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

2、学习引起的变化见诸于行为
3、不是所有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
4、学习不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动物也
存在学习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 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 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 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所回答的问题
学习实质
有机体是如何获得个体经验的?
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
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要回答什么? 学习理论的取向划分
请问下面的例子都是学习的例子吗?
新生儿哇哇直哭 一个少年感到自己被某些女性强烈地吸
引当儿童看到医生带着针筒走进 Nhomakorabea时,感 到恐惧
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 久的变化
特点:1、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
经典条件作用在教育上的涵义
1、经典条件作用式的学习,基本上是刺激替
代过程:借由既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建立新 的刺激-反应联结关系。此点正符合教育上以 旧经验为基础以学习新经验的道理。行为主义 者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新经验建立的过程 能精密控制,而且可准确预测,这对其后之教 育研究科学化有相当影响。
学习结果
学习要使个体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的结果个体头脑中所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
学习的规律与条件
为了顺利完成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取向之一:联结观
主要代表观点: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 说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
说 (在此期间达到鼎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消退(extinction)
是指刺激出现而反应不再出现的过程。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实性的学习。 2.智力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指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5.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 学习。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在 此期间达到鼎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学科理论的核心观点:
■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
■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 件,忽视学习的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 的研究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John B. Watson,1878— 195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创始人,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在20世纪20、30年 代,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 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产生很 大影响。
基本观点: 在学习理论上,华生认为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 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 联结而形成的。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 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盗 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Watson,1924)。
“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的实验 具体过程: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 只有11个月又5天。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兔。刚开始小艾伯特和小 白兔一起玩耍时并不害怕它。但是以后每一次小白兔出现时,便同 时传入一声巨响,几次之后,小艾伯特一见小白兔就出现害怕的反 应,甚至看见其他毛绒绒的东西也会害怕。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两大理论体系有接近的趋势。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论(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被认为是对两大理论的兼容并蓄。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1849-1936)、桑代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班杜拉(A.Bandura,1925-)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

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

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联结派学习理论20131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联结派学习理论20131

学习英美文学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 习心理学(W.James) 1897-1898, Columbia University获 博士学位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1· 试误说(trail and error)
试误说: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获得刺激和反应之间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5·学习的副律
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
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反应直到找到有效反应为止。
心向与态度(Sets/ Attitude):指学习时的暂时状态,如食
物剥夺、疲劳或情绪等,它决定什么因素令有机体烦恼或愉快 的或显著的要素作出反应。
间歇强化:时距间歇强化:固定时距间歇强化
变换时距间歇强化 比例间歇强化:固定比例间歇强化 变换比例间歇强化
2011-02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E强化是把双刃剑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3·运用
行为塑造与矫正 渐进法、系统脱敏疗法 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 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 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 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 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教学成功的关键。
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 响,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 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 两种途径:一是依靠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这是 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间接学习,即通过观察 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 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 学习形式。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旨在了解学习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以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导着教育者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的几种主要学习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结果。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表明,通过建立有条件的刺激与反射之间的联系,可以引起新的学习行为。

在教室中,行为主义理论推崇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削弱学生的特定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奖励或惩罚来引导学生表现出他们所期望的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相信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强调学生的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通过适应和组织信息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强调人类在社交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瓦伦蒂诺夫的“学徒制”理论是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参与社区的实践活动而获得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创建富有挑战性和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担任学生的导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发展学习能力。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立新的概念和理解。

维果茨基的发展区域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当前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区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具有挑战的任务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和改进教育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

1.1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指的是人类思维和知识处理的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的交互而获得的,并且知识是随着时间和经验而不断积累的。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阶段来制定教学计划。

比如,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往往更适合通过与物体的直接交互和游戏活动来学习。

到了更高年级,学生更喜欢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来获取信息。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用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行为或方法。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应该发展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力,以便将成功的学习经验迁移至新的学习过程中。

比如,比较效益和组块化方法就是两种常用的学习策略。

组块化方法指的是将学习材料分成较小的内容单元,然后学习每个单元,最后将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1.3 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学习场景中的实践技能。

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技巧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结对读书、大声朗读、问题解决和情境故事。

结对读书是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其中两人或更多人阅读同样的文本并讨论其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对材料的理解。

大声朗读是指向其他听众表达并解释自己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信和朗读能力。

问题解决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境故事是指向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来教授课程内容。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人类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人类学习的方式因人而异,学习理论尝试系统地描述不同学习体验下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1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1讲解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是一种从个人经验背 景出发而推测出来的合符逻辑的假设)学习的关键不在 于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2. 建构的过程是主体按自己的经验方式主动的生成过程。 3.因经验的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所差异,通过合 作学习可调整、丰富对问题的理解。 4.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注重让学生 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特性:建构性、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知识、观念体系): 2.道德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动机 5.道德行为方式

3、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
) B.会不会做的问题
A.知与不知的问题
C.认知策略形成与否的问题
A.格式塔的顿悟说 C.认知同化理论
D.认知结构能否建立的问题
) B.认知发现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理论是(
5、提出学习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奥苏伯尔 C.托尔曼 D.布鲁纳 6、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 ) A.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 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B.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 C.个体的自发反应与某一刺激间建立了联系 D.某种刺激与某种情境之间建立了联系


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课堂练习
1、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形式:外部强化、 ( )、自我强化。 A.正强化 B.负强化 C.精神强化 D.替代强化 2、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有责 任帮助学生形成的努力归因是一个( ) A.内部但可控的归因 B.内部但不可控的归因 C.外部但可控的归因 D.外部但可控的归因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精品课件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2.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 象和言语进行表征。
3.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将 符号表征转换适当行为,包括选择和组织 反应要素,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包括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
(三)观察学习的特点
首先,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 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 就是期待的获得,没有外在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潜伏学习”实验
三、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 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 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 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 知的类别”。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这个词也有人 翻译成“完形”,但它除了完形的意思以外,还 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
惠太海默
(1880 ~ 1943)
苛勒
(1 88 7 ~ 1 9 6 7)
考夫卡
(1886 ~ 1941)
(一)学习的完形说
“心物同型说”,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许 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 即完形。 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进行 知觉认知重组,从而形成完形的过程。
情感领域的目标 (克拉斯沃尔:态度、兴趣、理想、 欣赏、适应方式)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辛普逊: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 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创作)
(三)根据学习的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类
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认知策略
即学习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即学习“做什么” 个体通过学习掌握支配自己学习、记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忆和思维的技能。(普通认知策略、 特殊认知策略、反省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学习者学习促使身体灵活运动的能力 5.态度 学习者学习行为趋向的内部状态,它使 学习者的行为具有某种特定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心理特点的学科,它将心理学的原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提高教育的效果。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学习的过程、机制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早期的学习理论之一,它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来完成的。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主张以激励和奖励来引导学习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的,只要通过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来引导行为,就能够培养和巩固学习。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调节学生的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自身的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它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理解和整理信息来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和瓦伊格茨基(Lev Vygotsky)。

皮亚杰主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探索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塑造知识。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将人的认知能力划分为感知、运算和运用等阶段。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瓦伊格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区域发展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逐渐习得社会共享的符号系统和知识结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建构的结果。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对世界的理解和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瑞士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学考)2、学习的概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学考)2、学习的概述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了解:心理学界对学习本质的研究过程41桑代克(试误说)动物学习实验——猫的迷笼实验,描述了动物学习的“尝试错误”过程,认为学习就是神经系统中情境刺激(S)与反应(R)之间联结的形成或改变,并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和若干副律。

苛勒(顿悟说)以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为基础。

他认为学习时个体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知觉,并凭借先有知识经验的组织作用填补缺口,出现顿悟的过程,这个学说通常称为“顿悟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把学习解释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所以称为“刺激——反应联结说”,或称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不足:这些理论要么重视了研究的客观性,却忽略了心理在学习中的中介作用;要么看到了心理在学习中的能动的那个作用,却又将心理说成是先验的并赋予神秘主义色彩。

因此都不能彻底解释学习的实质。

识记: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之间的区别43人的学习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过程——掌握过程,跟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3、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才是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识记)学生学习的定义44: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理解)学生学习的特殊性: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第二节学习的过程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
2、外显学习:受意识支配、需要作出心理努力并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雷伯采用人工语法范式进行试验,验证了内隐学习的存在,其三大特点为: 自动性、概括性、理解性。
四、学习理论的知识框架
马斯洛
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
学习 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人与动物的 学习。
第二层次是人的学习。
第三层次是学生的学习。
第一层次
第一层次是人与动物的 学习。
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 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 程。
第二层次
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 积极、能动地掌握社合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 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1)人的学习在内容和中介上与动物不同。 动物学习通过遗传或生存活动积累,但永远不可 能通过物化形式保存传递。人除了获得个体生活 经验外,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掌握社会经 验。更重要的是人类可将积累的经验以文字或符 号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因此,人的学习内容是 全人类积淀的劳动智慧和文化成果的结晶,人类 学习的过程是文化传承酌过程。 (2)人的学习在目的和意识上与动物不同。 动物学习是为了生存,是本能的适应行为。人不 仅学习间接经验.还积极主动地制造生产工具, 改造生活环境,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稳定 有序的社会生活,这都是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第二层次是人的学习。
第三层次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 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与社会道德品质的过程 。学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人类学习的共同点,也有 其特殊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 (1)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既拥有学科知识,又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师酌指导下学习可以少走弯路。教师 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国家对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实现教育功能。 (2)学生学习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不同于人类实践活动 ,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一切从实践开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巧妙 地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 (3)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欠缺和认知发展 的不成熟,需要成人帮助他们建构其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不仅为了适 应当前环境,更应该面向未来。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学习与将来生活 实践之间的必然联系,就会缺乏学习动机,缺乏主动学习精神。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分类


(1)冯忠良的学习主体分类。 (2)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3)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 (4)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5)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7)乔纳森等人的学习分类系统。
1、学习主体分类*

学习主体分类即学习者的不同,一般将 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和机 器的学习三种。
动作技能
心因动作
布卢姆分类特点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具体、客观, 易于评价;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例如,认知类目标包括 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及评 价;情感类包括五个层次,即接受、反应、价值评 估、组织和性格化;动作技能类包括整体动作、协 调细致动作和言语行为等层次; (3)目标分类是超越学科内容的,它提供的是分类 框架,不受学科、年龄和年级的影响,加入内容就 可以形成教学目标体系; (4)目标分类是为教学评价提供测量的手段,不是 目的。
定时距式 变时距式
连续式 间隔式
即时强化 延缓强化
时间式 比率式
定比率式
变比率式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 观察学习得以形成和改变的。 (2)观察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 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 (3)强化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但不是影响 的原因。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和自我强化。
四、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侧重于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性。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知识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互动和社会文化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1. 认知特征- 智力水平:影响学习者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 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者偏好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如视觉、听觉或动觉。

- 先验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 情感特征-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有显著影响。

- 情绪状态: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

3.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 社会支持:家庭、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 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适用于需要掌握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情况。

2. 探究式学习- 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索和研究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 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发展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代表:罗杰斯。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根据学习者的个人意义,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的学习包含四要素: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发生变化。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既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习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的目的和记过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和充分起作用的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成为非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具有的角色不是权威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学习的内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特点】1学习的产生式由反复经验所引起的。2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3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4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
【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方面: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知识的过程,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童童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3.学习者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离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目录第一节学习概述 (1)一、学习的含义 (1)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 (2)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2)第二节学习理论 (2)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 (2)(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 (2)(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 (2)(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 (3)(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3)(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 (4)(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 (4)(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5)(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 (5)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5)(一)掌握学习理论 (5)(二)指导学习理论 (6)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6)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7)(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 (8)(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8)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1、人类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行为主义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S 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主题二:学习的基本理论1.? 宗旨建构关于学习理论基本知识的框架。

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说,合适的学习理论不能象医生的处方那样告诉我们怎样进行教学。

但是,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最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这些原理是简要地用中介的心理过程和因果关系的词语陈述的。

再者,借助合适的学习理论,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学与教情景中重要因素的方法。

2、学习的目标1)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2)重点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学习理论,用它来解释你成功学习的经验,形成你自己的学习观。

3、学习内容1)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学习过程做:列举一到两个你自己最成功的学习(教学)活动(方法),并用文字把这个学习过程仔细地描述出来(学习的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结果状态)。

列举一到两个你自己最失败的学习(教学)活动(方法),并用文字把这个学习过程仔细地描述出来(学习的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结果状态)反思仔细思考一下,在这两类学习过程中,哪些是导致你成功的因素(主客观)?哪些是导致你失败的因素?为什么?学习1)阅读提供的学习材料(主要的学习理论),与邻座讨论并用铅笔填写下表:较适合解释情绪、动作技能与行为习惯的学习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刺激与反应接近、强化程式、模仿、替代强化S—R 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与改变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意义主要的代表人物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习得的是什么学习是什么理论流派学习适合解释比较高级的认知学习斯皮罗、威特罗克知觉、、理解、前概念、生成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适合解释情绪、动作技能与行为习惯的学习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内驱力、刺激与反应接近、强化程式、模仿、替代强化、S—R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与改变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罗杰斯、马斯洛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人际关系自我潜能的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较适合解释比较高级的认知学习托尔曼对目标的预期、辨别、刺激情景的整体性是对环境有关信息的组合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折中主义学习理论较适?辖馐捅冉细呒兜娜现 ? 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顿悟、发现、认知结构的特点、注意或心向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组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意义主要的代表人物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习得的是什么学习是什么理论流派学习理论及其应用在过去的20世纪,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习理论概述
第一节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本质:学习从本质性上说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获得经验,并导致个体已有的心理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2.学习与发展: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的过程;第二,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而且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模式;第三,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第四,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学生学习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受到与之相关的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生理因素,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中的集体因素及社会因素以及教师素质。

了解这些因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因素来促进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二节经典学习理论
早期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派系: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联结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结果,联结学习理论的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桑代克、巴普洛夫、斯金纳、赫尔等。

而认知心理学家则把学习看作知觉的重组,重组使学习者觉察新的关系,解决新的问题,获得对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魏特海墨、考夫卡、苛勒、勒温等。

1.早期联结理论与实验
早期联结论代表人物桑代克提出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1)准备律,强调的是神经生理和内驱力的重要性,2)练习律,强调反复练习的重要性,3)效果率,实际上是揭示了动机的重要性。

2.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魏特海墨,关注面对问题情景学习者如何实现理解,他认为机械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理解。

苛勒也是一位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他做的动物实验十分著名。

他对猿猴的研究产生了著名的顿悟说,他认为学习是富有悟性、富有洞察力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盲目的尝试错误。

托尔曼企图架起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之间的桥梁,他的理论称为目的行为主义。

他认为,动物和人的学习是有目标导向的行为,学习发生在当一个新的刺激(或信号)与原有经验联结起来时,他就成为有意义的刺激。

第三节现代学习理论与实验
1.现代学习理论与实验
斯金纳与早期联结理论家桑代克、华生一样,都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但他强调的是反应—刺激联结(R—S)。

他将所有的反应行为分成两大类: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斯金纳认为,人类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比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都是强化物。

强化物分为两种: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

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物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二级强化也称为条件强化、习得强化。

斯金纳认为将辨别刺激和分化反应排成适当的连锁和模式,就能建立复杂的行为。

斯金纳把他的强化作用理论应用于教学上,提出了自动化自我教学这思想,并逐步完善成程序教学理论。

班杜拉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进行的,个体也可以只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这就是观察学习。

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部信息的处理过程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是相类似的,他们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问题解决过程和学习过程,而且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们构建了各种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模式,一般地,这些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信息储存、认知加工和元认知监控。

信息储存由三个结构成分组成:(1)瞬时记忆;(2)工作记忆;(3)长时记忆。

在整个储存系统中,工作记忆极为重要,但是工作记忆的记忆容量和保持时间有限,因此,组块策略和自动化策略十分重要。

信息加工的第二个主要成分就是认知过程,它是一种内在的智力活动,将信息从一种储存转换另一种储存。

3.其他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由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或原理组成的。

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即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学习的形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性质,
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并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加涅提出学习的八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言语的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学习、问题解决,上一层次的学习有赖于下面的层次作为前提条件学习的过程。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本章习题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2.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规律)
3.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性行为与应答性行为的区别、学习的实质、强化)4.教师使用强化应注意的问题
5.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
7.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的最佳方式)9.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学习资源
1.李红.论学习活动的本质.心理学探新,1999.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王丕.学校教育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5. L.J.Cronbach(1963),Educational Psychology, Harcourt, Brace&World, Inc.
6. M.比格.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实践 (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7.赵鸣九.学习的实质和学习的理论.西北师院学报(社科),1985.1
8. F. A.logan, Fundamentals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1970
9. D. P. Ausubel, F. G. Robinson. School Learning一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1969
10.冯忠良.结构定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