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_元曲、宋词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_元曲、宋词

元曲、宋词学习目标1、识记这两个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复习戏剧单元,了解元曲的一般知识;复习宋词单元,了解词的一般知识,了解一些宋词的一些大家。

3、正确理解词意,学会“知人论世”;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5、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关汉卿(约1220 -1300),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等说,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大多散失,现存15本。

其名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元杂剧角色:旦、净、末、杂。

2.散曲又叫北曲,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交新诗体,它有曲调,泛称曲子和剧曲不同散曲只供清唱。

3.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

套数是吸取诸宫调的联套方法,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

可多可少,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用同一宫调连唱的两或三支曲子叫带过曲。

4.元代散曲四大家指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王实甫。

5.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诞生于中国北方。

它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全各种表演讲唱艺术展而成。

6.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

7.杂剧全剧一般由主角唱到底,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8.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9.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水浒戏”。

元杂剧中著名的复仇悲剧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0.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幽魂》。

11.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英雄历史剧。

《救风尘》的主角是赵盼儿。

它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12.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

13.《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1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中的曲子。

15.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莺莺传》_ 。

16.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晓来谁染霜林醉_?总是离人泪。

17.“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

简答题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

(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

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

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

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元曲复习课

元曲复习课

主题
诗歌 比较点
《送友人》
《蝶恋花》
《四块玉.别 情》
送别的场景
借景抒情 的手法 修辞手法 中心句的把 握 主题诗歌 比较点 背景 Nhomakorabea情景刻画
《如梦令》 《酬乐 天……见赠》
《天净沙.秋 》
感情基调
关键句把握
主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 黄花。
秋景
既有迟暮萧瑟之景 (哀景),又有色彩 绚丽之景(乐景) (哀景)现实之景 到 (乐景)心中之景
秋景
游子
抓住典型的秋天事物来渲染
既有哀景,也有乐景; 更是游子思乡情景 眼前(哀景)到别人 (乐景)到自身(哀景)
画面特点
情感基调 抒情方式 主题
积极
伤感
借景抒情
积极地人生态度,对理想 生活(隐士生活)的向往
消极伤感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羁旅之愁, 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一点
“一点飞鸿影下”的作用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夕阳西下”照应了哪个词?什么作用? 2、“断肠人在天涯”在曲中的作用?
景物特点 比较点
诗歌
《饮湖上
写景顺序
表现手法 表现主题 (修辞)
对西湖美景的 热爱与赞美
初晴后雨 》
《钱塘 湖春行》 《山居 秋瞑 》 《题破山 寺后禅院》 《水仙子. 咏江南 》
西湖美景给 游人带来的 喜悦之情 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对 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之情 游览名胜的喜 悦和对高远境 界的追求 对江南的喜 爱之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元曲:是人们对元代文学的一种习惯性称谓,代表了世人对元代文学创作成就的认识和概括性评价。

包括剧曲和散曲。

剧曲是指元杂剧的曲辞,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

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

2.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元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真正走向成熟。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著名作家关白马郑。

3.元代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是我国古代最后成熟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民间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联系有一定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和尾声,前期代表作家:关白马,后期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养浩,乔吉,睢景臣,刘时中。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戏剧化。

4.说话四家: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

各有门庭,自成路数。

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所谓说话的家数(种类)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前三类以叙事取胜。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讲佛书。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5.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连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元代文学复习题

元代文学复习题

元代客观题1.元曲第一人:马致远2.元杂剧的创始人:关汉卿(以及庾吉甫)3.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悲剧:《窦娥冤》、《西蜀梦》、《哭存孝》喜剧:《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金线池》、《玉镜台》4.元杂剧北方创作中心:大都(北方杂剧四大中心:大都、平阳、真定、东平。

但只有大都是确定的。

)南方创作中心:杭州是杂剧南移的第一大中心(代表人物是郑光祖),扬州是第二大中心之地。

5.《录鬼簿》的作者是:钟嗣成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7.元曲五大家(王国维提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8.元杂剧中术语的含义:曳剌:走卒。

孛老:老翁。

邦老:盗贼。

细酸:即秀才,有年轻文弱的读书人的意思。

卜儿:有时仅作“卜”,即老妪。

孤:官员。

徕儿:有时仅作“徕”,指小孩。

驾:帝王。

禾旦:指村姑。

9.元杂剧中“科”的含义:是“科范”的简称。

一是关于剧中人物的动作的提示,包括:剧中人物的表情、表演动作、武打动作、歌舞动作。

二是关于人物动作之外的“舞台提示”,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音响效果”。

10.元杂剧“水浒戏”的代表作:今知共有30余种,其中存全本者六种,它们是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李致远《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与《鲁智深智赏黄花峪》。

11.被称为“黑旋风专家”的是:高文秀。

(元杂剧早期作家、山东东平人高文秀一人就创作了10种以李逵为主人公的杂剧,占其一半以上,元杂剧家中最青睐黑旋风题材的无疑是高文秀,所以胡适、郑振铎分别称高文秀为“黑旋风的专家”或“黑旋风专家”。

)12.元杂剧“神话剧”的代表作:“神话剧”双璧——尚仲贤的《洞庭湖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沙门岛张生煮海》两剧。

13.元杂剧“爱情戏”的代表作:元杂剧的爱情婚姻戏,以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最杰出,关汉卿《幽闺佳人拜月亭》、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与郑光祖《迷青锁倩女离魂》也是优秀的作品,它们被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戏。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填空题。

1、元代的戏剧类型分为:杂剧、南戏。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3、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宋元话本。

4、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声)。

5、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一“白马关王(郑)”6、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一“荆刘拜杀”7、马致远的雅号:曲状元。

他的《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

8、“曲中李杜”:张可久、乔吉。

9、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杨维桢。

10、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一“唐王归茅”11、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一“公安三袁”12、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一“三个杨台”13、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其中《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15、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 ^说。

16、《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一“玉女雌狂”17、吴江派:沈璟、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

18、临川派:汤显祖、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阮大铖、吴炳、孟称舜。

19、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山歌》、《挂枝儿》。

20、桐城派:方苞、刘大魁、姚鼐。

21、阳羡词派:陈维崧、曹贞吉、万树、蒋景祁。

22、浙西词派: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23、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恽敬、李兆洛。

第05辑 元曲(一)-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夺分秘笈 Word版含解析.doc

第05辑 元曲(一)-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夺分秘笈 Word版含解析.doc

第5辑元曲(一)【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诗歌鉴赏练习(一)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请简要分析一下颈联。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三、请分析“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的表现手法。

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四、默写杜甫的《蜀相》,其中颔联蕴藉深厚,特别是“自”“空”二字尤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五、简析以下这段诗句的表达技巧。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六、默写杜甫《月夜》和《登岳阳楼》的尾联。

杜诗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你能从他的这两个尾联中读解出来吗?《月夜》尾联《登岳阳楼》尾联七、背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分析“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八、请赏析《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有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三句的写作手法。

九、对以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十、阅读以下诗句,回答相关问题。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元曲与宋词的区别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

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

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

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

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

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

”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

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种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即元曲。

元代的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

是在蒙古灭金(元代)前后,以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也称北曲或北杂剧。

科介:科泛简称科,南戏、传奇称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四声猿》:是明代徐渭创作的杂剧。

《四声猿》是《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的合称。

南戏:是北宋末叶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以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亦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南戏文。

发源地是温州。

副:南戏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在正戏开场前由副末登场,介绍剧情梗概和作者创作意图。

又叫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

传奇: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称为传奇,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性剧种。

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吴江派:明代万历至明末产生的戏曲流派,代表者是江苏的沈璟,坚持以“声律第一”的理论,并跟临川派产生激烈的论争。

临江派与吴江派之争:是万历至明末中国戏曲发展史中的一场派别论争。

这场论争是江西临川派的代表者汤显祖和江苏吴江派的代表者沈璟围绕戏曲创作应以“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的问题进行的一场论争。

论争的结果使许多传奇作者清醒认识到熔文辞与声律于一炉的重要性。

南洪北孔:是清代康熙年间南方浙江钱塘洪昇和北方山东曲阜的孔尚任的专称。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阜的《桃花扇》先后问世,轰动社会,使两位作家誉满文坛,故有此称。

明清章回体:是明清白话长篇小说的基本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明代四大奇书:指明代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今古奇观》:该书是明末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是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两书中精选出来并刻印出版的四十篇作品的名称。

台阁体:明代永乐以后,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重臣所写的诗文,特点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

童心说:明代李贽提出的,童心即真心。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练习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山坡羊·闺思(元)张可久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身份,又点明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春”之情实因“闺思”而起。

C.“小琼姬”指美丽的小丫头,“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上文的“柳花飞”。

D.“生”意为“硬生生”,突出小丫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以及女主人的懊恼。

2.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呸”用语粗俗,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①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激池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②,倒倾鲛室③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

熙宁六年初秋,时在杭州通判的苏轼和几位诗友设宴小饮于此,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此作。

②泉洒面: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③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起句突兀,诗人不说雷声从空中来,却说从“脚底”出,说明了雷声离人之近,衬托出有美堂位置之高。

B.颈联运用比喻,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气势充沛,从视觉上渲染了暴雨中的西湖湖水几乎满溢而出的神奇景象。

C.尾联用典,以洒泉水唤醒诗仙李白和倾倒鲛屋里满室的珠玉诱人遐想,暗喻奇妙景物可以诱发诗人的佳句美文。

D.这首即景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前赋后比,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4.请简要赏析诗歌颔联是如何表现“暴雨”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9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曲题型分类专练 专题六:元曲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曲题型分类专练  专题六:元曲

元曲一、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秋思”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2.“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五、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要点 默写

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要点 默写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要点默写一、文化常识《观沧海》【四言古体诗】作者_______,字______,(朝代)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被后人誉为“诗仙”。

《天净沙·秋思》【元曲】作者_______,号______,(朝代)_____,有“曲状元”之称,与白朴、郑光祖、关汉卿并称“____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_,秋思是______,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二、注释默写《观沧海》①临:_________②澹澹:_____________③竦峙:______④星汉:____⑤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左迁_______②杨花______③龙标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①次______②客路____________③残夜:________ _______④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归雁洛阳边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①思_____②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断肠___________④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把握主旨《观沧海》中的大海具有______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杨花”、“子规”为_____时节特有的景物,两者结合而成的画面渲染出________的氛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浓浓的_____之情,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创造出_________的意境,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文学史唐宋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唐宋元明清复习资料

元代:一、历史文化背景:1、统治者对汉民族文化的接受;2、经济空前发展(地域、重商)3、民族压迫政策(蒙古、色目、汉、南四等人)4、轻忽科举:八娼九儒十丐二、文学概况元代戏剧繁荣,原因:文学创作活动的生产与消费,市民阶层消费,失意文人生产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元曲审美特点:浅露酣畅,自然直白(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戏剧欣赏:元杂剧一一结构:一本四折如窦娥冤唱词宾白科范发展:话本一一诸宫调一一杂剧生旦净末丑的介绍重点!西厢记:林黛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唐代元稹《莺莺传》(《会真记》)一一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一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始乱终弃、发补过者一一对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报德一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形式上的突破:突破一本四折的通例;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酬韵、赖婚、听琴、闹简(分析戏剧冲突,原文看作品选)、传书赖简、拷红、长亭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P231)元末•高明•琵琶记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改编自南戏《赵贞女》一一琵琶记:赵五娘,蔡伯喈,揭示封建社会的罪恶“三不从”内容,目的:元代文士地位低,同情文土;更好地宣传儒家伦理观念成功之处:剧情分两条线发展;细腻而复杂的人物心理描写:《五娘吃糠》白朴《墙头马上》取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主题变化:止淫奔一一赞淫奔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明代(前中后期):前期一一政治经济:朱元璋独裁,大肆杀戮功臣朱惟庸、蓝玉…,废丞相制,重农抑商,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八股文,剥夺文人“隐”的权利,文字狱(方孝儒)文学概况: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消失,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兴起,高启是明初及整个明代最有成就的诗人,《水浒传》是该时期通俗文学的最主要成就。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元代文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的诗人是 C 。

A王冕 B萨都刺 C 杨维桢 D 刘因2.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A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白朴 D张养浩3.下列戏剧作品描写了“富贵弃妻”现象的是 B 。

A《梧桐雨》 B《潇湘雨》 C 《荆钗记》 D 《平山冷燕》4.被称之为“南戏之祖”的是 B 。

A《荆钗记》 B《琵琶记》 C《西厢记》 D《离魂记》5.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的是 B 。

A 《拜月亭》 B《西厢记》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6.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的是 C 。

A 虞集 B范梈 C杨维桢 D揭傒斯二、多项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 CDE 。

A《西厢记》 B《莺莺传》 C《董西厢》 D《弦索西厢》 E《西厢搊弹词》2.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 BCDE 。

A《汉宫秋》 B《拜月亭》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 E《西厢记》3.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 ABCE 。

A关汉卿 B郑光祖 C白朴 D 王实甫 E 马致远4.下列剧作属于关汉卿社会剧的是 ABC 。

A《窦娥冤》 B《鲁斋郎》 C《蝴蝶梦》 D《望江亭》 E 《救风尘》5.属于元杂剧前期剧作家的有 ABC 。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纪君祥 D郑光祖(后期) E 乔吉(后期)三、填空题 +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要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意。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由经霜的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的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的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的悲伤,抒发了崔莺莺心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元曲复习

元曲复习

四块玉别情1、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季节正值冬季。

C、“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D、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

5、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6、作品中主人公思念远方亲人而凭栏远眺,但她失望了。

据划线句,她将看不见的原因归为:⑴杨花迷眼。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曲表现出一位女子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

,B、“自送别”三句,用女子的语言表达对爱人深深的相思。

C、“凭阑”句写出了女子惆怅痴立、极目远送的相思之苦。

D、“杨花”、“溪”、“山”层层设障,把相思之苦之愁推向高潮。

元曲四大家口诀

元曲四大家口诀

元曲四大家口诀
1、元曲四大家口诀:
汉马发白光。

汉指的则是关汉卿,马指的则是马致远,白是白朴,而光指的自然是郑光祖,这个口诀是各取名字中的关键词形成的一句口诀,口诀不一定是找关键词,也可以是找到关键词编成一段小故事。

2、元曲四大家:白马观光。

(白朴、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

3、元曲四大悲剧:吾儿喊冤。

(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窦娥冤》)。

4、元曲四大爱情剧:牵马喜悦。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
第1页共1页。

古代文学元曲的概念知乎

古代文学元曲的概念知乎

古代文学元曲的概念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它是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的精髓,主要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有时,元曲专指杂剧。

杂剧起源于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在元代发展成为戏曲形式。

每本杂剧通常有四折,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由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一部杂剧。

这种形式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则是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一二句采用 对偶 的修辞写法, 先写 江上之景 ,突出其 雾霭弥漫,烟云缭绕特 点;再写 两岸人家 ,突出江南 人口稠密,生活富庶 特点。这两句描绘了江南的特有风光。 3、表明所写景物是初秋时节的风光的句子是: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这句充满恬淡的诗意之美。 4、“看沙鸥舞再三”表现动态之美;“卷香风十 里珠帘”一句,表现江南人家生活 富裕 ; 5、描写“画船”“酒旗”,一派 祥和 之景。
4、“一点相思几时绝?”一句的意思是: 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绝,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运用反问 句 式,强烈的抒发了 女子对心上人缠绵的相思 。 5、“溪又斜,山又遮”句中“斜”的意思 溪流拐弯 是: ;这句话的意思 是 溪流曲曲折折,高山遮挡了视线 。 对心上人依依不舍 衬托了女主人公 的感情。 6、“人去也”照应“ 自送别 ”一句,表达女子 离别的伤痛 。 7、曲中借写溪水杨花山峦这些景物,层层设障,委婉细 腻地衬托女子 缠绵悱恻的离愁和相思 。
4、曲中直接点明题目“秋”时令季节特点的意象是 枯藤 老树 和 西风 、 。照应题目“思”的题 意的句子是 。 断肠人在天涯 5、与末句“天涯”一词相对应的句子是古道西风瘦马 。 这一句包含着游子的 凄苦悲凉 。 6、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 小桥流水人家 。
7、整首小令唯一的动词是 下 ,这个动词更加深了 悲凉 思乡思归 的气氛和游子 的情绪。
6、“爱杀江南”采用 直接抒情 方法,表达 作者 的感情。 热爱江南 7、该曲描绘了一副秋高气爽、恬静优美的江南 风景画,作者所写景物有两类: 一类是秀丽的自然景物,如“烟水”“芰 荷”“沙鸥”; 另一类则是江南繁荣富庶的 市井风光 ,如“画檐”“香风”“珠 帘”“画船”“酒旗儿”, 。 这首曲表达作者对江南水乡真切的喜爱之情。
元曲复习
201பைடு நூலகம். 5
文学常识
1、《四块玉· 别情》作者是 元 朝戏剧家 关汉 卿 。“四块玉”是 曲牌名 。 2、《天净沙· 秋》作者是 元 朝散曲家 白朴 3、《天净沙· 秋思》被称作“秋思之祖”,作者 是马致远。 4、《水仙子· 咏江南》作者是 元 朝 张养浩 。 “咏江南”是 题目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真 切喜爱与赞美。
惆怅凄凉 变得 快乐开朗 ,写景极富层次与立体感, 艺术造诣炉火纯青。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1、解释词语意思。
秋思: 秋天时游子的思乡之情 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
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断肠人: 。
2、“小桥流水人家”勾画出 宁静、安适 的生活景 象。营造 温馨 的氛围,更添游子 漂泊羁旅的悲愁 。
四块玉· 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 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交代小令所写事件的句子是 自送别,心难舍 。
2、“难舍”二字刻画了女子送别时
难舍难分
的心情。

3、“凭阑袖拂杨花雪”中“阑”意思是 栏杆 “凭阑”是 靠着栏杆 ;“杨花雪”意思
是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杨花雪”暗示了送别的时节 是 暮春时节 ;“杨花雪” 运用 比喻 修辞方法, 感伤 渲染了 的氛围, 表现了女子 送别爱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袖拂”意 思是 用袖拂去 ,这个 动作 描写流露了女子目 送爱人远去 依依惜别的难舍 之情。
8、这首元曲的主旨是,表现了游子飘泊天涯的羁旅之愁 和对故乡深沉的思念。
水仙子· 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 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 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解释词语意思: 晴岚: 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
画檐: 有彩绘装饰的屋檐 。 画船: 装饰华美的游船 。 形容程度深 杀: 。 菱叶和荷叶 。 飐: 风吹物使之颤动 。芰荷:
天净沙· 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解释词语意思: 影下: 雁影掠过 。 飞鸿: 天空中的鸿雁,暗喻作者本人。 。 黄花: 菊花 。 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首句描绘 萧瑟、冷清的秋景 图,营造 寂寥萧瑟 的氛围
3、“一点飞鸿影下”一句的意思是远远的一只大雁飞掠 而下,这一幕打破画面的沉寂,画面由静态转为动态。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描画一副 图,这一句喻指作者的归隐之地, 绚丽缤纷的秋景 表达 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 5、曲中作者描绘典型的秋天景物,把秋的 萧瑟悲凉 . 和 明朗绚丽 的特点熔为一炉,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