷款超过对东盟援助的意见也曾明确表示应该对放弃战争赔偿要求的中国给予积极的合作这种现象()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B.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C.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D. 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日之间有积极合作的愿望和要求这种现象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B.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应该是70年代初而不是70年代末C.材料主要涉及两国之间的关系而没有涉及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D.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选A9.1949年至1957年上半年观看苏联电影的中国观众人数剧增不少苏联影片的中国观众超过了1000万人次如《光明照耀到克奥尔地村》(3940多万人次)、《山中防哨》(2800多万人次)、《勇敢的人》(2430多万人次)这一现象()A. 反映出社会主流价值的变化B. 受到当时外交环境的影响C. 推动了中苏关系的健康发展D. 说明中国电影制作技术落后【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 1949年至1957年上半年苏联影片在中国的放映力度极大中国观众人数大幅度上升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文化事业的影响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思想是主流的价值而苏联电影的放映强化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而不是主流价值的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外交政策对文化事业的影响并非说明这一现象推动中苏关系的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当时中国电影制作技术的落后故排除D项故选B10.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A. “一边倒”政策取得丰硕成果B. 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合作C. 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答案】D【解析】根据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可以看出此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这表明新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即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故D正确根据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可以看出此时不再实施“一边倒”政策排除A 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西方国家排除C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冲突爆发的原因及影响11.(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归属问题最终解决的原因【答案】(1)原因中苏关系的恶化美苏争霸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影响加剧中苏对抗促使中国改变对美政策促进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加剧了东亚地区紧张局势【解析】(1)珍宝岛问题爆发的原因与中苏关系的恶化美苏争霸和苏联的霸权政策有关它加剧了中苏的对抗也促使中美走向正常化同时加剧了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答案】(2)解决原因两极格局瓦解苏联的解体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俄新型外交关系的建立【解析】(2)珍宝岛问题最终解决是由于苏联解体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俄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12.(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2.(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外交政策“一边倒” 原因国际上出现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中苏两国意识形态上一致性【解析】(1)根据材料“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 结合所学外交方针是“一边倒” 其原因从当时世界逐渐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和美苏对华态度及从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上进行分析【答案】(2)重大变化中苏关系恶化影响导致中美两国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于机会导致苏联与欧洲国家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减轻欧洲国家的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1969年3月珍宝島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说明中苏关系的恶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而当时美国与苏联对峙背景下“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 导致中美两国调整外交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 调整欧洲与苏联的关系变化其它言之有理即可13.(1)材料一提出怎样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包含的内容是否矛盾?13.(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和平中立派”更容易与中国接近?13.(3)材料三是在怎样背景下的讲话?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理念既要依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帮助又要保持独立自主这一理念并不矛盾因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国的重要外交政策“一边倒”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建设初期的困难局面和新中国的社会制度等因素决定了必须“一边倒” 但这是为最终实现独立自主服务的【解析】(1)根据材料“苏联给我们的建议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可知外交理念是既要依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帮助又要保持独立自主这一理念并不矛盾可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内外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2)“和平中立派”是曾经或现在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中国一样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有共同的发展诉求中国的反侵略历程和民主革命胜利对其他受压迫地区的影响和帮助使得双方已有密切联系同时亚洲国家占据很大数量相近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双方的交往【解析】(2)本小题可从“和平中立派”与中国相同的国内外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答案】(3)背景万隆会议虽是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但帝国主义的挑拨和部分国家的不了解使中国代表团一度十分被动因素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发展目标地理位置等【解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背景是万隆会议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是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发展目标地理位置等14.(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是什么?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政府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面对险恶形势新中国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4.(2)据材料二说说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此时期新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14.(3)材料三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答案】(1)特征近代中国是屈辱的外交困境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封锁政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特征根据材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可从屈辱外交方面概括特征第二小问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方列强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三小问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面思考作答【答案】(2)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突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意义终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解析】(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立场根据材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关于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史实思考作答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等方面思考作答【答案】(3)不结盟政策依据既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即可概括为不结盟政策第二小问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它标志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增加了一支“第三势力” “标志了亚洲和非洲为反抗欧洲而建立起新的团结” 这里的“它”指()A.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D. 1972年中日建交【答案】C【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情况下所召开的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从材料中的“亚洲和非洲”的关键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A项显然不符 B项显然涉及到西方大国 D项不符合材料中“亚洲和非洲”的要求2.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其主要决定因素是()A. 国家性质B. 国家力量C. 国家利益D. 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答案】C【解析】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3.有学者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它”指()A. “另起炉灶”政策的提出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答案】C【解析】A.另起炉灶反映出革命外交的特点B.求同存异方针没有体现出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方针成熟的标志也体现了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过渡性转变D.一国两制不是外交政策而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方针故选C4.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已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A.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B. 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D. 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答案】D【解析】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上全球化进程再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多极化还没有完全形成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改变只是说明他们进行了一些调整一些新型的国际关系特征开始出现但是矛盾冲突也依然存在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看出各国共同的追求说明国际关系的特征发生改变故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各国外交关系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各国力量和实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利益要求有所不同故D正确故选D5.1954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根据苏联的建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召开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在与会国家的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亚洲相关问题(即日内瓦国际会议)这表明()A. 五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性决定作用B.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1954年世界大国会议由美、苏、英、法四国发展成为苏、美、英、法、中五国表明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项正确1954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没有恢复无法在联合国事务发挥决定性作用 A项错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会议不能说明两大阵营和平共处也不能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CD两项错误故选B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A. 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B. 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C. 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D.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日本和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故A正确BC明显与主旨不符故排除1971年新中国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D故选A7.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72年美国主动同新中国建交 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 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 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 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这些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A. 意识形态B. 平等人权C. 民族矛盾D. 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A.1972年美国主动同新中国改善外交关系体现不出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排除B.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体现不出平等的人权特点排除C.民族矛盾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与中国改善关系发动海湾战争都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符合题意故选D8.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的决定发布后美国宣扬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 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 这表明美国()A. 阻止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B. 进一步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C. 极力阻止社会主义运动发展D. 与中国争夺对亚非的领导权【答案】A【解析】A.亚非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美国对中国的攻击是为了阻止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从而控制亚非地区维护美国在全球的利益B.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已经构筑了对中国封锁和包围圈亚非会议不能从地理上对中国进行包围和封锁C.亚非国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并没有想掌握亚非的领导权美国没有参加亚非会议所以不存在领导权之争9.1953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 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求同存异方针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中“1953年”“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说明注重对周边地区外交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正确A是“一边倒”外交故A不符合题意B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C属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件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 就中国而言这一突破的重大意义在于()A. 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B. 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C. 推进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D. 打破了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僵局【答案】A【解析】11.有学者认为“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 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确切地说新的对外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最早提出是在()A. 1952B. 1953C. 1954D. 1955【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措施应该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1953年缅甸代表团访问中国时提出来的重点是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12.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这次会议()A.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C.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13.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1972 年中日建交的时机“成熟”不包括()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 日本对二战的深刻反思C. 中日民间交往的推动D.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故D属于“不包括” 故D合题意ABC均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因素不合题意排除14.1971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前往日本名古屋参加世乒赛当时从日本商界到政界唯恐落后于形势关东、关西财团接踵访华 1972年新上台的田中角荣于组阁后的第82天就同中国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材料表明()A. 民间外交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B. 日本要赶在美国前与中国建交C. 日本承认侵略中国的可耻行径D. 受多极化影响日本与中国建交【答案】A【解析】A.依据材料“1971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前往日本名古屋参加世乒赛当时从日本商界到政界唯恐落后于形势关东、关西财团接踵访华 1972年新上台的田中角荣于组阁后的第82天就同中国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乒乓球的民间比赛活动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A正确B.本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故B错误C.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D.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受多极化影响日本与中国建交” 故D错误故选A15.毛泽东、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周恩来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 这段话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求同存异”的方针D.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国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正确“一边倒”是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的方针、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6.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D项所述不准确故选C17.2015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向台出售约18.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对此中方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决定采取必要措施中方认为美方严重违背了()A. 独立自主原则B. 公平竞争原则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分权与制衡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美国政府宣布向台出售武器装备违背了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ABD不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英两国建交的原因18.(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建交与友好合作的意义【答案】中国重返联合国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解析】【答案】密切了中英关系促进了中英间的贸易往来【解析】19.(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厄内斯特·雷南的观点指出美国国家认同形成的基础并分析其对外交的影响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外交的特点并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简析其形成原因19.(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认识【答案】(1)基础历史文化因素新英格兰独特的历史经验(或“新英格兰清教徒移民始祖的特殊经历”)共同的革命经历(或“美国独立后的奋斗历史”)意识形态共识对自由理念的认同影响进步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捍卫和促进普世的自由维护正义与和平局限性以“捍卫自由”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厄内斯特的观点是“国家精神的凝聚是由两个要件构成的其中一项和过去紧密相联另一项和现在休戚相关”“过去”结合材料“新英格兰清教徒移民始祖被认为是上帝拣选出来的特殊的选民”“联合起来的共同抗英事业实际上是13个殖民地最早的‘共同’的历史” “现在”结合材料“把是否认同普世性的美国自由主义政治原则和政治理想作为美国身份的主要标志”进行概括影响结合材料“美国应该在世界上发挥一种独一无二的作用即捍卫和促进普世的自由美国独特的国家认同模式对美国外交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利弊参半的”从正反两方面概括【答案】(2)特点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以及外交带有强烈的御侮雪耻的民族主义色彩原因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传承泱泱大国的历史记忆百年屈辱史的共识和认知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融合【解析】(2)中国外交特点结合材料“如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与国家认同对中国国家目标和外交风格的潜在影响就是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并使中国外交带有强烈的御侮雪耻的民族主义色彩”概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民族融合国家认同等角度进行作答【答案】(3)国家认同具有独特性其形成与本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国家认同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影响很大【解析】(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材料论述的主旨从国家认同、历史文化记忆、当代国际政策的制定等角度进行作答。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A. 1949年B. 1972年C. 1992年D. 2001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 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故B正确ACD均不合题意故排除2.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与“周恩来1954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答案】C【解析】1954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表明中国对外政策更多的是谋求国家利益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意识形态的对峙故C正确A是1949年签订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错误B是1953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错误D是1955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错误故选C3.“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是在()A. 日内瓦会议B. 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C. 万隆会议D. 与印度缅甸总理会晤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故答案为C项日内瓦会议有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参加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并未参加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排除B 根据所学可知与印度、缅甸总理会晤时主要讨论边境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故选C4.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 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表明()A. 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 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进一步巩固C. 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国际局势影响了苏联对华政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62年秋冬之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加勒比海地区进行核对抗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爆发武装冲突几乎同时发生的危机事件使中苏不得不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寻求对方的支持和帮助故D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C表述错误故选D5.如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A.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C. 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 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B【解析】6.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答案】D【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故选D7.有学者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的依据是新中国()A. 参加日内瓦会议B. 提出“一边倒”的方针C. 参加万隆会议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可知这一外交政策不再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不同开始较多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走向务实结合所学知识 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开展的 A项错误“一边倒”政策突出强调意识形态 B项排除万隆会议提倡的“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 C项错误故选D8.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 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B. 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C. 国力增强促使外交政策显得更加成熟D.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所以对美国以消极报道为主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直至建立了外交关系所以对美国开始以中性报道为主积极报道增加消极报道下降说明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对美国的认识趋向客观故选B表格信息只体现了对美国的报道不能体现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的变化排除A报道语态的变化主要和中美关系的变化有关而非国力的变化排除C表格信息无法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排除D故选B9.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方针()A.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 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D. 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它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故C 正确A项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排除B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D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故选C10.上海合作组织反对任何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恶劣作法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A. 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目标B.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C. 旨在维护世界各国间的和平D. 维护了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答案】B【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中“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故B项正确旨在维护世界各国间的和平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维护了新的国际政治秩序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11.(2)材料二中“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11.(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何地召开?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11.(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11.(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具体表现是什么?【答案】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解析】结合材料我们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答案】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世界上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答案】地点万隆方针求同存异【解析】材料中的内容是指第一次亚非会议是在印尼的万隆召开的在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答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具体表现不结盟【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表现就是中国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活动中国在新时期奉行不结盟政策12.(1)根据材料指出《人民日报》“一边倒”一词使用频率所体现出的特点1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答案】(1)特点 1949~1950年使用频率最高并与外交内容紧密相关 1952~1956年使用频率稳步下降较少涉及外交内容 1956~1957年使用频率激增且多与外交方针相关1959~1960年再度猛增但多与外交内容无关【解析】(1)依据材料折线图可得出特点 1949~1950年使用频率最高并与外交内容紧密相关 1952~1956年使用频率稳步下降较少涉及外交内容 1956~1957年使用频率激增且多与外交方针相关 1959~1960年再度猛增但多与外交内容无关【答案】(2)原因建国初新中国需明确外交政策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国民经济的恢复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及1957年“整风运动”中一些人对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提出质疑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一边倒”外交战略被弃用【解析】(2)依据所学中国与苏联外交关系变化的知识进行回答13.(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材料二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 以便“将共产党人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位置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3.(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二战后最终选择的对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行的国际背景材料三 1972年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关于台湾问题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时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13.(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影响【答案】措施军事、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意义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巩固和中美共同抗日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斗争【解析】措施军事、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意义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巩固和中美共同抗日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斗争【答案】政策扶蒋反共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国际背景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民主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形成美苏控制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美国力图称霸世界、控制中国【解析】政策扶蒋反共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国际背景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民主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形成美苏控制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美国力图称霸世界、控制中国【答案】特征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灵活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解析】特征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灵活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14.(1)图一中周恩来倡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14.(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4.(3)指出图三反映的外交成就并说明其影响14.(4)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答案】(1)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重要问题的基本准则【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次年访问印度的时候重申此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答案】(2)作用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会议上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2)本题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回答即可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会议上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3)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伴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深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解析】(3)本小题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图片可知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双方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国外交进入到了一个新局面【答案】(4)实例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4)本题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学生结合现代中国的外交史实可以作答。
人教版本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其准确含义是()A.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B.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C.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2.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2012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40年前《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D.中美关系的缓和4.一本新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该书的书名应是()A.《新中国60年外交历程》B.《两极格局下的新中国外交》C.《周恩来的外交艺术》D.《邓小平的全方位外交》5.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A.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 “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6.“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
这份报道()A.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B.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C.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D.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7.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则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与接受。
下列国家承认这一原则的先后顺序是()①苏联 ①美国 ①日本 ①朝鲜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8.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实行了哪一外交方针?()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不结盟”9.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此次访问()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0.某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发言材料,材料中有“一边倒”“求同存异”“日内瓦会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关键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第七单元试题(9.20)一、选择题1.(2012·温州模拟)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2.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
肯尼迪曾经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
”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战中修筑柏林墙是为了对付希特勒法西斯②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性建筑③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④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了,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2012·济南模拟)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4.(2012·湛江模拟)某班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
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
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5.漫画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漫画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
下列漫画中,属于同一时代的有()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③④6.(2012年海南卷历史,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7. (2012年江苏历史,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8. 【2012•嘉定区调研】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次演说中强调,“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西欧成为“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是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C. 一体化进程的推动D. 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扩大9. 【2012·合肥一模】20.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这反映了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世界单极格局10.【2012•乌鲁木齐一诊】“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以上叙述说明了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C.多极化趋势出现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11. 【2012•德州期末考】右表为“l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12. 【2012•金山期末考】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
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
”“它”是指()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洲煤钢共同体D.欧洲联盟13. 【2012·哈尔滨期末考】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A.已经成为世界霸主B.发起对苏联的冷战C.确立全球霸权战略D.意欲干涉他国事务14. 【2012•衡水质检】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15. 【2012•绥棱一中期末考】某组织规定,参加它会议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16. 【2012•聊城五校联考】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开始谋求联合③抵制超级大国控制④经济地位的提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 【2012•吉林期末考】24.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
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18. (2010·南通模拟)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质意图是()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19. (2010·济宁模拟)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A.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空前膨胀C.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D.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逐渐增强20. (2010·池州模拟)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B.第三世界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22. (2010·潍坊模拟)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材料表明()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C.多极化趋势出现D.区域集团化发展23. (2010·济南模拟)“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A.联合国的建立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24. (2010·潍坊模拟)尼克松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谈判时代”提出的原因不包括()A.日本与西欧的发展B.第三世界逐渐崛起C.社会主义力量壮大D.国际恐怖主义猖獗25. (2010·广东四校模拟)有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26. (2010·吉林模拟) 1990年4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
”此话并不意味着()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27. (2010·泉州模拟) 一个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白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接下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
……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
”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位年轻旅行者最可能来自哪里()A.东德B.古巴C.朝鲜D.越南二、材料分析题28.(2010·南京模拟)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
……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