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要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要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要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我国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瓦解。

主要政治制度:夏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

2、夏商时期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特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③行政管理: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伯。

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3、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内容: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人民,诸侯有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的权利。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瓦解:①原因:受封的诸侯国实力强大,王权衰弱。

②表现:出现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4、西周宗法制: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形成相对独立的大宗和小宗。

特点:由嫡长子继承,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清两朝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③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物;④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宰相制度废除的根本原因:是这一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是:丞相权倾朝野骄恣擅权。

内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皇帝政务繁多力不从心;后来内阁大学时有了票拟权,内阁地位提高,内阁首辅权压众臣。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记忆口诀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记忆口诀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两对基本矛盾,两条线索,两
个趋势)
地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线索——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央:矛盾——相权与皇权;线索——君主专制的演进;趋势——通过分
割相权(至废除),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口诀记忆;中外三二一,内阁军机处,专制皇权达顶峰。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行政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全国推行郡县制
汉朝内(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推恩令,刺史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设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
司分割相权)三收(军事——收兵权充实禁军、行政——派文官设通判、财政——设转运使中央
掌控地方财政)
元朝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省制度,宣慰司
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设内

废行省,设三司
清朝设南书房;设军机处(达到顶峰)
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皇权不断
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特点皇权至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
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1)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2)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4)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分封制①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周武王将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在领地里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③特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影响:扩大疆域,稳固统治。

后来诸侯争霸,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宗法制①原因和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以血缘为依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继承)。

(注意: 中国人的团聚、族谱、祠堂、辈分、正统等文化现象都与此有关)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 神权与王权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能称为中央集权)。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变换顺序表先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东汉〕形成三国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开展隋唐繁荣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继续开展明清衰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与。

2、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展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开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严密结合。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详细介绍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王将国家事务统归一人管理,这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开始。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地方官员由贵族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仆、廷尉、典客、奉常、郎中、常侍、少府、治粟内史和宗正。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封国制(也称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限制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王国势力。

又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握全国行政和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课

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第二页,共35页。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 央集权(zhōnɡ yānɡ jí quán)制度的
形成
第三页,共35页。
最新考纲展示 (zhǎnshì)
知识系统(xìtǒng)整 合
要点(yàodiǎn)史料 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第四页,共35页。
【典例】 (2015年江苏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tiānzǐ)南 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 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唐宋时期,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
府三司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jīgòu),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
完备的监察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
第十二页,共35页。
【深化(shēnhuà)拓展】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 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C 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 地方割据势力等”的制约,这实质(shízhì)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后果,故 选C项。君主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A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 涉及中央集权体制被破坏,B项不正确;D项与题干中“实质(shízhì)”这一限 定 不符。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2)经济上:“贫不必不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 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时至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竞争性强, 胜负盈亏难料。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 舍”。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 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 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 “庄田置后频移主”。
2.通过史料分析,可以明确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上:“贱不必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门 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 变。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士庶界限趋 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
宋代由贱而贵与由贵而贱的两种现象均较为常见。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和唐代 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进仕的可能性增大。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
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 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 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 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 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 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代 表中央监察地方及诸侯
朝代
两汉
魏晋 南北

选官制度
察举制 ①西汉开始,东汉末年 衰落 ②地方以品行为依据向 中央举荐
九品中正制 依品行、 门第等分九等,作为中 央选官依据
监察制度
中央:东汉设御史台 地方: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 成地方行政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从而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评价)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同严密。

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2、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涵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周礼: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归纳: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知识改变命运。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7.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
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D.使皇权受到制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可知,通过内朝牵制外朝,使相权受到了制约,故A项正确;B项是唐末五代的政治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宋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故C项错误;题干中举措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易错易混点:
8.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
A.沿用九品中正制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存留察举制痕迹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答案】C
【解析】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与材料中“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相符,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9.(2018·贵州联考)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 )
A.君主专制的加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削弱D.防范官员的腐败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西汉设置内外朝制度,明朝时期设置内阁,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和地方,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君主对相权的控制,不是防范官员的腐败,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单元复习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商周主要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分封制 1.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内容: (2)内容: 分封: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授予王族、 ①分封: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授予王族、 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室的政令、承担各 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交纳各种贡赋。 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交纳各种贡赋。 ③受封诸侯在封疆内继续分封
①随时间推移,周王直辖地越来越小,一些诸侯 随时间推移,周王直辖地越来越小, 国势力越来越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 国势力越来越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 军事、财政大权。 军事、财政大权。 维护分封的宗法血缘纽带松弛, ②维护分封的宗法血缘纽带松弛,导致分封制在西 周末年动摇,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诸侯国变法废 周末年动摇, 时遭破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 分封、行县制, 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 废除了分封制。 废除了分封制。
3.(09海南)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 3.(09海南)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 海南 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 汉家自有制度, 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 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 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 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D.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使权力逐渐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使权力逐渐 权力 皇帝手中 转移到皇帝手中。 转移到皇帝手中。 在汉代是另设机构——中朝,架空丞相; 在汉代是另设机构——中朝,架空丞相; ——中朝 隋唐时期是分散相权,实行集体丞相制; 隋唐时期是分散相权,实行集体丞相制; 分散相权 宋代进一步分割相权, 宋代进一步分割相权,在三省机构基础上又 进一步分割相权 增设若干机构;明清废除丞相后则没有了中 增设若干机构;明清废除丞相后则没有了中 废除丞相 央决策机构,仅设侍从顾问机构,皇权加强。 央决策机构,仅设侍从顾问机构,皇权加强。 顾问机构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目录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征●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一.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之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之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位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提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提纲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复习提纲(含练习、答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填空: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3)评价:①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局限性:随着实力的变化,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诸侯国之间),从而使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与周天子之间)。

2.宗法制(1)内容:按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以制(最大特点)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血缘关系和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其内涵仍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祭祖、修家谱、重视亲情等)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基本准则,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 相结合。

(史实:占卜决策)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史实:家天下制度、宗法制、分封制、世官制)3.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史实:分封制,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4.等级森严。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等级明确,难以逾越)三、秦的统一1.过程(1)(往东)灭六国,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地区。

(灭六国顺序: )(2)(往北)击匈奴,收河套,修“”(自九原至甘泉)和长城。

(3)(往南)凿灵渠(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定岭南,置郡县。

这是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1)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方便各民族间交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精讲资料[人教版]

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精讲资料[人教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涉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具体来说,它分为两部分内容: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秦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重点理清两个时段:西周、秦汉至明清。

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三方面展开,其中宗法制和分封制是维系奴隶社会的两大支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主要依据两条线索:一是中央内部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如两汉中外朝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强干弱枝.更侧重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明朝废除宰相等;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如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等。

它体现的总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而且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总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分封制的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宗法制的内容:①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②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始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皇帝”,作为统一王朝的正式称号,自称“始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
“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军政)合称“二府”,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1、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2、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一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归中央
作用: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A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D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越族E法律上:颁布《秦律》
F建筑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直道,修建灵渠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A、积极作用:
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从汉到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始终围绕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进行。这一过程的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建立起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的管理体制
B、消极作用:
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5、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并不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朝代
君主专制的强化
(在中央采取的措施)
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地方的措施)
选官、用官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
选官:九品中正制(门第)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
1.周武王开始推行,周公旦更大规模实行。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在地方的措施)
备注
秦朝
【确立】
1.确立皇帝制度:
(1)皇帝独尊。采用皇帝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2)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皇位世袭。皇位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发展】
“一省二院”:指在中央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和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外),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①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
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
②特点: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牵制。
B、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C、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5.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西周
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相区别;分封制是以政权为中要点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朝代
君主专制的强化
(在中央采取的措施)
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地方的措施)
备注
【强化衰落】

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中央集权
2、设内阁
A、基础: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建立: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实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演变趋势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从汉到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始终围绕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个焦点问题进行,其最大特点就是君权集中,相权日益削弱。汉时“中朝”机构的产生,排挤了相权的决策部分,只保留执行功能;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相权一分为三,且互相牵制;宋代,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政权;明朝时废宰相
D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的原因
A、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汉朝
【巩固】
1、汉初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汉承秦制”;
2、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决策机构(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和“外朝”执行机构,(三公九卿)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选官:察举制(品行)
C、发展:明宣宗时,内阁地位提升,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D、鼎盛:明神宗时,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建立厂卫特务机构等
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明内阁的特点: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②被封诸侯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和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影响:血缘关系难以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
特点:(1)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3)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原因:(1)处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恐惧,调整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2)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的需要。(3)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它来安定社会、兴修水利、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等。
唐朝在地方设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选官、用官:科举制(才学)
【隋——1905年】
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殿试、武举
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机要)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皇权(受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皇帝(集权)
雍正:军机处的设置(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中国古代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
(3)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1、秦朝完成统一的条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商鞅变法、个人才能)
A、社会基础:【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B、人民需要:战国七雄的混战,使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
C、秦国实力:【主要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秦国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实力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在王位、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
②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