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指心脏功能异常,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分。
该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排名第一。
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中医护理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衰患者的护理中。
同时,穴位贴敷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或贴布敷于穴位上,通过经络系统传递作用于身体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对于心衰患者,穴位贴敷可以调节心脏、循环和水盐平衡等功能,减轻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可以更好地发挥穴位贴敷的疗效。
1. 消肿利尿。
心衰患者常伴有水肿和心力衰竭,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节肾功能和水盐代谢,促进水分排出,减轻水肿症状,提高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能力。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可选用乌药、苦参、竹茹等药物。
这些穴位均位于下肢,贴敷时应注意避免皮肤损伤和过敏。
2. 调节心脏功能。
穴位贴敷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心脏节律和冠状动脉血流量。
穴位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常用的穴位有心包经、心俞、内关等,可选用参、黄芪、红花等药物。
穴位贴敷的方法应注意穴位的精确定位和粘贴位置的合理选择,避免肌肉和骨骼压迫,影响治疗效果。
3. 缓解情绪压力。
心衰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缓解情绪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太冲、足厥阴等,可选用白芍、灵芝、麝香等药物。
穴位贴敷应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注意贴敷方法和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衰的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穴位和药物,可以达到调节心脏、循环和情绪的目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执行医嘱,避免误用和滥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
1、穴位贴敷:根据不同疾病,选用相应的穴位贴敷,如膻中穴、涌泉穴、足三里穴等,能够起到舒筋活络、散寒止痛、祛湿排毒等作用。
操作时,先擦拭穴位,再在穴位周围敷上药膏、热敷贴或艾叶等,定时更换。
2、拔罐:将空杯子放置在特定穴位上,借助气压的力量使皮肤和肌肉组织被吸入杯中,再用推拿或按摩等手法,以达到解毒、祛痰、活血、行气等功效。
3、刮痧:用刮痧板或以手指代替,按照穴位、经络的走向,以相应的手法刮动,解除疲劳、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4、按摩:可以通过手法推、拿、捏、揉、挤等,在患者的穴位、经络上施加力量,以调节身体机能、改善血气循环、调整脏腑功能等。
5、艾灸:先将艾叶烧烤热,然后放在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定时更换。
通过热刺激,调节脏腑气血、温煦筋骨、祛除湿气等。
6、针灸:在定位准确、穴位清楚的前提下,将针灸针插入特定穴位适当的深度和方向,以达到调整气血、解除疼痛、美容养生等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经在中医儿科的治疗和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以调整人体经络与脏腑功能、改善疾病症状为主要作用,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特定药物或贴敷艾灸等方式,达到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穴位贴敷疗法对于儿童疾病的疗效以及在护理中的价值和意义。
下面我将就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进行详细阐述。
一、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作用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脏腑功能:穴位贴敷疗法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能够调理人体脏腑功能,解决儿童常见的消化不良、睡眠问题等。
2. 缓解疾病症状: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常用于缓解儿童常见的感冒、咳嗽等疾病症状,有效改善患儿的不适感和症状。
3. 提高免疫力:穴位贴敷疗法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儿童的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 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还能够帮助儿童促进健康的生长发育,对于生长迟缓、体质虚弱的儿童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护理意义穴位贴敷疗法除了在治疗上发挥作用外,其在护理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 疼痛管理: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地缓解儿童的疼痛感,对于手术后疼痛、内脏疼痛等能够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
2. 心理护理: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护理中能够帮助儿童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合作度。
3. 促进康复:穴位贴敷疗法能够促进病情的康复,加快伤口愈合、促进组织修复,有利于儿童的康复与恢复。
4. 保护皮肤:在穴位贴敷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避免过敏和损伤,保护儿童的皮肤健康。
三、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技巧在实际操作中,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应用技巧:1. 穴位的选择:穴位贴敷需要根据儿童的病症和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避免选择禁忌穴位或选择错误的穴位。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常常因心脏功能受损而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引起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气促、乏力、水肿等症状。
传统中医护理在心脏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穴位贴敷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一、心衰的中医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认为,心衰属于“心病”范畴,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减退等症状。
治疗心衰的中医原则是“补心益气,健脾利水”,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缓解水肿,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在中医治疗心衰中,常常采用针灸、草药、穴位贴敷等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动,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全身机能的平衡。
二、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穴位贴敷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表面贴敷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心衰的治疗中,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选用具有活血、祛痰、舒筋活络等功效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穴位,以达到调整气血、促进心脏功能的目的。
针灸穴位选取:据中医学理论,心衰可通过特定的针灸穴位进行治疗。
足三里穴位于下腿前肚,是一个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穴位。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还可以选择大敦、神门、内关等穴位进行贴敷。
药物贴敷:中医药物贴敷是通过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让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到人体内,促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心衰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益气神丹、通心络、逍遥散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
三、临床效果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的治疗中,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衰具有以下临床效果:1. 缓解心衰症状:穴位贴敷能够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动,缓解心脏功能失调导致的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
2. 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通过选用具有益气补血、活血祛瘀等功效的药物贴敷在穴位上,可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提高心脏的供血和排血能力。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一种由于心脏无力或功能紊乱引起的慢性心脏病,其特征是心脏泵血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护理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心衰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是根据中医经络学和穴位学的原理,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治疗、预防或改善疾病的目的。
在心衰的治疗中,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主要通过刺激全身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心脏功能的改善。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1.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部,当膝盖下方的突出处的外侧,属于胃经。
贴敷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心衰患者的纳差、消化不良等问题。
2. 鱼际穴:位于手背靠近掌面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属于心包经。
贴敷鱼际穴可以舒展心包经络,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负荷过重、心律不齐等问题。
3. 少商穴:位于手臂掌侧尺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属于肺经。
贴敷少商穴可以调节肺气,改善心脏供血不足、气促等问题。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心脏功能的改善,从而改善心衰症状。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清洁皮肤:将贴敷部位的皮肤清洁干净,以保证贴敷的效果。
2. 贴敷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贴敷。
可以选择单个穴位贴敷,也可以选择多个穴位同时贴敷。
3. 固定贴敷:将贴敷的穴位用胶布或透气性的固定贴固定在皮肤上,以保证贴敷的稳定性。
4. 时间控制: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进行调整。
5. 注意事项:贴敷期间,患者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贴敷后,患者应适当休息,并注意保暖。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
279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高 林(西安市高陵区医院,陕西 西安 710200)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将我院正在接受治疗的10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随机划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对两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积分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穴位贴敷;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高 林,西安市高陵区医院。
慢阻肺又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属于常见的呼吸疾病。
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环境污染、感染以及吸烟,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吸烟。
咳嗽、气短、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严重情况下,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因此,预防与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
本次实验主要对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年2月期间的10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年龄在55岁~70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0.77±3.4)岁。
观察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在52岁~74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1.41±2.8)岁。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一、基本原理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通过在穴位上局部敷贴制成的药物或艾灸等药温联合治疗不同的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有经络与穴位,而经络是气血通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它们与人体器官、身体各部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的作用就是在利用穴位通达气血,疏通经络,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基础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穴位选择中医认为,人体有365个穴位,其中有一些穴位与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
治疗心衰时,应当选择以下穴位:1、涌泉穴:起气补肾、安神、定志之功,具有益阳固泻、定志神清的作用。
2、大椎穴:起推胸、通窍、定志、伸筋、血路之功,适用于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痛等症状。
3、足太阴肺经上合穴(灵道):有疏肝利胆、平肝欲抑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心衰患者。
4、足少阴心经合穴(气海):原本就是心经穴位之一,有补益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心阳虚弱型和中气下陷型的心衰患者。
三、操作方法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穴位: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
2、准备药物:将所选药物制成穴位贴敷药膏,或准备好艾叶。
3、消毒穴位:用酒精棉球或消毒液清洁穴位。
4、敷贴药膏/艾叶:将药膏均匀地涂敷在穴位上,密封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或将艾叶燃烧后控制好火候,然后将艾叶敷于穴位上。
5、定时更换:每次敷贴后,应根据情况定时更换药膏或艾叶。
四、临床研究目前,许多中医学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心衰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例如,一项对64例心衰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能够减轻患者中度或重度心力衰竭的症状,降低患者的NT-proBNP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从长期的角度出发,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也可以改善病患的心衰症状及心功能。
因此,对于心衰的患者,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费梅香刘秋红通讯作者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费梅香刘秋红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5-17T03:11:20.740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8期作者:费梅香刘秋红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其关节功能的影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 215009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其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22.1月至2023.1月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办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护理后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评分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会加快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值得运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功能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患病后患者的关节发生病变,且会出现对称样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变形或者是关节僵直等症状[1]。
这一疾病的主要好发群体为20到45岁的人群,且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患者,如果在疾病的早期无法精准诊断和治疗[2]。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关节功能会发生障碍,最终丧失了劳动能力,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类风湿关节炎类属“痹证”范畴,而早期干预阶段,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极佳。
对此,本研究主要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先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的60例患者,均是我院2022.1月-2023.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组方法选用了随机分组,一组叫做对照组,其中有30例患者,一组叫做研究组,其中有30例患者。
研究组、对照组年龄资料、性别资料、病程资料如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2:18,年龄范围在22岁到71岁之间,平均为(43.69±3.52)岁,病程基本在(0.62±0.20)年;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1:19,年龄范围在21岁到72岁之间,平均为(44.02±3.50)岁,病程为(0.58±0.22)年。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体外,导致血液循环不足,进而引起多种症状和并发症。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下面将从机理、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理中医认为,心血液不畅为心衰发病的主要病机。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的重要部位,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一个重要通道,刺激穴位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畅通。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穴位,促进心脏周围的气血流通,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改善心功能。
2. 调节全身气血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气血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气虚血瘀是心衰的常见病机。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消除气虚血瘀现象,从而缓解心衰症状。
3. 促进心理健康中医认为,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能够通过对心理的影响,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心理状态,进而改善心衰病情。
二、方法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穴:选择合适的穴位是使用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的关键。
一般来说,可选择太阳穴、心俞穴、神阙穴、液门穴等穴位。
2. 准备材料:气垫贴、中药粉末、草药贴剂、艾叶灸贴等。
4. 处理贴敷后的穴位:贴敷后要注意观察,避免过敏、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穴位和材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影响病情。
2. 注意贴敷时的用量和时间,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3. 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治疗效果有所帮助。
4.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师的指导进行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也需要与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1. 引言1.1 心衰的定义心衰是指心脏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心功能异常,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表现为心排血量减少或心排血量正常但心脏充盈压力过高,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代偿反应,并伴有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或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等因素引起。
在心衰的发展过程中,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受损,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循环不畅,从而导致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
心衰的严重程度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功能分级来划分,临床上常使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来评估心衰的程度。
1.2 中医护理在心衰中的重要性中医护理在心衰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
中医认为心衰是由于心气不足、肾气虚弱、气血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而中医护理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自愈能力,从而缓解心衰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中医护理的灵活多样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个性化制定方案,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重视患者的饮食、作息、情志等各个方面的调节,全面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减少心衰的发作和复发。
最重要的是,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仅关注症状的治疗,更注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全面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使治疗过程更加人性化和温暖。
中医护理在心衰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患者获得全面康复的重要保障。
1.3 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意义穴位贴敷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心衰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穴位贴敷能够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激活穴位所对应的脏腑经络,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担,调节心脏节律,缓解心脏疲劳,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心衰患者中,心脏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调,穴位贴敷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阴阳平衡,改善心脏功能。
穴位贴敷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废物的排泄,改善心衰患者的微循环状况,减少水肿形成,提高心脏的供血和供氧情况,有助于缓解心衰症状。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心衰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无法足够泵血,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
疾病。
中医认为心衰是由于心阳虚弱或心阴耗损导致心脏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护理联合穴
位贴敷可以通过调整心脏功能、平衡阴阳,来改善心衰的症状和预后。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使用特定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渗透和吸收来发挥
药物的疗效。
在心衰中,穴位贴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治疗效果:
1. 调整心脏功能:中医认为心衰是心阳虚弱或心阴耗损导致,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
激相应的穴位,调理心脏功能。
在心衰患者中常用的“太和穴”位于手腕背侧,可以通过
贴敷中药来提升心阳,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2. 平衡阴阳:心衰往往伴随阴阳失衡,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缓解症状。
在心衰患者中常用的“太冲穴”位于足底,可以通过贴敷中药来滋补心阴,增强心脏的营养。
3. 改善全身器官功能:心衰不仅仅是心脏的问题,还会导致全身器官的灌注不足。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通过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
改善心衰的症状。
在心衰患者中常用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可以通过贴敷中药
来疏通经络,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4. 提高心衰的预后: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常伴随着高死亡率和低生存率。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通过改善心衰的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心衰患者
中常用的“关元穴”位于肚脐周围,可以通过贴敷中药来提升免疫力,预防感染,降低病
情的恶化。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常以心脏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肌肉损伤或结构异常。
目前,西医学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心衰,但其疗效有限。
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调理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调整人体的内环境,以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而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使药物通过经络进入体内,起到调理气血、消除病邪、促进循环等作用。
1、强化心脏功能: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理心脏经络,增加心脏供血量,改善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的排血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心俞”、“肺俞”等,这些穴位能够增加心脏的血流量,促进心肌的营养供给,增强心脏的功能。
2、调理水液代谢:心衰患者常常伴有水液代谢紊乱的情况,表现为水潴留、浮肿等症状。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平衡人体的水液代谢,减少水潴留的情况。
常用的穴位有“三阴交”、“足三里”等,这些穴位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水液的分布和排泄,减轻水潴留的症状。
3、改善心理状态:心衰患者常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理心脾气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舒缓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心兪”等,这些穴位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心衰患者常常伴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理心脑气血,增强血管弹性和免疫功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这些穴位能够调理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防御能力。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调整人体的内环境,可以增强心脏功能,调理水液代谢,改善心理状态,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眩晕的效果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眩晕的效果一、中药穴位贴敷的原理和作用中药穴位贴敷是以经络穴位为依据,选用适用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性的渗透和作用于穴位的刺激,调理人体的阳气阴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穴位贴敷的作用主要包括:1. 调理经络:通过药物渗透和经络刺激,调理经络气血,疏通经脉,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2. 活血化瘀: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可以减轻眩晕症状,改善微循环。
3. 药性渗透:中药贴敷在穴位上,药性可以直接渗透到经脉组织中,起到治疗作用。
中药穴位贴敷的原理和作用为接下来的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眩晕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是指在中医治疗理论指导下,运用相关的中医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在老年眩晕的治疗中,中医护理干预具有以下优势:1. 百病同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理整体气血阴阳,不仅可以治疗眩晕的症状,还可以调理相关的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
2. 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3. 绿色治疗:中医护理干预注重饮食调理、情志调摄等非药物治疗方法,避免药物副作用和依赖。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作用于老年眩晕的治疗。
三、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老年眩晕的临床研究在临床实践中,有不少研究表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眩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以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为例,研究对象为60例老年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眩晕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达8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一、评估阶段在进行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糖尿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穴位贴敷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
穴位贴敷是在相应穴位上用药贴或穴位贴敷布敷贴,使药物作用于穴位,从而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中,穴位贴敷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改善代谢功能。
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糖尿病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多方面的代谢失调。
因此,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应该综合考虑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和病情类型等因素,采用针对性强的穴位贴敷方案。
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中脘、关元、足五里等。
穴位贴敷也可以与中药配合使用,达到加强疗效的目的。
例如,可以将中药制成糊状敷在穴位上,使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穴位。
此外,中药的温热性质可以与穴位的寒热属性相呼应,促进身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治疗和护理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穴位贴敷的药物应用和使用方法要遵循医师的指导,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引起其他疾病。
此外,劳逸结合,饮食控制,心理调节等综合护理也是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出现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心衰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
在传统中医护理中,穴位贴敷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贴敷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理心脏功能,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认为,心衰是由于心脏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心脏功能减退,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属于“五脏六腑”之中的“心”脏,主宰着全身气血的运行。
心衰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心衰还与脾胃失调、肾虚等因素有关。
针对心衰的中医护理应该全面考虑病因病机,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中医护理在心衰中的应用1. 中药调理:选用补肾益气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进行治疗,以益气养血,改善心脏功能。
2. 饮食调理:建议心衰患者饮食清淡,少食油腻、辛辣食物,注意搭配膳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保证营养的均衡。
3. 休息调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养精神,益气血。
4. 情绪调理:心理护理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有利于心衰的康复。
5. 穴位贴敷:通过选用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以调理气血,改善心脏功能。
1. 穴位选择(1)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肌外侧,当髌骨下缘与胫骨前缘之间,适用于气血不足型心衰。
(2)心俞穴:位于脊柱正中线,第7胸椎棘突下方1.5寸,适用于心阳虚型心衰。
(3)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正中,尺侧腕横纹上1.5寸处,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心衰。
2. 贴敷方法(1)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清洁穴位及周围皮肤,然后将药酒温热后贴敷于足三里穴,每次不超过30分钟。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穴位贴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论治的结果,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贴敷。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其主要特点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虽然目前西医药物治疗心衰的效果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药物副作用大,治疗周期长等。
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衰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心衰患者常用的中医护理穴位有太阳穴、合谷穴、涌泉穴等。
太阳穴位于眉毛的最高点,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穴位。
中医认为太阳穴对心悸、胸痛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通过贴敷太阳穴可以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衰患者的疼痛感。
合谷穴位于手背迎香穴与曲泽穴之间,是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穴位。
合谷穴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通过贴敷合谷穴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供血,增加心脏的氧气供应。
涌泉穴位于足底,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穴位。
涌泉穴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通过贴敷涌泉穴可以增强心脏的养分供应,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的具体操作为:先将穴位周围进行清洁,然后在穴位上背贴上适量的艾叶或者中草药熏蒸物,然后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每天进行1-2次。
贴敷时要注意保持穴位周围温暖,避免受凉。
据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发现,在使用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衰的患者中,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心血管系统的整体平衡也得到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取代西医药物的治疗。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饮食调理、适度运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前,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分析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分析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开展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进一步提供康复指导,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
通过回顾式分析对9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以公平性开展为前提进行分组调查。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成效。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9.9±6.5)分,对照组为(70.2±6.2)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调查上,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两周后为(8.5±3.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最后,也调研了护理满意度,即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3.3%(42/45),对照组则为82.2%(3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大,康复速度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效果脑梗死属于常见疾病,患者的病死率高,且对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患者的治疗压力大,经济负担高,如何帮助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实现病情的优化控制,提升生活质量,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
故而,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
通过回顾式分析对9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进一步了解中医护理所发挥了临床效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
通过回顾式分析对9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以公平性开展为前提进行分组调查。
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区间在49-78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59.6±3.5)岁。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眩晕的效果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眩晕的效果老年眩晕是指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身上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眩晕、站立不稳和恶心等不适感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眩晕症状的出现常常使老年人感到恐慌和焦虑,甚至丧失干预治疗的信心。
针对老年眩晕症状的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对眩晕症状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干预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缓解眩晕症状,还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本文将就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眩晕的效果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的基本原理1.穴位贴敷的原理中医穴位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部位。
针灸就是利用针刺或温灸等手段来刺激相关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穴位贴敷是一种可以自我操作的穴位刺激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敷药物或穴位贴敷器具,来刺激穴位,达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目的。
2.中医护理的原理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方法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调理治疗的一种护理方式。
中医护理强调顺应自然、顺其自然,旨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和气血运行,增强人体抵抗力,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老年眩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眩晕相关的穴位进行贴敷刺激,结合中医护理理论进行全面干预,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阴阳平衡,以达到缓解老年眩晕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1.选穴原则眩晕是中医学中的“眩”类病症,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太冲、风府、神门、翳风等。
选择穴位时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病情,确立穴位贴敷的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贴敷方法穴位贴敷是通过将中药颗粒、贴敷器具贴敷在穴位上,进行压敷或持续发汗,以达到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的目的。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心衰是指心脏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和心脏充盈压力增加,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液体潴留,表现为呼吸困难、肢体浮肿等症状。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理论和现代护理学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心衰患者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
穴位贴敷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利用艾灸、针灸、贴敷等方法,刺激穴位并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心衰患者,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减轻水肿、舒缓疲劳、改善睡眠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具体来说,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心脏功能对于心衰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往往受到影响,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代偿能力,并减轻心悸、气促等症状。
例如,太冲穴位于脚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是全身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平衡阴阳、通畅气血、调节心脏功能等作用。
在心衰患者中,可以通过粘贴太冲穴的艾条或贴敷透气性好的太冲贴片,刺激穴位并调节心脏功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2.减轻水肿心衰患者常会出现水肿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穴位贴敷可以通过促进循环系统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减轻水肿症状,并预防水肿的恶化。
例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足背朝上时,距膝关节下缘三寸,是治疗水肿的重要穴位之一。
在心衰患者中,可以通过贴敷足三里穴的艾条或透气性好的足三里贴片,刺激穴位并促进循环系统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减轻水肿症状。
3.舒缓疲劳心衰患者常常感到疲劳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
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氧供应等方面,舒缓疲劳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4.改善睡眠例如,神阙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的重要穴位之一。
在心衰患者中,可以通过贴敷神阙穴的艾条或神阙贴片,刺激穴位并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在心衰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可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方法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目的探討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接收的20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通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患侧穴位帖敷药物中医护理疗法干预,即帖敷由制川乌、制南星、马钱子、吴茱萸、白芷、细辛、浮萍组成的药物,该组药物具有升清降浊、醒脑开窍、祛风化痰、通经活络的功效,通过药物帖敷疗法对穴位进行较长时间刺激。
两组患者均治疗15d。
结果治疗之前二组患者的NIHSS量表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 量表积分为(4 24±0.24),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6.31±0.08),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分别为(55.25±2.93),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44.97±2.20)。
两组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9.1%,与对照组的74.3%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采用患侧穴位帖敷药物中医护理操作配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痉挛状态,减轻肩一手综合症中疼痛和肿胀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该方法无创痛、操作简单、经济便宜,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治疗护理方法,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
标签: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护理;穴位帖敷药物;康复效果脑梗死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其包含有脑血栓形成以及腔隙性梗死和脑栓死等,是全部脑卒中的约70%左右,该病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脑部的病变。
因为脑组织局部供血的突发性减少亦或停止,引发脑组织缺血及缺氧进而使得脑组织坏死而引发的脑梗死,其临床症状有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d后,脑CT扫描其相应部位有低密度灶。
脑梗死的早期发现可由脑MRI检查得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是脑MRI检查具体表现,较小的梗死病灶也可被MRI所发现。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穴位帖敷药物中医护理操作配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其偏瘫肢体的功能,将致残率降至最低,有效提高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且穴位帖敷药物中医护理操作方法简单,舒适度高,患者易于接受,有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接收的20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通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患侧穴位帖敷药物中医护理疗法干预,两组患者均治疗15d。
其中观察组男68例,女33例,年龄37~85岁,平均(63.8±10.7)岁;对照组男65例,女36例,年龄38~83岁,平均(64.4±11.3)岁。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这些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以,可以作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药物治疗,即400mg注射用血塞通加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一日一次;120mg脑蛋白水解物加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H20044024),一日一次;口服20mg qd辛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83603)和100mg qd肠溶阿司匹林(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32025901),一日一次;此外,还需结合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加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康复训练护理采用的是世界著名的运动疗法师Brunnstrom的训练技术,其通过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诱发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并加以训练,以达到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取患侧穴位帖敷中医护理操作,穴位选择:a组曲池、合谷、足三里、丰隆、悬钟、阳陵泉、三阴交.b组手三里、外关、伏兔、风市、血海、阳陵泉、太冲。
两组穴位均为肢体偏瘫患侧穴位,每天选一组穴位,交替选用。
帖敷药物处方组成:制川乌、制南星、马钱子、吴茱萸、白芷、细辛、浮萍。
功效:升清降浊、醒脑开窍、祛风化痰、通经活络。
中药制剂室按帖敷药物处方及组成比例批量进行投料,经过混合-干燥-再混合-粉碎-过筛-混合-分装的流程制成药粉备用。
护理操作流程:将药粉加1:1比例的醋和姜汁调制成糊,使用专用穴位贴敷胶贴将药糊制成0.2x0.3cm大小的药饼帖,按医嘱准确选穴,将药饼贴上穴位贴压稳妥即可。
操作注意事项:(1)贴药前要先进行护理评估: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无异常,用药饼帖在健侧内关穴试帖,时间30min,无过敏者再进行帖药治疗。
(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
(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5)贴敷4h后去除。
(6)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止使用,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理。
(7)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
(8)操作完毕后,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
15d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结束后按疗效观察指标进行疗效统计。
1.3观察指标密切关注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量表积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
其中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以及进步和无效,痊愈:患者偏瘫症状基本消失,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肌力恢复至Ⅳ~Ⅴ级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
显效: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能行走,肌力恢复2级以上,病残程度为1~3级。
进步:患者偏瘫症状恢复有进步,肌力恢复1级以上。
无效:患者偏瘫症状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恶化。
1.4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采用的是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即(x±s)的形式表示的是该软件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的方法。
如若P<0.05,则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突出的统计学上的差异。
2结果2.1两组患者NIHSS量表积分比较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NIHSS量表积分和ADL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的NIHSS量表积分和ADL评分分别为(7.46±0.37)和(37.83±3.42)明显好于对照组1患者的(7.59±0.41)和(38.13±4.20),两组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 量表积分和ADL评分分别为(4.26±0.22)和(55.25±2.93)明显好于对照组1患者的(6.31±0.08)和(44.97±2.20)。
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比较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为89.1%,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74.3%。
具体见表2。
3讨论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发病率高,病程長,致残率高,易复发等特点。
如何更好地治疗护理中风病,改善患者的愈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医学护理界的一大难题。
目前对中风的治疗护理方法主要采取综合疗法。
即在治疗基础疾病及应用营养神经药物的基础上配合现代康复锻炼护理,现代康复锻炼的综合运动疗法是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世界著名的运动疗法师Brunnstrom的训练技术,其通过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诱发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并加以训练,以达到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中医在治疗中风上有悠久的历史,中药的内服外敷,针灸等,已经被证明对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帮助。
目前在临床上各科室已经开始使用穴位贴敷疗法,该法不仅可以在有药物治疗的作用,而且通过经络穴位对人体有效调节,由临床试验可知,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能够提高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脑梗死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导致血滞气虚,经络受阻,穴位贴敷疗法经中药刺激穴位,会使得阴阳得以调和,经脉得以疏通且可扶正祛邪,此外,配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穴位敷贴中医护理疗法是将中药外治和经络理论有机结合,通过药物对穴位局部贴敷,较长时问的刺激了穴位,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的目的。
该疗法不经胃肠吸收,避免了药物对肠胃的刺激,敷贴穴位引起局部药物浓度增高,而血液中药物浓度较低,能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对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毒副作用,且该疗法无创痛,舒适度高,在临床上更易被患者接受,有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本次实验中,所选敷贴药物由制川乌、制南星、马钱子、吴茱萸、白芷、细辛、浮萍组成,具有升清降浊、醒脑开窍、祛风化痰、通经活络的功效。
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发生严重过敏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反应,证明本疗法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穴位敷贴属中医护理操作,由护理人员执行,操作流程不复杂,易于推广,而且95%的患者认为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配合治疗对改善中风病的主要不适症状,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可知,采用患侧穴位帖敷药物中医护理操作配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痉挛状态,减轻肩-手综合症中疼痛和肿胀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该方法无创痛、操作简单、经济便宜,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治疗护理方法,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
所以穴位敷贴中医护理操作可推广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