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功能优势发挥路径探析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近年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推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提升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从完善政党内部治理机制、加强党员教育培养、增强政党执政能力、规范政党竞争机制四个方面探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
一、完善政党内部治理机制政党内部治理机制是推动治理效能提升的基础。
当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党内民主和党务公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首先,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平衡机制,避免权力集中导致的滥用问题。
同时,要加强党内选举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加党员对党内选举的参与度。
此外,还要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党内事务的公平公正。
二、加强党员教育培养党员教育培养是提高政党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还面临党员教育水平不高、党员队伍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亟需加强党员教育工作。
首先,要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
同时,要加强党员组织生活,通过开展党员活动、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此外,还要加强党员培训工作,提升党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增强政党执政能力政党执政能力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
目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要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力,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同时,要加强政党的领导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政党的组织协调能力,推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政策的无缝衔接。
四、规范政党竞争机制政党竞争机制是促进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党竞争机制还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要加强政党党规党纪建设,规范政党内部的行为准则和规定。
同时,要加强政党的民主选举制度,确保政党领导层的人员选拔和换届工作的公正性和公正性。
关于新形势下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特色优势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特色优势的思考作者:魏晓文刘越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4期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形成过程中鲜明的历史特色和结构上突出的功能特色。
进入新时期,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和新任务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自身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我国政党制度需要进一步发挥其特色的优势,优化各项功能,完成历史交给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政党制度;特色;优势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43-03从中国第一个政党的产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再到在这一制度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中国的政党制度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
进入新时期,面对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是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问题。
一、新形势下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环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面临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政党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机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
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发布,为这一制度在新时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的发布,对我国的政党制度进行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进行了新的部署,也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论新形势下我国政党制度优势及功能提升
组织 掌 握 的社 会 意识形 态 的领导 。其 次是政 治资源
整合 。在中国这样的超级发展 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 政 治体 系必 须掌 握 和 分配 相 当量 的 资源 , 且 能够 并 有 效地 利用 这些 资源 。中 国政 党 制度 , 其本 身 也是
巨大 的政治 资源 , 种 作 用 主要 表 现 在 民 主党 派 可 这
党 的参 政功 能发 挥不 够 充 分 共产党是执政党 ,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 党 或在 野 党 , 民主 党 派 是 自觉 接 受 共 产党 的政 治 领
导, 与共 产 党通 力合 作 的友好 党 派。这 种政党 制度 ,
以合作和协商代替了对立和斗争, 能有效保持社会 稳定 和谐 。这 种政 治制 度又 能够广 泛 听取 和吸收 各 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 保证 国家方针 、 政策决策的
德 。在 实现现 代化 的过程 中 , 政党 制 度 作 为 上层 建
但是毕竟 只有 6 年的历史 , 2 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 不够完善的地方 。
( ) 政党 领导 能 力有待 提 高 一 执
毛 泽东说 过 :所 谓 领导 权 , “ 不是 要 一 天 到 晚 当
口号去高喊 , 也不是盛气凌人要人家去服从我们 , 而 是要以党 的正确政策和 自己的模范工作 , 说服和教 育党外人士 , 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 但是实 ” 际工作 中 , 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却不重视和其他党 派 的合作 , 甚至认为多党合作可有可无 , 把民主监督 看 做是 民主党 派 给 共 产 党找 麻 烦 , 民主 党 派工 作 对
科 学化 和 民主 化 , 而 有效 地 保 证 了我 国政 治 长期 进
的稳 定 和 政治 生活 的有 序运 转 。 ( ) 固的对 外 防御 功能 五 坚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研究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研究魏晓文,秦雪(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构的伟大政治创造。
新型政党制度所具有的代表优势、多党合作优势和民主协商优势,了凝聚理目标和路共识、提升理主体的整合力、保障理决策的科民的理效o站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优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需要秉度内在特质发挥执党治理核体的导力,激发制度活力优党理重要主体的凝智聚力功能,巩固长期和谐党凝聚理强大合力,提升度多党合理效能运。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制度优势;治理效能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1-0051-0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产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制度!才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设!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⑴6治政的经明!新型政党制治理现切的内在联#揭新型政党制的利益代表优势、多党合作优势和民主优势!明确其优势转为治理目标、提升治理主体社会整合力、保障治科的治理效能!有助于提高多党合作的制度化水平!更好地推进治理现的伟大进程。
一、中国新国家治理效能新型政党制度是对新政党制度科学内涵与特点优势的最新概,它在现治发挥着统局和力的重要作#这一制度不仅经的选择和社会的考!而成社会相的运行模式!实现政党、社会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以自的利益代表优势、多合作优势和民主优势彰显着国家治理效能!保持着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张力。
(一)政党制度与治理效能的逻辑关系政党制为政力运行以及进行治理的和长效机制!能否科学高效运转!着治理效能。
政党制治理效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统—关系。
其一!政党制度是现治的枢纽!着治理效能。
科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成熟的制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作为特定阶级利益的表和现代政治生活得以展幵的要素!政党从诞生起就肩负着运用法律和制度统筹管社会事务的职!并将良性发展轨道以实现善治的使命。
!政党不仅是现治理的设计者、推动者、5也是制度的制定者、O 治理效力力的建设升5政党治理所形成的政党关系、行为规则和运行模式5成一个的政党制度5并治理进行顶层制度设计。
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的思考
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的思考作者:张凤玲来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作者简介:张凤玲,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凤玲(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以领导、合作、协商为要义,发挥着独特的治理价值和作用。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着眼于我国政党制度的治理价值,促进政党政协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推进政党制度更好成熟定型,为国家治理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合作;治理【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20.04.007【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20)04-0031-04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要在党领导下,更好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增强“中国之制”的协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和作用,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
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国政党制度称之为新型政党制度,并对此做出了阐释[2]。
一、我国国家治理的内涵国家治理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通俗地讲,所谓治理,就是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协同达成共同目标的过程。
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倡导消极国家观,强调“多主体、多中心”治理,相应地,对“治理”的理解也多从社会的自我管理、合作协调出发,将“社会”处于中心或优先地位。
而我国侧重于从中国国情历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实效去理解“治理”,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
党政研究 2020 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态与应对研究”(17BKS151) 〔作者简介〕吴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吴向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430072。
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吴 伟 吴向伟〔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这体现了党的国家治理理念的创新与升华。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创新与发展能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其制度效能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应当紧紧抓住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既要充分认识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联系,寻找逻辑契合点;又要在建立两者逻辑契合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措施。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优势;国家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2-0071-0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这一表述指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刻含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3〕具体来说,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治理能力是指党领导人民运用宪法、法律有效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能力。
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
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作者:刘淑芳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国国情,具有独特优势。
新型政党制度以理论的创新性建构独特属性,彰显理论优势;以人民为中心铸牢价值根基,彰显价值优势;以治理的有效性为新型政党制度提供实践支撑,彰显行动优势。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特色优势;民主;监督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5.010[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5-0053-042018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论断,并概括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深入理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对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优势:以理论的创新性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属性制度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推动着历史朝特定的方向发展[1]。
任何制度的生成都是契合历史发展规律、经实践检验的理论创新过程。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并不是随心所欲创造出来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中国的国情,从中国土壤中内生出来的,富有强劲的理论生命力。
(一)创新了政党与政党的关系世界各国的政党关系复杂,一般可以分为竞争型与合作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关系大多属于竞争型政党关系。
在竞争型政党关系中,为了达到各自政治目的,政党之间彼此指责、相互竞争,甚至不择手段。
竞争型政党关系在较长时间内,型塑了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推动着各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运行中也存在耗费大量政治资源,降低政党机制的运行效能的现象。
与竞争型政党关系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主张政党联盟与合作,提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2]。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展现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展现作者:庄汉王靖红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01期[摘要]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
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指针,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展示和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具体路径为:多党合作凝聚国家治理的价值共识,互相监督规范国家治理的权力运行,政治协商实现国家治理的决策民主,参政议政提升国家治理的制度效能。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政党制度制度优势[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20)01-0011-05[收稿日期]2020-01-05[作者简介]1.庄汉,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王靖红,武汉大学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指出其“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特性、历史地位和独特优势,为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
一是阐释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意义与制度逻辑,指出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了政党理论,为政党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范本。
同时,提升了人民民主的品质,拓展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方式。
[3]其新在于“和而不同”的和谐型政党关系,“求同存异”的合作型政党关系和“同心同德”的同心型政党关系。
政治过程视角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May.2021/No.3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过程视角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方雷崔哲[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以团结合作为依托、以党际政治饰商为平台、以相互监督为保障构建的一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政洽过程动态分析,可将新型政党制度的运作视为政洽引领、政洛整合与政治协商的联动过程,在价值理念、政竞职能与政治参与上体现出"人民本住”的利益代表、多元互动的利益整合与有效参与的利益实现等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深刻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洛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政洛过程;中国靳型政堯制度;治理数能一、问题的提出从政治生活封闭的专制政治向政治生活开放的现代民主政治变迁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利益分化与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动,也意味着多元并存的社会利益群体对扩大政治参与需求的日益高涨。
与此相适应,在共同目标支持下,由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治理理念应运而生。
政治过程研究的兴起和繁荣与现代政治生活的开放性密切相关,行为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也为政治过程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分析工具。
政治过程或政府过程最先由美国学者本特利提出,他从政治集团的角度对美国政治作出了全景式分析,指出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与政府的内外互动作用构成政治过程。
①此后,经由戴维•杜鲁门等学者的完善与发展,政府过程的实际行为与复杂构成得到了进一步阐发。
②政府过程研究在很多情况下等同于政治过程研究,但后者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不仅在于政府运作,还强调民众的政治参与。
持政治过程研究视角的学者普遍认为,相较于“法律一制度研究范式”聚焦于正式机构与政治制度的静态研究方式,着眼于政治活动开放性的政治过程理论能够更加全面、动态地阐释政治运作的实际图景,也为揭示特定政党制度框架内政党国家治理行为的全过程及其治理效能提供了更加可行的切入点。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及其效能转化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及其效能转化作者:孙雨,李雅兴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04期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二者之间紧密关联,高度契合,都具有历史传承性、主体多元性和人民性。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植根于中国土壤,它具有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新时代更好地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加强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健全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家治理;效能转化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4.010[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4-0060-0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集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
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联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
要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首要应把握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关联性与契合性。
(一)历史传承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都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体现出鲜明的历史传承性。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
总的来说,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民主党参政的国家,并不是多党轮流坐庄的,所以跟老旧的政党制度相比的话,新型政党制度更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
从利益角度来说的话,新型政党制度就是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进行结合所诞生的产物,能够代表和实现现在广大人民的切实利益。
从功能角度来说的话,新型政党制度就是将各个政党以及无党派人士团结起来,这样能够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前进。
从效果角度来说的话,新型政党制度能够通过制度、程序以及规模化来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中处理,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党派阶级区域利益产生阻碍。
从各方面来看,新型政党制度都是比较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发展情况的,并且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动力来源、制约因素和实践路径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动力来源、制约因素和实践路径作者:崔晓彤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2年第10期[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所具备的保障真实广泛的民主实现、有效凝聚社会共识以及助力目标使命推进等制度优势,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转化治理效能的必要基础。
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虽具备制度优势、思想文化及创新实践等动力来源,但实际转化进程因受到认知、环境及自身建设等因素制约,仍需要通过夯实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基础、搭建监管保障平台、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等实践路径,为切实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进而坚定制度自信、凝聚力量。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转化;动力来源;制约因素;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10-0015-06积极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取得实效,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注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活力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持续“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1],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彰显其比较优势的有效渠道,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作为的重要依托。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动力来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发展逻辑和历史发展逻辑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2]165,它扎根于中国国情,是符合经济社会实际和人民共同意愿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多维动力来源,这些动力来源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拓展,不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
完善其“合作、参与、协商”[3]18的基本精神以及“团结、民主、和谐”[3]18的本质属性,是塑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根基所在。
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缘起与政治优势
政党制度研究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缘起与政治优势金更兴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摘 要: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植根于中国土壤,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长期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精神写照。
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发布和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确立。
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巨大优势,它创建了全新的民主形式、构建了和谐的政党关系、建立了新的决策机制、开辟了新的治理模式、构建了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是重大的政治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缘起;政治优势;协商民主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8-9012(2020)02-0033-07201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1]正式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
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指针。
新型政党制度的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收稿日期:2020-05-11基金项目:西南大学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研究”(项目编号:SWU19094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金更兴(1985-),男,江西高安人,西南大学党委统战部讲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33政党制度研究我国政党制度在新时代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国文化,生发于中国土壤,是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中走出来的,是适合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造。
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2期
本栏责任编辑吕红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
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
效能,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如何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使新型政党制度更加
成熟、更加定型?怎样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新”?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发挥新型政党制
度优势的机制、加强民主党派履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党协商的运行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
——编者。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优势论析
作者: 颜叶甜[1]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37-4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国共产党;新型政党制度;政治优势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蕴含中国智慧的原创性政治产物,体现了党性与科学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时代性的内在统一,具有其他的政党制度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政治优势。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执政党执政本领与参政党参政本领协同发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高度自信,不断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研究
04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特点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够充 分发挥各政党的政治作用,促进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
起源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各民主党 派都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局面。
完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机制,形成全
方位的监督体系,确保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有效实施。
02 03
加强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推动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人民群众的监 督作用,使人民能够更好地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 督权。
提高监督效果
提高监督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使监督 真正发挥实效。
用。
通过对治理效能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党制度的优化和发展提
03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综述
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在国外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为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框架。
政党制度
国外学者对政党制度的定义、类型、功能及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 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治理效能的实证分析方法
基于历史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和不同时期的特点进 行比较分析,评估其治理效能的变化和趋势。
基于案例分析法
选择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治理效果。
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韩子阳
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韩子阳发布时间:2023-05-10T06:44:37.89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5期作者:韩子阳[导读] 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实现。
新型政党制度,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作用,如何将其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入手,探讨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和方法。
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实现。
新型政党制度,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作用,如何将其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入手,探讨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国家治理效能;有效路径在新时代下,中国政治制度体系取得了重大的改革和完善,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新型政党制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将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新型政党制度与传统的一党制制度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首先,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多党制,增加了党派竞争的机会,扩大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通过政治协商、议政建言等途径,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人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同时,新型政党制度不仅可以促进政治竞争,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有效的治理,也可以有效打击腐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让人民对政治决策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发言权。
并且,新型政党制度强调多党合作,各党派在国家治理中有各自的分工和角色,同时又有协作和协调,使政治局面更加稳定。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探析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探析
毕松;杨立云
【期刊名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22()1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党政关系、政党关系和党社关系等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好制度。
但这一制度目前尚存在理论话语更新滞后、实践机制急需完善、主体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利于其“应然优势”完全地转化为“实然效能”。
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新条件和新任务,应采取综合举措,形成集实现体系、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于一体的机制系统,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毕松;杨立云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3.2
【相关文献】
1.推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析
2.政党功能视角下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提升路径探析
3.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优势、意义与路径
4.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协商民主认知与治理效能提升路径分析——基于执政党与参政党成员的实证分析
5.人民政协在发挥和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中的优势和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政党视角下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的优势——基于政治协商的分析进路
作者: 李新廷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山东威海,264209
出版物刊名: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39-4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参政党;民主党派
摘要: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中,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参政党的视角与民主党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履行的进路去理解新型政党制度,可以发现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扩展巩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代表性,展现了国家治理利益代表广泛性的优势;民主党派塑造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性,展现了国家治理效果共识性的优势;民主党派参与新型政党制度协商的多层次和广泛性,展现了国家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建设促进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Mar.2019 No.1(Gel.116)2019年3月第1期(总第116期)政党制度研究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功能优势发挥路径探析李鹏(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32)摘要: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相比,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促进政治民主化、增强政治认同感、扩大政治整合力、维护政治稳定性、实现政治有效性等方面的政治功能优势。
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功能优势,就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效发挥各参政党作用、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功能优势;制度化建设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12(2019)01-0013-05政党制度是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对人类政治生活的运行发挥着支撑性作用。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指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⑴习近平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政党制度的高度自信,突破了西方主流的政党政治理论研究,为中国政党政治研究赢得了话语权,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国政党制度的含义、价值、优势、特点以及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助力和支持。
本文拟遵循习近平关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政治功能优势及其发挥路径进行论述。
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于西方。
伴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现代文收稿日期:2019-01-1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山西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鹏(1984-),男,山西临猗人,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政党政治与新型政党制度。
13明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政治已成为各国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不论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抑或是第三世界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政党制度,以维持国家政治生活的运行。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共同创造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社会稳定,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也有别于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党制度。
与历史上和现存的政党制度相比较,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
它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政治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吸吮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沉淀积累的天下为公、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优秀政治文化,借鉴欧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以及原苏东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益成果,突破二元对立和一元绝对的窠臼,辩证处理“一”与“多”的关系,有效实现“一”与“多”的结合,实现了政党制度的创造性革新。
0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一)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在我国政党格局中,既有中国共产党,也有八个民主党派。
其中,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是区别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根本特征。
所谓共产党领导,不是由共产党包办一切,而是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力量,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政治上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一种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一种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
(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掌国家政权,这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
政党的实质是阶级斗争和利益表达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由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可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实现,可以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而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真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各民主党派心系国运、策济民生、奔走国是,围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三)民主监督、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协商、合作、参与为基本精神,以民主、团结、和谐为本质属性。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上的地位是独立的、平等的。
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民主党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善意的,是基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监督,是一种建设性的正向监督。
监督的目的在于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14科学决策,减少失误,端正作风,勤政廉洁,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监督形式和内容是广泛多样的。
同时,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政党协商。
政党协商的实质是政治协商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意识。
中国共产党还支持民主党派参与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及其他方面的协商,实现集中领导和广泛参与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的关切,做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
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功能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那种你上我下的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一党制那种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叽它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能够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它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和优势,也能够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作用和优势,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显著的政治功能优势。
(一)促进政治民主化在民主诉求上.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人民性、代表性、广泛性、包容性的鲜明特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民主诉求。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
在民主形式上,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辩证统一,既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杜绝了“议而不决”,又充分听取“少数人的意见”,避免了“多数人的暴政”,体现了民主精神,贯彻了民主原则,是真民主的典范叫新型政党制度保证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中国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增强政治认同感在政治传统上,新型政党制度继承了中华民族历史沉淀积累的天下为公、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等优秀政治文化,延续了“和”“合”传统文化基因,强化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文化认同。
在政治观念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所基于的民主、团结、合作等共同价值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目标,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
这些共同价值理念和奋斗目标是新型政党制度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基准。
随着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更加认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观念。
在政治制度比较中,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两党制、多党制和历史上苏东社会主义一党制相比,所体现出的广泛性、包容性、参与性、合作性等鲜明特征和制度优势,必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
(三)扩大政治整合力中国的政治性整合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来实现的。
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和统战工作的结果。
这一制度本身也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参与性、合作性,在现实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政治整合力。
它能够使不同阶层、不同界别、不同群体的群众广泛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国家公共权力的建构与运行得到社会中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组织及人物的支持与认同,使各民主党派在制度框架内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它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和优势,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整合各种意见和建议,扩大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的政治整合力。
(四)维护政治稳定性与西方政党制度强调制衡不同.新型政党制度强调的是合作,具有鲜明的兼容性.能将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纳入既有政治体制框架中,使其认同既有政治体制,并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为国家政治稳15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阀”。
在新型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照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保障他们及所联系群众的权益,通过民主协商最广泛地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愿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叫在新型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能够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进行科学决策,避免重大政治决策失误。
新型政党制度各政党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合作的良性关系,有效避免了政治分裂和尖锐对立,避免了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有利于维护政治共同体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