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句法特色差异赏析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谚语语言特征差异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谚语语言特征差异从文化视角看英汉谚语语言特征差异一、引言谚语是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语句,是人类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谚语作为“民族文化之明镜”,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带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生活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物产风貌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征,表达了一个民族对世态、生存方面的哲理性思考和待人处事方面的睿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广泛的通俗性和生动的口语化等特点。
它语言洗练优美,教诲意义深刻,代表民族精神,体现国家文明。
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谚语与文化密切相关,它折射出文化所涵盖的历史,世界观以及语言功能等等。
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汉语里有丰富的谚语,英语也是如此。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文化差异和语言特征三方面进行中西方谚语对比研究。
旨在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
二、中英谚语不同的历史渊源来源不同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西方谚语有许多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如“Give e veryone his due.”。
该谚语反映了基督教“人人平等”的教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是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的缔造者和主宰。
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相关的谚语如下:God is where he was.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汉语中的谚语则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
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儒家的思想;“饶人不是痴,过后讨便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道家的思想。
佛教起源于印度,汉唐期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全国各地的寺庙、道观比比皆是,因此相关的谚语俯拾皆是。
剖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剖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很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言的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音素、音调和语音特点上。
中文的音节是以声母和韵母构成的开合音节和声调音节,其中的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而英文则是以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强调的是音素的组合和发音的规律。
中英语言的语音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中文更注重韵律和声调,英文更注重重音和语气的变化。
在日常交流中,中英语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发音不准和口音重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和练习。
中英语言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和成分排列上。
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修饰成分较多,且修饰成分可以灵活搭配。
英文句子则更注重主谓宾的固定结构和词序的规范,语法规则更加严谨。
中英语言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英文的时态和语态分布更丰富,而中文的语气和语态变化更多样。
在语法的使用上,中英文的差异也表现在缩略形式、疑问句、否定句等方面。
因此学习者需要重视语法的学习和差异的对比,以免产生句子结构不通顺和用词不准确的问题。
三、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源、构词、词义和用法等方面。
中文的词源较为古老和丰富,包括古代汉语、外来词汇和新疆词汇等。
而英文的词源较为多元和混合,包括古英语、古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中英语言的构词方式也有所不同,中文善于以意符合成词,而英文善于以词缀合成词。
在词义和用法上,中英文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同一个词在中英文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和用法,甚至有相反的含义。
中英文还存在一些文化差异,比如中文对家庭、学校、礼仪、饮食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而英文对科技、商务、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
因此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中英文的词汇,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修辞艺术差异赏析
[ 键 词] 关 汉英 语 言 ;文化 视 角 ;修 辞 艺术 ;样 例 赏析
“ 民族在 人 类历 史上作 为一 种语 言 、居住 区域 、经 济 生活 、心理 状 态 上稳 定 的共 同体 当
出现 时 ,语 言就 深深 地 打 上 了 民族 的烙 印 ,成 为 民族 文 化最 典 型 的表 征 。” ( 张岱 年 、方克
本 文 系 2 1 年 度 浙 江 省 高 等 学 校 优 秀 青 年 教 师 资 助 计 划 项 目 ( 件 批 号 :浙 教 办 高 科 (0 0 7 号 )和 衢 00 文 2 1 )1 5 州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 1年 度 科 研 项 目 ( 目编 号 :Qz 00 项 YY1 1 )的 部 分 研 究 成 果 。 09 收稿 日期 : 2 1 —10 0 10 —7 作 者 简 介 :杨 修 平 , 男 ,湖 北竹 溪人 , 衢 州 职 业技 术 学 院基 础 部 讲 师 ,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 英 语教 学理 论 与 实
第1 卷 第1 7 期
V O11 O 1 .7 N .
珠 海城 市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Zhu iCiy Po y e h i ol g ha t l t c n c c l e e
2 l年 3 01 月
M a .01 r2 1
民族 文化视角 下汉英语言修辞 艺术差异 赏析
杨 修 平
( 州职 业技 术学 院 ,浙 江 衢 州 3 4 0 衢 20 )
[ 摘
要] 言是 较 为稳 定的 民族特 征 之一 ,每一 种语 言 都折 射 出各 自民族 深 层 语
的 思维 方 式和 审 美情趣 ,反映 出它赖 以生存 的 文化 母体 的 民族 性 。语 言 的 民族 性 体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具有固定词序和固定词汇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具有惯用的意义。
在英汉语言中使用的习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表达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关。
一般来说,英语的习语更加直接和具体,汉语习语则更加抽象和反映思考,这源于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特点。
1. 文化差异英语国家崇尚实用主义和效率,习语通常用简短、明确、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更加注重行为,而汉语国家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含蓄表达。
因此,英语习语通常是由具象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而汉语习语则多由隐喻或谜语来表达。
2. 语言差异二、英汉习语翻译问题习语是一种具有文化特点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
以下是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直译和意译问题由于英汉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英语的习语到汉语,常常会引起歧义和不理解。
因此,翻译时需要采用意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尽量避免翻译成字面意思。
例如,“break a leg”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祝愿演员成功的,如果直接翻译成“折断一条腿”,汉语听者将难以理解其文化背景。
因此,最好采用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如“祝演出成功”。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习语中所含有的文化色彩。
有时候,一个英语的习语翻译成汉语后,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习语,甚至可能对本族语言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time flies”这个英语习语翻译成“光阴似箭”,在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习语,表达的意思和英语的“time flies”有所不同,不能再简单地当作英语习语的翻译。
3. 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习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语言习惯的不同之处。
例如,“burn your bridges”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退路都断掉,但这个习语在汉语中不存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汉语的习语来表达,如“毁了舟再造舟,断了橋再架橋”,以保持其习语特色。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之一,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表达方式。
习语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习语的共性与差异、文化内涵及其跨文化翻译进行分析探讨。
一、英汉习语的共性与差异英语和汉语都是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与差异。
在习语方面,英语的习语种类繁多,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而汉语的习语则以精炼简洁、形象生动而著称。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习语常常充满诗意和想象,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而汉语习语则注重形象的生动和语言的传神。
英语中的“the apple of one's eye”和汉语中的“掌上明珠”都是用来形容某人深爱的人或物,但表达方式上却有所不同。
习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不同,英语中常用的习语可能在汉语中很少被使用,反之亦然。
在文化内涵方面,英语和汉语习语的表达方式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常常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意识;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和内敛。
英语中的“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难得一见,而汉语中的“千载难逢”则表示相同的意思,但却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情感。
在使用习语时,英语中强调形象化的表达,喜欢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具体的画面;而汉语则更注重抽象的表达方式,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含义,通过内在的联系来表达外在的意思。
二、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翻译英语和汉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深刻理解源语言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准确把握其含义和表达方式。
翻译者还需要尊重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巧妙地将源语言习语转化为符合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的表达方式。
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修辞艺术差异赏析
1 汉语 华丽之词显诗意 汉语 描写景 物时喜用 华丽 . 之词 , 潇洒随意 , 具有强烈 的主观情感色 彩。这一表 达风
格在 诗歌 里尤 为突 出 , 具代表 性 的例子 就是 以下 两个 最
片段 :
列, 表达直观 简洁 , 含义却 十分 丰富。即使 诗歌 , 不 而 也 例外。例 如 : 1 h rysaadteln l kl d ( )T ega e n h ogba a ;/ c n
承载民族 文化 的符号 系统——语 言 ( 包括 文 字、 词汇 、 句
法等) 上来 , 并制约 着该 民族使 用语 言的方 式 ( 主要包 括 语篇 和语 用) 。下文 借助典 型的汉英 实例∞, 着重对 比赏 析汉英 民族文化差异在各 自语言表 达风格之 修辞艺 术层 面的体现。为 了更好 地理解 句意 , 文部 分 的例子均 匹 英
(rm Met ga Ngt yR br Bo n g f ei t i oet r i ) o n hb w n
译文 : 暗的海, 黑的地 ,黄 色的 弯月大又低 ;微 灰 漆 / /
民族文化差异在各 自语 言上烙下 的层层 印迹 。
关键词 : 汉英语言 ; 文化视角 ; 修辞艺术 ; 样例赏析
中图分类号 : 3 5 H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8 7 (0 1 0 - 5 -3 10 . 8 2 1 )50 60 0 0
d i1 .9 9ji n 10 8 7 .0 10 .9 o:0 36 /. s.0 3— 0 8 2 1 .5 1 s 收 稿 日期 :0 1D—6 2 1 一 1 4
() 湖 如镜 面 , 峰 凝 翠 , 壑 幽 深, 光 绮 丽。 3西 千 洞 风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词汇使用、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音素和语音规则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音素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中,音节的音质较为简单,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构成了音节的基本重要部分。
而英文中,辅音相对较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形式也较为复杂。
英文的元音数量较多,元音的发音也比中文更加多变。
二、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丰富,很多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也可以结合其他字形成词组,具有很高的词汇灵活性。
而英文的词汇相对较为简单,虽然英语也有同音或近音的词汇,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词只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三、句法和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和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属于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没有单/复数、性别、格的变化,这使得中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
而英文则属于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的单/复数、性别、格等变化较多,使得英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
四、文化差异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更偏重于内涵,强调文化内涵的分享和传递,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而英文表达更注重事实表述,偏向于简洁和直接。
因为中英两个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例如语气的使用、尊称的使用等。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语音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两个语言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特点。
了解和体会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摘要: 习语是经过人民长期实践和认识凝练而成的思想结晶, 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智慧, 是语言中的精华,它简明, 通俗, 隽永, 生动, 习语的适当使用使语言形象生动, 丰富其表达能力。
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
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为了更好地了解英汉语言和文化,我们需要了解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 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
而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 其中习语又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所以它是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极精练的方式。
反映的差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环境的差异习语是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同时也造就了特定的习语。
华夏民族生活在广袤肥沃的东亚大陆上, 自古以来, 中国以农业为主, 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人民创造了相当数量的与农业和土地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例如: “挥金如土, 顺藤摸瓜。
拔苗助长, 瓜田李下”等等; ,而英国人历来善于航海,航海业曾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因而英语中产生了大量来自航海和捕鱼用语的习语,这些习语原来是水手用的术语,后来陆地上的人也渐渐使用起来。
如:all at sea(全在海上,比喻不知所措),in the same boat(本是水手说的“与……同舟”,后来是人们用来表达“与……境遇相同”),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to rest on one’s oars (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等。
浅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差异
浅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差异习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与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汉两种语言同属较为发达的语言,故都拥有大量习语。
英汉习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经济生活和思维方式,都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以下谈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关系。
1、英汉习语对生存环境的差异英汉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方式有异而形成各具特点的习语。
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曾一度在世界上领先,因而英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来自航海用语的习语: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to trim the sails随风使帆;rock the boat兴风作浪,惹事生非;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等。
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山崩地裂、水到渠成、土生土长、卷土重来、揠苗助长等。
比喻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是挥金如土。
2、英汉习语对风俗习惯差异?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民俗是习语赖以生长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
要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汉语有习语“小菜一碟”,英语有习语a piece of cake。
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有“容易的事情”之义,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在中国,小菜在中国人的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
这两个习语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
3、英汉习语对历史文化的差异每个民族自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事件反映到习语上,便使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由于古代中国长年战争,许多习语如围魏救赵、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三顾茅庐等出自国家间的征战故事,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英汉
“狮子”在英语中象征着勇猛和力量,而在 汉语中,它更多地与“勇猛”和“力量”相 关联。
“狐狸”在英语中通常与狡猾和欺 骗相关联,而在汉语中,它更多地 与“机智”和“聪明”相关联。
植物词汇
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梅花”在英语中通常被翻译为“plum blossom”,但在汉语中,“梅花”象征着坚强、高洁和纯洁。
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词汇、 句法、语用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英 汉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这两种语言。
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英汉文化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减少沟 通障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探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促 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13”在英语中通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与耶稣的最 后的晚餐和犹大的背叛相关联,而在汉语中,“13”并没有特别 的含义。
“8”在英语中并没有特别的含义,但在汉语中,“8”与“发财 ”和“好运”相关联,因此在一些场合被视为吉利的数字。
04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 响
直译与意译
直译
直译是指按照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翻译, 保留原文的句式和修辞。这种翻译方法 能够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但有时可能 会显得生硬或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 惯。
文化对等
文化对等是指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语义,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这种翻译方法能够更好 地保留原文的文化价值,但可能会在语义上与原文有所偏差。
05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语言 交流
非语言交际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例如,在英语国家, 人们通常通过握手来建立联系, 而在中国,人们可能会通过鞠躬 或拥抱来表示亲近。
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句法特色差异赏析
二、 分句 与主干 的功 能之 别 : 分句铺 排 与主干统摄 l s l s a d sa r k e , e sc i n try s i s /An l t a ’ e t f me d al h t Sb s o
() h ak e uy l e h i tO o d 2 S ew ls nb a t,i e g / f lu - i kt n h c
最典 型的表征” 张岱年 、 (பைடு நூலகம்方克立 ,9 4 。汉英 民 用 语 ) 19 ) 族 分属 东西 两 大不 同 的文 化 体 系 , 自所处 的地 各 以上 两 例 根 据 实 际 语 义 需 要 , 使 用 任 何 衔 不
理环境 、 历史条件 、 社会背景 、 生话 方式都存在很 接 手段 , 随意 变换句 法 。 大差异 , 因而必然存在各 自不 同的的思维方式和 () 中国队大胜美 国队。 与“ 3“ ” 中国队大败美
d r n rg t Me t i e s e ta d h r e e , a k a d b ih / e n h r a p c n e y s | T u l w’ o t a n e g t W h c e v n t h s mel o d t h t e d rl h t i / ih h a e o
准确 。 即使 形 式相 对 自由的诗 歌 , 不 例 外 。例 mae o i y f m A v n e o pe e s n 也 k s y u dz .(o d a cd C m rh ni z r o
如:
a d peit npe e, 9 2 n rca o ics 1 6 ) Ap i
句义 与句法 的轻 重之 别 : 语义 先行 仙 》 ) 与句法 先行
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修辞艺术差异赏析
镇居民相比,农牧民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要少得多。
西藏应逐渐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解决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西藏的农牧业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大的基础性产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牧民必将遭受损失。
因此,同产业扶贫结合在一起的农牧业生产也需要保障。
把农牧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障农牧民的基本生活、农牧业持续和稳定发展有着极大的支持作用。
当前我国财政资金充裕,尤其是外汇储备连年攀升,中央有足够的财力把西藏的农牧业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内。
3.5增强农牧民的反贫困能力增加西藏农牧区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存量对农牧民反贫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西藏农牧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社会发育的低层次性,其社会资本表现出社会组织体系缺位,社会整合功能弱,社会关系网简单。
贫困农牧区社会资本的这种状况使得其在整合内部资源,争取外部资源以及诸如推动劳动力流动等影响地区发展的重大问[7](P185-186)题上表现乏力。
其次,卢卡斯的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新增长模型证明,经济可以在不依赖外生力量的情况下实现内生增长,经济的内生增长来源就是人力资本积累。
西藏农牧民文盲率高,已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程度也很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又大多不愿意到西藏农村工作,因此,西藏农村的人力资本是较缺乏的。
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增大贫困地区的社会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必不可少的。
增加西藏农村的社会和人力资本积累,就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事业,走智力扶贫之路。
为此,要把教育作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优先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加大对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素质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围绕科学种植,增加农牧民收入重点开发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只要农牧民求富、求知的愿望强烈了,观念转变了,技能提高了,则他们靠自力更生就可以脱贫致富,政府只需要提供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就可以了。
从英汉句法现象对比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2 1g9 试 周 o ̄ 1 1 期考 刊
从 英 汉 句 法 现 象 对 比 浅 析 中 英 文 化 差 异
王 莹
( 山职业 技 术 学 院 爱 恩 国际 学 院 大 外教 研 室 , 钟 江苏 南 京 摘 要 : 言 是 人 类 用 来表 达 思 想 、 递 情 感 、 载 文 化 语 传 承 20 0 ) 10 0
神 话 中 神 的 名 字 的 比较 多 ,如 :① B ch s a rw e oe ac u s o ndm r h d m nta e tn.巴库 斯 淹 死 的 人 比涅 普 顿 还 多 。 ) 巴库 斯 e h nN pu e( , 和 涅 普 顿 分 别 是 罗 马 神 话 中 的 酒 神 和 海 神 。 ② Fr rm a o f
处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差异 。 古语 道 : 没 有 规 矩 , 成方 圆 。 语 言若 “ 不 ” 是 没有 语 法 的约 束 , 无 法 进 行 沟 通 , 就 承载 文 化 更 成 为 了天 方 夜 谭 。 句话 说 , 法 就 是 语 言 的法 律 条 文 , 语 言 有 法可 依 换 语 让 然 而语 言 并 不是 独立 的 , 是 与 社 会 文 化相 随相 依 的 。因 此 。 它 研 究 一 种 文 化 是 离 不 开 对 这种 文化 的承 载 体 —— 语 言 的探 索 的 , 句 法又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很 好 地 反 映 了语 言 的结 构 方 式 . 而 具 有 较 高 的研 究 价值 。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工具,它反映了一个文化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英语言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它们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主要结合语言学角度,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音虽然在音律和语音形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总体上它们的音韵结构都是比较清晰和规律的。
1. 中文语音中文语音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四声声调的区别是由于声音的高低、升降和浊声、清音的区别造成的。
每个声调都有其独特的发音方法和语音形态,如“阴平”要求音高不变,音量稳定;“上声”则要求音高先升后降,音量比前半截高。
此外,中文语音中还有很多特殊的音质、音节和音韵,如双音节词的拼读、连读等。
2. 英语语音英语发音较为复杂,不仅有不同的语音类型,还有不同的语言变体。
英语语音中有元音、辅音和半元音。
其语音形态在发音上主要是依靠强调、重读和语音节奏等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
与中文不同的是,英语语音只有有声、无声两种发音方式。
非元音辅音和元音也有不同的来完成它们的功能,这些发音的“用途”如同汉字的笔画,会影响单词的意义和重音位置,给人口音的特点塑造了形象。
二、词汇差异中英词汇差异虽然各有特点,但从使用上来看,它们有些也有相通之处。
中文有浩瀚的汉字词汇,其中大量是由同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词语。
可以通过增加、删除和变动字形来创造新的词语,使得其表示的概念更加广泛,例如“电脑”、“电视”、“电冰箱”都是从“电”这个字中推出的。
中文还有富于表达含义的或隐喻或比喻的习惯。
例如,常用的成语“井底之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浅薄无知的人的看法。
英语词汇是以拉丁和希腊语为主要根源的,在语汇中添加后缀和前缀构成复合词,例如“computer”和“telephone”,底层词汇来源于希腊语。
英语中词汇丰富多彩,要求加上新的词语和短语来满足新概念的传达和表达。
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句法特色差异赏析
对比赏析汉英 民族 文化差异在各 自语言句法形态 层 面的体现。为了更好地理解句意, 英文部分的例 子均 匹配 了相 应 的 中文 译文 ② 。
一
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差异 , 因而必然存在各 自 同 不
的的思维方式和审美 习惯 , 这些不同的民族特征必 然 反 映 到 作 为 表征 并 承载 民族 文化 的符 号 系 统——语言( 包括文字 、 汇、 词 句法等 ) 上来 , 并制
A n r s v p e i t n o i e e a d En l h S n a t a r s Co t a t e Ap r ca o f Ch n s n gi y t ci Fe t e i i s c u
f o he Pe s e tv fNa i na r m t r p c e o to lCulu e i tr YANG u i Xi png
它赖 以生存 的文化母 体的 民族性 。语言 的民族性 体现在语言 系统 的各个层 面 , 言句法形态 就是其 中的一个 重 语
要层面 , 历经时空考验 的名人 名言和名篇精品是各 自语言句法特 色的精髓 , 而 充分展示出 民族文化差异在各 自语 言上烙下的层层 印迹 。 关键词 : 汉英语言 ; 化视角 ; 文 句法差 异 ; 样例 赏析 中 图分类号 : 3 4 H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9 5 ( 0 1 0 05— 5 17 — 64 2 1 )2— 7 0
、
旬义与 句 法的轻 重 之别 : 义先 行与 句法 先行 语
( ) 一 汉语 语 义先行
汉语“ 个个语词好像一个个基本粒子 , 可以随意碰撞 , 只
谈谈英汉语言艺术差异所折射的不同文化
谈谈英汉语言艺术差异所折射的不同文化语言是人们在文化环境中后天习得的特有知识,也是构成文化的要素之一。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其漫长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的,鲜明地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
中国人身处汉语环境下,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了解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语言。
究竟有何差别?其各自的表达风格又体现出什么样的深层内涵?1 外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1)就文字而言,图像式的汉字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是从结构特点上可以直接理解其意思的文字。
汉字的形成,与之从整体上看待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有关,反映了民族的思维特征和汉字的音节特征。
在构字方式上,汉字从形体上能表明内在的含义。
比如,山、水、凸。
都是极具特色的象形符号演变而来。
与此相比,英语的词为表音的拼音文字,它与西方民族形成发展的扩张性、冒险性性格相关,与西方人的抽象思维方式和文化心态有关。
(2)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在句子结构上汉语重“意”不重“形”:没有明显的外在变化和添加,没有繁多的标志,形式上框架简明,表意上灵活多样,隐形语法关系丰富,因此,汉语句子的理解重视句子里词语意义拼合。
如“那朵花很美”、“她很矮”这些句子中,词与词组合成句子,没有英语句中特定的动词等等,与之相比,在英语语言中,这些句子必须译为“The flower is beautiful.”“She is very short.”其中is是不能省略的。
所以,英语语言有着丰富的外在形态变化,在句子结构中组合,执着于知情、理性精神。
正如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又如:Listening to classical music is my cup of tea.古典音乐我最爱听,英语中a cup of tea是指某人喜爱的东西,所以,在表达上意义抽象化了,这就要求学习者将语言与文化联系起来,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12011总第六十七期J OURNAL OF CHANGZ HOU INST IT UTE OF ENGINE ERING TECHNOL OGY March No.67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句法特色差异赏析杨修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摘要:语言是较为稳定的民族特征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折射出各自民族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反映出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
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语言句法形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而历经时空考验的名人名言和名篇精品是各自语言句法特色的精髓,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上烙下的层层印迹。
关键词:汉英语言;文化视角;句法差异;样例赏析“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语言、居住区域、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张岱年、方克立,1994)。
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必然存在各自不同的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这些不同的民族特征必然反映到作为表征并承载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包括文字、词汇、句法等)上来,并制约着该民族使用语言的方式(主要包括语篇和语用)。
限于篇幅,下文借助典型的汉英实例①,着重对比赏析汉英民族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句法形态层面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句意,英文部分的例子均匹配了相应的中文译文②。
1句义与句法的轻重之别:语义先行与句法先行1.1汉语语义先行汉语“语词意蕴丰富有余,配合制约不足,一个个语词好像一个个基本粒子,可以随意碰撞,只要凑在一起就能意合”(申小龙,1989),主观性很强。
这一句式特征常见于生活用语及诗词歌赋。
例如:(1)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
(宣传用语)(2)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警策用语)以上两例根据实际语义需要,不使用任何衔接手段,随意变换句法。
(3)“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与“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新闻用语)收稿日期:2011-02-23基金项目:1.2010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文件批号:浙教办高科〔2010〕175号);2.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QZYY1019)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修平(1979-),男,湖北竹溪人,硕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上例中的两句话使用不同的句法,但可表达相同的语义。
(4)“饭吃了吗?”“打扫卫生”“晒太阳”“鸡毛蒜皮说了一大堆”等。
(日常用语)上例中的诸多生活用语虽然句法逻辑不通,但语义仍然可行。
(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选自秦观《鹊桥仙》)上例为该词的前三句,写天上景物,引出牛郎织女。
其选词组句轻松飘逸,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出汉民族的一种典型的主客交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6)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轻快简洁、音韵和谐,家喻户晓、世代流传。
它以词序和语义为中心,不使用任何连接形式和句法手段,只管表意即可,这在英语里是无法企及的,也无法译成等价文本。
1.2英语句法先行英语句法配合制约严谨,客观性强,句法很少为语义让步,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句法管辖之下,句子才能通顺,表意才能准确。
即使形式相对自由的诗歌,也不例外。
例如:(1)Hold fast to dreams/For if dreams die/ Life is a broken winged bird/That cannot fly; Hold fast to dreams/For when dreams go/Life is a barren field/Frozen with snow.(Dreams by Langston Hughes)译文:紧紧抓住梦想/如果梦想一旦死亡/生命就像折翅的鸟儿/再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一旦消亡/生命就像荒芜的田野/冰冻雪封万物不再生长。
(兰斯顿休斯《梦想》)(2)She walks in beauty,like the night/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Thus mellow’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from She Walks in Beauty by George G.Byron)译文:她身披美丽而行,像夜空/繁星满天而且皎洁无云。
/明与暗是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仿佛是晨露映出的阳光,/但比那幽静柔亮。
(选自乔治G拜伦《她身披美丽而行》)上文所选第一例是一首简洁流畅、童叟皆知的励志诗,为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所作;第二例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一首爱情诗。
两者都使用了诸多外显的连接手段。
至于其它体裁的文章,其外在标记更为明显。
例如:(3)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from The Americ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译文: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选自《美国独立宣言》)上例出自美国名篇经典,句式结构颇有代表性:使用形式连接词“that”并置于显眼的位置来粘合句意。
(4)The din of the stall-holders crying their wares,of donkey-boys and porters clearing a way for themselves by shouting vigorously,and of would-be purchasers arguing and bargaining is continuous and makes you dizzy.(fromAdvanced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pieces,1962)译文:摊贩们的叫卖声,赶毛驴的小伙计和脚夫们扯着嗓门叫人让路的吆喝声,还有那些想买东西的人与摊主讨价还价的争吵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不绝入耳,简直叫人头晕。
(选自《高级阅读与欣赏》,1962)上例除使用连词、介词等标记外,更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标识和理顺句子结构。
2分句与主干的功能之别:分句铺排与主干统摄2.1汉语分句铺排汉语句子一般由多个分句按时间事理顺序平行铺排,结构松散轻快,各分句以意相连,无形态标记,句中各语法成分隐含在词语铺排的线型流程中,分句间的关系要么承上启下、相互呼应,要么语气贯通、层层递进,形成“视点上流动,形态上松散,内容上完整”(申小龙,同上)的格局。
例如:(1)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哒一声,摔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选自周立波《暴风骤雨》)上句在英语里必须做下述处理才能表达:(在)这屯子(里),还是数老孙头(最)能干,(因为他)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
(摔跤时),(随着)啪哒一声(响),(对手就被摔得)掉下地来,(声音)又响亮(动作)又干脆。
(2)西安为陕西省省会,位于陕西省的中心,是我国中西部主要的工业、科技、文化、教育、商业、金融中心。
全市辖七区六县,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6.4万。
(西安简介)上例两个整句包括六个分句,按逻辑语义可分为两大部分:地位与规模,它们顺势而成,依次排开。
(3)“人间仙境”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南40公里处,南倚武陵,中贯国道,北临沅水,要居湖南省诸风景区之枢纽,系湖南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该景点介绍)全句主干“桃花源系湖南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被五个分句平铺分隔。
(4)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选自中共中央文件,1995年9月28日)此例以“话题——解释”的形式组成汉语的串合结构,各句间的主从关系藏于行文之中。
2.2英语主干统摄英语句子均以主谓结构为主干构成全句中心,以动词为焦点统摄句子中各个成分,句子语义层次分明,外显标记清晰,结构严谨,犹如一棵大树,多枝共干,枝丫分明,形成“视点上固定,形态上自足,关系上完整”(申小龙,同上)的格局。
例如:(1)Quite unexpectedly,the strange emotion which had overwhelmed me at the station returned,and I was again crushed by the thought that I now stood on the site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ardment,where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people had been slain in one second,where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others had lingered on to die in slow agony.(from Hiroshima---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 by Y acquis Danvoir)译文:出人意料的是,刚到广岛车站时袭扰我的那种忧伤情绪竟在此时重袭心头,我的心情又难受起来,因为我又一次意识到自己置身于曾遭第一颗原子弹轰炸的现场。
这里曾有成千上万的生命顷刻之间遭到毁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痛苦的煎熬中慢慢死去。
(选自雅各丹瓦《广岛——日本“最有活力”的城市》)上例由主干“the strange emotion returned and I was again crushed by the thought”统摄全句。
(2)The strategic nature of the threat now posed by human civilization 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the strategic nature of the threat to human civilization now posed by changes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present us with a similar set of challenges and false hopes.(from Ships in the Desert by Al Gore)译文:当前人类文明对全球环境造成威胁的战略实质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的战略实质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似的挑战,同时也使我们产生了一些自欺欺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