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展开人口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未来变化趋势

中国人口未来变化趋势

中国人口未来变化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未来的变化趋势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口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首先,人口数量将逐渐趋于稳定。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在2010年突破了13亿大关,随后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转变,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口将逐渐趋于稳定,不再像过去那样快速增长。

其次,老龄化现象将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而生育率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大。

据统计,到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占到总人口的比例超过30%,形成巨大的老龄化社会。

这将对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第三,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这将导致城市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加,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另外,男女人口比例失衡问题将得到缓解。

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导致了长期以来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的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放开二孩政策、加强女性权益保护等,预计未来男女人口比例将逐渐趋于平衡。

最后,知识结构将得到优化。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知识结构将得到优化。

高等教育的普及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在未来将呈现出逐渐稳定、老龄化、城市化加快等趋势。

这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应对和解决。

同时,人口变化也将为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助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2050年中国人口

2050年中国人口

2050年中国人口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2050年中国人口的规模。

目前,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3亿以上,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根据人口学家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开始下降,预计将降至10亿以下。

这主要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减慢。

那么,人口下降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人口减少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应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的减少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

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才短缺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

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及创新劳动力政策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人口老龄化也将给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金支付和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成本将大幅增加。

这将需要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资,并寻找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鼓励人们延迟退休年龄、设立老年照料机构以及加大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改革等。

另一方面,人口下降也可能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影响。

随着人口减少,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会减少。

这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房价下降。

因此,开发商和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并寻找新的市场需求。

此外,人口下降对中国农村地区可能更为显著。

随着人口减少,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将变得更加明显。

这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下降,农民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措施来鼓励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并提供更好的农村发展政策和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2050年中国人口将迎来转折点,从而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压力、房地产市场变化以及农村发展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挑战。

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和采取合理的政策,中国有可能应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持续的发展。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的人口数量约为14亿。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的人口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变化。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将继续延长。

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将增长并占到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同时还会对工作力量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2.1,这是维持人口平衡的生育率水平。

一系列原因导致了生育率下降,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化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等。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中国的人口将进一步减少,进而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和经济增长的放缓。

城市化也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将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口密集度和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以上趋势之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也将对中国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同时也会对生育率和人口结构产生影响。

科技的进步将改变工作方式和行业结构,可能导致某些职业的消失和新兴行业的出现。

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城市化和教育水平提高等多重趋势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改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生育、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科技创新等。

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简析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简析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简析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进行简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中国人口的总量在近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在1949年建国时约为5.5亿人,到2024年已经增长到14亿人以上。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一直在逐渐放缓。

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生育率下降,而城市化进程则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这些因素导致了人口增长的减速,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其次,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9年的10.9%增加到2024年的18.1%。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社会养老和医疗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人口发展还存在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地区人口较为密集,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但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不同所致。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地区间的人口均衡发展,避免资源和环境的过度集中。

未来,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4.9%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更大的养老和医疗压力,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并制定更加全面的老龄政策。

其次,人口净增长呈现负增长趋势。

中国的人口净增长已经出现负值,这意味着人口出生率已经低于死亡率。

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执行,人口规模或将进一步缩小。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育政策。

最后,人口结构优化将成为重要任务。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探讨其可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4.5亿人。

根据年龄分布,可以将人口分为不同的年龄组。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加。

根据数据,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8.7%。

这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大大延长,老年人口趋于增加。

这对于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资源的需求将带来很大的挑战。

其次,年轻人口比例的下降也是中国人口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率已经持续下降。

这导致了年轻人口比例的减少。

根据数据,15至59岁的劳动人口已经开始减少,而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正在增加。

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资源的供应将带来巨大的挑战。

随着年轻人口比例的下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将加剧,可能导致工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此外,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中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需要关注。

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传统的男性优先观念,中国的性别比例问题非常严重。

根据数据,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约三千万人。

这导致了婚配市场的不平衡和更多的单身男性。

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社会稳定和家庭结构的改变。

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方面,老年人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需要支付,这对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年轻人口比例的下降意味着劳动力短缺和经济增长的放缓。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老龄化和年轻人口比例下降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年人口越大,对社会养老服务和医疗照料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中国的人口数量将在2030年达到 1.36 亿人,之后逐渐下降。

未来的人口变化将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当前,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2%左右,预计到 2035 年将达到 22%。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的负担将越来越重。

同时,老年人口的增长将带来医疗、教育、养老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除了老龄化问题,城市化也是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

根据统计,2019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 60%,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70%。

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结构、经济结构、环境、交通等方面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与老龄化和城市化相伴随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

人口红利消失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变化,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此外,女性比例偏低是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目前,中国各地区女性比例普遍偏低,这不仅会对人口性别比例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男女平等。

综上,中国未来的人口变化将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的人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

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和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

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左右,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逐渐增加的老龄化人口。

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人口结构一直以年轻人为主导,其中年龄在15到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较高。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善,年轻人口的比例逐渐减少,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和老年人口的增加。

这将带来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例如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压力。

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些因素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性别比例失衡和教育水平提高等。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

性别比例失衡也会对未来的人口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男性人口的比例。

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会影响到生育率和女性就业率。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年轻夫妇多生育;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老龄化人口的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未来的人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帮助中国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的人口未来发展趋势是在总体上增长的同时逐渐放缓,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这将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适应性的政策和措施,中国有望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并实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

未来 30 年中国人口趋势 光棍潮来袭 深度老龄化

未来 30 年中国人口趋势  光棍潮来袭 深度老龄化

未来 30 年中国人口趋势 : 光棍潮来袭深度老龄化图片来源 / 图虫摘要1、人口预测模型的简单介绍。

Leslie 模型主要做两大方面的预测,一是利用各年龄群体的死亡率来推算下一年的人口结构,二是利用女性生育率测算每年新出生的男性和女性婴儿数量。

在测算中,我们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女性的生育意愿的差异,也考虑了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测算使用的结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2、趋势一:最快 10 年后,我国总人口将现负增长。

我国人口数量在全球的占比也将逐步下降,印度人口数量有望在 5 年后的 2024 年超过中国。

3、趋势二:中青年加速减少,高峰时每年超千万。

未来 5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每年减少 300 万以上,在 2028 年 -2039 年间,年均减少数量将超千万。

4、趋势三:二胎影响已过去,新生婴儿很快破 1300 万。

预计今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将降至 1400 万左右,五年内大概率跌破 1300 万。

5、趋势四:2 年后进入深度老龄化,2050 年或接近日本。

我国或在 2037 年达到日本现在的水平,到 2050 年或将与日本当时的老龄化水平相接近。

6、趋势五:结婚率继续下滑," 光棍儿 " 数量增多。

2015 年我国 15 岁以上的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 4000 万人,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最严重的一代还没有大批量进入婚姻市场,未来结婚率会进一步下降。

7、挑战和机会并存,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长期人口趋势的变化,会持续对我国经济增速构成压力,其可能带来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亟需我们做出政策准备和反映。

但挑战背后,也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例如老龄化对养老、医疗等相关行业的需求会增加," 光棍潮 " 会催生 " 单身经济 " 需求。

1、人口预测模型的简单介绍我们预测人口采用的是经典的 Leslie 模型,该模型是 1945 年时由澳大利亚学者Leslie 首次提出,属于考虑生物种群年龄结构的离散模型,在人口预测中也被广泛运用。

基于Leslie模型中国未来人口策略模拟研究

基于Leslie模型中国未来人口策略模拟研究

基于Leslie模型中国将来人口策略模拟探究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为了猜测将来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探究人口模型成为必要的手段之一。

Leslie模型是一种经典的人口模型,通过构建各年龄组的人口转移率矩阵,可以猜测将来人口的变化。

本文旨在基于Leslie模型模拟探究中国将来人口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人口策略。

二、Leslie模型简介Leslie模型是由英国统计学家Patrick G. Leslie于1945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离散的人口模型。

该模型将人口划分为不同的年龄组,以年龄为单位进行猜测。

Leslie模型的核心是矩阵运算,在矩阵中,每一行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数量,每一列代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迁移率。

通过计算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人口迁移矩阵与初始人口矩阵的乘积,可以得到下一年度的人口分布。

通过迭代运算,可以猜测将来的人口变化。

三、中国将来人口策略模拟探究1. 数据收集和构建为了进行中国将来人口策略模拟探究,起首需要收集相关的人口数据。

我们可以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得到中国各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和迁移率。

依据收集到的数据,构建初始的人口矩阵。

2. 模型参数设置在进行Leslie模型的模拟探究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

参数的设定需要思量到中国的实际状况和政策因素。

例如,思量到规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设置适当的生育率和死亡率等。

3. 模拟试验和结果分析在获得初始人口矩阵和模型参数后,可以进行模拟试验。

通过对人口矩阵进行一系列迭代运算,可以得到将来人口的猜测结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参数的设定,模拟不同的人口政策对将来人口的影响。

依据模拟结果,可以进行相关的结果分析。

例如,可以分析将来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以及人口总量等指标的趋势。

分析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论与展望本探究基于Leslie模型,对中国将来人口进行模拟,通过构建人口转移率矩阵,猜测了将来人口的变化。

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的人口已经超过14亿人,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变化。

首先,中国的人口将会继续增长,但以较低的速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将逐渐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将继续增长。

然而,人口增长的速度将逐渐放缓,主要是由于家庭规模的减小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此外,人口老化现象也会导致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

其次,人口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口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逐渐上升,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逐渐下降。

这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会导致人工成本上升和劳动力市场的紧张,而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对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等社会福利产生压力。

再次,城市化进程将会加速。

中国正在经历着迅速的城市化过程,据估计到203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70%左右。

这将带来许多挑战和机遇。

例如,城市化将带动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同时也会引发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因此,建设宜居城市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最后,人口流动将继续增加。

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动,人口流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特点。

农民工迁徙和城市居民迁移将不断增加,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人口流动现象,包括移民和留学生等。

这将带来文化交流和人口流动的双赢,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就业竞争、社会融合等。

综上所述,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变化。

人口将继续增长但以较低的速度,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将加速发展。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和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未来的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的人口总量目前已经达到了十几亿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峰值,预计超过14亿人。

之后,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率将开始缓慢下降。

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预计将稳定在13亿人左右。

其次,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左右。

这对社会的养老、医疗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二胎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人口也将逐渐增加,人口结构将更趋向于年轻化。

再次,中国的人口迁移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很多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迁移,尤其是沿海地区。

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据统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75%左右。

这将对中国的城市规划、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中国的人口问题还涉及到人口负担和劳动力供给的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负担相对较重。

未来,人口老龄化情况将更加严峻,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将成为一个突出的挑战。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人口增长,同时做好老年人口的养老和医疗服务,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未来将呈现出总量稳定、结构老龄化、迁移加速、劳动力供给短缺等趋势。

政府应密切关注人口变化,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口的合理发展,并提供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这将是保证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其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分析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结构和城乡分布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

一、人口数量的预测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飞速增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达到峰值,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趋势,可以预测中国的人口数量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逐渐减少。

按照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将从14亿下降到12亿左右。

而如果采取进一步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到10亿左右。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当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老年人口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逐渐减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三成左右,这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产生巨大压力。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会得到缓解,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三、城乡人口分布的预测目前,中国的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大多数人口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增加,而农村人口则会逐渐减少。

结论通过对中国人口的预测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将逐渐减少、老龄化加剧、城镇化水平提高。

这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教育、养老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如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在人口问题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努力目标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努力目标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努力目标作者:京雨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01期中国人口发展中正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与挑战,未来要实现人口高質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其中,在数量方面,持续低生育率使得人口负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以往积存的人口数量优势将逐渐缩减。

在结构方面,人口的性别结构逐渐改善,但年龄结构不断恶化,少子老龄化挑战愈发严峻。

在素质方面,人口教育素质不断提高,而人口健康寿命虽在延长,却遭遇“残病扩张”风险,人口素质喜忧参半。

在分布方面,人口分布趋于合理,但受制于户籍相关制度,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面对这些挑战,关键举措在于努力提振生育率、积极应对老龄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以及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如何看待这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本刊记者专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友华教授,请他做相关阐述。

《领导文萃》: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

自此,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党和政府在人口领域新一轮的工作重心与战略方针,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21世纪中叶以前人口相关政策制定的关键点、观察点和着力点。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陈友华:人口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人口内外协调发展五大构成要素。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进一步展开说,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素质优良。

人口素质优良是指人口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素质状况良好,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素质的要求相匹配,同时不同素质人口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状态。

人口素质主要包括:一是思想道德素质,这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

二是科学文化素质,一般由人口受教育年限加以衡量。

三是人口健康素质,一般借助平均预期寿命、健康预期寿命、不健康预期寿命及其之间关系等指标进行测量。

我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与空间格局分析

我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与空间格局分析

我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与空间格局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日益广泛,对城乡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以及空间格局引发了广泛关注。

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社会福利保障、教育医疗资源等因素。

而空间格局的特点又受到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与空间格局,对于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趋势及对策,本文将围绕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和空间格局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人口流动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中国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人口流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现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口结构、缓解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与空间格局,可以更好地把握人口流动的规律,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城乡发展差异的不断加大,人口流动也日益成为影响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入探究城乡发展差异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研究中国人口流动的拉力要素与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指导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系统性的科学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我们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人口流动和空间格局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已有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一.严峻的人口数量问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39亿人。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将达到14.3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2年前后,达14.7亿左右。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 000万的速度增长。

未来十几年,16岁及以上人口的规模总量在9亿以上,2013—2020年将超过11亿,并呈增长趋势。

劳动年龄人口基数大,高峰持续时间长,对人口就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给我国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瓶颈之一。

二.突出的人口质量问题中国的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说:“我国人口存在着三多:一是文盲多。

大约5个人里面有1个文盲,占两亿多人。

二是残疾人多。

每20个人里面有一个残疾人,残疾人占了六千万。

三是智力低下人多。

智力低下人占了一两千万。

”这反映出我国人口无论科学文化素质,还是身体素质等都存在很大问题。

就科学文化素质而言,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9月8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指出,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

但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005年,美国该指标为13.63年,日本为12.9年,比我国(8.7年)高出5年左右。

中国社科院劳动和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即使是我国近年来迅速提高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也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相差较远。

”而人口素质是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条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本。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影响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因素。

三.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和加速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近30年来,我国的生育率快速下降。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中国正在经历着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逐渐减少。

这一转变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各方面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中国人口总量的减少将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供应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这可能给中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中国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将带来对养老和福利系统的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缺乏足够的养老金和养老服务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中国政府需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老龄化政策,确保老年人的福利和医疗保健需求得到满足。

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还将对家庭和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的限制,中国的家庭规模将继续缩小。

独生子女政策的废除也加速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口的孤独和抚养比例的变化。

这将对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还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村人口流失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

这可能会加剧城市的压力,包括住房、交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也可能引发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政府需要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等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在中国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流失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人口转变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人口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人口政策则是指关于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方法。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与人口政策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的人口现状、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的人口政策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人口现状中国的人口众多且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14亿人口。

然而,人口的数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涉及到人口的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

首先,中国的人口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其次,人口结构不合理。

中国的人口结构表现为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和性别比例失衡等情况。

第三,人口的分布不均衡。

大城市人口过多,而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些问题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中国的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在之后几十年间施行得相对严格,通过晚婚、晚育、少生的方式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此后,随着人口问题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人口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21世纪初,政府开始放松人口政策,逐步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旨在缓解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

然而,即使政策调整,人口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三、当前的人口政策中国目前的人口政策主要围绕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人口发展展开。

为了提高人口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健康教育、提高医疗水平以及加强妇幼保健等。

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政府推出了老龄化护理保险、老年人照料服务等政策。

同时,为了促进人口发展,政府也鼓励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进入和繁殖,提高人口素质。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力度,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

总结: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人口与人口政策问题上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的人口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不合理。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规模的庞大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一、人口问题1.1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情况更加严重。

中国的人均寿命在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生育率下降,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率已经超过了14%,这意味着有超过1亿人已经年满65岁以上。

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上升,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2 性别比例失衡由于一些地区对男孩子的偏好,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十分严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家庭都更倾向于生男孩,结果导致了许多女孩被夫家遗弃或者流产。

由于这种现象的持续存在,中国的男女比例出现了严重失衡,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

根据一些统计数据,中国的性别比例已经超过了108:100,这意味着每100个女性只有108个男性。

1.3 增长模式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的增长模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二十年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和出口,但是现在,中国的服务业开始崛起,消费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过上城市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二、人口政策2.1 计划生育政策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即限制每个家庭的孩子数量。

这个政策有一定的成功,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较为合理的水平。

但是,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以及一些家庭因为喜爱男孩而流产女孩的现象。

2.2 二孩政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政府于2016年放开了二孩政策,鼓励每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

这个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数量,缓解老龄化压力。

目前,二孩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2.3 提高普及教育水平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中国政府推动普及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应用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应用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应用在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我们了解中国人口变化,规划未来人口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那么,本文将分析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探讨它们的应用,以及它们对未来的影响和意义。

一、人口数量和结构全国人口数量为1.41178亿人,比2010年普查时增加了7.35%。

其中,男性为7.2567亿人,女性为6.8529亿人,男女比例为105.87:100。

从年龄结构来看,比较特别的是,60岁及以上人口共有2.48亿人,占比17.9%,相比2010年普查则增加了5.44%。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全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于政府制定经济、卫生和退休政策都十分重要。

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和医疗保障等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紧迫,它将需要政府调整政策来支持相关行业的发展。

此外,国家还需要考虑乡村老年人口的福利保障和城市老年人口的住房保障。

二、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中国的城市化率也在逐渐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人口比例为63.89%,比2010年普查时增长了14.4个百分点。

其中,28个省市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

城市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口迁移有着巨大的影响。

虽然城市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人口的住房、就业和教育问题,但是它对于消费市场的扩大、经济产业的升级以及技术的创新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和人口普查也是密切相关的。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文盲人口为516.6万人,比2010年普查时减少了1.92%。

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博士研究生为300.8万人,相比2010年普查时增加了138.78%。

教育和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了中国的教育投资及其改进情况。

我们知道,教育状况不仅影响了人口的社会和文化素质,还对国家命运和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应得到不断提升,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将展开人口“战争”:哪些地方胜算高
2015年04月12日07: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辛继召
核心提示
“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

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

”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当人们仍在为放开“二胎”、“延迟退休”等问题纠结不已的时候,这些已经不是决定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说来,传统上经济增长高的地区,其人口增长会慢下来;而经济增长慢的地区,人口增长会比较快,如欧美日诸国莫不如此,但这一点在中国并不成立。

即使中国已进入“新常态”,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区等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GDP已逼近某些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在较高速度。

因为有另一只无形之手在拨弄经济的脉搏——流动人口。

在中国,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动,扭转并主导了中国各地区之间人口变动的方向,进而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来自中部地区的年轻人不仅没有“逃离北上广”,而是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聚集。

“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个伪命题,人口向东部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不会变,这一点与日韩等国的人口变化一致。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一位学者表示。

这种人口的自由流动,一方面使东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得以补充,进而降低其社会抚养比,拉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熨平因老龄化等因素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则使其陷入“人口逆差”的困境,其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

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需求已经开始显露,或许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争夺战”已经开始。

人口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达2.45
亿人。

这意味着,全国有超过18%的人口离开本地或本省在外生活。

东北地区是人口流出最明显的区域之一。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刨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

相比之下,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

但东北地区并非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安徽、四川等中部和西南省份跨省流出人口最多。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测算,目前跨省流动人口已占全部流动人口的38.9%。

其中,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安徽、四川、湖南、河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占全国跨省流出人口的71.07%。

“人口流出主要是从农业大省流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教授指出,“农业大省的就业机会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出去就业”。

综合各省统计部门不完全统计,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中,安徽省2014年净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口852.9万人,比上年减少45.8万人,但仍占当年全省常住人口的14.02%。

河南省外出人口数量也持续增加,2013年河南省外出人口占本省户籍人口已超过20%,其中流向省外占55.7%。

贵州省2013年全省新增净外出省外人口2.5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外出总规模达760万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的流出同比下降约5.6%。

段成荣指出,近年来,国内人口流动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并不是很明显,因为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转移的趋势未变。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生龙表示,跨省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人均GDP、总人口,迁入省的人均GDP、迁移存量。

虽然最近10多年来已出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战略等政策,但目前区域和城乡差距仍十分明显,这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根本动力。

刘生龙认为,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之内,人口迁移的规模将会呈不断扩张之势。

逃离北上广是“伪命题”
跨省流入人口中,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地区。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广东的珠三角,长三角的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海西经济区的福建六省市占全国跨省流入人口总数的87.83%,较2012年同期上升了4.5%。

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手机遇,广东最早成为流动人口流入重镇。

2013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06亿人,其中外来人口占26%。

2000年-2010年跨省流入人口占该省新增常住人口的47.7%,接近一半。

“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之前,虽然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但是珠三角的人口流入增速是最快的。

浦东新区迅速开发后,大量吸纳劳动人口,长三角的增速又反超珠三角。

”段成荣分析指出。

由于人口流入过多,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部分地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甚至已经逼近本地人口数。

其中,上海市2014年常住人口2425.6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41%。

北京市2013年底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占38%。

广东省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

东莞2012年常住人口831.66万人,非户籍人口占77%。

深圳2013年常住人口1062.89万人,非户籍人口占70%;但深圳实际常住居住人口数可能远超此数,深圳市人大2013年披露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深圳市流动人口已达1532.8万,为户籍人口的5倍。

除了农民工进城,流动人口中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也越来越多。

段成荣表示,“近几年人口流动趋势发生变化,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转移的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比例约32%”。

人口流动导致区域经济分化
由于人口流出,黑龙江、河南、安徽、四川等省市出现“人口逆差”,面临人口缩减压力。

此外,东北三省还面临人口自然增速锐减的特殊情况。

目前,东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全部低于1‰,其中吉林在2012年降至0.36‰,黑龙江在2013年降至0.78‰,而辽宁省2011年至2013年已开始负增长,2014也仅回升到0.26‰。

人口压力带来经济潜在增速的下行。

东北地区经济从2012年开始大幅下滑,2014年黑龙江省、辽宁省GDP增速不及6%,吉林省也仅6.5%。

“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

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

”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对东部人口流入省份而言,“人口顺差”也是其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北京、上海等地每年由人口净流入导致的GDP增长可能达2个百分点,使得其GDP仍能达到7%左右。

“农民工是东部劳动力的重要补充,甚至是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主体”,光大证券[1.37%资金研报]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目前青年人绝对数量下降,而中西部工资上涨很快,年轻人回内地工作动力增大”。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看待人口流动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讲师阮荣平做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中高学历人口较多,人口流出短期来看使得流出省份人力资本下降,但是长期来看会刺激流出省份更加重视本省教育。

而且流出人口大多户籍仍在本省,汇回本地的资金将增加流出地的创业等活动。

“我们的测算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到2012年左右,由于人口流动与生产要素等结合,流动人口因素对全国GDP的贡献率在23%左右。

”段成荣表示,人口流动对GDP贡献显著。

即将开始的人口争夺战
随着人口数量红利逐渐消失,我国从此前的劳动力过剩开始出现局部的“用工荒”现象。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区域间人口流动与地方发展的人口需求冲突将会加剧,其结果是各个城市都面临日趋激烈的抢人大战。

贺军表示,这一趋势已在我们的调研中得到验证,沿海、中部、西部内地已普遍出现招工难,高层次人才与普通劳动力都成为各地争抢的对象。

“务工荒有的地方严重,有的地方不严重。

凡是保护劳动者的地区没有务工荒,很多地方不善待劳动者就会很快吃苦头”。

段成荣认为,“今后将会出现劳动人口争夺战,目前一些地区的公司派人去接务工人员,已经反映了这种趋势”。

他表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2010占52%多一些,目前估计已经到56%甚至接近60%。

“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挣钱后就不同,新生代更追求从农民到市民更彻底的转变,长远立足城市,脱离农村。

城市只有提供更好、更公平的发展机会,才能接纳新生代农民工”。

“目前没有看到流动人口大规模的回流,从中西部流向东南沿海的”,段成荣表示,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2014年底的第二次东北振兴规划、刚刚通过的长江经济带等如果规划能够落地,当地经济能够快速发展,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比如成渝经济区等也会有人口向其流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