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
意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
所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
绘了一幅由(
)构成的秋色图,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之情。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
的意思是:(因为)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 所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 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研读课文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深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诗人笔下的这幅秋色图,给人怎样的感受?
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林秋景图,一反寂寥冷落的 悲秋格调,赞颂了让人喜爱的秋天。
3.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红于”说明枫叶之“红”是春花不能比的,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 霜考验,是内在的精神、气质美。
了深秋季节山行时所见到的枫林晚景。 写秋景的诗历来悲凉,可是,诗人笔下 的秋景却充满了生机,真可谓是秋天里 的春天。
请发挥想象,将这幅秋景图描绘出来。
远处,一道蜿蜒的石径,盘旋迂曲,往上伸延。 山顶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依稀望见一些竹篱茅 舍,使得幽深寂静的山中显得颇有生意。近处,路 旁的山坡上,枫林一片,在夕阳的映照下,那经霜 的枫叶如丹似霞,一片火红,令人流连忘返。
一年中的好景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 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思考: 《赠刘景文》一诗中,哪几句是景
物描写,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赠刘景文》一诗中,“荷尽已无擎 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景物描写。描 写的是“荷尽”、“菊残”的萧瑟景象。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达了 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和 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的代表,赞美刘景文 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 和节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要珍惜时 光、乐观向上。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行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行描写 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 的精神。第二行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 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窝里有几 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行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 花”一行,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 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 行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
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据说是 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 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 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 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 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课文小结
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 图,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昂扬向上的 情怀。
赠刘景文
“赠”,也就是?的意思。类似 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 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 谁的呢?
(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 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 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 你想知道些什么?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ຫໍສະໝຸດ Baidu二月花。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 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 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 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简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诗中描绘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山行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 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 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 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 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整体感知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晚唐文学家、诗人。他 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世有“小李 杜”之称,《江南春》《泊秦淮》 《山行》均为传世名作。
4.“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为 什 么 成 为 千 古 名 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处”能否改为“深 处”,为什么?
因为说霜叶红过春花,对比新颖,一反悲秋之 调,情感独特,且经霜色愈浓,历经磨难志愈坚, 寓有哲理。
第二句用“生处”比用“深处”更好,因为 “生处”有动感,且显示为云之源头,更为高远, 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感。
菊花也已枯萎,但还有枝条傲然挺立 着,不怕风吹霜打。
荷叶已经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 的根茎与荷叶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 立;菊花也已经枯萎,但是它那傲霜挺 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要结束,你得记住,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诗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喜欢春天,因为
。
我喜欢夏天,因为
。
我喜欢秋天,因为
。
我喜欢冬天,因为
。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 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苏轼在诗、词、 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 都有卓越成就,是一 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 只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完,指败尽。 擎:举,往上托。 擎雨盖:指荷叶(比喻)。 残:枯萎、残败。 犹:依然。 傲:坚强不屈的样子。 傲霜:不畏寒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荷叶败尽了,已经看不见能像雨伞一
样撑起的荷叶,只剩下了枯枝败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