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认识分子

合集下载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

10.1 认识分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现像,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实验准备】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教学方法】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本节的学习中,更要注意科学猜想。

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

另外,更广泛的获取直观形象的材料,也是学习好本节的关键。

以学生观察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

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于分子的大小,可做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演示实验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个实验可在几天前先给气球充足气扎紧挂于教室内,也可让学生回家完成,通过这一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猜想和结论,但分子是非常小的这一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

对于分子的数量级之多,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比喻和课后作业中的习题加以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10九年级物理下册

10九年级物理下册

(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0.4 nm,将 1 cm3 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 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
解:将 1 cm3 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成一条直线,其长度为 L=0.4 nm×3.34×1022=1.336×1022 nm=1.336×1013 m 答:略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3.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后,会形成一层油膜,油膜的厚度约为
( D)
A.1 mm
B.1 μm
C.1 nm
D.0.1 nm
14.学习了《认识分子》,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 看不见的,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身边的器材来估测一下分子的直 径呢?在这里,我们来学习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 骤和原理如下:
3.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
A.103 m B.10-6 m C.10-10 m D.10-15 m
( C)
4.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 它的直径数量级一般为 10-10 m,合 00.1.1 nm。分子由原子组 成,原子由原原子子核核 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请将下列事物按
不存在的
C.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
组成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分子 B.如果视力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 )
10.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 1 cm3 的空气中约有 2.7×1019 个分子。 如果一个中学生深吸一口气,约能吸进 3 000 cm3 空气,相当于 一口气吞进 88.1.1××11002222 个空气分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目录-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目录-沪粤版
8。2研究液体的压强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
9。1认识浮力
9.2探究浮力的大小
9.3研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9。4神奇的升力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0。1认识分子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3“解刨”原子
10。4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八年级(初二)物理下册目录沪粤版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怎样认识力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3重力
6.4探究滑轮摩擦力的大小
6.5探究杠的平衡条件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怎样描述运动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8。1认识压强

中小学课程-《10.1认识分子》-名师教学设计

中小学课程-《10.1认识分子》-名师教学设计

10.1《认识分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过程与方法(1)领会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猜测(2)经历通过计算认识分子的“小”和“多”的过程,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里可能隐含着深刻的物理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领会猜想是一种研究方法;认识和感受分子的“小”和“多”。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猜想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并领会猜想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模拟实验法、举例法、问题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老师:每一年都有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说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学生议论纷纷),老师乘胜追击。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物体的源头是什么也很感兴趣呀!其实,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追问物质的本源是什么,宇宙有没有尽头。

现在我们依旧迷茫,小粒子、大宇宙这两座迷人的知识宝库仍在呼唤着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小小科学家跟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来“认识分子”。

【板书】10.1认识分子 老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04至107页中内容,想想人类是怎样认识分子的?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

(2)什么是“猜想”呢?让学生看课本第104页下面的金钥匙:“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告诉学生猜想必须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乱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根据;对于猜想的正确性,我们又要通过实验和实践去检验。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看课文后,你认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分子的呢?提出过怎样的猜想呢?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10.1认识分子练习和单元测试(有答案

10.1认识分子练习和单元测试(有答案

10.1认识分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可再分割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C.小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大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D.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2.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二、填空题3.猜想是____ 和______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4.物质是由____ 或____ 组成的。

我们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________。

5.用天平正确测量盛水烧杯质量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33.4g,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g,大约含有个水分子(不考虑分子间空隙,水分子的体积约为 10-29m3),这说明了物质是由组成的.6.海底石油泄漏会给海洋造成很大的污染.假设石油泄漏后均匀分散形成单层分子油膜,若把石油分子看做球形,其直径约为10﹣10.试计算泄漏1L石油会污染多大面积的海面.7.上课时,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漂亮的板书,用放大镜观察时发现,粉笔的痕迹是由很多的小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___,密度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综合题8.学习了《认识分子》后,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身边的器材来估测下分子的直径呢?在这里,我们来学习下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

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滴的体积为7.5×10-6 cm3。

(2)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

初中物理认识分子

初中物理认识分子
各种分子的直径都只有几万分之一个纳米左 右,据估计一只蚂蚁一口水就吞下2×1010 个水分子,10万个氧分子依次排列起来,总 长仅0.03m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还 可以分割吗?
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 再分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 原子的存在。
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
后来,人们认识到若物质无限的分下去,所得颗粒愈 来愈小,小到这种颗粒能保持化学性质不变为止,通 常所说的物质就是由这种颗粒构成的。1811年,意 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家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 “分子”
氢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其尺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 径的十万分之一,质量只有10-27kg左右。
水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4×10-10m,1cm3的水 中就会有3.34×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 质量只有3×10-26kg。
B、黄金、铁、铜 D、冰、水、水蒸气
4、阿伏加德罗发现18g的水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由此我 们可以知道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每个水分子的体积是多 少?
答案:2.99×10-23g 2.99×10-23cm3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分子模型 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 做多原子分子 而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 单原子分子
随堂演练
1、我们周围的空气、鲜花、树木、动物、水和石头等都 是 物质 。 2、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 分子 或 原子 组成的。
3、下列选项中,由同种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是( D )
A、黄金、空气、水 C、水、酒精、油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古人的思索…
古希腊——四元素说 水、火、土、气
中国古代——五行说 金、木、水、火、土

认识分子、分自动理论教案

认识分子、分自动理论教案

《10.1 认识分子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授课教师:丁卓斐授课班级:初二(8)班10.1 认识分子引入:一张美丽的、放大了1000万倍的人体细胞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提问:分子到底有多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只有10-10m(0.1nm)(板书)通过图片、同比例放大分子和手掌,形象说明分子的“小”提问:既然分子很小,那么像人体、手表、桌椅等物体是不是由一两个分子组成的呢?当然不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板书)。

(引出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观点)在科技匮乏的古代,分子还没有被认识,人们只能对其进行有关的猜想:德谟克利特——原子(非现代意义的原子);2000多年后,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阿伏伽德罗把其称为分子。

解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一颗糖,是甜的,假如有这么一把刀,可以一直把这颗糖一分为二,直到再切一刀,“糖”就不再是甜味了,那么能保持甜味的最小的这个微粒,就是糖分子。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分自动理论创设情景:初二(11)班的“学霸”小明在学习完10.1一节内容后,对分子知识十分感兴趣。

一天,他到新城酒店喝早茶···(通过图片列出小明经历的不同场景,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1、酒店大堂、衣服上充斥油烟味2、往身上喷花露水,整个大厅都会有香味(教师演示)3、咸鸭蛋,里面也是很咸的(简单提一下咸鸭蛋的腌制)4、酱油滴到冷、热开水中,整杯水都会被染色,但热水染色更快(教师用黑墨水模拟演示)总结现象,引出: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板书),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学生下划线)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扩散现象呢?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往一根长试管里倒入一半酒精和一半清水(倒满),用手指顶住试管口来回颠倒,最终试管里出现一段空隙。

10.1认识分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10.1认识分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章课题1《认识分子》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 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
2 粒子模型的内容包括()
A.物质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B.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C.粒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以上都是
3.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
4. 关于物质,下面说法中对的是()
A.宇宙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C.物体虽然都是由物质组成,大多数物体都有质量,而空气没有质量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已经不能再进行分割和“解剖”了
5.科学家观察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需要借助()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超级电子显微镜
C.高倍天文望远镜 D.大型强子对撞机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D.人类对客观粒子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深入,永无止境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10.1认识分子

10.1认识分子

4、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D ) A.几毫米 B.几微米 C.几厘米 D.零点几纳米
安全提醒
• 1 、走读生过马路时靠右行,注意观看是否 有车辆; • 2 、回家路上不要追逐打闹,不要玩水,径 直回家; • 3 、同学之间友善相处,动口不动手,但也 不要出口伤人
认识分子
约2000年后
德谟克里特
阿伏加德罗
1、分子:把保Leabharlann 物质性质(化学性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DNA分子结 构示意图
2、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座大楼是由分子组成的
一滴水由水分子组成
大的动物大 象由分子组 成的
小动物瓢虫也 是由分子组成 的
三、分子的大小 认真思索尝 试 回 答
• 当列车驶过时,带动它周围的气体以很大的速度 向前流动,人此时若站在安全线以内,则身体靠 近列车的一侧气体流速大,压强小,身体两侧就 会存在压强差,容易把人推向运动着的列车,非 常危险。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
水滴石穿 →水磨石头
水冲涮时间长了,为什么 能使石头表面变得圆滑?
实验介绍:单分子油膜法分子大小的估测
先测出一滴油酸的体积,使它在水面上形成 厚度只有一层单分子的油膜, 测出油膜的 面积,根据 h=V/S,就可算出油膜的厚 度即分子的直径d。
d 水 油膜法(点击播放) 油酸分子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子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肺癌细胞
DNA分子
SARS分子
蓝色部分就H5N1 禽流感病毒分子
自学课文第104至105页中内容,了解人 类认识这个问题的过程,你能学到哪些新 的知识?
人类认识分子的历程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教案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教案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分子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分子定义: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分子性质: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质量、分子体积、分子运动等。

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阐述分子在物质组成和性质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利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分子结构,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概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分子作用的理解。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电子排布。

2.2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介绍原子的核式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组成: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

电子排布:介绍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如能级、轨道等。

利用PPT或板书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讲解原子结构。

通过Flash动画演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第三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能够区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物质组成。

3.2 教学内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阐述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分子。

宏观与微观层面:介绍宏观层面物质组成和微观层面原子分子结构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通过PPT或板书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二者的区别。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分子和原子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宏观和微观层面物质组成的认识。

第四章:化学键的类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让学生掌握化学键的形成和作用。

离子键:介绍离子键的概念,形成原理和特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同步练习含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同步练习含

10.1认识分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予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A. ②④⑥B. ②③⑥C. ①③⑤ D. ①④⑤2.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 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A.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B. 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C. 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D. 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3.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 原子核不能再分4.下列粒子最小的是( )A. 分子B. 电子C.花粉 D. 飞尘5.关于物质,下面说法中对的是( )A. 宇宙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B.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C. 物体虽然都是由物质组成,大多数物体都有质量,而空气没有质量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已经不能再进行分割和“解剖”了6.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A. 电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夸克和电子D. 电子和原子核7.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 )A. 质子B. 中子C.电子 D. 原子核8.“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该观点始于汤姆生发现了( )A. 电子B. 质子C.中子 D. 核子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D. 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C. “纳米”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长度单位D. 超导体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电饭锅中的电热丝二、填空题11. ________是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 ________和不带电的 ________ 组成.12.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 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 和________组成.13.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 ________、 ________构成。

10.1认识分子

10.1认识分子

C.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的
D.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水分子变黑了
分子可在某个位 置附近振动, 有一定 较大 分子群可以相互 的体积 滑过
气态
很小 能自由运动
每个分子几乎都 没有固 定体积
例题
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 无规则运动的是( )
B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方法:分子是我 们眼睛不能直接 看见的,变干
C.腌蛋变咸
D.大雾弥漫
课堂反馈
4、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 为( )
D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的分子间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引 力比斥力大 D.棉线、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 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综上所述: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固、液、气 三态中的分子
项 目 物 态
间距 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体积
形状 有一定 的形状 没有固 定形状 没有固 定形状
固态 液态
小 较 小 很 大
很大
只能在一定位置 有一定 附近振动 的体积
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墨水在温水中扩 散得更快些。
温度越高,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大量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归纳总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初中物理认识分子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分子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分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概念、性质和行为。

2. 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的概念和性质。

2. 分子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分子的运动规律。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道具。

2. 分子动理论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无法解释,比如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为什么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会有吸附现象?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分子的概念来解释。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分子吗?分子是什么?二、分子的概念和性质(10分钟)1. 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物质的化学性质。

2. 介绍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看到;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

三、分子的运动规律(10分钟)1. 介绍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速率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2. 实验演示:用分子模型道具展示分子的运动。

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近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 实验演示:用分子模型道具展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五、运用分子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举例解释: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当物体受热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体体积膨胀;当物体冷却时,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物体体积收缩。

2. 举例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会有吸附现象?当不同物体接触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会使它们相互吸引,从而产生吸附现象。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的概念、性质、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提醒同学们要善于运用分子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10.1 认识分子(共8张PPT)

10.1 认识分子(共8张PPT)
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1 cm3的空气中约有2.
我们上课的A教.猜室长测8 是m,宽一6 m种,高假3. 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
各种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 不变 的。
猜测是一种B假.猜设,是测在观是察实一验种的根假底上设进行,是的一在种假观定性察解释实验的根底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
7.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1 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空气分子。我们上课 的教室长8 m,宽6 m,高3.5 m,如果教室中空无一物,那么一间教室中约有 4.54×1027 个空气分子。
第十章 10.1 认识分子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7-
8.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
D.分子的概念是由德谟克里特提出的
原子
,这个词
第十章 10.1 认识分子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5-
知识点3 分子的大小
4.1 g蔗糖有1.8×1021个分子,假设把这些分子均匀地撒在外表积是5.11×108
km2的平面上,那么1 cm2的平面上约有 352 个蔗糖分子,这一现象说明了 分
科学猜测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
宇猜宙测万 是物一都种C是假.科由设物,是学质在组观猜成察的实测,物验质的就又根是是底由上客进分行观子的一存组种成假在的定。性的解规释 律,只是当时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
知科识学点 家1观察D德组.谟以成克物上里质特的说的分猜法子测结都构时不需对要借助 ( B )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第十章 10.1 认识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显微镜下的多原子分子
电子显微镜下的液晶分子形态
10.1 认识分子
三、分子的大小
通过计算感知和想像分子直径的大小
油膜的厚度等于分子直径
分子直径D=
油膜体积V 油膜面积S
10.1 认识分子
三、分子的大小
通过计算感知和想像分子直径的大小
1cm3的空气中约有 2.7×1019个分子,在一 个容积为1cm3的小盒上 开一个小孔,如果每秒 让一亿个空气分子跑出 来,要经过9000年!
古代思想家对物质结构的猜想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 成的;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认为水、火、土、
气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东西,它们的不 同组合就形成了自然界的一切物质。
10.1 认识分子
二、什么是分子 “分子”概念是在物体可以无限分割的基
础上孕育出来的。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A.Avogadro) 首先创立“分子”概念。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 粒叫做分子。

的物理学家叫什么?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多少? 活动:想像分子的大小 A.油膜法测算分子直径 B.1cm3空气,约有多少个分子?思考: 在 极小的空间里拥有极多的分子,说明分子个体是极 大还是极小?
10.1 认识分子
与物质组成有关的现象
10.1 认识分子
与物质组成有关的现象
铜像的手被人摸 久了,为什么会 变小?
10.1 认识分子 与物质组成有关的现象
走近花园为 什么能闻到 花香?
10.1 认识分子
一、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德谟克里特
德谟克里特认为,石块、 铁铲、铜像、花粉——它们 是很微小的一点一点散失的。 因此,他猜想:大块物体是 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德谟克里特把这种物质 微粒叫做原子,这个词的意 思是“不可分割的颗粒”
10.1 认识分子
分子模型:
无机分子模型
有机分子模型
青霉素分子模型
10.1 认识分子
三、分子的大小
分子很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
为3×10-26 Kg
10.1 认识分子
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形态
小微粒叫做分子。 3.分子的大小 分子直径约为10-10 m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课件制作:无为县保安初中物理备课组编制
10.1 认识分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知道分子极小。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
粒子。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10.1 认识分子
自学提纲 1.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叫分子?人类历史上首先建立“分子”概念
分子的大小
分子很小:
(1)分子的直径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
数量级为10-10 m; (2)分子的质量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约为3×10-26 Kg。
分子很多:一个普通的物体都含有大量的
分子。
比较法认识分子的大小:
乒乓球的直径约4 cm, 它是分子直径 的多少倍?地球的直径约12 800 km,它 是乒乓球直径的多少倍?比较这两组数 据,你发现了什么?
假设分子的直径为1.25×10-10m,乒乓球 的直径约4cm=0.04m 0.04m÷ (1.25×10-10m)=320 000 000(倍) 地球的直径约12 800 km=12 800 000m 12 800 000m÷ 0.04m =320 000 000(倍)
模拟
10.1 认识分子
本节知识点总结: 1.物质组成的猜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猜想 古希腊人的猜想: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
10.1 认识分子
猜想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 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由 于物质的微粒非常微小,人们无法用肉眼 进行观察,因而,研究物质结构时,经常 需要猜想。 猜想是科学理论的初级形式:它也是建立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但是还要经过实践 的进一步检验,才能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