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
一、重要概念
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A
6.D
7.A
8.A
9.B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CD
4.ABD
5.ABC
6.ABCD
7.CD
8.BCD
四、分析判断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对
五、简单分析
1.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
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
(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第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是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是否满足合理的使用结构,也即是否达到最优配置。

第二,资源的最优配置。

西方经济学以“帕累托效率”来说明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第三,资源配置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存在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即市场配置、政府财政配置和第三部门配置。

市场配置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它是通过价格和竞争实现效率配置的。

政府财政配置主要针对市场失效领域且是必需的,采用政府干预的方式以弥补市场失效,并为市场配置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第三部门配置,它是在市场和政府配置双双失效的情况下产生的,以弥补市场和政府配置不能覆盖的空白地带。

7.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
(1)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9.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是什么?
(1)规范工资制度
(2)加强税收调节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0.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
(1)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
(3)税收、投资和补贴政策安排
(4)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5.8.略。

六、详细论证
3.试分析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思路与要点:(1)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资源配置就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3)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合理比重。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4.试分析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思路与要点:(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试分析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思路与要点:(1)经济稳定与发展含义。

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2)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一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二是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三是税收、投资和补贴政策安排;四是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其余略。

七、应用训练与测试
略。

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
一、重要概念
5. 消费的非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6. 受益的非竞争性:指一旦公共产品被供给,任何人都不必通过竞争出价就可以获得对产品的消费。

8. 全球性公共产品:是指多国公民能同时享用并从中获益的产品,其收益能外溢到其它国家。

9. 全国性公共产品: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所有公民都能不需要支付额外成本就能享用的公共产品。

10. 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性公共产品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能够共同享用的公共产品。

14.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15.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
的情形/(或采用Buchanan的定义)个人之经济抑或非经济行为会对其他人之境遇(situation)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未通过任何明显的协议(agreement)得到补偿
17. 庇古税:是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收
其余略。

二、单项选择练习
1.C
2.A
3.B
4.D
5.C
6.A
7.B
三、多项选择练习
1.ACD
2.ABC
3.ABC
4.ABCD
5.ABD
6.ABCD
7.ABCD
8.ABCD
四、分析判断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五、简单分析
2. 简述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其特征包括:消费的非排他性,收益的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7.简述第三部门供给公共产品方式。

(1)独立提供公共产品
(2)与公共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3)与市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8.公私伙伴关系供给模式有何特点?
(1)双主体、多主体供给
(2)“政”“企”分开,提升管理效率
(3)代理运行机制
(4)效率与公平兼顾
其余略。

六、详细论证
1. 简述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1)公共部门供给
公共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合理性:
从需求角度看,由于公共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及其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每个人都有动机隐藏自己的消费欲望与支付意愿
从供给角度看,许多公共品在具有公共品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外部性,使得由市场来提供纯公共品,必定会供给不足
(2)私人部门供给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动机:
一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界定并规制资本利润率水平,私人资本在看得见的资本利润情况下,主动进入提供公共产品;二是由于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为了解决公共支出不足的矛盾,政府有意识的降低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的门坎,以一定的利润水平作为“诱饵”,以制度性的安排促进私人供给公共产品。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品的条件:
(1)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
(2)具备完善的排他性技术
(3)政府提供交易的产权制度保障
(3)第三部门供给
第三部门供给的优势:
创新优势,贴近基层、了解基层的优势、灵活优势和效率优势
第三部门供给的方式:
(1)独立提供公共产品
(2)与公共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3)与市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其余略。

七、应用训练与测试
思路: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教育的产品属性——准公共产品;其次,利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画图,二者相切点即为最大化点;最后,分析政府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补助两种情况下切点的变化情况。

第三章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一、重要概念
2.一致同意规则:指一项决议或政策,须经全部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决制。

8.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票规则下就必定出现位移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与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9.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其余略。

二、单项选择练习
1.A
2.B
3.C
4.D
三、多项选择练习
1.ABC
2.ABCD
3.ABCD
4.ABCDE
四、分析判断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五、简单分析
1.简述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假设
(3)交易政治观
其余略。

六略。

七、应用训练与测试
(1)当雇佣一个园艺工人时,总的边际收益 MB=700,而支付费用是350,尚存350,可以再雇佣一个园艺工人,也就是共有2位园艺工人得到雇佣。

这种市场安排是非效率的,因为此时的边际收益不为零(边际收益为零时是效率的)。

(2)当雇佣三个园艺工人时效率最高,这时总的边际收益为零,其中有的人边际收益为正,有的人边际收益为负,对是否雇佣第三个人出现了意见的分歧,只有通过投票来决定,结果有多种可能,最后权力大的一方获胜。

政治均衡与林达尔均衡不同的是,后者假设博弈双方权力相等,因此,要达成公共政策,必须是一致同意规则,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公共政策都不能达成。

第四章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
一、重要概念
1.财政支出:也称为政府支出或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进行的各项开支,包括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内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2.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3.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10.财政支出结构: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其余略。

二、单项选择练习
1.A
2.B
3.D
4.A
5.B
6.A
7.D
8.D
9.D 10.A 11.D
三、多项选择练习
1.ABD
2.ADE
3.ABCD
4.CE
5.ABDE
6.AC
7.ABC
8.ABCD
9.ABD 10.ABD
四、分析判断
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6.错
7.对
8.错
9.错 10.对 11.错 12.对
五、简单分析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何不同?
(1)两者的作用不同。

购买性支出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并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性支出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受益者手中,提高受益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对政府效益约束不同。

由于政府在购买性支出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且财政支出效益难以
衡量,因此,此时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是软约束。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

由于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是软约束。

3.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内容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后被人们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他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两类,即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4.简述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梯度渐进增长的特点。

在正常年份,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征收的税收也会上升,其相对于GDP的增长额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的上升成正向关系,这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但当社会经历危机(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而公众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这时财政支出会替代部分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

当社会危机结束之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往往不会低于危机以前的水平。

这就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导致财政支出呈现梯度渐进增长的态势,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三种效应来体现:(1)替代效应。

是指国家经历危机时期,财政支出大量增长而替代私人部门支出的现象。

(2)审视效应。

主要是指社会危机时期,由于暴露出了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而导致政府增加财政支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现象。

(3)集中效应。

主要是指中央政府为应对社会危机而集中财力的现象。

5.简述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投资支出在社会总投资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交通、通信、水利等经济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私人部门不愿投资,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加速经济起飞。

在进入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私人产业部门逐步兴旺发达,资本存量不断扩增,私人企业和农业的资本份额增大,那些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较大外部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

此时,尽管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相对比例却下降了,而且政府投资也开始成为日益增长的私人投资的补充。

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阶段,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

因为在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新经济基础设施,加大社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

因此,这一阶段财政支出将侧重不断增加的教育、环保、安全、卫生与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水平将超过其它方面支出的增长水平,也会快于GDP的增长水平。

8.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干预政策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上。

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财政支出增长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就业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

9.简述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2)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目标。

其余略。

六、详细论证
1.试述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问题及优化思路。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

财政支出的“越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行财政支出中,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许多不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
产品也在财政中列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另一方面,各种政策性补贴支出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依然在增长而且规模偏大,合理与不合理的财政补贴混杂,这既挤占了有限的财政资源,扭曲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也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相悖,严重束缚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财政支出的“缺位”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偏低。

(2)重要产业和重要领域的财政投资不足。

(3)行政管理费用占比偏高。

(4)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未健全。

优化思路:(1)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2)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3)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4)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估,促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适度扩展,言之有理即可)
2.略。

七、应用训练与测试
(1)我国财政规模变化的特征:1980—1985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1985—1995年逐渐成下降趋势,1995—2014年又逐渐升高。

(2)变化的原因: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投资支出在社会总投资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经济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私人部门不愿投资,而这些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效益。

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加速经济起飞;在进入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私人产业部门逐步兴旺发达,资本存量不断扩增,私人企业和农业的资本份额增大,那些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较大外部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

此时,尽管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政府投资的相对比例却下降了,而且政府投资也开始成为日益增长的私人投资的补充;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阶段,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

因为在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新经济基础设施,加大社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

因此,这一阶段财政支出将侧重不断增加的教育、环保、安全、卫生与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水平将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水平,也会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一、重要概念
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履行政治、社会职能所形成的支出。

主要包括文教科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等。

5.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9.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其余略。

二、单项选择练习
1.C
2.B
3.B
4.D
5.C
6.B
7.D
8.A
9.D 10.D 11.B 12.D 13.B 14.A 15.C
三、多项选择练习
1.AB
2.ABC
3.ABC
4.ABCD
5.ACD
6.ABD
7.ABE
8.ABD
9.ABCDE 10.ABC
四、判断分析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对
8.错
五、简单回答
1.简要分析教育的属性,并分析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
按照教育层次的不同,教育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不同层次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产品属性。

一般而言,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宪法对初级教育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并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教育经费。

义务教育,就是指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每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既然国家通过立法来确保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那么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

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纯公共产品属性,因此,义务教育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

2.简要分析卫生的属性,并分析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理论依据
卫生事业包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两个方面。

公共卫生服务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卫生服务,如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护、职业病的研究等。

公共卫生服务涉及面广,资金需要量大,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利益由社会无差别地享有,因而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私人一般不可能也不愿意提供这类服务。

因此,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要的经费主要应由政府提供。

3.简述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必要性和特点
必要性:(1)促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结构(3)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4)有利于引导非政府投资
特点:(1)投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2)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进行筹资(3)投资领域方面,政府投资由于其更加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因而其投资侧重那些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即主要投资于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环境保护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4.简要分析基础产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刺激消费需求、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刺激当前经济的增长,也可为今后经济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2)由于基础产业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人,而且诸如高速公路、城市路网及大江大河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外部效应很大,直接经济效益难以测算,且难以通过收费来弥补成本,因而必须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

(3)由于基础产业处于“上游”产业,是“社会先行资本”,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它部门必须的投入品和服务。

这就决定了基础产业还需要适度超前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当期的财力难以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基础产业发展的需要。

如果按照当期财力来确定基础产业建设规模,有可能导致基础产业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基于此,基础产业必须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建设或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5.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