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写SCI才刚刚好——辑文4013林先生

合集下载

SCI如何跳出平凡的怪圈?——辑文4013林先生

SCI如何跳出平凡的怪圈?——辑文4013林先生

SCI如何跳出平凡的怪圈?早起、上班、下班、夜生活、晚睡,每一天我们都重复着平凡的生活。

亦如现在的你在SCI选题、定题、查文献、写作、投稿、拒稿的平凡生活中绕圈一样,既无趣又苦闷。

如何才能从SCI平凡的怪圈中跳出来呢?首先,你需要通顺、易懂的语言。

作为一篇SCI论文,不管是什么期刊都要求受理的manuscript(原稿)必须具有可读性,任何语言不通的论文势必在语言通顺之后才会进入审理状态。

即SCI论文的语言必须让审稿员懂得我们的英文表述。

1. 用词:从头细读,找出自己杜撰的词,查文献用法,改成通用法。

2. 语法:经常出错的语法:主动被动语态误用;名词作形容词误用(避免类似three-dimensional cultured primary rat hepatocytes 这样的长词组,用of 拆开);which 从句紧跟要说明的词;句子里避免多个动词并列(the drugelicited…., produced…..,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能用从句时就不要用并列句,和中国喜欢排比句的语言习惯不同);松散连接的从句不如独立成句(while,but 之类,或者是thus,and 连接的句子);避免太长的句子,即使要用也需层次分明,不至于要读几遍才看懂它的结构;时态:has been……经常用到,但主从句避免同时采用has been,其中一个要换成过去式。

3. 文章格式:缩写;斜体;单位符号(采用国际单位);大小写;单位和数字间空格;字体统一(避免中文字体以免国外的电脑不识别)。

4. 图格式:两柱图—黑白,三柱图—黑灰白或一个打上格子,彩图谨慎使用,仅在黑白无法清楚表达,或者杂志有喜好彩图时候使用,不要把图弄得花花绿绿。

图标,坐标是否清楚,单位是否正确,有效数字是否合理,尽量使用全称,字体统一times new roman 或Arial。

多图的时候标上A,B,C……。

SCI期刊投稿之后的等待与修改——辑文4013林先生

SCI期刊投稿之后的等待与修改——辑文4013林先生

SCI期刊投稿之后的等待与修改在辛苦写作好一篇SCI文章之后,投稿是我们紧接着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是投递了稿件之后却让许多作者感到郁闷,甚至困惑。

因为漫长的等待,1个月,3个月,5个月,时间慢慢的流逝却依旧了无音讯。

究竟稿件是接受还是拒绝?作者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也知道等待是最难熬的,一般来说同行评审需要花费的时间根据领域有所不同,快的一个月内就能有结果,有的可以等上8个月。

大部分的期刊都会在网站上提供审稿周期的信息,像是爱思唯尔就宣称旗下的期刊大多能在4个月内做出决定。

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在投稿前在目标期刊网站上找到审稿流程与周期,然后根据这个信息规划投稿,也有心理准备要花多少时间等待。

如果目标期刊没有提供审稿相关细节,可以试着在期刊过去发表的论文中寻找,大部分的期刊会注明论文的投稿日期、接受日期还有在线发表日期等,作者可以利用投稿日期与接受日期的时间差来计算平均周期。

该注意的是期刊所提供的同行评审周期时间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需要多少时间根据情况不同或有变动,毕竟期刊编辑也在同行评审过程遇到一些困难,像是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来审稿、审稿人是否有空(毕竟审稿是无偿工作,审稿人也有自己的研究要进行)、评审员是否及时回复、论文需修改程度等等,一般来说,投稿系统的状态会显示“underreview”。

如果目标期刊没有任何关于同行评审的信息,系统上也没有投稿状态显示,那么比较好的方式是等待4个月后再与期刊编辑联系,这时候催稿是比较没有问题的,毕竟期刊编辑过去也有可能是研究人员,多少能够体会作者在等待论文发表结果的心情。

焦急的等待即便十分的难熬,但最终期刊对文章的结果还是会反馈到作者的手上。

而揭示结果的方式,便是编辑来信。

通常编辑来信的结果包含:拒稿、接受、修改三种,又可细分为小修后接受、大修后接受、直接接受、修改后重投和拒稿五种。

1)小修后接受: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期刊编辑会自己检查后做出裁决,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

一个完整的课题设计需要八个内容——辑文4013林先生

一个完整的课题设计需要八个内容——辑文4013林先生

一个完整的课题设计需要八个内容课题设计,是在未探究课题之前对将要探究的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因而我们在做课题设计的时候需要一个完整的,能为接下来探究过程作为依据的设计。

故而,在我们所做的课题设计中,需要有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对课题研究价值和作用的总体设想。

目的是指对该项教育科研活动的结果以及借助一定手段达到这种结果之途径的预测和设想。

目的可根据课题的类别、范围分为战略目的、战术目的、总体目的、分项目的、抽象目的、具体目的、间接目的、直接目的等。

意义是指对该项教育科研活动将造成影响作用的预测和设想。

意义可分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等。

一般在申请书中人们常常把目的和意义混为一谈,其实目的是直接性结果,而意义为间接性结果,是结果的影响作用。

有的把目的意义就放在“问题的提出”中一并阐述。

这部分主要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从何而来,即选题的来源和背景,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这是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宗旨所在。

问题的提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一)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等。

(二)理论假设:即对事物因果关系所作的一种推测,也就是对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的一种预测。

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第一,明确。

假设一般是陈述句或复合句,必须包含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推测。

第二,新颖。

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第三,合理。

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可测。

能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科学的检测标准来验证。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如前所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一般可划分为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两大类:可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研究对象情况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发进行选择。

别把论文写作当成说明书——辑文4013林先生

别把论文写作当成说明书——辑文4013林先生

别把论文写作当成说明书论文写作,特别是科技论文的写作,为的便是向读者阐述所探究的课题及获得的结果。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在向读者说明课题的内容,但,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却不能将其定论为说明书的写作。

这是因为: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必须具备有:学术性、创新性及科学性。

一、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

二、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

三、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要想写好科技论文,就不能坐“井底之蛙”,目光不能只放在中文领域,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在工作同时,增加外文学习和认识的时间,进一步明确科技论文科学而严谨的写作规律,善于利用国外的数据库,比如SCI数据库等。

利用更多的学术知识完善以下科技论文发表最基本要求:1.论文内容要具有创新性,论文中要有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或新工艺、新方法。

科技论文的论点是作者首先提出、发现的,或者有新的认识的。

2.写作科技论文时要精选材料,论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数据准确、描述客观,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谨,合乎逻辑。

3.论文力求简短,要用最少文字,最短篇幅,精确地表达科研成果。

同时,文字要简练、流畅,力避空泛的描述,要使用学术或专业用语来规范。

科技论文不是让你写一份说明书,过于平庸。

科技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

关于我们写SCI——辑文4013林先生

关于我们写SCI——辑文4013林先生

关于我们写SCI“我们写东西/像虫子/在松果里找路/一粒一粒运棋子/有时,是空的;集中咬一个字/坏的/里边有发霉的菌丝/又咬一个;不能把车准时赶到/松树里去/种子掉在地上/遍地都是松果”,顾城是诗人中的老顽童,他总能用你意想不到的视角去看待形形色色的事物,一如写作在他眼中就像虫子一般,有时候会咬到坏的字,有时候会误了时间。

SCI写作也是如斯,即便有时候会出错,有时候会被拒稿,但想要“遍地都是松果”,那么我们还需要有咬坏了,又咬一个的执着,同时,在写作SCI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学会注意:1. 确认研究方向对于很多研究人员而言,选择研究方向是个很头疼的事情,但研究方向对研究的成败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你研究什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能发表怎样水平的文章、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引用,所以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同时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研究的成果,如果没有开拓研究对象,便只能一直固步自封直到落后挨打,所以研究对象必须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不断开拓新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的研究对象和方向基本由导师决定,自己可选的余地不大,但要知道这个道理。

对于博士毕业后仍然从事科研的年轻人来说,一般来说应该以自己擅长的方法、技巧、领域为基础,逐渐扩展。

如果自己特别喜欢某一个领域,需要多向熟悉该领域的学者请教、学习,如果能跟着熟悉该领域的成功者干一段时间更好。

不管如何,对于一篇论文的撰写,我们首要确定的便是论文的研究方向,在确定了研究方向之后,才能根据自己该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知识继续后续的科研内容。

2. 不断调研与研究写论文离不开查阅文献,无论你是只想发表几篇论文尽快毕业还是想发表一些有影响的论文为自己的学术道路奠定基础,大量文献的查阅都是必须的。

查阅文献有以下几个目的:(1)调查别人在做些什么,这些事情有何价值;(2)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可以做些什么;(3)学习别人的方法,尝试提出自己的方法,等等。

写论文往往是一个调研与研究不断反复的过程,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新问题需要调研,解决了这个问题继续前进会遇到新问题,继续调研,如此不断反复直至取得成功。

越是纠结越不知怎么写的SCI——辑文4013林先生

越是纠结越不知怎么写的SCI——辑文4013林先生

越是纠结越不知怎么写的SCI在下笔写SCI的时候,你总会考虑应该按什么顺序去写呢?英文写作怎么才能做好?写作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我们注意?而这些问题,渐渐的成为了你在写作SCI的时候所纠结的一些地方。

但越是纠结,越不知道怎么写,越觉得SCI写作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一、关于写作顺序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优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处理所有的数据,包括做好表格,图形等,然后按顺序插到word中,再去填写文字。

不要写到中间了才发现某些数据还没处理好,这样会打断思路。

写作的过程中不要因为一个单词或者一句话写不出来而纠缠不休,不会的或者是拿不准的先用中文代替,保证思路连贯!如果写作过程中突发灵感,必须赶紧用中文在文章中任何方便的地方先记录下来,否则很和可能不到5分钟就忘记了。

二、关于英语英文要避免低级错误和中国式英语(特别是这项),例如句子前后单复数是否统一、时态是否一致、词组搭配是否恰当等,这些错误只要认真就一定可以避免。

英语功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但也并非无捷径可循,例如对于有些自己写出来的又不敢确定语法正确与否的句子可以把它粘贴到“google学术”中搜索一下,你很容易发现自己的说法是否得体,因为我们不是写诗歌,如果“google”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或相近的说法,答案只有一个:你错了!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输入几个关键词,临摹欧美作者的句法(当然不是整句copy),不要嫌麻烦,自己要用心积累,多背一些经典的科技句型(几十个足够了),长此以往,语言肯定不会成为论文的障碍!在英文论文的写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英文表述中时态和语态的应用。

1 时态方面时态发挥着传达信息的作用。

通过时态的选择和在同一篇论文摘要中不同时态的搭配使用,译者可以很便捷地表达出各个研究行为间的时间先后次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

然而。

在许多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着时态运用不当的问题,这样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也会降低科技论文的水平。

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常选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课题设计三大疑问——辑文4013林先生

课题设计三大疑问——辑文4013林先生

课题设计三大疑问当你完成了选题,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之后,如何探究这个课题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上日程。

而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解答便是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将探究课题的设想条理化、系统化的说明的一类写作方式。

那么在写作课题设计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一、课题设计如何创新?1、如何提出思路,或者如何找到科学问题,这确实是科研过程的大问题,发现问题并不困难,在我们从事的科研领域,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很大,往往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能攻克和解决大问题当然非常好,但往往这些问题非常困难,有的需要比较苛刻的条件,经常并不是普通科研人员能胜任的。

2、另外一些问题不太大,经常是科研工作中偶然遇到的,或者在阅读文献、听取报告、信息交换过程中突然想到,这些问题一般是许多科研人员寻找思路的主要方式。

例如,我们在阅读文献过程中,有人发现某一种分子或细胞在免疫功能上非常重要,你就可以从疾病治疗方面考虑这个分子是否能作为评价炎症的手段,能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途径。

你看到其他学者用一种药物治疗心脏缺血,你可以拿来作为脑缺血的治疗药物,当然你必须考虑到这种药物是否能跨越血脑屏障。

3、有人说,自己每天都能提出几个研究思路,可惜没有人帮自己实现。

有人说,自己想到的所有思路都发现被别人做过了。

提出和寻找科研思路,并不困难。

但重要的是,我们提出的许多思路是否值得你去研究,才是更关键的,这就涉及到判断好思路的问题。

到底什么样思路才是好的,个人认为,好思路要具备三个个特点或性质:新奇性、合理性和可验证性。

二、课题设计应该包含哪些内容?1、课题名称课题名称,一般叫课题标题。

课题的标题是以简洁的语言所表示的科研的主要内容。

课题名称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恰当地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一个科研课题不管长短,一般要涉及科研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用语一定要准确、明白,合乎科学研究规范。

2、指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就是对课题结果的总体设想。

SCI总事与愿违,该怎么办呢?——辑文4013林先生

SCI总事与愿违,该怎么办呢?——辑文4013林先生

SCI总事与愿违,该怎么办呢?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那些“事与愿违”的情况,明明想要做到最好,但却还是没做好。

明明我认为写作的SCI已经是最好了,却收到了无情的拒稿信。

这样的情况在SCI发表中却常常遇到,那我们在SCI发表过程中应该怎么办呢?1、不要因为毕业、晋级等原因就一遍又一遍地催促编辑。

他们的工作安排不可能因为你的需要而变化。

如果你真着急,就应该早些动手,“把自己的时间抓得紧些,给别人的时间宽松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要耐心选择合适的杂志,不要仅考虑影响因子,尽量发表得离自己的专业近一些。

3、不要认为BBRC、MH等杂志就容易发表,不要有任何“投机”“侥幸”的心理。

对任何杂志都要特别严肃认真地对待。

把前面的工作做得塌实些,中的可能性就大些。

4、不要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不要好高务远,要事实求是地选择杂志。

没有60%以上的把握最好不要乱投,尤其是一些你这一辈子可能要经常打交道的杂志。

5、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时代、语法特别是the, a(an)...等冠词用法把握不好。

小错误,大毛病!所以必要的语言润色是必不可少的。

6、把“最高级别”的帮助留到最后,逐步、节约使用你的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投稿之前对英文信件的常规习惯和礼貌用语要充分了解。

不可让我们以一种无礼、粗鲁或不专业的形象“出现”在编辑面前。

7、不要乱加作者、乱挂“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

这样太普遍了会让人觉得有问题,容易产生“学术不端”的怀疑。

尤其是些小豆腐文章。

作者尽量不要“修改”,修改作者很不专业。

8、有连续性的实验工作不要急于发表论文,最好对你即将进行的工作有预实验或有预见后再发表你已经有的结果,这样能保证你的工作将有延续性,起码不会出现“自相矛盾”。

连续性的文章不能有重复性的数据资料,也尽量要避免同样的语句或段落出现在前言或是讨论当中。

要知道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9、投稿前切莫急噪,要有耐心。

要知道你所操作的将是一篇公开发表物,因此不能有错。

想写SCI,先做好阅读——辑文4013林先生

想写SCI,先做好阅读——辑文4013林先生

想写SCI,先做好阅读如果你想写一篇SCI文章,那么首先你需要做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确定自己需要探究的课题是什么?可是,阅读需要我们做好哪些内容呢?SCI阅读即读哪些论文(对象)?读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读(方法)?一、读什么论文?读论文,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survey(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好的论文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

二、读论文的目的?读论文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

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

(1) 第一种弥补缺陷法。

即去发现别人论文中的weakness(缺陷)。

你在读很多个论文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

很多论文,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论文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论文的效率、方法什么的。

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论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2)第二种新型方案法。

就是提出与论文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3) 第三种减少约束法。

即减少论文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

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论文中的茫然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

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是什么撑起一篇SCI?——辑文4013林先生

是什么撑起一篇SCI?——辑文4013林先生

是什么撑起一篇SCI?你认为支撑一篇SCI的是什么呢?是严谨的结构?还是华丽的辞藻呢?这些固然是一篇优质的SCI必不可少的要求,但是作为支撑起一篇SCI的基本而言,这些还不算。

真正支撑起一篇SCI的是:一、严谨的科研设计现在国内很多同行动不动就把创新作为论文发表的首要条件。

其实,很多精英都在做科研,短时间内创新谈何容易!再者,创新需要工作传承。

要知道很多人的论文发表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对于刚想到要发表SCI论文的人来说,确保严谨的试验设计才是王道!严谨的试验设计下,得出了一些前人没有报道过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就具有发表的意义。

不必一直纠结于新的研究内容和新的领域,就算是旧的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结果一样可以发表,所以在试验设计中我们更重要的是严谨,不能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设计试验时多读文献研究别人的试验方法,找出其优、缺点;多与同行进行交流(细节适当保密),集思广益。

交流中努力让同行或同事给你指其中的纰漏,让自己的想法更完善。

二、深度剖析试验结果在试验中不可能所有的结果都符合预期,试验科学就是如此。

遇到阴性结果不要觉得试验就失败了,有时候阴性结果也一样能说明问题,关键是要善于分析,要“自圆其说”!很多高分杂志上也刊发了一些有意义的阴性结果,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不要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通过辛苦试验所得的结果,不管是怎样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我们要学会去分析它,发现它。

在整理结果时一定要图文并茂,同时避免表格或图片内的信息在正文中重复出现。

图片的清晰度一定要高。

如果图片拍的不好,建议再做重复。

一张清晰的图片体现出一个人的科研素质。

三、讨论深度绝大多数作者在分析数据时多限定在自己的结果范围内,不能深入现象看到本质。

很多人只是对一些数据的趋势(如表达量高低)进行字面的陈述,而没有挖掘其内在的深层意义。

讨论是一篇文章主旨的升华,讨论写不好,论文的意义就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撰写讨论时要善于将本研究与既往研究进行比较,以阐明本研究可以为同行研究提供哪些指导意义。

医学SCI写作技巧——辑文4013林先生

医学SCI写作技巧——辑文4013林先生

医学SCI写作技巧如果说科研文章担负着传播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实践工作的职责,那么医学科研文章则是对医学信息的传播。

在医学SCI写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写作呢?一、首先应该从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入手,可以找5篇文献,花1个月认真精读,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但是收获颇丰厚。

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呢?1. 缩小范围: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拿我们内分泌专业来说吧,先缩小到糖尿病,然后想想糖尿病有好多并发症,我对这个糖尿病肾病比较感兴趣,这个范围相对来说就小多了。

如果还嫌多,那就go on please,先找几篇关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综述看一下,发现有好多机制,比如氧化应激是其中一条,那就是它了,关键词出来了:糖尿病肾病和氧化应激,文章变得少多了。

2. 先看摘要:范围虽然虽小了,但实际上文章还是很多,逐一阅读全文?太费时间了,也没必要。

那就先看摘要,如果感兴趣再去看全文。

3. 做好笔记:不能老看,一是很枯燥,再就是记不住,效率太低。

需要做一下笔记,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

当然如果嫌这个比较麻烦,可以用一点稍微高科技的手段,使用PDF viewer 等软件可以在PDF 文章上面做标记,省事一点,但是相对来说印象不如记笔记深。

4. 如何找全文:说到这里可能有的童鞋就问了,学校不给力呀,找不到英文全文,如何是好?这个其实有很多办法:1. 有个广州图书馆虚拟平台很不错,一般的文献都能找到;2. 有好多的学术资源论坛里面都有一个数据库免费账号以及文献求助的版块,也可以自己到百度搜索,所谓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嘛!二、如何写SCI摘要:摘取论文核心中最重要的内容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论文摘要。

SCI论文摘要不仅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内容体现,同时也是读者和审稿员最关注的部分。

因此我们在论文摘要中要体现摘要所必备的要素,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SCI写作常见问题及应对——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常见问题及应对——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常见问题及应对我们知道,写作一篇SCI文章并非易事,因为在写作文章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怎么正确的应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SCI文章的质量,同时提高SCI文章发表的成功几率。

1、标题如何拟订?要使论文的标题引人注目的话,第一个就是要做到形美。

要做形美的话,这个与读者的视觉效果和人的审美心理是有很大关联的。

在各个各样的标题中,短小精悍、简洁明了的标题是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的,它给人的感觉是很舒服的,主要是因为读起来的时候不费力,我们也很愿意通过短小的标题去分析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同时,一般的科学研究者在工作的时候是很讲究效率的,他们一般会选择标题很简单的文章进行阅读。

如果文章的标题很冗长的话,读者就不会有很大的耐心去阅读。

第二个要注意的就是要做到题意美,这个与标题所传达的内容是很有关联的,标题的意美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论文而言,标题的意美会有独创性,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前沿的科技成果能够通过新颖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话,标题就会更加的精炼。

2、思路或意思表述不充分怎么办?长期从事科研与论文写作的一线医学工作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思路或意思表述的不充分多半就是源自文献阅读量不够。

一篇文章存在刊发的可能性不是因为出现了阳性的结果,而是能为其他医学工作者提供学术指引,能解决别的研究未曾解决的学术问题。

从以上方面看来,没有一定文献阅读量就不会了解研究的进展,也不能为本研究提供一个学术定位。

SCI期刊审稿人在审稿的过程中并不看论文的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最重要是看究竟有无学术意义。

3、如何避免低级错误?利用WORD等软件查拼写和语法错误;认真核对每篇参考文献,检查作者的姓名和杂志名称有无拼错、页码有无错误、引文的格式是否前后一致。

对于论文的数据结果,一定要仔细的审查看看是否出现遗漏或者在统计学处理的时候出错。

论文中低级错误的存在会影响审稿人的印象,因为它反映了作者对科学的态度。

投稿SCI有技巧——辑文4013林先生

投稿SCI有技巧——辑文4013林先生

投稿SCI有技巧对许多科研工作者而言,投稿SCI期刊最大的问题在于写作。

显然英文论文的写作对于非母语为英语的我们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但,投稿SCI却远不止写作这一难题。

选刊,投稿信,图表,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

那么,你需要了解投稿SCI的一些小技巧:1. 了解想要投稿的刊物每一份杂志都有自己的宗旨和覆盖领域,这样的信息在它们的网站上都有介绍。

近年来,新刊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电子投稿又逐渐成为主流,作者们很容易忽视不同杂志的投稿指南,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说实话,再没什么比这样的事更令编辑心烦了,了解杂志是投稿之前的必修课。

2. 了解投稿程序和格式要求所有杂志对稿件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稿件应采取什么格式,投稿需要提供什么材料等等。

有些杂志甚至对不同类型的稿件会提出不同的要求,BioTechniques 杂志就是这样。

如果你忽视这些要求,编辑们可能就不会认真对待你的来稿。

3. 使用主动语态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实际上,使用主动语态是一种表达技巧。

主动语态对于投稿而言是不是真的这么重要呢?让我们来举两个例子:例1:被动语态“Here we have demonstrated through a variety of experiments that when three additional amplification cycles are added to the existing protocol, the final product yield can often times be increased.”例2:主动语态“Here we show through a variety of experiments that adding three additional amplification cycles to the existing protocol often increases the final product yield. ”看到了吧,使用主动语态的句子要容易理解得多,这样的表述还提升了语句的影响力。

如何让SCI像理想一样丰满?——辑文4013林先生

如何让SCI像理想一样丰满?——辑文4013林先生

如何让SCI像理想一样丰满?我们总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一解心中不得志的郁闷,但如若我们想让SCI像理想一样的“丰满”,那么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内容呢?选题要做到先拔头筹选题在SCI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一)具有科学性。

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开。

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

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

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

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

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

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2、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

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

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

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SCI写作准备工作不能少——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准备工作不能少——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准备工作不能少一旦确定了文章的主题,我们便火急火燎的开始SCI文章的写作,这样非但不能达到好的效果,还可能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瓶颈,故而,在写作SCI文章之前,有些准备工作是不能少的。

当审稿人收到杂志社送来的稿件时,首先看到的是稿件的打字和排版。

这就相当于你去面试时,人家先注意你的容貌和着装。

所以,在写文章时,首先要了解一下想要投稿的杂志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千万不要别出心裁另搞一套。

一些年青学者准备投寄的稿件,他们对于英文的打字和格式不甚熟悉,在这方面错误百出。

这种“躐踏的面容”与“衣冠不整的着装”,有时会导致直接退稿。

先从论文的序言(Introduction)部分说起。

在序言中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你所研究的问题的领域和简明轭要的背景知识2) 概述在这个领域前人的工作3)你在本工作中想要研究的问题4) 以及你得到的主要结果作为审稿者,首先看你是否熟悉文献(前人做过的工作),其次看你是怎样从已有的工作中发现你的研究问题(researchquestion)。

通常的情况是,你发现以前的文献中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以前的工作中有遗漏的因素、过去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或现在研究手段的攺进和提升等等,这些都会是合乎逻辑的说法。

在序言的最后部分,应概述你在本文工作中得出的主要结果,会使人有兴趣继续读完你的文章。

在这部分常发生的问题是,审稿者发现作者对于这个领域的历史进展缺乏了解,尤其对近期的文献没有全面的概念和理解,在序言中作者只挑选了几篇与他工作相一致的文献加以叙述,而忽略与其矛盾的报告。

已经发表的工作与本文研究的问题没有内在联系,或者没有什么不同。

这些都可以造成对这篇文章的较低的评价甚至退稿,因为我们期望看到是新的成果,是对已有的研究工作的推进。

还有一点初学者往往不大注意的是,他必须对所用的术语(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解释和定义,否则审稿者往往要求退回修改(不过,不致于导致退稿)。

论文的第二部分,通常用“方法”(Methods)作标题。

国自然基金标书六要素——辑文4013林先生

国自然基金标书六要素——辑文4013林先生

国自然基金标书六要素基金标书是为了申请科研基金而写作的一类文书,也是我们获取基金的一次竞争展现方式。

因而我们在写作基金标书的时候则需要体现科研课题的价值,吸引审核人员给予基金支持。

那么,我们在写作国自然基金标书的时候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国家自然基金标书写作需要包含:摘要、立项依据、参考文献、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及预期研究成果六个部分的要素。

(1)摘要:摘要只可以填写400个字,所以需要仔细斟酌,凝练成句。

经常发现一些申请者浪费这一珍贵的空间,用过半甚至大半的篇幅来阐述背景资料。

切记,评委大都很忙,有时候“摘要”成为部分评委了解申请书全部亮点的主要途径,应该在这部分尽可能多地谈论自己的东西。

通常用第一句话来简介最精要的立论依据,用最后一句话来阐述研究的学术意义,中间的大部分文字则用来介绍申请项目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最容易打动评委的那些亮点。

(2)项目的立论依据:绝非越长越好,切不可写成一篇面面俱到的综述,不会有太多人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那些与自己工作关系不大而又不得要领的长篇大论,建议最好别超过1500字。

有人喜欢从外文杂志下载和剪裁一两幅标满英文符号和单词的示意图附在这部分,其实并没有此必要,除非那些示意图是申请人自己画的,是基于自己工作的总结。

在立项依据的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的内容:1、题目要有新意,吸引人,既要概括主题,容易懂,又要有些少见的新词或缩写,调胃口。

2、5000字左右,最多两页,不包括文献,行距字体大小适中。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定要准确,甚至是中庸,绝不能偏激,不然不同意你的专家会带着逆反心理看你的标书。

4、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研究意义,则必须说的声泪俱下。

应该达到的境界是:连你自己都认为这个课题不做就没有天理。

当然如果有实力,可以解决关键的科学性问题,那再好不过。

然而课题意义不是最重要的,但常常被撰写得份量过重,课题总体构想、大体实施方案及可能的预期结果才是人们最关心的。

5、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

SCI写作还在没头没脑,不明不白?——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还在没头没脑,不明不白?——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还在没头没脑,不明不白?当你没头没脑没想法的寻找着各类文献;当你不明不白不清楚的尝试着各种实验;当你无勇无谋无目的的投递着各个期刊;你是否曾想过,怎样才能让自己的SCI写作更为充分,更易于发表呢?那么,你需要先做好这些:一、有针对性的寻找文献1. 查找引用原文的出处:从论文、专著、综述教科书等参考文献中追朔,查找引用原文出处,可先国内后国外,由近及远,查有权威性,有代表性刊物。

2. 查阅期刊索引,大多数期刊为每年一卷,全年原始文献一查即得。

医学论文发表如何查找医学文献?3. 查文摘有分类,查阅较方便,查到线索后再选所需要的进一步查原文,如《中国医学文摘》现有15个分册,它们是中医学、内、外、儿、计划生育妇产、耳鼻咽喉、眼、皮肤、口腔等学科及卫生学、肿瘤等,基础医学、放射诊断学、护理学和检验与临床等分册。

《国外医学》现有46个分册,该刊采用综述、译文、文摘三种形式,全面介绍国外医学各领域中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是学习国外医学经验重要情报刊物体系。

4. 利用检索工具,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学)》《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学)》,用手工检索亦可用计算机检索。

计算机检索服务,凡是计算机普及程度较高的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医学中心、大中型医院的图书馆大都已经建立这种服务项目,由于计算机对文献储存数量大,使用代号检索甚快,目前都由专业人员操作联机检索系统,不需用户自己去操作按键。

交一定费用,即可获得所需文献资料。

5. 查阅个人累积卡片。

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要查阅有关刊物,了解新进展,并养成制作卡片的习惯,将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作简短摘要,分类放置,在须用时可以查找。

6.向专家请教,一般而言一位医学专家、教授应该经常注视本专业的学术动态,故有时可以指点从哪些文献中去查找有关资料。

二、有计划的做各种实验1、科研实验设计提出的依据和理由,可以从中分析课题的实用意义、科学价值。

理由要充足。

2、收集与本科研实验设计有关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突破口,易出成果。

好与坏,SCI写作两不误——辑文4013林先生

好与坏,SCI写作两不误——辑文4013林先生

好与坏,SCI写作两不误这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情况,对课题的探究我们通常会得到两种结果——跟假设的结果一致的好结果;与假设不同的坏结果。

但不过得到的结果是好还是坏,都是我们通过大量科研工作得到的结果。

而在SCI写作中并不是只有好结果的文章才能发表,坏结果的同样有可能发表。

面对好的结果,在写作SCI文章的时候自然更是得心应手,但也要注意不要将结果当成总结,正确的表达结果才能提高文章发表的几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作SCI文章的好结果呢?1,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不能简单地将实验记录数据或观察事实堆积到sci论文中, 尤其是要突出有科学意义和具代表性的数据, 而不是没完没了地重复一般性数据,重复的一般性数据只会让读者决定此次科研探究的过程便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内容。

“囊括所有一切而不遗漏任何细节的举动并不能证明作者拥有无限的信息, 而是说明作者缺乏甄别的能力”(Aaronson, 1977).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数据来表达结果, 对于特别重要的结果应采用“原始数据”(实际观察数据)的形式来表述; 对于数目很多的一般性数据的表达则可采用“总结数据”(如平均值和正负标准偏差)或“转换数据”(如百分数)的形式。

这也是对繁杂的实验数据处理的必要方法。

描述结果的顺序取决于实验的目的. 可以按“方法”部分中的顺序描述结果, 也可采用以下方法: 由老及新(如先叙述传统方法的治疗结果, 再叙述新方法的治疗结果); 按研究过程的时间顺序叙述; 按重要性程度叙述.2,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如果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测定结果, 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 如果数据较多, 可采用图表形式来完整、详细的表述, 文字部分则用来指出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

切忌在文字中简单地重复图表中的数据, 而忽略叙述其趋势、意义以及相关推论; 同时也要避免采用图件和表格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

在数据的表达上,要学会合理的使用文字、图件和表格,根据具体数据的情况来判断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做好这些,SCI怎会难?——辑文4013林先生

如果你做好这些,SCI怎会难?——辑文4013林先生

如果你做好这些,SCI怎会难?我们常因为一些事情做不好,就说这些事很难。

但是,倘若你做好了,你还会觉得难吗?正如SCI,当你没有做好正确的英文表述;恰当的文献引用;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的重视;审稿意见和退稿的认真对待,那么,你势必会觉得SCI很难。

保证论文英语表述正确妥当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

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

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

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

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

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

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

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Martin建议找--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

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

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必要的。

恰当引用文献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

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

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

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

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

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

SCI写作要利于再现——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要利于再现——辑文4013林先生

SCI写作要利于再现就像古诗词里,野渡孤舟、浮萍,让人想到漂泊无依、仕途不顺的场景;古木空山,让人想起悠远、宁静的状态和美好回忆。

SCI写作也同样需要让人想起科研探究的过程,即给读者和审稿人一种再现性。

那么,在SCI写作中,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内容呢?为了能让读者和审稿人了解课题探究的整个过程,我们在SCI文章中会有材料与方法这一部分内容的阐述。

而这部分内容的阐述将成为他人审核课题的重要标准之一。

故而,我们在写作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把握以下的要素:(一)受试对象1、实验的受试对象如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疾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以及有关情况加经简介,还应说明观察条件。

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含义、性别、年龄及有关情况。

2、受试对象若是动物,则应说明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情况、麻醉与手术方法等等。

3、中医临床研究还要注意病证结合,对动物要扼要描叙模型复制的方法。

4、应说明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

(二)被试因素1、被试因素是药物时,应说明药物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

中草药还应注明学名,说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2、倘若以疗法作为被试因素,那么该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等都应加扼要介绍。

3、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如何组合安排,均可以设计方案形式明确地予以表达。

(三)反应指标至于反应指标的测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规方法,仅提名称即可;如系较新方法,则应注明出处;如果为了适应本实验的需要,对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则应说明修改的根据与内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应另行成文,不要将新方法介绍与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论文属于报道新的方法,则应详尽具体,特别是试剂配制与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清楚,便于读者学习与推广应用。

试剂如系常规试剂,说明名称、来源、规格、批号即可;若系新的试剂,还需写出分子式与(或)结构式;如需要配制,则应将配方与制备方法一并交代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写SCI才刚刚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中,李白独自一人邀明月,携影子相饮甚欢。

此时,不论多了谁,或者少了谁都觉得大煞风景。

这便是刚刚好的最好体现。

而在写作SCI的过程中,有些内容我们不需要多,有些内容却不能少,只有做到刚刚好,才能写作好的SCI文章。

那么,在SCI写作中,哪些内容不需要多呢?哪些内容又不能少呢?
摘要的内容不能多。

摘要是SCI论文中,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概括全文内容的部分。

一般摘要字数为150~400个英文单词。

所以,在写作摘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内容不能过多,还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在SCI摘要的写作中,最常见的写作方法便是结构式论文法。

结构式论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四部分。

1.目的(Objective):直接了当地准确说明研究目的或所阐述的问题。

如题目已清楚表明,则摘要中可以不重复。

亦可以在摘要开始,简要说明提出问题的背景。

英文常以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开头。

常用英文表达方式:To investigate...and...;To assese...;To determine whether...;To study...;To examine...;To evaluate ... and compare...;To improve...;To describe...;To explore....;To clarify;To identify ...;To localize ...等。

2.方法(Methods):对研究的基本设计加以描述。

包括诊断标准、分组情况及随访时间;研究对象的数量及特征,以及对在研究中因副作用或其它原因而撤消的研究对象数目;观察的主要变量及主要的研究方法;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方法及作用时间等。

若为临床研究,需说明是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或回顾性分析。

方法学研究要说明新的或改进的方法、设备、材料,以及被研究的对象(动物或人)。

英文常需要用完整的被动或主动结构句子,动词用过去时态。

常用英文表达方式: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A case control study;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We studied ...等。

3.结果(Results):为摘要的重点部分。

提供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果,列出重要数据。

指出新方法与经典方法比较而表现出的优缺点,并说明其可信度及准确性的统计学程度。

英文要用完整句子,谓语动词用过去时态,研究所得数据如百分数、血压等数字采用临床病例书写形式,不必用书面英文表达。

常用英文表达方式:...was (were)...;We found...;There was...等。

4.结论(Conclusion):把研究的主要结论性观点,用一、二句话简明表达,不必另分段落或设小标题。

结论应该有直接依据'避免推测和过于笼统。

英文用完整句子表达,动词时态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

最好直接写结论'也可用一些句型引出结论。

常用英文表达方式:...is probably ...;...is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is study shows that...;This study suggests that...;This study confirms that...;These observations support ...等。

文献引用不能少。

文献的引用是为了论证SCI中所阐述的观点。

在一篇SCI 论文中经常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关于具体的实验的方法,二是支持性或者有冲突的证据,三是比较有用的类似的文献,四是有历史背景的和有意义的文献。

其实归根到底,你引用的SCI的参考文献必须对你的论文发表有帮助,才可能引用。

其中引用参考文献还有原则呢,一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引用直接的相关的,特定的,清晰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直接的引用参考文献优于间接的引用的文献,但是还有二个必须记住的原则︰其一是要引用原始的文献,千万避免引用二手的文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错误或冲突。

其二要正确地引用自己看过的文献,如果你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引用文献,常常会有出错的可能性,所以文献要经过心思的消化,引用要谨慎,毕竟这是学术创作,要知道对待学术必须是严谨的态度,千万不可以马虎,三心二意。

那么对于参考文献我们应该如何引用呢?SCI论文发表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又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1、尽量选用原始文献。

我们很多人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写文章前,都会查阅大量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综述。

因此在写文章时也会引用大量综述论文(这也是为什么综述文章被引用率都很高)。

其实我们在做研究看文献时,都希望看到原始文献。

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引言或讨论部分,对其引用的某些研究结果很感兴趣,翻倒最后参考文献一看,却来自一篇综述,自己难免失望。

还得去查那篇综述去追踪原始文献。

因此自己写文章,除了一些概括性的话,在研究进展介绍和解释自己结果时,尽可能引用原始文献。

2、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应该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相关。

比如,一篇研究论文只有很少的研究结果,却在讨论中引用大量文献来进行解释和假设,这样不太好。

不过,有些杂志对文献数量有限制。

最好奉行“少而精”的原则。

3、尽量选用较新的文献。

这点我想大家都能理解,更能突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自己科研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能为SCI杂志的影响因子做点贡献。

但是,有些自己领域很经典的文献还是不能落下。

实验数据不能少。

在SCI写作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便是对在写作前完成的实验数据整理不完全,存在缺漏或者错误。

这是一定不能出现的情况。

那么对于实验数据的整理我们要怎么做呢?
a)做实验前,尤其是新实验(哪怕是实验室其他人已经做了N遍的实验)先尽可能的写清楚实验步骤(protocol),这个protocol最好用英文写,并且做成电子版,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印一份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后再用该protocol,只需写明:参见xx页(refer Pxx。

这样到时候写文章时,就很方便了;
b)新的实验结果一旦得到,要将数据尽快整理成图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质量和格式就和准备发表一样,哪怕是阴性结果,并且将实验的相关信息和参数尽量详细列出,这样以后无论是开会做presentation还是撰写文章都会方便很多;
c)如果是阴性结果,和预测的不同,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无别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来实验方案乃至整个实验设计?;
d)同样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查Pubmed(生物医学最著名的、最重要的摘要数据库),看相关领域是否有新的文章发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结果已经发表,就要及时调整实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