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合集下载

唐诗3--春夜别友人(其一)(上课用)

唐诗3--春夜别友人(其一)(上课用)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走进作者
陈子昂(659~700)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 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 《陈子昂集》。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 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 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登幽 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 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 响巨大。
一、写作背景
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春。这 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 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 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 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 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 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 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 不舍的离情。
• 【理解诗意】 • 【译文】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 美丰盛的席宴.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 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 消失在拂晓之中. 【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 -------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 会?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 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 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吐”,升起,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 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 情。 “对”,面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 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 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春夜别友人》译文参考及注释赏析

《春夜别友人》译文参考及注释赏析

《春夜别友人》译文参考及注释赏析《春夜别友人》是由陈子昂所创作的,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夜别友人》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夜别友人》唐朝: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古诗简介《春夜别友人》是唐代杰出诗人陈子昂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此诗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春夜别友人》翻译/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春夜别友人》注释绮筵:华丽的筵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长河:指银河。

银烛:明亮的蜡烛。

注解: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春夜别友人》赏析/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赏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
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幺
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

“春夜”话“送”“别”——《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新解

“春夜”话“送”“别”——《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新解
友人所以准备如此华筵,与诗人即将奔赴 东都洛阳求取功名有直接关系。而席间友人 所谈论的或许多是对诗人的祝愿和对诗人宏 图大展的畅想。但此时的诗人却是“对此芳樽 夜,离忧怅有馀”。因此诗人弃应酬之语不谈, 直言“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琴瑟”指朋 友 宴 会 之 乐,语 出 《诗 经 · 小 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陶先生释 为:“借用丝 弦 乐 器 演 奏 时 音 韵 谐 调 来 比 拟 情 谊深厚的意思……‘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 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有些牵强。比拟要求本 体与拟体之间有相似点。“琴瑟”确实可以用来 拟情谊,但并非友谊。 《诗经·东南·关雎》有
412019·1来自文言文教学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古诗词教学效果
王佳欣
新课标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 求,课程基 本 理 念 也 由 “三 维 ”转 变 为 四 维,即 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四个方面的素养,“四维”是语文核心素养。为 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应站在核 心素养视角下展开教学活动。而从现阶段来 看,教师淡化语言鉴赏,不注重训练思维,忽视 审美鉴赏 等 问 题,令 学 生 产 生 畏 难 心 理,无 法 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养成一定的核心素养,素 养积淀始终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 寻求办法,促 使 学 生 深 入 体 悟 经 典 古 诗 词,感 知古诗词,通过品味古诗词慢慢养成良好的审 美鉴赏能力等多种素养。
明人唐汝 询 也 曾 在 《唐 诗 解 》中 对 此 诗 进 行评点:“此 伯 玉 将 之 洛 阳,饮 饯 于 友 人 而 作 也。言彼张 灯 设 席,丰 美 如 此,故 我 思 其 堂 之 所有,念 别 路 之 间 关,未 忍 遽 去 也。 于 是 月 沉 河没,天 将 旦 矣。 从 此 入 洛,当 以 何 年 而 续 此 会乎?”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古诗文系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古诗文系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译文: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 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 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 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 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 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古诗文系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பைடு நூலகம்鉴赏: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 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 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 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 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 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古诗文系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鉴赏: 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 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古诗文系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谢谢!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 一
唐代·陈子昂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作者简介:
陈子昂(chén zǐ ánɡ)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
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 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 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 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 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 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 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 《登幽州台歌》。

《春夜别友人》诗歌赏析

《春夜别友人》诗歌赏析

《春夜别友人》诗歌赏析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大致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余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梓州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言事。

临行前,友人设宴为他饯行。

面对金樽美酒,他诗兴盎然,通过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依依不舍的离情。

首联写别筵将尽,宾主相对无言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

”晶莹洁白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着精美丰盛的宴席。

颔联伤琴瑟之分离,恨山川之迢递,渲染别意之缠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饯别的厅堂里感受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颈联写户外所见,明月长河均已隐没,时光催人,终须一别:“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之中。

尾联写后会难期,由别意顿生离愁:“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这一分手,谁能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与友人见面?注释:(1)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

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

(2)绮筵:精美丰盛的酒宴。

(3)琴瑟:本为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合,故比喻朋友的情意融洽。

(4)长河:银河。

悠悠:悠长。

作者: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

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十四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后的重视,任为麟台正字,再迁为右拾遗。

他一方面支持武则天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当时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批评。

他曾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

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受排斥打击。

三十八岁后辞职还乡。

最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古诗春夜别友人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陈子昂。

其诗文如下: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前言】《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注释】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翻译】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这组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前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 子 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 唐代文学家。 伯玉, (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 四川) 因曾任右拾遗, 陈拾遗。 陈子昂集》 后世称陈拾遗 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 主张: 诗风,恢复《 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比兴寄托,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 存诗100余首, 100余首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 首和《 的是《感遇》38首和 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 歌》。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 地位:他的诗歌创作, 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白居易评价: 杜甫陈子昂, 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 括天地。 括天地。”
春 夜 别 友 人 陈 子 昂 (其 一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 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苦闷
二、评 点 诗 歌: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意 象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 金樽,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 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 ,。绮筵 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 比较华丽 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 华丽, 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 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炼 字 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 相对无言,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 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出神的神情。 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 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 一杯酒”的意绪而外, 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 话了。 话了。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代: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注释琴瑟:比喻友情。

长河:指银河。

注解: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鉴赏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主旨句
•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金樽、离堂、别路
3.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室内→室外
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思考: 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 什么感情?
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 别之情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 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 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 情?
“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 出神的神情。 “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 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 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 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 的心情。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分)
•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 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 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探讨: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 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间:离堂华筵
室内 银烛青烟 景色: 金樽绮筵 相对无言 情感:离情缠绵
别路山川 洛阳古道 户外 遥想 明月高树 悠悠古道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 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 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参考: “吐”是冒的意思,运用拟人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银烛静静地冒着青 烟。写出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 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是面对的意思,面对华筵, 除却频举金樽劝君之外,再也没有什么 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两个字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别意的深 沉。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色的酒杯,在华丽丰盛的席宴上相互敬酒,把酒言欢,互诉衷肠。

在离别的厅堂里,怀念着友人间的深情厚谊,此次分别后山长水远,去路遥遥,再难相见。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落到了高树之后,长长的星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望着这条悠悠长长的洛阳道,离别的苦闷之情也连绵不绝,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会呢?【注释】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赏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可以想象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初一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初一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初一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笔记第一首:《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本首诗是唐朝诗人创作的五言律诗,通过对离别之情的抒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上,我们需要注意到诗人对时间和距离的描绘,如“悠悠洛阳道,离别在今宵”,这些描绘为诗歌的情感增添了深度。

同时,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也展现了他的深厚情谊。

在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诗人运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如“悠悠”和“明灯”,使得诗歌易于理解和欣赏。

同时,诗人对音韵和节奏的把握也使得诗歌具有了音乐美。

通过反复朗读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

例如,在读到“悠悠洛阳道”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无奈。

第二首:《登高》本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在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上,我们需要关注到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描绘,如“百年多病独登台”和“百年难改是形容”,这些描绘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如“风急天高猿啸哀”,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诗人运用了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一句,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

同时,诗人对押韵和节奏的把握也使得诗歌具有了音乐美。

第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本首诗是唐朝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上,我们需要关注到诗人对离别的描绘,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衬托离别的情感,如“黄鹤楼”和“广陵”。

在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诗人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如“孤帆远影”这一句,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课件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课件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 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 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 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 分的心绪。
2020/9/29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悠悠离情 后会难期
小结: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 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 人和物,在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 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 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 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2020/9/29
整首诗的感情如何?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 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 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 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 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 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 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2020/9/29
《春夜别友人二首》




2020/9/29
室 内
离堂 绮筵
室 别路 外 山川
遥 洛阳 想 古道
银烛 吐青烟, 金樽 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 绕山川。 明月 隐高树, 长河 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二首》
2020/9/29
延伸思考:
(1)赏析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 筵”,句中的“吐”“对”二字。
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 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 的神情。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晓天


宴席——————友谊
• 宴席之华丽 • 宴席之时长 • 宴席之安静 友谊之深厚 友谊之久长 离情之深沉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 念无生。 ——《感遇十三》 幽居观天运, 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感遇十七》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 。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感遇卅四》
伯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此 会 在 何 年 。
悠 悠 洛 阳 道 ,
长 河 没 晓 天 。
明 月 隐 高 树 ,
别 路 绕 山 川 。
离 堂 思 琴 瑟 ,
金 樽 对 绮 筵 。
银 烛 吐 青 烟 ,
银烛
青烟
金樽
绮筵

离堂 琴瑟 别路

山川

明月 高树 长河
从容 自然
忧愁 思虑
悠远 绵长
别路之悠长
情谊之绵长 思虑之深沉
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摹物摹声,确切生动 表情达意,绵延不绝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愿 上 大 臣 书 。
怀 君 欲 何 赠 ,
滴 沥 檐 宇 虚 。
清 冷 花 露 满 ,
离 忧 怅 有 馀 。
对 此 芳 樽 夜 ,
青 春 明 月 初 。
紫 塞 白 云 断 ,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分析“孤蓬”、“浮云”、“落日”三个意 象在诗中的作用?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孤蓬: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 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 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
浮云: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 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 落日: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 匆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个意象形象地表现诗人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寄李儋元锡 (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诗”、“今年”花开虽同,但“逢君”“别君“各异 ,突出离散的哀情。 (2)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 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4)首联和颔联写了哪几个意象?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这几个意象的作用。
答:微霜、鸿雁、云山。 “微霜”布地,“鸿雁”哀鸣,渲染深秋时节萧瑟 的气氛,衬托离别时心情的凄冷与哀愁。 “云山”,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让人联想到游 子和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包含作者对魏万旅程孤 独艰辛的担忧。
(5)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 “隐”“ 没”两字有何作用?
答: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的 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 人分手,从而传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送魏万之京》 (3)首联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①照应诗题:“离歌”即离别之歌。 ②交待离别的时间--一个秋天的早晨。 ③听到离歌,想到离别在即,顿生惜别之情,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下面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原文、赏析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原文、赏析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原文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创作背景: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赏析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州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
新授于利群李传兴
《春夜别友人二
首(其一)》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
体会其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其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预习内容
1.参考基础训练第7页,了解陈子昂的生平简介及思想
二、基础自测
1、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迁右拾遗,故
称陈拾遗。

因反对六朝柔靡诗风,而被后人奉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
驱。

他的作品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
品指斥时弊,风格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的诗歌理论最好的体
现。

2.诗词补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

三、文本研读:
1.朗诵诗歌,初步确定本诗是属于表达类型的诗篇。

具体分析:
⑴.首联“银烛吐青烟”用了一个“”字,使人想到
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在银烛的青烟上。

“金樽对绮筵。

”用了一个“”字,其意是面对华
筵,除了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⑵诗的三、四句“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是什么意思?请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⑶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转到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字,一个“”字,表明。

⑷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

2.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景色:银烛青烟明月高树悠悠远道金樽绮筵长河晓天
情感:
学生总结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
深挚的情愫。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

“火”则悲吟太
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

此诗写离情别绪意
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
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五、当堂检测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严维是在哪里、在什么
季节和时间送韦参军?送别地点是在江南还是在江北?韦参军要
去哪里?
②这首诗有几句写得非常精彩,请结合一句进行具体分析。

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天才来自勤奋!
问题反馈六、课后巩固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⑴赠别诗一般都写的缠绵悲伤,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其特点是
什么?
答:。

⑵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