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课件(第8章)
农业政策学课件 第08章 农业土地政策
2020/9/27
24
第四节 耕地保护政策
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是“三少”
人均耕地少 优质耕地少 后备耕地资源少
我国将保护耕地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20/9/27
25
政策内容
土地用途管制
2020/9/27
14
政策过程
全国迅速推广
从1983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又接连发出4个一号 文件,一再肯定包产到户政策长期不变。
到1983年底,全国1.75亿农户实行了包干到户,占 农户总数的94.5%。
2020/9/27
15
政策效果
人均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增长25.7斤的速度上 升,结束了1956年集体化以后22年徘徊在600 斤左右的状况,在1984年接近800斤,奠定了 解决温饱、走向小康的重要基础。
21 果园 22 茶园 23 其它园地
3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 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 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31 有林地 32 灌木林地 33 其它林地
4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41 天然牧草地 42 人工牧草地 43 其它草地
一级类
含义
二级类
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 11 水田 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12 水浇地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13 旱地
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 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 70%的土地。包 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农业经济学农业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一、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人类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人 类中心论”,人类以征服者的形象出现,虽 然极大地获得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 掠夺式地对待自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 资源的尖锐矛盾。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 可持续发展正是这一矛盾的产物。
2024/7/18
3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受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 委托,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提出 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此后,相继有50多个 国家制定了本国的自然保护大纲。
14
第二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 与影响因素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 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 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 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 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 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2024/7/18
13
启示与思考
在处理同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用征服的态度。 农业生产必须尽量利用自然机制和可更新资源,
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维持的功能。 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经济结
构必须与生态结构协调一致。 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前提。
2024/7/18
(1)最低安全标准原则 (2)公平性原则
2024/7/18
19
(三)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特性
(1)环境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环境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和制约的双重性,二者 既对立又统一 。
(2)环境问题具有传递性 (3)环境污染往往具有累积性,呈指数式发展 (4)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学习交流PPT
2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 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 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 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 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学习交流PPT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 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 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 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 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 财富能力。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 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一讲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1988年FAO定义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
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
要。这种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
不造成环境恶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
接受。
国外生态农业
说明内涵丰富,但没有统一的定义。
(2)农业的可持续性:一般与Gordon K,Donglass提出了 三重属性定义类同。
四种较有影响的概念 ①着重自然属性 ②着重社会属性 ③着重经济属性 ④着重科技属性
2.持续农业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本代人的公平,代 际间的公平,地区间的公平。 (2)农业生产持续性原则:社会(产品数量、优质、农业
结构与产品结构)、经济与生态
(3)共同性原则: 即目标和行动的共同性。 (4)质量原则 (5)时序性原则 (6)发展的原则
一系列使环境良性循环的农业经营实践过程。 Altier.M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后认为:“持续性”
为“地力的可恢复性、环境的健全性、经济上的合 理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 Gordon K,Donglass提出了三重属性定义:即可持续农 业是环境重要性、食物充足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有机 结合; Brown B.J 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三重目标的定义:即生 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
(3)日本的“环保型持续农业”
★减轻农业对环境造成的负作用; ★加强对环保型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 ★资源的再利用及地力维持与提高等。
(4)印度的持续农业发展
★研制和推广生物肥料,节约化肥施用; ★推广运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成立农工商企业集团,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及 振兴农村经济。
四、现代可持续农业及其特征
至公元前1万年 对自然 的态度 依赖自然
农业经济学 第8章 农业现代化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3000美元以上; (2)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2-15%以下; (3)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5%以上; (4)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70%以上; (5)识字人口的比重80%以上; (6)适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重10-15%以上; (7)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1000人以下; (8)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 (9)婴儿自然死亡率3%以下; (1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0%以上; (11)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
二、农业发展的阶段 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 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从总体上说,这种划分是以生产力水平, 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的技能和生 产力的组合方式等为标志的。
1,原始农业
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经7000多 年,是农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主要特征:人类使用石器、棍棒等简单工具,有 目的地种植和养殖以获得食物。 原始农业是人类从单纯获取“天然食物”(狩猎、 采集),转变到有目的地种植、养殖以获得食物。 原始农业的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刀耕火种,完全 靠天吃饭。原始农业的产量很低,只能依靠集体 劳动,只能提供维持生存需要的食物。 原始农业的贡献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实现了 采集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变。
3,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 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 农业。 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大体上是从18世纪末19 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完成。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科学化(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 机械化(现代农业机械体系) 专业化(高度分工:生产环节分工;区域分工; 作业工序分工) 社会化(农业产业组织创新) 市场化(农产品、农业生产要素成为商品;国内 市场与国际市场) 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城乡差别缩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如当政府对这种过热的状态进行 调整时,又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 的下降。
经济体制变动
人们对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乐观时,就 愿意增加消费或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预期变化
技术进步状况
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 较快;当技术进步缓慢时,经济增长 就比较缓慢。
23 二、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效率 提髙就会带来经济增长。
10 一、经济增长理论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三)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
两因素分解法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认为经济增长是劳动 或资本与其生产率作用的结果,即把经济增长率按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其计算 公式为: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 时产出的增加率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
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人均GDP)。
①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
经济增长速度可以使用经济增长率(G)进行度量。假定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为ΔYt,上年 所实现的经济总量为Yt -1,则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各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 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30 三、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1 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
第八章 农业资金
二、农业财政资金
• (一)农业财政资金的含义 • 是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
中央财政预算
地方财政预算 国家农业项目投入 各种补贴、事业费等
农业经济学
10
农 林 生 产 支 出
农 林 水 气 等 部 门 的 事 业 费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支 出
农 业 基 本 建 设 支 出 财
农 业 科 技 三 项 费 用
农业经济学
19
•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进一步增加 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的 惠农政策。 • 2009年,将紧紧围绕着“稳粮、增收、强 基础、重民生”的中心任务安排财政支农 资金。
农业经济学
20
特点
• • • • • 取消农业税 加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等支持。 财政支农力度显著加大 财政支农结构不断改善 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目前,以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 逐步将农村事业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 增收、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村改革、
农业经济学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增加防汛抗旱 动物防疫 “家电下乡”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农业经济学
18
• 近7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 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08年,中 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5.5亿 元,增长了37.9%,其中中央财政对农民的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 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增长了 107.7%。
1. 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技术进步
2. 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公共投资
3. 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大规模私人投资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经系
2021/8/17
1
学科简介
我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历史源远流长
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组和1939年 秋设立的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组。
1952年合并入南京农学院农经系,直至目前的南京 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果从1920年美籍教授卜凯(Buck)等来金陵大 学讲授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等课程算起,农林 经济管理专业已有80多年的历史。
2021/8/17
8
课程纲要(六之四)
第七章 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3学时)
农产品贸易的特性
农业保护政策
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WTO与我国农业
农产品贸易的构造变化
第八章 农业关联产业与食品体系(2学时)
农业关联产业与食品体系的概念 农业关联产业的展开理论 食品工业与食品流通业的产业组织 案例分析
Cramer Jensen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Agribusiness
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Cramer Jensen著,张世龙译:农业经济学 台湾西书出版社
2021/8/17
13
2021/8/1710课程纲要(六之六)第十一章 世界的人口与粮食安全(3学时)
粮食安全问题的三要素 人口爆发与人口转换理论 世界的粮食生产 世界的粮食分配
第十二章 外国农业经济(6学时)
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概略 美国农业经济 日本农业经济 西欧农业经济 印度农业经济
2021/8/17
WTO与中国农业
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讨论
农村调查与实践(实习)
2021/8/17
8章-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4
地球上自然资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 已经超出了地球的再生能力。 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 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 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 物种减少15%。 全球至少四分之一的鱼类已经被人类捕杀。据统计, 最近几年,有90%的金枪鱼、旗鱼和鲨鱼等大型海洋 食肉动物死亡。而在下个世纪,12%的鸟类、25%的 哺乳动物和超过30%的两栖动物都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对于幸存的动物来说,日子也并不好过。全球变暖会 令它们的生存越来越艰难。 自1980年至今,35%的红树林被砍伐,20%的珊瑚礁 被破坏,另外20%的珊瑚礁已经严重衰退。
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 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甘地
1
第八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3
环境是指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要素和信息要 素的总合。环境的形成可区分为自然环境 和人造环境。 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环境要素。
6
3.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 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在土地资源中,山 地多,平地少,其中高于海拔500米的国土面积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4。在矿产资源中,矿种齐全 配套,我国目前已发现矿产162种,已探明有储 量的矿产148种,但是贫矿多,富矿少,组分复 杂,综合矿多,单一矿少. 4.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 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我国资源配置状况不 良,不得不南粮北调,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 电东送.
第8章 循环经济与循环型社会
Your site here
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 先污染,后治理 清洁生产 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改变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2 、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在循环经济展过程中的实践 :
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 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
再利用
重复使用
过程中
原料套用、能量梯级 利用、中水回用,可 修复产品再利用等。
资源化
使再循环
输出端
要求物品完成使用 的功能后重新变成 再生资源。
LOGO
Your site here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减量化原则
要求用较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
此又叫减物质化。这样,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 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LOGO
Your site here
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和三个支撑
循环经济型社会构建
生态园区产业链建设的 区域层次 清洁生产和静脉 先进 产业的企业层次 系统 先进 优化 科技 软科 研发 学
LOGO
Your site here
生态 法规 教育 和道 德养 成
——工程科 学技术是循 环经济的基 石,缺乏科 学技术的支 撑,循环经 济的理念将 成为海市蜃 楼。
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
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 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
LOGO
Your site here
3、循环经济的 ”3R“ 原则
发展经济学第8章 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 第三世界的高出生率也有影响。
• 谁来承担责任?
2019/12/14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富春
15
(四)环境恶化的范围
• 水污染和缺水 • 空气污染 • 固体废物和有害物质 • 土壤退化 • 毁林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 大气变化
危害谁明白?
• 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部资本资产不减少,而 且消耗同时但资本存量也不减少。
2019/12/14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富春
10
一、环境成本的计算
• NNP = GNP – Dm – Dn • NNP = GNP – Dm – Dn – R – A
• Dm 制造品折旧 Dn 环境资本折旧 • R 恢复环境资本支出;A 防止环境破坏的支出
5、知识、贫困与环境治理
2019/12/14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富春
2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 展。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 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
2019/12/14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富春
第八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必须把可持续性强调为发展的指导原则
——前联合国秘书长 加利
2019/12/14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富春
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及分类
1. 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指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
过状态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相对于人类的
要求而言,自然资源是稀缺的。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富春
《农业经济学导论》课件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扩大,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 程。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农产品进口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加大。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与实践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农业成为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领域。
南南合作的意义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缩小 南北差距、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南南合作的实践
发展中国家间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业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的合作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需求量。
农业供求关系:均衡与非均衡。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与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
01
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价格波动
02
季节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异常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预测
03
基于历史数据、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农业市场失灵的表现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规模不经济等 。
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来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和资源配置。
农业税收影响
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分配,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 结构的优化。
农业税收政策的问题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者减少投入和提高价格,对消费者造 成不利影响。
农民收入来源与增长途径
农民收入来源
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等多元化收入来源 。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 课件
目录
• 农业经济学概述 • 农业市场与供求关系 • 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 • 农业政策与农民收入 • 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业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农业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四)全面的定义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 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 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二、可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
(一)现代农业带来的弊端 1、能源消耗大 2、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1)农药 (2)化肥 (3)专业化生产造成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离, 使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被打破 3、水、森林、生物物种等农业资源遭到破 坏
(二)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 需求能力的发展。包括:
1、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的公平; 代际间的公平; 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定义可 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能动地调控自然—经 济—社会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 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 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 高生活质量。
2、从社会属性定义: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 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从经济属性定义:在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 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4、从科技属性定义: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 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 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
1、政府要加强资源的管理工作 2、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
二、简答及论述题 1、论述可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 2、可持续农业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3、论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二、战略措施
(一)正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 题,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造良好的政 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 展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目•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录CHAPTER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农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业生产要素瓶颈制约突出。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CHAPTER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设施农业推进精准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03020103促进产销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01培育农业龙头企业02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CHAPTER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色畜牧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业,如草原畜牧业、山地畜牧业等。
特色种植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业,如绿色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等。
特色渔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渔业,如海洋渔业、淡水渔业等。
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CHAPTER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农村道路网络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道路通达性和便利性,促进农产品运输和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养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农村道路养护机制,确保道路的长期使用和安全性,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善农田灌溉系统防治水污染和干旱灾害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完善农村电力设施扩大电力覆盖面通过架设输电线路、建设小型水电站等方式,为偏远农村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提高电力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完善农村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提交的出口减让表中的基期金额高达55亿 美元。与美国的直接出口补贴水平相当。但 美国认为,在1986—1990年,我国的农产品 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出口应具有竞 争力,因而要求中国将出口补贴水平约束在 零水平上,这与发达国家即使削减36%之后 的出口补贴水平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 争力仍然十分有限。
第4节 中国特色农业保护战略的基本框架与保 护体系 一、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运作 空间
在WTO框架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包括国内 支持、市场准入和出口支持三个方面。按 WTO规则,这三方面各国都有相应的减让义 务。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对农业的支持与 保护政策的运作空间将有所缩小。
1.WTO框架下的国内支持空间 国内支持措施主要是对农业生产者在生产投入 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补贴和收购价格支持以 及税费优惠。《农业协议》把国内支持措施 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另 一类是不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农业协议 》对后一类国内支持措施可免于减让承诺, 而对前一类国内支持措施则要求予以减让, 对发展中国家要求国内支持总额不得超过农 业总产值的10%。
三、政府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 与农业国际竞争力相联系的耕地的保护和 改良、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水利基础设施 的兴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科学研 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 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开发 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从这个 意义上说,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决定一个国家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何谓剪刀差?多数人认为:当工农业产品交换时 ,由于工业晶价格高于其价值(交换价值)。农 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交换价值),产生了工农 业产品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把这种差额变 化的趋势用曲线表示出来,就像张开的剪刀 形状。 剪刀差是反映不等价交换关系,在资本主义社 会,它是先进资本主义工业对落后小农的剥 削,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对落后的农 村的剥削,也是先进的资本王义工业国对落 后的农业国的剥削。在社会主义社会,剪刀 差已不具剥削性质,它反映了工农业、城乡 之间、国家与广大农民之间的经济关系,体 现了农民为国家提供积累的经济关系。
4.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土地单产 ,降低农产品单位成本,是改善农业比较 利益,缩小“剪刀差”的内源变量 5.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 生产率,是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的重要环节 第3节 中国选择可持续性农业保护战略的必要 性和迫切性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的巨额积累,使中国在十分 贫穷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但农业自身的积累能力却非 常脆弱,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困难。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作为一种高风险、低收 益的弱质产业。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政 府的保护。只有通过政府对农业的有效保护 ,才能防止农业部门的稀缺资源过速、过度 的流出农业,才能强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基础产业地位。 第2节 中国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农业自我积累 与发展能力 一、“剪刀差”的内涵和实质
(2)农业是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经营对象,经济 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过程交织在一起 农业生产是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这就决定了 农业生产要受到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自然 环境的双重制约,使得农业生产始终承担着 自然风险。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甚至会主宰 生产经营者的命运。如果“老天爷”大发慈 悲,风调雨顺、农业会五谷丰登;如果“老 天爷”大发雷霆,农业则会产量锐减,甚至 颗粒无收。农业生产力在很大角度上靠天成 长的状况,使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和脆弱性。这种情形,即使在生产力比较发 达的美国仍然存在。
3.WTO框架下农产品出口支持空间 《农业协议》规定:以1986—1990年为基期, 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应对受补贴的产品出口 虽与补贴预算开支分别削减14%与24%。应 削减的出口补贴包括:对农产品出口的直接 支付;根据出口实绩向供货厂商和贸易商品 的直接补贴;以优惠价格供应贸易商品以供 出口:政府行为带来的农产品出口支持;为 降低农产品的代销成本提供的补贴;政府规 定或强制出口商品运输给予费税的优惠与特 殊照顾。
(4)农业科技水平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尽管改革以来,中国在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 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科技在农业增长 份额中只有35%,与中国农业的发展很不适 应。 (5)农民收入提高较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重 新拉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弱质性决定了农业 保护在我国的迫切性 1.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 2.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变时期,农民还不具 备独立的利益主体和市场主体资格 3.农民整体素质弱,驾驭市场的能力差 4.在中国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遏具有另外一层 重要意义 总之,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在国 民经济中仍处于基础地位,对经济发展具有 巨大的推动作用。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必 将成为中国制定农业政策的一个重要选择。
一、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农产品需 求呈刚性增长的三个不可逆转,实施农业保 护势在必行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无论农产 品的数量需求,还是质量需求,仍然显示迅 速增长的势头,而我国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 景并不令人乐观。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耕地资源减少,地力下降 (2)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抗灾 能力差 (3)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止
2.WTO下的市场准入空间 WTO规则的核心内容就是降低贸易限制,扩大 市场准入。这使我国在市场准入空间方面显 得不利。 其一,按WTO规则,各成员国必须取消非关税 措施。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采取 非关税措施进行调控,粮、棉、油、糖等主 要农产品均实行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管理。加入WTO以后,我国将失去对所有农 产品的这些非关税手段,国内农产品市场仅 剩下关税这一唯一的保护措施,这对我国在 市场准入方面的宏观调控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其他 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 第三,其他部门的发展程度受到农业发展程度 的制约。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 度,应当视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状况而 定。这也意味着,社会其他部门越发展,在 农业这个基础上建立的产业越多,农业资源 的负荷就越重。 第四,从生态效益看,农业是地球上最大的人 工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社会公益部门。农业 的发展能够增强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为人 类提供优美的环境,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和 进步。
二、中国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作用 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低水 平下开始的,是靠农业积累发展起来的。 农业成了工业化积累的主要资金来源。这 主要是通过“剪刀差”的形式实现的。新 中国成立后,国家于1954年对农产品实 行统购统销制度,通过对主要农产品实行 国家垄断,限制城乡集市贸易,严禁民间 的长途贩运,强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以 高价出售工业制成品,从而顺利获取工农 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工农产品交换 中实现农业资金向工业部门的转移。
改革20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 的商品消费数量随之增加,中国农村正在由 —个潜在的大市场转向为现实的巨大市场。 这种转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国农民生活消 费的商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2.农民消费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 展,正在形成为一个有效的需求市场 3.农村的消费水平将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会有较快的提高 通过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我国农业从为工业发 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积累资金,到现在增加市 场需求,扩大国内市场,带动经济发展。
(4)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利、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多,投资回 收期长,报酬率低,是个别生产者、甚至 个别地区所无力承担的。这些条件越不具 备,生产者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付出的代 价就越大,农业生产成本就越高,而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却很不稳定。高投入和高风 险使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明显低于其他产 业,等量投入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农业自 我积累能力小,发展后劲不足。 (5)农业生产的资金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 资金周转慢,技术进步滞后,比较利益低 ,导致农业在市场和产业竞争中乏力,农 业资源要素的外流导致农业萎缩。
即使能保住65%的底线水平,相比之下,加拿 大小麦最终关税约束水平为76.5%,泰国大 米的最终关税水平为52%,韩国大部分农产 品的关税水平都在100%以上,欧共体关税大 部分业在100%以上,这说明我国关税约束水 平也是很低的。如果在考虑到我国还是农产 品进口国这一事实,我国在主要农产品关税 约束方面是很不利的。
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
第 8 章 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保护战略 第1节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保护的关系 一、农业是一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自身比 较经济利益低的高风险、基础性弱质产业 (1)农业是基础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 思主义揭示的一个重要原理。农业的基础地位 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和一切生产的 历续发展的 必由之路 人类从事农耕畜牧的历史已有万年。进入 阶级社会以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 治,保持社会的稳定,都曾采取了不同的手 段来保护和扶持农业。 在国际上,农业保护的一般涵义是,政府通 过价格支持、农业补贴、优惠贷款等手段, 对农业生产和经营者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补偿,以保持农产品供需平衡,保护农民利 益,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提 高本国或本地区农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其二,按WTO规则,对于原有的非关税措施可 以将其合法化转化为“关税等值”。由于 WTO规则,减让基期1986—1988年我国大部 分农产品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而非关税措 施关税化后的“关税等值”为负值。在这种 情况下,我国将无法使用WTO规则规定的将 非关税措施关税等值化的手段。非关税措施 关税化手段的丧失,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同 样不利。
(3)随着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确立,农 业生产不仅面临自然风险,而且还常常 遭受各种经济的和社会的不确定因素造 成的风险,即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社 会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 市场供求和价格对农业生产生死攸关, 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对 农产品价格的实现和农业的增长约束较 紧,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