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2、3-1水的分解学生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水分解和水合成的实验现象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水分解反应和水合成反应的本质3、了解氢气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课堂活动】一、水的分解实验1、完成实验探究2-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课本36页,写出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思考右图正极和负极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以及怎样检验气体。

3、阅读37页“交流共享”,从微观角度了解水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加深对水分解本质的认识。

【知识小结】谈收获,整理知识框架水的分解过程、水的分解产物、分解反应的定义【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下列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加快B. 水电解时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水变成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变大能力提升:3、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B. 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C.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拓展应用:4、从电解水的实验事实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④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的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变成新分子的过程【反思与小结】。

第二节 水的分解 导学案

第二节 水的分解 导学案

第二节水的分解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解释,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3、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学习重点:1、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2、常见的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

导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从宏观上讲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从微观上物理变化的实质是。

2、在微观上,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水:在微观上由构成,每个水分子由和构成。

在宏观上由和组成。

同时微观上构成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请你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这种空间结构:3、分子的基本性质:(1)(2)(3)二、自主学习:(一)水的分解[实验步骤]1、向水中加入少量或,以增强水的2、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1)水中的两个电极板上有大量冒出,中间玻璃管中水面,两边玻璃管中水面。

过一段时间后,连接电源正、负两极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

(2)用检验连接电源正极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3)用检验连接电源负极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

[实验结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二者的体积比约为。

由此说明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发生了分解反应,(叫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因为氢气是由组成的,氧气是由组成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的分解反应: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每个水分子分解生成和,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每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大量的氢分子构成了,大量的氧分子构成了。

请你用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个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二)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或者说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它们都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基本性质:(1)(2)(3)2、举例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举例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第二节水的合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水的合成(氢气燃烧)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学习目标: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通过对这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

3、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4、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1、水通电分解的实验。

2、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分解反应及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学的化学反应。

4、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逐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水的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和,而水分子的和没有改变,该变化是变化。

2、从宏观看,水是由和组成的。

从微观看,水是由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3、分子是的一种基本粒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的特征(即基本性质)有(1)(2)(3)(4)(5)如氢分子和氧分子性质。

4、原子也是的一种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粒子。

原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和很小、、、。

另外,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原子性质。

5、分解..反应是。

(二)探究新知教师演示2—3“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答:是为了增强水的性。

接通电源后,两个电极上有产生,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

2▲、水电解器的两个电极上分别产生什么气体?二者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即产生的气体(多或少),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接近该气体,气体,这说明该玻璃管内生成了;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大或小),即产生的气体(多或少),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该气体,带火星的木条,这说明该玻璃管内生成了。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合成过程和其中的化学变化2、学会判断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类型3、初步学会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重点】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预习导学】【课堂活动】一、完成实验探究2-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课本38页并写出水合成的文字表达式。

二、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多少,区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和水合成的反应分别是什么反应类型?三、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水分解、水合成变化的实质讨论1: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由下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讨论2:从粒子的观点来看,水的分解与水的蒸发有什么不同?讨论3: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水能灭火。

水为什么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讨论4:由以上分析能否得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结论?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讨论1:氢气、氧气和水分别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他们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讨论2: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液氢能燃烧吗?讨论3: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讨论1:有人把分解反应总结成“一变多”的反应,把化合反应总结成“多变一”的反应,你同意吗?讨论2:有人说糖和水混合得到糖水是化合反应,你同意吗?说出你的观点并作出解释。

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三类,分别是:(1)金属,如________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2)部分固体非金属,如__________都是由原子构成的;(3)稀有气体,包括6种物质氦氖氩氪氙氡,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表和图,请你帮他完成填写。

【知识小结】谈收获,整理知识框架水的合成、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 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 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分子构成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氧分子B. 氢分子C. 水分子D. 氢原子和氧原子4、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下列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氧气C. 氢气D. 水5、有关水的合成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B. 氢气在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C. 氢气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热D. 水的合成文字表达式可写成:能力提升: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氦气C、铜D、二氧化碳7、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氯气是气体④能与水反应⑤能与金属反应用序号回答:属于其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水的分解。

【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的含义及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电解器。

【教学过程】通过实物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环节二: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

环节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同时,指出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1.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板书):(1)电解水是________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能量。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正极的和负极的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

(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投影: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详细的指导)提出问题:观察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说一说此化学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这种反应类型都有什么特点?聆听老师介绍。

观看电解水演示视频理解识记。

学生总结理解化学文字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观察总结分解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置。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真实的感受到水在通入直流电后发生了变化。

体会化学变化的宏观实质就是生成了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在研究时要进行分类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知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

2.通过对水的合成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分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特性,掌握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以及生活中与水有关的现象。
3.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水分子的相关实验,并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提高关爱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我还注重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水分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水分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水分子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鲁教版(五四制)化学2.3水分子的变化 导学案1

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鲁教版(五四制)化学2.3水分子的变化 导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2.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

3.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水的分解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两极上都有___________产生,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_______,证明是_________;把点燃的火柴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能________,产生__________火焰,证明是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2.水的合成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放出大量的________,烧杯内壁上有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反应:由_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的反应。

4.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糖和水混合得到糖水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D.水和酒精混合得到消毒酒精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氧分子B.氢分子C.水分子D.氧原子和氢原子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静止不动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导学案(含答案)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重点)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认识分解反应,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二、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P36,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目的是__增加导电性__ 也可加入__稀盐酸__(2)试验过程中的现象是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液面下降(3)在正极上得到的气体用_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_氧__气。

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_点燃的火柴检验,是_氢_气。

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1: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则正、负两级上得到的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_1:2__(4)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__氢元素和氧元素__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旧分子_分解为原子_,而原子__重新组合__形成__新分子_。

2. 观察课本P37, 水分子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示意图,了解什么是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三、学情诊断:【诊断1】右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_______g。

(4)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负,氧气;(2)2:1;(3)2;(4)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解析】(1)A量筒内气体体积大,故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量筒内.(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等于2:1.(3)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4g;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氢气4mL,则生成氧气2mL.(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和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可得出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诊断2】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表示B原子表示A原子乙甲丙+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答案】D【解析】A、反应前的甲分子由三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反应后的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而乙分子则由两个A原子构成;可见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而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B、该反应为甲物质分解生成乙、丙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点,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C、丙物质的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因此生成物丙属于单质;故C正确;D、根据“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乙的分子应由两个A原子构成,而非一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选D.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答案】B2.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A.水受热后气化B.储存氮气的钢瓶爆炸C.氧气溶于水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答案】D【解析】A.水受热后汽化是物理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是气体受热膨胀造成的,是物理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溶解于水是物理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却是静止的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答案】D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氢气+氧气点燃水B.水通电氢气+氧气C.镁+氧气点燃氧化镁D.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答案】B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重新组合B.原子重新组合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D.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答案】B第2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4.认识水的合成和化合反应。

2018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word教案

2018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word教案

《水的分解》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的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了解分解反应的特点。

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化学变化观。

2.通过对水分解的微观分析,知道水发生化学变化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模式。

3.理解文字表达式的意义,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

4.通过水加热和水电解两个变化的比较,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明白宏观物质的变化都是由微观粒子的变化引起的道理。

二、【评价设计】1.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微观分析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

2.通过课堂跟踪巩固练习,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通过课堂达标检测,考察学生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三、【教学准备】水电解器的调试准备。

四、【教学过程】学流程(定义:一②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条件。

五、【板书设计】水的分解水氢气+ 氧气(分解反应)H2O H2O2+六、【附:课堂练习及达标测试题】巩固练习一:1.有人说“用过滤的方法将泥水中的泥沙和水分开是分解反应”,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巩固练习二:A、B分别表示加热水和电解水两个实验,请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它们的区别。

A B达标检测题:1.某课外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则(1)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

(2)检验a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现象是。

(3)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现象是。

(4)该反应(释放/吸收)能量。

(5)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

2.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B.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石蜡+ 氧气二氧化碳+ 水D.氢气+ 氧气水3.在水电解实验中,变化前的微粒是。

变化后的微粒是。

因此当水发生化学变化时,水分子(改变/不变)。

4.电解水时,用燃着的火柴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时,可看到气体被点燃。

2.3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2.3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2.3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2.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

3.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1.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

2.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情景导入图片见光盘)创设情景:展示图片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而水分子本身不变,即“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新课导入】二:(复习——温故知新导入)知识回顾: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了——阳光下,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加快。

(2)烧开水时壶盖被顶起来了——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

教师: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数目不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新课导入】三:(问题导入)展示水的天然循环过程示意图:复习提问: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水在通入直流电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水的分解1.认真观察教材第36页“实验探究23”,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多;两者的体积比大约为1∶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该气体能够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该气体是氢气(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该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2.试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指出反应类型。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巩固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完成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实验、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共同探讨水分子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水的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推理等方法,探讨水分子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4.教师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水的分解过程以及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现象。通过对水分子的变化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3-1水的分解新学生导学案

§2、3-1水的分解新学生导学案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水的分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能够正确的读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了解什么是分解反应4、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中通直流电是化学变化。

2、通过模型拆分及观察微观动态演示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学会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

4、学会根据化学反应的条件判断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组成的探究欲望2、初步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变化”。

3、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知识准备 学海起航1、描述水分子的构成2、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有无变化?读书自学 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水中通入直流电,属于什么变化?阅读课本P36实验探究2—3,明确探究任务1、观察通电后,两个电极(即玻璃管内下端金属丝)上有什么现象产生?两侧玻璃管内液面均发生怎样的变化?中间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2、一段时间后,两侧玻璃管上方气体体积比约有怎样的关系?3、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温故而知新 发挥自学潜能你会有新发现塞,观察有何现象? 4、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即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有何现象?阅读P37 5、上述实验说明,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别是什么?电解水属于什么变化?写出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尝试说出它的读法。

6、什么是分解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分析分解反应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看大屏幕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图示及动画,思考: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的过程。

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

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

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变化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够对已知物质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4、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水的分解与合成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水的分解与合成。

2、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
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化学实验器材及药品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2.1 水分子的运动导学案2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2.1 水分子的运动导学案2

【学习目标】1. 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 懂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改善家乡的饮水条件愿望。

【重点、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阅读课本P32净化黄泥水,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2.阅读课本P33过滤操作的基本要求“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二低、。

三靠、、。

3.阅读课本P34纯净物混合物4.阅读课本P34,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_____ 、_____ 、______ 5.什么是蒸馏6.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处理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学习1.下列有关过滤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边缘C.不用玻璃棒引流而直接倾倒液体D.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2.硬水中溶解有较多的()A.钠的化合物B.钙、镁的化合物C.铝的化合物D.铁、钙的化合物3.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4.两个瓶子里分别盛有蒸馏水、硬水,你用什么方法来鉴别?5.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b、c、(2)水在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

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或化学)变化。

(3)得到的蒸馏水在中。

(4)仔细观察b仪器,它起作用,冷水进入b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填“行”或“不行”)。

其原因是:。

6.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等量的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 肥皂水,振荡30次,然后用尺子测量试管中肥皂泡沫的高度。

鲁教五四制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水的分解 教案

鲁教五四制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水的分解 教案

2.3.1 水的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能说出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能判断简单的化学反应的类型;能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问题探究,进一步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认识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水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探究中,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水的分解和合成。

2、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

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二、合作探究1.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电解水实验:问题一: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现象: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2.1 水分子的运动导学案1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2.1 水分子的运动导学案1

【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重点、难点】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阅读课本P28的图片及文字,思考: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2.阅读课本P29上面三幅图片,思考: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有什么不同?液态:固态:气态:3、阅读课本P2 ,思考:水分子的运动与能量有何关系?4. 阅读课本P30总结:(并完成“在线测试”)分子很,分子间有,总在不停的。

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

5.阅读课本P31的图片及文字,了解水的天然循环,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__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_。

假设你是一个水分子,说一下你是怎样实现水的天然循环的。

二、探究学习1.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是()A.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B.氨分子的扩散C.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 D.水蒸气冷凝成水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3.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是()A.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B.小块糖放到水中一会不见了C.冰受热融化成水D.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4.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1)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糖块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_____________________ ;(5)槐花开了,漫步槐树林中能闻到浓郁的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的分解》学案分析鲁教版

《水的分解》学案分析鲁教版

《水的分解》学案分析鲁教版一、教材分析《水的分解》是新鲁教版年级全一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第三节的节选内容,本节内容通过探究水的分解实验,得出水的分解实质是分子本身的变化。

通过水的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中引出氢气和氧气,初步认识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为之后进一步学习氢气和氧气做铺垫。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水分子在水的三态变化中的运动。

因此对于水分子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充满了好奇。

在第一节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微观分子及其特征,还未深入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因此对于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变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电解水实验中涉及到的氢气和氧气,还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合适时机给出鉴别氢气和氧气方法的提示。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电解实验。

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用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通过交流讨论、回答问题,用文字、语言表述观察结果、结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树立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从微观上分析水通电分解过程,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针对本节课,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

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学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八年级下册化学教案-2.3《水分子的变化》|鲁教版(五四)1

八年级下册化学教案-2.3《水分子的变化》|鲁教版(五四)1

2.3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水的电解的实验现象,了解产物的验证方法,明确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2、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认识分解反应并能正确判断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化学微粒观。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论得出化学变化的发生条件,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难点:围观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建立化学的微粒观。

【教学过程】回顾复习:水在加热蒸发和冷凝过程中,水分子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生1: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由液态→气态;生2: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由气态→液态。

师:在这两个反应中,水分子本身改变了吗?生: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

师:现在,我们改变反应条件,给水通入直流电,水分子会发生什么改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问题导学一:水的电解1、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仔细观察两只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3)两个电极分别有何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观看实验的模拟动画:(1)介绍实验装置: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电池)。

(2)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师:继续操作实验,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1:观察到两只玻璃管内液面均下降;生2:两个电极均有气泡产生,且与正极相连的电极气体体积与负极相连的电极气体体积比为1:2;师:两只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后的空间为空白吗?生:不是,是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师:那这些气体是不是水蒸气呢?化学小知识: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意的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师:现在我们就来验证这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不是水蒸气:操作一: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第2单元第3节水分子的变化参考教案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第2单元第3节水分子的变化参考教案
(2)气体的检验
2.分析与结论
(1)反应表示:
(2)小组讨论水的组成元素
3.探究水分解的微观认识
小组讨论如何用模型演示水分解的过程。
教师点拨上述问题。
活动二 认识分解反应
1.学生交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升】
在水蒸发与水通电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并回答
要点: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在通电的过程中,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归纳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拓展与应用】课上完成同步学习第16页
【布置作业】在线测试1、2
【反思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修改部分
板书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 教 学 设 计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时间
第周
上册
教师
课题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和水的组成。
2.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3.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由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电解水的过程。
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
学法:模型法,学案练习法
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用品:水电解器 学生电源 水 稀硫酸
分子原子模型教具
课前预习教材,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自主研学
检查课前预习教材P31-32的完成情况,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合作探究】
一、水的分解
活动一 研究水的组成
1.教师演示 进行电解水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学生进行总结与观察。

鲁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鲁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

3.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

【教学难点】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区分。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

____ _____为水分子提供能量。

通过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2.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杀菌消毒、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3.过滤是分离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其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二低是指,;三靠是指;;。

4.混合物:由组成;纯净物:由组成。

5.硬水和软水(1)区分方法:用区分,产生泡沫较少的是,产生泡沫较多的是。

(2)硬水软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

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下列有关硬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B.硬水中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C.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以起泡沫D.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B.空气C.软水D.冰水混合物3.下列有关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边缘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C.漏斗下端管口要靠烧杯内壁D.玻璃棒紧靠在单层滤纸一边4.明矾可用于井水,是因为()A.明矾可过滤杂质B.明矾可与杂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杂质C.明矾可过滤杂质D.明矾能吸附杂质并沉淀杂质5.净化水的方法很多,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过滤B.吸附C.蒸馏D.静置6.小红在做过滤操作时,有以下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还缺少()A.小烧杯B.药匙C.长颈漏斗D.滤纸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的分解学案
主备人:张时间:20131017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能够正确的读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了解什么是分解反应。

4、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二、重点:1、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2、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难点:对水分解的微观认识。

四、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1、描述水分子的构成
2、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有无变化?【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水通入直流电,属于什么变化?
阅读课本P36实验探究2—3,明确探究任务
1、思考交流:
(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
(2)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气?
2、观看视频:
1)观察通电后,两个电极(即玻璃管内下端金属丝)上有什么现象产生?两侧玻璃管内液面均发生怎样的变化?一段时间后,两侧玻璃管上方气体体积比约有怎样的关系?4、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有何现象?
5、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即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有何现象?
【小组合作】
1、现象:(1)正负两个电极上均(2)两侧玻璃管内液面,中间玻璃管内液面(3)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是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倍。

2、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该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该气体是。

学习任务二:阅读P37
1、上述实验说明,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别是什么?电解水属于什么变化?写出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尝试说出它的读法。

2、什么是分解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分析分解反应具有的特点是什么?【合作交流】
文字表达式:,读法: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
能量的转化方式为: 。

学习任务三: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观看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图示及动画: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1、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的过程。

2、化学反应的实质:(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被破坏,分成和,每两个重新组合构成一个,许多聚集成氢气。

每两个重新组合构成一个,许多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反馈练习】
1、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简要说明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
么?
2、根据你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通电分解的认识,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水
B.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氧化汞——→汞+氧气D食盐水——→食盐+水
4、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B.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收获与疑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课堂作业】伴你学P47 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