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探究对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探究对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预防对策

作者:许佳桐

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8期

摘要:通过文献回顾证明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不仅适用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对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的预防。本文以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关于青少年药物滥用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同伴、父母以及个人态度对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的影响,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针对影响药物滥用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同伴辅导员,优化家庭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认知水平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药物滥用;社会学习理论;同伴;父母;个人态度

中图分类号:D6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017-04

青少年阶段是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高风险阶段。许多青少年因为对药物滥用的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等原因走上了药物滥用的歧途。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成了药物滥用的习惯,会对其一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中涉及的青少年主要指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面临着学习压力,社交压力,逆反心理等多重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严重时则会迫使他们产生药物滥用等越轨行为。Akers运用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了青少年药物滥用,吸烟,饮酒等行为。西方国家的一些犯罪学研究已经试图验证这一理论,而在中国大陆,虽然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很少有研究运用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药物依赖这一现象。本文认为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有效解释青少年的个人态度和周围环境对其药物滥用行为的影响。

一、当前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的现状

虽然药物滥用问题很早就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对于药物滥用的防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青少年药物滥用的流行仍然是非常广泛的,它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地区的公共卫生健康情况。美国青少年药物的滥用在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高峰后有所下降(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2002),然而2002年物质滥用和精神卫生服务管理局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大比例的青年仍然在酗酒和/或吸食大麻。根据2013年Monitoring the Future study(http://)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30天中,12年级学生中使用过酒精,大麻和香烟的比例分别为39.2%,22.7%,和16.3%,美国青少年的药物滥用一直处于严峻形势。

在我国,康均心在分析国内外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发展趋势时发现,1998至2010年吸毒总人数显著上升,虽然2007年等年份吸毒总人数有所下降,但是青少年始终占据着大量比例。

近几年有多项研究发现,青少年使用非医疗目的的止咳水导致成瘾的情况严峻,令人担忧。这些药物的使用会对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使青少年出现暴力倾向,过早发生性行为等,因此制定有效的策略,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防治药物滥用的基本理论

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试图阐释人的偏差行为和合乎规范的行为都是经过一般学习过程的结果,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差异接触,模仿,差异强化,定义。

(一)差异接触

差异接触指的是周围人(特别是重要的人)对某一行为的看法和行为会对自身的看法和行为产生强大的影响。当一个人接触到的有利于某一行为的看法多于不利于这一行为的看法时,他很有可能会从事这一行为(Akers,1979)。这一观点在犯罪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证实。Akers(1979)提出如果个体经常与酗酒的同龄人在一起,他自己也很有可能沾染酗酒行为。Monroe(2004)在解释青少年吸烟问题时也发现差异接触是最重要的因素。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药物滥用也完全适用于这一理论。因此,本研究认为青少年经常接触的群体,如同学,老师和父母,对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有重要影响。

(二)模仿

模仿指的是个体观察行为榜样之后做出相似的行为。行为榜样可以是青少年钦佩的人,或与青少年有亲近关系的人,青少年可以直接观察到其行为的人。当几个行为榜样沉溺于同一行为时,模仿的可能性会增加。行为榜样作为学习的参照物,其亲社会行为和越轨行为都可能被模仿,对青少年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犯罪行为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认为模仿是传播犯罪的基本途径。榜样对于青少年行为的初步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早期的人生阶段,他们在此时观察到的行为会有意识地被存储供今后参考。DiBlasio(1986)的研究也发现对于酒后驾驶行为模仿在最初的学习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认为模仿榜样对青少年药物滥用有显著影响。

(三)差异强化

差异强化指的是某一行为带来的预期或实际回报和惩罚可能强化、削弱或减少个体实施该行为。例如Monroe在研究青少年吸烟问题时提出如果青少年的吸烟行为被他的同龄群体表扬、赞同或接受,那么他就更倾向于保持或增加吸烟行为。Seller,Cochran& Branch(2005)曾提出最倾向于对伴侣进行身体攻击的人是那些认为实施暴力后的回报会大于惩罚的人。这种回报可能来自于实施暴力时的快感,控制欲,满足感,也可能来自于获得他人的支持或鼓励。相反的如果实施暴力后的惩罚大于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可能不会发生。惩罚是一个人遭受或可能遭受的各种社会性和非社会性损失,例如对被捕的恐惧,羞愧感,身体损伤等。Akers在青

少年药物滥用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实际或预期的奖励和惩罚是药物使用频率的显著预测因素。因此,差异强化也会影响青少年药物滥用。

(四)定义

定义指的是个人对于某一行为的态度或评价。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定义与他所接触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模仿他人和差异强化最终内化为个人的信念。例如如果青少年接触酗酒的同龄人,他们这一酗酒的团体可能将酗酒定义为很酷,很受欢迎的行为。DiBlasio在研究青少年的酒后驾驶行为时发现青少年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态度受到其家人和同龄人等青少年主要接触的群体的影响,这些群体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定义会内化为青少年自身的定义并影响他们的行为,青少年会以一种与自己的定义相一致的方式行事,对于酒后驾驶中立的或赞同的态度会增加青少年酒后驾驶的可能性。根据Monroe(2004)的研究结果,青少年吸烟的频率随着他们对吸烟的态度而变化,当他们的态度越倾向于吸烟时,吸烟的频率就会越高。因此,青少年对滥用药物的定义也会影响他们的药物滥用行为。

三、影响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的因素

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的发生是内在、外在多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的,外在因素通过模仿,差异强化等学习机制影响青少年对于药物滥用的认知和态度,根据前文提到的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组要部分,这些外在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同伴及家人。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同伴,父母以及个人态度对于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影响。

(一)同伴

同伴是青少年交流最密切的群体,长期的学校生活使青少年与同伴在一起的时间甚至多于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同伴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青少年。这种影响有多种行为机制,包括为他们提供药物滥用的机会,模仿药物滥用行为,歪曲对药物滥用的认识等。青少年普遍希望自己合群,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青少年为了与同伴相似,通常会模仿同伴的行为。国外有许多研究发现,青少年吸烟、酗酒和药物滥用行为受到同伴的影响。Akers et al.(1979)提出对酗酒影响最大的是接触喝酒的同龄人。在中国内地的研究中,李丹(2015)在研究长春市青少年毒品犯罪现状时发现,78.4%的青少年第一次使用毒品是受到朋友的诱导。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得知同伴会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也会影响青少年对药物滥用的态度和行为,这一结果符合Akers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父母

父母对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父母本身存在药物滥用行为,青少年通过模仿家长的行为沾染了药物滥用。Brook等(2001)的研究提到使用非法药物的青少年很可能父母或其他家人也存在使用非法药物问题。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人员在美国调查的父母与孩子在药物使用方面的相似性是一致的。青少年在药物滥用初期内心是很矛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