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江姓氏起源新考
泉州泉港肖厝(萧氏考原)
衍派源流蕭氏考原蕭,古之小國其地即今江蘇蕭縣。
自左莊十二年(公元前六八七)叔大心得國,至左宣十二年為楚所滅,享國凡八十一年。
叔大心者,為宋蕭邑大夫,微子十一世孫,春秋初葉,以曹師平南宮長萬之亂有功,宋桓公以蕭邑封之列為附庸。
蕭氏,殷之遺民也。
左傳稱殷民六氏:即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
蕭為六氏之一。
周滅殷後,防其再叛,徙殷民於曹,使六族之長,各自率其族緃,以法則周公而就魯之命。
子孫乃以國為姓。
然今蕭氏之主幹,則皆叔大心之苗裔。
唯世系分明,則自漢相蕭何始,今蕭氏尊何為一世,為最謹慎之論證也。
漢蕭何傳至七世,蕭望之為宣帝時名臣。
晉初,何二十世孫蕭整為淮陰令,渡江居於武進東城。
開齊梁房‘齊有國二十三年,梁有國五十五年,後梁侷促於江陵,亦延祚三十三年,約一世紀為南朝之皇族。
入唐,宰相輩出,子孫蕃衍,齊梁房乃蔚為蕭氏之第一大流派。
東晉之世,何二十二世孫蕭卓為洮陽令,女為宋高祖劉裕之繼母,子孫為皇舅房,宋、齊、梁及唐亦多顯宦,為蕭氏之第二大流派。
終遼之世,帝族曰耶律氏慕漢高祖而儼稱劉氏,后族唯乙拔里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此外族歸化者,為蕭氏之第三大流派。
简体字萧氏考原萧,古代的小国的土地就是现在江苏萧县。
从左庄十二年(公元前六八七)叔大心得到国家,到左宣十二年被楚国消灭,在位共八十一年。
叔大心的人,为宋国萧城邑大夫,微子十一世孙,春秋初年叶,以曹老师平南宫长万的叛乱有功,宋桓公把萧封邑的列为附庸。
萧氏,殷的遗民啊。
《左传》中说殷民六家:就是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萧为六家的一。
周灭商后,防止它再次发生,迁殷的百姓在曹,使六族的首领,各自率领他的族人众,以效法周公而到鲁国的命令。
子孙就以国为姓。
但是现在萧氏的主干,就全叔大心的后裔。
只有世系分明,那么从汉朝丞相萧何开始,如今萧氏尊重为什么一世,最为谨慎的论证的方法。
汉朝萧何传达到第七代,萧望之为宣帝时名臣。
晋初,为什么二十世孙为淮阴令萧整,渡过长江在武进县东城。
萧氏源流
[转载]湖南萧姓渊源(2012-04-26 19:19:35)转载▼原文地址:湖南萧姓渊源作者:比尔汉湖南氏族流源——萧姓长沙萧氏长沙学士桥、石江塘萧氏始迁祖庆二公,明洪武22年(1389)由江西庐陵白马庙始迁长沙北门及明道河西临湘都一带,再迁居长沙东乡石江塘、学士桥两处。
至1949年,已传23代,男女丁口7069人,族人多居东乡学士桥、石江塘及长沙东乡麻林桥、荡头冲及浏阳西乡金江塅等地。
该族宗祠有二:思孝祠,建于学士桥;崇孝祠,建于石江塘。
清乾隆56年(1891)始修族谱,道光24年(1844)、光绪9年(1883)、1918年、1998年续修。
十九世萧荣爵,光绪21年(1895)进士。
派系:庆应言德,人臣汝鸣,羽宗本世,玉诏立光,楚恩延先,泽宏业广,孝友维式,景运昌明,清源正本,大启家声。
长沙萧氏始迁祖霁公,先家长沙,后卜居江西吉水县之螺陂,五代时登吴进士,为洪州武宁令兼知镇事,卒于官,吏民怀德为立祠祀。
基祖金公,元至元年间避兵由螺陂徙居永新之虹桥。
裔孙耀公,清嘉庆中年迁居善邑,诰赠中宪大夫。
长沙西乡沱市萧氏始迁祖定恭公,明永乐8年(1410)由江西庐陵县迁长沙西乡沱市。
子五:致宣、致用、致善、致德、致谦,以启五房。
1926年致用房纂有族谱。
浏阳杨丁萧氏一世太心公,六十七世继祖,明初由江西庐陵迁湖南浏阳,支分东乡大光、南乡萧家冲、西乡萧家坪等处。
长子进良,讳本心,号德善,卜居浏北杨丁,为该族一代祖。
清乾隆52年(1787)创建宗祠,嘉庆4年(1799)始修族谱,咸丰9年(1859)二修,其时人口2330余人。
1944年三修,其时人口4900余人。
该族名人萧平波,国民革命军少将。
派行:本厚根深,孝友敦行,健顺崇启,朝廷承盛,仁让教家,诗书光宗,克绍前烈,万世兴隆。
浏阳托塘萧氏始迁祖崇富公兄弟三人,明洪武间由江西吉安来湖南,二弟崇贵居长沙学士桥;季弟崇盛居善化河西;崇富公始居浏北落家滩,继徙托塘下石子湾,今称拾柴湾。
「姓氏溯源」萧姓
「姓氏溯源」萧姓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
1977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将“萧”简化成“肖”,但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
因此大量的萧氏族人被改姓为“肖”。
姓氏溯源•出自嬴姓•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
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出自子姓•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
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外姓改入•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宋元时期,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外族汉化改姓或赐姓汉朝时就有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
北宋末年,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改为汉姓萧。
少数民族中满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流改为汉姓萧氏。
迁徙分布先秦时期,萧姓族人由于国家被灭而居鲁、宋、楚之间,后世子孙多居丰沛。
秦汉时期,社会动荡,迫使萧姓外迁,进入第一个发展迁徙时期。
汉时随着萧何拜相封侯,其子孙也多有列侯为官者,分封各地,陕西、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也逐渐有萧氏迁入。
西晋初,已有萧氏因任官南迁,最远到了今广东等地。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士族大举渡江南迁。
萧氏在此次迁徙中,主要定居于江苏和湖北。
其中,萧彪后裔萧整举家定居在丹阳附近的南兰陵县。
从此兰陵即为萧氏主要聚居地和重要郡望。
南北朝时期,萧整后人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朝。
萧姓世系源流考疑(2)
萧姓世系源流考疑中国汉族人都是黄帝后裔,夏、商、周的子孙都是黄帝血嗣,这也许是司马迁修《史记》立下的头功,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密码之一。
中国人修家谱喜欢援引古代的名人最好是皇帝宰相为自己祖先,满足我的祖先曾阔过贵过的心理。
萧姓源于殷商子姓,商开国成汤为黄帝18世。
萧姓得姓始祖萧叔大心为黄帝46世。
西汉开国宰相萧何为萧大心16世、黄帝61世。
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为萧何25世。
迁湘始祖萧一菊为萧何49世。
江泽民似乎本是萧衍后裔,唐末萧祯避乱改姓萧江氏。
正史《史记》、《汉书》、《南齐书》、《梁书》、《周书》、《隋书》、《南史》、《旧唐书》、《新唐书》似乎载之有据。
萧道成、萧衍都认自己是萧何、萧望之后代。
近世各萧姓撰写家谱也不例外,萧姓人人都是汉朝宰相萧何、南朝皇帝萧衍、辽朝皇后萧族的后裔罗。
萧姓之人都是宰相皇帝贵族的子孙,古代平民萧姓没有后嗣。
今日长江流域千万萧姓都是萧何的后代,萧正德等大坏人都没有后裔。
唐代以后再见不到一个正史有传的萧姓世系,萧家一代不如一代。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司马迁修《史记》的时候没有记载萧何出生年月和配偶名姓,《梁书》记载萧何到萧衍只有一个世系名字传承。
二千年后的今人修撰萧姓世系反倒清楚列出了几十代先祖先妣生辰八字和终年。
先祖都有生殁之年,先妣则是生殁未详。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萧姓迁移始祖都是高寿,萧彪82岁,萧衍86岁,湖南始迁祖考、祖妣萧一菊98岁和廖氏90岁、萧梦荣95岁和戴氏91岁,都是高寿,所生后嗣的寿命似乎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呜呼,萧姓世系实有疑问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司马迁《史记》商朝和周朝相差四百年,世系只差几代,生育规律不满足,阙疑毋庸考证。
萧望之与萧何只差百余年,《汉书》记载只是东海兰陵人也,没说他是萧何的后裔。
萧氏来源及目前分布区域
萧氏族谱来源及分布区域谱载:萧氏本殷微子之后。
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周成王时封于宋,其孙大心在萧邑(今安徽萧县)为大夫,春秋时因平叛有功,列为附庸,子孙以邑为氏,是为萧氏之始。
萧氏世居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
五代时萧觉事楚王马殷,马殷死后楚国大乱,萧觉率三子迁居江西泰和早禾渡,兴宁萧氏均为萧觉之后。
南宋末年裔孙萧梅轩由泰和经福建宁化徙居梅州松源都。
其曾孙萧基生八子,长予正春之第三子三郎徙兴宁坭陂官陂岭;六子仲成徙罗浮司陈塘头下;其玄孙千五十九郎为叶塘大路下及叶南汤湖萧氏之开基祖。
萧觉之另一支裔孙立业于江西庐陵白沙琅湖(今属江西吉安),明弘治年间萧仲瓒兄弟及萧葵自庐陵迁兴宁城南上六都第六甲,仲瓒后裔分迁坪塘、南济桥等地,其弟仲瓒后裔分迁城内,萧葵后裔居城南义尚围。
全县萧氏约1万人,坭陂、叶塘、叶南合占80%,其余分布于宁中、罗岗、福兴、宁新、刁坊、兴城等11个区镇。
轩辕黄帝是汉族的太祖,也是中国人民的太祖,有二十五子。
轩辕黄帝四代孙是帝喾,帝喾之子尧也,契也,后稷也。
轩辕黄帝五代孙禹王也,契十二代孙成汤也,五百有余岁。
后稷二十五代孙文王也,千岁有余。
总总都是帝喾后代,亦是轩辕黄帝之后代。
古孟书云:由尧舜至禹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孔子出生在春秋时间。
清远县历史资料,由珠玑巷而来,萧姓在南京徐州,以地姓焉。
萧县是卫国辖统的地方,周王封叔梁,为萧县侯,萧姓从叔梁开宗之首,在江南徐州,萧县在安微省的地点,近江苏省、河南省。
徐州原在江苏省的界限,近河南省沛郡在江苏省、近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的四省界限。
文王后妃伊尹氏,生一子名康叔甲,即文王第八十四子,功高于国。
武王封为卫国公,世袭卫侯,地名是河南省怀庆府。
康叔甲之子虞叔孙,袭父位职。
虞叔孙之长子虞杰皋,袭父位职。
虞叔孙次子名叔梁夷,分都沛郡。
叔梁夷分都离城八十余里,属于楚南徐州,地名是萧县,封叔梁夷为萧县侯。
萧姓起源-萧姓的由来-
萧姓起源-萧姓的由来-萧姓起源|萧姓的由来-湖南益阳石板滩萧氏七修族谱六篇:(现代)萧建勋主编,2001年计算机排印本。
始迁祖为[明]萧元佑,先祖为[明]萧光显。
湖南萧氏家谱十一卷,末一卷,(清)萧东南主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祖为[明]萧立纲,先祖为[明]萧志远。
湖南益阳澬阳萧氏四续族谱五十卷,(民国)萧先志主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祖为萧兴国,先祖为[明]萧寔卿。
湖南邵阳上车萧氏续修族谱十九卷,首二卷,(民国)萧光腾等总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祖为萧梓贵、萧一菊,始迁祖为萧江。
湖南平江萧氏重修族谱五卷,首一卷,(清)萧兰莘编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祖为[宋]萧定基,始迁祖为[明]萧继宗。
湖南汉寿沅江萧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三卷,(民国)萧麦秋等主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迁祖为[明]萧务忠,始迁祖为[明]萧务广。
湖南益阳桃江萧氏四修族谱八卷,末一卷,(民国)萧大伋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迁祖为[明]萧兴朝。
湖南武冈宝庆萧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萧纲俊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迁祖为[南宋]萧一菊。
湖南汉寿萧氏三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清)萧桂春等主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迁祖为[明]萧德忠。
湖南安化萧氏昺祖族谱二十二卷,首二卷,(民国)萧纲德主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迁祖为[宋]萧汉二,本支祖为[宋]萧积昺。
湖南安化萧氏昺祖族谱,(清)萧英俊等主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迁祖为[宋]萧汉二,本支祖为[宋]萧积昺。
湖南沅江萧氏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国)萧世德主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石印本。
始迁祖为[明]萧子成。
湖南益阳萧氏六修家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民国)萧康明总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萧氏起源与发展、凤翼萧氏、福建福州萧氏、莆田岱石、泉州萧氏
萧氏起源与发展、凤翼萧氏、福建福州萧氏、莆田岱石、泉州萧氏我在福建家谱中,抄的最多的是萧氏,遍及台湾、广东,大部分的村落族谱我都抄到了,大概有一百多种。
奇怪的是,很少能有自己的见解,只能人云亦云。
自然是学问不精。
唐人(中古时代)自叙的谱系,都是不可信的,萧氏自然也是如此。
萧何、萧望之这样的堆砌名人,已被嘲笑千年了。
而且将春秋人乐大心跟萧大心混淆了。
萧大心见诸《左传》,但仔细推敲文义,他并非萧国的第一代,所谓平南宫万(?-前682)之乱受封,想当然尔。
(把可知第一人当做始祖)萧国是子姓应该是没错。
左传记载分给鲁国的殷遗民六族,就有萧氏。
(还有一份记载分给卫国的殷遗民7族,这是2份最宝贵的商代文献,可是后人很少关注过。
只看到《史记》而无视《左传》也)左传: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
”这些诸侯都是在鲁国附近,其中最出名的是徐氏(徐国),徐氏是嬴姓,与商同宗同盟(佟氏跟爱新觉罗氏的关系),尾勺我猜测是微(子)国、春秋时代的尾生(微生)氏。
萧国即此也。
条氏不详,按此6国有4国有大后代,而条氏居第一,也应该有后,待考。
(中国目前有大量向上不可考的姓氏,如林氏,此为大量(三代)向下不可考的姓氏之一,将来把二者贯通会是一个大成就)只不过萧国具体是子姓的哪一分支,何时分封,不可考了。
----------在南朝萧氏建立之前,萧氏还只是个小姓,今日发掘的材料中的普通人很少有。
无疑2代皇室的功勋卓著,其中后梁系统最出名,直到唐末。
实际上,通过墓志铭,还知道了很多唐代的其他皇室后裔。
现在南方萧氏很多,他们自称齐梁之后,就无话可说了。
(但是南方李氏自称李唐之后,则要细细考究了)齐梁很多宗室都封于福建,就是从此开始慢慢迁徙到闽地。
至少唐代就遍布全闽了。
最有趣的一件萧氏闹剧在唐中期,反应当时福建萧氏已经很多了。
唐穆宗立萧氏为皇后,其子李昂即位为文宗。
萧氏族谱——精选推荐
萧氏族谱汉三郎谱序(1)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年)序盖闻星宿开众水之源,昆仑肇万山之祖,而人於宗族亦若是矣,自始祖以来,班次攸殊流派渐异,不可谓无亲疏之别,然试循流溯源,则一族之中,由衰服以及缌麻,凡属子姓之亲支,为吾祖之苗裔者,体虽各别,气实相通,愿今等之秦越,亲若途人而漠不相关也,忍乎哉,范文正公曰,宗族甚众,於吾固有亲疏,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故我祖绳武公,发祥於豫章之吉安府,越数世而始祖汉三公乔迁新邑,又数世而受甫公,荒作水竹螽斯,衍庆星碁罗布,邑中称望族焉,其祖功宗德诸先正谱载,昭若日星,而吾俊兄之序,此新谱者亦靡不一一纪明详哉,其言之矣至也,荷祖宗之庇荫,稍读数行,愧不克奋翅图南,光前裕舌,涵泳之余或抚时兴感,或覩物增情,恒觉水木之思,油然中出爰,以族谱之举谋,诸宗族父老,佥曰此盛典也,汝其勉之,不数月而相与,共成厥美,独是族谱之设,固以考世系纪班次,抑非徒以考世系纪班次也,窃愿子姓宗人共敦亲睦之,休风同讲雍和之厚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先幼后,夫外妇内,居恒称谓,必曰某祖某伯,某叔某侄,某兄某弟,毋以下侮上,毋以强侵弱,毋以众暴寡,毋以贵凌贱,毋以富吞贫,事无公私,彼我务必休戒相关,庶千河万派,宛然星宿之源,一壑一邱仍属昆仑之脉,将历代之祖功宗德,嗣是而涵养弥深,培植弥固,亦安知光吾祖耀吾宗,以继数百年之名目者,不可於后起之,子肖孙贵有厚期焉,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覩斯谱者,亦可以晓然於吾辈修谱之微意矣?十七世系寸至奉若敬撰康熙十七年戊午岁仲冬月(2)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序读书肇自唐虞,首推亲睦,诵诗先诸,周召特重螽麟。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宗族其重矣哉!粤稽我萧氏,殷之奕禩也。
自宋微子支孙受封萧邑后即以邑为氏,至汉时何公佐高祖定鼎,位冠群臣而萧始大。
厥后子姓世居兰陵,故今曰兰陵郡又曰河南郡者,以其本兰陵而易名河南也。
其间名宦蝉联,指不胜屈,称望族焉。
嗣后绳武公迁江右,实启忠信两房。
萧氏源起
萧氏源起一、源于伯翳此种说法最早见于《路史》。
《路史》为南宋学者罗泌所撰,它将萧姓的起源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禹夏之际。
据《路史》卷十六《小昊》和卷二十五《国名纪》所载,古代有一个善训鸟兽的部落,因其栖居于“赢”地(《史记·秦本纪》称:“伯翳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赢。
”到了夏王朝时,伯翳的后裔孟亏也和他的始祖一样善于驯服鸟兽,立有大功,被夏王封土于“萧”,于是孟亏又以国名为姓,改称“萧孟亏”。
孟亏的后人遂沿用这一姓氏。
《路史》又说:“萧,孟亏封徐之萧,汉故县,属沛。
”古萧国位于今安徽萧县西北地区,而少昊之地或伯翳栖居之所位于今山东兖州一带,两地相距不远,都属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文化圈。
这样看来,孟亏作为伯翳之后封于古萧国而改姓萧氏是完全有可能的。
清人编著的《姓氏考略》和《姓氏辩误》都把伯翳作为萧姓最早的源头之一,并说:“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
”很多人也都认同这一说法。
二、源于殷商遗民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萧姓的另一源头,可远溯到三千七百年以前的殷商时代。
《姓氏考略》说:“萧氏,殷旧姓也。
望出兰陵广陵。
”周武王灭商后,为安抚商朝遗民,分封纣王儿子武庚为殷侯,留在商都。
同时,又派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留在殷地监视武庚。
第二年武王病逝,成王诵继位。
但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弟周公旦辅政。
这就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的不满,武庚又从中离间,一时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的谣言大起,引起了成王和大臣召公爽等人的疑虑。
武庚乘机串通管叔、蔡叔、霍叔,联合东方的奄、徐、蒲姑等国起兵反叛。
周公身处内外交困之境,他恳切地向召公作了解释,表明自己决无篡位的野心,消除了召公的误解,稳定了周王室阿部。
随后,周公带兵东征,经过三年的苦战,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罢黜霍叔,灭掉了东方五国,平定了叛乱。
平定叛乱后,周公一方面加大力度分封姬姓子弟建立诸侯国,藩屏周室;另一方面,大力削弱殷商遗民势力,将子姓及其支属从殷商的旧地迁徙到别处,分予各个封国。
湖北萧氏源流概述
湖北萧氏源流概述统者,统揖群元,整目合纲,理清头绪,使之归一而统世次也。
谱者,普也。
以史为经,普及于众,使大家都能知其源、明其流。
不至于慕荣耀而弃其祖,唯其如此,方能正本清源,详其本末,知其传承。
萧氏人物,国之正史所载甚多,为此,我们撷取为专辑《萧氏国史人物卷》。
这些人物对于群体萧氏而言,仍只是极少一部分,以斑窥豹,终非得全。
故于总体表征而言,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遂使系统性的分门别类,溯其源而分其流乃必须之为。
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大陆萧氏人口7387,255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64%。
排序第33位。
萧氏人口六个相对多的省份是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广东、河南。
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的69%,湖北全境有萧氏人口650,148人,占全国萧氏人口的8.8%。
排名第四。
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士家族等。
其分布之广,来源之多,很难一言以概之。
这次收集的资料的面,可能不足以反映全部,若要求全责备则永无止境。
依照预计时间,我们不可能慢慢的等待下去,为了对热情参与者有个交待,我们不得不就此汇编成册。
本着尊祖睦族、联通有据、正本清源、各负其责的原则,与参修宗支进行具体协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虽然难免导致遗憾之处,但也只能如此。
所以在行文中,微言大义,谨以“按某地族谱”等语,以示笔者愚见也,为有识者深入研讨作以提示,使之更臻完善。
根据参修宗支条理情况,主要有若干大宗支:齐房和帝支、豫章王支;梁房分别有宣武王支、昭明太子支、元帝支、武陵王支。
一菊公支系,其中因宗支大小非一,在叙述时,将依具体情况进行分述,如昭明太子宗支,几乎占有七成以上,故分别以后梁孝明帝八相之倣相世系、俭公世系、偡公世系和吴王岑后裔觉公世系等等。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编制中采取溯源上寻、不枝不蔓的方法,将其后嗣乏人而无关大局的相关分支没有列入,这并不是说所列宗支传承就是单生独苗。
在文字表述中,我们将采用“几传”至“某”或者用“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礽孙→云孙→耳孙”的传递关系表达。
关于萧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萧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萧姓研究报告大家好,我叫萧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关于萧姓的研究报告。
萧姓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姓氏哦!萧姓的由来萧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当时有个人叫做萧何,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谋士。
萧何协助项羽、刘邦两位有勇有谋的英雄,一起打败了秦始皇帝国。
后来刘邦建立了汉朝,就把萧何封为萧相国,所以他和他的后代就姓萧了。
从此以后,萧姓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多贤臣良将和文人学者。
比如汉代的萧望之,曾当过御史中丞;唐代有大诗人萧纶;宋代有开创词曲艺术的词人萧铎等等。
所以说萧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显赫的姓氏。
萧姓的分布萧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但最多的是在东南沿海一带。
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萧姓人口就比较多。
当然,现在随着人口流动,萧姓也慢慢在全国各地扎下了根。
有趣的萧姓文化萧姓还有一些有趣的文化习俗哦。
比如说很多地方的萧姓人家都有祭祖的传统,每年都会在tomb祭时举行祭祀仪式。
还有一些萌萌的小地方,萧姓人结婚时都要在门口挂一串萧果,寓意"萧萧如意"。
另外,萧姓的姓氏图腾是一只猫头鹰哦。
因为萧什么的发音和猫头鹰的叫声很像。
所以有些地方萧姓人家里都会摆个猫头鹰的工艺品。
当代著名的萧姓名人也有不少,比如著名作家萧红、电影明星萧芳芳等等。
你们认识其他哪些萧姓名人吗?总之,萧姓可真是一个有趣又有渊源的姓氏啊!希望大家从我的报告里对萧姓有了更多了解。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出哦!篇2【关于萧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大家好!我叫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们中国少数民族姓氏萧的一些历史和现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萧姓的来历吧。
萧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根据史书记载,萧姓最早来自于今天山东省的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个叫做"萧related"的城邦,那些居民就使用"萧"作为自己的姓氏。
关于萧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五年级作文
关于萧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示例文章篇一:《关于萧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对“萧”姓特别感兴趣,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现在就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先来说说萧姓的历史吧!萧姓可是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呢。
据说,萧姓最早起源于大禹时期的伯益。
伯益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呀!就像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闪耀着智慧和勇敢的光芒。
那萧姓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得从他的后代说起啦。
在古代,有个地方叫萧国,伯益的后代在那里生活,慢慢地就以国为姓,有了萧姓。
这是不是很神奇?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在萧国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萧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在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南齐和南梁两个萧姓建立的王朝呢!这就好比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萧姓这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引人注目。
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那可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他就像一头勇猛的狮子,带领着他的子民,开创了一番新天地。
南梁的萧衍皇帝,也是才华出众,治理国家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在历史的舞台上,萧姓的名人可不少!有文学家萧统,他编辑的《文选》那可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还有政治家萧何,他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如同战场上的一把利剑,锋利无比!再看看现在,萧姓的人也是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萧姓的身影。
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还采访了一些姓萧的朋友呢!我问他们:“你们觉得姓萧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有的说:“感觉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很自豪!”有的说:“每次介绍自己姓萧,都觉得很独特。
”经过这番研究,我发现萧姓不仅有着辉煌的过去,还有着充满希望的现在和未来。
萧姓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轮,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坚定地向前行驶。
我觉得呀,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传承,一种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姓氏,了解它的历史,让它在新的时代继续闪耀光芒!这就是我对萧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你们觉得怎么样?示例文章篇二:《关于萧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嘿,同学们!你们知道萧姓吗?我最近对萧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萧姓的起源吧!据说萧姓起源于古代的宋国,是宋微子的后裔。
凤翼萧氏世系源流简考
凤翼萧氏世系源流简考萧蔚林在我们萧氏众多支派中,福建南部地区的凤翼萧氏可谓是萧氏一大宗派,枝繁叶茂,子孙遍布闽台海外,是实至名归的大族,在现在交通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想必我们大部分萧氏宗亲对凤翼萧氏都有所耳闻。
当然,虽然大族一般都会资料丰富,谱史完善,但大族也有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合宗”问题严重,这个包括被其合宗和攀附其族的宗支,而问题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体现在族谱中错综复杂的世系源流,致使整个大宗内部及其他支系谱史混乱,这是谱史资料的一大通病。
凤翼萧氏一族自然也是如此,内部有很多问题需待解决。
在此之前有不少凤翼宗亲和其他萧氏谱牒专家撰文考证,对问题都有深入考究,引经据典,得出了不少十分可贵而让人信服的结果,但对于有一些问题则并没有去考查对错,而是按照各自的族谱照搬,当然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发现其谬误。
年前,厦门萧锡鸿宗长嘱托我为《世界萧氏》杂志写一篇关于凤翼萧氏相关问题的考证文章,我作为赣南人,又非凤翼族人,再加上手中凤翼萧氏族谱不多,心中着实没谱,但既然蒙锡鸿宗长厚爱,那么我就在此对凤翼萧氏一族的问题阐述一下我的看法,仅作抛砖引玉之用,如有谬误,还望凤翼萧氏一派宗亲莫要怪罪。
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指出一下凤翼萧氏的世系源流中存在的合宗问题,尽量理顺这些世系,纠正谬误,正本清源。
正宗的凤翼萧氏皆出自唐僖宗朝刺史萧曦公,公字德卿,于唐中和元年881年入闽居长乐县前大鳖坑,此后繁衍出了此一大派。
而凤翼非人名非地名,非官爵更非赐封,那么为么这支萧氏冠称凤翼呢?根据清嘉庆《凤翼谷山宗谱·重建温陵凤翼萧氏大宗祠序(康熙间)》云:“潢公肇基蒲岱,科甲蝉联,复同淘公支裔由蒲抵泉,占籍温陵,子孙荣盛,支分各邑,诗书甲地,蔚为华宗。
示现庵乃泉山讲学之席,萧厝园为子孙聚族之区,既得卜乎温陵福地,美号曰凤凰展翼。
世竞传之,人争幕焉……”;又据清嘉庆《凤翼萧氏大宗谱序》云:“曦公也立庙长乐,衍派蒲岱,分支泉郡,卜宅萼辉,美号凤凰展翼,而子孙渐衍渐析,分居晋、南、惠、同、安、永、德,子姓蕃昌……自明季而后,兵燹频仍,祠宇产业荡然……”,另网上[蘭陵谱牒|福建晋江萧氏宗祠及萧氏源流]的说法是:宋时萧氏在泉州十分兴盛,至有“萧半城”之称,合族建祠堂于城中,“清源高插,桩楼卓侍,屏障远列于后,鼓旗飞动于前,如鸾之飞,如凤之舞”,祠因其形胜而称“凤翼”。
浅论萧江氏族徽
浅论萧江氏族徽安徽黄山市江鸿雁曾记得幼时,每逢新年佳节,父亲带我去祖居地歙东石门萧江惇叙堂祭祖,见宗祠前进正上方挂一幅“红鲤鱼跳龙门图”。
此画栩栩如生,异常动人。
父亲带我至画前上香,三跪九叩,奉若神明。
叩拜已毕,父亲训谕,这幅画代表吾萧江祖先,此鱼是不可杀食冒犯的。
从前,我亦不知其理。
今编篡《萧江通鉴》,追本溯源,查阅多家文献,才知此画奥秘。
得从萧氏起源之图腾述起。
萧氏起源《左传》上载有“殷民六族,以萧为氏。
”由此可追溯至商殷时代,直至文字的起源。
中华民族,每个姓氏早年都有“图腾”,后世称为“族徽”。
萧氏的图腾似古篆之“萧”字,上从草头,为象形,蒿草茂盛貌,喻萧族旺盛;下从肃字,为义,取肃,君臣相见之礼,而加肃敬焉。
意为恭敬肃立,庄重严正貌,指族人之品质,上下合而为“萧”。
严复在《社会学通诠》中,以“按语”解释:“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众也。
”《辞海》“图腾崇拜”条曰:“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
图腾,印第安语,意为‘属彼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
”作为氏族图腾,为该氏族的神圣标志,“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其繁衍。
”图腾起源于氏族之始,图腾神话极为神秘,往往不为一般人所理解。
萧江氏自萧祯易萧为江后,立为族徽,是封建社会的一大文明进步,需从萧祯封为“护军兵马使”谈起:公元880年唐末黄巢大乱,祯父宰相萧遘随僖宗入蜀避难,祯先封为“护军兵马使”,奉旨平巢,随征保驾。
皇上亲授斧鉞,赐旌旗,徽帜大书“萧”字,军营容貌有崇,威仪有则,雄壮威武,连战告捷。
翌年有一次,战巢军返回途中,于岷江边上,不料被巢军围攻,无法渡岸回营,临有灭顶之灾,军兵偃旗息鼓。
故羊岭怀德堂续修《兰陵萧江宗谱序》载:“祯公伐巢反,困江边,故疾之曰:‘有能解我之危者,愿同姓字。
’”此刻,江面上出现一巨红鲤,兴风作浪,状若金龙,升天而去;天公突变,雹雨大作,巢军无心恋战,四散奔逃;幸好江上飘来一龙舟,船上一老妇人高喊:“红孩儿快上船来,往南方去。
地方文化:婺源姓氏探源
地方文化:婺源姓氏探源婺源江姓婺源县姓氏中,有的姓氏并非同宗同脉,如江姓就有萧江氏和济阳江氏。
萧江江氏《兰陵萧江宗谱》载,萧江氏原为萧姓,西汉丞相萧何之后裔。
江祯,唐相国萧遘次子。
初荐丹阳令,后任护军兵马使。
僖宗广明(公元880年),协助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骈讨伐黄巢起义军,逐至宣(州)、歙(州),因有功,敕封柱国上将军。
唐亡,江祯与李氏宗室谋兴复唐业,不克,渡江易姓,避居歙县黄墩,始有萧江之称。
天复壬戌(公元902年),二世祖江董(江祯之长子)迁婺源皋径(今大畈镇水路村),为婺源萧江始祖。
宋元丰己未(1079年),曾任进贤县尉的八世祖江敌,迁居江湾。
此后子孙日繁,代有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清共出过进士46人。
济阳江氏《济阳江氏统谱》载,伯益佐舜有功,季子元仲受封于江国,因国为姓,春秋时废江国为济阳,故为"济阳江"。
唐光启丁未(公元887年),二十八世祖江尚质(歙州护军兵马使),由金陵迁歙县黄墩。
尚质之子洪,于天复癸亥(公元903年)迁婺源谢坑(今段莘乡江村)。
两"江"集居村落在婺源有58个。
萧江主要有江湾、占坑、龙尾、梅林等;济阳江有上晓起、清华花园等。
汪口俞氏唐乾符二年(879),黄巢渡江掠饶、信、池、宣、歙州等地。
俞纵第十五代孙67岁的俞沅与子47的俞植,携家从宣城逃歙邑全村均姓黄墩村才躲过劫难。
但黄墩地方小,容不下众多避难者的繁衍生息。
唐天佑三年(906)俞植的儿子俞昌奉父命,与表弟朱瑰(朱熹之祖、婺源第二任知县),从黄墩迁婺东万安乡千秋里四都长田(今潋溪一带),俞昌即为婺源俞氏始祖。
俞昌两个儿子,长子柰,迁鄱阳;次子懋,居长田。
俞懋后裔俞文明于后唐(约906)自长田迁丰乐(今婺源秋口镇沙城),构造百尺三楼自居。
俞懋后裔有十八房,素有俞姓十八派之说。
其第五代第六房孙俞文明之孙俞瓘,于宋开泰九年(1020)自丰乐迁陈平坞(汪口东南一公里处)。
他先后建"洌泉亭"供路人歇脚、建"翠屏轩"办蒙学。
湖广填四川萧氏
萧姓起源萧姓的起源
萧姓起源萧姓的起源萧姓最早起源于大禹时代的伯益;而春秋时期的萧国则是萧姓最重要一个起源,后世萧氏大多以萧国首位国君萧叔大心为萧氏始祖;另外,亦有很多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为萧氏,例如辽代的后族萧氏;还有的萧氏来自外姓改入。
得姓始祖:大心。
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
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
公元前597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
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萧姓的起源萧(Xiāo)姓源出有四:1、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
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据史籍记载,伯益是个很能干的人,舜时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许多农田;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
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
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
2、出自子姓,以国为氏。
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
”《元和姓綦》也持此说。
由于宋微子是殷商后裔,而萧国是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故萧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圣君商汤。
后世萧姓大多认可此一说法。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
萧姓的历史播迁
萧姓的历史播迁萧姓的历史播迁一“萧”作为姓氏,俗称“肖”。
关于姓和氏,实际是两回事儿。
姓在前,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有从女从生之意,氏在后,氏是姓的分支。
查有关资料可知,殷朝的统治者是商族,姓“子”。
商族同属子姓的有13个氏,“肖”是其中之一。
可见,“肖”是“子”姓的氏,是其一支。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氏人数的增加,大约到战国时代姓氏就不再区分了。
“肖”姓在我国姓氏按人口的百分比排位中,居第26位(报纸资料),《百家姓书库》称第30位,占人口的百分比为0.59。
“肖”姓望出山东兰陵郡(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南约50公里)。
“肖”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认的。
关于“肖”姓的起源,《左传》上说:“殷民六族,一为肖氏。
”《姓氏考略》亦云:“肖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
”由此可知,肖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
这就告诉肖氏子孙,肖姓远祖是圣君商汤。
二商朝从成汤建国传17世,31王到帝辛,帝辛即殷纣王。
殷纣王期初也是治国明君,后因娶旦己之后,不理朝政,荒淫酒色。
纣王之同母兄微子启数次向纣进谏,不听劝阻,微子度江山难保,与太师、少师一起离开殷朝,隐于微地。
最终纣王被武王讨伐,退至鹿台,和衣自焚。
殷纣王死后,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祀殷后。
武王死,武庚乘机谋反,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平定了武庚的叛乱,周成王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几个月后才放回鲁国。
回宋国后,宋闵王看不起他,南宫万内心非常气愤。
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南宫万与宋闵宫一起游玩,宋闵公又因事而激怒南宫万,两人厮打,最终被南宫万打死。
南宫万又把与宋有牵连的戴、武、宣、穆、庄之族悉数赶出宋国都城。
宋国公子纷纷逃到萧邑(今安徽萧县)。
大夫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名大心,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其随从集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可能是今山东曹县)请来援军,讨伐南宫牛(南宫万之子),将他杀死,并活捉公子游杀死在宋都。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萧”姓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萧”姓萧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三位大姓,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其主要聚集地。
当今萧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56%,总人口大约在739万。
萧的名义萧,又名荻,或名萧艾、荻蒿、牛尾蒿、艾蒿、香蒿。
似白蒿,白叶茎粗科生,多者数十茎,有香气,古文香与芗通,也名芗蒿。
萧可以供祭祀,也可以作点明之物。
在商朝,商王的儿子被封在萧,其名曰子萧,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到处生长着萧,后来在此建立了萧国。
古萧国古址在今安徽萧县。
至今萧县仍产大萧艾,每逢端午节,家家门首皆插萧艾,有香气。
萧艾也可以灸疡疮、消肿,是一种药材。
萧人是以萧艾为氏族原始图腾,因为萧在祭祀中的用途,而祭祀在古代是氏族活动中最肃穆而隆重的,所以古人创造这种草的图形时,就用甲骨文中的肃,上加草头组成,形成了氏族的名和族徽,萧人定居的地方称萧,建成的城堡称萧邑,最后建立了国家和产生了姓。
萧姓起源萧氏始祖——萧大心萧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一、出自赢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
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
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嬴。
伯益的后裔孟夸的后代被封在萧,亲商的嬴姓萧国在今安徽萧县西北。
西周初,少昊氏族的后裔徐、奄十七国联合武庚及三监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东征讨伐,嬴姓萧国灭亡,子孙以国为氏。
周公旦把萧国遗民封给其子伯禽,伯禽是鲁国始祖。
外逃的萧国子孙被迫南迁于今江西樟树市西的萧水,一支向西迁移到湖南湘江上游的潇水,一支向东迁移到浙江萧山,嬴姓萧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二、出自子姓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史称宋公,以奉商祀。
微子启为商朝末帝纣王之兄,在平定武庚叛乱中立有大功。
春秋初宋国由河北赵县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今河南商丘。
传到宋湣公时,公元前682年宋国猛将南宫万杀湣公叛乱,公子御说逃奔萧,宋戴公之裔乐大心平定叛乱,公子御说继位为宋桓公,乐大心因功被封于萧,史称萧叔大心,子爵萧国为宋国附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 , 日 祯 , 巢 乱 居 歙 之 黄 墩 , 渡 江 未 发 现 关 于 萧 江 姓 氏 起 源 的 不 同 说 法 。 仲 平 始
来 , 以 江 姓 ; 嗣 讳 董 , 瑾 , 南 唐 上 但 细 细 想 来 . “ 江 而 来 . 为 江 姓 ” 遂 长 生 为 对 渡 改 一 多 相 将 军 , 父 迁 居 婺 之 皋 径 , 迁 中 平 , 说 . 少 有 点 牵 强 附 会 , 比 较 古 老 的 姓 侍 又 自 中平 迁 居旃 坑 . 自旃 坑 分 迁 江 湾 . 萧 江 氏 . 江 姓 氏 起 源 并 不 早 , 现 在 才 1 0 此 萧 到 00 族 之 源 也 。” 、 恂 ( 进 士 出 身 奉 政 大 多 年 时 间 , 般 来 说 . 氏 起 源 越 短 就 越 二 程 赐 一 姓
国 阵 金 义 氏 泣 棱柱 丞 纪 之 之 图 五 蹬 萧朕 不 国 上 纲 法 大 印 百难 江 闻 克上 柱 具 纪 姓 二 两酬 以伤 故将 国 官追 民幡 梓 准 慰 心 指 军 臣金 铝
维普资讯
( 初 , 元 17 明 公 3 3年 ) 湾 族 谱 序 中 有 这 明 中 , 相 遘 子 祯 . 地 歙 县 之 黄 墩 . 江 故 避 如 样 一 段 “ 则 萧 亦 以 国 为 氏 者 也 。其 初 子 渡 江 来 , 以 江 姓 ” 等 等 。 然 遂 。 姓 , 子 之 支孙 大 心平 南 宫 长万 有功 . 微 封 以 上 记 载 . 内 容 来 看 . 江 姓 氏 起 从 萧 于 萧 , 附 庸 , 灭 之 , 孙 以 为 氏 , 居 源 大 体 相 同 . 萧 氏 渡 江 而 来 . 萧 姓 为 为 楚 子 世 即 改 丰 沛 之 间 。其 后 有 不 疑 者 为 楚 相 , 申 君 江 姓 。本 人 查 找 了 各 种 古 籍 资 料 . 发 现 春 未 上 客 。 至 汉 , 为 丞 相 . 文 终 侯 ; 七 从 唐 末 至 元 末 这 一 段 时 间 ( 四 百 年 左 何 封 越 有 世 .望 之 为 御 史 大 夫 ; 再 越 十 八 世 六 朝 右 ) 关 萧 江 姓 氏 起 源 的 记 载 . 么 是 未 有 要 时 , 口 口 ; 后 至 遘 , 唐 僖 宗 , 七 发 现 , 么 是 有 记 载 . 已 被 毁 , 时 , 为 厥 相 生 要 但 同 也
与 字 、 次 与 族 为 氏 者 , 官 与 爵 . 德 名 以 吉 与 凶 德 为 氏 者 , 技 事 与 谥 为 氏 者 。可 见 以 姓 氏起 源非常 复杂 。
奎 幸 蓉 皇
睾 言
柱 r 瑾 . . t - 授
藏 良中 国 桢 军 后使 御 朝 整 受 永 报 给 优 子 民 战 官 史廷 先 为 功 自功 孙痛 乏 拜 中之 王
组 成 部 分 , 它 伴 随 着 民 族 文 明 发 展 的 全 敕
之 上 皇 天 通 卿 下故 尔姓 撞 讨 祖 禄 启 天 帝 承 婚 一 历命 孙 故 石 巢唐 大 沃 教 运 钦 幡代 武 瑾 臣 而屡 兵 夫 以命 日 哉 家 忠库 辅 萧 终 功 马 兼 振 重 朕
遇 渊 勒 乱,命 奎 命 刘 石 之 馨
过程 。姓 氏起 源 极远 , 在上 古 时代 , 早 我
断 丰 富 和 发 展 。有 以 国 为 氏 者 , 以 邑 为 有
国 姓 氏 就 已 出 现 .并 随 社 会 的 进 步 而 不 易 萧 为 江 姓 , 居 退
避 渡 而 , 难 江 来遂
禄 元
莞 奋
黄 ,即 于 墩殁 葬 溪 氏 者 , 以 乡 、 亭 、 地 为 氏 者 , 以 姓 南之半沙亭子 有 以 以 有
公 元 1 4 年 ) 写 的 《 江 始 祖 唐 上 柱 非 要 以 江 为 姓 , 不 以 山 、 林 、 地 为 70 撰 萧 而 以 以 国 江 南 节 度 使 府 君 赞 并 序 》 有 “ 公 丁 姓 呢 ?疑 问 许 多 . 无 法 从 历 史 资料 中 查 中 萧 但 唐 之 季 避 居 歙 之 篁 墩 。值 巢 寇 傲 扰 , 至 找 到 比较 合 理 的 答 案 。 延 歙 州 . 率 义 旅 保 障 一 方 , 力 破 贼 。 策 公 戮
近 日 ,本 人 有 幸 见 到 了 太 平 兴 国 元
勋 晋 秩 秉 钺 江 南 ,武 功 文 德 后 先 耀 。 无 年 ( 元 9 6年 ) 宋 太 宗 皇 帝 敕 给 江 瑾 公 7 .
何 , 家不 造 , 江易姓 。 这 么一段 。 、 ( 至 金 紫光 禄 大 夫兼 御 史 中丞 上 柱 国, 遭 指 ” 三 官
夫 、 钦 取 博 学 鸿 词 授 翰 林 院 检 讨 充 纂 修 不 一 般 , 了 姓 氏 后 也 不 会 轻 易 更 改 。再 有
实 录 、 圣 训 官 前 翰 林 院 清 书 庶 吉 士 侯 补 说 ,从 北 方 到 江 南 歙 县 篁 墩 , 除 要 渡 江
员 外 郎 加 一 级 ) 乾 隆 五 年 ( 代 早 期 . 河 , 要 爬 高 山 、 丛 林 、 草 地 , 什 么 于 清 还 穿 过 为
墩 府 君 墓 诗 并 序 》 的 “ 之 黄 南 , 家 把 原 文 抄 录 如 下 , 供 读 者 一 同 探 讨 、 中 歙 吾 研 祖 居 也 。始 祖 节 度 使 府 君 , 唐 季 之 难 . 判 丁 姓 氏 ,是 中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的 重 要 因 远 祖 晋 淮 阴 令 , 教
江 湾 萧 江 氏 三 十 一 世 孙 . 太 学 生 江 启 缘 萧 祯 孙 ) 《 赐 萧 江 氏 姓 并 梓 历 代 忠 良 的 敕
( 元 1 4 出 , 8 0年 卒 ) 《 始 祖 黄 报 功 阵 图 》 旨 ( 图 ) 才 恍 然 大 悟 。 现 公 72 12 在 省 圣 见 ,