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表格式教案2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彭德怀,忍痛割爱。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红军指战员,乐观坚强。
2、题解
《长征》是王朝柱写的一个电视文学剧本,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把这个剧要搬上了屏幕,演成了长达24集的电视连续剧,本文就是从中截取的四个场景。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讨论交流,明确文章结构。
课文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标题
《长征》节选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二(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突破重难点
重点: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10-15分钟)
标题
《长征》Baidu Nhomakorabea选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二(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基本的情节结构。
3、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突破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难点: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基于本文的体裁是剧本,所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运用朗读,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
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教师借助电脑,播放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有关红军过草地的片段。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钟)
1、设疑: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
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改;面临困难,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
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
3、分小组,让每小组按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讨论着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派代表展示老师已准备好的课件。
[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4、让几个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第二、三、四场景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其他同学补充。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周团长,舍己为人。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10-15分钟)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长征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壮举,关于长征,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可以是有关长征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是有关长征的文学著作。)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它的一个文学剧本——《长征》节选。(板书课题)
[通过问答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1、师引导学生学习第1个场景---泥泞的草地。
①分角色朗读第1个场景。
②课件展示图片:泥泞的草地上躺着许多头向着北的红军烈士。
[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刺激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悲壮。]
③请同学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渝,面临困境,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④分析人物形象。
师:这个场景中一共有几个人物?分析一下他们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静听—思考—回答
读标题—在课文标题下笔记体裁
边听边答
速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
独立思考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形成笔记
分角色朗读第一场景
看屏幕
回答问题
指名答问
简要笔记
归纳学习思路
分组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适当笔记
自由发言
补充发言
整理笔记
教学心得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这堂课非常新颖,把原本枯燥死板的文字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易于感知,体验。本堂课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方位看、听、说、读、写、练。使整个教学中知识的内化和外显两种过程动态的和谐的发展。
可以叫多个学生回答(两个;彭德怀:爱兵如子、克己奉公;刘少奇:急人之急、虚怀若谷。)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总结我们是如何学习第一个场景的。
生可以同桌交流着总结。(分角色读—看图片--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这里采用的是交路导学法,即教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四、激励评价,学用延展(8-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师补充。
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特写景头的恰当的动用。
2、让学生总结本文的中心,师补充。
本文充分渲染了红军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让学生品读文章,思考问题,并在文中圈点勾画。
3、让学生讨论交流。
(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
(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
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红军指战员,乐观坚强。
2、题解
《长征》是王朝柱写的一个电视文学剧本,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把这个剧要搬上了屏幕,演成了长达24集的电视连续剧,本文就是从中截取的四个场景。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讨论交流,明确文章结构。
课文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标题
《长征》节选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二(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突破重难点
重点: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10-15分钟)
标题
《长征》Baidu Nhomakorabea选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二(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基本的情节结构。
3、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突破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难点: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基于本文的体裁是剧本,所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运用朗读,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
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教师借助电脑,播放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有关红军过草地的片段。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钟)
1、设疑: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
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改;面临困难,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
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
3、分小组,让每小组按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讨论着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派代表展示老师已准备好的课件。
[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4、让几个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第二、三、四场景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其他同学补充。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周团长,舍己为人。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10-15分钟)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长征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壮举,关于长征,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可以是有关长征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是有关长征的文学著作。)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它的一个文学剧本——《长征》节选。(板书课题)
[通过问答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1、师引导学生学习第1个场景---泥泞的草地。
①分角色朗读第1个场景。
②课件展示图片:泥泞的草地上躺着许多头向着北的红军烈士。
[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刺激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悲壮。]
③请同学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渝,面临困境,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④分析人物形象。
师:这个场景中一共有几个人物?分析一下他们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静听—思考—回答
读标题—在课文标题下笔记体裁
边听边答
速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
独立思考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形成笔记
分角色朗读第一场景
看屏幕
回答问题
指名答问
简要笔记
归纳学习思路
分组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适当笔记
自由发言
补充发言
整理笔记
教学心得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这堂课非常新颖,把原本枯燥死板的文字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易于感知,体验。本堂课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方位看、听、说、读、写、练。使整个教学中知识的内化和外显两种过程动态的和谐的发展。
可以叫多个学生回答(两个;彭德怀:爱兵如子、克己奉公;刘少奇:急人之急、虚怀若谷。)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总结我们是如何学习第一个场景的。
生可以同桌交流着总结。(分角色读—看图片--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这里采用的是交路导学法,即教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四、激励评价,学用延展(8-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师补充。
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特写景头的恰当的动用。
2、让学生总结本文的中心,师补充。
本文充分渲染了红军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让学生品读文章,思考问题,并在文中圈点勾画。
3、让学生讨论交流。
(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
(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
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