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休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
评价休谟的真理观
评价休谟的真理观休谟的真理观是一种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观点,它强调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并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质疑。
在评价休谟的真理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经验主义立场:休谟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这个观点在哲学上有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意味着我们无法经验到的事物(例如:上帝、灵魂等)是我们无法真正了解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经验主义也强调了感知和经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性。
2. 怀疑主义倾向:休谟的真理观带有怀疑主义的倾向,他认为我们无法证明任何形而上学的命题或概念。
这种怀疑主义的态度在哲学上也有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传统理解。
然而,怀疑主义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避免过度肯定或否定某些观点。
3.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休谟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批判,他认为许多形而上学的概念都是基于主观臆断和不合理的前提。
这种批判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并推动我们寻找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和理解。
4. 强调感知和经验的直观性:休谟认为,感知和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而且我们的感知和经验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过度概括和抽象化的倾向,避免陷入主观臆断和偏见的陷阱。
这种强调感知和经验的直观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综上所述,休谟的真理观是一种独特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并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质疑。
虽然休谟的观点在哲学上有其争论的焦点,但它们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性,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寻找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和理解。
休谟问题有得到过正面的解决吗(感觉哲学家们在面对休谟问题时的做法都是回避?)?
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是苏格拉底式的质疑,它从根本上挑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
休谟问题是指我们如何从一系列的个别经验中得出普遍的结论,或者说,我们如何知道未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只凭过去的经验是否足够。
休谟问题的提出源于苏格拉底的思考,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认识世界,但这种认识是有限的、片面的,无法得出普遍的、必然的结论。
苏格拉底认为,我们只能通过感官来观察事物,但感官的观察是主观的、个别的,不能得出普遍的规律。
我们无法确定未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只能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推测。
休谟问题对哲学家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们试图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是康德的“合成先验判断”,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仅依赖于感官经验,还依赖于人类的先天知识。
康德认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的概念和判断,这些概念和判断是超越经验的,它们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康德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先天的知识来了解世界,而不仅仅依赖于感官经验。
康德的解决方法并没有完全解决休谟问题,因为他依然无法解释人类如何得出普遍的结论。
康德的先验概念和判断只能解释我们如何理解经验,而不能解释我们如何从经验中得出普遍的结论。
休谟问题仍然存在,哲学家们仍然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回避。
除了康德之外,还有一些哲学家试图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休谟问题。
例如,波普尔提出了“反证法”,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一个理论的真实性。
波普尔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一个理论是否存在反例,从而判断它的真实性。
这种方法只能证明一个理论的真实性,而不能解释我们如何从经验中得出普遍的结论。
尽管哲学家们在面对休谟问题时的做法看似回避,但实际上,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
休谟问题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通过感官经验得出普遍的结论。
这种思考使我们意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证明理论的真实性,从而解决了休谟问题。
休谟因果关系问题
休谟因果关系问题1. 介绍休谟因果关系问题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在其著作《人类理解》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休谟认为人类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习惯和经验的,而非基于理性和推理。
他质疑了我们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否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引发了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2. 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通过观察和经验形成的习惯。
他认为,我们无法通过直觉或推理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
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经验性联系来推断因果关系的存在。
休谟提出了两个关键观点来支持他的理论。
首先,他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和经验的。
我们通过观察到的多次相似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来形成对于因果关系的信念。
例如,我们通过多次观察到火烧木头会导致木头燃烧的事件,形成了火烧木头会导致木头燃烧的因果关系的信念。
其次,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习惯的。
我们通过多次观察到某一事件之后总是紧接着发生另一事件来形成对于这两个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信念。
例如,我们通过多次观察到按下电灯开关之后灯就会亮的事件,形成了按下电灯开关会导致灯亮的因果关系的信念。
3. 对休谟观点的批评与回应休谟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质疑和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休谟的观点过于悲观,否定了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能力。
他们认为,虽然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认知因果关系。
另一些哲学家则认同休谟的观点,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经验的。
他们指出,即使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认知因果关系,但这种认知仍然是基于我们对于过去事件的经验和记忆的。
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只能通过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来推断因果关系的存在。
4. 休谟因果关系问题的影响休谟因果关系问题对于哲学和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思考和讨论,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请结合法学研究谈谈对休谟问题的理解
请结合法学研究谈谈对休谟问题的理解
休谟问题是指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所提出的对因果
关系的质疑。
休谟认为,人们的观念和经验仅仅是对感觉和印象的简单联想,我们没有办法从一连串的事件中抽取必然的因果关系。
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休谟问题对法律推理和证明的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上,法律推理通常基于因果关系,即以过去发生的事实为基础,推断未来的结果。
然而,休谟问题的出现挑战了这种基于经验的因果推理方法。
根据休谟的观点,我们的认识和经验仅仅是基于所见所闻和印象的简单联想,因此不能推断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法律实践中,这意味着法院不能简单地依据过去发生的类似事件来推断未来的结果。
相反,法院需要更严格的证据和推理方法来支持他们的决策。
休谟问题还提示我们,法律的解释和应用并不仅仅是基于严格的理性思维,还需要考虑人们的主观观念和经验。
因为人们的观念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所以法律的解释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对休谟问题的理解对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了我们不要过分依赖简单的推理和经验,而应该更加注重严谨的证据和推理方法。
同时,它也使我们意识到法律的解释和应用需要考虑人们的主观观念和经验,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对休谟问题的一些思考
定为真的 。而且, 我们 以前认 为认识 到确定 为真 的知识 的想法 是错误的, 人类关于实际事情 的普遍知识从来就没有达到过 。 最后我们说, “ 休谟 问题组 ” 的本 质是人类探 索的一个古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休谟 问题主 要是指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 问题 , 它包
界。休谟是通过对“ 知性 ” 的研究为科学知识提供合法 性基础 , 响我们对 知识的追求 。只是休谟 定律 告诉我们 这样 一个 道理 ,
通 过 ‘ 情感 ” 的研 究为道德知识提供合法性基础。显然 , 休 谟 对于实际事情的普遍 知识的追求是没有合 理依据 的, 是不 能确 写作 《 人性论》 的主题是明确的, 即人性与知识和世界的关系。
至 少在 目前 的认 知环境下 是不可解 的, 而对 不可解 的问 主义、 情感主义 、 规约主义 、 描述主义等几大流派之间 。而这些 解的, 流派可 以归纳为两大基本学统 ,即认识主义和非认识主 义, 前 题去尝试解决是徒 劳的。既然休谟 问题和人们对确定为真的普 者认 为道 德命题 是有意义 的, 可以被认知和 确证, 而 后者则怀 遍知识追求 的心理是相 矛盾的 ,并 且接受休谟 问题是不可 解 疑前者的看法。( 1 )自然主义与非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用 自然 的 , 那 么我们只 能放 弃对确 定为真的普遍 知识 的追 求, 认 为经 属性 去规 定和说 明道德 的理论 , 它认为 , 道德 的善 恶就是事 物 验知识是可错 的, 但却是可 以接近真理的。认识越接近真 理, 它 的 自然属性 ,即事物 的可经 验地加以观察 的属 性,如快乐 、 幸 对我们行动 的指导作用也就更大 、 更有效。
几乎所有流派都认为从事实命题不能直接推导出价值命题各流派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如何认识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区别尤其是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现代英美哲学认为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休谟定律
(二)对休谟问题的理解
休谟问题(Humean problem),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也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它是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终未有效破解。
休谟指出,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反驳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指出,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
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象中归类。
”也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关连。
休谟在这里提出了“经常连结”(constant conjunction)这个词,经常连结代表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连结”。
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连结我们之所以相信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因果关系是自然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和人性所造成的。
”因果联系之间其实存在一个信心或盼望的跳跃,比如我们认为明天必定会来到是基于经验中对昨天今天与明天的“知识”,不自觉的把明天作为今天的结果,这是盼望和信心,不是知识!。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范文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在哲学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著名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休谟问题(Hume's Problem)。
该问题旨在探索人类如何认知并形成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这个问题起源于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著作《人类理解研究》,并引发了后世对知识、信仰和理性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入手,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元哲学思考。
二、休谟问题的提出休谟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如何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普遍必然的结论。
休谟认为,人类的知识和信仰都是基于经验而形成的,而经验只能告诉我们个别事实的重复,却无法证明普遍必然的真理。
这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确定那些被普遍接受为真的信念是真正的真理?三、休谟问题的解析对于休谟问题的解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论和形而上学。
(一)认识论角度在认识论上,休谟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如何从经验事实中获取知识。
休谟认为,人类的思维只能处理经验中的关系,而无法从这些关系中推导出事物的必然性。
换言之,我们不能仅凭观察经验事实就断定某一真理的必然性。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二)形而上学角度在形而上学上,休谟问题则涉及到对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结构的思考。
休谟认为,我们不能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事物的本质和结构,因为这些本质和结构是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的。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结构,以及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本质和结构。
四、元哲学思考在面对休谟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元哲学思考。
这涉及到对人类认知的深度挖掘,对知识的来源、结构和本质的深入探讨。
元哲学思考不仅要求我们反思我们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还要求我们思考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
这种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和局限性,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五、结论休谟问题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哲学问题,它涉及到人类如何认知和形成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范文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休谟问题,亦称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自大卫·休谟提出以来,一直是哲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休谟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提出了质疑,引发了关于归纳逻辑、知识基础和理性界限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入手,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元哲学思考。
二、休谟问题的解析休谟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归纳逻辑的合理性;二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1. 归纳逻辑的合理性休谟认为,归纳逻辑并非一种必然的推理方式,而是基于经验总结的一种习惯性推理。
他指出,我们无法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出必然的结论来预测未来,因为归纳逻辑所依赖的只是过去的经验事实,而无法证明未来必然会发生什么。
因此,归纳逻辑的合理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休谟进一步质疑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他认为,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联想和习惯。
虽然我们通常认为某些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这只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和认知,而非客观的存在。
因此,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提出了质疑。
三、元哲学思考休谟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关于知识基础、理性界限和真理本质的深入思考。
这种思考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元哲学的研究方法。
元哲学是指对哲学本身的反思和研究,它关注的是哲学研究的方法、范围和目的等基本问题。
从休谟问题出发,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元哲学思考:1. 知识基础与真理标准休谟问题引发了关于知识基础和真理标准的思考。
传统的形而上学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理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得出真理。
然而,休谟却认为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的习惯性联想,无法达到真正的真理。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知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思考如何建立更加可靠的知识体系。
2. 理性界限与感性认知休谟问题也引发了关于理性界限与感性认知的思考。
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它的作用并非无所不能。
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借助感性认知、直觉和经验等来辅助理性思考。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范文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休谟问题,以其深刻的哲学探讨与普遍的疑问性质,一直是哲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其问题涉及到知识的客观性、因果关系、以及归纳法的基础等哲学难题,同时更指向了人们关于世界观的基本信念的检验。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休谟问题”的详细解析,进行到元哲学的思考。
二、休谟问题的核心内容休谟问题的主要论点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自然世界的普遍法则(例如因果关系)的知识并非源于对经验的直接观察或理性分析,而是依赖于习惯的假设。
休谟批判了基于经验和感觉对知识、道德、真理等的认知方式,他提出了质疑:我们的归纳法逻辑是建立在一个不稳定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我们能否保证对未来事件的知识基于过去事件的经验呢?这就是所谓的“休谟问题”。
三、对休谟问题的解析(一)对知识的解析休谟的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针对知识的基础进行挑战。
他认为我们并不能确定地从经验中获得对知识的完整证明。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确保由经验或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
这引发了我们对知识的客观性的质疑,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知识的来源和基础。
(二)对因果关系的解析休谟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因果关系的。
他指出我们无法从经验中直接获得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而只能依赖习惯的假设来理解世界。
这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这种理解来构建我们的世界观。
(三)对归纳法的解析休谟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归纳法的。
他质疑了归纳法的基础,即我们如何从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
他指出,我们的归纳法逻辑并非基于严格的逻辑推理,而是基于习惯和信念。
这引发了我们对归纳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质疑。
四、元哲学思考面对休谟问题的挑战,我们需要进行元哲学的思考。
元哲学是对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在面对休谟问题的挑战时,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点:(一)知识的来源和基础是什么?我们如何确定知识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寻找更可靠的认知基础。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范文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休谟问题,亦称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自大卫·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提出以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
休谟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归纳推理的合理性。
本文旨在解析休谟问题,并进一步进行元哲学思考。
二、休谟问题的解析休谟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归纳出未来的规律?或者说,我们如何确定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休谟认为,归纳推理并不是一种必然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换句话说,我们的归纳推理只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对未来进行推测。
然而,这种推测并不是绝对的。
因为我们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归纳都是正确的。
例如,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于是我们归纳出“太阳每天都会升起”的规律。
但这个规律是否具有必然性?如果某天太阳没有升起,我们是否还需要相信这个规律?这些问题让休谟质疑了归纳推理的可靠性。
三、因果关系的探讨在休谟看来,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心理习惯或联想关系。
这种关系是基于过去的经验,通过反复的联想和习惯形成的。
因此,因果关系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呢?我们认为,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并不是由我们主观的思维或经验决定的,而是由自然界或社会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虽然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这些客观规律。
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来推测未来的规律。
四、元哲学思考休谟问题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元哲学问题。
它涉及到我们对知识、真理和现实的认知方式。
在休谟看来,我们的知识和信念都是基于经验和习惯的,而不仅仅是理性的推演。
这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观点,使得哲学思考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转向了现象主义的思维方式。
在元哲学层面上,休谟问题引发了我们对知识、真理和现实的反思。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知识的来源和本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实的本质和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元哲学思考。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休谟问题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思考,也是经验哲学中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考问题。
休谟的思考是基于他的经验哲学思想而产生的,他认为人们获得知识,不是通过道理的推演,而是通过经验的积累,这也就是经验主义的基本思想。
但是人类的经验是有限的,如果只凭经验解决问题,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这就是休谟问题所在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元哲学进行思考,这篇文章只是探讨了一小部分关于休谟问题的思考和元哲学思想,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一. 休谟问题的解析休谟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他认为所有的概念都来源于经验,而人们又往往在推理和思考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超出经验范畴之外的概念。
例如我们讨论颜色,红是红色,这是很显然的,这种判断是经验判断,然而我们还会提出红色是属于光谱的,这就需要在红色这个概念上添加超经验的东西,这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这个概念是正确的呢?这就是休谟问题的真正含义所在,即超出经验范畴的概念是否能够被证明。
二. 休谟问题的反思休谟问题的反思主要是要解决经验主义不能成为绝对的真理的问题,因为人类所认识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只凭经验,就很难验证一些复杂和超出现实范畴的事物,而且我们还过于偏执于经验,这容易导致一种知识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认识的方式,寻找非经验主义的知识获取方式,这就需要用到元哲学的思考。
三. 元哲学的思考元哲学是哲学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对哲学本身的思考,它试图寻找哲学的本质和哲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
元哲学挑战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人类的认识方式是多方面的。
用元哲学的思想去思考休谟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
四. 元哲学的思考和休谟问题的联系元哲学的思考和休谟问题的联系是在于它试图重新审视人类的知识获取方式,提供新的工具,来辅助我们理解那些超出经验范畴的事物。
1.休谟问题是对经验主义的一种试探,而元哲学试图挑战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同等重要性,它指出人类是存在着非经验的知识获取方式的;2.休谟问题是指超出经验范畴的事物如何被证明,元哲学的思考则是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方式,不再把经验作为唯一的知识形式,以其他认识方式助力解决超出经验范畴的问题;3.休谟问题虽然无法在经验范畴之内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认识的两个重要来源,元哲学的化身是通过拓展人们的思考范畴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另一种可能性;4.由于经验被放低,元哲学又成了哲学上的反思,它因此成为一种工具,在辅助我们理解那些超出经验范畴的问题上变得尤为重要,对于休谟问题的解决帮助与日俱加;5.元哲学的这种说法是否成立,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但这种思考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考可能,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概念和工具来理解人类不能完全解释的问题。
休谟人性论读后感休谟人性论
休谟人性论读后感休谟人性论
休谟的人性论以其创见和深刻的观点而闻名,读后我深受启发并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
休谟主张人性是由感觉和情感驱动的。
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都是基于对感觉的追
求和对情感的回应。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尽管理性思考在人类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感觉和情感对我们的影响。
人性论中讨论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人类的自私本性。
休谟认为,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出
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他提出了一种“利己主义”的观点,认为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自
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的利益。
这使我思考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社会中的合作与竞争。
此外,我也对休谟对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的观点产生了兴趣。
休谟认为道德是建立在
感觉和情感基础上的,而非理性思考。
他质疑了道德观念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道
德标准是主观的,因为它们基于个人的喜好和厌恶。
这让我重新思考了道德判断的本
质和价值。
总的来说,休谟的人性论为我提供了对人性和行为动机的全新视角。
他的观点挑战了
传统的理性主义观点,强调感觉、情感和自私的本性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
书后,我对人类行为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意识到理性和情感对我们的日常决策和
生活选择中的作用。
关于休谟情感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休谟情感论的几点思考关于休谟情感论的几点思考——读休谟《人性论》有感古往今来,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和阐述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和论点,古有孟子“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有曾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黑格尔批判人性善、人性恶的知性思维方式的静态人性论,“孩子天生既不恶也不善,因为他开始既没有关于善的知识,也没有关于恶的知识。
这种无知的天真也许会可笑地被认作理想并渴望回到这种状态去;这种天真是无价值的和短命的。
很快在孩子那里就出现了固执和恶行。
这种固执和恶行的萌芽必须通过管教来打破和消灭。
”康德从理性、经验两方面二元架构,将人的本性分为经验层(感触层)和智思层(超越性),也即自然本性和价值本性。
康德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休谟的思想,将人的自然本性阐述为意念、本能(欲望和性好)、情感、直觉和知性,将人的价值本性阐述为人格性,也即实践的理性。
休谟认为情感是由原始印象所产生的次生印象,也即反省印象,他把情感分为两类,直接情感和间接情感。
直接情感是直接起源于苦、乐、善、恶的情感,包括欲望、厌恶、喜悦、悲伤、希望、恐惧、绝望、安心。
间接情感是指由同样原则发生,但要与其他性质相结合的情感,它包括骄傲、谦卑、爱、恨、妒忌、怜悯、恶意、慷慨、野心、虚荣以及它们的附属情感。
(P74)下面是我对休谟情感论的几点思考。
一、以因果联系分析情感的产生生物学上在介绍情感产生时运用了物理学反射的原理,由于外在的刺激通过感觉器官的感应再以神经至传送至大脑形成感觉再通过神经传送至反应器官做出条件反射,形成表情或动作。
一切开始存在的东西必然有一个存在的原因。
在休谟所概括的七种关系中,因果关系是人们根据经验发现许多对象间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也是七种关系中唯一能把我们看不到、摸不到的存在和对象告诉我们的一种关系。
情感是我们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也是由于这种情感所反映在人面部或身体上的表情或动作,但这些并不是情感。
《休谟政治论文选》读后感
其次,人物塑造方面,休谟以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为角色,通过论述和论证来塑造这一角色。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用充分的理由和论证来支持。这种角色塑造使得休谟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不同观点和立场的思考,使我更加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再次,作品的主题深度令人敬佩。休谟在书中探讨的自由、正义、政府、宗教等议题都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它们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运作。休谟对这些议题的深入分析和论述,展现了他对政治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些深度思考使得我对这些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其次,从语言上看,休谟的表述简洁明了,逻辑性强。他善于运用举例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得抽象的政治哲学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休谟在书中的论述清晰、逻辑严密,用词准确、简练。这种语言特点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休谟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对不同观点和立场的思考,使我更加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再次,休谟在书中对自由、正义、政府、宗教等议题的论述,展现了他深厚的哲学功底和独特的见解。他对这些议题的深入分析和论述,既体现了他对政治哲学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的独到见解。这种深度思考使得我对这些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再次,作品的角色塑造鲜明。在《休谟政治论文选》中,休谟以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为角色,通过论述和论证来塑造这一角色。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用充分的理由和论证来支持。这种角色塑造使得休谟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不同观点和立场的思考,使我更加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友邦惊诧论读后感
友邦惊诧论读后感《友邦惊诧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作者是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观点而闻名于世。
在读完这部著作之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休谟在《友邦惊诧论》中提出了“因果关系”的观点。
他认为,我们之所以相信某种事物会导致另一种事物的发生,只是因为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
然而,这种必然性只是我们的一种偏见,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性。
这一观点使我深思,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确定和可靠呢?我们所相信的因果关系是否真的存在呢?这些问题让我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怀疑,也让我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观念和信仰。
其次,休谟在《友邦惊诧论》中对“自我”和“个体”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并没有真正的自我。
我们所谓的自我只是一系列的感觉、情绪和思想的集合,而并非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震撼,我们所追求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是否真的有意义呢?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而非一味地追求自我?这些问题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产生了重新的思考。
最后,休谟在《友邦惊诧论》中对宗教和道德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认为,宗教和道德只是人类的一种信仰和习惯,而并非客观存在的真理。
他认为,我们之所以相信宗教和道德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习惯性地接受了它们,并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和验证。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震撼,我们对宗教和道德的信仰是否真的有意义呢?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宗教和道德,而非盲目地追随它们?这些问题让我对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产生了重新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友邦惊诧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休谟的思想的力量和深度,也对自己的认知、生活方式和信仰产生了重新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著作将会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理性、谨慎和深刻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读后感
然而,我必须承认,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让我困惑的地方。休谟的观点有时显得过于激进,甚至有些极端。他对于宗教信仰的批判让我感到有些过于激烈,甚至让我怀疑他是否忽略了宗教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它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是人们面对困境时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
在分析和评论《自然宗教对话录》的结构和语言时,我认为休谟的这些优点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不仅使得他的论点更加有力和引人深思,也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三篇范文
《自然宗教对话录》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部作品。本书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主要讨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质疑了宗教信仰的合理性。作为一名无神论者,休谟在书中大胆地向读者展示了他的思想观点,对宗教信仰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休谟对理性思维的重视。他通过四位不同身份人物的对话,展现了宗教信仰的荒谬性和自然宗教的脆弱。他提出,人类对于上帝的信仰仅仅是一种习惯和传统,而非理性思考的产物。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因为在我看来,理性思维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我们应该运用它来审视和思考。
这个视角的意义和目的在于,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休谟的这本书,使我们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批判著作。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休谟的思想观点,以及他在启蒙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个视角也启发我们去关注和思考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何运用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去审视和改变我们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休 谟 问题 的 思 考 与 感 悟
一
、
1 、观 念 源 于经 验
休谟 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那就是 :我们 的身体虽然被 限制 在地球上 ,并且遭遇到各种痛苦和困难 ,但 是我们 的思想 却能在一 刹那 之间把我们送到宇宙中最遥远的地方 ,甚至于超出宇宙直达那个无 限的 混沌之 中。但是 ,思想并非是毫无边际的 ,它必须 以经验作为 自己的基 础 ,超出经验范 围之外的事物是不可感 、不可知的 ,人类 的全部讨 论只 能 在 经 验 的范 围 内才 能 成 立 。
郭 一 君
摘 要 :休谟 问题从提 出至今 ,都没有获得 令人满意的答复,但其对 归纳法的诘 难是 任何一 个信 奉科 学力量的人 所不 能回避的 ,该 问 题 中闪烁的怀疑论的科学精神也值得我们探 究。本篇文章将从 论述休 谟问题 出发 ,最终落脚于其 中蕴含 着的可贵的科 学精神 。 关 键 词 : 经验 ; 因果 关 系 ; 习惯 ;信 念 ;科 学 精神
2 、 因果 关 系 、 习惯 、信 念
但人类毕竟有别 于动物 ,人们总是向往未知 ,并希望得到确定性 的回 响 ,所以上面提到的人类 “ 推理”往往并不局限于已经经验到的事件范围 之内,而总是要从过去延伸到将来 ,从已经经验到的事物推向未经验到的事 情。既然如此 ,那么包含在这类知识中的那些超出已有经验之外的延伸 ,其 依据又何在呢?它的基础又是什么呢?休谟回答说是 :因果关系。 切科学的唯一直接 的效用 ,正 在于教 导我们如何 借原 因来 规范 将来 的事情 。 ”在 《 人性论》 中,休谟还 这样写 到 : “ 唯一能够 推溯到 我们感官 以外 ,并把我们 看不见 、触 不着 的存 在和对象 报告 于我们 的, 就 是 因果 关 系 。 ” 二 、从 休 谟 问题 中发 现 科 学 的精 神 旦 理解了休谟 问题 ,随之而来 的必然是 心灵 的震撼 和对以往生 活 所信奉 的所 谓科 学规律 的怀疑。是啊 ,我们凭什么 因为太 阳之前每天都 会升起 ,就断言太阳之后 依然也会如期 而至 呢?明天 的可 能实际上 已经 超 出了我们从以往 的经 验规律 中所归纳 出来 的所谓准则 的范 围。 在人 类意识 到休谟 问题这个 系统怀 疑论体 系的存 在之前 ,我们安逸 的生 活 ,在 日复一 日年 复一年 的经验 生活中 ,满足 于前人 的归纳 ,在 心 里 断言明天也会 像今天这样 ,至少它的变化在我可承受的范 围之 内 ,渐 渐地 ,我们就如同温水 中的青蛙一般 ,使思维 日 渐失 去其 活力。 只有 在问题提出的地方 ,缺陷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否则它只能静 静 地沉 睡在 我们的心间。休谟发现了它 ,这也 就意味着 他为我们这被 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所禁锢住 的心灵打开 了一扇铁屋 中的铁窗 ,我们能从这面小 窗透 出的光 中去窥探人类认识的全新领域 ,去探索 ,去发现 ,去改进 ,去创造 ,正 如休谟所言 的那样 “ 在这里 ,星星的火光会燃烧我最大的火焰 ;因为燃 料常常是准备好 的! ’ ' 但是说到这 ,或许人们就要发 问了:既然休谟都取消 了科 学 的确 定 性 的存在 , 那我们 的探索是否可能 ?我们 的探索还有 意义吗?我们不 是 就要 陷入不可知 的迷茫 和惶恐之 中了吗? 休谟 的答案是 :不 !而 以上发 问是 由于我们对休谟 问题存在误解 。 休谟虽然对人类 的认识提 出了新 的斯芬 克斯之谜 ,但 是这个斯芬 克 斯之谜 的提 出不是为 了要将人类认识 的可能性打倒在地 ,要取消我们 经 验生活 的根基 ,要将科学 至于死地 ,要将 人类推 向绝望 的边缘 ,要让 我 们 如 同 踩 在 没有 稳 固 根 基 的 浮 萍 之 上 不 安 的 生 活 。 否 定 了 归 纳 的科 学 性 ,并 不意味着我们 只能盲从 地生活 ,不用再进行 科学的探索 、科学的 研 究 ,我们的脚 步的每一步的迈出都是没有意义的 ,毕竟 ,归纳 是科学 认 识的工具 ,而不是 自然本 身的本 质。 休谟 没有 给对科 学的悲观留下可能 ,“ 盲 目的失望在科 学 中并不 能 合 理地存 在下去 ,因 为以前 的企 图无论 如何 失败 ,而我们 依然 可 以希 望 ,后代人们凭借勤劳 、幸运和改进了的睿智 ,会达到前代所 不知晓 的 发明。每一个好 冒险的天才 ,对这个难得的奖品都会欢欣跳跃 ,他不但 不被前人的失败所挫阻 ,而且会因此更为奋励 ;因为他希望 ,成就那样 艰难的一件冒险事业正是一种光荣 ,那种光荣正是单为他保留的” 。 “ 我现在 的这些 暗示 如果能 激起哲 学家 的好奇心来 ,使他们感 觉到 所有普遍学说在探讨这类奇特而玄妙的题 目时 ,是如何有缺 点的 ,那也 就够 了。 ” 历史证明 ,休谟的 目的达到 了,并且远远超 出了他本 人的料想 ,成 为 了超越时代 ,超越 国别的人类认识 的永恒 问题 。 “ 科学结构不仅依靠经验材料 的支撑 ,超 越于经验 之上 ,它 还受一 定的信念 、价值或思维形式的支配 。不仅可 以由此 出发来选择 有利于 自 己的经验材料 ,还可 以把绝大部分经验材料作出有利于 自己的解释。 ” 休漠的理论不正为我们指出了这点吗?( 虽然波普尔指 出休谟 的理论是 从经验中形成原则,但是从休谟的著作 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他也指出 了人们同时从原则中挑选经验材料。( 作者单位:中央 民族大学)
在近代认识史上 ,休谟问题是向人类提出的最大挑战 。休谟 的论证 和结论 曾导致人们对 自身理性失去信心 ,从而动摇了整个科学知识 大厦 的基础 ,使人们对科学认识的可能性普遍产生 了怀疑 。自康德 以来 ,休 谟 问题一直支配着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的思想 ,也影响和制约着许 多科 学 家 的思 维 。 而揭 开这一认识之谜 ,将为人们开拓新 的视野 ,展示新 的思维方式 和方 法 ,平 息我们 目前所 面临的许多思想上 的危机 ,给人们 理解科学认 识 和创造 的历程提供一把 开启神秘之 门的钥匙 。 对 休谟 问题 的 陈 述 正 是 由 于对 近代 科 学 上 述 特 点 的不 同强 调 ,近 代 西 方 哲 学 中 出 现 了 两个明显不同的派别 ,即以强调数学和逻辑演绎方法 的理性 主义者和 以 强调经验归纳方法的经验 主义 者。而 1 8世纪 的休谟则 是实验科 学方法 的坚决拥护者 ,并 由此出发提出了影 响深远 的 “ 休谟 问题” 。 而休谟提出的这一问题无 疑成了人类认识领域 的斯 芬克斯之谜 。休 谟通过分析研究观念的起源 、联 结、分类和 因果联系 的性 质 ,对人类认 识的许多问题提出了 自己的存 疑 ,并 可以说最终瓦解掉 了以经验和归纳 为根基的科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