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阳八味”不可“益火消阴”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邪 相 孚 , 既云 益 火之 源 , 以消 阴 翳 , 必是 在 扶 助坎 中

点真 气上说 。真 气一 衰 , 阴 四起 , 日 阴翳 ; 群 故 真
气一 旺, 阴邪 即灭 , 日益 火 。方 中桂 、 故 附二 物 , 力
“ 火 之 源 , 消 阴 翳 ” 方 益 以 之
关 键 词 : 虚 证 肾气 丸 益 火 消 阴 补 阳 滋 阴 阴邪 阴气 阳
火 神 派 的鼻祖 郑 钦安 先 生 在《 医法 圆通 ・ 四》 卷
“ 益火 之 源 以消 阴翳辨 解 ” 一节 中 日 :
前 贤云 : 火之 源 , 益 以消 阴 翳 , 阳八味 是 也 。此
中医文 献杂 志

学 术 探讨 ・
辩 阳八 . 可 “ “ ” 不 益火 消 阴 " 论
广 西 中 医学院 ( 南宁 ,30 1 曹传 东 马海 舰 李盈 盈 500 )
摘要 : 火神 派的鼻祖 郑钦安 先生在《 医法圆通 ・ 卷四》 益火之 源以消 阴翳辨解” “ 一节 中日 : 阳虚证忌 滋阴 , 因此
邪气 , 因此 两 者 并 无 直 接 的关 系 。诚 然 , 有些 补 阴 药 确 属 性 寒 而 滋腻 , 之 不 当 , 阳助 湿 , 天 冬 、 用 伤 如 旱 莲 草等 。然 而 , 地 、 熟 山茱 萸 、 山药三 味性 甘 温或 平 , 不 在此 例 。况 且 , 则 肾气 丸 中茯 苓 、 泻又 可利 泽
“ 阳八 味 ” 即 肾 气 丸 ) 能作 为 “ 火 之 源 , 消 阴 翳 ” 方 。 郑 氏 认 为 , ( 不 益 以 之 肾气 丸 方 中的 熟地 、 萸 肉属 滋 阴之 品 。但 山
阳虚之人 , 多因阴邪为病 , 不可再滋其 阴。若再滋其 阴, 阴愈盛 而阳愈 消。笔 者认 为郑氏的说 法不成立 , 切 则 其原 因 有 以下几点 : 第一 , 氏把 阴气与阴邪的概 念混为一谈 , 郑 阴气与 阴邪是 两个截 然不同的概念 。第二 , 阴阳互根互 用 据

: 描 : 描


曼 惑 o
,。 , t h
第三 , 氏日 :独不思仲景治少 阴病 , 郑 “ 四肢厥 逆 , 痛囊 缩 , 黑唇 青 , 汗淋 漓 , 腹 爪 大 满身 全是 阴翳 , 何 不 重用 此熟 地 、 枣皮 、 丹皮 、 、 之 品 , 苓 泽 而独 重用
姜 、 、 三 味 , 死 回生 , 功迅 速 。然 而 , 阴病 附 草 起 其 ” 少
综上所 述 , 者认 为 “ 笔 阳虚 一 切 证 ” “ 阴 可 滋
也”“ ,益火 之源 , 以消 阴翳 ,E t I/.  ̄ 味是也 ”在理 论 上 t , 是成 立 的 , 临床上亦 是经 得起 检验 的 。 在 参 考文 献
1 清・ 郑钦安著 , 周鸿飞点校. 医火神派 三书 : 中 医理 真传、 医法圆
去者 ;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 妇人转胞不得溺者 。其 共 同病 机 是 : 肾阳虚 , 化 不利 ,阴翳 ” 气 “ 内盛 。郑 氏

2 — 3
2 1 年第 4 02 期
却言此方 “ 益火消阴 , 断乎不可”其理 由是“ , 真气一
衰 , 阴 四起 ”“ 得 又用熟 地 、 皮之 滋 阴” 群 ,何 枣 ?
水 祛湿 。
“ 病浅者可以兼治 , 日并行 ; 故 病甚者难容杂乱 , 故 日独行 。 ( 类经 ・ ”《 十卷 ・ 标本类 ・ 标本逆从 治有先 后 》 故《 ) 伤寒论} 2 条 日 :少 阴病 , 33 “ 脉沉 者 , 急温 之, 以四逆汤。而在《 ” 金匮要略》 中肾气丸所治疗的 五种疾病都是“ 慢性病” “ ,间者并行” 因此使用肾 , 气丸 “ 益火 之源 , 以消 阴翳 ” 。
( 收稿 日期 :0 2 0 - 7 2 1- 3 2 )

文献文摘 ・
目录学在中医药古籍校勘 中的作用
清代 著名学者王呜盛在其《 十七 史商榷》 中强调 : 目录之 学, “ 学中第一 紧要事 , 必从此 问途 , 方能得 其 门而入 。 目录 学是 ”

条能收事半功倍 之效的治学之 道 , 受到历代 学者 的重视 。 目录学是 书 目工作 实践 的总结和理论概括 , 故 是反映书 目编撰和
能扶 坎 中真 阳 , 用此便 合 圣 经 。何 得 又 用 熟地 、 枣 皮之 滋 阴 , 皮 之 泻 火 , 药 、 丹 山 茯苓 、 泻之 甘 淡 养 泽
阴利 水 乎 !推 其 意 也 , 以为桂 、 附之 辛 热属 火 , 少 降 升 多 , 能 直趋 于下 , 不 故借 此 熟 地 、 枣皮 沉 重 收敛 之 品, 而使 其 趋 下 , 以丹 皮 之 苦 寒 助 之 , 以苓 、 又 更 泽
不 急为 剪除也 ” 。
郑 氏认 为 阳虚 证 忌滋 阴 , 因此 肾气 丸不 能作 为
方 此语 , 传 已久 , 医莫 不奉 为准 绳 , 相 市 未有 几 个窥
透破 绽 , 不能 无疑 也 。疑 者 何 ?疑 方 药之 不 与命 余
“ 益火之源 , 以消阴翳” 之方 , 因为方 中的熟地 、 山萸 肉滋 阴会导 致 阴邪 盛 。笔 者认 为 : 氏把 阴气 与 阴 郑
病情危急 , 死” 。素 问・ 多“ 证 《 标本病传论》 :谨察 说 “
间甚 , 以意调 之 , 者并 行 , 者 独 行 。景 岳 注 日 : 间 甚 ”
( ) 气 愈消” 。但是笔者认为 , 滋阴之药所补益之“ 阴 气 ” 阴津 、 ( 阴液 、 阴精 、 阴血 等 ) 为正 气 , “ 而 阴邪 ” 属
《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王冰注 , 是试论述 阳虚 阴盛之 虚 寒证 的治法 , 又称 “ 阴病 治 阳” “ 。 阳八 味” 即仲 景 , 《 金匮要略》 中的肾气丸( 氏八味丸) 由干地黄 、 崔 ,
山茱 萸 、 山药 、 泻 、 苓 、 皮 、 枝 、 附 子 八 味 泽 茯 丹 桂 炮 药组成 , 方 “ 火之源 , 此 益 以消 阴 翳 ” 功 可 温 补 肾 , 阳 , 治疗 肾 阳不足 ( 寒 证 ) 常用 方 。此方 在 仲 是 虚 的
耳, 岂有 阳虚 而 阴 不 虚 ” 故 在 治疗 阳 虚病 症 时 可 n , “ 中求 阳” 用温 补 的药 物 同 时 , 用 滋 阴药 , 阴 。 加 则
通、 伤寒恒论【 . : M】 北京 学苑 出版社,0 7 2 , 7 2 8 2 0 : 02 ,2 . 2 2
2 明 ・ 献可. 赵 医贯 [ 一b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5 6 . M】 京 人 2 0 :6
应用发展 变化 一般 规律 的科 学。 目录学通过对文献 内容的研 究 , 示其 内在联 系, 揭 合理编排 , 形成 书 目, 最终起到“ 辨章 学术 ,
考镜 源流” 指示 门径的作 用。 目录学的基本功能就是在庞 大的文献 宝库 与阅读使 用者之间搭起一座 沟通 的桥 梁。校勘常 及
用的 中医药书 目有丹波元胤的《 中国医籍考》 郭霭春 的《 、 中国分省 医籍考》 严世芸的《 、 中国 医籍 通考》 薛清录的《 、 中国中医古 籍总 目》 裘 沛然 的《 、 中国医籍 大辞典》 裘俭 的《 中国 6 年 中医图书 目录》 、 新 0 和刘 时觉的《 中国医籍续考》 。在 中医药古籍校勘 工作 中, 首先要 运 用藏 书 目录获取 书的书 目信 息和藏 书地 点 , 选《 首 中国中 医古籍总 目》 该 书是至今 为至收录古 医籍品种最 , 多的藏书 目录 , 可利用地域 型的联合 目录作 深度 查找 与选书。然后进 一步运用有提要 、 还 有评价的工具 书, 中医医籍 大辞 如《 典》 《 、 中国 医籍提要 》 , 等 对该书有大致 了解。其次 , 通过对 目录的应 用, 找书 以完成版本调研 , 如查《 中国中医古籍总 目》 确定 版本和 收藏单位 , 最后 实地 查 阅以确 定校勘 品种 。在 具体校勘之前 , 可查阅校勘常 用中 医药 书 目, 获取相 关资料 。如《 中 新 国6 年 中医图书 目录》 还 可利 用方志 书 目来查漏补缺。 0 , 胡 滨。 王 蕾. 中医杂志 ,0 2 4 ( )4 3 4 4 浙江 2 1 ,7 7 :7 — 7 .
“ 阳得 阴助而 生化 无 穷 ” 。此 即肾气 丸本 为 补 阳药 , 为何“ 又用熟 地 、 皮之 滋 阴” 枣 之原 因 。
笔者认为郑 氏之所 以温阳而不用滋阴之药 , 是
因为 他 把 “ 阴邪 ” 阴气 ( 与 阴津 、 阴液 、 阴精 、 阴血 等 ) 两个 概 念 混 淆 所 致 。郑 氏认 为 , 阳虚 一切 证 忌 滋 “ 阴也 , 阳虚 之 人 , 属 气 衰 血 盛 , 论 发 何疾 病 , 凡 多 无 多 缘 阴邪 为殃 , 不 可 再 滋其 阴 。若 再 滋 其 阴 , 切 则 阴愈 盛 而 阳愈 消 , 每 酿 出 真 阳外 越 之 候 , 可 不 每 不 知 。 简 言 之 滋 阴 之 药 会 导 致 “ ( ) 盛 而 阳 ” 阴 邪 愈
之 理 : 阳虚 日久 , 能 生 阴 , 气 亦虚 。 阳虚 证 在 补 阳 的 同 时 配 合 滋 阴之 药 , 可收 到 阴生 阳长 之 功 。 第 三 , 景 若 不 阴 则 仲
在《 匮要 略》 金 中治疗 肾阳虚 时 肾气丸的应 用, 实践上证 明 了阳虚证 可 以在补 阳的 同时兼补 阴。总之 , 在 肾气丸是
第 二 , 据 阴 阳互 根 之理 , 根 阳虚 者 阴亦 虚 。郑 氏本 人亦 言 :阴者 , 也 。 阳者 , “ 水 火也 。水 、 互 为 火
其根 , 合而为一 , 不可分为二也 。水从火里生来 , 故 日天一 生 水 。 阳旺 一分 , 即旺 一分 ( 真 阴 ) 阳 阴 指 ; 衰一分 , 阴即衰一分 。n 如敬知非所评“ ”l l 正 阴阳一气
利 水 , 阴邪 由下 而 出, 为 有理 , 不思 仲景 治 少 使 似 独 阴病 , 四肢 厥 逆 , 痛 囊缩 , 黑唇青 , 汗淋 漓 , 腹 爪 大 满
身全是 阴翳, 何不重用此熟地 、 枣皮 、 丹皮、 泽之 苓、 品, 而独 重 用姜 、 、 三味 , 死 回生 , 功迅 速 。 附 草 起 其
匮要 略》 中肾气丸的应用 , 故而 阳虚证可以在补 阳 的同 时兼补 阴 ,益火 消 阴” 以应用 “ “ 可 阳八 味 ” 。 笔 者 向来 崇 拜 郑老 先 生 , 但认 为 郑 氏此 段论 述
欠妥 , 值得 商榷 。
第 一 , 所 周 知 ,益 火 之 源 , 众 “ 以消 阴翳 ” 语 出 ,
由此观 之 , 景之 白通 四逆 实益 火之 源 以 消 阴 翳者 仲
也 。 若此 方 而 云益 火消 阴 , 断乎 不 可 。余 非 固为好
景《 金匮要略》 中治疗五病 : 脚气上人 , 少腹不仁 ; 虚 劳腰痛 ,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 短气有微饮 , 当从小便
辩, 此是 淆乱 圣 经之 言 , 流 已久 , 延 已深 , 毒 祸 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