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5分钟双基达标练:23《马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马说》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B.《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的是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节奏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D.《马说》通篇是一个“比喻”: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
2. 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B.不以千里称也(称:chēn称颂)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3. 选出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是一篇抒情文,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
B.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臜气。
C.表面说“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实则蕴含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D.全文以短句为主,行文流畅,颇有气势。
朗读时应注意“也”“而”“其”“呜呼”等词对调配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
5. 下列对文章《马说》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6. 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7. 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1.B2.B3.D4.A5.D6.D7.B二、语用能力提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才美不外见(jiàn)D.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3 马说(附答案)
23马说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食之.不能尽其材C.执策而临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求其能千里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马说》是一篇具有寓言色彩的议论文。
全文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论点,从而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
请仔细品味——1.本文篇幅较短,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相关知识。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仕途之路多不得志,痛感遇明主难,因而写了《马说》一文。
二、作品信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融入文本一、整体解读开门见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
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着重描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运用“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反问句,谴责了那些昏庸的“食马者”由于无知而埋没千里马的罪过。
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极大愤慨。
揭露了“食马者”的愚蠢无知。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问题研讨1.仔细阅读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的看法全是对的吗?有没有不足之处?请加以说明。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都对,它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社会底层百姓的歧视。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还是把认识和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
2.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暗含有第一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本文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三、名句鉴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对人君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现实的痛惜,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同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C.安求其能千里也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 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23马说
23马说【夯实基础】1. (1) zhǐ(2) pián (3) lì(4) sù(5) xiàn (6) sì2. (1)吃/同“饲”喂。
(2)马鞭/用马鞭驱赶(3)能力/能够3.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意思是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二、片段研读1.(1)食之/不能尽其材。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拓展阅读】1.(1)派⑵像(3)听说⑷最终2.(1)(平原君)约定和有勇气、力量、文武兼备的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
(2)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整个锋芒都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岀来而已。
3.《马说》中的千里马尽管有才能,但是它却因为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最终被埋没;毛遂作为“千里马”,不仅有才华,而且懂得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
【参考译文】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王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
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如今,你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3马说(附答案)
23马说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食之.不能尽其材C.执策而临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求其能千里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3《马说》(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答案】C【解析】C. “食”应读“sì”,同“饲”,喂养。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奴隶.(lì)槽.枥(cáo) 食.不饱(shí)B.祗辱.于(rǔ)尽粟.(sù) 一石.(shí)C.骈.死(pián)其真无马邪.(yé) 不以千里称.也(chèn)D.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jiàn) 策.之不以其道(cè)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B.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二、名著阅读5.《马说》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6.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貌用语我知晓)(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23课《马说》练习语文八年级下册
23 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相马(xiàng)骈死(pián)尽粟一石(dàn)食不饱(shí)B.兹土(zī)郁郁(yù)屠狗者(tú)董邵南(shào)C.呜呼(wū)马厩(jiù)无马邪(xié)荆轲(kē)D.祗(zhǐ)槽枥(lì)不外见(xiàn)韩愈(yù)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B.《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D.《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3.下列对《马说》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识别人才的人。
B.贯串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部编版八下 第23课《马说》 练习-学习文档
《马说》巩固提升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一石.()外见.()食.马()祗.()辱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之间..()于槽枥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⑤一食或.尽粟一石()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文学常识填空。
①韩愈,________代著名_____家、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和、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一起称为“”。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请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通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7.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伯乐”指___________ ;“千里马”指______;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二、课文内容理解9.(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第2段文字的主要写的是什么?(3)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10. 本文托物寓意,抨击了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
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安.求其能千里也()(4)执策而临.之()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请指出文中“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各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并指出作者集中抨击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4分)①伯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分)1.(4分)(1)一同死(2)同“现”,表现(3)怎么(4)面对2.(4分)(1)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名校同步训练习题(含答案)
马说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祗.(zhǐ) 骈.死(pián) 槽枥.(lì) 食.马者(sì) 外见.(xiàn)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2处)(2)才美/不外见(限标1处)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故:所以虽:即使(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仅奴隶人:奴仆(3)骈死..之间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槽枥:马槽..于槽枥(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次或:有时(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7)执策而临.之临:面对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②执策.而临之(马鞭)(2)其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指“千里马”)②其.真无马邪(表示诘问,岂、难道)③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3)之①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5)而①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②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6.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7.填空(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知识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
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韩愈在散文创作上造诣颇深。
其散文气势磅礴,说理透彻,逻辑性强,“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慷慨激昂,忧愤深广,敢于突破流俗之见,见解独到。
2.背景探寻。
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此后,他不得不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郁郁不乐。
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他痛感明主难遇,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在这种情况下,韩愈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此表达内心的愤懑。
3.主旨归纳。
本文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统治者,通过对千里马被埋没的叙述,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谴责了那些愚妄无知的“食马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14.知识链接。
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幅一般不长。
“说”这种文体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采用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核心是议。
此外,这种文体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还常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
《马说》《师说》《捕蛇者说》等均属于这一文体。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祗.()骈.()槽枥..食.马者()粟.()邪.()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食之不能尽其材.:⑤执策而临.之:27.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才美不外见.:8.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23课 马说》同步练习卷(1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卷(10)一、自主练习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⑤不以千里称也(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通含义: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含义:通含义:③其真无马邪通含义:(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6)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7)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8)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朴④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⑤.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⑥,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⑦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⑧,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⑨矣。
苟能起,又不艾⑩.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河东集》)【注释】①蝜蝂(fùbǎn):一种黑颜色的小虫。
第23课马说(作业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23课《马说》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骈.死(pián)一食或尽粟.一石(sù)B.才美不外见.(jiàn)食.之不能尽其材(shí)C.策.之不以其道(cè)槽枥.之间(lì)D.世有伯.乐(bó)其真无马邪.(yé)【答案】 B【解析】“才美不外见”中的“见”读“xiàn”,“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食”读“s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D.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C【解析】A.食:吃/同“饲”,喂。
B.策: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C.虽:虽然。
D.能:才能/能够。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C【解析】应为“才美/不外见”。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真无马邪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执策而.临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答案】D【解析】 A.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指千里马。
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
C.且:连词,犹,尚且/副词,将近。
D.之:结构助词,的。
5.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2分)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C【解析】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 23 马说
文档为WORD格式|可以随意编辑|放心下载
八下练习23《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也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为上文断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默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23马说(含答案)
23 *马说训|练案| 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 tidaiiiiriBBjadica'BBaa^i ・・・・■ ri ■ ra ■taiiiB r |* ■ d r ra ti p t'riir ■■■■ iriaiiiiripndaBirsBi iiBpriaaiiriiBiBBd^adi iudeniiaI 1基础巩L固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2.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4.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5.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无论魏晋• •B.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盗窃乱贼而不作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根据原文填空。
(1)文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其真不知马也。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⑶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 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名校同步训练习题(含答案)
马说一、基础操练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祗 ( zhǐ)骈死(pián)槽枥(lì)食马者(sì)外见( xiàn).....2.用“ / ”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1)食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 / 而食也 ( 限标 2 处)(2)才美/不外见 (限标 1处)3.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虽闻名马故:因此虽:即便..(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仅奴隶人:奴仆....(3)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 ( 和一般马 ) 一起死槽枥:马槽....(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次或:有时...(5)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且:犹,尚且.(6)食之不可以尽其材.材:才能、才华(7) 执策而临之临:面对.4.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 饲”,喂(2)才美不外见“ 见”同“ 现”,表现5.辨析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 ( 用马鞭驱逐 ).②执策而临之 ( 马鞭 ).(2)其①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 ( 代词,代指“千里马” )②其真无马邪 ( 表示诘责,岂、莫非).③其真不知马也 ( 表示推断,唯恐).(3)之①奴隶人之手 ( 构造助词,的 ).②马之千里者 ( 定语后置的标记,无实义).(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 能够 )(5)而①而伯乐不常有 ( 连词,表转折 ).②执策而临之 ( 连词,表修饰 ).6.翻译以下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够吃光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 ( 让它 ) 和一般马同样尚且不可以获得,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依据( 驱遣千里马的 ) 正确方法,喂它,却不可以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可以精通它的意思。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唯恐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7.填空(1) 韩愈,字退之,河阳 ( 今河南孟州 ) 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被后代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马说
1.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书法被誉为“无声之乐”,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
请为“有容德乃大”选择合适的下联,并将所选下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2)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 。
(3)文中写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 ”。
(5)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 。
(一)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祗.辱食.马者槽枥.
骈.死不外见.执策.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马者
(5)才美不外见.(6)且.欲与常马等
(7)策.之不以其道(8)食之不能尽其材.
(9)执策而临.之(10)其.真无马邪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
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知鱼之乐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知人善任的贤明君主。
B.本文中,作者表达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C.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但更缺少发现人才的人。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
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
B.本文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C.文中的“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战国时期人,擅长相马。
D.“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反问句式,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10.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你的观点)
(三)
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三闾祠①
[清] 查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古祠漠漠②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③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 ①三闾(lǘ)祠:位于湖南汨罗。
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③岁时:节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是.马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湘兰沅芷年年绿.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各划一处)
(1)策之不以其道
(2)平江远山极目回
14.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具答之。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帝感其诚。
D.孔子云:“何陋之有?”
1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这两句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16.甲文、乙诗都在谈论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
乙诗中,诗人认为“”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
(请用诗文中的原句作答)
17.观察漫画《千里马的遭遇》,写出漫画的寓意,并给漫画中的人提出建议。
寓意:
建议:
文/白/互/译
词语注释
①祗(zhǐ):同“衹(只)”,只、仅。
②辱:屈辱,辱没。
③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④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⑤食:同“饲”,喂。
⑥是:这样,指示代词。
⑦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见,同“现”。
⑧等:相等。
⑨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⑩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让它竭尽才能。
材,才能、才干。
参考答案
1.无私心自安
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zhǐsìlìpián xiàn cè
4.(1)同“衹(只)”,只、仅。
(2)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3)有时。
(4)同“饲”,喂。
(5)同“现”,表现。
(6)犹,尚且。
(7)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8)才能、才干。
(9)面对。
(10)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5.(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6.解析: C A项,“能”的意思分别是“才能”“能够”;B项,“食”的意思分别是“吃”“同‘饲’,喂”;C项,“安”的意思都是“怎么”;D项,“策”的意思分别是“用马鞭驱赶”“马鞭”。
7.解析: C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才美/不外见”。
8.解析: D 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作者并不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
9.解析: C 伯乐是春秋时秦国人。
10.示例: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11.(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这样。
(3)通晓。
(4)变绿,意指成长。
1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驱逐流放岂能消除你亡国的愤恨?每年到这时,你的死都会引起楚人的哀伤!
13.(1)策之/不以其道
(2)平江远山/极目回
14.解析: B 例句和B项是定语后置句;A项是省略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15.这两句诗化用典故,一方面写出了当年屈原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另一方面以屈原自喻,暗指诗人自己当时的遭遇,言虽尽而意无穷。
1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未有庸人不忌才
17.解析:分析寓意首先要观察漫画,漫画中的人所说的话是分析的重点。
他们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没有让千里马做它应该做的事情,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千里马。
漫画讽刺并批判了不识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
根据漫画的寓意,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会识别人才,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二是人尽其才。
【答案】 (示例)寓意: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是大材小用,讽刺了社会上不识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批判了对人才存有种种偏见、不能识别人才的人。
建议: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为人才安排合适的岗位,使其发挥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